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运动学(精选)

合集下载

踝关节运动学

踝关节运动学

5、跗跖关节:由三个楔骨与骰骨与五 个跖骨组成的关节,为平面微动关节。
6、跖趾关节:跖骨与趾骨组成的关节 共五个。
(二)足的分部
足可分为前、中、后三部。 跖骨基底部以前为前部;楔 部、跗中关节部(或称跗横 关节)为中部;跟骨为后部。
(三)足部韧带
1.跟舟足底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结构宽而厚,坚强有力, 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支持。 2.跖长韧带
(4)腓骨肌腱:位
于外踝后方; (5)胫骨后肌肌腱: 位于内踝后方。
(五)深筋膜、腱鞘和滑膜囊
1、深筋膜 主要作用之一是形成支持带、跖腱膜等。 (1)支持带:支持带是深筋膜增厚所形成又称假 性韧带,主要起约束肌腱的作用。
(2)跖腱膜:为足底深筋膜在足底
中间部增厚所成。跖筋膜似一弓弦, 张于足的纵弓上。 人在直立或负重时弓弦就绷紧,对 维持足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
(六)足的功能 1.支持作用:足在站立或活动时均起支持作用。站立 时体重经踝至距骨,再经足弓分布于3个负重点。双足 6个点成为强有力的支柱。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 固性。 为支持体重,足必须具备结构上和位置上的稳定。 前者适用于站立,主要依赖于骨骼排列与韧带。后者 适用于运动,主要依赖于肌肉。因此,骨、肌肉、韧 带为足负重和运动的必要条件。 2.杠杆作用:足由静而动,由立而走,肌起重要作用。 如单就某一关节而言,在活动中,不同的姿势可以构 成不同形式的杠杆作用。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 而有力,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纵弓。
3.跖骨头短韧带 此韧带紧连五个跖骨头,支持诸跖骨 形成的横弓,防止跖骨头分离。
(四)足部肌
控制足部活动的肌来自足内肌及外肌。
1、足内肌:多集中在足底,由浅到深可分四层,按其 部位及起止点各有不同作用。但总作用与足弓维持有关。

踝关节运动学

踝关节运动学

2、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踝关节跖屈位限制足内翻活动,踝 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前移。 (2)距腓后韧带: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活动。 (3)跟腓韧带:在踝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主要作用是防止足、踝过度内翻。
3.下胫腓韧带 此韧带可分为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 带、下胫腓横韧带。 其中骨间韧带是骨间膜的延续,最为坚固。下胫腓韧 带亦有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
1.足弓的分类: 根据足弓位置及功能,将足弓分为纵弓和横弓。
(1)纵弓:包括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两部分,均止于 跟骨结节。
①内侧纵弓: 由跟、距、舟、三块楔骨及1-3跖骨组成。 特点:弓高,弹性好,有缓冲作用,又称弹性足弓。
②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4、5跖骨构成。
跟骨内侧结节形成后支点。第五跖骨头为前支点。 特点:弓较低,弹性差,主要作用是支载重力,
又称支撑足弓。
走路时,外侧足弓支载体重先于内侧足弓;站立时, 支载体重,弓即变扁。距骨构成纵弓基柱,支载体 重,下传至足弓。正常体重由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头 及其下方的二跖骨与第五跖骨头负载,再传至地面。
(2)横弓
在前足的横切面上,由跗骨与跖骨排列而成,向前足 背隆起的弓形。每足仅具弓形的一半,两足并拢时才 形成全弓。
学习内容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四、足和足弓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即距小腿关节,由胫腓骨远端关 节面和距骨关节面共同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腓 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加强踝关 节稳定性。 2.关节头:由距骨体上和两侧关节 面所组成,关节面呈滑车状,前宽 后窄。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 重力的面与胫骨远端关节前唇

踝关节运动的方法

踝关节运动的方法

踝关节运动的方法
踝关节这个关节部位大部分人在做运动的时候都很少会运
动到这个部位的,这主要就是由于踝关节这个部位是比较脆弱的,如果一不小心在走路的时候崴到脚都会损伤到踝关节的,所以最好是不要做太过于剧烈的运动方式的,尤其是当自己已经扭伤脚以后就不能够再去运动,如果是想要去运动自己的踝关节的话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并且运动强度不算那么大的。

首先是要养成一个早晨提前40到60分钟起床的习惯;
二是早晨起来后,外出先跑跑步,将身体跑到微热就行,作为每天早晨锻炼活动前必须的准备事项;
三是做做广播体操,或者学习简单的武术套路或练武的一些基本动作,注意:初学练武时,先不要求神似,而必须追求形似。

才能保证自己的举手投足符合练武人的出手不离方寸;
四是每天早晨锻炼时,进行一下深呼吸后,对天长啸(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肺活量与底气),多进行原地起跳、原地起跳摸高、助跑起跳、助跑起跳摸高的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自己身体长高)。

如果有条件多吊吊单杠、双杠(能达到高中体育锻炼标准以上最好);
五是每天睡觉前准备一杯绿茶,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凉绿茶加点热开水后,空腹把它喝了(一是稀释体内因睡眠后的血液粘稠问题;二是有利于锻炼身体时不出现供血、供氧不足的不良状态;三是有清扫体内垃圾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利于多长肉,特别是多长腱子肉;四是清晨起床空腹喝绿茶水有消除脂肪肉(肥肉)的医疗效果),清晨起床空腹将饮绿茶水适应后,每天每次必须喝400ml以上
其实可以在早上起来的时候进行踝关节运动的,这个时候运动的效果会比任何时候运动的效果都要好很多的,如果是想要运动自己的踝关节部位的话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广播体操的,这是很多中小学生们都会在清晨的时候做的一种操,这种操就可以让自己锻炼到自己全身的关节部位的。

踝关节与足运动学资料讲解

踝关节与足运动学资料讲解
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
足尖朝外称之为旋前。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一)骨
与踝关节、足部有关的骨共有26块(单 侧)。 1块胫骨、 1块腓骨、 7块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 内侧、中间、外侧楔形骨,骰骨)、 5块跖骨、 14块趾骨(分基节骨,中节骨,末节骨)。
腓骨的作用
腓骨参与踝穴的组成,且还具有以下 作用:
运动训练中过度训练,也可导致慢性滑囊 炎的发生。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 的旋转轴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 使足部在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 面行走。
足弓对各种地面的适应性
踝关节的负荷
★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 小有关。
静止情况下以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 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
带、跖腱膜等。
(1)支持带 支持带是深筋膜增厚所
形成又称假性韧带,主要起约束肌腱的作用。
深筋膜
(2)跖腱膜 为足底深筋膜在足底中间
部增厚所成。跖筋膜似一弓弦,张于足的 纵弓上。
人在直立或负重时弓弦就绷紧,对维持 足弓起着重要的作用。
跖腱膜作为足弓的弓弦,是足弓维持与 保护的重要组织。
2.腱鞘
踝部腱鞘分布于其前部、前内侧部、 前外侧部后部
背屈与跖屈
★踝关节屈伸同时伴 有距骨下关节(跟距及距 舟)和跗中关节(距舟、跟 骰)活动及距骨在踝穴中 前后滑动。
★跖屈时距骨内旋, 背屈时外旋。
踝关节的运动
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和足的运 动是联合的。
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伸时足 外翻、外旋。
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
足尖朝内称之为旋后。
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 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 当于体重的5倍左右。

踝关节的运动

踝关节的运动

(二)运动方向 绕额状轴: 跖屈(绷脚尖) 背伸(勾脚尖) 正常背伸至70º ,跖屈至140º ,约有70º 的活动范围。 绕足的失状轴: 内翻 外翻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一)骨
与踝关节、足部有关的骨共有26快(单侧)。 1块胫骨、
1块腓骨、
7块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 内侧、中间、外侧楔形骨,骰骨)、 5块跖骨、 14块趾骨(分基节骨,中间骨,末节骨)。
踝关节的运动
邹苏梅
内容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四、足与足弓
一、踝关节的组成与运动方向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 穴),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 关节面及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 组成。
2.关节头: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距 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关节面的 形成为滑车状。
(二)踝关节的韧带
主要韧带有: 1.内侧韧带:呈三角形,称三角韧带。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2.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在踝关 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 º 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踝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骨折的生物力学
总结词
踝关节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冲击引 起的,如跌落或车祸。
详细描述
当强大的外力作用于踝关节时,骨骼 可能发生断裂。常见的踝关节骨折类 型包括撕脱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生物力学
总结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指踝关节周围韧带 松弛,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
详细描述
慢性踝关节不稳可能是由于急性损伤 后未得到适当的治疗或反复的小损伤 累积引起的。这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 降,容易发生扭伤和反复疼痛。
Hale Waihona Puke 04踝关节疾病的生物力学
踝关节炎的生物力学
总结词
踝关节炎是由于踝关节的炎症反应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生物力学因素在 踝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踝关节炎的生物力学因素主要包括关节负荷异常、关节稳定性降低和软组织失衡。长期过度的关节负荷会导致关 节软骨磨损和退变,进而引发关节炎。此外,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度和平衡性对关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软 组织的失衡可导致关节压力分布不均,加速关节炎的发生。
03
踝关节的稳定性受损可能导致步行障碍、扭伤等运动损伤。因 此,了解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踝关节疾病具有
重要意义。
03
踝关节的损伤生物力学
踝关节扭伤的生物力学
总结词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由于踝关节周围韧带过度拉伸或撕裂引起。
详细描述
当踝关节受到外力作用,如突然的扭脚或踩到不平的地面上,会导致踝关节过 度内翻或外翻,超出韧带的正常承受范围,从而引起韧带撕裂或断裂。
THANKS
感谢观看
3
踝关节的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运动状态下 关节的受力情况,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 指导。

踝关节运动学实训报告

踝关节运动学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承担着支撑和稳定下肢的重要功能。

为了深入了解踝关节的运动学特性,提高对踝关节运动生理学的认识,我们进行了踝关节运动学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踝关节的结构和解剖特点。

2. 了解踝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式及其生理意义。

3. 学习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4. 分析踝关节运动中的力学原理。

三、实训内容1. 踝关节的结构与解剖踝关节由距骨、跟骨、舟骨、骰骨和胫骨、腓骨的远端构成。

关节囊附着于各骨的关节面,周围有韧带加固,包括跟距韧带、距舟韧带、距跟舟韧带等。

关节面分为滑车关节面和凹面,分别与胫骨和腓骨的关节面相对应。

2. 踝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式(1)跖屈与背屈:踝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式,由胫前肌和腓骨长肌等肌肉收缩产生。

跖屈时,足跟离地,足尖向下;背屈时,足尖向上,足跟下沉。

(2)内翻与外翻:由胫后肌、腓骨短肌和腓骨长肌等肌肉收缩产生。

内翻时,足内侧缘向中线靠拢;外翻时,足外侧缘向中线靠拢。

(3)旋转:由胫后肌、腓骨短肌和腓骨长肌等肌肉收缩产生。

内旋时,足跟向中线靠拢,足尖向外;外旋时,足跟向外,足尖向中线靠拢。

3. 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1)主动关节活动度:由受试者自主完成的关节运动,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等。

(2)被动关节活动度:由外力作用下,关节在无肌肉收缩的情况下产生的运动,如由他人帮助完成的关节运动。

4. 踝关节运动中的力学原理踝关节运动中的力学原理主要包括:(1)肌肉收缩力: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是踝关节运动的基础。

(2)关节囊与韧带:关节囊和韧带在踝关节运动中起到稳定和保护作用。

(3)骨骼杠杆:踝关节运动中的骨骼杠杆原理,使肌肉收缩力得以放大。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通过实训,我们了解到踝关节的运动学特性,并掌握了以下内容:1. 踝关节的结构和解剖特点。

2. 踝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式及其生理意义。

3. 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踝关节关节结构运动解剖学

踝关节关节结构运动解剖学

踝关节关节结构运动解剖学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重要关节之一,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

踝关节的结构包括距骨、胫骨和腓骨,它们通过关节面相互连接。

踝关节由内踝和外踝组成,内踝是胫骨的一部分,外踝是腓骨的一
部分。

在踝关节的结构中,有多个韧带起着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如
内外侧副韧带、胫距韧带和跟腱等。

这些韧带有助于维持踝关节的
稳定性,防止过度扭伤和损伤。

在运动解剖学中,踝关节的主要运动包括背屈、跖屈、内翻和
外翻。

背屈是踝关节向上弯曲,使脚尖向胫骨方向移动;跖屈则是
踝关节向下弯曲,使脚尖向下移动。

内翻是踝关节向内侧转动,外
翻则是踝关节向外侧转动。

这些运动使踝关节能够适应不同的地面
和运动需求,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踝关节还承担着身体重量的支撑和平衡功能。

当我们行走、跑步或进行其他活动时,踝关节需要承受身体的重量,并在不
同的地面条件下进行调整,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

因此,踝
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解剖学对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
内容,了解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机理和运动功能,也有助于临床上对踝关节相关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踝关节PPT全面版

踝关节PPT全面版

1.踝关节内翻扭伤 Inversion (lateral) ankle sprain:足内翻导致外侧韧 带损伤 最常见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 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 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 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局部症状更明显。由于失去外侧韧 带的控制,可出现异常内翻活动度。
距小腿关节常被认为是“榫 眼”,因为它与木工使用的木 质的连接很相似
第3页/共17页
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 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強,内 侧为内侧韧带(三角韧 带),外侧为外侧韧带。
踝内侧副韧带又称三 角韧带,呈三角形分 布。分别是: � 胫距韧带 � 胫跟韧带 � 胫舟韧带
第4页/共17页
踝的外侧副韧带,三条:
�距腓前韧带:在踝关节
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 指在外力作用下,踝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踝
关节扭伤。
外侧韧动带完,全断在裂踝:较关少见节,局中部立症状位更明时显,。
(3 (3
))防..横横止向向稳稳距定定性性骨向前移位
■正跖常屈步时�态距时距骨,内踝腓旋关,后节背的韧屈反时作带外用旋:力。等可于或限大制于髋踝关节、膝关节,但因踝 �距腓关前韧节带:过在度踝关背节跖伸屈位活可动限制足内翻活 踝背关屈节 与�易跖造屈跟成外即腓侧距韧韧骨带在带损冠伤状:机轴在理上旋踝转。关节中
第9页/共17页
临床上最常见的踝关节 韧带扭伤是距腓前韧带, 其次是跟腓韧带,他们的 损伤最常见于踝跖屈、内 翻时或摔倒时着地。在非 负重情况下,踝处于内翻 和趾屈情况下休息。如果 在意外情况下着地,则发 生外侧韧带损伤。

足踝部运动学

足踝部运动学

3.前群肌
胫骨前肌
• 部位:小腿前外侧 浅层。 • 起止点:起于胫骨 体外侧的上2/3; 止于内侧楔骨内和 第1跖骨底。 • 功能:近固定时, 使踝关节伸(背 屈)、内翻。远固 定时,使小腿在踝 关节处伸,维持足 弓。
• (二)外侧群 作用: 使足外翻和屈踝关节 (跖屈) • 腓骨长肌 peroneus longus • 腓骨短肌
载距突
舟骨结节
足弓
3.足的畸形
• 病因包括:先天畸形,肌肉 萎缩或痉挛,后天的外伤或 应力刺激;如外翻足,内翻 足,平足,马蹄足,仰趾足, 弓形足, 踇外翻…
附1:常见的足部问题
附2:常见的一些足部畸形
五、踝肌和足肌
• • • • • 1.后群 浅层------腓肠肌:跖屈踝和屈膝;比目鱼肌:跖屈踝。 深层-------胫骨后肌:足内翻;趾长屈肌:跖屈足 + 屈2--5趾;长屈肌:屈踇指。 后群 浅层: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 – 腓肠肌 – 比目鱼肌 • 腘肌 • 深层 – 趾长屈肌 – 拇长屈肌 – 胫骨后肌tibialis posterior
股二头肌 胫骨前肌 小腿三 头肌 胫骨后肌
腓肠肌起自股骨内、外侧髁 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腓骨 后面的上部。
胫骨、腓: • • • • 一、名词解释:足弓 二、足弓的骨性结构及稳定因素是什么? 三、简述常见的足部的畸形和足部疾病。 二、简述运动踝关节的肌群的组成、肌肉起止点、 功能和神经控制。
1.后群——深层
1.后群——浅层
2、外侧群
•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二者是外翻足和跖屈踝。
• (一)前群 • 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 趾长伸肌 • 拇长伸肌 胫骨前肌:背屈踝; 踇长伸肌:背屈踝和伸踇; 趾长伸肌:背屈踝和伸趾,外翻足; 第三腓骨肌:背屈踝和伸趾,外翻足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5
(二)踝关节的韧带
踝关节的主要韧带有: 1内侧韧带:呈三角形,称三角韧带。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6
2.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
20
(三)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形,与踝穴相适 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效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下及后行, 均有阻止距骨后移加的作用。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力的作用, 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15
三、踝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 转轴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部在 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足弓对各种地面的适应性
16
(一)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踝关节轴线
胫骨及距骨关节面弧
踝关节活动度
17
1.背屈与跖屈
即距骨在其横轴上旋转。
距骨头体在矢状面上背屈与跖屈 ★踝关节屈伸同时伴有距骨下关节(跟距及距舟)和 跗中关节(距舟、跟骰)活动及距骨在踝穴中前后 滑动。 ★跖屈时距骨内旋,背屈时外旋。 2.内翻与外翻 即跟骨在通过距下关节的斜行纵轴上内旋与外旋
3.横向稳定性
即侧方稳定性,其控制因素一是距骨体嵌入踝穴内, 二是副韧带正好位于距骨侧方及下胫腓联合韧带,均 可起到稳定作用。
踝关节运动学
1
学习内容

踝关节运动学

踝关节运动学
踝关节运动学
学习内容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四、足和足弓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②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4、5跖骨构成。 跟骨内侧结节形成后支点。第五跖骨头为前 支点。 特点:弓较低,弹性差,主要作用是支载重 力,又称支撑足弓。
走路时,外侧足弓支载体重先于内侧足弓。 站立时,支载体重,弓即变扁。 距骨构成纵弓基柱,支载体重,下传至足弓。 正常体重由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头及其下方的 二子骨与第五跖骨头负载,再传至地面。
(二)足的分部
足可分为前、中、后三部。
跖骨基底部以前为前部;楔部、跗中关节部 (或称跗横关节)为中部;跟骨为后部。
(三)足部韧带
主要有: 跟舟跖侧韧带、 跖长韧带、 跟骰跖侧韧带(跖短韧带) 跖骨头横韧带等。
1.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其结构宽而厚, 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 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2.跖长韧带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 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 3.跖骨头短韧带 此韧带紧连五个跖骨头,位跖侧。 支持诸跖骨所形成的横弓,防止跖骨头分离。
3.下胫腓韧带
此韧带可分为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 带下胫腓横韧带。 其中骨间韧带是骨间膜的延续,最为坚固。 下胫腓韧带亦有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
(三)肌
1.使踝关节运动的肌主要是: (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2)背伸: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和 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有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 胫骨前肌。 (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 腓骨短肌等。

第二章第三节关节运动学(八、踝)运动学特征

第二章第三节关节运动学(八、踝)运动学特征

二、踝关节运动学
1. 踝关节的运动
(1) 运动方向和范围 运动方向:滑车关节-跖屈、背屈 运动范围:跖屈幅度明显大于背屈
正常背屈20°~30°,跖屈30°~50°。 屈伸活动范围一般为70°~80°
(2)踝关基本与内外踝尖连线一致。
跑步的蹬伸和缓冲时,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小腿三头肌肌 腱的弹性形变与复原进行的。它可在腾空之前的制动阶 段,通过肌腱的形变而储备能量。
二、踝关节运动学
4. 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髋关节、膝 关节,但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传导的单位 面积上的应力却低于髋或膝关节。
踝关节在跳跃活动中的起跳和蹬地阶段起主要作用。
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整个身体的稳定 性, 包括决定上位环节作用的效率以及它参加工作的早晚。
在冠状面上平均向外倾斜约10° 水平面上平均向外旋转6°
矢状轴 冠状轴
上面观
背面观
冠状轴
由于踝关节轴倾斜,所以踝关节绕此轴即足部背 屈和跖屈时,在水平面上足兼有绕小腿纵轴旋转 的内收、外展活动,以及在冠状面的足内、外翻。
踝关节轴线
XX′横轴通过双踝,主跖屈背伸;Y胫骨垂直轴,主内收外展;Z矢状轴,主外翻内翻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八、踝
学习内容
一 解剖学基础
1
骨与韧带
2 肌肉和神经支配
二 运动学特征
踝关节的组成: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关节窝:呈叉状(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 及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关节头:呈滑车状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距骨两侧 的关节面所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 向下及后行,
均有阻止距骨后移加的作用。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 力的作用,
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21
1.背屈时的稳定性
跖屈大于背屈。屈的控制因素有骨、 韧带及肌肉。
背屈时距骨颈上面与胫骨远端关节前 唇接触,
关节囊后部拉紧,后侧韧带及肌肉紧 张,阻止踝进一步的背屈。
保护的重要组织。
12
2.腱鞘与滑膜囊 (1)腱鞘 踝部腱鞘分布于其前部、前内侧部、前外侧 部后部 前部腱鞘有:胫前肌腱鞘、坶伸长肌腱鞘及 趾伸长肌腱鞘。 前内侧腱鞘有:胫后肌腱鞘、屈坶长肌及屈 趾长肌腱鞘。 外侧: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共有一鞘。 后方有:跟腱鞘。
13
2.滑囊 足部的滑液囊较大的有: (1)跟骨皮下滑液囊:在跟骨后面和跟 踺的浅面。 (2)跟腱滑液囊:位于跟腱止端和跟骨 后面上部之间。在日常生活中,鞋履不平 整产生摩擦时,可促使皮下滑囊引发炎症。 运动训练中过度训练,也可导致慢性 滑囊炎的发生。
2.跖屈时的稳定性
跖屈时,距骨后结节,接触后唇,阻 止跖屈过度。
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前部分亦有阻止 作用。
22
(四)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 ★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 髋关节、膝关节,但
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传导的 单位面积上的应力却低
于髋或膝关节。 ★踝关节在跳跃活动中的起跳和蹬地阶段起主 要作用。
等。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2)背伸: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 肌和
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有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 肌和
胫骨前肌。
9
2.踝关节运动肌群的功能特征 踝关节肌在工作时,具有与其功能相适 应的特征: (1)跖屈肌所作的功远大于背伸肌。 (2)跖屈肌有对抗踝背伸与足外翻的 作用。 (3)腓骨长肌腱和胫骨前肌腱在足底 部共同形成“腱环”,有维持足横弓的作用。
节的旋转轴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 节,使足部在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 整的路面行走。
16
(一)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踝关节轴线 踝关节活动度
胫骨及距骨关节面弧
17
1.背屈与跖屈 即距骨在其横轴上旋转。
跖屈
距骨头体在矢状面上背屈与
★踝关节屈伸同时伴有距骨下关节(跟距及 距舟)和
跗中关节(距舟、跟骰)活动及距骨在踝穴 中前后滑动。
静止情况下以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关 节承受的压缩
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
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
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 于体重的5倍
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节
20
(三)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 及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 形,与踝穴相适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 效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跖屈时距骨内旋,背屈时外旋。
2.内翻与外翻 18
总之,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与距下关节 和足的运动是联合的。
当踝跖屈时足内翻、内旋,踝背伸时 足外翻、外旋。
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 足尖朝内称之为旋后。
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 低,足尖朝外称之为旋前。
19
(二)踝关节的负荷
★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 有关。
10
(四)肌腱 1.后面:跟腱。最粗大,易于识别。 2.前面:有胫骨前肌肌腱,是前面所有
肌腱中最粗大者。 胫骨前肌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着有: (1)踇长伸肌肌腱; (2)趾长伸肌肌腱; (3)第三腓骨肌腱; (4)腓骨肌腱;位于外踝后方; (5)胫骨后肌肌腱:位于内踝后方。
11
(五)深筋膜、腱鞘和滑膜囊
14
(五)腓骨的作用 腓骨参与踝穴的组成,且还具有以下 作用: 1.负重功能 负重时,负荷由距骨传至腓骨。 约承受体重的1/6。 2.腓骨缺损时的影响 腓骨被部分切除 后,胫腓下 关节韧带出现松弛,引起踝关节不稳, 最终将导 致骨骼发育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
15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
3
(二)运动方向 绕额状轴: 跖屈(繃脚尖) 背伸(勾脚尖) 正常背伸至70o,跖屈至140o,约有70o的活动范 围。 绕足的矢状轴: 内翻 外翻
4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一)骨 与踝关节、足部有关的骨共有26块(单侧)。 1块胫骨、 1块腓骨、 7块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 内侧、中间、外侧楔形骨,骰骨)、 5块跖骨、 14块趾骨(分基节骨,中节骨,末节骨)。
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 整个身体的稳定性,
包括决定上位环节作用的效率以及它参加 工作的早晚。如果,踝
23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
度。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 7
3.下胫腓韧带 此韧带可分为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 腓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 其中骨间韧带是骨间膜的延续,最为坚固。 下胫腓韧带亦有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
8
(三)肌
1.使踝关节运动的肌主要是:
(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 屈肌、
5
(二)踝关节的韧带 踝关节的主要韧带有:
1内侧韧带:呈三角形,称三角韧带。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6
2.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
位。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 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 动。
踝关节运动学(精选)
感向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四、足和足弓
2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1.深筋膜 主要作用之一是形成支持 带、跖腱膜等。
(1)支持带 支持带是深筋膜增厚所形 成又称假性韧带,主要起约束肌腱的作用。
(2)跖腱膜 为足底深筋膜在足底中间 部增厚所成。跖筋膜似一弓弦,张于足的 纵弓上。
人在直立或负重时弓弦就绷紧,对维持 足弓起着重要的作用。
跖腱膜作为足弓的弓弦,是足弓维持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