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概论
大学美育概论
竟能带来千变万化的线条情绪,吸引人们不顾
一切地投身于此,感受着不同的线条情绪所带
来的不同节奏、韵律的趣味,快意十足,直至
废寝忘食。
艺术的本质在于对精神有所诉求。书法艺术正是通过 用笔的方圆转折、速度的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等来 表现线条韵致,通过字结构对空间分割的均衡欹(qī) 侧、朝倚向背体现构型的性格,通过章法的整饬(chì) 错落、疏朗茂密来表达相应情调。当文字的书写以通 过种种手段达到某种倾诉与寄托为目的时,它就脱离 了实用的母体,染上了艺术的斑斓色彩,它的识读价 值在保留文字表面意义的同时,又深入扩展到抒情的 层面,唤起了人们心中或明快或凝重、或磅礴或空灵 的审美感受。所谓“晋书如仙,唐书如圣,宋书如豪 杰”,就是对不同时期书法艺术的时代总风格的总结。
苏格拉底:“什么是美”? 希庇阿斯:“美就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 苏格拉底:“一匹母马或一只汤罐也可以是美的,但
这还不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 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 希庇阿斯:“黄金是使事物成其美的。”一件事物纵 然是丑的,只要镶上黄金,就得到一种点缀,使它显 得美了。 苏格拉底:“希腊大雕刻家菲狄阿斯雕刻女神雅典娜 时并没有用金做她的眼或面孔,用的是象牙。而且他 雕两个眼珠子不用象牙,用的是云石。由于象牙和云 石配合得很恰当,所以雕像很美。”
突出神或人作为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显越 地位。
美不在物,在心。因此,美是主观的。
美没有固定的尺度和形态,是随着人的心灵的 变化而变化的。人各有感觉,彼此不可替代, 因此,寻求美的定律是无益的,美是不可知的。
蒙娜丽萨
蒙娜丽萨的微笑这副画美的所在。欣赏者往往 不是从《蒙娜丽莎》这幅画本身去探求美的所 在,而从心灵出发,认为画的美,不首先在于 画本身,而首先在于自己的心灵,心灵意识到 画美在何处,画的美就在何处。
美育学概论2
1.六艺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
既礼、乐、射、御、书、教。
德国席勒《美育书简》。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2.中国美育学特点:(1)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和鼓励人的道德情感,提高精神境界的美育观是颇具有中国特色的。
(2)重视美育的解放功能。
3.孔子的什么教育:(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注重个体兴趣爱好。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强调艺术的人生。
(3)志于道,据于理,依于仁,游于艺。
强调美善结合。
(4)主张以多种方式实现个性化审美生存。
4.孔子个性化审美生存是如何实现的:(1)个性化审美生存即乐的境界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从自然,游历中得之。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从日常生活中得之。
5.美育的本来含义是感性、情感的教育。
6.一般都把德智美划为一类,称为心的教育,把体育单独列出来,成为身体的教育。
7.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
8.审美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
审美过程就具有这种综合性。
9.书法是以点画线条的组合运动与空间构造,不摹写具体物象而致力于传达的精神蕴意和生命情思的艺术。
10.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11.电视和电影是何种艺术中最年轻的艺术。
(蒙太奇)12.崇高、悲剧不想有没那样强调性直观愉悦,它更侧重于诉诸人的理性。
13.喜剧主要特征是其不协调性,喜剧包括讽刺和幽默。
丑的本质是不和谐。
14.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1)目的、功能不同。
(2)对象、媒介不同。
(3)方法、手段不同。
15.音乐美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听觉形象传达情感,有四个特征表现性、流动性。
16.形式美指的是食物外在的形状、声音、色彩及其内在组合结构的美。
17.人文学科:是人类社会三大学科类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质疑的综合性的学科,主要以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审美等为研究对象。
18.人文学科中的什么因素:理论美、艺术美、人性美。
美育学概论
美育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美育学的历史:(由于古代没有把教育的内容严格地按照科目分开,也就不可有相对独立的美育科目。
18世纪德国诗人,哲学家希勒写成了<<美育书》》,它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美育的性质,功能和意义,是最早全面提出美育理论的著作。
六艺:乐,射,御,书。
数。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的著名命题。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美育学的特点:1人文性。
2·应用性。
3 边缘性人与动物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自由直觉的活动是人的基本特质。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称古希腊为人类‘‘发展得最完美的’时代。
美育学的美术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审美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也是人格的内在要素之一,其最终价值就在于它的人生价值。
美育学定为感情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
美育的本来含义是感性,情感的教育。
清代王夫之指出:“能兴即谓之豪杰。
1 审美感性2 人生境界 3 美育功能提高境界。
健康人格基本特征:1 整体性2 协调性3 创造性4 情感性一般都把德,智,美划为一类,称为心的教育,把体育劳动称为身体的教育。
自然为什么美?1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构成了人类生活与生存所必须依赖的基本物质条件。
2,因为它构成了人类社会与人自身发展的基础性前提。
美育的任务目标,通过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人的审美能力,塑造人的审美意识,促进审美创造的展开。
引导人的审美生活来加以落实。
审美需要性质:1 人的需要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
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斗争。
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追求快乐,是人本质的体现。
这是完整的人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需要,包含一定的生理(生存)因素。
审美需要作为人表现自己生命力,发展自我的精神性需要,它的目的是追求审美快乐。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
1.我国古代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六艺)。
《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作者是(蔡元培)。
2.“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出自(《荀子》)。
3.人的基本特质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
4.贺加斯最著名的美育命题是(寓教于乐)。
5.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音乐名称是《韶》6.美育中最基本、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的方面是(艺术教育)。
7.间接、含蓄的喜剧审美类型是(幽默)。
美育的本来含义是(感性、情感教育)。
8.人类审美经验的对象化活动叫(审美创造)。
9.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
10.人类可以自由把握、创造新形式的能力叫(审美想象力)。
11.审美意识具有(个性)。
自然学科的主要追求是(真)。
12.美育实践中美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0世纪以来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是:蔡元培、朱光潜、王国维。
审美意识的构成部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价值理想。
自然学科的美主要体现在:科学美、技术学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
文化所包含的两大层次是:物质、精神。
美育过程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体验原则、交流原则、个性化原则、阶段性原则,多样化原则。
1.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审美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是人格的内在要素之一,其最终价值就是它的(人生价值)。
3.(感性)即人生之所以然者,包括人的本能、欲望、感觉和情感。
4.作为感性教育的美育具有(感性泄导)和(感性升华)两种特性。
5.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伊特、自我、超我组成。
6.审美个性发展最重要的两方面是(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趣味)。
7.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自我塑造)和(自我教育)两部分。
8.青少年的审美发展取决于(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人感情、趣味、人格的教育,促进人的审美发展。
自然景观:指的是自然界中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色和某些人工建造的景物。
人文景观:指的是那些具有人文学科知识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景观。
大学美育课程 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课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美育概述美育是指以美的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它是在美术教育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的教育。
美育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养。
第二章美育课程的价值与意义美育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在教学中融入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美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美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等方面的因素。
美育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和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美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美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艺术作品的欣赏、艺术作品的创作、教师讲解及学生实践等,其中,美育教学的方法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第五章美育课程的评价与改进美育课程的评价与改进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如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等,而在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如调整课程目标、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等,以提高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六章美育课程的发展与前景美育课程的发展与前景取决于社会资源的投入、学校领导的支持、教师的积极参与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虽然美育课程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继续加大对美育课程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培养更多的优秀美育教师,推动美育课程的全面发展。
结语美育课程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对美育课程的概述、价值与意义、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改进、发展与前景等方面的讨论,可以更好地了解美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为提高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美育理论第四章 自 然 美
中掉了一只毛笔,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
插入土中,毛笔便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一棵
松树,矗立在北海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
“梦笔生花”。山东青州范公亭内有一眼井,据
说是范仲淹为百姓治眼病时挖的。三峡神女峰是
一个妻子望夫归来所化等。因此,欣赏大自然时,
只有边看边想,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自然美是多
么有情有趣。
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孔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他把仁与智同山和水联系起来,缘
于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尊重。仁是孔子学说
的中心,仁者爱人,以爱人之心爱山者方
为君子。智者,聪慧者也,以爱水作为聪
慧的标志实为大智。生于山水间,终归于
山水,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山水、不尊重
山水。而山水又可作为大自然的代表,故
•
其次,欣赏大自然千姿百态和万千气象的自
然美,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还能活
跃人的思维,满足人的多种生活情趣和爱好,如
绘画、摄影、写作等。
第二节 自然美的种类及其 与人类的关系
一、自然美的种类
• 1.雄伟壮观型
•
以浑厚、沉重、体积庞大、气势磅礴为主要
特征的景观属于雄伟壮观型。
• 2.险峻峭拔型
第四节 游记欣赏与植物故事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
壶口瀑布在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处,距离延安
220公里,是黄河中气势最宏大的瀑布,也是我
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壶口两
岸高山耸峙,黄河从上游流经这里时,河床由原
先的二三百米宽骤然缩减到几十米左右的宽度,
最后几乎是垂直地猛然坠入落差50多米的壶口狭
河。要更好地理解诗中意境,得去看山西吉县壶
美育概述美与美育
贰
美与美育
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美与美育|认识美 一、美的含义
美是指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继而促使人的精神发生积极变化的事物属 性。美是依赖于客观事物而存在的,当事物不存在时,美也随之消失。因此,美也是具 体事物的组成部分,能够对人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正面的、有意义的影响,使人产 生愉悦、满足、美好的感觉。
美与美育|大学美育 二、大学美育的任务 (一)加强普及艺术教育 (二)完善学生道德人格 (三)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三、大学美育的举措 (一)建立高校美育体系 (二)完善美育师资力量 (三)融入传统文化知识 (四)完善评价监督体系
四、大学美育的意义 (一)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1.降低学校管理成本 2.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3.助力德育工作发展
美与美育|美育概述 二、美育的特点 (一)情感性
美育具备情感性,拥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冶性情,唤起 人们对事物的积极反应和愉悦情绪。施教者往往过滤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向 受教者展示美的事物,受教者加以鉴赏、分析并输出,从而激发受教者的主体情感,获 得对美的正确理解,并沉浸在美的世界中。
【视频欣赏】快乐是会传染的。
美与美育|美育概述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以人对事物的审美判断与情感体验为基础,借助于各种事物之美对人进行积 极的影响,从而实现人格塑造、三观培育的一种教育。美育的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范 围广泛,人们乐于接受美感教育带来的愉悦感和轻松感,因此教化育人的效果较为显著。
美育是集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于一体的新兴学科,主要借助审美媒介来 陶冶受教育者的性情、完善其道德人格及观念价值,使其成为具有审美能力、拥有良好 三观的人。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指示,大学美育已成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表明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的重要任务。2020年,教育部成立了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利于进一步 开展高校美育教学的调研、督导、检查和评估等工作。
1大学美育概论序言
愉悦性
• 纯形式(纯粹美)的艺术可以让人愉悦 • 写实、象征、抽象等(依存美)的艺术让人更 喜悦。
文化内涵与审美愉悦的层次
• 1、悦耳悦目:形式美给人带来的快乐;直觉感觉到的 形式美:由点线面、构图、色彩、质料、空间感等要 素 ,按照多样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和平衡、对比和 谐,节奏韵律、反复和连续等原则合成的形式美。 • 2、悦心悦意:求知的快乐、知识的快乐;适合自己的 口味、让人感兴趣。由情感激发出的意境美,诗情画 意、场所氛围、韵味。 • 3、悦志悦神,象征美:通过解读,感悟作品蕴涵的意 义和文化底蕴。激发自身的价值感和生活的感悟。民 族符号、文化象征,言有尽而意无穷。 • 第一次接触共产主义的毛泽东,读书明志是快乐的, 启发生命、灵魂开窍。
自觉的、快乐的、主动的受教育过程! 通过教育学习科学理性、自由、健康和快乐!
• 对于一个成长的个人,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 程。一方面,个人为了获得为社会生活所必须 的种种社会特性,就必须掌握社会文化经验, 确立一定的世界观、信念和生活态度,就需要 受教育。 • 个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源自精神内部的、具有个 性色彩的内化活动,是不断超越旧我,成为新 我,从而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审美活动与精神活动
•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它与人 的其他精神活动紧密相关 • 哲学上把人类精神活动称为意识,意识是知、 情、意三个要素的统一 • “知”是指对世界的规律性和理性的探索和追 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人与客观世界 的认识关系,认识主客体。 • “意”是指意志,也就是人的意愿,意图,目 的性,以及行动的意义。 • “情”指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或自身的 感受、体验、态度和评价。表现为人对客观事 物在认识的基础上的的喜欢,肯定,满意或者 讨厌、否定、不满意等情感反应和态度,以及 对自身的评价和体验。这个评判过程就是审美。
美育概论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概论》自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0746江西教育学院编江西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编2009年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本课程是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美育概论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美术基础理论与美术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由于美术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书法、摄影、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这些不同的美术门类有着相同或相异的基础理论与原理。
通过对美育概论的学习,掌握美术的基础原理和规律,使自学考试学生对美术的发生发展、美术的门类划分、美术的功能、美术的创作、鉴赏与批评、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知识均有详尽的了解;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能够客观地把握美术的基本原理,评价美术作品与其价值,从而为进一步的美术学习、美术创作、培养审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美术概述1、重点:美术本质的三个方面、关于美术起源的四种主要学说、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自在规律2、难点:“有意味的形式”、阐释美术本质的不同观点及其代表人物,探究美术起源的不同学说及其代表人物、代表性观点,美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美术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3、学习应注意:阐释美术本质、美术起源的不同学说的优缺点,美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一、考核知识点1、揭示美术本质的三个方面:情感说、表现说;模仿说、再现说;“有意味的形式”(各种学说的代表人物)2、马克思主义对美术本质的解释3、美术起源: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各种学说的代表人物与观点)4、美术与经济基础5、美术发展的继承:美术内容、形式、创作方法的继承6、美术发展的革新:美术革新的客观与主观的必然性(经济基础的革新、美术的独创性、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必然要求)二、考核目标1、领会:马克思主义对美术本质的解析、美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2、掌握:揭示美术本质的三个方面学说、阐释美术起源的不同观点3、熟练掌握:美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三、思考题1、艺术起源的“多元说”理论2、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二章美术的分类1、重点: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各自的分类和特征2、难点:工艺美术及其特征、绘画的分类及其特征、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雕塑的分类及其特征、书法的分类及其审美特征、设计的分类3、学习应注意:美术的概念;绘画的线条、色彩、构图的审美作用;美术主要种类的专门术语;美术作品及其作者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的基本概念2、美术的基本特征:造型性、空间性、视觉性、静止性3、美术的核心本质——审美;美术的特殊审美个性4、工艺美术及其特征5、绘画的分类及其特征;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6、雕塑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7、书法的分类及其审美特征8、摄影的艺术特征9、建筑的艺术语言及其特征10、设计的分类、特征11、美术作品二、考核目标1、领会:形成多元美术种类的原因、摄影2、掌握:美术的基本特征3、熟练掌握: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书法、建筑、设计三、思考题1、绘画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2、美术的主要分类第三章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1、重点: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术作品的内容、美术作品的形式2、难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题与题材、美术作品的外形式因素、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3、学习应注意:主题与题材的区别、题材与素材的区别、美术语言的比喻与象征、举例所使用的美术作品一、考核知识点1、内容与形式的定义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题材的定义4、题材与素材的关系5、美术作品题材的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6、主题的内涵和构成7、美术语言的层面:语音、语义(比喻和象征)8、结构的内涵、结构的有机统一性9、结构的一般原则10、美术作品的表现因素:描写、叙述、抒情和议论11、美术作品的外形式因素:点线面、光影、色彩、空间、构图、质材12、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旋律、反复与连续、统觉与错觉二、考核目标1、领会:题材的选择与多样化、主题的统一性和多义性、主题意蕴的客观性、美术作品的语言因素、美术作品的表现因素2、掌握:人物环境和情节、主题的构成、美术作品的结构因素3、熟练掌握: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的内涵、主题的内涵、美术作品的外形式因素、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三、思考题1、简要说明美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2、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第四章美术作品的功能1、重点:美术作品的审美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2、难点:通过审美认知功能可以深入认识生活的本质、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的三个特点、美术作品审美娱乐功能的三个方面3、学习应注意:中国艺术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的论述、该章所提及的美术作品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征2、审美认知功能的内涵3、审美教育功能的内涵4、审美教育功能的三个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5、审美娱乐功能的内涵6、美术作品审美娱乐功能的三个方面二、考核目标1、领会: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征2、掌握:美术作品的三种主要功能3、熟练掌握: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三、思考题1、简要说明美术活动的三种主要功能2、美术作品审美教育功能的主要特点第五章美术创作论1、重点:美术创作的主客观条件、创作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美术风格的基本特征、美术流派形成的三种主要类型2、难点:美术创作的三个基本阶段、灵感3、学习应注意:美术体验活动与生活的关系、美术风格与流派的差异、本章提到的艺术家及美术作品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创作的客观条件:自然环境、民族文化风俗、时代精神2、美术创作的主观条件(四点)3、美术创作的三个基本阶段:体验活动、构思活动、传达活动4、美术体验活动的定义5、美术体验活动与生活之间的联系6、美术构思活动的重要性7、美术构思的想象与情感8、美术构思的灵感、产生灵感的原因9、美术传达活动的内涵10、美术传达活动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的条件11、美术创作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12、创作与生活实践的联系13、美术风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14、美术流派的概念及其形成的三种主要类型二、考核目标1、领会:创作与生活实践的联系2、掌握:美术创作的客观条件、美术创作的主观条件、美术风格与流派3、熟练掌握:美术创作的过程三、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美术构思的灵感2、简述什么是艺术创造主体第六章美术鉴赏1、重点:美术鉴赏的性质、美术鉴赏的意义、2、难点:美术鉴赏的三个阶段3、学习应注意:美术鉴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接受可以分为三种:鉴赏性接受、诠释性接受、批评性接受2、美术鉴赏的性质(两点)3、美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美术作品自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接受者的主观因素4、美术鉴赏的意义(三点)5、美术包括的四个要素6、美术鉴赏推动美术创作发展的三个表现方面7、美术鉴赏产生的三个条件8、期待视野的概念、期待视野呈现的三个层次9、导致期待视野变化的两种因素10、美术鉴赏的三个阶段:感知、体味、领悟11、美术鉴赏过程的联想与想象12、美术鉴赏过程中的情感活动表现的三个方面13、美术鉴赏差异性的内涵(个体、时代、民族、阶级差异)14、美术鉴赏一致性的内涵、美术鉴赏一致性的产生原因15、美术鉴赏中的共鸣的定义、共鸣的特征、共鸣产生的条件二、考核目标1、领会:美术接受的层次、美术鉴赏的性质、美术鉴赏产生的条件、期待视野及其变化2、掌握:美术鉴赏的意义、美术鉴赏的心理特征、美术鉴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美术鉴赏中的“共鸣”现象3、熟练掌握:美术鉴赏的三个阶段三、思考题1、简要说明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阶段2、简述美术鉴赏的涵义第七章美术批评1、重点:美术批评的性质、美术批评的功能、美术批评的写作主体2、难点:美术批评的方法3、学习应注意:各种类美术批评方法的内涵、美术批评文本的体式类别与语言表达方式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批评的概念与目标2、美术批评的性质:实证性、思辨性、审美性3、美术批评的功能:审美功能、社会政治功能、哲学价值4、美术批评的社会政治功能的内涵5、美术批评写作主体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三点)6、完整的批评活动包括三个环节:审美感悟、意义阐释、价值判断7、美术批评的接受主体:美术家、社会大众8、美术批评的方法(十一种美术批评方法)9、美术批评文章的分类:论著体、随笔体、对话体、书信体、序跋体10、美术批评的写作步骤11、美术批评的写作技巧二、考核目标1、领会:美术批评的性质、美术批评的接受主体、美术批评的文章体式、语言表达方式、写作方式2、掌握:美术批评的功能、美术批评的写作主体3、熟练掌握:美术批评的方法三、思考题简要说明美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第八章美术家1、重点:美术家的素质、美术家的修养、美术家的创造精神2、难点:美术家的心理结构3、学习应注意:美术家区别于普通人的特点、提及的美术家、美术作品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家的定义2、美术家的两种分类:非职业美术家、职业美术家3、职业美术家的特征4、美术家身份变迁的总的轨迹5、美术家的社会地位6、美术家的素质:真性情与人格境界、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体验7、真性情与人格境界的内涵、两者的关系8、美术家的修养:艺术技巧、文化修养9、文化修养是美术家必备的素质,并制约着美术家的创作水准10、美术家的心理结构:知觉整合、体验状态、视觉思维11、美术家的超常心理:直觉、身心痛苦、神秘体验12、美术家创造精神的内涵13、创造精神的生成过程:模仿期与成熟期14、创作个性的定义、创作个性是美术家成熟的标志二、考核目标1、领会:美术家的身份、美术家与超常心理2、掌握:美术家的心理结构、美术家的创造精神3、熟练掌握:美术家的素质、美术家的修养三、思考题简要说明美术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的含义是: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美育概论
美育概论绪论美育学主要探讨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任务、方法和途径,具有服务于完善人格塑造和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和应用性。
一、美育学的历史与现状(一)美育学的历史1、在古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并不细致、充分,社会文化的实践活动、价值意识和学科也并不像当代那样有比较明确的分类界限。
由于古代没有把教育内容严格的按科目分开,也就不可能有相对独立的美育科目。
2、近代以来,社会文化活动和学科的专门化日益发达,与之相应,学校课程的专门化倾向也日益加强。
3、在中国,从周代开始就产生了文物兼备的教育思想,周成王有所谓“文武俱行,威德乃成”的思想;东周时期出现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包含了如今所说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因素。
4、在西方,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与灿烂辉煌的古典艺术创造相适应,美育是当时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现代意义上的美育理论则是在现在工业文明兴起后才形成的。
18世纪以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发展迅速,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力量,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密,劳动和教育也越来越专业化。
(二)我国美育学的现状从80年代开始,美育理论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与建国前的美育理论相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美育理论的哲学基础,着力阐述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方面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第二,美育理论趋于系统化,出现了一批概述美育基本理论的著作。
这些著作各有特色,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那就是以美育本体论、美育功能论、美育过程论、美育实施论、美育方法论等几个方面构成美育理论的基本框架。
使我国的美育理论向深、广两个维度伸展,并形成了偏重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培养、偏重美育与德育相联系的民族特色。
第三,各类专题研究的兴起不仅把美育理论研究引向深入,而且也强化了理论的应用性。
第四,拓宽了美育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研究方法。
在吸收新方法方面,我国的美育理论研究将是大有可为的。
总之,与前一时期相比,这十几年来的美育理论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美育学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自学考试美育学概论考试大纲1
1, 中国古代教化活动中的“六艺”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化,其中有一科是“乐”,是集文学, 音乐, 舞蹈, 道德, 政治等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教化科目。
2, 德国, 席勒, 以书信形式, 《美育书简》, 他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美誉的性质, 功能和意义,是最早全面提出美育理论的著作。
3, 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说》。
4, 美育不同于艺术教化,但艺术教化是美育最基本, 最有效, 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方面,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美育学的学科特点:1, 人文性;人文性是指美育学的价值追求,他始终围围着人这个中心。
2, 应用性:对美育的实际操作供应原则性的指导。
3, 边缘性:美育学不是一门边界分明的独立学科,而是一个多学科探讨的领域,涉及教化学, 美学, 伦理学, 社会学等。
6, 学科依据:1, 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 美学基础:作为生存范畴的审美价值论。
3, 教化学基础:素养教化思想。
7, 孔子的美育学审美教化思想是什么?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是孔子的审美教化思想,留意个体的爱好爱好。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强调艺术在人生中得基石作用与贯穿作用。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强调美善结合。
4, 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主见以多种方式强调个体审美化生存的境界。
8, “美育”的原来含义是感性, 情感的教化。
9, 为什么说美育是感性教化:1, 美育既是对人的感性方面进行教化,是理性教化不可缺少的补充;2, 他又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对人进行教化,始终保持着感性的生动性和直接性;3, 美育是一种通过解放和提升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改善人们的生存质量,推动社会, 文化健康的走向现代化教化。
美育的这种特性又详细体现在感性泄导和感性升华两个方面。
10, 为什么说美育是趣味教化:1, 我们把趣味看作是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他以宠爱或不宠爱的情感评价形式, 确定对事物的取舍。
美学概论:第六章 美育论
(2)中国近代美育思想:①“美育是情感教育” 的思想——梁启超,“古往今来大宗教家、大教
育家都是注重情感的陶冶”、“情感教育最大利器
就是艺术”;②纯艺术教育美育思想——王国 维,在中国近代首次正式倡导美育;③“以美育代 宗教”的美育思想——蔡元培,认为培养健全的
人格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的途径 才能实现。
实施美育的校园文化生活气氛。
3、社会美育:①社会美育的特点(P274):主要借助可感
的物质媒介来造成一种社会的精神文化气氛,通过感性陶冶的
方式进入人的各个生活领域; ②社会美育的内容:a、社
会精神生活:主要包括人伦关系、道德习尚、审美风范和文化 遗产等;b、社会物质生活:主要包括历史名胜古迹、保护生
第六章 美育论
二、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2、美育的功能
(2)开启智力:美育引导人走向对审美对象形 。
①艺术与审美教育对科学研究的启发作用,就在于它 可以培养人们在纷纭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和领悟隐藏 在其中的内在规律性和对人生的无穷意味;
②美育有助于培养人的丰富的想象力;
③审美情感的非功利性特征,还能使人具有为追求真 理而舍小我、存大我的高尚心灵;
④美育可以为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培养新式 的人才。
第六章 美育论
二、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2、美育的功能
(3)以美储善:美育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的 良知得到积累和增储,并进而凝聚、积淀为 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模式,让人变得 更加纯真和善良,“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 (高尔基语);
第六章 美育论
美育论
何谓美育
美育任务 和功能
美育实施
任务
审美感受 力的培养
审美鉴赏 力的培养
美育学概论
美育学概论注意:分析题先答对与不对,条框需展开。
绪论:美育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作为一门关于审美育人的学科,其主要探讨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任务、方法和途径,具有服务于完整人格塑造和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和应用性。
1793年,德国诗人席勒以书信体形式写成了《美育书简》,它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美育的性质、功能和意义,是最早全面提出美育理论的著作。
东周时期出现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曾提出“寓教于乐”的著名命题。
蔡培源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和《以美育代宗教学》等论文。
人和动物的区别: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基本特征分析:知识教育是美育基本教法?[艺术教育的美育地位?]答:不对。
艺术教育才是,知识教育是美育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和审美素养和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主要包括音乐和美术。
美育教育不同于艺术教育,但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1,对艺术教育的系统研究不足,对艺术教育的美育性质!艺术教育过程中如何贯彻美育原则以使之发挥应有的美育效果。
艺术教育的美育任务和方法等研究不深入。
2对各艺术教育的分类研究也不够,特别是对音乐,美术,文学,戏剧和影视的美育功能和任务规律和方法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
3对艺术教育所应达到的美育目标研究不够。
美育学的学科特征:1人文性。
2应用性。
3边缘性。
人类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称古希腊为人类“发展的最完美的”时代恩格斯称文艺复兴时代是需要和产生了“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再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美育内容:我们在这里将美育定义为“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健康人格是一种整体性的人格它具有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相互关系的态度和能力。
美育理论第一章 美育理论综述
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
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哲学观念教 育)、“美感教育”(美育)的五育教育,还提 出了“以美育代家教”的教育主张。
•
鲁迅先生从宣传新文化运动和培养革命人才
出发,翻译了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著作,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
•
朱光潜、蔡仪等美学家先后撰写了美学专著,
• 综上所述,美起源于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 动。人类在社会劳动中创造了美,在创造 美的过程中又逐步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审 美需要。人类在这种审美能力的基础上, 又创造出了更新、更美的事物。如此循环, 人类社会的美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同 时,美的领域也日益扩大。
第三节 美的本质、特征及形态
一、美的本质
发展历史来看,只有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并
有推动社会发展的普遍利益,才是真正的善。
二、美的特征
• 黑格尔说过:“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 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就有普 遍的爱美要求。”美的事物千差万别,美 的种类异彩纷呈。但在美的世界中,我们 可以发现许多属于共性的东西,这便是美 的特征。
• 1.美具有形象性
• 6.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总结了审美教育的三种 功能,即“教育”、“净化”和“精神享 受”。
• 7. 18世纪,席勒提出必须通过审美教育, 才能使人达到“自由”,即解放人的精神, 并进而解决社会政治问题。
• 8.德国黑格尔创立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与美学 体系。
• 9.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 名论述。
• (4)美育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能够让人形 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丰富 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 鉴赏、表现以及创造能力。
美育基础之美育概述课件
美育概述
美育的概念及特点
美育的概念
•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 • 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自然美、
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的 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 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 面发展的特殊教育方式。
美育的特点
情感性
1.
全面性 4.
2. 愉悦性
过程性 3.
情感性
• 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特性。
二、美是自然的?社会的?
• 要点:美不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也不 是主观心灵任意创造的。而是人类社会 历史的产物。
• 自然界的审美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的自然属性,而是自然物的自然 属性与人发生关系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 属性。美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一种社会性 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三、美与审美关系
• 希的回答:黄金。一件本来是丑的东西如果镶上 黄金,也显得美了。
• 苏的反驳:大雕刻家菲狄阿斯用象牙做雅典娜手 足,为什么不用金子,两个眼珠子用的云石呢?
• 希的回答:“使每件东西美的是恰当”。
• 苏的反驳:要煮好蔬菜,是美人还是汤罐最恰当? 是金汤罐还是木汤罐最恰当?难道后者比前者更 美?苏提出:如果恰当只使一个事物在外表上显 得比实际美,它就会只是一种错觉的美,因此不 仅要外表美,也要实际美。真正的美,应该在任 何时代都被一致公认为美。
美育概论笔记期末总结
美育概论笔记期末总结引言:美育概论是一门介绍艺术与美育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美育的概念、目标和实践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课堂讨论和实践体验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美育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从美育的概念、目标、实施机构、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通过培养人们的感性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人们体验、鉴赏和创造美的一种教育活动。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以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媒介,通过感官和情感的激发,培养人的审美情操和心灵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的内容包括美学、文化、艺术欣赏、创作和表演等方面。
二、美育的目标: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审美能力:通过培养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培养人的审美情操。
2. 培养艺术修养:通过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的艺术创造和表现能力,提高个体的艺术修养和造诣。
3. 促进全面发展:美育不仅仅关注艺术素养的培养,还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体在感性、智慧、人际和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美育的实施机构:美育的实施机构包括学校、博物馆、艺术团体和社区等。
学校是美育的主要实施机构,通过课堂教学、文化艺术活动和美育课程的设置,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和修养的培养。
博物馆是美育的重要环境,通过展览和展示艺术作品,提供艺术欣赏和学习的场所。
艺术团体和社区也可以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和审美体验。
四、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感性经验法、形式经验法、研究经验法、表演经验法和游戏经验法等。
感性经验法强调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来培养审美情操;形式经验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表达能力;研究经验法侧重于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表演经验法通过参与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游戏经验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一下美育的作用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美育的作用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使其在审美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智力上的提高,从而达到人格全面发展的目的。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美育的意义1. 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美育可以加强个体的审美情感和认知能力,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增强内心世界的美感和追求美的愿望。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观察、欣赏和理解美丽的事物,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提高审美水平美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增强对美的鉴别能力,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美育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个体的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感,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表达,增强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美育的作用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和审美活动的科学。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审美的本质、审美的规律和审美的功能等。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美育的作用。
1. 美学概论美学研究的是美的本质和规律,它探讨的是人类对美的认识和体验,以及美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生活和各种艺术作品。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形式、美的内涵和美的功能等。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美的描写、分析和阐释等。
2. 具体作品具体作品是指各种具体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和再表现,是人们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具体作品呈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展示了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美育的作用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美育的作用和意义。
美术教育概论
美术教育概论美术是借助于绘画工具及其他媒体,把人类对于形状、颜色、光线、透视、质感及其他艺术元素线条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象的一门艺术。
美术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学过程,它以美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其视觉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工作。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给他们提供美学与审美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视觉信息和功能需求整合起来,进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意、情感及个性。
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美术元素的知识,更要求学生能活用这些元素,通过对对比、对称、平衡、色彩等美术元素的探索,获得视觉和审美的体验,发现自己的潜力、本领,促进启发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能力,使其在提升视觉表现力的同时,也能用广博的素养和历史背景来理解美术作品。
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视觉创造表达能力,还要教会学生们如何感知、分析、理解、表达和审美评价自然及社会的景观,使学生们能更好的感知环境和文化,获得更多的美术经验,进而更深入的了解和发掘自身的艺术潜力。
学校可以组织美术考察实践,开展背景介绍、图画选择、注意力聚焦、复习总结等活动,以锻炼学生们在美术作品中的感知力及表达力,启发学生们用多方面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作品。
此外,美术教育还可以让学生们在美术创作中练习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及反馈,使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及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锻炼学生们审美能力,能否学会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也更能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
它既要培养学生们的视觉表达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创意思维,以及增强其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教育学]美育学概论[1]
美育学概论六艺..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
乐.不等同于当今我们所讲的音乐,而是集文学、音乐、舞蹈、道德、政治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教育科目。
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以书信体形式写成了《美育书简》(全称为《关于人的审美教育的书信》),它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美育的性质、功能和意义,是最早全面提出美育理论的著作。
蔡元..培.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和《以美育代宗教说》。
美育不同于艺术教育,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学的学科特点?①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美育学的价值追求,它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始终贯穿着对人的成长和培养的关切,体现出以人性完善为内在目的精神态度。
②应用性。
美育学的应用性是指学科对美育的实际操作提供原则性的指导。
③边缘性美育学不是一门边界分明的独立学科,而是一个多学科探讨的领域,涉及教育学、没学、伦理学、社会学等。
美育学的学科基础?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美育学的哲学基础②作为生存范畴的审美价值论是美育学的美学基础③素质教育思想是美育学的教育学基础。
素质教育思想与美育学的关系?①两者相互关联,互为基础不可分割②素质教育思想是适应我国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历史性任务而提出的③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性与全面性素质作为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④我们对美育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要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重视美育、实施美育是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之一孔子审美化生存的境界有哪些①是从艺术欣赏中得之②是从自然,游历中得之③是从日常生活中得之。
审美教育思想有哪些?①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重个体的兴趣爱好②孔子要求把道德内化为个体的自发要求,使人从内心深处向往仁义,自发地实践伦理原则,并以此为乐,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
“乐”又不仅仅对社会而言,它同时也具有个体生存的意义。
③孔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强调艺术在人生中的基础与贯穿作用。
④孔子还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美术教育学概论-美术教育学的形成
美术教育学概论-美术教育学的形成(一)美术教育学形成的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认为,敦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起源于人类传授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需要。
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文化科学知识也相对贫乏,因此,教育的内容往往是综合性的,而且这种综合性是以一种低水平的面貌呈现的。
教育的基本内容由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常识糅杂而成,独立的学科知识尚未出现。
有鉴于此,严格意义的学科教育在原始社会还不可能出现。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力持续发展,文字开始产生,文化科学知识也日益丰富。
人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全部知识不加分别地传授给所有的人。
文化知识的分化,也即学科化倾向的日趋明显.导致了学科的产生,并由此顺理成章地导致了学科教育的出现。
可见,学科的独立是学科教育产生的必然前提。
学科的形成经历过漫长的过程。
早在西周;我国就形成了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
教学内容由德、行、艺、仪4个方面构成,面学科教育则形成了札、乐、射、御、书、数6个基本学科,由此开启了我国学科教育的源流。
到了封建社会,我国的教育内容除了儒家经典外,进一步涉及到科学与艺术,如唐代就包括算学、天文、医学、律学等,宋代则设有律学、箅学、医学、画学、武学等。
鸦片战争以后,置于西方科学文化的传人,我国学科教育更趋丰富。
譬如,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学堂的必修科目包括:修身、讲经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簿记)、博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和生理卫生)、理化(物理、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
辛亥革命以后至今,我国学科教育的内容仍以综合、式不断变化与调整,新学科逐步得到补充,总的趋势是向合理和科学方面发展、变化。
在国外,最早的学科起源可溯自古埃及:天文学、算术与几何学科产生于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以及土地的测量与计算的需要。
然而,西方奴隶社会学科教育的真正源流,则应从古希腊算起,柏拉图根据“锻炼身体”与“陶冶心灵”的不同原则,将学科区分为初级与高级两类,当时的学科就包括游戏、音乐、舞蹈、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乐历史及赏析内容摘要:首先简单介绍交响乐,然后从其起源、发展等谈起,对历史上对交响乐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谈谈交响乐的赏析。
关键字:交响乐简介内涵丰富发展历史名家贝多芬赏析思想一、交响乐简介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
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
人们常把交响乐比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
它是交响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也可以说,它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
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2、音乐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
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二、交响乐发展史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但是,真正的古典交响乐的成熟则主要依赖于三位音乐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
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乐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乐中。
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当然了,一种文化从来都不可能是一种能够独立出来的单独品种;一种文化的产生,总是因为别的文化的发达,或者说它必然伴随这其它文化种类的产生。
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以及人文思想对交响乐的影响。
三、交响乐名家在这里我们首先提到的就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
他一生共创作了120多部交响乐。
他在交响乐艺术上的贡献是——完整而严谨的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和规模,因此,他曾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
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两位后人——莫扎特和贝多芬。
而交响乐的形式、规模、内涵等等,都是在这后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中得到真正的成熟和完善的。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41部交响乐,他的交响乐较之海顿的交响乐不论是在形式的完整、内涵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刻等方面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
他以其天才的神来之笔,为交响乐这一独立的器乐形式,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活力。
他最后的三大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及《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则是他全部交响乐创作的顶峰。
这三部交响曲集天才的音乐性、丰富的思想性和新颖的创造性,成为古典交响乐创作中的光辉典范。
贝多芬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天才人物,在其短短几十年的创作中,将交响乐的创作成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世界交响音乐艺术史上,他的创作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而他的作品则是跨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杰出典范。
其中的贝多芬可谓是佼佼者。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他。
罗曼-罗兰曾称赞贝多芬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最伟大的音乐诗人,是最生动地描绘了拿破仑时期的暴风骤雨的艺术家;他的描绘包括人民的苦难、悲伤;战争的紧张以及自由精神那沉醉的狂欢。
”贝多芬的交响乐较之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乐,形式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技法更加娴熟。
而由为使人关注的是,他的交响乐思想性深刻、哲理性复杂,他第一次将交响乐具有了社会启示性和斗争性的深刻内涵。
他的交响乐创作成就在于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重大开创。
如:在形式结构上,他扩大并完善了交响乐的组织框架——奏鸣曲式。
同时,以动力更强的谐谑曲(注:也称诙谐曲,她们大多是3拍子的,节奏活泼,速度较快,常有突发的强弱对比)取代了过于温和的传统小步舞曲,从而赋予交响乐以更加丰富的有机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了达到表现社会性重大题材和人类斗争性及精神境界的目的,他将交响乐队的编制扩充到了更加合理的程度。
同时为了达到他的整体艺术构思,甚至将人声增加了进去,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合唱队演唱的“欢乐颂”揭示了一种无比崇高的精神境界。
同时也是交响乐史上第一次加入人声。
而这种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实践,则充分地说明了贝多芬作为一代交响乐宗师,所表现出的非凡魄力和杰出天才。
我们通常把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分为无标题和有标题的两类,他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和第八交响曲是无标题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和第九(合唱)是有标题的。
他的这两类交响曲形成了两种创作路线,对后人的交响乐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贝多芬在音调创作方面,给后来的交响乐创作也给予极大的影响。
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第五(命运),是迄今为止最为简短的主题,它只有四个音,而这个命运动机始终贯穿着四个乐章。
另外,贝多芬完善和扩大了乐队编制。
在他的交响曲当中,我们发现他运用了海顿和莫扎特时期不曾运用的乐器。
比如说短笛、低音大管、长号和一些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大镲、大鼓等等,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引用了人声。
我们面对贝多芬交响曲,让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是贝多芬精神。
贝多芬的座右铭是“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
”他的音乐是面向全人类的,我们的时代现在仍然需要刚毅、英勇、勇往直前和百折不挠的贝多芬精神。
他的音乐是英雄式的、自由的、热烈而压抑的,象征了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与追求。
四、交响乐赏析有些人认为交响乐高不可攀,无法理解。
殊不知,它像文章一样,也有深浅之分,只要懂得欣赏方法,入门是不难的。
因为它所反映和描写的毕竟是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思想感情,普通的人,入了门,就可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深到渐入佳境。
当然在欣赏较高深的交响乐时,需具备一定的、相应的生活经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必须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音画”的,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易懂。
如俄国的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中的图画》、德国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都可以说是这一类作品。
欣赏这些作品,加上丰富的想象,无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联想———大自然多美好、生活多有趣,万物生长不息。
交响乐中有一类叫“舞曲”,它的民族风格极浓,乐曲比较短小,感情比较单纯,旋律也比较清楚,大多描写风俗性的节日欢乐活动,有载歌载舞的特点。
也有从舞剧中剪取片断成为单独的器乐曲。
此类交响舞曲,易于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来,如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的四百余首圆舞曲,法国拉威尔作的《波莱罗舞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德国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我国作曲家的《瑶族舞曲》等等,都属于交响舞曲。
在交响乐曲中,有一类有故事情节的,一般均有标题或每乐章有小标题。
此类乐曲大多取材于民间熟悉的、广泛流传的戏剧、诗歌、传说、神话、小说、故事等,如法国比才的《卡门组曲》并不像戏剧、文学、诗歌、曲艺、电影、电视那样,从视觉上、语言上为欣赏者提供具体的人物形象或情节,而是发挥音乐的功能,以抒发人物的细致内心感情为主要手段,让听者从心灵上去感受。
在交响乐中,有一类无故事情节的,也不描写景色,但它通过音乐手段,反映了人们非常细腻的、丰富的、变化多端的感情起伏。
此类音乐无标题,反映的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希望。
如贝多芬的《英雄》《命运》《合唱》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第五》《悲怆》交响乐等等。
欣赏这类交响乐,听者必须对作曲者所处时代、环境、经历、遭遇、身世等等有所了解,同时还要了解他写作此曲时的动机以及乐曲的基本内容。
如此,在听音乐时,听者就能随着乐曲感情的起伏变幻,而在内心得到一种讯号,随着乐曲之乐而乐,悲而悲,愤而愤,并转化成哲理概念。
在欣赏交响乐时,假如欣赏者同时具备某些音乐上的基本知识,如曲体、调式、主题的变化和发展、配器、表现手法、调性色彩对比等等,那么,就可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所有音乐作品——甚而说所有艺术作品——都是对人思想的关怀与诠释,交响乐也不另外,对乐曲里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说是欣赏交响乐的核心部分。
参考文献:《交响乐》《交响乐欣赏》《交响乐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