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合集下载

骨骼肌实验报告结果

骨骼肌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原理。

2. 掌握骨骼肌兴奋收缩的实验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骨骼肌时,会引起肌肉细胞膜的去极化,从而触发肌肉收缩。

刺激强度和频率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两个重要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1%的乙酰胆碱溶液、1%的肾上腺素溶液四、实验方法1. 准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标本置于肌槽中,用任氏液维持生理状态。

2. 将标本与保护电极连接,用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3. 分别给予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刺激,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4. 分别给予阈下刺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

5. 分别给予不同频率的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阈下刺激:肌肉不发生收缩。

- 阈刺激:肌肉发生单收缩。

- 最大刺激:肌肉发生最大收缩。

-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2.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低频率刺激:肌肉发生单收缩。

- 中等频率刺激:肌肉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 高频率刺激:肌肉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3. 阈刺激下,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趋势- 潜伏期:刺激后肌肉收缩前的短暂时间。

- 收缩期:肌肉收缩的时间。

- 舒张期:肌肉收缩后的短暂时间。

六、实验结论1.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

2. 刺激强度和频率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两个重要因素。

3.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4.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由单收缩转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最终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七、实验讨论本次实验验证了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了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蟾蜍基本实验实验报告

蟾蜍基本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蟾蜍基本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解剖结构;2. 掌握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3. 观察蟾蜍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4. 探讨蟾蜍骨骼肌的兴奋收缩特性。

三、实验原理蟾蜍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因此常用于生理学、药理学等实验研究。

本实验通过对蟾蜍进行解剖和生理实验,了解其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生理盐水、玻璃管、剪刀、刀片、酒精、烧杯、培养皿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电子天平、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等。

五、实验步骤1. 蟾蜍解剖(1)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腹部,暴露内脏器官;(2)用解剖针分离内脏器官,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3)观察蟾蜍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节等。

2. 蟾蜍反射实验(1)制备脊蛙:将蟾蜍的脊髓与脑干分离,制成脊蛙;(2)观察脊蛙的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观察反射弧的完整性和反射活动的敏感性;(3)观察脊蛙的膝跳反射,分析反射中枢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3.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蟾蜍的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分离,制成标本;(2)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分析阈水平和最大收缩;(3)观察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分析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解剖结果(1)消化系统: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呼吸系统:蟾蜍的呼吸系统包括皮肤、口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3)循环系统:蟾蜍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4)泌尿系统:蟾蜍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5)生殖系统:蟾蜍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睾丸、输精管、阴茎。

2. 蟾蜍反射实验结果(1)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蟾蜍可以表现出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反射弧完整,反射活动敏感;(2)膝跳反射: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蟾蜍可以表现出膝跳反射,反射中枢兴奋性较强,抑制性较弱。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生理实验报告:蟾蜍引言:蟾蜍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特征和适应能力。

通过对蟾蜍进行生理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实验旨在探究蟾蜍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

一、呼吸系统蟾蜍的呼吸方式主要有皮肤呼吸和肺呼吸两种。

为了研究蟾蜍呼吸系统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皮肤呼吸观察在实验箱中放置一只蟾蜍,并将其皮肤涂抹上一层色素。

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色素在蟾蜍的皮肤上扩散,说明蟾蜍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实验二:肺呼吸观察将蟾蜍置于水中,观察其肺部的运动。

我们可以看到蟾蜍的肺部会随着呼吸的进行而膨胀和收缩,这是蟾蜍进行肺呼吸的表现。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蟾蜍具有双重呼吸系统,既可以通过皮肤进行呼吸,也可以通过肺部进行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使蟾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二、循环系统蟾蜍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为了研究蟾蜍的循环系统,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三:心脏观察在实验中,我们将蟾蜍置于显微镜下,通过放大观察其心脏的跳动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蟾蜍的心脏跳动有规律且均匀,这是维持蟾蜍血液循环的重要机制。

实验四:血液循环观察通过给蟾蜍注射染色剂,我们可以观察到染色剂在蟾蜍体内的循环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染色剂从心脏经过血管系统流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蟾蜍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蟾蜍的循环系统具有高效的输送和供应功能,确保了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三、神经系统蟾蜍的神经系统是其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等。

为了研究蟾蜍的神经系统,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五:反射弧观察我们通过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其产生的反射动作。

例如,当我们轻轻触摸蟾蜍的背部,它会立即做出跳跃的反应。

这表明蟾蜍具有高度敏感的神经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实验六:脑电图记录通过将电极植入蟾蜍的大脑,我们可以记录到蟾蜍脑电图的变化。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 实验报告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 实验报告

生理科学实验报告实验1: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实验组成员:刘谨、杨莹莹、张敏霞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1008班【摘要】实验目的:学习使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及其各自特点。

【关键词】神经-肌肉、刺激强度、频率、电位变化、张力变化【实验原理】蛙类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类动物有相似之处,而且其离体组织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被用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及肌肉收缩特点等实验。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强度、强度-时间变化三要素有关,若用方形电脉冲刺激则组织兴奋只与刺激强度、时间有关,终板电位可引起肌肉产生兴奋在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收缩。

肌肉的收缩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

若刺激频率较小,则表现为单收缩,逐渐增大刺激频率则变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强则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蟾蜍1.2 实验试剂:任氏液,甘油高渗任氏液1.3 实验器材:一维微调器,BB-3G屏蔽盒,针形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 实验方法2.1 蟾蜍坐骨神经神经-肌肉标本的制作取蟾蜍一只常规方法毁脑脊髓,剪断脊柱并且剪除蟾蜍躯干上部以及内脏,避开神经剥除蟾蜍的皮肤,于任试液中清洗,剪除骶骨分离坐骨神经于坐骨神经根部结扎,将标本固定于木板上,分离大腿部坐骨神经,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腱。

用剪刀刮除股骨上的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

生理解剖蟾蜍实习报告

生理解剖蟾蜍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生理解剖蟾蜍实习,了解蟾蜍的解剖结构,掌握蟾蜍各器官系统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为后续生物学、生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学院生理解剖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蟾蜍外部形态观察蟾蜍身体呈椭圆形,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头部扁平,吻端尖,眼大而突出,耳后腺明显。

躯干部较宽,皮肤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

四肢粗短,指(趾)端有吸盘,善于吸附。

2.蟾蜍内部解剖(1)头部解剖头部主要器官包括大脑、小脑、眼、耳、鼻、舌、咽、喉、食道等。

1)大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皮层、白质和基底神经节。

大脑皮层负责处理感觉和运动信息。

2)小脑:位于颅腔后部,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3)眼:蟾蜍眼睛较大,具有较好的视觉功能。

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组成。

4)耳:蟾蜍有外耳和内耳。

外耳负责收集声波,内耳负责听觉和平衡。

5)鼻:蟾蜍鼻腔内有嗅觉器官,负责嗅觉功能。

6)舌:蟾蜍舌较大,呈舌状,用于捕食。

7)咽、喉、食道:蟾蜍的咽部与喉部相连,食道连接咽部和胃。

(2)躯干部解剖躯干部主要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脾、胃、肠、肾脏、生殖器官等。

1)心脏:蟾蜍心脏为两心房、两心室,负责血液循环。

2)肺:蟾蜍肺为薄壁结构,位于胸腔内,负责呼吸功能。

3)肝、脾:蟾蜍肝、脾位于腹腔内,分别负责代谢和免疫。

4)胃、肠:蟾蜍胃位于腹腔内,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

肠分为小肠和大肠,负责消化和吸收。

5)肾脏:蟾蜍肾脏位于腹腔后部,负责排泄代谢废物。

6)生殖器官:蟾蜍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输卵管、输精管、子宫、阴道等,负责生殖功能。

(3)四肢解剖四肢主要由骨骼、肌肉和血管组成,负责运动和支撑。

1)骨骼:蟾蜍骨骼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2)肌肉:蟾蜍肌肉分为骨骼肌和平滑肌,负责运动。

3)血管:蟾蜍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血液循环。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生理解剖蟾蜍实习,我对蟾蜍的解剖结构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
引言
蟾蜍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其生理特性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蟾蜍进行生理实验,探究其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性,以期对蟾蜍的生理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中使用的蟾蜍均为成年个体,通过合理的饲养和管理,保证其健康状态。

实验过程中,首先对蟾蜍进行呼吸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指标;其次对蟾蜍的循环系统进行实验,记录其心跳频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最后对蟾蜍的神经系统进行实验,观察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实验结果
经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蟾蜍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生理特性。

例如,我们观察到蟾蜍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出现明显的逃避反应,心跳频率也会显著增加;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蟾蜍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也会有所变化。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蟾蜍的生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蟾蜍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变化性,这为我们研究两栖动物的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本次实验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实验方法。

结语
蟾蜍生理实验的结果丰富了我们对该物种的了解,也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实验数据。

希望通过今后的研究,我们能够进一步揭示蟾蜍生理机制的奥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实验报告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实验报告

生理科学实验报告实验1: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实验组成员:刘谨、杨莹莹、张敏霞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1008班【摘要】实验目的:学习使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及其各自特点。

【关键词】神经-肌肉、刺激强度、频率、电位变化、张力变化【实验原理】蛙类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类动物有相似之处,而且其离体组织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被用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及肌肉收缩特点等实验。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强度、强度-时间变化三要素有关,若用方形电脉冲刺激则组织兴奋只与刺激强度、时间有关,终板电位可引起肌肉产生兴奋在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收缩。

肌肉的收缩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

若刺激频率较小,则表现为单收缩,逐渐增大刺激频率则变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强则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蟾蜍1.2 实验试剂:任氏液,甘油高渗任氏液1.3 实验器材:一维微调器,BB-3G屏蔽盒,针形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 实验方法2.1 蟾蜍坐骨神经神经-肌肉标本的制作取蟾蜍一只常规方法毁脑脊髓,剪断脊柱并且剪除蟾蜍躯干上部以及内脏,避开神经剥除蟾蜍的皮肤,于任试液中清洗,剪除骶骨分离坐骨神经于坐骨神经根部结扎,将标本固定于木板上,分离大腿部坐骨神经,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腱。

用剪刀刮除股骨上的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

生理学实验报告 蟾蜍

生理学实验报告 蟾蜍

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
摘要: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蟾蜍的心肺功能特征。

我们通过对蟾蜍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其呼吸和血液循环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蟾蜍的心肺功能与哺乳动物存在一定差异,但仍具有一定的生理规律可循。

介绍:
蟾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中,其心肺功能也被认为是这些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虽然蟾蜍与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生理学差异,但蟾蜍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心肺功能仍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方法:
我们采用了实验操作的方法,通过对蟾蜍进行心肺的检测以及对其生理指标的测量,最终实现对其心肺功能的研究。

结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蟾蜍的呼吸和心脏功能较哺乳动物存在一定差别。

蟾蜍的心脏虽然只有三个心房室,但其心脏的跳动规律十分明显,而呼吸部分则为在水下呼吸的囊式呼吸。

这些发现表明,蟾蜍在心肺功能上的适应性较高。

结论:
本次实验研究了蟾蜍的心肺功能特征,并得出了结论,即蟾蜍在心肺功能上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其与哺乳动物存在一定的生理学差异。

这些发现不仅对于蟾蜍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心肺功能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通过对蟾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生理学差异。

蟾蜍骨骼标本实验报告(3篇)

蟾蜍骨骼标本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骨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熟悉骨骼标本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蟾蜍作为两栖动物,其骨骼系统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但也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蟾蜍骨骼标本,可以了解其骨骼系统的组成、形态和功能,为研究两栖动物骨骼系统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骨骼标本、解剖盘、解剖镊、解剖针、解剖剪、显微镜等。

2. 仪器:解剖显微镜、放大镜、计算机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观察蟾蜍骨骼标本的整体结构(1)将蟾蜍骨骼标本放置在解剖盘上,用解剖显微镜观察其整体结构。

(2)注意观察骨骼标本的颜色、形状和大小,了解其骨骼系统的组成。

2. 观察骨骼标本的各个部位(1)头部骨骼:观察头骨、颅骨和颌骨等部位的结构和形态,了解其保护脑部和颌部的作用。

(2)躯干骨骼:观察脊椎、胸骨和肋骨等部位的结构和形态,了解其支持身体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3)四肢骨骼:观察四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结构和形态,了解其支持身体和提供运动功能的作用。

3. 观察骨骼标本的关节结构(1)观察关节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2)观察关节面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关节的承重和运动功能。

4. 观察骨骼标本的骨骼肌附着点(1)观察骨骼肌的附着点,了解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2)观察骨骼肌的形状和走向,了解其与骨骼的关系。

5. 观察骨骼标本的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1)观察骨骼系统与神经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等的关系,了解各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

(2)观察骨骼系统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头部骨骼、躯干骨骼和四肢骨骼。

2. 蟾蜍骨骼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头部骨骼保护脑部和颌部,躯干骨骼支持身体和保护内脏,四肢骨骼提供运动功能。

3. 蟾蜍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关节连接骨骼,实现骨骼系统的运动。

生理蟾蜍腓肠肌实验报告(3篇)

生理蟾蜍腓肠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蟾蜍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及其各自特点。

4. 理解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蟾蜍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因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且与哺乳类动物生理功能相似。

通过观察蟾蜍腓肠肌在不同刺激强度、频率下的收缩反应,可以了解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生理机制,以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任氏液、生理盐水、手术刀、剪刀、镊子、电刺激器、换能器、记录仪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刺激器、换能器、记录仪、生理盐水浴槽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腓肠肌标本:a. 将蟾蜍处死,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b. 用手术刀沿脊柱两侧剪开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

c. 游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剪去无关分支。

d. 将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分别结扎,用生理盐水浸泡。

2. 连接仪器:a. 将坐骨神经连接到电刺激器。

b. 将腓肠肌连接到换能器。

c. 将换能器连接到记录仪。

3. 观察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a. 调整电刺激器的输出强度,从低到高依次刺激坐骨神经。

b. 观察并记录腓肠肌的收缩反应,分析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4. 观察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a. 调整电刺激器的输出频率,从低到高依次刺激坐骨神经。

b. 观察并记录腓肠肌的收缩反应,分析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5.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a. 观察并记录腓肠肌在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

b. 分析电位变化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也随之增加。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幅度。

当刺激强度继续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加。

2.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减小。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速度越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形式会发生改变,如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药品:任氏液3. 实验仪器: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处死蟾蜍,剥皮去内脏,剪去头和四肢。

(2)用任氏液冲洗腓肠肌,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

(3)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固定在肌槽中,连接张力换能器和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2. 实验步骤:(1)调整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强度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2)调整刺激频率,观察不同频率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3)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组合,观察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强。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力量。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逐渐加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形式发生改变。

3. 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1)单收缩: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

(2)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较高,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3)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2. 肌肉收缩形式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

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在生理学领域中,动物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动物的生理功能进行观察和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生理特性。

蟾蜍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在生理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蟾蜍的生理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观察蟾蜍的心脏功能和呼吸系统的特性,了解其生理功能和特点。

实验材料:蟾蜍、显微镜、生理学记录仪、呼吸计、心率计等实验设备。

实验方法:首先,将蟾蜍置于实验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心脏的跳动情况,并记录下心率。

接着,用呼吸计观察蟾蜍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并记录下相应数据。

最后,利用生理学记录仪对蟾蜍的心电图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蟾蜍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数据,并且获得了其心电图图谱。

实验结果显示,蟾蜍的心脏跳动频率较快,呼吸频率较慢,心电图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蟾蜍的心脏功能较为活跃,心率较快,呼吸频率较慢,这与其生活环境和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同时,通过心电图的分析,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蟾蜍的心脏功能和节律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蟾蜍的生理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蟾蜍的心脏功能和呼吸系统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结果为我们研究蟾蜍的生理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更加重视动物实验的伦理和保护,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总结:蟾蜍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动物,在生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蟾蜍的生理功能进行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动物实验的伦理和保护,确保实验过程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生理学研究和动物保护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蟾蜍实验报告目的

蟾蜍实验报告目的

一、实验背景蟾蜍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因其生物学特性丰富、实验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在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蟾蜍的生理机制,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探讨蟾蜍骨骼肌的收缩特性,分析刺激强度、刺激频度等因素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1)通过测定不同刺激强度下蟾蜍骨骼肌的收缩情况,找出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即阈强度。

(2)分析不同刺激强度下蟾蜍骨骼肌的最大收缩程度,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 观察蟾蜍骨骼肌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1)记录肌肉收缩开始到出现最大收缩的时间段,确定潜伏期。

(2)记录肌肉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和力量逐渐增加至最大值的时间段,确定缩短期。

(3)记录肌肉收缩过程中,收缩力量逐渐减小至恢复原状的时间段,确定舒张期。

3. 分析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1)通过改变刺激频度,观察蟾蜍骨骼肌的收缩情况,探讨刺激频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分析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4. 探讨蟾蜍骨骼肌收缩的生理机制。

(1)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蟾蜍骨骼肌收缩过程中涉及的生理过程。

(2)探讨影响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5.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1)通过本次实验,使实验者掌握蟾蜍骨骼肌实验的操作方法。

(2)培养实验者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蟾蜍、刺激器、肌电图仪、电极、剪刀、镊子、生理盐水等。

2. 实验步骤:(1)蟾蜍处死,取出后肢,去除肌肉表面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2)将肌肉固定在肌电图仪上,连接电极。

(3)调整刺激器,进行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度的实验。

(4)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

蟾蜍刺激反应实验报告(3篇)

蟾蜍刺激反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生理特性,掌握蟾蜍刺激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蟾蜍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蟾蜍作为一种两栖动物,其神经系统相对简单,易于进行生理实验。

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以用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及肌肉收缩特点等实验。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强度、强度-时间变化三要素有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蛙板、镊子、解剖剪、生理盐水、玻璃针、电极、示波器、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刺激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取蟾蜍,置于解剖盘中,用剪刀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内脏。

(2)用镊子轻轻提起坐骨神经,剪断神经的远端,使其与腓肠肌分离。

(3)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浸入生理盐水中,去除多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4)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固定在蛙板上,用玻璃针将神经的近端与电极连接。

2. 刺激实验(1)将电极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接,打开示波器观察神经肌肉活动。

(2)调整刺激器参数,进行不同强度、频率的刺激实验。

(3)观察并记录蟾蜍腓肠肌的收缩情况,分析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数据分析(1)分析不同刺激强度下,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幅度、收缩速度等指标。

(2)分析不同刺激频率下,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幅度、收缩速度等指标。

(3)绘制刺激强度-收缩幅度曲线、刺激频率-收缩幅度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刺激强度对蟾蜍腓肠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增大,收缩速度逐渐加快。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腓肠肌出现最大收缩。

2. 不同刺激频率对蟾蜍腓肠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先增大后减小,收缩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医2012秋生理学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员:学号:联系方式:实验一骨骼肌的观察及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目标要求】1.掌握蛙类动物单毁髓的实验方法。

2.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

3.学习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观察与分析肌肉单收缩的三个时相,分析骨骼肌收缩形式与刺激频率之间的关系。

【基本原理】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

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永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与舒张期。

肌肉收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

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

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由肌肉收缩产生动力完成的。

【材料与器械】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冠剪、毁髓针、玻璃针、固定针),蛙板,玻璃板,锌铜弓,小烧杯,滴管,纱布,细棉线,任氏液。

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或其他生理记录仪),张力换能器。

【实验步骤】1.双毁髓的方法一手握蟾蜍,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令其背部向上,头向前俯;另一手持毁髓针在左右耳后腺之间,背部的凹陷处将毁髓针垂直刺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搅动以捣毁脑组织,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

彻底捣毁脊髓时,可见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

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表明未毁坏脊髓,必须重新毁髓。

2.剥制后肢标本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在蛙板上,一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另一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脊柱。

蟾蜍骨骼肌兴奋与收缩实验

蟾蜍骨骼肌兴奋与收缩实验

蟾蜍骨骼肌兴奋与收缩实验【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探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和特点。

方法: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利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张力换能器,记录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张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波间隔对神经、肌膜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张力的影响。

结果:在逐步增加刺激强度时,骨骼肌收缩的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分别是0.463±0.286V和0.611±0.389V,对应的肌张力是1.172±0.958g和9.908±7.816g。

改变刺激频率时,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频率是18.2±3.9Hz,对应的骨骼肌收缩张力分别是41.76±28.01g。

用甘油任氏液处理后肌肉张力逐渐减弱至消失。

结论:当刺激强度在阈强度与最大刺激强度范围内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骨骼肌收缩的幅度也是增大。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骨骼肌的反应依次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骨骼肌收缩的幅度也是增大。

同步触发双刺激不同波间隔引起收缩强度不同。

甘油任氏液使肌肉失去收缩活力,但依旧有电位产生。

【关键词】: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电刺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收缩张力1.引言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姿势和产生随意运动,另外还参与呼吸、咀嚼、吞咽、语言活动及产热等。

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在中枢神经控制下接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神经纤维传出神经冲动,经神经-肌接头把兴奋传递给骨骼肌,引起骨骼肌的兴奋,最终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起骨骼肌的收缩[1]。

本实验通过研究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及测量不同刺激强度、频率下腓肠肌张力变化,不同波间隔下神经干电位、肌细胞电位、腓肠肌张力各自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探究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特性和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电生理特点。

生理蟾蜍实验报告

生理蟾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的基本原理。

2. 学习使用生理学实验设备,如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

3. 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

4.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5. 分析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及其各自特点。

二、实验原理蟾蜍作为一种经典的实验动物,其生理结构和功能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且其离体组织的生活条件简单,易于控制和观察。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是生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观察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肌肉收缩反应,可以深入理解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神经钩、镊子、剪刀、玻璃针、电极等。

2. 实验仪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放大器、示波器、计算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蟾蜍处死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

将神经和肌肉端结扎后,离体。

2. 连接电极: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的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 连接换能器:将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

4. 设置刺激参数:使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设置刺激参数,包括刺激强度、频率等。

5. 实验操作:启动刺激器,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刺激强度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蟾蜍骨骼肌的收缩幅度也随之增大,但当刺激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加。

2. 不同刺激频率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低频率刺激下,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收缩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蟾蜍单收缩实验报告

蟾蜍单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蟾蜍骨骼肌在单一刺激下的收缩反应。

2. 分析蟾蜍骨骼肌单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3. 探讨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蟾蜍骨骼肌单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蟾蜍骨骼肌在受到适宜的电刺激后,会发生收缩反应。

单收缩是指骨骼肌在单个刺激下发生的收缩。

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单一刺激下的收缩反应,分析其收缩特征,并探讨刺激强度和频率对单收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放大器、示波器、标本盒、石蜡、大头针、剪刀、镊子等。

2. 实验仪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RM6000系列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放大器、示波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于标本盒,并连接好电极。

2. 使用刺激器对标本进行电刺激,观察并记录蟾蜍骨骼肌的收缩反应。

3.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并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的单收缩特征。

4. 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不同刺激频率下的单收缩特征。

5. 分析并比较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的单收缩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收缩特征:在单一刺激下,蟾蜍骨骼肌表现出明显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时间,收缩期是指肌肉收缩的时间,舒张期是指肌肉从收缩状态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时间。

2. 刺激强度对单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单收缩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逐渐延长。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单收缩的潜伏期和收缩期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改变。

3. 刺激频率对单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单收缩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逐渐延长。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单收缩的潜伏期和收缩期不再随刺激频率增加而改变。

六、实验结论1. 蟾蜍骨骼肌在单一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2.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蟾蜍骨骼肌单收缩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变化。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蟾蜍骨骼肌生理姓名学号系别组别同组姓名实验室温度实验日期2015年5月7日一、实验题目蟾蜍骨骼肌生理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二、实验目的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三、实验方法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

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

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

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

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

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

但标本盒内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

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

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出现软件自动设置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但需要将“采集频率”修改成“20kHz”,扫描速度仍然是“1.0s/div”。

生理解剖蟾蜍实习报告

生理解剖蟾蜍实习报告

生理解剖蟾蜍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生理解剖蟾蜍的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和了解蟾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接受了实习导师的指导,学习了蟾蜍的生物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解剖方法。

在导师的示范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解剖工具,如刀、剪、镊子等,以及如何进行蟾蜍的解剖操作。

在实际的解剖过程中,我们按照导师的指导,逐步进行了蟾蜍的解剖。

首先,我们观察了蟾蜍的外观特征,包括体型、皮肤纹理、颜色等。

然后,我们用刀切开蟾蜍的腹部,逐层解剖,观察其内部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观察了蟾蜍的心脏、肝脏、肺部、胃等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观察了蟾蜍的生殖系统,了解了其生殖特点。

在观察蟾蜍的皮肤时,我们发现其皮肤表面有许多疣状突起,这些突起是蟾蜍的特征之一。

我们还了解到,蟾蜍的皮肤具有毒性,可以用来防御天敌。

此外,我们还解剖了蟾蜍的尾部,观察了其内部的构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进行了实地的解剖操作,还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导师为我们讲解了蟾蜍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我们了解到,蟾蜍是两栖动物,生活在水边或湿润的环境中。

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蟾蜍也面临着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等威胁,需要加强保护。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蟾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态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动物解剖,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本次实习让我们亲身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乐趣,激发了我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蟾蜍骨骼肌生理学号系别组别同组实验室温度实验日期2015年5月7日一、实验题目蟾蜍骨骼肌生理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期的确定)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二、实验目的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期(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三、实验方法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

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

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

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

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力换能器。

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

但标本盒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

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

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出现软件自动设置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但需要将“采集频率”修改成“20kHz”,扫描速度仍然是“1.0s/div”。

界面的采集通道默认为RM6240B面板上的通道1.刺激模式自动设置为强度递增刺激,起始强度为0.02V(可根据标本特性灵活选择)2)检查装置连接正确后,点击“开始记录”,屏幕下出现扫描线,软件处于记录状态。

(主义不要点击“开始示波”,在示波状态下,文件不能保存。

)扫描线如偏离零点较远,需要调零:将换能器与标本盒的棉线放松,旋转换能器的调零钮,使基线恢复零点。

3)将换能器连接的棉线拉直,如果基线偏移零位(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会影响基线位置),不必去管(不必重新调零,测量时,将偏移量减去即可)。

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按一定时间间隔自动输出单个刺激方波,后一次比前一次强度递增。

将“刺激标注”激活,显示出每次发放的刺激的强度。

屏幕上应出现一系列由刺激触发的肌肉收缩曲线,同时可以观察到标本盒中肌肉的收缩。

注意文件的保存(不要移动标本盒与换能器的位置,即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保持固定。

此要求也适用于ⅡB和ⅡC。

)4)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5)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

并确定最大收缩所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即最适刺激强度)。

记录下收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

(注意在测量时。

需将波形适当展开,确保测量数据更准确。

)6)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B单个肌肉收缩分析(确定潜伏期、缩短期、舒期)1)将ⅡA实验得到的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曲线展开,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期。

2)至少测量三次。

计算几次重复测量得到的三个时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和4,保留通道1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肉动作电位信号。

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活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

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刺激)和刺激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激强度,避免收缩幅度过大,超出换能器量程)。

2)点击“开始记录”,软件进入记录状态。

3)记录过程中逐渐提高刺激频率,在一定的刺激频率下,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按此频率连续发放设定的刺激脉冲个数,肌肉出现相应的收缩。

4)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与收缩的关系。

5)观察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变化。

四、实验结果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图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图表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关系表刺激强度(V)收缩强度(g)刺激强度(V)收缩强度(g)0.180.190.001.490.240.256.967.350.20 3.31 0.26 7.450.21 4.79 0.27 7.590.22 6.07 0.28 7.690.23 7.46 0.29 7.51根据上表可绘制下图,曲线图能更加直观的显示蟾蜍骨骼肌收缩强度随对腓肠肌刺激强度增加的变化趋势。

图2.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曲线图结果分析: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刚开始以较低强度刺激时,骨骼肌并没有收缩,直到达到阈刺激强度时(阈刺激强度在0.18-0.19V之间),骨骼肌开始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收缩强度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约为0.23V时,骨骼肌收缩强度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在7.5g左右;在这之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收缩强度不再明显增加,而是在最大收缩强度附近波动。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分析:由于一块肌肉由许许多多肌纤维组成,骨骼肌的收缩受运动神经元的支配。

单个运动神经元可支配多根肌纤维,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而不同的运动单位兴奋阈值不同。

低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神经纤维不发生兴奋,其所支配的肌细胞也不发生反应;当刺激电压达到阈强度时,神经干中阈值最低的神经开始兴奋,其所支配的运动单位也兴奋并发生收缩。

刺激强度逐渐增大,神经干中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加,收缩的运动单位也增加,于是骨骼肌收缩力增加。

当刺激电压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后,所有的神经纤维都兴奋,其所支配的所有的运动单位也收缩,所有刺激强度再增大。

骨骼肌收缩力也不再增加。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期的确定)图3 单个肌肉收缩分析图(潜伏期、收缩期和舒期的确定)从上图可看出,当肌肉受到一个单刺激时,产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

从刺激开始到收缩开始这一段无明显外部表现的时间,称为潜伏期。

自肌肉开始收缩至收缩达到高峰,是长度缩短或力增高的时间,称为缩短期。

自收缩高峰开始,曲线较缓慢地下降至基线,为长度或力恢复过程的时间,称为舒期。

表2蟾蜍骨骼肌单收缩潜伏期、缩短期及舒期数据测量表刺激强度(V)潜伏期(ms)缩短期(ms)舒期(ms)1 0.27 7 57 2352 0.28 8 64 2503 0.29 10 63 247Mean 0.28 8.33 61.33 244SD 0.01 1.53 3.79 7.94由上表可得到蟾蜍骨骼肌单收缩潜伏期、缩短期及舒期的数据,且每组数据间方差较小,由此可证明实验误差较小,得到的数据也较为准确。

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图4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图(当前波间隔为500ms)上图(图4)显示的为几个分离的单收缩,实验显示,直到波间隔降低到200ms,蟾蜍的骨骼肌均为分离的单收缩。

图5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图(当前波间隔为50ms)图6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图(当前波间隔为25ms)以上两图(图5、图6)显示的为几个收缩反应的重叠,即发生收缩总和。

实验显示,波间隔在150ms—25ms,骨骼肌均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现象。

图7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图(当前波间隔为20ms)上图(图7)显示的为肌肉发生强直收缩的现象,可得到一条光滑的曲线。

实验显示,当波间隔降低到20ms,蟾蜍的骨骼肌会发生强直收缩现象。

实验次数波间隔(ms)刺激频度(Hz)最大收缩幅度(g)现象1 500 2.00 2.50 单收缩2 300 3.33 2.90 单收缩3 200 5.00 4.06 单收缩4 150 6.67 17.70 不完全强直收缩5 50 20.0 28.33 不完全强直收缩6 25 40.0 27.14 不完全强直收缩7 20 50.0 29.20 完全强直收缩表3 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最大收缩幅度数据记录表实验结果分析:上述图为不同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的曲线,通过测量可以发现在一定围,最大收缩幅度随波间隔的减小而增加,即最大收缩幅度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但当波间隔减小到一定值(50ms),即刺激频率增大到一定值(20Hz)后,骨骼肌最大收缩幅度便不再增强,而是在最大值上下波动。

若给肌肉不同的有效地频率刺激,实验也可以分别观察到单收缩(2—5Hz)、收缩总和/不完全强直收缩(6.7—40Hz)和强直收缩现象(50Hz)。

如果后一次刺激落在前一收缩的舒期,肌肉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大频率,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由上述图像也可看出,肌肉动作电位的发生要先于肌肉的收缩。

这是因为神经的兴奋支配着肌肉的收缩,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从神经兴奋到肌肉的收缩需要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及信息的传递,而这一系列生理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所以神经动作电位的发生要先于肌肉的收缩。

刺激频率低时,肌肉发生一连串互不相连的单收缩,这是因为每个新刺激到来时,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单收缩已经结束。

于是,每个刺激都引起一次独立的收缩。

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发生在前次收缩的舒期中,肌肉则在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或力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新的收缩,即发生了收缩总和。

当刺激频率增大到一定的较高程度时,出现完全强直收缩,这是因为连续刺激时,后来的每个刺激都可能总是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结束之前,各次收缩的力或长度变化发生融合而叠加起来。

五、分析与讨论1、刺激强度与收缩幅度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1)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时腓肠肌开始收缩,在最大刺激前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刺激强度后,再增大刺激强度,收缩强度也不会再增大,而是在最大值附近波动。

(2)由于一块肌肉由许许多多肌纤维组成,骨骼肌的收缩受运动神经元的支配。

单个运动神经元可支配多根肌纤维,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