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空间观念。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的运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空间观念、数感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得到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和解决能力,这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和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和数的运算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素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如果你的家是一个正方形,每边长是4米,请问你的家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简单的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的运算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画出一个正方形,测量并计算其面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数学广角(一)》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形状和性质。

2.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

2.帮助学生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数学广角(一)》相关的PPT课件。

2.教具:板书、计算器、几何图形模型。

3.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A. 导入1.利用课前准备好的PPT,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初步认识。

2.谈论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兴趣。

B. 学习1.向学生介绍不同几何图形的名字和性质,让学生用手指指出相应的图形。

2.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观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C. 操练1.教师板书几个几何图形,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性质。

2.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拟定答案。

D. 达标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2.汇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六、作业1.布置相关练习题。

2.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探索不同的几何图形。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共同进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搭配(一)》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搭配(一)》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搭配(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1-20,掌握数字顺序。

2.能够通过数学广角对照,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认识。

3.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概念进行解决问题。

4.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数学广角搭配教材与板书2.数学教具:算盘、计算器等3.教学课件与PPT4.练习册与作业5.学生课前准备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欢迎词与课堂气氛营造2.复习数字1-10的认知第二部分:引入新知识1.数学广角的概念与作用介绍2.数学广角上数字的排列与对比3.带领学生认知新数字11-20第三部分:数学广角搭配练习1.让学生个别操作数学广角进行对照2.小组合作讨论数学广角上的数字排布规律第四部分:教师点拨1.带领学生分析数字排列规律2.解读数学广角搭配的相关应用方法第五部分:拓展应用1.生活中的数字搭配应用案例2.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拓展应用第六部分:课堂讨论与总结1.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困惑2.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展望下节课内容四、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与数学广角搭配相关的习题2.思考生活中的数字排列规律并记录下来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数字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数学广角搭配的规律性掌握上还有些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实践,让学生独立探究并运用数学广角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不断成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搭配(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搭配(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搭配”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搭配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实物和数字搭配。

•学生能够掌握有序排列和巧妙搭配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能够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搭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搭配中的有序、无序概念,并能够灵活应用。

•让学生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组合。

四、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包含实物图片、数字卡片等教学资源。

•学习用具:学生自备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如衣服、鞋子、帽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搭配。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数学广角——搭配(一)》。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实物和数字卡片,进行两两搭配或数字与数字的搭配。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搭配的结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1.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进行排列组合,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

•小组内讨论交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并理解搭配的概念和方法。

1.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搭配的有序性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需要搭配的场景,如颜色搭配、图形搭配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知道数学广角是一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2. 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的定义与作用2. 数学广角的观察方法3. 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广角的应用。

二、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学广角的观察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广角的理解。

3. 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广角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广角。

2. 提问:什么是数学广角?它有什么作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广角的定义与作用。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数学广角的观察方法。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数学广角的观察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数学广角解决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一、评价目标1. 了解学生对数学广角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广角的能力。

3. 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扮演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能熟练快速地读写三位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三位数的认识和书写。

2. 教学难点
•能够快速书写和认读三位数。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数学广角》第1部分。

•学生课前需要复习前几课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口头练习)请学生大声朗读前几课的数字,提高熟练度。

2.(示范展示)教师展示一个三位数,让学生试着读出来。

第二步:讲解
1.(板书示范)在黑板上书写一个三位数,解释每位数的意义。

2.(操练练习)学生自己写下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3.(互动检查)学生相互交换作业,检查对方的书写是否正确。

第三步:练习
1.(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册上做相关练习题。

2.(个别辅导)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四步:总结
1.(概括复习)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知识。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位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的指导。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复习和巩固。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第一章:集合的概念1.1 集合的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集合来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集合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卡片表示不同的集合,理解集合的特点。

(3) 举例说明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意义。

1.2 集合的表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表示集合的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表示集合。

教学步骤:(1) 讲解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

(2) 让学生进行集合表示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表示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容斥原理2.1 容斥原理的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斥原理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容斥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容斥原理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容斥原理。

教学步骤:(1) 引入容斥原理的概念,讲解容斥原理的定义。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卡片表示不同的集合,理解容斥原理的应用。

(3) 举例说明容斥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容斥原理的意义。

2.2 容斥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容斥原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容斥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容斥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 讲解容斥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让学生进行容斥原理应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运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简单的逻辑推理6.1 逻辑推理的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数学广角》教案篇一《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

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教案针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教材编写,主要围绕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展开教学。

2. 教材特点
•深入浅出的数学概念解释
•多样化的数学题型
•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
•理解和运用教材中的数学概念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数学广角》
•教学课件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2. 师生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大纲和教案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学习
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结合例题讲解并让学生跟随做题。

4. 练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困惑,需要加强相关练习和讲解。

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习题册 - 数学奥赛学习指南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2.图形的组合:拼接、嵌套3.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图形的变换方法,图形的组合方式。

2.难点: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现象,如电梯运动、风车旋转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变换。

(二)新课教学1.图形的变换(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形变换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3)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练习平移和旋转图形。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图形的组合(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形组合实例,如七巧板、拼图等。

(3)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练习图形组合。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需加强练习。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图形变换和组合动画、实例图片等。

2.教学工具:三角板、圆规、剪刀、胶水等。

3.辅助材料:练习题、评价表等。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搭配的概念。

2.能够正确组合不同的物品。

3.能够通过搭配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搭配的含义。

2.进行简单的物品搭配。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搭配的概念。

2.灵活运用搭配进行创造性组合。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材料、奖励小礼品。

2.学生准备:学习用具、好奇心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1. 搭配概念引入(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搭配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2. 搭配示范与实践(30分钟)
•教师分发不同的物品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搭配,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3. 小组活动(2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物品进行搭配,鼓励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

4. 搭配总结与展示(2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搭配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搭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和创造力,但是在实际教
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搭配过程中缺乏想象力,需要引导他们多进行思维拓展和实践。

七、延伸阅读
•《数学广角–搭配(二)》:进一步拓展搭配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组合。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
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数学广角(1)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数学广角(1)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知道数学广角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广角的概念2. 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三、教学重点1. 数学广角的概念2. 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难点1. 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2. 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学广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数学广角的概念数学广角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讲解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数学广角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找出数学广角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用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对数学广角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解题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数学广角的解题方法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数学广角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解题方法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解题方法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三篇)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三篇)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排列。

(教材第97页)【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难点:培养有序排列的思想。

【教具学具】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8×6=9×2=9×3=9×4=9×5=9×9=7×9=二、探究新知1. 感知列。

师:交换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位置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数学宫游玩。

用1、2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师:首先,在数学宫玩排数游戏,必须打开密码门才能进入。

密码:用1、2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学生根据解码提示猜测、推理,打开密码门。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并汇报。

(板书:12;21)师:同样的两个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

【设计意图:1、2两个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则能表示的两个两位数也不同,这个知识学生在一年级就已学会。

因此,这里“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感受排数时要考虑数字的排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2. 师:打开了密码门,让我们走进数学宫吧!聪明屋里的小朋友们正在玩摆数游戏,你们想玩吗?用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1)小组合作摆数,边摆数边写在记录卡上。

(2)汇报交流。

(3)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有的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4)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5)小组讨论,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边写下来。

(6)哪个小组再来汇报一下,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怎么摆的?(7)这六个数的大小相同吗?通过摆数游戏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师:我们再次感受到同样的两个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生活情境引入:以学生们熟悉的校园生活为背景,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要举行一次班级联欢会,我们需要安排座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座位安排方式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排列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动画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座位安排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排列组合概念:讲解排列与组合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如穿衣服的顺序与选择零食的种类等。
2.解题方法:介绍图表法、树状图法等解题方法,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
3.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讲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判断事件的类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排列组合问题。
2.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判断事件的发生是确定还是不确定。
3.熟练运用图表、树状图等工具,整理和分析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对应的练习题,包括排列组合的基础题和实际问题。
-选择两道与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选做题:
-提供一组稍微有难度的排列组合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以及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判断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简单图形的覆盖问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并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他们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解决策略和思考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如桌子、椅子等。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如桌子、椅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这些图形的覆盖面积,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有关图形覆盖问题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是如何覆盖的?我们可以如何计算覆盖面积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97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小猪佩琪一家,猪爸爸送了一个礼盒给佩琪,打开礼盒需要密码。

小提示: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这个两位数比20小。

生猜出密码是12,打开礼盒,里面是猪爸爸写的字条:“恭喜你!获得游乐场全家游。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猪一家去游乐场玩吧!二、探究新知小猪一家首先来到游乐场的售票处,猪爸爸说“门票的价格是由1、2、3组成两位数,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同学们会不会有顺序地思考?请生俩人一组,利用手中的1、2、3卡片,一个摆,一个记。

生汇报实验结果,请生上黑板摆,体现有序思考。

师引导小结:三种有序思考的方法,1、交换位置法:依次摆出12、21、13、31、23、32。

2、固定十位法:依次摆出12、13、21、23、31、32。

3、固定个位法:依次摆出21、31、12、32、13、23。

师引导学生体验从三个量中选两个进行排列的方法,只有有序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三、趣味巩固1.甜品屋:巩固所学新知——从三个量中选两个进行排列的方法。

有草莓味、芒果味、巧克力味三种口味的冰激凌,佩琪和乔治各选一种口味,有多少种搭配方法?请生在屏幕上拖动冰激凌来搭配,师引导生有序思考,巩固所学新知(从三个量中选两个进行排列的方法)。

2.照相馆:体验将三个量进行排列的方法。

猪爸爸要给佩琪、乔治和猪妈妈照合影,他们三个站成一排会有几种站法呢?请生在屏幕上拖动冰激凌来搭配,师引导生有序思考,3.马戏团:带有0的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感受两位数的十位上不能是0。

《数学广角——搭配》例1(教案)

《数学广角——搭配》例1(教案)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公式,而忽略了理解问题的本质。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让他们明白公式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我深感教学之路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排列组合是数学中用来解决选择和安排问题的方法。它在日常生活和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用排列组合解决服装搭配问题,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更有效的选择。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子和图表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明确搭配问题中的“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排列组合公式进行计算。
(2)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排列组合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如服装搭配、食物搭配等,并能熟练运用排列组合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难点内容详细说明:
(1)排列组合概念理解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排列中元合中元素的顺序则不重要,ABC与ACB被视为同一种组合。
-学生需要区分排列与组合的公式,如排列公式为P(n, k) = n! / (n-k)!,组合公式为C(n, k) = n! / [k! * (n-k)!],并明白两者在解决问题时的应用场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搭配(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会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简单的排列,另一部分是学习简单的组合。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会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PPT、实物道具。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实物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为动物园的动物举办服装秀”,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服装搭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排列和组合的意义。

同时,教师讲解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排列和组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排列和组合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排列和组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参考教案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关于数学广角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相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使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它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上实际上是设置等分点的计算问题,能够是知道总长和几个点求分成几段,也不过知道几段和每份的长度求总长。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植树问题的典型问题: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

例3借助围棋盘来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相关的情节并不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走楼梯,锯木头,插红旗,安路灯等问题,都能够按照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思路解答。

单元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关键:引导学生对不同现象中的规律实行沟通,并能将这种理解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

课时划分: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17页例1,第118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理解不封闭曲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理解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观察水平、操作水平以及与人合作的水平。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学前准备:每个同学准备几面小旗或几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有一块长20米的绿化带,老师要在里面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二、探究规律。

1.出示题目这条绿化带长20米,每4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能够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20÷4=5(棵)①理解题意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说明:两端要栽就是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20÷4=5,这个5并不是表示能够栽5棵树,而是指共有5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这条绿化带长20米,每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能够载多少棵树?①学生试解答②用小棒检验③说一说你的想法④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如果两端都要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3.出示例题①学生独立解答②全班交流三、应用规律1.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

一共有几个车站?2.书P118,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画一画:在一条线段上任意画几个点,数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线段,看一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18例2 ,第119页“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中线段两端都不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特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用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点主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植树问题(师板书)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出示例2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师提示:我们现在能够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使用规律,解决问题。

1、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段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书第119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3、书第119“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想一想:平均分成5段只需锯几次?师问:为什么要减1?这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种情况?4、完成第119思考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五、作业设计:1、在两栋教学楼中间有一条50米的小路,在小路的两旁每隔5米放一盆兰花(两头都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2、在一条全长3千米的公路两端装路灯(两端不要安装),每隔20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20页例3及121页“做一做”教学目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水平。

3、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累想。

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教学难点:规律的提炼和实际应用。

教学用具:1、每个学生准备一副围棋2、教师准备3×3格,4×4格,5×5格方格纸教学过程:一、直入主题今天我们将利用围棋来探讨相关的植树问题。

二、探索1、探索每边放3粒棋子的方法(1)出示3×3格方格纸,最外层每边放3个棋子,最外层能够摆放多少个棋子?(2)学生试答(3)动手验证:两人一组动手摆一摆(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出现的方法:①直接数②3×2+2=8 ③3×3-1=8④2×4=8 ⑤3×4-4=82、探索每边摆4粒棋子的方法(1)出示4×4格方格纸。

要求最外层每边放4个棋子,最外层能够摆放多少个棋子?(2)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摆放,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问:你们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3、探索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出示5×5格方格纸。

要求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能够摆放多少个棋子?(2)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摆放,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问:你们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三、总结规律(1)师:如果我要求棋盘的最外层每边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摆放多少棋子?你觉得用棋子摆方便吗?根据自己的经历,填写下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小结: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四、使用规律1、如果最外层每边放100个棋子,最外层一共能够摆放多少个棋子?200个呢?2、做一做 P121五、作业设计:1、 64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

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

四个定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2、某校四年级同学排成一个方阵参加体操表演。

外层每边有8人,里层一共有多少人?这两层一共有多少人?第四课时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协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本单元安排的是对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和应用,使学生经历体验“复杂总是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本节课是单元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的一节练习课,侧重于通过练习协助学生把已掌握的知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因为知识间的联系性使学生出现混淆或印象不清的现象,为此本节课制定了以下目标:一、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进一步理解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到植树问题的规律还能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二、“复杂总是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学生经历体验植树中的学问有很多,其中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总是先想简单的。

三、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课的教学模式尤意在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对植树问题进一步巩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问题导入,明确课题。

二、指导练习,在练习中避免了按已学知识点逐一表现的单调复习方法;使用比较使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及知识的迁移规律,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了训练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三、课堂练习,在学生能对不同现象中的规律实行沟通并能将这种理解应用到解决简单问题的时候实行练习巩固。

四、拓展练习,协助学生把学到的新知识,使用到实践中,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学完了这个单元,在学生的心理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教材通过各类贴近生活的练习体现各类知识点,让学生通过练习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使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水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这个道理。

学生分析:就每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可能已经很好了,但知识间的联系性,会使学生对知识出现混淆或印象不清的现象,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补充,把学到的新知识使用到实践中,并从中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乐趣和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