《地质灾害》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地质灾害》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按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地
壳、地幔、地核。
2.典型的泥石流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三个区。
二、名词解释
地质灾害:由于地质作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危害。
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部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下滑,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坡体变形。
崩塌: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向下崩落的现象。
岩堆: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受物理风华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崩落下来在坡角形成的疏松岩块堆积体称为岩堆。
泥石流: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岩溶: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产生的溶蚀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地震震级:是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震级大小由震源释放的能量多少来决定。
地震烈度:某地区地表面和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基本烈度:该地区在一百年内能普遍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
设计烈度:抗震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
三、简答题
1.简述地震的破坏作用。
地震的破坏作用包括两大方面: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直接灾害可分为:地表破坏和结构物破坏。地表破坏的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陷、喷
砂冒水等;结构物破坏包括结构本身由于整体性丧失、强度不足和塑性变形能力不足引起的破坏,以及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
次生灾害包括地震触发或导致的水灾、火灾、空气污染等灾害,如果地震发生在海上,则产生海啸。
有时次生灾害比直接灾害引起的灾害更为严重。
2.简述岩溶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影响岩溶形成的条件主要包括:可溶性岩石、岩石的空(裂)隙性、水的溶蚀能力、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
3.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哪些?
滑坡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围绕着滑坡的形成条件来开展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排水工程措施:包括排除地表水(截流排水沟)和地下水(截水盲沟)两个方面。
2)刷方减重工程措施:清除滑体上部全部或部分岩土体,并可将其堆放在滑体下部的坡脚处。
3)修建支挡工程措施:常用的支挡工程主要包括挡土墙、抗滑桩和锚固工程。
4)改善滑动面或滑动带的岩土性质: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灌浆法、电渗法和培烧
法等。
四、论述题
1.试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防治原则及主要防治工程措施。
泥石流是指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1)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
①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松散固体物质);
②充沛的突发性水源(水源条件);
③适宜的特殊地形(地形条件);
④人为因素。
防治泥石流的主要工程措施
2)泥石流的防治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确定泥石流的规模和类型。对于大型、特大型泥石流以绕避为好;
②无法绕避的,工程应尽可能选择在流通区段和采用合理的工程结构和综合治理措施;及时清淤。
3)防治泥石流的主要工程措施包括
①拦挡工程:包括拦挡墙和格栅坝等。主要用于泥石流的上游。目的是将松散的
固体物质拦挡在形成区内,尽可能地减少流入流通区和堆积在沉积区的固体物质数量。及时清淤。
②排导工程:包括排洪道、导流槽和导流堤等。主要用于流通区末端的出山口处。
目的是控制泥石流在流出山口后,沿着规定的方向和位置通畅排泄和堆积。及时清淤。
③水土保持:包括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综合整治措施等。目的是减
少水土流失。
2.试述岩土体透水性的机理及如何降低或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对水利水电工
程的影响。
岩土体的透水性是指岩土体容许水透过的能力。地下水的运动是通过岩土体的空隙(孔隙、裂隙和溶隙)进行的。因而在一般条件下,
岩土体透水性能是与空隙的大小、数量的多少和其连通情况密切相关的。
在松散的沉积(堆积)物中,孔隙的大小取决于碎屑颗粒的大小、均匀程度及粒度成分。一般颗粒较大的,如砂、砾石之间的孔隙数量虽然没有粘土的多,当孔隙大且连通性好,透水性就好;颗粒均匀、泥质成分含量少的土体,其孔隙的连通性和透水性也比粒度成分复杂、粘土成分含量高的土体要好。
在坚硬岩石中,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石裂隙和溶隙的发育和充填物及其充填程度。各种裂隙发育、充填物少的岩石,透水性要好于裂隙不发育、或裂隙发育但充填了较多的粘土物质的岩石。
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特别是水库库区,在较大水压力的条件下,也会改变一般水压力条件下岩土体的透水性。
如何防止水体在流动和蓄存过程中的渗透及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工程安全隐患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工程建设成败的大问题。因此除了在水利水电工程选址时,必须注意其工程地质条件要满足工程要求外,也要围绕着如何降低岩土体的透水性来制定防渗工程方案。主要的防渗工程措施有:堵、截、围、铺、灌及其综合治理。如帷幕灌浆、截水墙、防渗井、铺盖、减压井等。
3.从水的地质作用对岩土体工程性质影响的角度,试述排水工程措施的重
要意义。
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动力。它不但可以改变地表形态,也可以促使地壳表层的物质发生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改变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对工程建筑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尽可能地消除水的有害影响,主要包括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1)排水对改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意义
水是一种天然的溶剂,也是一种天然的润滑剂。水还是影响岩土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原因表现在岩土体的水理性质方面,并由此改变了岩土体的工程与力学性质。
在岩土体的水理性质中主要包括了岩土体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抗冻性、可溶性、膨胀性和崩解性等。一方面水的作用可以破坏岩土体的内部结构和完整性,削弱岩土体内部的联结;另一方面,水又使得岩土体内部具有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了岩土体工程性质的改变。
排水在特殊土分布地区病害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2)排水在特殊土分布地区病害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特殊土,如黄土、膨胀土、软土和冻土等,这些土体不良的工程特性都是与水在这些土体中的存在而表现出来的。湿陷性黄土在受水浸湿后,其湿陷性表现得十分突出;膨胀土遇水强烈膨胀,产生膨胀应力,失水强烈收缩,产生收缩裂隙,会使下一次水的更进一步作用提供良好的通道;软土本身就是天然含水量高,处于软塑~流塑状态,因此表现出了高的压缩性、低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而冻土则是一种土冰结成的整体,冻胀溶沉是由于在土中含有水体存在的相态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水在特殊土中的存在及其作用,才使得这些特殊土体表现出了特殊的工程性质。
(3)排水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在主要的地质灾害中,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岩溶等,水的地质作用是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滑坡而言,水不但可以增加滑坡体的自重,使下滑力加大,同时水也可以降低滑动面(带)岩土体的力学性质,使抗滑力降低;泥石流和绝大多数的崩塌均是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暴雨过后;而岩溶则主要是在水的作用下,可溶性岩石所表现出的溶蚀现象。这些地质灾害都与水的地质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没有水的作用就不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4)排水对防止混凝土侵蚀性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