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的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抗生素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影响感染的 治疗效果。
03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和体征
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 、痛等炎症表现
手术部位附近淋巴结肿大
伤口渗出液增加,可能伴 有异味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 等全身症状
诊断方法和标准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情 况,可考虑联合使用多种抗生 素进行治疗。
疗程适度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 果,合理安排抗生素的使用疗 程,避免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
。
05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术前准备和皮肤消毒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了术部位的皮肤进 行彻底清洁,去除污垢和细菌。
非手术治疗
局部护理
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局部 刺激和损伤。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热敷等, 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炎 症消退。
药物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 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清创术
对于感染较轻、局限于手术部位 的病例,可进行清创术,彻底清
除感染组织和坏死组织。
换手术。
案例三:心血管手术后导管感染
总结词
心血管手术后导管感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需要紧急处理。
详细描述
心血管手术后导管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后数天内,表现为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感染的原因可能 包括导管插入过程中细菌污染、导管护理不当、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治疗措施包括及时拔除导管、使用 抗生素等,必要时需要进行手术处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培训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座 、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
3
考核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对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和评 估,确保其掌握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并将考核 结果纳入绩效管理。
THANKS
应对全球卫生挑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全球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 略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30 天内,手术部位发生的感染,包 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 腔隙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和临床表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可分为浅表 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器官/ 腔隙感染三类。
完善感染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明确各 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加强手卫生管理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医护人员 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性。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对手术室、病房等关键区域进行定期 清洁和消毒,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防 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和 处理流程,避免医疗废物对环境和患 者造成污染和危害。
02
03
04
手术类型
复杂手术、大型手术和急诊手 术等,由于手术时间长、创面
大,感染风险增加。
手术部位
某些手术部位如胃肠道、呼吸 道等,由于菌群丰富,易引发
感染。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器械 消毒不严格等,均可导致感染
风险增加。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护理不 当等,均可影响患者康复和增
加感染风险。
防控的认识和理解。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和检测方法
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但各有局限性,如 细菌培养耗时较长、生物标志物检测灵敏度不够、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判断感染程度等。
预防性措施不足
目前对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术前和术中的消毒、抗生素使用等措施,但 对于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相对较少,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和、MRI等影像学手 段,观察手术部位感染灶的形态
和范围,辅助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测
对手术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观察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菌感染
情况,确定感染程度。
04 诊断与检测流程
疑似病例的筛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 史、免疫状况等。
体征检查
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症 状。
02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愈合延迟
手术部位疼痛、红肿、发热、渗出物 异常等。
切口不愈合或愈合缓慢,可能伴有脓 性分泌物。
全身症状
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心率加快 等。
实验室检查
1 2
微生物培养
采集手术部位分泌物或组织样本进行细菌、真菌 等微生物培养,确定感染病原体类型。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感 染存在。
皮肤准备
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清洁和消毒,以降低术后感染 的风险。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应 用。
术中控制措施
01
手术室环境管理
确保手术室空气洁净,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手术室内
细菌的数量和种类。
02
手术器械和用品的消毒
外科感染最常见原因
外科感染最常见原因外科感染是指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切口受到污染导致的感染。
外科感染是危险且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外科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详细说明一些最常见的原因。
1.手术环境因素:手术环境的清洁程度是外科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术室应该具备严格的空气过滤系统,消毒操作应该符合标准,手术器械应该经过高温高压灭菌,术者和助手应该穿戴干净的手术衣、手术帽、手套等。
如果手术环境不洁净,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会进入手术切口,导致感染的发生。
2.术前患者准备不当:术前患者准备很重要,如果准备不当会增加手术中发生感染的风险。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提前进行准备,包括清洁剃毛、皮肤消毒、禁食等。
如果患者的皮肤不干净或者存在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入病原体,导致感染。
3.手术切口处理不当:手术切口处理不当是导致外科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手术中,切口应该被小心地处理,避免受到细菌污染。
切口应该充分暴露、清洁、消毒,并在手术过程中避免和其他物体直接接触。
如果处理不当,切口周围的细菌可能进入切口,导致感染。
4.手术器械和材料污染:手术器械和材料的污染是外科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和材料应该经过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如果器械和材料没有彻底清洁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细菌污染,细菌会进入手术切口或患者体内,导致感染的发生。
5.术后切口处理不当:术后切口处理的不当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术后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伤口处理和护理,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干燥清洁、注重个人卫生等。
如果患者没有正确处理切口或存在感染,感染可能会扩散并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6.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一些患者可能由于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受损,这对于外科手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并且更难以清除感染。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定义及分类 (4)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5)3.1 医源性因素 (5)3.1.1 手术操作不当 (7)3.1.2 无菌操作不严格 (8)3.1.3 患者自身因素 (9)3.2 物理性因素 (10)3.2.1 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 (11)3.2.2 手术环境污染 (12)3.3 生物性因素 (14)3.3.2 病毒感染 (16)3.3.3 寄生虫感染 (16)四、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18)4.1 加强术前准备 (19)4.1.1 严格筛查患者 (20)4.1.2 消毒与灭菌 (21)4.2 优化手术操作 (22)4.2.1 规范手术流程 (23)4.2.2 提高手术技能 (24)4.3 严密术后管理 (25)4.3.1 观察伤口情况 (27)4.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27)4.3.3 加强患者护理 (28)五、结论 (30)5.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31)一、内容综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问题仍然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切口感染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患者康复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1 背景介绍在医疗领域,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技巧、患者身体状况、术后护理等。
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无菌操作规范的普及,大多数手术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
外科感染的名词解释外科感染是指手术或其他外科操作后发生的感染现象。
在外科手术中,由于切口或器械的引入,病原体有可能进入患者体内,引发感染。
外科感染是一种严重并且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严重性和病程长度可能较其他类型的感染更长。
患者在接受手术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潜在的感染风险。
因此,外科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成为外科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一、外科感染的种类1. 切口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外科感染类型之一,指在手术中开创的切口部位发生的感染。
切口感染可以分为浅部切口感染和深部切口感染,具体取决于感染范围的深度。
2. 腹腔感染:在腹部手术中,如果感染进一步扩散到腹腔内,就会出现腹腔感染。
这种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腹痛和腹部肿胀等。
3.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可能由尿道操作引起,例如尿道插管或经尿道手术。
此类感染的症状常常包括尿急、尿频以及尿痛等。
4. 呼吸道感染:一些外科手术可能涉及上呼吸道,如颈部手术或口腔手术。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引入病原体,就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
二、外科感染的原因外科感染的发生原因较多,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原因:1. 机械因素:手术过程中,切口、器械或操作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容易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
2. 医院环境:医院环境是感染的重要来源。
当医院卫生条件不佳,缺乏足够的清洁和消毒措施时,容易滋生病原体。
3. 患者自身:患者自身健康状况也会对外科感染的风险产生影响。
例如,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容易感染。
4. 体外装置:体外装置(如尿管、空气管等)的使用可能导致感染。
这些装置容易成为病原体滋生的场所。
三、外科感染的预防措施预防外科感染是外科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预防措施:1. 充分消毒与无菌操作:手术前,需要对手术器械和手术部位进行充分消毒,并采取无菌操作措施。
2. 抗生素的使用:在某些高风险手术中,术前或术后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外科感染的发生。
3. 个体化处理:每位患者的感染风险不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感染控制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选用药物
唑啉或拉定;氯唑西林;呋辛;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氯唑西林;曲松;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氯唑西林;呋辛;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唑啉或拉定;氯唑西林;呋辛;+甲硝唑 唑啉或拉定;过敏则用克林或万古
2020/6/3
• 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手术切口、手术入径 以及手术脏器的感染,是位居第2的常见 医院感染。
• 大约2%-5%非腹部清洁手术(如:胸外手 术、整形外手术等)
• 20%腹部手术患者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 2020/6/3
2020/6/3
切口浅部组织的SSI
• 感染发生在手术后30 天以内,仅涉及切口的 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层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层组织的液体或组织中培养出 病原体。 3、至少有下列感染的症状或体征之一:疼 痛、触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和外科医 生将切口浅层组织打开(切口细菌培养阴性 则除外)。 2402、0/6/3外科医生或会诊的内科主治医生诊断为
主要内容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及类型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SSI) 的危险因素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措施
2020/6/3
A Maj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s a Catastrophe!!!
2020/6/3
Surgical Site Infection,简称 SSI)
手术切口的分类
2020/6/3
手术切口与SSI 的相关性
2020/6/3
患者因素
• 年龄 • 免疫系统受损 • 糖尿病 • 非手术区的感染灶 • 伤口分类 • 营养不良 • 吸烟 • 肥胖 • 术前住院日长 • 激素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
2023-12-30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分析 • 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 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 •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 •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防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感 染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医 疗质量。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 控措施至关重要。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重要性和意义
降低感染风险
彻底清洗和消毒医疗器械可以消 除大部分病原体,降低患者和医
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保证手术安全
清洗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处于无菌 状态,可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
全性。
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正确的清洗和保养可以延长医疗 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医院成本
。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和方法
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
通过手卫生管理,可以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同时减少患者因接触污染的手而 引发的感染风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卫生设施配置和使用规范
设施配置
医院应提供充足、方便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干手器、 手消毒剂等,并确保设施完好、清洁。
使用规范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进行手卫生操作,包括用流动水彻底清 洗双手、使用干手器或干净纸巾擦干双手、使用手消毒剂进 行手消毒等。
清洗
将器械浸泡在清洗剂中,使用 刷子等工具彻底清洗器械表面 和缝隙。
消毒
将清洗后的器械放入消毒设备 中,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 行消毒处理。
预处理
使用后立即对器械进行初步清 洗,去除明显的污渍和血液等 残留物。
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
积极推广先进的手术操作技术 和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
者满意度。
引进和应用新型的手术器械 和消毒设备,提高消毒灭菌
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外科手术部 位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研究和 探索,推动防控技术的不断创
新和发展。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外科手术部位医院 感染防控质量管理体系,确保 防控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等 生命体征变化。
切口情况观察
注意切口有无红肿、疼 痛、渗出等感染征象,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全身症状观察
注意患者有无全身感染 症状,如寒战、高热、 白细胞升高等。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
感染监测
定期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工作,了解感染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
更换技巧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轻柔揭开旧敷料,观察切口情况,清 洁消毒后再覆盖新敷料。
引流管、导尿管等器械管理
引流管管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压迫,定期观察引流液颜色 、性质和量,及时更换引流袋。
导尿管管理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缩短导尿时间,保持尿道口清洁 ,每日进行尿道口护理。
其他器械管理
根据手术需要合理选择器械,严格消毒灭菌,术后及时处 理废弃物。
保障患者安全
预防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是保障患 者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患 者满意度和医院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菌传播途径与感染机制
3
空气中病原菌传播
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
01
手术室内空气中可能存在由患者、医护人员或环境产生的微生
物气溶胶,如细菌、真菌等。
空调系统污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四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①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③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3、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①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②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③由临床医生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①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②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③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④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⑤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⑥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⑦局限性的刺伤切口感染不算外科切口感染,应根据其深度纳入皮肤软组织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01
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强化感染防控意识。
02
指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制 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措施。
03
促进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感染防控制度和 流程,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术中感染控制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包括 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室 的清洁等。
术后感染管理
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 时发现并处理手术部位感 染。
员工教育和培训
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
手术技能培训
加强医务人员手术技能培训,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减少手术部位 感染的发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 管理术后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必 要的用药。
患者教育和指导
监测和随访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感染预防的教育和 指导,包括个人卫生、伤口护理、饮食调 整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感染迹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
04 感染控制和管理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不达标、手术器械消毒不 彻底等都可能导致手术部位感染。
术后护理
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引流管管理不规范等都 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医护人员操作
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不严 格等也是引发感染的重要因素。
抗菌药物使用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 加感染风险。
03 预防措施
为了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需要了解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感染与控制技术PPT课件
物品消毒
对手术室内所有物品进行 严格的消毒,确保无菌状 态。
人员管理
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并要求所有人员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
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洗手与消毒
手术器械管理
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 洗手和手臂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确保手术器械和敷料在使用前经过严 格的消毒和检查。
防护措施
使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细 菌传播的风险。
新型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抗生素研究
不断研究新型抗生素,提高对耐药菌的抗菌效果。
抗菌材料的应用
开发和应用抗菌材料,用于手术器械、敷料等,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监控技术
研究和应用感染监控技术,实时监测患者感染情况,及时采取控制 措施。
04
外科手术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腹部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结词
腹部手术是常见的外科手术,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详细描述
腹部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需要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入手。在术前,应做好患 者的评估和准备,控制基础疾病和改善营养状况。术中应遵循无菌原则,合理使用抗生 素,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术后应加强护理,定期换药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症
外科手术感染的常见原因
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未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规程,导致细菌进入手术部位。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无法有效抵抗病原 体入侵,容易发生感染。
手术创伤大、时间长
术后护理不当
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增加了患者与细菌 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状。
案例二:骨科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外科手术感染的风险因素
外科手术感染的风险因素外科手术是一种在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尽管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感染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手术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康复期,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因此,了解外科手术感染的风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1. 患者的因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是外科手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受损、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疾病,以及是否有脆弱的身体状况都会影响手术感染的风险。
此外,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和护理水平也会对感染的发生率产生影响。
2. 外科手术操作本身的因素:外科手术操作是外科手术感染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部位的切口大小和手术创伤的程度都与感染的风险相关。
此外,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器械消毒和手术创口管理措施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感染的发生率。
3. 医护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个人卫生习惯对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医生和护士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正确使用防护装备、正确消毒手术创口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另外,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和团队协作也直接影响感染风险。
4. 医疗环境的因素:外科手术的医疗环境也是感染风险的一个关键因素。
医院的清洁状况、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空气和水质量等都会影响感染的发生率。
此外,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医护人员的职业培训水平也对感染控制和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减少外科手术感染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健康状况,例如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积极治疗慢性疾病等方式。
- 加强外科手术操作的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器械和手术区域的彻底消毒。
- 医护人员应接受规范的培训和考核,遵守手卫生规范,并正确使用各种防护装备。
- 加强医院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维护和检查医疗设施。
- 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制度,包括及时报告、监测和处理手术感染等。
总之,外科手术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医疗问题,涉及多个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ies of traumatic wounds in healthy subjects have shown that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with more than 105 organisms frequently causes infecti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Surperinfec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from hospital)
Bacterial Factors:
The deposition and growth of bacteria within wounds are a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n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toxins produced by the organism and the organisms ability to resist phagocytosis and intracellular destruction.
The pathogens causing surgical infections are frequently mixed, and usually originate from the patient's own endogenous flora. These pathogens are opportunistic, often depending on an acquired epithelial defect to cause infection.
Subclassification
sepsis Severe sepsis Septic shock
Culture
+++-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Pathophysiology:
The pathophysiology is complex and involves all of the multiple interlacing and interacting systems that are involved in inflammation and the response to an immune or perfusion challenge .
organ dysfunction and hypo-perfusion
including hypotension.
.
Septic shock: is the most serious
clinical problem and exists if a patient has
severe sepsis, is resuscitated appropriatel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pathogens
Nonspecific infection Specific infection
According to course
Acute infection < 3W Subacute infection Chronic infection >2M
Gram-negative bacteria have
surface components (endotoxin or
lipopolysaccharide) that are toxic.
Gram-positive bacteria
produce powerful exotoxins.
Syndromes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ccording to origination of pathogens
Endogenous infection (viscus ) Exogenous infection
Other classification
Primary infection Secondary infection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 SIRS )
Septicaemia Sepsis Septic shock
SIRS: The essential clinical findings were
an abnormal body temperature, tachycardia, tachypnea, and an aberrant white blood cell count.
Sepsis: is the circumstance of a patient
with findings consistent of SIRS and a
documented infection.
.
Severe sepsis: is defined as occurring
when a patient with sepsis has critical
外科手术的感染
Paronychia
Erysipelas
Gas gangrene
Definition
Presence of infection that must be resolved by surgical procedure including the infection complicated with trauma, operation, burn or et al.
with intravenous fluid infusion, and
remains in shock..Death rae :SIRS7%
Sepsis
16%
Severe sepsis
20%
Septic shock
46%
Sepsis,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ubsets of confirmed infection and suspected infections unconfirmed by positiv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