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40100T 33-2009 半固态(酱)调味品卫生规范

合集下载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番茄酱、黄豆酱为主要原料,辅以白砂糖、谷氨酸钠、食用盐、香辛料,添加食品添加剂(焦糖色、日落黄、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柠檬酸、苯甲酸钠),经调配、均质、灭菌、灌装制成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1886.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1886.18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1886.2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2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80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5009.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GB/T5461食用盐GB62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967谷氨酸钠(味精)GB/T1078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5691香辛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28118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NY/T 956番茄酱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技术要求3.1原料和辅料要求3.1.1原料:3.1.1.1番茄酱:应符合NY/T 956的规定。

半固态调味酱

半固态调味酱

Q/NJS河南广味鲜食品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企业标准按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河南广味鲜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广味鲜食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张猛。

半固态调味酱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调味酱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蚝油、生活饮用水、大蒜、辣椒、黑胡椒、酿造食醋、酿造酱油、果葡糖浆、番茄酱、食用盐、白砂糖、谷氨酸钠(味精)、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冰乙酸、黄原胶、5’-呈味核苷酸二钠、柠檬酸、山梨酸钾、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辣椒红、焦糖色、诱惑红、日落黄中的几种,经配料、混合、杀菌、灌装、包装加工而成的半固态调味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T 1535 大豆油GB/T 1355 小麦粉GB/T 1536 菜籽油GB 188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88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肌苷酸二钠GB 1886.1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GB 1886.1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 1886.2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GB 1886.2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 1886.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 27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毒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 5009.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 5009.1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GB 5009.1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B 5009.1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622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 7562 八角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7901 黑胡椒GB/T 8233 芝麻油GB 82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GB 8861 脱水大蒜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 101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 17762 耐热玻璃器具的安全与卫生要求GB/T 18186 酿造酱油GB/T 18187 酿造食醋GB/T 20882 果葡糖浆GB/T 21999 蚝油GB/T 22494 大豆膳食纤维粉GB/T 23183 辣椒粉GB/T 23530 酵母抽提物GB 299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GB 299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GB/T 30382 辣椒(整的或粉状)DBS41/ 001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固态调味料NY/T 744 绿色食品葱蒜类蔬菜NY/T 956 番茄酱SB/T 10338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QB/T 4594 玻璃容器食品罐头瓶SN/T 3854 出口食品中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B62/T 2667 食品用塑料(PET)瓶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3 分类根据产品原辅料的不同分为:番茄调味酱、番茄辣酱、蒜蓉辣椒酱、黑胡椒酱。

半固态(酱)调味料企业标准

半固态(酱)调味料企业标准

半固态(酱)调味料企业标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Q/BLC 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BLC 0002S-2011半固态(酱)调味料2011-12-06发布2011-12-16实施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禹国庆、姜华泉、王馨婕、李娜。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半固态(酱)调味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酱)调味料的术语与定义、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酱、豆瓣酱为主要原料,添加植物油、味精等辅料和山梨酸钾、苯甲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炒酱、调配、杀菌、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半固态(酱)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T 1532 花生GB 1902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8 酱卫生标准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13736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桂圆干辐照杀虫防霉工艺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LS/T 3220 芝麻酱QB/T 2845 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DB35/T 茶树菇DB37/T 1238 辣椒酱通用技术条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调味品检测

调味品检测

食糖
酱油
食醋
味精酱类Βιβλιοθήκη 腐乳液体调味品氨基酸态氮、总砷、铅、黄曲霉毒素 B1、苯甲 香辛料、香辛料调味粉、香辛 香辛料调味 料调味油、香辛料调味汁等 酸、山梨酸、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 蜜素)等 品 固态复合调味料:鸡精、鸡粉 调味料、牛肉粉、排骨粉、海 感官、净含量、水分(干燥失重)、酸价、过 氧化值、食用盐(氯化物)、脂肪、细度、蛋 鲜粉调味料等 白质、灰分、亚硝酸盐、总砷、铅、黄曲霉毒 复合调味料 液态复合调味料:鸡汁调味料、 素 B1、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菌落 糟卤等 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 复合调味酱:风味酱、沙拉酱 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标签等 等
调味品检测
检测范围及项目
分类 食用盐 产品 检测项目 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 感官检查、氯化钠、总砷、铅、钡、碘、氟 加碘盐、低钠盐、海藻盐等 蔗糖分、总糖分、 (蔗糖分+还原糖分)、色值、 白砂糖、绵白糖、淀粉糖浆、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酵母菌、霉菌、致病菌、 饴糖、葡萄糖、乳糖等 螨、亚硝酸盐 氨基酸态氮、铵盐、铅、总砷、黄曲霉毒素 B1、 酿造酱油、配制酱油、铁强化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酱油等 (甜蜜素)等 游离矿酸、总酸、总砷、铅、黄曲霉毒素 B1、 酿造食醋、配制食醋、果醋等 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乙酰磺胺酸钾(安 赛蜜)等 谷氨酸钠 (99%味精) 、 味精 (味 谷氨酸钠、食盐、总砷、铅、硫酸盐、呈味核 素)、特鲜(强力)味精等 苷酸二钠等 豆豉、豆酱、面酱、番茄酱、 氨基酸态氮、总砷、黄曲霉毒素 B1、等环己基 辣椒酱、芝麻酱、花生酱、虾 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 酱、芥末酱等 蜜)、大肠菌群、致病菌 理化项目:感官、水分、氨基酸态氮、水溶性 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酱 蛋白质、总酸、食盐;卫生指标:总砷、黄曲 腐乳、花色腐乳等 霉毒素 B1、食品添加剂 总砷/无机砷、铅、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 鱼露、蚝油、虾油、料酒等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 (安赛蜜)等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复合调味料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复合调味料

⾷品安全地⽅标准复合调味料《⾷品安全地⽅标准复合调味料》编制说明⼀、任务来源及简要起草说明(⼀)任务来源复合调味料列⼊2013年河南省⾷品安全地⽅标准制定计划项⽬,受河南省卫⽣厅的委托(委托协议书项⽬001),河南出⼊境检验检疫局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作。

(⼆)简要起草过程1、标准任务下达后,河南出⼊境检验检疫局针对制定复合调味料⾷品安全地⽅标准的具体⼯作进⾏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作⽅案,并于2013年5⽉组建了由河南出⼊境检验检疫局、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驻马店王守义⼗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标准⼯作⼩组,由河南出⼊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标准⽂本及编制说明。

2、起草⼯作组⾸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参照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泛调研河南省复合调味料⽣产、应⽤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前复合调味料产品的⽣产⽔平和经营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安全性指标以及与安全性相关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之后,⼯作组组织各起草单位对标准中制定的判定值和试验⽅法进⾏了对⽐验证⼯作,积累了检验数据,同时⼴泛征求⽣产企业、⾏业协会、⼤专院校、检测机构、⾷品监管机构的各类专家学者对标准草案的意见。

(三)主要起草⼈及其所承担的⼯作本标准主要起草⼈:沈莉、李⼩艳、杨西安、胡加彬、李双亮、赵光辉、王巧玲、张慧、赵军强、韩⼩松。

起草⼈员负责标准制定⼯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标准⽂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组织召开研讨会,通过电⼦邮件、传真、电话等⽅式,征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业内征求意见和标准送审等。

⼆、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本标准依据《⾷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品安全标准的规定,充分考虑本省复合调味料⽣产企业发展⽔平和实际需要,并参照相关国内和国际标准予以制定。

本标准的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进⾏编写。

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目录(非农业类) -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目录(非农业类) -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38 DBJ440100/T 25—2009 亚运会食品安全 数据元目录规范
39 DBJ440100/T 26—2009 40 DBJ440100/T 27—2009 41 DBJ440100/T 28—2009
亚运会食品安全 食品追溯编码规则
亚运会食品安全 包装、贮运执行标准和适用原 则
亚运会食品安全 食品过敏原标识标注
药品剂型分类与编码规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DBJ440100/T 4—2007
政务窗口服务规范
12 DBJ 440100/T 5—2008 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
13 DBJ 440100/T 6—2008 水利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
14 DBJ 440100/T 7—2008 水利地理信息管理规范
15 DBJ 440100/T 8—2008 特色旅游购物街区服务规范
水质 四乙基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
58 DBJ440100/T 45—2009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流动注射分析法
59 DBJ440100/T 46—2009 氧化型染发剂中间苯二胺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60 DBJ440100/T 47—2010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范 61 DBJ440100/T 48—2009 工业园区管理服务规范
广州市已发布地方技术规范目录(非农业类)
序号
标准编号
名称
1 DB440100/T 105-2006
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
2 DB440100/T 106-2006
园林种植土
3 DB440100/T 110-2007
花坛布置技术规范
4 DB440100/T 111-2007
屋顶绿化技术规范

(整理)半固调味料系列.

(整理)半固调味料系列.

半固调味料系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调味料系列的分类、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运输、贮存及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纯净水、鸡肉(猪肉或牛肉)、食用盐、白砂糖、味精、葡萄糖、食用玉米淀粉、青葱、生姜、大蒜、草果粉、白芷粉、5′—呈味核苷酸二钠、咸味食品香精为原料,经配料、混合、加热搅拌、冷却、包装、杀菌或不杀菌制成的半固态调味料系列(以下简称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 2707 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39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461 食用盐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T 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 16869 鲜冻禽产品GB 17324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GB/T 20880 食用葡萄糖NY/T 1193 姜QB/T 2845 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QB/T 2640 咸味食品香精SB/T 10348 大蒜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程国家质检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分类3.1根据产品风味不同,产品分为鸡肉味半固态调味料、猪肉味半固态调味料、牛肉味半固态调味料。

3.2根据杀菌工艺不同,产品分为即食类和非即食类品种。

4、要求4.1原料要求4.1.1纯净水应符合QB17324的规定。

4.1.2鸡肉应符合QB16869的规定。

沙拉酱、辣椒酱等半固态调味料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细则

沙拉酱、辣椒酱等半固态调味料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细则

沙拉酱、辣椒酱等半固态调味料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细则1适用范围适用于半固态调味料中的辣椒酱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为沙拉酱、辣椒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其他半固态调味料。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2产品种类半固态调味料分为沙拉酱、辣椒酱、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其他半固态调味料。

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包括花生酱、芝麻酱等。

3企业规模划分根据半固态调味料类产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半固态调味料类产品年销售额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

4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2718酱卫生标准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28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GB/T5009.29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GB/T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5009.35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97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5009.140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T19681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3495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3496食品中禁用物质的检测碱性橙染料高效液相色谱法GB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SN/T2430进出口食品中罗丹明B的检测方法(中英文版)SBZT10753沙拉酱DB31/2010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火锅食品中罂粟碱、吗啡、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DB33/T703食品和农产品中多种碱性工业染料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食品整治办(2008)3号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的通知整顿办函(2011)1号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五批)》的通知食品整治办(2009)29号附件3辣椒粉中碱性橙、碱性玫瑰精、酸性橙II及酸性黄的测定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

半固态调味酱(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半固态调味酱(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半固态调味酱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调味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菌(香菇、双胞菇、茶树菇、秀珍菇、海鲜菇、平菇)原料,经净选、清洗、蒸煮、切碎,辅以菜籽油、花生米、豆瓣酱、豆豉、辣椒、生姜、大蒜、大豆、榨菜,番茄粉、咖喱粉、胡萝卜粉、香辛料、芝麻、食用盐、味精、白砂糖、甜面酱、牦牛肉、牛肉粉调味料、酵母抽提物、鸡肉、鸡粉调味料、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D-异抗坏血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辣椒油树脂、脱氢乙酸钠、乙基麦芽酚),再经混合、熬制、灌装、灭菌等工序制成的半固态调味酱。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1352大豆GB/T1532花生GB/T1536菜籽油GB1886.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GB1886.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1886.1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1886.2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GB2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80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480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5009.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5009.1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GB5009.2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5009.2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5461食用盐GB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967谷氨酸钠(味精)GB/T11761芝麻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16869鲜、冻禽产品GB/T17238鲜、冻分割牛肉GB/T22266咖喱粉GB/T23189平菇GB/T23530酵母抽提物GB255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3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油树脂GB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T30382辣椒(整的或粉状)GB/T30383生姜GB31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H/T1011榨菜GH/T1013香菇SB/T10296甜面酱SB/T10371鸡精调味料SB/T10399牦牛肉SB/T10513牛肉粉调味料SB/T10415鸡粉调味料NY/T744绿色食品葱蒜类蔬菜NY/T957番茄粉NY/T1884绿色食品果蔬粉T/GZSX014豆豉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技术要求3.1原料和辅料要求3.1.1原料:3.1.1.1食用菌(茶树菇、秀珍菇、海鲜菇):应符合GB7096的规定。

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目录(非农业类) -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目录(非农业类) -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79 DBJ440100/T 59—2010 城市绿色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通用规范
80 DBJ440100/T 60—2010 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
81 DBJ440100/T 61—2010
温泉旅游度假区服务管理规范
82 DBJ440100/T 62—2010
第16届亚运会赛时花卉布置用花
83 DBJ440100/T 63—2010
38 DBJ440100/T 25—2009 亚运会食品安全 数据元目录规范
39 DBJ440100/T 26—2009 40 DBJ440100/T 27—2009 41 DBJ440100/T 28—2009
亚运会食品安全 食品追溯编码规则
亚运会食品安全 包装、贮运执行标准和适用原 则
亚运会食品安全 食品过敏原标识标注
电子文件档案资源管理规范 第7部分:归档流 程
24 DBJ 440100/T 11—2008 造林建设工程造价编制规范
25 DBJ 440100/T 12—2008 造林建设工程设计 造林 管护技术规范
26 DBJ 440100/T 13—2008 工业旅游景区(点)服务规范 27 DBJ 440100/T 14—2008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范
99 DBJ440100/T 73—2010 第16届亚运会场馆清洁服务标准
100 DBJ440100/T 74—2010 101 DBJ440100/T 75—2010 102 DBJ440100/T 76—2010
空气质量 羰基化合物的测定 DNPH衍生化高 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水质 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测定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
48 DBJ440100/T 35—2009 食用调味油卫生规范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产品技术标准2023年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产品技术标准2023年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的产品技术要求、分类、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香辛料(粉)、水、食用植物油脂、食用动物油脂、起酥油、蚝油、酿造酱油、酿造食醋、花生酱、芝麻酱、酱腌菜、复合调味酱、豆瓣酱(郫县豆瓣酱)、酿造酱、豆豉、番茄酱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味精、食盐、鸡汁调味料、鸡精调味料、鸡粉调味料、菇精调味料、鲍鱼汁、料酒、鲜(冻)畜禽肉、鲜(冻)水产品、虾粉、虾油、虾酱、豆腐乳、白酒、米酒、叉烧酱、排骨酱、柱候酱、蒜蓉辣酱、鲜辣酱、蚝油皇、食糖、蜂蜜、花椒油、藤椒油、鸡鲜粉、鲜香粉、沙茶酱、干酱、猪肉粉、牛肉粉、姜汁、淡奶油、鸡蛋干、果蔬汁、鲜味汁、卤水汁、鲜辣汁、煲仔酱、咖喱粉、咖喱膏、食用淀粉、麦芽糊精、小麦粉、奶粉、酵母抽提物、猪骨浓香风味高汤、牛骨浓香风味高汤、鸡骨浓香风味高汤、大豆分离蛋白、食用菌及其制品、藻类及其制品、坚果制品、豆类制品、白果、水果干制品、可食用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干制蔬菜中一种或几种,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呈味核苷酸二钠、乙基麦芽酚、麦芽酚、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双乙酸钠、脱氢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酶解大豆磷脂、改性大豆磷脂、黄原胶、柠檬酸、柠檬酸钠、冰醋酸、琥珀酸二钠、氨基乙酸、红曲红、辣椒红、辣椒油树脂、β-胡萝卜素、焦糖色、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二氧化硅、单硬脂酸甘油酯、卡拉胶、D-异抗坏血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三氯蔗糖、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食用香料中一种或几种,经原料预处理、配料、熬制、冷却、灌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沙拉酱、辣椒酱等半固态调味料抽检检验项目标准及方法

沙拉酱、辣椒酱等半固态调味料抽检检验项目标准及方法
2014年7月1日之前生产的产品检验,依据GB2718或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检测并判定;2014年7月1日(含)之后生产的即食性产品检验,依据GB29921检测并判定。
表2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及蘸料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或标准
检测方法
1

GB2762
GB5009.12
2
总碑/无机种
GB2762
GBfr19681
13
罗丹明B
食品整治办(2008)3号
SN/T2430
14
菌落总数
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
GB4789.2
15
大肠菌群
GB2718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
GB4789.3
GB/T4789.3-2003
16
致病菌e
GB2718
GB29921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
GB4789.4
GB4789.5
1

GB2762
GB5009.12
2
总碑/无机碑
GB2762
GB/T5009.11
3
苯甲酸
GB2760
GB/T5009.29
GB/T23495
4
山梨酸
GB2760
GB/T5009.29
GB/T23495
5
糖精钠
GB2760
GB/T5009.28
GB/T23495
6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
GB2760
糖精钠
GB2760
GB/T5009.28
GB/T23495
6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GB2760
GB/T5009.97
7

半固态(酱)调味料企业标准

半固态(酱)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C 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BLC 0002S-2011半固态(酱)调味料2011-12-06发布2011-12-16实施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禹国庆、姜华泉、王馨婕、李娜。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半固态(酱)调味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半固态(酱)调味料的术语与定义、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酱、豆瓣酱为主要原料,添加植物油、味精等辅料和山梨酸钾、苯甲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炒酱、调配、杀菌、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半固态(酱)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T 1532 花生GB 1902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8 酱卫生标准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13736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8525.6 桂圆干辐照杀虫防霉工艺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LS/T 3220 芝麻酱QB/T 2845 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DB35/T 522.5 茶树菇DB37/T 1238 辣椒酱通用技术条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

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

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食品卫生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号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卫生部令第67号--卫生部决定废止的部门规章目录》(发布日期:2009年5月27日实施日期:2009年5月27日)废止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90.11.20
【实施日期】1990.11.2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
(1990年11月20日卫生部令第5号)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调味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酱油、食醋、味精、食盐(其中包括海、井、矿、湖盐)、复合调味品等。

第三条生产加工调味品不得使用变质或未去除有毒物质的原料。

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
剂使用卫生标准》。

第四条调味品生产要不断改革工艺,使机械化、密闭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操作。

在采用新工艺生产新产品时,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审查同意,方能投产。

使用新菌种时,应按《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进行审批后,方能投产。

半固体(酱)调味品卫生标准

半固体(酱)调味品卫生标准
I
DB11/ 516—2008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北京市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调味品 协会、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丘比食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雪涛、王家槐、左宝起、吴鸣、权京华、车有荣、李慧艳、刘菡洁、王丽英、 李珊珊。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半固态(酱)调味品 semi-solid state(sauce) condiments 体态为固体和液体混合状态的一类调味品,分为发酵型和非发酵型。
1
DB11/ 516-2008
3.2 发酵型半固态(酱)调味品 fermented semi-solid state(sauce)condiments 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半固态(酱)调味制品。如:豆酱、面酱、味噌、虾酱等。
3.2.1 豆酱 bean paste 以豆类或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的酱类。包括黄豆酱、蚕豆酱等。
3.2.2 面酱 flour paste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的酱类。
3.2.3 味噌 miso 日式调味品,以豆类、大米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调味品。
3.2.4 虾酱 salted shrimp paste 以海虾为主要原料,经盐渍、发酵酶解,配以各种香辛料和其他辅料制成的酱。
DB11/ 516—2008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要求...................................................................................................................................................................3 5 食品添加剂.......................................................................................................................................................6 6 生产加工过程...................................................................................................................................................6 7 包装...................................................................................................................................................................6 8 标识...................................................................................................................................................................6 9 贮存及运输.......................................................................................................................................................6 10 检验方法.........................................................................................................................................................7

半固态调味料标准编制说明

半固态调味料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XX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半固态调味料,是以起酥油、水、小麦粉、姜黄粉、淀粉、食用盐、泡辣椒、椰子粉、蟹黄粉、牛肉粉、辣椒粉、蒜粉、洋葱粉、黑胡椒粉、麦芽糊精、乳粉、番茄粉、蜂蜜、浓缩苹果浆(汁)、浓缩牡蛎汁、果葡糖浆、食用葡萄糖、白砂糖、赤砂糖、植物油(少量或不添加)、酵母抽提物、酿造酱油、酿造食醋、番茄酱、豆瓣酱、食用鸡油、香辛料中的几种为原料,适量添加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甘氨酸、L-丙氨酸、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琥珀酸二钠、维生素E、磷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山梨酸钾、苯甲酸钠、黄原胶、柠檬酸、冰乙酸、D-异抗坏血酸钠、焦糖色、红曲红、三氯蔗糖、辣椒油树脂、食品用香精,经相应工序加工而成的半固态调味料。

为评定产品质量和产品上市销售依据的需要,本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文件(Q/JAYB 0002S-2022)。

本文件的技术指标、参数,是依据本产品的特征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来制定的。

1.感官要求:依据本产品的特征和配料制定。

2.理化指标:水分、氯化物、氨基酸态氮根据产品特征及配料制定,酸价、过氧化值指标参考GB/T 20293《油辣椒》制定,污染物指标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制定,铅指标严于GB 2762的规定<1.0mg/kg,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规定。

3.微生物指标:依据GB 31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和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制定。

4.食品添加剂:依据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制定。

1)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L-丙氨酸、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维生素E(抗氧化剂)、磷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黄原胶、柠檬酸、冰乙酸、焦糖色(加氨生产、普通法)、红曲红、食品用香精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半固体(酱)调味品卫生标准

半固体(酱)调味品卫生标准
3.3 非发酵型半固态(酱)调味品 non-fermented semi-solid state(sauce) condiments 通过物理方法对原料进行处理后,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半固态(酱)调味制品。如:番茄酱、
辣椒酱、芝麻酱、花生酱、芥末酱、蚝油、复合调味酱、风味酱、沙拉酱、蛋黄酱、火锅调料等。 3.3.1
生酱应有的风味,无焦糊味、苦涩味及其他异味,有颗粒感,无腊质感
芥末酱
浅黄色或黄色,稍有流动性的细腻膏状物,有刺鼻的辛辣气味和酸甜咸可口的滋味,允 许有少量肉眼可见的褐色种皮微粒
味 噌 具味噌固有色泽及良好香味,无异臭味 , 不得含有夹杂物及异物
虾 酱 无异味、无杂质
番茄酱 具有正常色泽、气味和滋味,内容物酱体细腻
辣椒酱 具有辣椒酱应有的颜色、滋味与气味,均匀酱状、无霉变、无异物
芝麻酱
棕黄色或棕褐色,无霉斑,有显著的芝麻酱香味,无焦糊、无霉变味或其他不良气味, 无牙碜,无不良滋味
DB11/ 516—2008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要求...................................................................................................................................................................3 5 食品添加剂.......................................................................................................................................................6 6 生产加工过程...................................................................................................................................................6 7 包装...................................................................................................................................................................6 8 标识...................................................................................................................................................................6 9 贮存及运输.......................................................................................................................................................6 10 检验方法.........................................................................................................................................................7

潮州菜特色百香果蘸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潮州菜特色百香果蘸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潮州菜特色百香果蘸料的加工工艺研究黄俊生;郭爱纯【摘要】文章以百香果为主要原料,研制潮州菜特色调味品.以单因素循环确定百香果蘸料的初步配方,再以正交试验确定百香果蘸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百香果果汁19.5%、果葡糖浆77.8%、柠檬酸1.6%、盐1.28%的配方下,该蘸料色泽均匀,为亮黄色,果香味浓郁,口感细腻.【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8(043)004【总页数】3页(P164-166)【关键词】潮州菜;百香果;蘸料;正交试验【作者】黄俊生;郭爱纯【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烹饪与酒店管理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潮州521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4.29潮州菜为广东菜三大流派之一,发源于潮汕平原,历经千余年而形成和发展。

潮州菜属于中国高端菜系,不仅用料考究,刀工精细,制作方法也是极其注重的。

探究其发展历史,特色鲜明的酱料为首功:潮州菜酱碟繁多,一菜一碟,特别重视配酱调味,五味调和,极其讲究。

其中潮州菜中有名的酸甜松子鱼、粿肉、油泡田鸡、炸鱿鱼圈等色、香、味俱全,再配制以特色酱料,令人欲罢不能。

西番莲百香果,俗称百香果,又称鸡蛋果、热情果、西番果,原产于巴西,属西番莲科。

因其果汁营养丰富,气味芳香引人,具有香蕉、草莓、柠檬、菠萝等多种水果的混合味道而被称为“百香果”,在国外还有“果汁之王”的美称。

它具有镇静、抗炎、抗焦虑等多种药用疗效[1]。

本文以百香果为原料之一,探讨酸甜松子鱼、粿肉、油泡田鸡、炸鱿鱼圈的特色蘸料,不仅使味道更加美味爽口,而且利于顾客健康。

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尚未见报道,因此,开发潮州菜专属特色蘸料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设备1.1.1 材料与试剂百香果(桥东市场);柠檬酸、氯化钠、果葡糖浆(均为食品级);实验用水(超纯水)。

1.1.2 仪器GZX-9146MBE电热鼓风干燥箱、E3OKS型电子秤、FJ-200高速分散匀质机、HH-8数显恒温水浴锅、SK250超声波清洗器。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业即食食品环节表面卫生要求》的通知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业即食食品环节表面卫生要求》的通知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业即食食品环节表面卫生要求》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08.07.31
•【字号】沪质技监标[2008]389号
•【施行日期】2009.0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
正文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业即食食品环节表面卫生要求》的通知
(沪质技监标〔2008〕389号)
各有关单位:
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业即食食品环节表面卫生要求》经我局审查批准,现予以发布。

标准编号及名称为:
DB31/410-2008 餐饮业即食食品环节表面卫生要求
此标准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知。

二OO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
复合调味酱
项目
番茄

其他
芝麻 辣椒 花生

调味

风味 沙拉 蛋黄 复合
酱酱 酱



酱 酱 酱 调味

挥发性盐基氮/(mg/100g)
≤ — — — — — 50 — — —

总砷(以 As 计)/(mg/kg) ≤ 0.5 0.5 0.5 0.5 0.5 —
0.1 0.1

0.5a
0.5 a
无机砷(以 As 计) /(mg/kg) ≤ — — — — — 1.0
II
DBJ440100/T 33—2009
半固态(酱)调味品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半固态(酱)调味品的术语与定义、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试验方法、包装、 标识、贮存及运输。
本规范适用于半固态(酱)调味品,包括发酵型和非发酵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 — — — — — 0.5 — — —

铬(Cr) /(mg/kg)
≤ 0.5 — 0.5 — — 2.0 — — —

氟(F) /(mg/kg)
≤ 1.0 — 1.0 — — — — — —

3-氯-1,2-丙二醇/ (mg/kg) ≤ — — — — — 0.02 — — —

黄曲霉毒素B1 /(μg/kg)
——
铅(以 Pb 计)/( mg/kg)
≤ 1.0 1.0 1 0.5 1.0 1.0 1 0.2 0.2
1
镉(Cd) /(mg/kg)
≤ 0.05 — 0.05 — — — — — —

总汞(以 Hg 计) /(mg/kg) ≤ 0.01 — 0.01 — — 0.3 — — —


甲基汞/(mg/kg)
蛋黄酱
色泽淡黄,柔软适度,具有蛋黄酱特有的香味,口感爽滑,无酸败、哈喇味及其他异味,呈粘稠软膏均匀酱 体,无明显油脂析出
火锅调料 具有产品相应的色泽、香气、滋味、体态、无霉变、无异味,无外来杂质
4.3 理化指标
4.3.1 发酵型半固态(酱)调味品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发酵型半固态(酱)调味品理化指标
3 术语与定义
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半固态(酱)调味品 semi-solid state(sauce) condiments 体态为固体和液体混合状态的一类调味品,分为发酵型和非发酵型。 3.2 发酵型半固态(酱)调味品 fermented semi-solid state(sauce) condiments 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半固态(酱)调味制品。如豆酱、面酱、柱候酱、味噌、虾酱等。 3.2.1 豆酱 bean paste 以豆类或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的酱类。包括黄豆酱、蚕豆酱等。 3.2.2 面酱 flour paste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的酱类。 3.2.3 柱候酱 chuhou sauce 以豆酱(面豉)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辅料,加工而成的酱类。 3.2.4 味噌 miso 日式调味品,以豆类、大米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调味品。 3.2.5 虾酱 salted shrimp paste 以海虾为主要原料,经盐渍、发酵酶解,配以各种香辛料和其他辅料制成的酱。 3.3 非发酵型半固态(酱)调味品 non-fermented semi-solid state(sauce) condiments 通过物理方法对原料进行处理后,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半固态(酱)调味制品。如:番茄酱、辣椒 酱、芝麻酱、花生酱、芥末酱、蚝油、复合调味酱、风味酱、沙拉酱、蛋黄酱、火锅调料等。 3.3.1 番茄调味酱 ketchup 以浓缩番茄酱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糖、食用盐、食醋或食用冰醋酸、香辛料和食用增稠剂等 辅料经调配、杀菌、灌装而成的复合调味料,也称番茄沙司。 3.3.2 辣椒酱 chili paste 以辣椒为主要原料,经发酵或不发酵,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酱类。 3.3.3 芝麻酱 sesame paste 又称麻酱。以芝麻为原料,经润水、脱壳、焙炒、研磨制成的酱品,有的加入辅料。 3.3.4 花生酱 peanut butter 花生果实经脱壳去衣,再经焙炒研磨制成的酱品,有的加入辅料。 3.3.5 芥末酱 mustard paste 以芥菜籽粒或芥菜类植物块茎为原料,制成的酱,具有刺鼻辛辣味。 3.3.6 蚝油 oyster sauce 利用牡蛎蒸、煮后的汁液进行浓缩或直接用牡蛎肉酶解,再加入食糖、食盐、淀粉/变性淀粉等原料, 辅以其它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调味品。 3.3.7 复合调味酱 compound flavoring paste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辅料,加工而成的呈酱状的复合调味品。 3.3.7.1 风味酱 flavor paste
1
1
1
0.5
总汞(以 Hg 计) /(mg/kg)





0.3
挥发性盐基氮/(mg/100g)





450
黄曲霉毒素B1/(μg/kg) 多氯联苯b/(mg/kg)

5

5
5
5

2.0
PCB 138/(mg/kg)





0.5
PCB 153/(mg/kg)

0.5
a 仅适用于豆酱、柱候酱、面酱、虾酱。
3
表 1 (续)
项目 花生酱 芥末酱
要求 纯花生酱:金黄色至褐黄色,色泽基本一致,具有浓郁的花生香味,无焦糊味、苦涩味及其他异味,口感细 腻,无颗粒感 稳定型花生酱:浅黄褐色至(黄)褐色,色泽基本一致,具有花生香味和该调味品种花生酱应有的风味,无焦 糊味、苦涩味及其他异味,口感细腻,无腊质感 颗粒型花生酱:浅黄褐色至(黄)褐色,色泽基本一致,具有花生香味和该调味品种花生酱应有的风味,无焦 糊味、苦涩味及其他异味,有颗粒感,无腊质感 浅黄色或黄色,稍有流动性的细腻膏状物,有刺鼻的辛辣气味和酸甜咸可口的滋味,允许有少量肉眼可见的 褐色种皮微粒
4 要求
4.1 原料要求 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和有关规定,不得添加或使用非食品原料。
4.2 感官要求 半固态(酱)调味品的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项目 豆酱 面酱 柱候酱 味噌
虾酱
番茄调味酱 辣椒酱 芝麻酱
表 1 半固态(酱)调味品感官要求
要求 具有正常酿造豆酱的色泽、气味和滋味,不涩,无其他不良气味,不得有酸、苦、焦糊及其他异味、异物 具有正常酿造面酱的色泽、气味和滋味,不涩,无其他不良气味,不得有酸、苦、焦糊及其他异味、异物 具有正常酱的色泽、气味和滋味,不涩,无其他不良气味,不得有酸、苦、焦糊及其他异味、异物 具味噌固有色泽及良好香味,无异臭味,不得含有夹杂物及异物 色泽呈虾酱本身固有的粉红色、灰白色、紫灰色等色泽;滋味具有虾酱本身固有的气味,无异味、臭味,组 织形态粘稠适中,质地均匀,无外来可见杂质 红色或橙红色,允许表面有褐色,具有番茄调味酱应有的滋味及气味,无异味,体态均匀,粘稠适中 具有辣椒酱应有的颜色、滋味与气味,均匀酱状、无霉变、无异物 棕黄色或棕褐色,无霉斑,有显著的芝麻酱香味,无焦糊、无霉变味或其他不良气味,无牙碜,无不良滋味
2
DBJ440100/T 33—2009
以肉类、水产品类、果蔬、植物油、香辛调味料、食品添加剂和其它辅料配合制成具有某种风味的调 味酱。 3.3.7.2
沙拉酱 salad 西式调味品。以植物油、酸性配料(食醋、酸味剂)等为主料,辅以变性淀粉、甜味剂、食盐、香料、 乳化剂、增稠剂等配料,经混合搅拌、乳化均质制成的酸味半固体乳化调味酱。 3.3.7.3 蛋黄酱 mayonnaise 西式调味品。以植物油、酸性配料(食醋、酸味剂)、蛋黄为主料,辅以变性淀粉、甜味剂、食盐、香 料、乳化剂、增稠剂等配料,经混合搅拌、乳化均质制成的酸味半固体乳化调味酱。 3.3.7.4 其他复合调味酱 others compound flavoring paste 除风味酱、沙拉酱、蛋黄酱等以外的其他复合调味酱。 3.3.8 火锅调料 hot pot condiments 食用火锅时专用的调味料,包括火锅底料及火锅蘸料。 3.3.8.1 火锅底料 chafing dish condiment 以动、植物油脂、辣椒、蔗糖、食盐、味精、香辛料、豆瓣酱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配方和工艺加工 制成的,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 3.3.8.2 火锅蘸料 hot pot condiment sauce 以芝麻酱、腐乳、韭菜花、辣椒、食盐、味精和其他调味品混合配制加工制成的,用于食用火锅时蘸 食的调味料。
≤— 5
5
20 — —
5
——
5
亚硝酸盐(以NaNO2计)/(mg/kg) ≤ — —
4Hale Waihona Puke — —— — — ——
酸价c(以脂肪计) (KOH) / (mg/g)≤ — 4.0 4.0 3.0 — — 3.0 3.0 3.0 3.0
蚝油
色泽红棕色至棕褐色,鲜亮有光泽,气味具有熟蚝香,滋味鲜美,咸淡适口或鲜甜,无异味,体态粘稠适中, 均匀,不分层,不结块,无异物
风味酱 具有正常色泽、气味和滋味,无其他不良气味,不得有酸、苦、焦糊及其他异味、异物
沙拉酱
色泽淡黄,柔软适度,具有该品特有的香味,口感爽滑,无酸败、哈喇味及其他异味,呈粘稠软膏均匀酱体, 无明显油脂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