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烙饼——合理安排时间》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烙饼——合理安排时间》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烙饼——合理安排时间》教案

《合理安排——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胡志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掌握3个饼烙的时候的统筹方法。

学具:信封(黑锅及饼的模拟图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黑锅及饼的模拟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迷语导入。

(多媒体出示谜语: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生:时间。

师;很好!那么,关于时间的名言你知道吗?

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关于时间的名言!既然时间这么珍贵,那么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是不是应该好好想一想怎样合理安排以最短的时间去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合理安排)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

星期三放学后,小红回到家,小红妈妈为家人做了充饥的食物。她要做的是自己的拿手本领“烙饼”。(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这副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师:“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

生:锅里最多能放下两张饼。

(二)探索规律

1、烙1张、2张饼,明确烙饼规则。

师:一个平底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假如妈妈只烙1张饼需要几分钟?

生:6分钟。

师:怎么烙?请用手势表示。

生(结合手势):正面用3分钟,反面用3分钟,一共用6分钟。

师:如果烙2张呢?需要几分钟?

生:也是6分钟。

师板书:饼数次数最短时间(分钟)

1 2 6

2 2 6

师:你是怎么烙的?能用手势表示吗?

生:烙两张饼时,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用3分钟,再翻过来同时烙两张饼的反面也用3分钟,一共用6分钟。

师:说得真好!可是我不明白,烙1张饼需要6分钟,烙2张饼也是需要6分钟?烙的张数不同,为什么所用的时间却一样?

生:张数虽然不同,但都是烙了两次,所以用的时间一样。

师:也就是说用多少时间关键要看烙——(几次)

师:要想使烙饼所花的时间最少,就应该减少——(烙的次数)师:怎样使烙的次数减少?

生:每次烙的时候锅里要放两张饼。

(如果出现一张一张烙,则教师提醒: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烙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2、烙3张饼,体验优化思想。

师:爸爸、妈妈和小花每人一张烙饼,需要烙几张饼?

师:烙3张饼,怎样烙需要的时间最少?同学们静静思考一下,可能用几分钟。或者小组互相讨论,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在桌子上摆一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烙的过程轻轻的说一说,并填在表格中。3张饼怎么烙最省时间。

(学生自主探索,同桌交流。汇报时可以出现有认为是18分钟的,有认为是12分钟的,还有认为是9分钟的)

交流评价:

A、师:烙3张饼需要多少分钟?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上来摆一

摆、说一说你们的设计?(学生演示讲解,并出示所填的表格)…………

B、教师讲解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

(出示3个大的圆片):第一次,我们先烙饼1的正面和饼2的正面,第二次,把饼1拿出来,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第三次,再同时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反面,这样,3张饼都烙熟了。(板书:3 3 9)

C、请你利用我们刚刚讨论出的这种方法再来烙一烙,如果还感觉困难的,可以请你的同桌,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烙。

D、谁愿意再来说一说我们最快是怎么烙这3张饼的?

3、师:为什么同样是烙3张饼,所用时间却不同?

看来,3张饼最少是烙3次,那你认为烙3次与刚才提出烙4次的区别在哪里?(烙3次锅里一直都有2张饼)

4、小结:用这种方法时,锅里每次都有两张饼,这样既不浪费时间,烙得也快,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方法称做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此方法的表头写上“最佳方法”,以鼓励学生。)

5、推广应用,寻找归律。

(1)如果要烙4张饼,想一想怎么烙所用的时间最少?(12分钟。把4张饼平均分成两组,两张两张地烙,正面烙了再一起烙反面,一共烙四次需要12分钟。如果出现不一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烙?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2)5张呢?谁想来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先烙两张烙,再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烙,共烙5次,用15分钟。教师板书:5 2+3 5 15)

(3)6张呢?(①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烙2次,共要烙6次,用18分钟;②用2张2张烙3次,共烙6次,用18分钟。)师:看来,这时两种方法烙的次数都是一样的,“最佳烙饼法”

在这里没有优势。对于这两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两张两张地烙,很方便。教师板书:6 2+2+2 6 18)

(4)7张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你怎么想的?8张呢?怎么烙?(教师分别板书:7 2+2+3 7 21; 8 2+2+2+2 8 24)

6、总结烙法:

师;我们都把饼烙到8张了,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有几张饼,至少烙几次(除1张外)

师:从饼的张数和烙饼的方法上,你还发现什么?

师小结:当饼的张数是双数时,可以2张2张地烙;当饼的张数是单数时,先2张2张烙,剩下的3张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烙,这样所用的时间最少。

师;虽然双数饼、单数饼的烙法不同,但它们在烙的时候又有什么相同点?

生:每次保证锅里有2张饼,这样烙最快。

师:生活中有这样烙饼方法吗?

生:生活中好象没有这样烙饼的。

师: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它?

生:我们学习它是为了学习这种思考方法。

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这样烙饼的,这只是一种数学思考的方法。其实这种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就是“优化问题”,也是被数学家华罗庚称作“统筹安排”的问题。今天我们通过帮小红妈妈解决了烙饼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的问题,明白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道理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完成每一项事情的时候也能够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板完课题:烙饼问题)

(师:我们来看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电烤面包,每片面包片的第一面要烤2分钟,烤第二面时,

由于第二面已经比较干,只要烤1分钟就熟了。面包架一次只能烤两片面包。如果要烤3片面包,最少要花几分钟时间?

2、“做一做”第1题。

美味餐厅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看书读题:

这一天餐厅里来了3位客人,每位客人点了2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说说你的理由。

①请你先想一想,再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②反馈交流,进行评价。

③做出小结:炒菜的时间相等,等候的时间不一样,哪一种方法能让客人等候的时间短一些呢?(同时进行尊老爱幼思想的渗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烙饼问题,你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效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简单的推理(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推理。 2.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学会进行简单的推理。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有序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橡皮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1)游戏一:老师手里拿了一块橡皮,请你猜一猜橡皮藏在老师的哪只手里?请2名学生猜,无论猜得对与错,都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猜的? (2)游戏二:老师手里拿了一块橡皮,它不在左手里,你知道橡皮藏在老师的哪只手里?请2名学生猜。这回你们为什么都能猜对? 2.引入:根据“橡皮不在左手里”,我们就能准确地推断出橡皮一定就在右手里,这就叫做推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看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问我们什么?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 出示:小红小丽小刚 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 我们可以先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然后再连一连。根据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可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起来。又根据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可以推断出小丽拿的应该是品德与社会书,同时也推断出小刚拿的应该是数学书。 运用画图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很快地找到答案。 (3)思考:同学们在分析时先从哪个条件入手分析? 2.做一做1 (1)看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问我们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预设一:画图法 出示:欢欢乐乐笑笑 7千克 5千克 9千克 ②预设二:直接分析的方法 根据“笑笑最轻”可以知道,重5千克的是笑笑。又根据“乐乐比欢欢重”可以知道,重9千克的是乐乐,那么重7千克的就是欢欢。 (4)思考:同学们在分析时先从哪个条件入手分析? 3.做一做2 (1)出示: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教学进度表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数学广角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饼的过程吗?妈妈很辛苦,我们要学会做家务,帮妈妈分担家务活,好吗?其实烙饼的过程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 出示情境图片: 师:从图片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师再提醒审一遍题。 师问:如果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你怎么知道的? 生:需要6分钟。 师:如果烙2张饼又需要几分钟?你是怎样算出了的? 生:需要6分钟,可以同时烙两张饼,一面3分钟,两面就6分钟。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出表格。 那么烙3张饼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尽快”是什么意思?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学生汇报1、一张一张的烙,需要18分钟。 2、先烙两张,再烙第三张,共需12分钟。 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 学生动手用圆片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学生汇报第三种方案。 3、先烙第一张和第二张的正面,要3分钟。再烙第一张的反面和第三张的正面,要3分钟。最后烙第二张和第三张的反面,要3分钟。合计9分钟。出示课件图片 1 2 3 第一次正正 第二次反正 第三次反反 教师再用圆片在黑板上演示一遍。 这种方案保证了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这就节省了时间。3张饼一共有6面,每次只能烙2面,所以6面就要分成三次来烙,每次3分钟,也就是3×3=9(分钟)。 小结:使用这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烙3张饼的最好的方法,最节省时间,就能尽快让家人吃上饼。 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4张要12分钟,5张要15分钟。师让学生说说怎样烙? 师:如果烙的是7张、8张、9 张、10张,你们能很快算出时间吗?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3*饼数=最短时间 教师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烙饼的过程推算出最短的时间,也有的同学发现了每多一张饼就多了3分钟,那么烙11张12张,等等你能很快说出最短时间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课题: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和组合》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和组合》,课本例1和P99做一做。P101的1 、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 2、能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衣服图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展示课堂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 2、能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到数学

广角乐园去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感兴趣吗?每位小朋友需要买门票才能进数学广角乐园,儿童票一张是5角,如果你能说出付钱的方法,就可以免费进入,你对自己有没有信心?(课件展示数学广角乐园情境图) 学生回答不同的拿法:一张5角的纸币、两张2角和一张1角、一张2角和三张1角、5张1角,教师用课件演示一遍。 5角钱有这么多不同的拿法,小朋友们真棒,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数学广角乐园。 三、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1 感知排列。 请小朋友先到“数字宫”看看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问题1:用1 、2两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试试看。 同位合作用数卡摆一摆。 学生展示摆出的两个不同两位数,1 2和2 1,说出所用方法。 出示问题2:再加一张数字卡片5,还让大家摆两位数,你能够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请小朋友同位合作,有摆数的,有记录的,比一比哪个组摆出的两位数最多,注意不要重复、不要遗漏。 2 探讨排列方法。 班内展示交流,你摆了几个两位数?你是怎样摆的?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证摆数时不漏掉数,也不重复呢? 小组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所用的方法,教师根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数学,总体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仅小部分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较浓厚,上课时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另外还有一部分后进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惰性强,这二类学生在本学期还要重点抓。 二、本册教材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

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1-1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数学广角-推理教案(2)

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 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 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玩游戏呢? 生:喜欢 师:好,我们就来玩一个摸耳朵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我们认真听,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摸一只耳朵 生:摸 师:你摸的哪只耳朵?你呢? 生:我摸的左耳朵/我摸的右耳朵 师:有的摸左耳朵,有的摸右耳朵。好像都对!再来!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生:分别摸对 师:不错,听的很认真!要加快速度咯! 摸摸你的右耳,摸摸你的左耳,摸的不是右耳,停!你摸的哪只耳朵? 生:我摸的是左耳朵。 师:为什么不摸右耳朵? 生:因为你说摸的不是右耳朵,就只能摸左耳朵了。 师:哎?你怎么不摸左眼睛呀? 生:因为这是摸耳朵的游戏呀!

师:对了,这是摸耳朵的游戏。人的耳朵只有几只? 生:两只。 师:人只有两只耳朵,摸的不是右耳就是左耳。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好玩等会儿再玩,准备上课好吗?(这个游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关,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好吗?)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初步感知推理 1、猜神秘嘉宾 师:今天班级后面来了很多大朋友,同学们一定很高兴,老师还邀请了一位特殊嘉宾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 师: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乱猜。 师:这样能猜出来吗?谢老师给大家一条线索,你能猜出来吗? 出示条件1:这位嘉宾是小精灵和柯南其中的一位。 生:猜(答案不一) 师:猜得准吗? 出示条件2:这位嘉宾不是小精灵。 师:那谁是这位嘉宾?谁来猜? 生:柯南 师:确定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不是小精灵,就是柯南。 2、验证——出示柯南图片 师:真厉害!知道柯南是谁吗?他是一位出名的侦探,柯南可了不得了,六岁就开始破案,还和他的小伙伴成立了“小小侦探团”,根据线索步步推理,告破案件。师:很好,我们刚才在游戏中顺利地猜出了这节课的嘉宾。对于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不能乱猜 师:对,这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3、揭示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新知识点: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要求: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 “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1、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儿童节到了,穿什么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如何选择游览的路线等等。 2、注重学习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本单元的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要尽可能的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排出不同的三位数,比赛场次问题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3、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能力。每种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活动前质疑:怎样才能保证不

重不漏? 4、注意教学语言的表述,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排列、组合这些术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表达、交流即可,使学生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一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七册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歌曲: 快快长小蜜蜂鹿甜甜的咧如今家乡山连山大树桩你有几岁童谣山谷静悄悄 读谱知识: 1.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它们的作用。 2.会唱一个升记号的调的歌曲。 3.学习切分音。 4.认识常用速度标记(二) 欣赏: 教学要求:介绍西洋管弦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及乐队。介绍音乐家聂耳。 发声基本要求: 1.在气息的支持下,逐步扩展音高。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视唱: 1.视唱在C调号上的音阶。 2.练唱有增四、减三旋律音程的练习曲。 3.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 4.在教师的帮助下视唱在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 5.在教师指导下视唱有临时升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6.在教师指导下视唱4—8小节二声部歌曲。 7.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 练耳: 1.使用C调号听记二拍子的2—4小节单旋律。 2.听记2—4小节节奏(包含有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 3.听记和声音程中的两个音。 教材难点: 本册的难点在于读谱知识,将临时变音记号和固定变音记号唱准并会认;二声部合唱听辨,要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扎实。 教材重点: 音乐感觉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知识的兴趣及掌握。 声音训练:和谐、统一位置。 对所学音乐作品的兴趣、爱好。 第一课快快长 教学内容: 歌曲:快快长 读谱知识:变音记号 综合训练:1.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声乐练习 2.听音练习

欣赏:大森林的生命(少年叙事歌曲) 教学目的: 一.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种树的愉快心情和表达自己快快成长的愿望。 二.认识变音记号,结合本课歌曲和综合训练听辨变化音。 三.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少年英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品质。 歌曲分析:作者:胜民词文杏曲 题材:歌中以树木的生长比喻儿童的成长,表达了孩子们热切希望自 己可棵快快长大,为祖国建设出力的心情的创作歌曲。 曲式结构:一段体 调式:C大调 拍号:2/4拍 教学时间:四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谈话:回顾三年的音乐课学习情况 2.复习一首大家最喜欢的歌 3.提出要求:上课专心听讲,学好知识,为今后三年的学习获得更大的成绩打好基础。 复习 1.五线谱:高音谱号 2.G大调 F大调 读谱知识 1.临时变音记号:变音记号记在任何一个音符的前面,叫做临时变音记号。 2.区别:(1)记在高音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在旋律所遇到这个音的地方都唱 成带“#”“b”的音。(2)用在某音符上的变音记号仅对本音符和同一小节内再次出现的相同音高的音有效。 3.若在同一小节中变化音后该音再次出现需唱(奏)本音位时,则应标记还原 记号。 4.变音记号的种类(简单介绍) 练耳、听音 1.听唱 2.听辨、模唱、听唱 3.这首练习曲取材于优美的新疆民歌,唱时应注意宁静、抒情的气氛,变化音的出现给人以月亮缓慢升起的感觉。用mp—mf—mp的音量和比较含蓄的音色歌唱。 鼻韵母发音位置要保持统一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跳音练习:mi ma注意气息、口型、笑肌、气流 2.《半个月亮爬上来》E—F 要求:用“mu”演唱,声音柔和、连贯 基本练习 1.节奏练习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最新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q最新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 课题: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 文 教 案 (罗明忠) 2012年3月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