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永久的悔》导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版八年级下《永久的悔》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语文版八年级下《永久的悔》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语文版八年级下《永久的悔》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导学案PPT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第2课永久的悔教学目标1、理清的线索。

2、学习以“悔”贯穿全文的写法。

3、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强烈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母子深情。

难点理清的线索并品味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强烈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季羡林(请您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2、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唾手可得懵懵懂懂(2)解释下列词语望九: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背乡离井:懵懵懂懂:寄人篱下:3、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录音,学生思考: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文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4、梳理结构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则是“永久的悔”,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

请你边读边理清的线索和结构,并思考这样写的作用?【学生活动】边朗读边理清的线索及结构,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上黑板板书。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朗读课文本文题为“永久的悔”,朗读课文,试说说“悔”的内容是什么,从“悔”中,你体会到了哪些情感?(小组讨论交流)2、讨论阅读本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自责、悔恨的思想感情。

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自己“吃的”经历。

试说说作者这样写是否离题,并想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小组讨论交流)四课堂小结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1、默写字词。

2、小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思考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他的母亲,是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母亲,母亲的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人动情?(小组讨论交流)2、想一想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责、无奈、悔恨知情的语句。

永久的悔 第一课时导学案(带答案)

永久的悔   第一课时导学案(带答案)

宜州市民族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科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2. 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3. 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

【自主学习】1.学习散文的方法:⑪找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⑫理顺序。

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⑬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⑭品情感。

把握散文情感(主题)方法是:①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

②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3) 一般概括主旨可以用固定套路:借对什么事物的描绘,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赞美了什么精神,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2.自学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⑪给画线的字注音。

盈眶(kuàng)俯拾皆是(fǔ)唾手可得(tuò)立锥之地(zhuī)懵懵懂懂(měng)寄人篱下(lí)⑫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望九:接近九十。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这里形容后悔的事太多。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迫不得已)。

也说成“背井离乡”。

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的力量支持自己的生活。

⑬请速读课文,思考:本文是围绕什么写了什么事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永久的悔》导学案.doc

《永久的悔》导学案.doc

洗车学校自主学习语文导学案2012年3月31日教出日期:4月—日设计人:秦远斌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 2 永久的悔学习目标1、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内容。

2、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3、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和报答父母。

学习重点: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和报答父母学习难点: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的感情学习程序学习内容t学习要求一、练习回顾抽查第1课的生字词和课文理解情况。

二、自学讨论1、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赴徳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是当代语言学家。

著有散文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盈眶()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懵懵懂懂()寄人篱下()整体感知3、请速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來。

4、本文是围绕什么写的?即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边读边思5、划出文中你认为感情最真实、最深切的句子,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练习冋顾和自学讨论部分由课代表和老师共同主持完成。

请同学们课前先把导学案做好。

三、展示提升6第四组1、悔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悔”在“我忧、中是“永久的"?文中用了哪些词给这三个字做了更深刻的解释。

2、为什么悔?3、悔的表现是什么?写作小天地4、请以“妈妈,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可以是难忘的6第五组事,也可以是自己的心里话。

归纳小结6第六组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你的疑惑:6第一组四、浏览巩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

白面馍馍()轮廓()够呛()• • •简陋()懵懵懂懂()唾手可得()• • •2、题目中的“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五、抽测达标完成课后练习和《基训》相应的作业。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都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吧,不要在父母的爱的海洋里撒娇,任意践踏这世上最伟大的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永久的悔》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永久的悔》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永久的悔》导学案1、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内容。

2、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3、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和报答父母。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清平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及《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

在吐火罗文研究、印度佛学、东方文化、比较文学、唐史研究及中外关系史等广泛领域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尤其是《吐火罗文》一书,是季老85岁后用英文冲刺的作品,其学术价值极高。

1盈眶.( ) 轮廓.( ) 够呛.( )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 懵.懵懂懂( ) 伶仃.( ) 馍馍.( )2、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1)俯拾皆是:(2)唾手可得:散的材料,组织结构,条理清晰,主题突出,使文章更具感人力量。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三、合作学习、探究1、作者悔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通过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4、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这是否偏离了主题?知 识 拓 展:就自己的阅读感悟阐述自己对作者“永久的悔”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从中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可贵情怀?我的疑惑课堂检测1、将四字短语填写完整俯()皆是()手可得立()之地()乡()井()()懂懂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永久的悔》(第1课时)导学稿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永久的悔》(第1课时)导学稿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某某:
3、本文是围绕什么写的?即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二、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某某清平(今临清)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三、学习生字:
盈眶( ) 简陋( ) 后悔( )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 立锥之地( )懵懵懂懂( ) 寄人篱下( )
4.按原文填空。
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让我难解而又易解"的一句中,“难解”指的是什么?“易解”指的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难解”指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易解”指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蕴涵的情感: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这饱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也饱含了做儿子的多少悔!
《永久的悔》第一课时
序号
3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四、理解并抄写生词。
课题
《永久的悔》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识记并理解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常识。
2、采用朗读法,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2、《永久的悔》导学案

2、《永久的悔》导学案

2、《永久的悔》导学案主编者:吴志仲审核人:孙植荣第十八课时【教学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资料链接】季羡林:当代语言学家,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县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自谦“杂家”,但杂而不失精,杂中有重点。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会12种语言。

在长达70年的学术生涯中,季老从不敢对自己有丝毫懈怠。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四点半起床,五点吃早点,然后就开始写作。

在上班族每一天正式工作开始之前,季老已做完了一天中他要完成的学术研究和写作任务。

记者好奇的问他:“每天四点半起床难道不困吗?”他笑笑回答说:“怎么不困?谁不喜欢睡觉?但到时候就好像有鞭子在抽,提醒我非起来不可。

我恨不能每天有48小时用来工作,我始终不敢放松一分一秒。

如果稍有放松,静夜自思就会感到十分痛苦,好像犯了什么罪,好像在慢性自杀。

”惜时如今的季老,其写作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同样让人惊讶。

本文就是用几个小时创作出来的。

本文写于1944年,作者应《光明日报》的记者邀请,完成了这篇散文。

作者虽已过古稀之年,但是仍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记忆犹新。

在几个小时之内创作而成。

可见对于自己没有迎养母亲在作者心中铸成了一个永久的痛。

【自主学习】1、预习课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唾.手可得()懵.懵懂懂()恃.而不恐()蹭.上()(2)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借助书下注释)。

望九: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背井离乡:懵懵懂懂:寄人篱下:2、回忆从小到大让自己后悔不已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第十九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永久的悔》教案共3篇

《永久的悔》教案共3篇

《永久的悔》教案共3篇《永久的悔》教案1教案信息教材名称:《永久的悔》课程年级:高二主题:品德教育授课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所隐含的道德信仰和品德观念。

2.理解“人生短暂,道德永恒”的思想内涵,明确道德观念对人生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思考、判断、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提高道德素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概述小说中人物的道德信仰和品德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短暂,道德永恒的思想内涵。

2.分组讨论小说中人物的道德观念,归纳总结不同人物的品质,以此培养学生判断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品质与现实生活联系,提高道德素质。

第二课时:1.学生小组呈现小说中不同人物的道德信仰和品质,提出对人物行为的不同看法,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辩论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小说品质,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培养自信、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通过案例分析和场景模拟,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说人物的品德观念和道德信仰,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和思考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呈现,发挥了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协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和场景模拟,学生进一步强化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了素质水平。

教学反思:1.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情感认知,采用一些具有情节性的案例,提高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知和理解。

2.教学应强化课堂应用性,通过代表走进社区、义务服务等实践活动,落实小说品质,践行道德准则。

3.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运用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本次道德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品质,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道德素质和判断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呈现,学生增强了协作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场景模拟,进一步强化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学中还强调了情感认知和课堂应用性,通过实践活动落实小说品质,践行道德准则。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2篇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2篇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永久的悔》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文章《永久的悔》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悔过和改变的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 重要词汇和短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悔过和改变的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教材《永久的悔》、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本篇文章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问如下问题:1. 你们知道《永久的悔》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吗?2. 你们对于悔过和改变有什么看法和想法?Step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情节和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解答以下问题:a.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 文章中主要讲述了哪一个历史事件?c. 主人公为什么会发生悔过和改变的想法?d. 文章的结尾有何寓意?Step 3:词汇和短语讲解(15分钟)1. 教师将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解释,尝试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造句。

Step 4:讨论和思考(15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就悔过和改变的意义和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a. 为什么人们会有悔过和改变的想法?b. 悔过和改变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2.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总结出以下结论:1. 歷史教訓是永久的。

2. 悔过和改变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品质和意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这篇文章,并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材料:为什么说“悔过书写在心里,改过镌刻在事业”的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并能够正确使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语文版初二语文下册《永久的悔》导学案

语文版初二语文下册《永久的悔》导学案

语文版初二语文下册《永久的悔》导学案内容预览:课题《永久的悔》总第1课时教师寄语:学习贵有疑,贵在解疑。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识记明白得积存生字词及杰出语句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全人格,明白得孝道【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过程】预习问题:1、你对作者季羡林有哪些了解?2、在学习本课之前,请大伙儿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情况让你们至今想起仍后悔不已呢?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自行勾画喜爱的词或语段,并简要批注阅读心得。

4、收集赞颂母亲、母爱的诗词佳句。

一、自读感知1、课文开头说到“‘我’永久的悔”,结尾又说到“这确实是‘我’永久的悔”。

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那个“悔”包含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2、本文共11段,若分三部分,应如何分?从文中你能看出本文是以如何样的感情线索来贯穿全文、组织安排材料的吗?你认为第二部分大致分为几层好?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几层内容。

3、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如此写有什么作用?4、从题目来看,本文应要紧表现自己的“悔”,但是3-5段侧重写家庭的具体情形,6-8段侧重写作者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形,看起来看起来与这“悔”没什么关系,因此有人认为跑题了,不知你如何样认为?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评读质疑请谈谈自己读后的疑问三、自测评判1、加线字注音俯拾皆是()简单()唾手可得()立锥之地()孤苦伶仃()无缘()够呛()模糊轮廓()懵懵明白明白()寄人篱下()耕耘()白面馍馍()2、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学校不能爱岗敬业,就专门难有自己的立锥之地。

B、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他来说是唾手可得。

C、他经常犯错误,在老师眼里,他的错误能够说是俯拾皆是。

D、在灾荒的年岁,祖父曾经背井离乡,流落街头,靠打短工糊口。

《永久的悔》总第2课时设计人:徐久传课题《永久的悔》教师寄语:学无止境,贵在持之以恒。

《永久的悔》教案9篇

《永久的悔》教案9篇

《永久的悔》教案9篇《永久的悔》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习掌握__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

二、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三、感受__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__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__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__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永久的悔”,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__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

那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二、探究课文第l、2自然段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三、熟悉__内容,明了__线索1、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__是围绕什么展开的?2、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白的黄的红的。

3、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__的线索,它贯穿__始终。

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4、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四、小结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__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温故互查:(检查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

)二、阅读理解3、4自然段1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

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3、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4、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5、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

永久的悔 第二课时导学案(答案)

永久的悔   第二课时导学案(答案)

宜州市民族中学八年级(下)语文科导学案【学习目标】1. 品味本文的语言,体会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的深情。

2. 感知母亲形象,进一步体会文中复杂而又特殊的情感。

3. 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和报答父母。

【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品析散文语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关键词的赏析:①该词的本义;②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③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④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⑵关键句的赏析——四抓四联系: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描写);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或目的。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①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②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⑶阅读步骤: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第四、“十六字”方针。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⑷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铺垫(引出下文、铺陈夸张)、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

2.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悔的是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悔的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我没能及时尽孝。

悔的具体表现是第十段,①因为无法报恩②作者的“悔”表现在他对小时候自己懵懵懂懂,不懂得母亲的一片苦心;而年轻时虽空有雄心壮志却逢经济不能独立,又无法报孝母亲。

等到大学毕业了,想迎养母亲时她却永远地离自己而去了,所以,才留下了这无法还恩的“永久的悔”。

⑵“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谈‘红’色变了。

”请赏析“谈‘红’色变”的表达效果。

化用成语,巧妙地通过“我”的切身感受,具体形象地表现出家庭生活的贫困,也衬托出母亲艰辛,悲惨的生活处境及她在苦境中给予我的爱。

《永久的悔》导学案

《永久的悔》导学案

《永久的悔》导学案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的内在线索—主线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在叙事和朴实语言中所蕴涵的深厚情感。

3、引导学生学生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教学重点:体会蕴涵在平实自然、日常絮语中的作者感情,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能力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体会亲人的爱心无处不在,真正能激发学生的感恩尽孝之情。

一、自主学习:1、知识储备作者背景季羡林,1911年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是当代语言学家。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接近九十岁的高龄,应《光明日报》的记者邀约,完成了这篇散文。

作者虽然已过了古稀之年,但是,仍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记忆犹新、一一在目。

未能对母亲尽孝是作者心中一个永远的痛,年幼时不懂尽孝,年轻时无力尽孝,而成年后却无从尽孝。

因为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作者,在作者心中也就有了这“永久的悔”。

正像作者说的那样:“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2、给加点字简陋.立锥.伶仃..唾.手可得无缘.够呛.懵懵..懂懂寄人篱.下模.糊轮廓....耕耘白面馍馍.3、预习填空作者永久的悔是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线索是。

二、合作探究:1、与母亲相处的哪些事中体现了季老深深痛恨之情呢?分组阅读3-9,共同寻找、概括。

2、文章中用大量文字写我幼年时吃“红的”“黄的”“白的”,“吃的”这些事是否偏题,不能表达出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3、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关系?4、体会作者平实语言中蕴涵的深厚感情(课后练习三)三、结合自我,拓展延伸1、季老将自己的“永久的悔”告诉了我们,我们与亲人相处中有没有自己后悔的事情呢?(同学们自己谈,并且在谈到的过程中,送自己或者送同学一句话,或者送给季老一句话)2、结合现实,谈我们如何及时尽孝、感恩回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永久的悔》(第2课时)导学稿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2《永久的悔》(第2课时)导学稿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二、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1、中间叙事部分作者不仅叙写了母亲受尽的苦难,更主要的叙写了什么内容?
中间叙事部分主要叙写了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2、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作者幼年的生活情况有什么特点?与“悔”有什么关系?
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作者幼年生活情况的特点是“苦”。写家庭的苦和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予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现母亲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怎样理解记叙文标题的含义?
1、记叙文的标题往往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要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要善于透过表象,展开联想,就是由此及彼,抓住客观事物、现象间的各种联系和微妙的类似,从而发掘出人物的精神美和事件所蕴涵的哲理美。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新新导学案)2013-201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2.永久的悔导学案 语文版

(新新导学案)2013-201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2.永久的悔导学案 语文版

第2课永久的悔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一、预习展评1、给加点的字注音。

盈眶.( kuàng )简陋.( lòu )后悔.( huǐ)俯拾..皆是( fǔ)唾.手可得(tuò)立锥.之地( zhuī)懵.懵懂懂( měng )寄人篱.下( lí)2、解释下列词语。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文中形容后悔的事很多。

也说俯拾即是。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3、连词成句(略)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示例: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预设问题二: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示例:作者悔的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悔的具体表现是文章的第10段。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本文是围绕什么写的?即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示例:这篇课文的叙事线索就是吃的,用“白的、黄的、红的”贯穿全文,通过写吃的来回忆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五、当堂达标1、(1)立锥之地(2)唾手可得(3)懵懵懂懂(4)盈眶2、C3、略4、(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示例:中国烟民队伍庞大;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很多;吸烟减短人的寿命。

(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示例:吸烟导致致命肺部疾病;吸烟致癌;孕期吸烟危害胎儿健康;吸烟会要你的命。

(意对即可)第二课时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中间叙事部分作者不仅叙写了母亲受尽的苦难,更主要的叙写了什么内容?示例:中间叙事部分主要叙写了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预设问题二: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作者幼年的生活情况有什么特点?与“悔”有什么关系?示例: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作者幼年生活情况的特点是“苦”。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第2课永久的悔教学目标一、理清文章的线索。

二、学习以“悔”贯穿全文的写法。

3、体会平实的语言中包括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白得母子深情。

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并体味平实的语言中包括的强烈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走近季羡林(请您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二、字词积存(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唾手可得懵懵懂懂(2)说明以下词语望九: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背乡离井:懵懵懂懂:俯仰由人:3、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试探:本文要紧表达了什么情形,文中包括了如何的情感?4、梳理结构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但是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那么是“永久的悔”,全文确实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

请你边读边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并试探如此写的作用?【学生活动】边朗诵边理清文章的线索及结构,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上黑板板书。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讨一、朗诵课文本文题为“永久的悔”,朗诵课文,试说说“悔”的内容是什么,从“悔”中,你体会到了哪些情感?(小组讨论交流)二、讨论阅读本文,让咱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母爱,也让咱们感受到了作者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自责、悔恨的思想情感。

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自己“吃的”经历。

试说说作者如此写是不是离题,并想一想作者如此写的用意。

(小组讨论交流)四课堂小结第2课时一温故知新一、默写字词。

二、小组有情感的朗诵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讨一、试探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他的母亲,是认真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址写到了母亲,母亲的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人动情?(小组讨论交流)二、想一想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述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述和一处语言描述,却一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责、无奈、悔恨知情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永久的悔》导学案(学生用)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3、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
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把作者的简介写在下面:
2、给下列加点中注音
后悔.俯.拾皆是简陋.唾.手可得
立锥.之地孤苦伶仃
..无缘.够呛.
模.糊轮廓.懵.懵懂懂寄人篱.下
耕耘
..白面馍.馍
3、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望九:俯拾皆是:唾手可得:
立锥之地:孤苦伶仃:背乡离井:
举目无亲:够呛:迎养:
迷离模糊:懵懵懂懂:寄人篱下:
4、请在书本上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5、作者的“永久的悔”指什么?一个“悔”字包含作者什么情感?
6、文章的线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章中说:“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在与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通之处?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2、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第二课时
一、读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厚感情
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2、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的“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能吃野菜了。

3、特别有一点,让我难理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4、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二、自己小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三、小组合作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并试着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四、拓展延伸:
你在家里是怎样和父母、长辈相处的?你从哪些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了父母对你的爱?请你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学习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