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密铺特点。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图形密铺的特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密铺设计。

三、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模型。

2.学具: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怎样排列在一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密铺。

(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这些图形进行密铺。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拓展题: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进行密铺,至少需要几种不同的图形?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进行密铺设计,并拍摄照片,下节课展示。

2.家长签字确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怎样排列在一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密铺。

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这些图形进行密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图形的密铺。

二、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拓展题: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进行密铺,至少需要几种不同的图形?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接触并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排列组合、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数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5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5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5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预习课文《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

2. 学习解决沏茶问题的方法。

3. 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早晨起床、上学、做家务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场景中,如何合理安排时间?2. 学习新课(1)阅读课文《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学习解决沏茶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沏好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最优解决方案。

(3)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2)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时间表,全班共同评价,看哪个组的时间表最合理。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2. 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家长参与评价并指导孩子的作息时间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合作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习解决沏茶问题的方法”。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3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3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合理安排时间: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3. 沏茶问题:探讨在沏茶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沏茶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时间的谜语,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钟表,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并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

3. 案例分析:呈现一个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

4. 沏茶问题:介绍沏茶问题的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沏茶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沏茶任务。

5. 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总结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6.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与合理安排时间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时间的概念,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与合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能熟练快速地读写三位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三位数的认识和书写。

2. 教学难点
•能够快速书写和认读三位数。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数学广角》第1部分。

•学生课前需要复习前几课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口头练习)请学生大声朗读前几课的数字,提高熟练度。

2.(示范展示)教师展示一个三位数,让学生试着读出来。

第二步:讲解
1.(板书示范)在黑板上书写一个三位数,解释每位数的意义。

2.(操练练习)学生自己写下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3.(互动检查)学生相互交换作业,检查对方的书写是否正确。

第三步:练习
1.(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册上做相关练习题。

2.(个别辅导)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四步:总结
1.(概括复习)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知识。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位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的指导。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复习和巩固。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还不是很清楚。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可以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2.三角形的内角和。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板、三角形的玩具等。

3.准备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三角形物品,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中的三角形吗?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稳定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三角形物品,分析其特点和性质,并尝试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地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优秀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优秀范文一【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

教材把这一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列表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过有序猜测和计算得出结论,“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介绍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趣解”,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的多种有趣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8《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8《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8《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优化问题,如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多项任务,如何选择最优路径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优化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时间观念。

2.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3.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优化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学会简单的优化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2.练习题:包括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

3.教学道具:如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计时器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引出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具体的问题情境,如小明的一天,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帮助。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并加以巩固。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类似的优化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能够绘制一个已知角度的数学广角。

4.掌握基本的角度单位及其换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测量和绘制角的大小。

•难点:掌握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教具:直尺、量角器、练习册等。

3.教学环境:教室,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提问引出数学广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作用。

####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详细解释数学广角的定义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

####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的数学广角,并绘制其形状。

#### 4. 默写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角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第二课时
1. 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看学生掌握情况。

#### 2. 深化学习讲解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角度单位的计算练习,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 4. 巩固提升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角的大小及计算方法,加深印象。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数学广角的概念、测量和绘制角的方法,以及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小测验。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本学生能够在本节课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中的知识要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数学广角”中的知识要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中的知识要点。

2.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材《数学广角》。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学生准备:1. 教材《数学广角》。

2. 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广角”的学习。

2. 学生分享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有趣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环节二:自主探究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3.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环节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环节四:应用拓展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环节五:小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选1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篇1一、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二、学情分析:(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五、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2.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同笼)板书。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数学广角(1)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数学广角(1)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知道数学广角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的概念2. 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三、教学重点1. 数学广角的概念2. 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难点1. 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2. 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学广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数学广角的概念数学广角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讲解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数学广角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找出数学广角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用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对数学广角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解题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数学广角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解题方法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解题方法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教学内容:认识排列,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排列。

教学重点:掌握排列的定义,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排列。

教学难点:理解排列的规律,能灵活运用排列知识解决问题。

2. 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内容:认识组合,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组合。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的定义,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组合。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的规律,能灵活运用组合知识解决问题。

3. 第三课时: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内容:认识排列组合,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重点:掌握排列组合的定义,学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难点:理解排列组合的规律,能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问题。

4. 第四课时:时间的认识教学内容:认识时间,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的认识,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时间的换算,能灵活运用时间知识解决问题。

5. 第五课时:空间的认识教学内容:认识空间,学会用数字表示空间位置。

教学重点:掌握空间的认识,学会用数字表示空间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空间位置的表示方法,能灵活运用空间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要及时检查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作业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梯度、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的填空、选择题,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题。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学广角的性质、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学会使用数学广角的方法,对简单图形进行面积和周长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广角的性质,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运用观察、实践、猜想、验证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广角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2.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广角”。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数学广角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
2.结合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数学广角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角度的测量、图形的拼接等。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广角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几何图形,引发学生对数学广角的思考。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精选5篇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精选5篇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沏茶问题》,具体内容包括:运用统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沏茶实例,让学生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从优化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统筹法的概念,能够运用统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沏茶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用统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PPT,展示小明给妈妈沏茶的情景。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呢?”2. 例题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明沏茶的过程,找出可以同时进行的事项。

(2)学生尝试运用统筹法,合理安排小明沏茶的步骤。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的练习题。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分享,并给予评价。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沏茶问题》2. 内容:(1)实践情景引入(2)例题讲解(3)随堂练习(4)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请你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统筹法来解决。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答案不唯一,如:购物、旅游、学习计划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沏茶问题,让学生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运用统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类似问题,尝试用统筹法解决。

(2)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如本节课中,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统筹法的概念,能够运用统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数学知识的拓展,又有实践操作的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亲近感。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数学广角的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拓展题。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发他们对数学广角的兴趣。

如:展示一个钟表,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体会数学广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数学广角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广角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数学广角来解释?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植树问题是研究如何在直线、环形、封闭图形上均匀植树的问题。它在.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一个环形跑道上植树,以及这个规律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直线、环形、封闭图形植树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子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植树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植树问题的学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高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学会运用植树问题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教学难点
(1)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运用。
-难点解析:学生容易混淆直线与环形植树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关系,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动手操作等方式加强理解。
(2)将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构建数学模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让学生掌握沏茶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沏茶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掌握沏茶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将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沏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合理安排时间。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沏茶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决沏茶问题,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带来的好处。

3. 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沏茶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沏茶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沏茶问题,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沏茶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优化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能识别并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图形设计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如剪纸、建筑图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适时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称、平移和旋转。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意识。在每节课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的概念及作用2. 数学广角中的趣味问题3. 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趣味数学问题引入数学广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及作用详细讲解数学广角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数学广角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讲解数学广角中的趣味问题通过讲解数学广角中的趣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4. 讲解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广角的概念、作用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数学广角相关的趣味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广角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数学广角中的趣味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 教学课件:数学广角教学课件3. 网络资源:数学广角相关趣味问题及解答八、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及作用时,要注意用词严谨,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教案
执教人:苏昌琴
执教班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P10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直观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解决重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2、两个爸爸【板书:2】,两个儿子【板书:2】,却只买了三张票【板书:3】。

这2+2怎么会等于3?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爸爸的身份最特殊,有两个身份,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

板书:既……又……】【爸爸有两个身份,重复算了一次,板书:2+2-1=3】
3、老师:在生活中这现象很多,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数学广角,研究一下这有趣的重复现象。

【板书: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一)巧妙设题,直观感悟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音乐、美术课吗?
2、收集数据
师:现在根据这个统计表,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3、发现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出学生的问题:参加音乐、美术课外小组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二)引出集合图,加深理解
师:看来这份有重复名字的统计表不方便我们数人数,那怎样表示更好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设计一幅你喜欢的图或表,把这些名字写在合适的地方。

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参加语文小组的有哪些同学,参加数学小组的有哪些同学,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要方便我们数人数。

看谁的设计既清楚又简洁又有创意!
1、(学生画时,老师巡视,并挑几副有代表性的展示。


(同学们在画的时候,老师选了几副有代表性的,给大家看看。

看了后,请你告诉大家你看懂了什么?如果有出现韦恩图最好,并且直接问各部分的意义。

没有的话用课件直接出示韦恩图,讲述故事)
2、师:在很久以前也有一个人和我们同学一样会动脑筋,他就是英国的逻辑学家韦恩。

韦恩最早想出了用这样的图来表示重叠,于是后人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韦恩图。

如果你们比韦恩早出世,那这幅图就要用你们的名字来命名了。

3、老师也要向你们介绍一张韦恩图。

仔细看,你能向大家说说说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这中间重叠的部分表示什么呢?
(三)掌握算法,归纳揭题
1、现在我们知道了可以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假如要用算式表示参加音乐和美术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计算的呢?
①算法1:8+9-3=14人
②算法2:5+6+3=14人
③算法3:8+6=14人
④算法4:9+5=14人
2、揭题: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真佩服你们!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书本108页数学广角中的一个重叠问题。

板书:重叠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画一画这样的韦恩图,帮助理解。

三、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1、现在就去大自然看看,它们是谁呀?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会飞的,会游泳的。

找找哪些是会飞的,哪些是会游泳的,你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练习二十四,第1题】
2、(书上110第2题)数学广角的文具店开业了,咱们去看看,谁来当采购员把这两天的进货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这两天一共进了多少
种文具呢?”聪明的同学们帮他们计算一下吧。

(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3)反馈。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机动练习)
1、三年级部分同学参加“民族运动会”,其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22人,参加跑步比赛的有2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2、同学们去春游,带水壶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水壶又带水果的有48人。

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做操时,平平在队伍里的位置,从前往后数,他是第9个,从后往前数,他是第4个。

这一队共有多少人?
4、三(2)班共有45人,每个同学都参加了兴趣小组。

参加音乐小组的有23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6人。

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想办法解决了生活中一些有重复现象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就等着大家去发现去解决。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重复问题:(韦恩图)
(图略)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理念
【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P108-110
【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这课有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即建立解决重叠问题的解题模型和体会集合思想。

“重叠问题”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内容,现在是放在数学教材里,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

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

于是,借助直观、动手实践、内化感知,成了我这堂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重要策略。

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喜欢吃哪种水果”为调查切入点,现场调查收集数据,通过统计人数的和与实际人数不相符合,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具体通过想一想、站一站、圈一圈、叠一叠、摆一摆、理一理、算一算等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体会、内化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理解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从而体会集合思想。

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广角:重复问题》教学反思
龙坪小学:苏昌琴今天,在学校数学的统一安排下,由我到大兴小学执教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为《数学广角:重复问题》。

由于本节课弱化了让学生探究、经历“韦恩图”产生的过程的环节,就给学生留足了时间,来让学生交流、反思,体验“韦恩图”的价值和拓展对“韦恩图”的认知,尤其是最后的巩固、拓展题的呈现,结合了学生的实际,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以下几点理念的体现:
1.情境创设,为新课作铺垫。

在课堂开始,我以聪聪这个角色引导激发学生帮助他解决问题的欲望来引入: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通过师生一起交流质疑,得出其中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的结论,为新课的探究垫定基础。

2.设置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以“参加课外小组的同学一共17人还是14人?”这一问题冲突为线索,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出集合图,引导学生借助图(集合图)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理解集合图的作用。

3、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算式、文的有效结合。

本节课的设计意在充分发挥集合图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

通过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韦恩图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文,算式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的理念,到了课堂上,由于个人经验的不足,准备不是太充分,所以有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恰当,在各位老师听课后,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这堂公开课的教学,虽然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但我明白,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提高教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