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公众性与社会性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简析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6025c99ec3d5bbfd0a7470.png)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简析摘要:城市规划属于行政规划的一种,故而没有固定的标准来判断这种规划是否符合公共利益,这一标准是根据所规划城市的不同特征与条件并且不能用普通的社会观念来评判的。
但城市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又必须要符合公共利益,这样使得城市规划的内容不仅仅限于执行过程,更多了一个公共利益上所认可的公众参与的积极形成功能。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的阐述,探讨了城市规划中引入公共参与的必要性,并且对公共利益的规制进行了相应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公共利益引言:通过实体规划从某一方面来讲就是在限定公众的利益空间,规划过程中公共利益的多元化以及分散化部分失坠。
但是这种规划的目的是具有极大的前瞻性的为公众谋取更大的公共利益,绝大多数多元化和分散化的公共利益会在此过程中会形成新的利益重组。
因此现行规划行政部门不应在规划行政中秉持行政中立,而更多的是应该引导公众参与,偏袒更大的公共利益。
图1、城市规划一、公共利益概述公共利益是符合绝大多数公众的共同利益,与个体利益似乎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
但事实上并不是没有答案。
公共利益在价值观上是共有的利益,包括道德上允许的明智的利益平衡,也是一种由公众参与的绝大多数意见的同意。
所以公共利益是不能脱离个体利益存在的,是在所有多元化利益以及分散化利益之间的一种平衡。
虽然这种平衡是不能认为确定的,但是这种公众参与的利益平衡点是真实存在的。
可惜的是这种平衡点并不是一直存在的,有公众参与的公共利益却无时不刻需要我们使用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把控,确保公众参与的可达到平衡点无限趋近公共利益的绝对平衡点。
二、城市规划引入公共参与的必要性1、公众对城市规划机关的趋利性诉求城市中个体利益是先于公共利益存在的,而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中实现个体利益的规划准则。
城市中由于资源、知识、技能等软硬件条件的不同,需要一个合理的规划机制凝聚个体利益,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当传统仅仅依靠立法和执法形式存在的中立式行政政策无法满足公众诉求的利益平衡点时,新型引入公众参与并且符合新的公共利益的城市规划模式代替旧的中立式规划准则成为必然。
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策略
![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ba0d6d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2.png)
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策略引言建设项目的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
然而,往往在规划过程中,公众的意见和需求被忽视,导致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因此,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第一部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一种民主决策的体现,可以有效地凝聚社会共识,增强项目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
公众参与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关切,从而在规划过程中作出更合理的决策。
此外,公众参与还可以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减少冲突和争议的发生,增加项目的成功率。
第二部分:公众参与的挑战和障碍然而,公众参与在建设项目规划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公众参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包括组织会议、开展调查和研究等。
这对于规划者和公众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其次,公众参与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确保公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
最后,公众参与还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规划者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等。
第三部分:公众参与的策略和方法为了克服公众参与的挑战和障碍,建设项目规划中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规划者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扩大公众的参与范围。
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账号,规划者可以与公众进行实时互动,收集意见和建议。
其次,规划者可以组织公众参观和座谈会等活动,以便公众更直观地了解项目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此外,规划者还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以确保公众意见得到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第四部分:公众参与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我们可以分析一些建设项目规划中的案例。
例如,某城市规划了一条新的地铁线路,为了确保公众的参与,规划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征集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规划者得知公众对地铁线路的需求和担忧,并相应地进行了调整。
社会公众参与在规划决策中的作用
![社会公众参与在规划决策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b374f8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6.png)
社会公众参与在规划决策中的作用引言在当代社会,规划决策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过去的规划决策往往只由政府或专家决定,缺乏公众的参与,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因此,社会公众参与在规划决策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到,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社会公众参与在规划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公众参与。
第一部分:社会公众参与的意义社会公众参与是指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规划决策过程中主动邀请和接纳公众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到最终的决策中。
社会公众参与的意义在于:1. 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公众参与可以使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公众的参与可以减少决策者的主观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全面和公正的规划决策。
2. 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公众参与可以为规划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意见,拓宽决策者的思路和视野。
公众参与可以调动广泛的智慧和经验,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从而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提高决策的可持续性和可接受性: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公众对规划决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提高决策的可持续性和可接受性。
公众参与可以减少决策的风险和争议,增加决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部分:社会公众参与的实施方式社会公众参与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公众参与方式:1. 信息公开和宣传: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让公众了解到规划决策的背景、目标和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2. 召开公众听证会: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召开公众听证会,邀请公众提供意见和建议。
听证会可以是面对面的会议,也可以是线上的讨论会。
3. 社区参与和座谈会: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社区参与和座谈会,邀请社区居民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参与讨论和决策。
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
4. 建立专门的参与机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建立专门的参与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社会公众参与活动。
浅谈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浅谈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https://img.taocdn.com/s3/m/ccc2d148336c1eb91a375dbe.png)
关键词 : 市管理 城
公 众参 与 问计于 民
作者 曹莉 , 州市环境 卫 生科 学研 究所 ( 杭 邮政 编码 300 ) 10 6 。 公 众 参与 , 称公 民参 与 , 也 是指 社会公 众在 社会 行 者 ,是 受人 民群众 监督 的对象 。公 众充 分参 与离 不 开政府 发挥 主责作 用 。政 府要 为公众 参 与城市 管 理积 极创 造有 利条件 。 1 府 要 通过 媒 体 宣传 , . 政 强化 公 众 参 与城 市管 理 的社会 责任 。 很多 经济发 达 国家都通 过各 种制 度 、 法 律法规 促使 公众积 极参 与城市 管理 。 比如在东京 , 市 民不 能随 时随地倾 倒垃 圾 ,需 要 预先对 垃圾进 行 分类 ,然后在 指定 的垃圾 收集 日将各 类垃 圾分别 送 至指定 的收集 站 。在香港 , 有大 约 30 名 义工 被委 50 任 为清 洁香港 大使 和地 区卫生 纠察 队 队员 。在新 加 坡 ,临街 住宅 的业 主必 须负责 门前 人行道 路清 洁卫 生 。这 些例子 都体 现 了市 民要 以 主人翁 的姿态 积极
9 号 的古建筑保 留以及雷峰塔复建方案 的全市评 8 议则 更体 现 了政 府对 公众意 见 的尊重 。
虽然 很 多城 市在 公 众 参 与方 面做 了大 量工 作 , 但在 问计 于 民的 同时 , 出现 了许 多 问题 , 文认 为 却 本
的服务 。例如,现在很多居民小区都实行 了垃圾分 类收集 , 的市 民环保 意识很 强 , 真做 了垃 圾收集 有 认
科恩在《 论民主》 中说 ,凡生活受到某项决策影响的 “ 人 , 应该 参与那 些决策 的制 定过程 。” 众参 与在 就 公
现代 社会 越平越 受重 视 , 特别 是在 城市管 理 中 , 政府 越来 越 重视 市 民 的参 与 , 问计 于 民 。如杭 州 市 望江 门外热 电厂项 目中 , 因专家们 提 出该 项 目将对 环境 、 交通 、 景观 带来严 重不 良影 响而最 终停 建 ; 西湖建 里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共设施与社会福利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共设施与社会福利](https://img.taocdn.com/s3/m/8a11d2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7.png)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共设施与社会福利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整体发展方向,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而社会公共设施与社会福利则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提升城市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社会公共设施与社会福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合理配置和发展这些设施与福利。
一、城市规划中社会公共设施的作用社会公共设施是指为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和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馆等。
这些设施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服务,更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交往空间。
首先,社会公共设施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
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更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体验,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公共设施是城市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例如,公园和体育馆等开放性场所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一个友善和谐的社区氛围。
而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则提供了市民学习和研究的场所,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
最后,社会公共设施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商业中心则能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经济繁荣。
二、城市规划中社会福利的重要性社会福利是城市规划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城市居民的福祉和公共利益。
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和服务,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首先,社会福利是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医疗资源和就业机会等福利,能够消除贫富差距,缩小社会不平等,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其次,社会福利是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途径。
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社会福利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的公众性以及社会性
![城市规划的公众性以及社会性](https://img.taocdn.com/s3/m/58b9ae24bd64783e09122b2d.png)
l - 2 行政 干预 规划方案虽然是通过规范性 的法律文件确定的具有法 律效 力 的文件, 理论上不应 当随意改变 , 但是 , 我国的行政部门往往都会通 过 某 些行 政 行 为进 行 干预 , 这 也 是 由于 我 国现有 的行 政 管理 机 制 造 成的, 基 于这 种 弊 端 , 我 国 的行 政 官 员 能够 根 据 自己的 意 志 影 响 城 市 规 划 方案 , 并 且这 种 现 象较 为普 遍 。并 且 有些 行 政 领 导并 没 有 意 识 到长远 的城市规划效益 , 单单关注 眼前 , 使得具有长足发展空间 的城市规划方案被迫修改 。 虽然短期内这种方式能够为城市的发展 带来利益, 但是长远 的考虑 , 未来城市的发展空间和隐患问题堪忧。 1 . 3 社会 发 展 的影 响
科 技创 新与 应用 f 2 0 1 4  ̄j 5 期
资源 与环境
城市规划 的公众性 以及社会性
杨 顺
( 临海市空间规划设计事务所 , 浙江 临海 3 1 7 0 0 0 )
摘 要: 城 市规 划 是 目前 我 国城 市 建设 工作 中面 I 】 缶 的 重要 问题 , 由于现 实的诸 多 因素影 响 , 城 市规 划 工作 在 推进 的过 程 中受到 了 阻碍 , 而规 划 工作 中的 某些 因素无 法 切 实的 予 以控 制 , 因此 为保 证 城 市规 划 工作 的有 效 实施 则 需要 将 其 进行 社 会 化。
城市的土地 面积有限 , 而土地作为可重复利用的资源 , 在城市 的规划中规划方案主要是针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规律 , 必须提供最 高效 配 置促 进 土 地资 源 的开 发 利用 效 率 的提 高 。 城 市 的规 划 以及 城 市土地资源 的利用计划 、 城市规划投资相互配合统一 , 因此 , 城市规 划方案计划往往会受到计划投资以及土地资源计划变动的影响。目 前我 国城 市在 建设 中 由于 土地 配 置作 用 的增 强 , 加 之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和变化使得计划方案的实施受到了多方 面外在压力的阻碍。 尤其 在一 些 不 法黑 市 中土地 使 用权 的交 易 现象 , 由于 高 额利 润 就 促使 不 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城建部 门的允许 ,若是执法力度不严 , 监 督检查力度不足 , 则很容易使得具有法律效益 的规划方案变为一纸 空文。 2 社会 化 城 市规 划途 径 将 社 会 规划 变 为社 会 公众 的参 与 过程 , 而将 城 市 规划 逐 渐转 变 为社 会 化 过程 的途径 就 是 将规 划 变 为公 众 参 与 的活 动 , 主要 就 是加 大公众参与的程度 , 让公众参与到规划 的管理以及编制中去 。城市 规划 的公众性最初起源于北美 , 其本质 目的是为 了在城 市规划各 方 利 益 中寻 找 一个 平衡 点 , 以保 证 社会 和 谐 , 而 随 着规 划 技 术 的发 展 , 其 已经开始被人们所接受 ,作为一种普遍的理论和技术被 推广 开
城市规划中的社区治理与社会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社区治理与社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84d84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a.png)
城市规划中的社区治理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长期发展的指导和管理过程,旨在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而社区治理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促进了社会发展,又保障了居民的权益。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社区治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介绍社区治理的一些重要实践。
一、社区治理促进社会发展社区治理是城市规划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首先,社区治理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社区治理通过规划合理的绿地和公园,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其次,社区治理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社区治理需要关注居民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居民融入和参与到当地产业中。
此外,社区治理还可以提供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最后,社区治理还可以加强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治理通过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和犯罪预防,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社区治理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的社会发展。
二、社区治理的重要实践1.居民参与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社区治理应当注重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决策过程,通过居民议事会等机制,使居民的声音得到充分听取。
居民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也能够激发居民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社区的作用。
2.社区协作社区治理需要与各个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合作。
社区自治组织、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和政策。
通过有效的协作,可以综合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的优势和潜力。
3.公共参与公众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关键。
社区治理应当鼓励公民参与社区事务,并提供充分的信息和透明度。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增加社区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4.满足多样性需求社区治理应当关注不同居民的多样性需求,包括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需求。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ce8cf49e314332396893c7.png)
城市规划的性质:前瞻性、科学性、社会性、可 持续性 这几个性质决定了城市规划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社会调查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有着极强的指 导意义。
二、社会调查的概念
1.社会调查时人们有目的地通过对社会事务和社 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判断、分析、研究,来 认识社会事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的一种自觉活动。 2.社会调查的目的 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四、普遍调查的原则
1.严密的组织领导 2.普查项目和指标应集中统一 3.严格的时间要求 4.按照一定周期进行
五、普遍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调查范围广,对象多,资料全面,资料标 准化程度和准确度高,调查误差最小,调查结 论普遍性较强。 缺点:工作量太大,调查成本和代价较高,组织 工作比较复杂。同时,普遍调查时效性较弱。 此外,由于调查内容受到限制,普遍调查只能 调查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很难深入研究问题。 所以应用范围很窄。
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 态; 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合理地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 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 合理有序发展。
具体任务: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 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各项 用地,并考虑城市用地的长远发展方向;
理解:
1.社会调查是一项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内容 2.一项科学认识和研究活动
3.一种城市规划的规划和策划方法
4.促进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二、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主要特点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6817afcc22bcd126ff0ca7.png)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所谓公众参与,是在社会分层、公众和利益集团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
它强调公众参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使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管理形成合力,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乡规划中实施公众参与机制能够有效的协调思想、减少各方之间的矛盾,同时增强市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而能够保证城乡规划的更进一步有效的实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并归纳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探讨了加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环节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决策;反馈Abstract: the so-called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public and interest groups demand variety situation has taken a coordination strategy. It emphasize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top-down, bottom-up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to form resultant force, so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coordinate ideas, redu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artie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the main body, improve public decision-making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which can ensure the furthe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n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sums up the problems of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link of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Organization form; Decision making; feedback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公众参与的概念公众参与是在社会阶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实施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
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分析
![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8cdd9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e.png)
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分析摘要: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十分容易被损害,因此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展城乡规划十分必要。
为保证公共利益、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环节必须强调专业性、科学性、实用性,从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监督管理等多角度出发,提高工作质效。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共利益;公众参与;利益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的新要求下,人们对城乡功能和城乡建设规划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人民公共利益不受损害至关重要。
从现实角度来看,城乡规划是一项难度大、周期长、复杂性高的系统工程,而维护公共利益则是这一工作的必然要求。
为此,城乡规划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公共利益。
1 城乡规划概述城乡规划是一个有层次的空间利益调整过程,可调节社会利益,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通常来说,城乡规划需要兼顾宏观和微观,在实际作业环节包括以下内容:(1)城乡区域规划。
这种城乡规划属于大面积分区规划,规划难度较高且规划范围较广,在实践工作中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2)城乡整体规划。
此类型规划要求从整体角度出发实现城乡规模和发展目标的共同规划,在实践中容易出现设计与实施脱节的情况。
(3)城乡细致规划。
随着城乡规划可变性影响因素的增加,城乡规划编制必须展现出更强的细致性特征,从而为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保障。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面向全社会倡导分配公平、实现依法分配、优化生存环境、促进全面发展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是公共利益的主要内容。
此时,公共利益具有矛盾特质。
从城乡规划时间的角度来看,短期性公共利益与长期性公共利益并存,二者既矛盾又统一;从城乡规划利益考量的角度来看,统一性利益和冲突性利益并存,都会对城乡发展速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从城乡规划的角度来看,公共性公共利益和非营利性公共利益并存,为提高城乡公共服务质量提供助力。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f50611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9.png)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参与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中,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社会参与的重要性社会参与是指广泛的社会主体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积极参与,表达意见、参与决策,共同推动城市发展。
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民主参与机会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由专家和政府决策者主导,容易忽略居民的真实需求和意见。
社会参与的引入可以使规划过程更民主,提供居民参与决策的机会,确保城市规划更贴近居民的实际需要。
2. 凝聚共识,减少冲突在城市规划中,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参与可以为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平等的沟通与协商机会,促进各方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减少冲突的发生,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
3. 提高规划质量和可持续性社会参与可以帮助将规划过程视角从专家的角度转向面向公众的角度。
公众对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关注和意见反馈,可以有效补充和纠正专家的设计方案,提高规划质量和可持续性。
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公众参与是指城市居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城市规划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决策产生影响的过程。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反映居民需求和意见城市规划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公众参与,居民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使设计方案更符合居民的期望和利益,提高城市居住的满意度。
2. 增强社区凝聚力公众参与可以促使居民更加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和城市,加强社区凝聚力。
居民通过参与规划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3. 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公众参与可以引导城市规划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公众可以提供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推动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公众参与对城市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公众参与对城市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f97e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4.png)
公众参与对城市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概述近年来,城市环境治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有效的治理需要公众的参与与支持。
本文将探讨公众参与对城市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1. 公众参与的定义与重要性公众参与是指在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广泛邀请公众参与,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的行为。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在于:1.1 政策合法性与可行性:公众参与可以提高政策的合法性,确保政策的制定过程公正透明,减少决策者的主观偏见。
1.2 提供多元化观点:公众参与能够吸纳社会各个阶层和利益方的观点,避免政策的单一性和片面性。
1.3 增强社会认同与支持: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增强政策的执行力。
2. 公众参与对城市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2.1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与公开性公众参与能够促使城市环境治理过程的信息更加透明和公开。
通过公开信息和数据,公众可以了解城市环境治理的现状和进展,从而推动治理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2 强化政策执行力公众参与可以使城市环境治理的政策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避免政策的矛盾性和不实用性。
公众的参与能够增加政策的执行力,降低政策的风险和失误。
2.3 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公众参与能够促使城市环境治理更加注重社会福利的提升。
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需要平衡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和权益,从而确保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公众的参与能够避免政策过分偏向某一特定阶层或利益集团,提高城市环境治理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3. 公众参与对城市环境治理的实践案例3.1 公众参与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在城市环境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可以提供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和意见,促使规划更加符合公众的期望和需求。
例如,通过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政府可以了解公众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关注点和偏好,从而调整规划方案,提高规划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3.2 公众参与在城市垃圾分类中的应用城市垃圾分类是当前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ff0be4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f.png)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规划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规划模式往往忽视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共治,导致规划结果与社会需求脱节,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社会公众参与和共治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关乎广大市民的利益。
社会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地发挥市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社会公众参与也可以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可能性,建立起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信关系。
因此,社会公众参与不仅是一种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
二、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公众听证会、社区座谈会、问卷调查、媒体报道等形式进行。
其中,公众听证会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方式,可以为市民提供直接发言的机会,让市民的声音被听到。
社区座谈会则可以促进市民与政府的对话,让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反馈和采纳。
问卷调查是一种广泛收集市民意见的方式,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
媒体报道则可以扩大市民的参与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城市发展规划。
三、共治理念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共治是一种新的治理理念,强调政府、市民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和共同管理。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共治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规划的实施。
共治的核心是建立起政府、市民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共同监督的局面。
只有通过共治,才能实现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持续性。
四、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的挑战和对策在实施社会公众参与与共治策略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市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市民教育和培训,提高市民对城市发展规划的理解和参与能力。
规划方案中的社会风险与公众安全
![规划方案中的社会风险与公众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457a917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8.png)
规划方案中的社会风险与公众安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规划方案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规划方案所涉及的决策和行动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风险和公众安全问题。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社会风险与公众安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规划中的社会风险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交通网络等进行有序安排和调整的过程。
然而,在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风险。
1.1 土地征收与居民安置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征收是常见的做法,为了实现规划目标,政府需要收回一部分土地。
然而,土地征收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居民迁移和安置问题。
如果征收程序不合理,居民的权益可能受到侵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划方案应注重公众参与,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政府应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方案,保障居民的基本权益。
1.2 城市发展与环境污染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然而,城市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工业园区的建设可能导致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划方案应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布局。
同时,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3 城市交通与交通安全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是关键环节,涉及到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和交通设施的建设。
然而,交通规划不当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增加,危及公众的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划方案应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同时,政府应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性。
二、公众安全在规划方案中的重要性公众安全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涉及到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充分考虑公众安全问题。
2.1 自然灾害与防灾规划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灾规划。
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城市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威胁公众的安全。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https://img.taocdn.com/s3/m/d097e6f5910ef12d2af9e724.png)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规划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城市社会整体共同进行的,因此,城市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参与及其态度、意愿等,是城市规划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
城市特定阶段的社会问题,决定了不同时期城市发展中的关注点,这些关注点往往决定了社会的整体反应。
对于城市规划实施而言,如何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有效解决或缓解这些社会问题,或者与社会整体的意愿相协同,就直接决定了社会各个方面是否会遵守规划,参与到规划过程并支持城市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不仅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同时也是公共利益的捍卫者。
有一句话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可以做到处处留心,却未必能做到留心处处。
那么,如果集中的大多数人的力量,这种留心就会如同水珠汇成江河一样而具有统筹全局的力量。
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社会共同的遵守和共同参与,因此这就必然涉及法律保障和社会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而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社会运作体制等本身就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由此而言,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知程度、对城市规划的作用以及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时的参与程度及其作用等,往往决定了公众是否有意愿来遵守和执行城市规划,同时也决定了城市规划实施阶段的参与情况。
在城市规划所构建的公众参与制度框架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公开的原则规定;确立了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基本权利;明确了公众表达意见的途径:听证会、举报等,时间要求;强调了按公众意愿进行规划的要求;对违反公众参与原则的行为进行处罚。
制度是好的,初衷也是好的,只是在实施起来却具有种种缺陷。
以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知程度来说,有人认为,公众是不懂规划的,与其他们提出意见来混淆视听,还不如根本就不要他们来参与。
我认为这种思维正是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的表现,使得一些人的认知有了局限性。
首先,公众是具有广泛意义的,既有单位,也有个人,其中就包括与规划利益相关或者熟悉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单位或个人,他们的参与是具有针对性的,往往是个体利益的维护或者是专家性的见解;再次,另一种情况,公众里的大多数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往往崇尚着公众利益还有与自己私人生活攸关的个人利益,我们并不需要他们可以达到熟知城市规划的程度,因为这是规划师所要完成的事情,就仿佛医生诊断病人,他们要求病人讲述出自己的病症难道是为了让病人自己诊治病情吗?当然不是。
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0f9d2fbcd126fff7050b88.png)
大人 民民众参与平台, 调动 民众 的参与积极性 , 实现政府行为与
. 1 建立 完善 的公众参 与机 制 城 乡规划属于政府行 为, 服务于广大人 民群众 , 因此通过扩 3 随着我 国经济地迅速发展 , 我 国原有 的政策 、 技术等应经不
广 大 人 民 群众 行 为 相 结 合 , 进 而 有效 促 进 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 。在 城 能 适 应 城 乡 规 划 发 展 的要 求 , 并 且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会 阻 碍 社 会 经 因此 要 不 断 完 善 城 乡 管 理 与 建 设 的公 共 决策 , 扩 大 决 乡规 划 过 程 中 , 通过对公众参 与的强化 , 然后集 思广益 , 优 化 政 济 的发 展 , 平 衡 社 会 各 方 的利 益 , 使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从 内心 认 同城 乡 府决 策, 从 而使政府决策 更加民主化 、 科学化 , 进而保 障 了广大 策 范 围 , 规划管理工作 , 并对 城 乡规 划 管 理 工 作 给 以一 定 的支 持 , 广 泛 参 人 民群 众 在城 乡规 划 中的 参 与决 策 权 和 知情 权 。
政府决策更加 民主化、 科 学化。而公 众参与城 乡规 划的标准是根 据公众参与城 乡规 划的有效性。但 参与有效性丧失时, 不
仅打击 了公 众参与的积极性 , 而且使城 乡规划 中公 众参与沦为形 式。 本 文简要论述城 乡规划 中公众参与 的价值、 公众参与
的有效性考量, 并从 四个方面说明提 高公众参与城 乡规划的有效措施 。
规 划 与 设 计
建 知 固 餐 商
2 0 1 3年 8 月
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李 磊 马春 晖
河南省 信阳市 4 6 4 0 0 0 ) ( 河南省信 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 要: 在城 乡规划过程 中, 加 强公众参与, 不仅 可以保 障广大民众对城 乡规划的参与决策权和知情权 , 而且还能够使
城市更新中的规划方案社会公众参与策略
![城市更新中的规划方案社会公众参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b4b4c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e.png)
城市更新中的规划方案社会公众参与策略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提升,以适应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的过程。
在城市更新中,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传统的规划方式往往缺乏对社会公众的参与,导致规划方案与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存在脱节。
因此,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策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更新的背景和意义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旧城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通过城市更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然而,城市更新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征收和拆迁工作,涉及到居民的栖息地和生活方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
如果规划方案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参与和认可,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抵制,甚至导致城市更新工作的失败。
因此,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策略,是城市更新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城市更新中的社会公众参与策略1. 信息公开和沟通城市更新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开发商、居民等。
为了确保规划方案的公正和透明,需要充分公开相关信息,包括城市更新的目标、规划方案、进展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 社区参与和代表性城市更新的规划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因此需要引入社区参与机制。
可以通过成立居民委员会、社区咨询小组等形式,邀请居民代表参与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同时,要确保这些代表的代表性和公正性,避免出现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从而保证广大居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3. 教育和培训城市更新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城市更新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486b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b.png)
浅谈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城市更新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议题,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性。
然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公众参与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系统进行探讨,探究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更有效的公众参与。
关键词:城市更新;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一、城市更新概念有些学者把“城市更新”称作“旧城改造”或“旧城更新”。
对于城市更新的定义,它指的是将某城市中已不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区域,展开有计划、有针对性与必要性的一系列的改造,让城市中的一些老旧区域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而在城市更新中,最重要的经营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处理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等[1]。
城市更新的目标是持续提升这座城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让它具有更好的发展潜能和更可居住性。
总的来说,城市更新有助于使城市向着更好的方向进行科学的改造,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坚持科学的城市更新,就是追求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我国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特征(一)公众参与的现状首先,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相对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城市更新项目的公众参与主要通过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或发布公告等形式进行。
然而,这些方式存在信息不对称、参与者数量有限以及公众意见反馈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公众难以真正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其次,公众参与的影响力较低。
在城市更新决策中,政府和开发商的权力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公众的声音和意见往往被忽视或轻视。
即使有公众参与的机会,最终的决策结果也可能与公众的期望和需求背离,缺乏真正的民主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公众参与的认知和参与意识相对较低。
许多市民对城市更新的具体内容和流程了解不足,缺乏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
同时,一些公众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影响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他们对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特点1、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认识不足在旧城改造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相关责任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对“公众参与”理念的理解,缺乏对其必要性的理解,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了旧城改造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果偏离了“宜居”理念和城市发展的核心需求,从而影响了旧城改造和规划实施的质量。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https://img.taocdn.com/s3/m/8844b3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9.png)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合理、有序地利用和开发城市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而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则是指在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引入社会公众的参与,充分听取和尊重居民、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将就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方式和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1.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一项影响广泛、关系深远的工作,涉及到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发展空间。
因此,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角度和建议,能够更好地反映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提高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使规划更符合实际需求,增强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其中,可以组织公开听证会、座谈会、工作坊等形式,邀请居民、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就规划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交流效率;可以成立规划咨询委员会或社区议事会等机构,使得参与更加系统和长期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和解释规划的内容和目标,提高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意愿。
3.社会公众参与的实施效果社会公众参与的实施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果。
首先,公众参与能够增加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避免了规划者的主观片面性,使规划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其次,公众参与能够促进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城市共建共享的共识。
此外,公众参与还能够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规划信息公开程度,增加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关系,有效缓解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引入社会公众的角度和建议,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提高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各级政府和规划者应积极推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加全面、科学和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规划方案的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见征集
![规划方案的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见征集](https://img.taocdn.com/s3/m/b8a848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d.png)
规划方案的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见征集在当今社会,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需要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征集。
这是因为规划方案不仅关乎公共利益,而且对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征集成为必要的环节。
一、规划方案的背景与意义规划方案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它涉及到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
规划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规划方案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征集是一种民主化的决策方式,它可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决策的失误和争议。
通过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征集,可以将决策的权力下放给广大民众,让他们参与到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来,从而增强公众对规划方案的认同和支持。
二、规划方案的社会参与方式规划方案的社会参与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社区座谈会等。
这些方式可以让公众了解规划方案的内容和影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来。
1. 公开听证会公开听证会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参与方式,它可以让公众面对面地与决策者交流和互动。
在公开听证会上,公众可以提问、发表意见和建议,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监督。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公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提高规划方案的质量和可行性。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社会参与方式,它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问卷调查中,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决策中来,提高决策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3. 专家咨询专家咨询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参与方式,它可以通过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指导。
在专家咨询中,专家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性与社会性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关于城市的合理规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人们对城市功能的开发利用与建设渴望使规划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规划带来的美好生活体现了公众意义,尽管目前我们都在为此努力,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改进与完善,如决策系统有缺失、公众参与度不够等等,本文首先从公众角度切入,阐述目前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形式类型,分析目前规划现状,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贡献有价值的参考,为我国城市规划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性;社会性;问题;策略
引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经济建设大步前进,城市规划尚在原地踏步,势必对经济腾飞形成制约。
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看,新的城市化建设可以提高对土地空间的利用,完善各类城市便民应用设施,对于相关领域的管理与安排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公众意见,让人民行使权力,积极为生活城市发展建设献计献策,做到最大程度上实现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与
社会意义。
一、公众参与形式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形式主要是:首先以会议的形式将主题抛出,看与会人员的反应,将大家提出的意见收集起来,最后做出评估并做出是否采用的决策;其次直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代表会议,在会议中就难题难点进行讨论,将规划方式与策略集中呈现,此类方式应用较多,相对成熟;再次直接邀请市民做面对面沟通,这是公众最直接的参与方式,通常针对性很强,会发生一定冲突,但从某种角度看效果相对较好;最后对于电子渠道的应用也逐渐开始推广,如电子邮箱、微博、微信等,随着政府网络平台“V账号”的开通,市民可以坐在家里利用网络与决策单位沟通,以留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方式是公开的,可以互评的,有利于集中大多数人的的意见,对于规划做及时调整。
二、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现状
在我国城市规划社会化还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通过一些实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还处于起步状态,对公众参与这个环节没有精准的定义与系统的安排,并且也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对于公众性的体现,还停留在规划编制这个环节,实施之后,后续的支撑几乎为零,公众参与也成了一时热情,没有相关部门做监督执行,
很多时候热议成了空谈。
这也侧面反映了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技术的青涩
城市规划在制定方案时,由于规划者会分属不同派别,理念上的分歧会造成方案脱离现实的情况,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理念造成方案偏差,从技术角度看,确定了规划理念,对于方案的实现也是问题,各类复杂的方案需要更高的技术支持,一个城市的部署关系方方面面,不做深入调查研究势必造成错误,因此在规划之初,既要选取成熟的理念还要深挖技术,做到不异想天开不闭门造车。
2、决策单位的错误干预
从规划方案制定之初,决策者的相关意见会左右编制人员的理念,这是问题的起源,随着方案的制定完成,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后,这是不能随意篡改的,但仍存在部分人员因为一己之私将意见加诸之上,这也看出我们规划部门之间的独立自主性是不够强的,只看中眼前小利,为谋求投资等不惜牺牲民众利益,这些问题都给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带来阻碍。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城市经济发展再进步也是不利的。
3、市场经济的多变
市场经济变化快也是城市规划要面临的大问题,经济变化关乎土地供应与利用,可以说规划是土地利用的客观反
映,能够实现优化资源的作用,但这种规划与经济投资等规划往往是相悖的,大部分情况是投资规划压过城市规划,且市场永远处在变化中,各类交易各类利润充斥我们的生活,因此一些不利于城市规划发展的行为也钻到了空子,此时倘若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执行力不够,很容易迫使更多的规划为投资等经济行为让步,久而久之,城市规划对市场的预测就会失准,相关土地资源的配置也不够好,城市规划失去了社会意义。
4、公众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这与我国传统思想有关,五千年的文化保留了一定的劣根性,比如官方说法都是正确的,百姓只要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就好,这些都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部分公民不愿意参与规划,即便参与会议也不会表态,这里也存在着对决策单位的不信任。
据调查,公民的参与热情由自身学历、年龄、阅历等决定,知识分子或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对于城市规划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人缺乏这类的参与意识,不利于促进城市规划体现公众性。
从另一个方面看,目前交通发达,城市人口流动性大,一个城市的原住居民越来越少,居民的主人翁精神也开始淡薄,城市原有文化得不到传承与延续,这与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淡薄有直接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外来的投资者,不惜破坏当地的环境进行敛财行为,这类人
更不会关注城市的规划发展。
三、城市规划提高公众参与策略建议
1、提高理念意识与技术水平
这主要与社会化有关,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面对城市规划的阻碍,我们可以首先提高规划人员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理念的成熟性,在科技信息时代,利用一切可用的科学技术克服困难,利用社会化手段来充实规划的能力与执行技术,除此之外还要深入宣传,将相关理念传播到公众中去,力争减少冲突,提高认同,加强各方面的团结协作,使方案得到广泛认同后能够得到更有力的实施,让科学的城市规划贯彻到底。
2、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这是保证公众参与的重点,首先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在方案提出后进行申报审批,由人大进行审议,其次决策单位在召开会议时要增加公众代表的席位,审批会议上也要增加公众代表的数量,从各个方面听取人民的意见,将有利于人民的意见添加到方案上去,在会议中,尽量邀请到各个方面的代表,如投资方、项目影响方、市民等等,使讨论更全面,再次政府要做好沟通,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同样重要,在内做好编制与审议的沟通,在外要做好社会调查、做好与民众的沟通,最好通过一定方式增加彼此的沟通频次,如规划信箱、反馈热线等,并给提出好意见的市民予以
一定的奖励,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为生活的城市建设献计献策,最后要重点鼓励人民大众直接参与,城市是我们的,要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敢于与专家争论,敢于质疑不明问题,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众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3、提高公众参与渠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众参与不再局限于打电话、写信,目前随着各类社交软件的发布,政府的微博也对外公开,居民的交流方式增多,在城市规划方面,也可以应用此类渠道进行公众讨论,比如在成立微信群、QQ群,开设项目讨论网页,发出微博话题,将项目呈报改成微电影等,这些渠道应用起来不仅方便快捷更喜闻乐见,各个年龄段的意见都可以看到,而且市民不怕被追责,可以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4、做好城市规划教育
城市规划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了解城市规划也是公众参与的前提,为了提高大众的认识,提升公众参与在市民心中的分量,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其次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与大众交流,将相关的参与流程告知大众,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提高广大群众的基本素质与文化背景,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莫文竞,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面临的难题探讨[D].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
[2]赵民,雷诚.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与依法行政[J].城市规划,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