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短文两篇》学案
《第22课短文两篇》学案学习目标一、背诵默写,明白得提升。
二、合作探讨,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乐趣。
预习检测默读,探讨以下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那么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草色入帘青()5.鸿儒()6.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8.调素琴()9.无案牍之劳形()()10.阅金经()二.以下句中“之”的用法别离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早的标志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默读,说明以下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9.宜乎众矣()四、依照课文内容填空一、《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二、《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此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五、文章的主旨句是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熟悉作者把握常识刘禹锡(772—840),唐朝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
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样都是用韵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屋子。
“陋室铭”的意思确实是通过对陋室的刻画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乐趣。
周敦颐(1017-1073) ,宋朝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在那个地址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能够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能够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第22课 联合国 学案(含答案)
第22课联合国学案(含答案)第第22课课联合国联合国课标要求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一.联合国的创立1背景1国际联盟破产一战后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以失败而告终。
2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国再次萌生建立国际组织的设想。
2酝酿11941年,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最早提出意向。
2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名称的由来。
31943年,美.英.中.苏四国签署普遍安全宣言宣布应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此后开始筹建。
41945年3月,同盟国向有关国家发出召开联合国会议的邀请书。
3创立1建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日”;将总部永久性设在纽约。
2意义联合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
它的诞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重点精讲成立联合国的必要性1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都普遍感到,为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发生,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政治组织。
2国际联盟的建立为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借鉴,特别是其组织机构.安全机制等。
3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其成立提供了可能。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为联合国提供了基础。
核心点拨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他履行行政长官的职务,以及“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其他联合国组织赋予他的其他职务”。
归纳总结联合国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既与美.苏俄两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状况息息相关,更与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政治格局的演变具有密切的联系。
二.宗旨与主要机构1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国际合作;构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2主要机构1联合国大会是最主要的审议机构。
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开会一次。
每个会员国拥有一票表决权。
重要议案需2/3多数通过。
2安理会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它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6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蜀鄙二僧》精品学案(新版)鄂教版.doc
(3)文中两个“子何恃而往”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是否完全相同?(8
自我评价小纽评价
1.独学:独立完成“能
力测读”问题。
2.组内小结。
3.抢答,展示问题。
4.待师验证,自我评
价。
分)不完全•样。前•个是询问,意在了解情况;后•个表反问,嘲讽,意 在指出穷和尚没冇钱根本去不成。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细读默想用心十注提要勾玄卒章反刍
学习活动设计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①蜀之鄙有二僧(bl)②贫者遥于富者曰(yu)
③子何怪而往(shi)④吾一瓶一锂足矣(bo)
⑤富者有惭色(can)
2.解释加点字
1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2贫者迢于富者□(告诉)
3壬何怪而往(子:子:是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恃:凭借、 依靠)
富和尚几年来想雇船顺流而下,但只是停留在愿望上,并没冇付诸行
动,所以去不成。穷和诡不怕辛苦,有顽强的意志,坚持到底,最
1•独学:再研读课文, 完成1、2、3题。
2.对学:检查自研成 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 级评定;对了间解决自 学时遇到的问题。
3.群学:小组长主持, 深入探讨左边问题,将 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 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蜀鄙二僧
备课时间
周星期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周星期需课时
第六单元第22课
蜀鄙二僧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员
班级
评价
教师
评价
1
2
3
4
L
□6Leabharlann 78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第22课《五柳先生传》学案_文档1
课题:五柳先生传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班一、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又名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我国__________时期诗人、_________家。
他是__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之一。
课文是作者托名写的自传。
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其作品内容多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试写出一两句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探究。
(一)朗读课文,以各种形式朗读。
(二)预习检查,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讨论完成。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shì_________酒zhé_________尽qián_________娄宅._________边吝._________情箪._________瓢衔觞._________ 短褐._________ 人之俦.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2)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3)性嗜.酒__________ (4)每有会.意__________(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7)晏如..也__________ (8)以乐.其志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手指》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爱护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手指有关的日常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手指的重要性的思考。
2. 学习课文《手指》(15分钟)•教师逐段阐述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认识(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指,描述自己对手指的感受。
4. 锻炼表达能力(15分钟)•让学生围绕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整理学生的学习收获,总结课文《手指》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手指的重要性,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手指》相关内容,复述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手指的重要性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并爱护自己的手指,让它们为我们服务更好地。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线索必背重点日军侵华策略的转变原因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变化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反应国民党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全民族坚持抗英勇抗战(1)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各阶层、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同抗战(2)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3)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中共七大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间、地点1945年4至6月;延安内容(1)总结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战略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反攻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何应钦(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胜利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理解: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
学案5:第22课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等,理解翻译句子。
2.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课文情感。
[重点难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等,理解翻译句子。
[天天预习]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注音丧之七日( ) 不省所怙( ) 归取其孥( ) 丞相薨( ) 去吾而殁( ) 终丧而取( ) 窆不临穴( )2.写出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2)如吾之衰者(3)江南之人,常常有之(4)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5)几何不从汝而死也(6)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7)汝殁以六月二日(8)使者妄称以应之乎(9)相养以生,相守以死(10)其信然邪?其梦邪?(11)其能久存乎?(12)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3.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古文写祭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形式多为骈文或四言韵文。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这一常规,此文的主旨不在于称颂于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
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叙,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
形式上突破四言押韵常规,破骈为散,不拘常规,或散或偶,或长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后世祭吊名作如袁枚的《祭妹文》等都受其影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文本研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习重点】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学习难点】①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②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悟思考】(听音像资料《七子之歌》,讨论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提出和实践的?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2、同月,邓小平访美期间,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他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就是。
4、1984年,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条件:。
2.香港回归过程:①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与邓小平会谈。
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
③,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回归的意义:3个标志。
对香港对中国对世界3.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方针政策:。
(二)措施1.1979年元旦,真正停火的标志。
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即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了。
3.90年代初期,,海峡两岸分别成立,1992年达成重要共识即;在此基础上,会谈。
注意:会谈的意义和成就。
4、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情况,提出。
5、2000年以来,针对台湾当局的变化,中共重申。
【难点突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港、澳体现了我国恢复对两地主权的实施,但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台湾为什么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港、澳、台问题同是保持我国主权完整,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问题。
但因历史情景不同,二者的性质并不相同,在同为“户国两制”的框架下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台湾问题是我国解放战争所遗留下的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而港、澳问题是晚清时期西方殖民侵略的问题,是个国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
2、准确翻译课文第一段,积累“使、欲、许、易、悦”等文言词语。
二、学习重、难点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一段。
三、资料链接《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经西汉末年刘向之手编订,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策,共33篇。
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四、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
3分钟后个人展示。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在6分钟内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对照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课文第一段。
2、解释方框内的文言词语。
⑴使人谓安陵君曰使:⑵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欲:⑶以大易小易:⑷安陵君其许寡人许:⑸秦王不悦悦:⑹使唐雎使于秦使:【当堂训练】(15分钟)得分:一、填空。
(11分)1、《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体史书。
经西汉末年之手编订,共国策,篇。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唐雎曰:“?”秦王曰:“,,以头抢地耳。
”二、给方框内的汉字注音。
(6分)唐雎()怫然()免冠徒跣()缟素()休祲()以头抢地()三、翻译句子。
(8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四、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选做题)(4分)1、《唐雎不辱使命》中表现秦王用武力要挟唐雎的一句话是:2、唐雎针锋相对的一句话是:《唐雎不辱使命》(二)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二、三、四段。
河南省重点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学案
第22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陋室铭学习目标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背诵并翻译课文;2、能正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理解作者那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预习导学1、积累文中的生字2、关于作者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________(772—842),____ 代诗人,哲学家。
字______,洛阳人。
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3、关于“铭”(结合课下注释)铭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4、疏通文意合作探究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5、“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当堂检测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有仙则名名:有龙则灵灵:斯是陋室斯:惟吾德馨馨:谈笑有鸿儒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可以调素琴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无案牍之劳形劳:形: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无丝竹之.乱耳之:②何陋之.有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乱: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乱:3、⑴《陋室铭》的作者是,代家。
“陋室”意为,“铭”指。
⑵用原文回答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⑶指出“龙”、“仙”比喻什么?⑷《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4、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标解读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特点 1.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新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特点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2.知道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人类社会演进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考点整合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一超”:⑴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⑵“9·11”事件后反恐行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2.“多强”:⑴欧洲联盟: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⑵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⑶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地位。
⑷中国:多边外交;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3.其它: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⑴历史发展过程:①开始: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
②形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体制化: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等国际贸易协商机制确立。
④加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对峙结束,更多国家融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跨国公司、互联网技术发展,加速全球化进程。
⑵存在问题: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
②“逆全球化”现象:英国脱欧公投,美国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2.区域经济集团化:⑴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⑵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加、墨三国经济互补。
⑶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地区经济、政治、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三、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1.社会信息化:⑴概念: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八年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学案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这种 烘 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 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 的”衬托“更好”。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 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⑦无案牍之劳形⑧可以调素琴
3、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二、整体感知,小组交流讨论
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 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本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句话有何作用?
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4、画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倾情朗读,想象莲花美好的形象。
二、再读课文,小组交流,研读赏析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还有什么?
3、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菊 之爱”和“牡丹之爱”又有什么内涵?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周敦颐(1017〜1073)字戊叔,北宋理学豕,文学豕。他为人清廉方正, 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 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 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 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 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
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学案 人教版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名师指路一、目标聚焦1.知道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2.把握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科学贡献。
3.通过学习本课的知识,理解思想家、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二、知识梳理1.启蒙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伏尔泰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欧洲社会的进步2.科学革命:牛顿——一天文学: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微积分;力学:牛顿三定律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击了神权统治的基础。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点评:注意启蒙运动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这是中招考试的重点。
同时注意结合所学的物理和生物知识来识记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三、教材详解1.启蒙运动: 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由此掀起了遍及欧洲乃至世界的启蒙运动。
伏尔泰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子执政,猛烈批判天主教会,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以及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由于启蒙思想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2.牛顿: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方面则创建了微积分;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3.达尔文: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法则。
这部著作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语文22课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22课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熟悉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侦察,通讯,探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太空科教片,相互沟通太空学问,激发探究太空的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在探究太空神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培育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太空学问教学难点:了解人类在探究太空神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培育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
教学预备:制作课件。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熟悉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侦察,通讯,探测”。
了解人类在探究太空神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培育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
一、激趣到入同学们,你知道太空中有什么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太空科教片片段)二、看图认读指名认读学习小组内认读嬉戏认读。
三、沟通学习资料1. 学生之间沟通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土星地球这些星体以及彗星环形山的资料。
2 .熟悉了解了这些星体天体月表地貌特征,你有什么感受呢?3. 学生沟通火箭观测卫星侦察卫星宇宙卫星通讯卫星航天探测器等人造太空物和机器人以及宇航员们(讲讲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三位航天英雄的事迹)的资料。
4 .了解了这些学问你有哪些体会呢?5 .关于太空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质疑,由其他学生帮忙解疑)四、作业设计学生制作航天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大屏幕飞向太空太空还想知道什么?录像片专心探究其次课时课时目标:稳固识字。
一、多种方法识字.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太空已经有了肯定的了解,下面听教师读文中的词语,留意听准字音。
接下来,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词语,读课文的时候要留意把字音读准。
2.教师指读词语,其他同学留意仔细听,看看他们的字音读的准不准。
二、读一读,写一写坚贞不屈侦察兵通讯探测宇宙机器三、作业设计。
1.写生字。
2.查找天文学问方面的资料。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扩大视野,增长学问。
1.相互沟通天文方面的学问。
学案2: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共七大、抗战胜利。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全民族坚持抗战1.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1)原因:抗战进入阶段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2)表现:对国民政府进行,辅之以;加紧进攻,加强对占领区的和经济掠夺。
2.国民党消极抗日:①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
②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
3.中共的积极抗战:中共坚持,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
4.全民族抗战:(1)表现:正面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壮烈殉国;敌后战场:八路军副参谋长将军血洒疆场;学生、妇女、工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都投身于抗战之中。
(2)影响:日本侵略者陷入了的汪洋之中。
知识点二中共七大1.时间、地点:年4月,地点:陕西。
2.主要内容(课本标注)3.意义:为争取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
知识点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1.战略反攻:(1)中共领导的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2)1945年8月,美国先后向日本和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3)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对日本发起进攻;(4)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本举行的反攻。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学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标要求】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学习目标】1.收集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相关历史图文资料等,加强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解。
2结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运用时空观念,形成对经济全球化的全面认识。
3结合世界文化多样性所面临的挑战,认识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的重要性,理解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必要性。
基础知识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 美国的单边主义(1)背景:随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2)表现:2001年10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1)欧盟: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
(2)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 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3)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4)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5)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1)发展历程时期概况开始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发展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进入21世纪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2)存在的问题: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②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大部分利润流入西方发达国家;③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④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⑤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⑥出现“逆全球化”现象(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3)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的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学案1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给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知道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要实现与男性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生活,生态与人口问题。
学习难点:计算机网络改变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课前预习】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1.计算机是何时发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互联网是何时普及的?20世纪90年代。
3.互联网的普及有什么意义?(1)互联网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2)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3)互联网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4)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5)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妇女地位的提高1.妇女地位的提高经历的过程?(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
她们成立团体,举行各种抗议和示威活动,反对性别歧视,争取平等权利。
不少国家制定了专门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利,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3)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2.妇女地位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
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女性。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程标准课标解读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1.结合教材,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艰难,运用地图,分析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及成因;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2.结合教材及提供的材料,知道红军长征的背景,运用图片、教材地图、诗词等全方位认识红军长征的路线、克服的困难,体会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知识点0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宁汉合流1.时间:1927年秋。
2.定义: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3.影响: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微点拨】宁汉合流1927年9月,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实行反革命合流,成为“宁汉合流”。
1.“宁汉合流”的实质是中国国民党各个派系的暂时联合,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2.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中国国民党已变成为一个由代表地主、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即学即练1】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故史称“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标志着()A.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建立B.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C.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D.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建立,故选A;袁世凯是在1912年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排除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已经标志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排除C;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1928年东北易帜,排除D。
故选A。
(二)国民政府的北伐1.时间:1928年。
2.对象:张作霖。
3.概况(1)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2)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日本在皇姑屯将他炸死。
(3)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学案--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重点难点】1.重点: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主要史实。
2.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原因(1)日本:①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②既定国策: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侵略中国、灭亡中国的侵略方针。
③现实原因: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中国:国共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3)国际社会: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国际社会推行绥靖政策。
2.侵华进程和各方态度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②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爱国军人:1932年1月28日,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③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④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长城抗战⑤“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爱国学生:1935年12月9日,进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知识拓展】华北事变的影响(1)促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3)加深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
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美英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英美通过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美英派来抵制日本。
3、发表“八一宣言”(1)目的: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组长:杨永升执笔教师:韩栋林日期:2014.12.15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展示】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问题导引】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__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___制度都遭到了破坏,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________被严重践踏。
2.党的各级组织也遭到破坏,党内____________无法正常进行。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有利条件:“文革”的结束;____________全会的召开。
2.表现(1)首要环节:平反“________”前后的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___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___制度,加强和。
(3)法制建设加快:颁布并多次修改________年宪法,相继出台了《________》《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①党的“”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②1989年,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9年,通过《________》,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有了法律依据。
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三、基层民主选举1.基层民主选举的地位(含义):是我国落实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 法律依据:根据1989年《》和1998年《》,居民(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居民产生。
每届任期均为年。
3.实践:以民主、民主、民主、民主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
4.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普及的意义:(1)激发了广大农(居)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居)民的合法权益。
(2)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贯彻“”精神、保障群众的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疑难点拨】1.阅读下列材料:学科组长:杨永升执笔教师:韩栋林日期:2014.12.15材料“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思考: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据材料并结合“文革”发生的原因,你认为应该怎样回答?2.“依法治国”的意义(1)(2)【随堂检测】1.右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②结婚有法可依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③2.在平反冤假错案中,起重大作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是()A.胡耀邦B.刘少奇C.邓小平D.彭德怀3.2006年12月8日,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聂东华状告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案,原告胜诉。
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的是以下哪两部法律()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民法》B.《宪法》《民事诉讼法》C.《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D.《刑法》《民法》4.新时期,中国加快了法治化建设进程。
中国进入法治化社会新时期的标志是()A.“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B.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C.1982年宪法的颁布D.1999年4月,《行政复议法》的颁布5.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50年来,宁夏和广西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灿烂阳光,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进步。
“党的民族政策”是指()学科组长:杨永升执笔教师:韩栋林日期:2014.12.15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重要话题。
早在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它是()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B.《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课堂小结】本课以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遭到破坏、重建、不断完善的过程展示出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共三目内容,包括“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选举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曲折”,第二、三部分则体现了“发展”。
【强化作业】1.“文革”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突出表明()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C.党的民主集中制严重破坏D.国家法律遭到严重破坏2.1978年,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①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②我国还没有出台社会主义法律③一些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④亟待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③④3.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A.1997年B.1999年C.1982年D.1954年4.听证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几年屡见报端,这是政府问计于民的一种形式。
2008年9 月22日举行的交强险听证会上,各方代表在听证前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
在这次听证会上,公民行使的权利不包括...()A.民主监督B.民主决策C.民主选举D.民主参与5.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
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学科组长:杨永升执笔教师:韩栋林日期:2014.12.15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8. “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
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④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②③④D. ①③④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进行“基本制度选择”提供了条件。
当时中国建立或选择的政治制度不.包括()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村民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人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西藏自治区成立纪念邮票大会纪念邮票会议纪念邮票材料二: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在动乱中,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三: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构成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主要制度有哪些?学科组长:杨永升执笔教师:韩栋林日期:2014.12.15(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3)据材料三,“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通过什么途径?上述内容体现出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思考: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据材料并结合“文革”发生的原因,你认为应该怎样回答?(1)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坚持实事求是。
(3)坚持民主集中制,禁止个人崇拜。
【随堂检测】1.D 2.A 3.C 4.B 5.B 6.D学科组长:杨永升执笔教师:韩栋林日期: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