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村庄来历
沛县介绍 一
沛县介绍一旅游资源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素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
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沛县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高祖原庙、射戟台等历史景点驰明中外。
较高价值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其中,大风歌碑、汉化石像、汉代陶器等均为国家稀有文物。
沛县民风淳厚刚毅,崇文尚武,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唢呐之乡。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沛县文物古迹众多。
县博物馆珍藏文物两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又春秋战国时代的陶器,有汉画像石。
沛县被列入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汉代大风歌碑、汉代范氏井、秦代琉璃井、汉代吕母冢、栖山汉墓群、汉代泗水亭、汉代吕布射戟台、明代张贞观墓、明遗民阎古古墓、清代晓明寺中西合璧建筑群等。
沛公园沛公园位于江苏省沛县新城区的中部,是连接主城区与副城区的生态景观湿地,由北京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
规划占地6平方公里。
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1.5公里。
沛公园是以入湖通道挖工庄河为轴心进行规划建设的,挖工庄河原为一条贯穿新城区中心,东接微山湖,集排涝、灌溉于一体的河流,河流两岸为农田和村落,地势低洼,一些水面大小不等的坑塘分布两岸,自然景色较美。
沛公园有六大景区组成:即以观赏沿河两岸自然风光为主的水上游览区;以休闲垂钓、亲水观光为主的码头垂钓区;以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为主的登山观景区;以湿地植被、野化农田为主的湿地保护区;以观赏田园风光为主的农业观光区;以休闲放松、回归自然为主的森林苗圃区。
沛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我县增添一处亮丽景点,同时为老百姓提供一片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汉之源景区也叫世界刘氏总会会馆。
汉之源景区占地135亩,总投资5000万元,修建3个休闲广场,3座景观桥,1个亲水平台,5座亭榭;绿地面积达105亩,种植各类乔、灌木40000株,地被13950平方米,草皮60030平方米,配套完善各类生活服务设施。
公园主要由世界刘氏宗亲总会会馆、樊井留痕、泗水飘香、鸿门轩、赤帝亭、古井奉茶等景点组成。
沛县介绍
汉高祖原庙
汉高祖原庙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回沛,宴父老,歌大风,当时为他在沛城南建了行宫,后称沛宫。刘邦去世后,他儿子刘盈继位即惠帝,惠帝五年(前190年)下诏,将沛宫改建为“汉高祖原庙”。前殿有高祖庙,后有寝宫,春秋享祭。历经两千多年,屡圮屡修,直至清末咸丰年间被黄河水患冲没,1996年重修。现庙门额为当代大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大殿“乐沛殿”为徐州书协主席王冰石题写。大殿塑高祖刘邦镏金巨像,两侧有两汉24帝画像。院中青松翠柏,立有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汉高祖原庙铭”碑。
旅游资源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素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沛县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高祖原庙、射戟台等历史景点驰明中外。较高价值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其中,大风歌碑、汉化石像、汉代陶器等均为国家稀有文物。沛县民风淳厚刚毅,崇文尚武,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唢呐之乡。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沛县文物古迹众多。县博物馆珍藏文物两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又春秋战国时代的陶器,有汉画像石。沛县被列入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汉代大风歌碑、汉代范氏井、秦代琉璃井、汉代吕母冢、栖山汉墓群、汉代泗水亭、汉代吕布射戟台、明代张贞观墓、明遗民阎古古墓、清代晓明寺中西合璧建筑群等。
吕布射戟台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相互兼并。淮南王袁术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想先攻击刘备以夺沛县,再图虎踞徐州的吕布,派大将纪灵率精兵三万直取沛县。刘备名为豫州刺史,实只沛县一地,兵将不足万,自料不敌,便向吕布求救,吕布扎营西南。次日一早,吕布在营中设宴,召纪灵、刘备共饮,并劝双方罢兵。纪灵不敢应允,吕布怒令左右,植戟于辕门百步之外,说:“吾若一箭射中戟枝,当各散兵;不中可留决斗。有不从我言者,并力拒之!”语毕取箭登台,一发即中戟枝。纪灵惧怕吕、刘合力攻己,遂罢兵而去。这就避免了沛县境内的一场战祸,为此,沛人将此台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了下来。
沛县部分村名的由来---沛县文史资料
沛县一些村名的由来赵涛在沛县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上,分布着一千五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如果考究一下这些村庄的名称,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沛县的村庄多以什么庄、什么楼、什么集和什么庙为名。
粗略的统计,单是叫什么庄的就有六百六十多个,占村庄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三。
但不少村名却颇有来历,耐人寻味。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有的村名与沛县古代地理有关联庙道口(安国乡)、金沟(湖屯乡)、沽头(胡寨乡)这些村庄都位于泗水沿岸。
泅水发源于山东泅水县,经鱼台流入沛境,绕沛城,经徐州、靖江,注入淮河。
元朝以后,洒水又成为大运河的河道,因而它为古代沛县带来了水利和交通之便。
铡水在沛县境内的渡口不少,主要是: 庙道口:在明沛城北三十里处,滨临泅水,元时起设有运河水闸,过去在沛县民间曾流传着一歌谣:“丰县的烟,沛县的酒,光棍(流氓、头面人物)出在庙道口。
’庙道口所以能与丰、沛县齐名,就是因为它当时是水路交通上的大渡口。
明朝武宗皇帝在正德十四年(1504年)沿运河南下巡视,曾住过此处,并在宋氏楼设宴款待群臣。
庙道口的名称与庙有关,据民国九年《沛县志》记载,庙道口的庙宇有武庙、火帝庙、玉皇庙、玄帝庙、四面佛寺、三元宫和地妃行宫等,众多的庙宇也说明当时庙道口的规模是颇为壮观的。
但后来随着地理变迁,旧观已不复存在了。
金沟:在明沛城东南六里。
民国九年《沛县志》上说:附近水中多沙,有的像金末,因此称为金沟。
金沟也是泅水上一个重要渡口。
泗水的济宁段地势北高南低,河水常受浅阻,大船通行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沿途设闸控制水流。
元大德十年(1306年)即在金沟建闸,以后在元、明时期多次对金沟闸进行改建,使金沟成为一个重要波口。
沽头:在明沛城东南二十里泅水东岸。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此设闸,闸分大、中、小三个,每闸相距五里,大闸(湖西农场)在北,中闸(胡寨乡)靠近沽头,小闸(今属山东)在南。
明、清两朝对沽头闸不断扩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在沽头又建筑了城墙,城内设有‘工部分司署’,专管沛县一带河道和闸座事务。
仲氏家谱——精选推荐
仲⽒家谱43、⼭东掖县谱。
掖县(今莱州市)。
该市仲⽒族⼈从两个地⽅迁此。
⼀是平度县新河乡,⼆是仲⽒⾸位翰林院五经博⼠东⽀吕的三⼦贞(官名旭贞。
顺治⼗⼀年岁贡。
栖霞训导,选授德州学正)的后裔。
(1)城关镇仲家沟谱。
仲⼦第五⼗⼋代孙敏⾃平度县新河乡仲家庄迁此。
(2)驿道镇朱汉村谱。
(⾃仲家沟分⽀)仲⼦第六⼗⼆代孙启⽂,系仲家沟三任之次⼦,迁朱汉村。
(3)柴棚谱。
(⾃仲家沟分⽀)始迁之祖为仲⼦第六⼗五代孙耀⽟、耀学、耀照、耀利兄弟四⼈,均从仲家沟迁此。
(4)珍珠镇凤凰庄谱(⾃仲家沟分⽀)仲⼦第六⼗六代孙振宾⾃仲家沟迁此。
(5)珍珍镇⼋⾥庄谱。
仲⼦第五⼗九代孙信⾃平度县新河乡仲家庄分⽀于此。
东⽀贞之后裔迁以下村庄:(1)珍珠镇北河洼谱。
仲⼦第六⼗代孙贞,迁掖县西南乡三⼗五⾥河洼村北。
(2)程郭镇洪沟头谱(⾃北河洼分⽀)翰玮系仲⼦第六⼗⼀代孙,北河洼贞之次⼦。
(3)郭家店镇郭家店谱(⾃洪沟头分⽀)始迁之祖为仲⼦第六⼗三代孙泰岳。
系洪沟头翰玮之孙。
郭家店还有⼀⽀,即仲⼦第六⼗⼋代孙绪林⾃平度县新河乡仲庄迁此。
【疑点】:卞⾥志记载吕只有两个⼉⼦“铨”“铎”,没有第三个⼉⼦,⽽且起名也不符合规律,时间也有错乱,显然被误接。
结果倒霉的是掖县等地的族⼈,从此掖县等地的代数在统⼀字辈的伪装下被济宁的翰林院五经博⼠搞乱了。
其他原因同平度44、⼭东即墨谱。
始迁之祖为仲⼦第六⼗⼀代孙三铎(九官之三⼦),⾃平度县李哥庄迁即墨城西三⼗⾥宋家町(今即墨市普东镇王家街)。
【疑点】:原因同平度45、青岛浮⼭所谱。
即墨宋家町六⼗六代振诚妻⾟⽒于康熙初年率贻祥、贻瑞、贻德、贻来迁浮⼭所村,此为仲姓来浮⼭所之祖。
故现浮⼭所仲姓⼦孙均为贻祥、贻瑞、贻德、贻来之后。
贻来传⾄六⼗九代统⽟⽆嗣。
浮⼭所仲姓于民国初年由七⼗代肇济纠族⼈创建族庙“仲⼦祠”,现保存“仲⼦祠”竖匾,时间为癸丑年中春。
【疑点】:原因同平度、即墨46、辽宁开原谱。
始迁之仲⼦第七⼗代孙延禄、延念,从⼭东即墨县宋家町迁开原县⼤⼲河⼦。
徐州沛县行政划分
沛县行政区划沛县辖16个镇级单位:龙固镇、杨屯镇、大屯镇、沛城镇、胡寨镇、魏庙镇、五段镇、张庄镇、张寨镇、敬安镇、河口镇、栖山镇、鹿楼镇、朱寨镇、安国镇、经济开发区。
龙固镇在“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江苏沛县,最具有龙文化色彩的地方便是龙固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作“真龙天子”的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义之后,便在龙固(当时称湖陵)打响了消灭暴秦的第一仗,使这座千古名城真正成为龙腾之地。
龙固镇地理条件较优越。
它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是华北大平原的组成部分。
境内无山丘,河渠纵横。
境内有三河尖、龙东、龙固三座大型煤矿。
龙固坑口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徐州天成氯碱有限公司、江苏海啸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徐州观茂焦化有限公司、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徐州天旭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
杨屯镇位于江苏省沛县东北部,地处风景秀丽的微山湖畔,与山东接壤。
全镇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3.2万亩;下辖1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41个自然村,总人口58297人。
2006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4亿元,财税收入31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先后被评为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省平安创建先进集体,市文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县经济工作先进镇、财政工作先进镇。
杨屯镇已成为沛县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
大屯镇沛县工业强镇、农业大镇。
镇域有塑编、纺织、服装加工、电子、化工、航运、裘皮工艺、铸造8大主导产业,有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76个,分布在一个两个工业园和5个工业小区内,2006年工业总产值303355万元。
塑编业和服装加工业是大屯优势产业,有江苏塑编第一镇、沛县服装加工第一镇之称。
大屯镇农业以优质无公害稻米和小麦为主,重点发展生态肉鸭养殖业。
2006年,镇域拥有生态肉鸭养殖基地3个,鸭棚1008总量栋,年养殖总量2800万羽,养鸭总产值5.1亿元,纯收入5600万元,棚均年纯收入5.6万元,有全国生态肉鸭养殖第一镇之称。
江苏各地地名来历
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两府的首字而得名。
溯流求源,是《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
西周时分属鲁、宋、楚、吴等国。
春秋战国时分属吴、宋、楚、越、齐等国。
代属、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
汉代分属、刺史部。
隋开皇年间设、、。
大业年间改为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邱、城、东海诸郡。
唐初分属江南、、三道。
北宋时属江南东路、两浙路、东路和京东西路。
南宋时,属金。
元代分属江浙、二行中书省。
明代与同属应天府,直隶。
清初属于江南省。
康熙6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两省。
太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福省。
民国17年(1928年),为特别市。
解放后,设南、北两个行政公署区,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
1953年合并,成立省,省会。
:以江宁、各取一字得名。
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省,为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北行署和南行署,后合并恢复省,省名至今未变。
各地地名由来(至县级止)●古称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氏国,称城自始起。
三国时,操迁刺史部于城,城自始称。
丰县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
旧通志上说:“先有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
(更多细节未找到,抱歉:))铜山清雍正十一年,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境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600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睢宁”,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新沂1949年设新安县,1952年更名为新沂县,——————————————————————————————●1933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
美丽的家乡沛县作文
美丽的家乡沛县文章一:沛县啊,那可真是个宝地。
一出门,满眼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地,风一吹,那麦浪翻滚的,跟大海似的,看着就让人心里敞亮。
到了秋天,那金黄的稻谷,沉甸甸的,仿佛在告诉人们:今年又是好收成!咱沛县还有一条老河,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撒欢儿。
小时候,我总和几个小伙伴儿去河边捞鱼摸虾,那叫一个乐呵。
现在虽然长大了,但每次回老家,总要去河边走走,找找童年的感觉。
说到吃的,沛县的狗肉那是一绝!那味道,香飘十里,吃过的人都忘不了。
还有咱沛县的冷面,那酸爽,夏天吃上一碗,整个人都精神了。
沛县的人情味儿也特浓。
邻里之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大家都伸把手帮忙,那叫一个热心肠。
走在街上,熟人见了面,都得停下脚步,聊上几句,那亲切劲儿,别提了!总之,咱沛县啊,就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每次离开,心里都恋恋不舍的。
我爱我的家乡沛县,爱它的山山水水,爱它的美食人情,更爱它那份浓浓的乡愁。
文章二:哎呀,沛县啊,我的老家,那可真是美得不像话!你看那蓝天白云,多干净啊,不像城里老是雾蒙蒙的。
咱沛县的空气,吸一口,感觉整个人都精神焕发。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绿油油的稻田,一片片,一垄垄,看着就让人心里舒服。
还有那些野花野草,五颜六色的,点缀在田间地头,看着就喜庆。
沛县的人啊,也特实在。
见面就是一句“吃了吗”,简单却温馨。
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大家都去帮忙,那热闹劲儿,别提了。
说到咱沛县的特产,狗肉和冷面那是必提的。
狗肉炖得烂烂的,香气扑鼻,吃一口,整个人都暖和了。
冷面呢,酸酸甜甜的,夏天吃上一碗,整个人都清爽了。
总之,咱沛县啊,就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地方。
每次回家,都感觉特别亲切。
我爱我的家乡沛县,爱它的自然风光,爱它的淳朴民风,更爱它带给我的那份归属感。
曾隶属于沛县的微山夏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不改的乡音!
曾隶属于沛县的微山夏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不改的乡音!文:甄承民图:来自网络前些日子,我第一次走进一湖之隔的微山县城夏镇。
和煦的阳光下,玲珑小城妩媚多姿,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
然而,夏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不改的沛县乡音。
当我徜徉在湖滨湿地公园的曲径回廊,听到的是浓浓的沛县方言;当我流连在车水马龙的闹市街头,耳闻的仍是那熟悉的沛县乡音。
初时,我不以为然,自认为那是和我一样寻古觅胜的沛县游客,也许是出嫁湖东的沛县闺女,抑或是在此打工谋生的沛县小伙。
然而情况出乎预料,因为在夏镇作客却似置身沛城街头,这里操沛县乡音的太多太多!我就纳了闷了:我知道,沛县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相邻县乡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相似,那么方言俚语自然大同小异,可没想到夏镇的沛县方言说得这么地道。
我也知道,夏镇以前曾隶属于沛县,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但那毕竟是多少年以前的事情,可怎么至今乡音无改?说到乡音也就是方言,又称土语,带有泥土庄稼的气息,说起来生动形象,酣畅淋漓。
它是乡村最朴素的一剪窗花,也是维系浓浓乡情的纽带。
至于沛县方言,大体相同,若细分,可分为城南城北两块。
城北方言因受百年移民的影响,有点山东味。
城南方言基本上就是徐州西部地区土著居民的方言。
夏镇的方言大致属这一块。
回顾历史,夏镇的方言与沛县有着不解的渊源关系。
据我后来的调查所知,夏镇,早在秦朝时称广戚城,明朝时改称夏镇。
自唐代起夏镇开始属沛县管辖。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黄河在蟠龙集决口,沛县遭遇洪灾,县衙门自栖山迁至夏镇,历时11年。
后因捻军攻陷才又迁回沛县老城。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沛县设二市五区,湖东夏镇地区称夏阳乡,后改称沛县第七区。
汉时,高祖刘邦把夏镇一带封给戚姬作为封地。
至今沛县流传着刘邦樊哙河东夏镇卖狗肉的故事。
清朝诗人宋思仁《过夏镇》诗说:"片帆风利挂残阳,一镇区分南北疆。
花色暗思滕县白,钟声遥送沛县凉。
”可见夏镇沛县割舍不断的关系。
王氏家谱(四)古沛王氏三槐堂仲礼公系下举行清明祭祖典礼
王氏家谱(四)古沛王氏三槐堂仲礼公系下举行清明祭祖典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先人优良家风,敬祖睦邻、启迪后昆。
古沛王氏三槐堂仲礼公系下的族家们於2018年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自发齐聚祖居地——沛县王店,隆重举行戊戌年清明祭祖典礼。
上午九时,十修族谱主修、族家代表十九世孙王店王诗河,带领族家依次进行了宣读祭文、叩拜祭祖、瞻仰祖碑、解读碑文、寻根溯源等议程。
(十修族谱理事、十八世王店家珍倾情主持祭祖典礼)(十修族谱主修、王店十九世诗河宣读祭文)(十修族谱理事、十九世王店诗民致欢迎辞)(文明祭扫、厚养薄祭;卮酒奉飨,略表心意)(长门代表族家祭祖,二十四拜大礼: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团结凝聚,彰显家风)(徐州谱牒文化研究会最年轻会员、古沛王氏委员会秘书长、二十世房庄王书法讲述家族源流及先人德风)(施楼二十世王书贡讲述先祖王定勋事迹:家族先贤,文化璀璨;传承发扬,修身养性)(长幼有序、肃静庄重;虔诚祭祖,思念亲人。
)微山后寨门口二十一世王仁新、汇子二十二世王世华、袁堂二十世王书仁和王书平、王庄迁居新疆十九世王诗武、河南范县二十世王书昌、土城王书冉等在外地的族家,均对王氏家族开展戊戌清明祭祖,表示热烈的祝贺以及不能亲身参与的遗憾。
(十修族谱主修、王店十九世诗河宣读祭文视频)十修《古沛王氏族谱》主修王诗河,特别提到房庄95后二十世孙书法,现为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最年轻的会员,大学本科在读。
书法不但发现了流落河南的光绪癸巳年五修《古沛王氏族谱》、联系上了许多外地失联的族人,还致力搜寻王定勋等家族先人的著作,又亲入施楼、王店等村考察,发现并保护清代的王氏墓碑十余通。
(王定勋著《柘亭乐府》整理材料,文史学者张宪涛先生提供)知识链接:王定勋:贡生例进士,字和庵一字铭彝,号云笠山人,王氏十二世孙施楼村人。
他博学嗜古,曾邀请“越中七子”之一童钰号二树助修《三修古沛王氏族谱》,其间住在王氏一野园中常谈诗论文。
(王定勋著《云笠诗钞》原版封面,丁养沛先生提供)王定勋著有《云笠诗抄》、《柘亭乐府》等,前者有乾隆二十六年刻本;后者为抄本,现镇江市图书馆有藏。
沛县朱寨村及朱寨朱氏先祖迁徙史略
沛县朱寨村及朱寨朱氏先祖迁徙史略沛县朱寨村及朱寨朱氏先祖迁徙史略2016-02-25文/三芹沛县历史悠久,是朱氏的发源地之一。
古沛朱氏姓氏可上溯至春秋时期,据资料记载,朱氏之族以邾侠开国大始祖说起。
纪元前四七五年,封侠于邾,主支至山东半岛,继承了东夷邾氏族的赤木图腾,并在此立土基,建立了历史上的邾国,乃分支小邾国。
在春秋战国末年,邾子受封,建立邾国【今山东省邹县城南三十二里,峄山和廓山之间的广阔丘陵】,在此修筑城墙城堡,邾侠自号邾文公。
公元前二二一年,邾国被楚国所灭,邾国族人被迫离开家园,逃散各处。
族人一部分仍以国名【邾】为姓,一部分则以另国名【邹】为姓,还有一部分以国邾娄中的后一字【娄】为姓,而其中有一大部分为纪念亡国,去邑从朱,意思把邾右边代表国家的右耳旁去掉变为朱,以此为姓,延续至今。
在逃亡迁徙的族人中,有一支徙居沛国,世代居住于此,期间虽遇到自然灾害有所迁动,但大体不离沛国区间,后裔繁衍兴旺。
据《古沛朱氏族谱》谱序记载:古沛朱氏先祖初居胡庄,胡庄是朱云公的(公元前83年)出生地。
据沛县志记载,折槛祠在胡庄祀汉槐里令朱云,乃朱氏家庙也。
胡庄在沛城南,具体位置没有描述。
2015年的12月份,据有关人员考证,在沛县城南的敬安镇朱庄村发现了至大元年(1307年)祭祀(云公)碑,据说在该庄地下存有18块古碑,由此可判断古时胡庄应在此范围。
此后因水患,后人分散迁居。
其中一支迁至今大安寺一带,以族谱可查的资料可知,先祖尚有子,兴(来兴),发,旺。
兴公后裔为东西两房,旺公后裔为南房,发公已无考证。
来兴公于明洪武年间携孙刚迁居沛城东北三十里曲房,开基勘伦持家辛勤经营,历经三世,家资渐丰,人丁繁茂,并由农工渐渉学仕途。
三世祖利则刚三兄弟皆系有为之士。
利祖后裔五兄弟居沛城西千秋乡【今朱寨镇】大安寺一带【鹿楼西南方】,因地理方位被称为西房,刚祖随祖父迁徙湖东曲房,以此称为东房,则祖不嗣。
明正德嘉靖年间一分支迁至千秋集一带【今大朱集】,另一分支迁至倪陵铺【又称鱼鳞铺,今鹿楼西北方】。
江苏各地地名来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江苏各地地名来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
溯流求源,江苏是《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
西周时分属鲁、宋、楚、吴等国。
春秋战国时分属吴、宋、楚、越、齐等国。
秦代属九江、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
汉代分属扬州、徐州刺史部。
隋开皇年间设苏州、扬州、徐州。
大业年间改为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邱、彭城、东海诸郡。
唐初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
北宋时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和京东西路。
南宋时,淮北属金。
元代分属江浙、河南二行中书省。
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天府,直隶南京。
清初属于江南省。
康熙6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
太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
民国17年(1928年),南京为特别市。
解放后,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
1953年合并,成立江苏省,省会南京。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各地地名由来(至县级止)●徐州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
旧通志上说:“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
沛县的乡镇历史
沛县乡镇历史昨日在南图看书,在一些地方文献中看到一些资料,记录如下:杨屯乡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口,山东灾民来沛垦荒。
1928年前属于湖陵乡管辖,1928到1944年属于沛县第六区管辖,解放后属大屯区龙固区管辖。
1957年定乡。
大屯成因同上。
本名本阳吞。
郝寨原名浅蓬,因郝姓人家挖壕筑寨而得今名。
特产:李家烧鸡,原为张姓特产,1978年张姓传手艺于李家,李家发扬光大,1983年注册商标。
胡寨同治年间胡朝阳领导筑寨得名。
魏庙明末,山西魏氏迁居于此,初名魏堡,康熙年间在村头建一玄帝庙,得今名。
张庄原名夸张庄。
敬安相传乾隆下江南在此紧鞍,谐音得名。
始建集于咸丰四年。
栖山因山得名。
乾隆年间,沛县城遭洪水淹没,迁到栖山,作县治所70余年。
民国二年沛县设2市5乡,栖山与沛城是市。
文物:汉墓群、阎尔梅像。
鹿楼民国属于千秋乡,驻谭寨,16年迁鹿楼。
文物:革命烈士陵园、阎尔梅坟墓。
安国镇文物:刘邦店饮马井和马蹄印石。
五里三诸侯。
有三皇庙,1953年被毁。
庙道口宴饮楼。
庙道口为商贾重地,“九井十八庙”。
后黄河泛滥冲毁运河河道,庙道口随之衰落。
沛县梆子戏发源地。
郭家烧鸡,祖上为宫廷御厨郭家原在丰县,30年代丰县被日军侵占,郭家兄弟来到沛县朱王庄安家。
还看了一些丰县的文献,发现丰县文物多明代及以前,沛县文物少于丰县,且明代的以前不多,可能是和黄河泛滥把文物、古村落埋于地下有关。
另外,一些乡镇没有做好文物的整理工作也是原因,例如,龙固西北的沙河村的古碑和普济桥就没被写进这些文献,而这些文物现在的确存在。
沛县部分乡镇历史典故引用地址:/b938515/d7*******.htm [复制│超文本复制]。
江苏沛县——州府县志上的古村子汇编
江苏沛县——州府县志上的古村子汇编《正统三年(1438年)彭城志》乡村南方汉台乡高义村、鲁村、房枝村、黄重村、栗子村、马村、谢溝村、犇口村、北秦村、秦村、于家村、黄家村、欧家村、杨家场东南泗亭乡大社村、曲房村、欢城村、料城村、张家村东方广戚乡高村、丁马村、丁村、泉水村、房村、塔虚村、夏村、横沟村、张林村、大刘村、南庄村、三河口村西北千秋乡贺堌村、邵村、周天村、杨名村、彭村、小房村、十字河村店金沟店,在县东南八里沙河店,在县北六十里《嘉靖十三年(1534年)南畿志》汉台乡辖村14;泗亭乡辖村5;广戚乡辖村12;千秋乡辖村7.集沽头新集、金沟集、沙河集《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沛县志》乡集东北广戚乡丁马村、丁村、泉水村、三河口(集)、塔墟村、鸿沟村、张家村、杨庄村、大刘村、南庄村(集)、高村、房村、夏村(集)、邵玉(集)东南泗亭乡大社村、曲房(集)、欢城(集)、科成村、张家庄西北千秋乡贺堌(集)、邵村、周田村、杨名(集)、小房村、灌城村、彭村、十字河、蔡家村南方汉台乡瓦子村、临堤村、高义村、鲁村、黄重村、北秦村、栗子村、马村(集)、谢沟(集)、犇口村、黄家村、欧家村、房枝村、杨家场、官庄村镇店金沟店,在县东南七里沽头闸店,在沽头上闸庙道口店,在县北三十里沙河镇,在县北六十里《嘉靖二十六年(1549年)徐州志》乡东北广戚乡丁马村、丁村、泉水村、三河口村、塔墟村、鸿沟村、张家村、杨庄村、大刘村、高村、房村、东南泗亭乡大社村、科成村、张家庄村西北千秋乡邵村、周田村、小房村、灌城村、彭村、十字河村、蔡家村南方汉台乡瓦子村、临堤村、高义村、鲁村、黄重村、于家村、秦村、北秦村、栗子村、犇口村、黄家村、欧家村、房枝村、杨家场、官庄村镇店集广戚乡:沽头闸店、邵玉集、南庄集、夏村集、三河口集泗亭乡:庙道口店、曲房集、欢城集、千秋乡:中立集、周田集、高房集、杨鸣集、张卢集、刘八店集、沙河镇、汉台乡:金沟店、戚山集、马村集、谢溝集、秦村集《万历五年(1577年)徐州志》乡东北广戚乡丁马村、丁村、泉水村、三河口村、塔墟村、鸿沟村、张家村、杨庄村、大刘村、高村、房村、东南泗亭乡大社村、科成村、张家庄村西北千秋乡邵村、周田村、小房村、灌城村、彭村、十字河村、蔡家村南方汉台乡瓦子村、临堤村、高义村、鲁村、黄重村、于家村、秦村、北秦村、栗子村、犇口村、黄家村、欧家村、房枝村、杨家场、官庄村镇店集广戚乡:沽头闸店、邵玉集、南庄集、夏镇集、三河口集泗亭乡:庙道口店、曲房集、欢城集、千秋乡:中立集、周田集、高房集、杨鸣集、张卢集、刘八店集、沙河镇、汉台乡:金沟店、戚山集、马村集、谢溝集、秦村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沛县志》乡东北广戚乡滩上、鸿沟村、聂庄铺、邵玉集、丁马村、丁村、泉水村、塔墟村、石羊村、张家村、杨庄村、大刘村、小刘村、南庄村、三河口集、高村、房村、络房村、纸坊村、〇冢村东南泗亭乡大社村、科成村、张家庄村西北千秋乡贺固集、邵村、周田村、杨各村、小房村、灌城村、彭村、十字河村、蔡家村、高房集、张鲁集南方汉台乡瓦子村、临堤村、高垞村、高义村、鲁村、黄重村、于家村、秦村、北秦村、栗子村、犇口村、黄家村、欧家村、房枝村、杨家场、官庄村镇店集广戚乡:沽头闸店、邵玉集、南庄集、夏镇集、三河口集泗亭乡:庙道口店、曲房集、欢城集、千秋乡:中立集、周田集、高房集、杨鸣集、张卢集、刘八店集、沙河镇、汉台乡:金沟店、戚山集、马村集、谢溝集、秦村集《乾隆五年(1740年)沛县志》东方广戚乡滩上,(去城五里)王家岭、鲁村、挑沟村、鹿家口、三界湾(居徐沛滕之交)、鸿沟村、聂庄(鸿沟北七里)、安家口、丁村、杨庄(在夏镇北八里)高村(在夏镇西北三里)、刘村(在夏镇城西)、石羊村(在李家口东南,今名翁家楼)、塔墟村(没于湖)、范家村(在夏镇城南)鹿家场、吕壩、南庄(在满家闸南)、寨子里(在夏镇东南)、刘昌庄(北与络房相封)络房村(在夏镇东八里,有南北中三村)、黄邱村、白冢村、纸房村(在夏镇北六里,后面字迹看不清)匯子里(在夏镇西北)、丁马村、泉水村(丁马、泉水二村《嘉靖*沛县志》上有,《乾隆沛志》已经不知所在)北方泗亭乡八里屯、张家庄(在城北十二里)何家口、时家口、官庄、魏家营、苇子园、安家营、小房村、曲防(在昭阳湖东北,去城廿五里)大社庄(在邵玉集西)于家村、马家寨、科城村(废)西方千秋乡窑子头(在西南郭外,东接瓦子村)、刘家园、黄家井、谷里村(在二堡迆北,一名小虫坡)邵村、泥沟村(今名蔡家村)、周田、梅家村、十字河、灌城村、北孟村、彭村南方汉台乡瓦子村(在南郭外)、刘家井、封沟村(杨氏族)、林堤村、黄家村、高垞村、鸭子觜、魏氏老家、栗子村、桑子村、马村(在县治西南廿七里)、房家营、盘龙村(在县西南,大小两村)秦村(在县治南廿里,南北二村)、乔窝(前后两村,前村今名张潘集)、胡庄(在县南鄙)、奔口村、于家村、欧家村、杨家场镇集陶阳镇(久废)、夏镇集(故名夏村)、金沟店(在县治东七里)、阎兴集(在县治东八里)、沽头闸店杨家店、中闸集、白水店(在县治东北十五里)、邵玉集(在县治东北廿八里,久废)傅家集(自邵玉集移于此后为马家集)、班家集(近又析为卓家集)、卜家集、三河口集(久废)田里集(广戚城东,久废)右在广戚乡沙河镇、庙道口、魏家营集、常家口集(曲防东北)、官庄集、欢城集、李家集(废)朱梅集(废)右在泗亭乡蔡家集、扬名集、千秋集、石家集、阎家集、高房集、钟吕集、五堡集、李家集小朱家集、刘八店、安国集、张鲁集、顺成集、大安集、指挥店、周家店、王家店贺堌集右在千秋乡七山集、栗子寺集、草庙集、里仁集、赵家店、李家店、斜庙集、张潘集、蒋家集卓家集、张家集、贺家口集。
沛县张氏族谱
沛县张氏族谱
沛县张氏族谱
一、张氏族谱来源
张氏,又名宗彦氏、尚氏,出自张姓,是中国传统宗族之一。
自明朝
以来,张氏族谱就迁居于沛县而定居于此,渐渐形成总汇。
二、张氏族谱的谱书记录
张氏的谱书记录时间可追溯到四百余年前的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当时的沛县社会人民,宗法为宗彦氏,据明朝著名汉学家李师村“日新
书记”记载:“宗法源出,家有富室,尚号彦氏,籍贯沛县。
”
三、张氏族谱的发展历史
张氏族谱是清朝时期最早在沛县形成的大宗族系统,族人以宗法张姓
为基础,属明朝张氏第十一代公子唐明宪为始祖,世代积淀在历史和
家族传统中,得以完整发展。
四、张氏族谱的家规则记载
张氏家规则记载:先祖家规傅黼黻,“孝子者,及之体贴,量其德行;
贤父慈母,及之口仪;父子兄弟,及之谦逊;亲朋里友,及之敬顺;
君臣上下,及之服从;仆役婢僮,及之惠恩。
”
五、张氏族谱精神传承
张氏宗族家系,一代代延续着历史体系、伦理和家训,在古老的族谱传统中把先辈的心愿和理想传下来,其精神传承丰硕,供我们学习借鉴。
六、张氏族谱文化传承
张氏宗族在沛县落地生根,文化传承良好,拥有春秋贵族礼俗,形成独具特色的宗族文化,被称为“明宗彦氏文化”,在沛县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传承,为沛县文化注入多彩韵色。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墓地竟然在丰县,身为凤城人,你知道吗?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墓地竟然在丰县,身为凤城人,你知道吗?文:司开山“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著名的诗篇《回乡偶书》,这首诗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里,只要读过小学的人,几乎人人会背诵。
可诗人贺知章的墓地在欢口镇的贺堌集,却很少有人知道。
学生时代老师给我们讲的贺知章是唐越州永兴人,为什么其墓地在苏北呢?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们走访了贺知章的后人的集聚地——美丽如画的沛县贺庄村。
车子行进在乡间的水泥路上,路边的油菜花散发着扑鼻的芳香。
村头,“贺庄桥”的路牌格外醒目。
进村后,几经周折找到了贺氏家族老族长贺伯仁先生,贺老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从他那里,我们了解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
合影从左至右:贺庆典贺本先贺伯仁贺云香笔者贺知章,生于公元659年,卒于公元744年,唐越州永兴(今杭州市萧山区)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在年少时就以诗文闻名于天下。
他在公元695年进京参加科考,中头名状元,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来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
杜甫有诗《饮中八仙》,诗的开头写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对一般人来说,酒醉落井,被冷水一击,便可清醒,而贺老夫子身落水井,却能在水底酣睡。
这里可能有些夸张,但足可看出老夫子爱酒之深。
贺知章为官期间,深得皇上的恩宠。
天宝三年(744年),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因病恍惚,便向皇上申请,告老还乡。
唐玄宗亲自提笔作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为其饯行。
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贺知章回到阔别了五十多年的故乡,那种心情是我们久离家乡的游子们能深切体会到的。
其间,他写下了《回乡偶书二首》。
本文开头的那首诗是其一,其二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两首诗,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且脍炙人口。
贺知章告老还乡,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
沛县丰邑(乡)中阳里(村)考
沛县丰邑(乡)中阳里(村)考应邵曰:沛县也,丰其乡也。
孟康曰:后沛为郡,丰为县。
师古曰:沛者,本秦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而。
方言高祖所生,故举本称以说之也。
此下言县乡邑告谕之,故知邑系于县也。
吴仁杰曰:史记世家列传所载邑望,大抵书某县某乡,或略之则曰某县,鲜有列郡县名者。
如萧何,沛丰人;陈平,阳武户牖人;项羽,下相人;陈涉,阳城人。
此类是也。
至汉书文景以来,诸臣传始兼列郡县名。
如《史记》张释之但曰堵阳人,卫青但曰平阳人。
《汉书》则曰南阳堵阳,河东平阳,此类是也。
帝纪比世家列传加详故县邑里名皆具。
高纪所著县邑乃史记本文,则知所谓沛丰邑者,沛县之丰邑,非用汉事纪录然也。
春秋传:都曰城,邑曰筑。
则都大而邑小。
至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故县有仍用“邑”名,如栒邑、左邑之类为多。
今地理志(指《汉书》地理志)沛郡属县有丰,而不云丰邑。
此足以知,纪所云丰邑非县名。
曰:史家纪事必用当时地名,秦无沛郡,沛县属泗水郡,若全记郡县必云,泗水沛矣。
时萧何曹参王陵周勃樊哙夏侯婴周緤周苛周昌任敖皆同县人,而卢绾传则独曰丰人,又曰与高祖同里也,师古说是。
以上是清末考据大师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对沛丰邑中阳里的考证,有一定道理。
不过还有人会疑问,为何不是沛郡丰县?其实还与更重要证据可以证明沛丰邑就是沛县丰邑乡。
《汉纪》卷四记录汉高帝十二年建立丰县上还过沛。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置酒。
上自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上乃起舞。
慷慨伤怀。
泣数行下。
叹息曰。
游子悲故乡。
吾万岁之后。
魂魄犹思沛。
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复其人。
世无所与。
又以丰比沛。
既至长安立丰县。
丰之枌榆故庐社皆如旧制也。
东汉的官方史书正文明确写明汉高帝十二年高祖从故乡沛县回到长安后立丰县,丰县的枌榆故庐社依照旧制(指的是枌榆社有祭祀类场所祭祀先人)。
而不久刘邦就驾崩。
丰县是公元前195年刘邦临终之前下令建设的,当然他沛丰邑中阳里中的丰邑不能解释为丰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沛县之前是古沛,指乾隆46年以前的沛城,在当今沿河北,沛屯大道以东,刘园村以南至小街子一带。
古沛在秦朝时就有。
1994年县洋河集团在挖水道时挖出明城皇庙一座。
古沛地名:古沛城,留城,湖陵城,广戚城,逼阳,泗水,泡水,飞云桥。
汉皇遗迹:泗水亭,汉高祖原庙,歌风台,大风歌碑,【鸿鹄歌】碑,樊井,吕墓,琉璃井,射戟台三教堂三教堂始建于清朝,原名郭庄,清朝初年,一位丁姓京官去江淮某地赴任,经过昭阳湖遭抢劫,丁某被杀,其夫人被匪首占有,夫人故意制造矛盾,让他们互相残杀,匪最后解散。
在湖西岸有一座龙王庙,有一个郭小人,卖油。
丁夫人看到郭某老实,愿嫁其郭某,他们把土匪的金银都带走买了一片地,取名:郭庄。
生两个儿子,老大郭淑芬,老二郭灿。
郭某夫妻安葬在沛城西六里处。
后来郭家兄弟把所有的都卖给李枫。
乾隆46年黄河决堤,沛县一片汪洋,水下去了后,李枫重建家园,并在庄西三教堂庙免费让饥民喝稀饭,饥民互相传去三教堂喝稀饭去,慢慢的郭庄就叫三教堂了。
村里有李,马,孟,张,黄,闫,刘,赵,曾,田,杜等姓,李姓最大占百分65左右勒井勒井村是沛城镇的而一个自然村,原名义和村,明朝初年改名勒井。
明洪武元年,大明朝刚刚建立之时。
1368年徐达统兵20万北征,黄河在曹州决口,沛邑毒气流布,尸体遍布,没有水喝。
徐达在黄河提上发现一眼井水,水质清甜,经询问乃勒氏遗族,经营豆腐生意,夜里灯火照明,浓烟满屋,因此幸免臭雾中毒,徐达问庄名,主人回答,过去这个村姓氏多但团结友爱故名【义和村】,徐达说你帮了我们大忙,本帅无以为报,我就给你起个庄名吧叫勒井。
沿用自今,已有640年历史。
勒井名人;刘邦起义,勒yi也是其中一员,鸿门宴他也去帮助刘邦。
屡建奇功升为车骑将军,汉朝建立封信武侯,食邑4600户。
段祺瑞执政期间,国务总理勒云鹏,祖籍勒井,侯迁入邹县。
抗日将领徐世忠,曾任山西太原军区司令员。
薛广顺,是延安保卫战的英雄排长,荣军模范。
北京航空大学毕业的李厚宣沈阳市副市级干部孟坑沛城镇孟坑村,由东,西孟坑和孟王楼组成,全村孟姓人口系【三迁堂】,【三迁堂】源于孟子母亲三迁成就母子一代圣人。
孟坑孟姓迁居这里有200多年历史,原名丁家坑,丁姓为大姓,孟王楼叫王楼,王姓为大姓,两家都富有。
在孟姓迁入二,三十年后,丁家坑改为孟坑,王楼改为孟王楼。
主要是丁姓管理不善,最后变为次贫,最后留下丁黑麻子孤身一人靠要饭为生,死于1940年。
孟氏始祖孟闻知嘉庆年间迁居孟坑,她遵守祖训,精耕细作,越来越红火。
买下了方圆几公里地为孟家所有,孟氏除了有孟坑土地外还有孟集,高井,野场,石楼等地数百亩。
长子愿权随父留居孟坑,老二元礼,老三元贞,老四元怡,分别到孟集,高井,野场,石楼安家。
元权有两个儿子,长子尚奇随父居住孟坑,后来叫西孟坑,次子尚秀在村东新建村庄叫东孟坑。
孟坑名人:孟广泗,在鹿楼击毙日军30余人。
孟坑少林武术闻名遐迩。
校长孟宪军,8岁习武,10岁到少林寺拜师,一练就是8年。
获得92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特等奖,中国少林武术棍术第一名,中国功夫散打擂台60公斤冠军姚楼明洪武六年即1373年,一姚姓人家从山西平阳要饭来到这里,他看风水好,就盖一土楼定居了,外人称姚家楼,后来省去家字,即现在的姚楼。
,当初这里都是盐碱地,姚氏先人靠河吃水,后挖了一口井,但土井从不见清水,蛤蟆水蛇以井为家,姚氏先人从新打井在周围砌砖,从此有了水。
乾隆46年即1781年,张庄遭黄水,姚氏迁到了龙固,重新建村又名姚楼。
虽然搬走但那口井依然存在,井水甘甜。
姚姓人走后,田姓人家从张庄的前田楼搬来,周姓人家从河南永城迁来。
郭姓人家从后田楼搬来,村名依然叫姚楼。
那口井虽然甜但是姚楼的老年人牙齿大都有病,是因为水甜糖过多。
姚楼三大姓{田:三荆堂,周:乳南堂,郭:太原堂}。
1944年春末大旱,周围各村都淘井,只有姚楼的井没淘,天一直不下雨,周围各村抱怨,于是姚楼开始淘井,一余姓劳力到了井底,几下就挖出泉眼,泉水直冒。
他听到泉眼里有妇女说话,还听见扑通扑通的脚步声,吓得他直喊快拉,人们把他拉了上来。
他脸色苍白,从此再也没淘过井,但井水依然茂盛。
1985年,因为要挖八段河,姚楼村部分居民由河南迁至河北,故称姚楼新村。
1997年县政府加强村容村貌在姚楼搞试点,被评为全县村容村貌示范村。
1998年9月,市委书记王希龙陪同国家计生委负责同志来姚楼参观。
从1998年姚楼共组织几批俄罗斯和苏丹高建筑鸳楼鸳楼是鸳鸯楼的简称,郝姓占百分80以上,堂号是【晒书堂】。
鸳楼原名花园村,是大户朱家的外庄子。
乾隆初年,朱家在此设一学馆,请城北关庄的郝质班执教,二年后朱家公子不知为何打了一场官司,倾家荡产,无力支付郝质班工资,给了他几亩地,从此郝家举家迁来,乔迁之日飞来一对鸳鸯,家人喜出望外,横挂一幅5尺红布以示吉祥。
不料雌鸳鸯被一顽童偷走喂养,雌鸳鸯不吃不喝,绝食3天死掉,主人把雌鸳鸯找回来放在楼上,雄鸳鸯把雌鸳鸯翻来覆去,吻了又吻,不到3日雄鸳鸯也含情死亡,合葬在楼后屋下。
恰在此时,朱家公子在牢中身亡,遗孀王氏来到鸳鸯坟前吊死在柳树上,消息传出,人们议论纷纷,从此鸳鸯楼名声鹊起,花园村便黯然失色,慢慢的人们为了称呼好听,书写方便,就成了鸳楼。
鸳楼集成立于1962年,由张本清口集迁来,开始每月农历逢二,六成集,现在改为逢单日为集,大牲畜市场交易闻名周边四省朱王庄公元1816年,嘉庆21年从山东武城逃来王立山,王立元兄弟两人,在现在的朱王庄南3里路安家,人称王立山庄。
1825年,弟弟王立元向北搬了三里路安家,称王立元庄。
1837年有朱家从丰县东南师楼搬来居住,后来朱家人丁兴旺,当时为了防盗保安,朱家打了寨子,并将在程纡子的集市搬到寨子,从此人们便叫此村朱王庄。
朱王庄朱姓为多,堂号【折槛堂】,其来源为:汉代槐里令朱云,犯颜直谏,上朝奏本奸臣张禹欺君害民,却激怒皇帝,叫侩子手拉去午门斩首,朱云面不改色,大讲道理,侩子手拉他朱云却双手拉着殿槛不松,结果把殿槛掰断,皇帝被朱云感动,释放了朱云,把张禹交给大理寺查办,后来大臣派人去修殿槛,皇帝不让,说别修了,留着时刻检讨自己。
2000年4月,撤乡建镇划归安国镇,沛县到丰县欢口的公路穿街而过。
朱王庄名人:朱方曾个{1854-1913},字矩臣,祖父锡潘。
父延恩皆拔贡。
方曾赴南京乡试,误伤他人受牵连被除名,一生不得志。
其诗作有【和李云白寄杯】,李云白,名汝鹤,丰县人,进士,陕西知县龙固龙固集村,初建在前程子村西北,人称老圩子。
该村村名为咸丰年间山东巨野移民,因巨野有龙固集,为不忘故土,村名仍叫龙固集。
因易犯水灾,于1866年,即清穆宗同治4年,在团总王孚带领下始建龙固集圩。
龙固集被高高的土圩墙包围,周长900步,高6米,宽2米,墙外壕宽10米深4米,二道壕宽6米,深2米,圩墙四角有炮楼四座,刚开始只有西门和东门,后因人口增加,又开北门,东西门外各设集市。
,在寨圩子中心偏东有公事房一座,人称公句子。
后来为历届政府办公地点,1997年镇政府迁往新中心大街北侧,此公房为镇计生委办公室。
龙固村是镇党委的驻地。
民国元年后为沛县湖陵乡驻地,沛县六区驻地,抗日民主政府驻地。
1939年元月1日,日本侵略军首次进入龙固,有马队,坦克和步兵,开始用大炮往村里连轰三炮,炸死2人,炸伤1人。
接着用坦克撞开寨门,**就杀。
村民李念同的女儿才5岁,刚出门就被日本兵打死,有个叫三狗的年仅13岁的男孩藏在红芋窖里被日军打死在窖内,王某从门内伸头看,被打死,黄裁缝身穿大褂出门被打死,奚阁村杜先生到龙固办事,躲在草剁里被打死,一个要饭的也被日军活活打死,一村民在地里梨地被打死。
日本侵略军在龙固的暴行,人们永远不能忘记刘邦安国镇刘邦店村,在秦末有个叫刘八的人在此开店,刘邦曾在该村住宿,刘邦建立大汉称帝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该村称为刘邦店,现村中有刘邦当年用过的饮马井和马蹄印石遗物。
刘邦村内有玛钢厂和生铁铸造厂。
1982年村民李培烈开铁货店,后于1931年在沛城西关陈家店里开办沛县第一家翻砂铸造厂,主要生产小型农具和生活用品。
1938年沛县沦陷,李培烈毅然将铸造厂改为沛县抗日游击队兵工厂,铸造手榴弹,地雷,步枪,轻机枪和配件。
厂子多次遭日军袭击,李培烈不顾个人安危冒生命危险做爆炸试验,一直坚持到沛县第一次解放。
1981年李培烈于村南办起铸造厂,其子李继典从外地回来该办玛钢铸件,为我县第一家玛钢厂,李培烈于1987年7月因病去世,享年85岁。
生前先后培养200多名铸铁技术人员。
现刘邦村有李,屯,刘,张,赵,董等家族。
安国“三诸侯”是指汉初的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他们的故居皆在今徐州沛县安国乡境内,绛侯周勃生于周田村,安国侯王陵的府第在安国集,颍阴侯灌婴的食邑在灌婴村,三地成品字形,相距均五里,故称“五里三诸候”。
绛侯周勃生于周田村,周田村坐落在沛县西北角有20多里,安国镇南面5里处,紧靠张双楼煤矿东边周田村,是以绛侯周勃的姓氏所起,至今2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现有人口1千多人,姓氏卢占多数堂号【范阳堂】,其次姓任的,周,赵,王,陈,段。
具老年人说姓周的户也不是周勃的后人了,都是上黄水后迁过来的,周田村利用矿区地理优势建设了工业园区,车队运输业,在安国镇新政府后面建设了周田新村高层居住区,即将迁居。
安国村,据记载:安国集历史悠久,安国集原为王陵府,王陵是刘邦手下得力大将,被封为安国候。
因官府门第,人丁兴旺,逐渐形成了当地物资交换的集散地,后又以官衔定名,改王陵府为安国集至今。
1957年撤区并乡,安国集为乡政府驻地。
2000年撤乡并镇和朱王庄合并为安国镇。
安国成立现代集市于1942年,日本侵入沛县,经常在二郎庙,庙道口经过,当时庙道口人马克志和灌婴人胡光迁把庙道口的集市迁往安国,唱三天大戏,定阴历单号为集日,每五天一会,后来取消会,单号为集,沿袭至今。
村里有张,李,朱,刘,苏,高等,其中张姓为大姓,堂号【百忍堂】。
王陵出身豪门,与刘邦甚好,刘邦起义后,王陵于南阳反秦,引起项羽不满,扣留王陵母亲,项羽想让王母全王陵归顺,王母不肯,伏剑自刎,项羽得知大怒,用油锅烹炸王母尸体,从此王陵忠心汉王,立下汗马之劳。
王陵母亲葬于徐州,现王陵路就因此得名。
王陵耿直,不愿为吕后做官,以病谢职,闭门不出,十年后死。
他死后家乡人为纪念在其故里修寺纪念,称为安国候寺,以后经过几代人,安国寺变成三皇庙,1936年大修了一次。
三皇庙中间大殿塑三皇像,即天皇,地皇,人皇,上设三皇匾额,西殿塑王陵,周勃,灌婴三诸侯,上设五里三诸侯的匾额。
1941年最后一个和尚马金玲还俗,1953年庙荒废。
杨屯杨屯镇杨屯村,原名杨官屯。
在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有一大将叫杨崇汝,随燕王征北时每仗必胜,一次因中计大败,心内有愧,决心不再为官,燕王劝说没用,最后在山东巨野拨地给他安家,起村名为杨官屯,到了清咸丰5年即1865年,山东遭受黄河决口危害,杨官屯部分居民来到昭阳湖西岸,即今日杨屯开荒建村,仍用山东巨野老家的村名,叫杨官屯,新中国成立后,简称杨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