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

三、议一议 1.教师问: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是答案要点,下同。) 2、“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说明什么?(国君权势大。) 3、权势大易受蒙蔽,但并非人人如此,历史上有不少贤明的国君就不受蒙蔽,可见邹忌以“私”“畏”“有求”来证明“王之蔽甚”,理由显得不够充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邹忌已知威王受蒙蔽,却不直接说出受蒙蔽的真相,这正是他的高明处。)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确实受了蒙蔽?(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 5、“数月之后……无可进者”这几句说明了什么?(因为纳谏除蔽,国内政治修明。)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四、写一写例文: 我知道齐威王有很多事被蒙蔽了,于是我就去宫里找他. 我对起威王说:"大王,

我有这么一件事想告诉你.有一次,我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我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我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我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因为是齐国的美男子。于是又问我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我同他坐着闲聊,我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我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丰台路中学初二语文学案

第七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读准以下字音:昳、朝、窥、蔽、谤、间、期。

2、能解释以下词语:修、形貌昳丽、朝服、窥、谓……曰、孰与、及、旦日、孰视之、弗如远甚、美我、私、诚知、地方、宫妇左右、四境之内、蔽、善、面刺、过、上书、谏、谤讥、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期年、虽、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3、能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能概括本文故事情节,能用现代汉语讲述这个故事。

4、了解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5、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能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能理解本文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方法:朗诵,体会,讨论。

学习过程:

预习

(一)文学常识题。

1、《邹忌讽齐王纳》选自《战国策·齐策》。题目是编者加的。《战国策》简称《国策》。属

国别体史书,全书分西周、东周等十二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汉代刘向在原《国策》《短书》《长书》《事语》乖书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也称《短长书》。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纳谏.昳.丽朝.服衣冠窥.镜孰.与入朝.王之蔽.谤.讥进进而间.进期.年

(三)熟读课文,并借助注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把这几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三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能准确地翻译全文,并归纳总结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

3.通过课外文言文的练习,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并夯实文言文基础。

【课前反馈】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背诵大PK。(可以单个同学背,可以共同体一起,也可以小组一起,形式可以多样)

新知探究

一.一词多义

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

3.孰视之:

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综合提升】点击中考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

戒。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饮酣酣:(2)释之释:

2.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3.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当堂检测】

一.词类活用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闻寡人之耳者()

二.特殊句式

(1)词所谓战胜于朝廷()(2)王之蔽甚矣()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知识链接】

设喻说理: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测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二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结合课下注释和交流讨论能翻译后三段,记住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及古今异义词。

2.通过分析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由故事总结人生哲理。

【课前反馈】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2.原文理解性默写

A.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B.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C.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新知探究

一.解释下列划线重点字词

1.诚知

..美于徐公

.. 2.皆以

3.地方

.. 4.左右

..

5.莫不

.....

..私王 6.王之蔽甚矣

7.善. 8.乃.下令

9.面刺

..

.. 10.谤讥

11.于市朝

... 12.闻.寡人之耳者

13.门庭若市

.....

.... 14.时时而间进

15.期年

.. 16.虽.欲言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皆以美于徐公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综合提升

细读文章后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故事情节有六个“三”,谁能找出来?

3.通过整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归纳齐王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学到什么?

【当堂检测】

一.古今异义

二.翻译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皆以美于徐公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知识链接】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知识梳理

一、基础练习:

1、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讽谏"的意思是____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___ _______.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____ _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

(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

(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义。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

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一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演练,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第一段。

2.通过结合课下注释、参考书和交流讨论能翻译第一段,记忆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

3.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课前反馈】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昳.丽()朝.服()窥.镜( ) 吾孰.与徐公美( )

间.进( ) 期.年()谤讥

..( ) 皆朝.于齐( )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采用录音泛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多种方式。朗读时,

新知探究

一.解释下列划线重点字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修八尺有.余

3.而形貌

..昳.丽. 4.朝服

..

5.窥.镜

6.美甚

..

7.复问

.. 8.其.妾

9.旦日

.. 10.问之.客曰

11.不若

.. 12.孰.视之

13.孰与

.. 14窥镜而.自视

15.又弗如远甚

.... 16.暮寝

..而思之

17.私我

..

.. 18.美我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4.忌不自信

5.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综合提升】

整体把握:可以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

(1)

文章结构(2)主题

(3)

细读文章第一段: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这件琐事是什么?(即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2.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背景和内容;

2.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用意和含义;

3. 掌握阅读古代文献的方法和技巧。

二、导学重点:

1. 《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

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用意和含义。

三、导学难点:

1. 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隐喻和寓意;

2.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后含义。

四、导学内容:

1. 背景介绍: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一,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斗争和历史事件。其中,有一则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备受人们关注。据传说,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谏官,他曾屡次劝告齐王,但齐王却束之高阁。最终,邹忌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奚落了齐王,引起了齐王的警觉。

2. 故事内容:

邹忌曾屡次劝告齐王,但齐王却不听从他的建议。邹忌为了让齐王明白他的言论的重要性,便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一天,

邹忌将一匹美丽的骏马送给了齐王,齐王非常高兴,却没有认识到邹忌的用意。过了一段时间,邹忌又送来了一匹瘸腿的驴子,齐王感到非常愤怒,质问邹忌为何如此无礼。邹忌则诠释道:“您对待忠臣如同对待马和驴一样,忠臣如同骏马,应该珍惜和重视;若将忠臣视同瘸腿驴子,必然会招致灾祸。”齐王终于明白了邹忌的用意,开始重视他的忠告。

3. 含义分析: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忠臣被冷落和轻忽的现象,邹忌通过奚落齐王纳谏的方式,表达了对齐王的忠告和警示。这也启迪我们,要重视忠臣的建议,不可因为个人的好恶而轻忽忠言。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借助寓言和比喻等方式传达自己的意见,让对方更易接受和理解。

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题解说】

题目用“讽”齐王纳谏。而不用“劝”,一个“讽”字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讽,就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讽谏,不同于直谏或劝谏,关键在于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去启发、开导被谏者。良药而不苦口,便于对方接受。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邹忌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难点解说】

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

首先邹忌在周围人的交口称赞中,头脑冷静,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可见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当他通过观察思考,由现象到本质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当他把这一生活现象和治理国家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位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形象就跃然纸上。而他高超的劝谏艺术更进一步刻画出他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形象。

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而又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不仅认真听取了邹忌的劝谏,认为“善”(当然与邹忌的委婉讽谏艺术有关)。而且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制定出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鼓励更加直接的进谏者。而文章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和期年之后的变化,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从善如流,兴利除弊,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可见他是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开明君主。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重难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类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方案】

资料链接: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其涉及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史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学习重点】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难点】领悟邹忌进谏的技巧。

知识拓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国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课前预习】

1.给下加点字并注音。

昳.丽朝.服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2.通假字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

3.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

..:

..千里地方

(2)能面刺.寡人之过刺.:

(3)谤讥

..:

..于市朝谤讥

(4)臣之妻私.臣私.:

4.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5.一词多义

(1)朝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1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1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 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 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 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 言,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谓:叫做
于:在
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臣对君、下级对上级 用委婉的语气劝告; 直言规劝,使之改正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与…比谁更 3、又弗如远甚 不如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 5、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 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给予 上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 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如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 欲言,无可进者。
间:偶尔 期年:满一年。
虽:即使。
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如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
通 “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扫清字词障碍,能够准确流利地朗 读课文并背诵。 3、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 顺利地翻译课文。
关于《战国策》 •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 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 《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 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 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 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 动。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朝.()服.()

..()昳丽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

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

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

初.()下.(),群臣

....()。

..()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

..()之后,虽.()

..()而间.()进。期年

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师优质课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师优质课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师寄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重点】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难点】1.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2.了解《战国策》及其风格特点

【学法导学】1、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背诵。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过程】

【资料链接】

《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邹忌战国时政治家,齐国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齐威王以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初即位,沉湎酒色,政事尽委诸卿大夫,国内混乱,诸侯交相入侵。但他虚心纳谏,下定“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立即振作起来,整顿吏治,他纳相国邹忌之谏,广开言路,不论臣民,凡指出国王失误者,一概奖励,对当面指出者,给予重奖。不一年积弊尽除,齐国大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素质教育导学案附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素质教育导学案附习题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逻辑思维较强,融基本知识、思想内容、现实借鉴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既表现了古代志土(邹忌)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又表现了开明、有作为的君主(齐威王),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的大度胸怀。

(二)学法引导

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可以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 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以读代练,突破历史,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事,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提高表达能力。

(三)审美鉴赏

简练生动的语言美

全篇只有三百多字,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入;用语简洁生动。说它简洁,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动态,省去国内情况,这些文字都是异常的简练。说它生动,如: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语气却各不相同,逼真地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神情,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复习旧知:

(一)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谤讥()朝于齐()期年()间进()(二)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1、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

于是入朝见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4、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补充:(1)修(2)尺(3)明日(4)美我(5)王之蔽甚矣(6)面刺(7)虽欲言

(三)翻译以下各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角色分配:旁白邹忌妻妾客齐威王

五、赏析课文结构:奇异的“三叠排比”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配合朗读课文。学生点评。
翻译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读准课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同桌为单位讨论解决。”
生先自己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然后同桌交流。
师巡视,适时进行指导。
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还有通过工具书,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朗读,列表帮助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明确答案。
邹忌 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类比推理、设喻→受蔽
师:那么,想象一下,邹忌会用怎样的语气劝告齐王?请以邹忌的口吻读一下。
小组试读,每组推荐一人来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评议,指导读好。
品读齐王纳谏句段,把握齐王性格特点。
形貌昳丽
B.朝服衣冠
孰视之
C.客之美我者
谤讥
D.王之蔽
皆朝于齐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邹忌是个爱美之人,经常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
B.邹忌能从与徐公比美的事中发现与人比没好处。
C.邹忌从切身感受讽喻齐王,齐王虚心纳谏。
D.齐王听从邹忌的讽谏后,两年后达到内政修明。
5.翻译下面句子。
师生交流,学生说说感觉困惑的地方,暂不做解答
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这几个加点字字音,同学们能读准吗?谁来试一下。”
生踊跃举手读。读完师生共同纠错、评价。
师:“会读生字词,是能准确朗读课文的前提,下面,老师想听一听同学们课文朗读得怎样了。”
指生试读课文,读完师生共同评价,指导改进。
师:“听同学们朗读的这么带劲,老师也想参与进来读一段可以吗?”
揣摩关键词语,展开想象,感受邹忌的形象。
师:“读课文第一段我们可以得知,一件与徐公比美的日常生活小事却让邹忌“暮寝而思之”,那么,同学们联系课文,想象一下,他心里都想了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描述。
师:“读到这里,邹忌的人物形象在我们是不是更加丰满了呢,联系整篇课文说说你觉得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自主预习案】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中生字词,在下面写一写。
生将同桌两人都有困惑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交流解决,扫除理解障碍。
师:“课文中有几个词句不好理解,老师将它们挑出来,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
词:①朝服衣冠
②妻之美我者
③闻寡人之耳也
句: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生试着翻译。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简洁的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指生概括大意。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诽谤 进谏 宫妃
B.衣冠畏惧 寝室
C.蒙蔽 间进 期年
D.邹忌 窥视 昳丽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D
A.邹忌 纳谏 讽刺
B.昳丽 孰与 窥镜
C.畏怯 偏爱 寡人
D.面刺 蒙敝 伫立
3.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组是C
A.邹Baidu Nhomakorabea讽齐王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展示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与节奏。
4、译读课文,合作交流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5、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上书谏寡人者:
⑤期年之后:
①讽: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谏:接受②谤讥: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③面刺:当面指责。④谏:规劝;劝谏。⑤期:一周年。
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译: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拓展检测案】
课内阅读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师:“课前同学们都已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一块来听著名播音员方明朗诵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听,听清生字字音;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有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
生认真听范读,在书上做标记。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都听清了吗,会读了吗?还有困难吗?”
师:“齐王对邹忌进谏第一个反应是什么?”第二个反应呢?
师:“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给齐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王之蔽’还有没有?”齐国最终走向了大治之路。
师:“历史上,比干因进谏而被剜心,司马迁蒙受腐刑之辱,比起他们,邹忌真是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明君,臣善于进谏,君善于纳谏,正是君臣之间的这份默契配合,是齐国走上了大治之路,为以后的称霸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那么,从这一部分的描写中,你看出齐王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词句来谈一谈。”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唐太宗李世民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大意是说如果用铜做镜,则可以使自己穿戴端正、得体;如果以历史为镜,可以知晓国家之兴盛与衰亡;如果以人做镜,敢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则可以明知自己的优点与过失,也使自己在做人和待事方面更加完美,当时,直言敢谏的宰相魏征就充当了这位贤帝的镜子。我们知道:历代君王要成就一番大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凑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的齐威王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探究重点句段,体味邹忌的讽谏艺术,分析人物形象。
师:“‘邹忌讽齐王’和‘齐王纳谏’是本文中心事件,哪些段讲“邹忌讽齐王”这层意思,哪些段讲‘齐王纳谏’这层意思呢?”
生浏览,明确答案:第二段中心意思是讲“邹忌讽齐王”,第四段的中心意思是讲“齐王纳谏”。
品读邹忌讽齐王句段,体味邹忌的讽谏艺术。
师:“请同学们读第二段,思考问题:邹忌怎样讽谏齐王的?使用了怎样的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