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桂林山水》一、课程背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情境协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充分使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材理解: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翡翠”“连绵”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迷人自然风光。

2、水平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山水诗歌六、教学过程:第一次教学情况:1、分别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大海、西湖说些什么?2、播放桂林山水的风光片,在这三者之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3、登陆“桂林旅游网”(http:///),介绍桂林山水。

初读课文4、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漓江水的印象5、谁能把一个字和一个句子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句子。

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总结句式特点:赞叹——描述6、通过“你对漓江的静有什么体会?”实行朗读指导。

同法学习漓江的“清”、“绿”。

7、浏览网站上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见识桂林的山8、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9、拿出预习时完成的桂林山小贴画,把它们拼到黑板上,全班完成“连绵山景图”。

讲讲体会。

10、朗读指导“桂林山”一段11、总结学习最后一段12、浏览网站,了解更多桂林山水的信息第二次教学情况:1、激情导入:我们祖国湖光山色,风景名胜遍布各地,山水使我们饱览美景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美好的遐思与热烈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桂林山水,去欣赏那里与众不同的景色,触摸富有灵气的山水深情。

播放《桂林山水情》风光片2、自由读课文3、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老师配乐读,想读的同学能够跟着老师和读5、哪些句子勾起了你对桂林山水美好的遐想?指名说6、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篇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爱莲说》【教材分析】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

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说起来不难,但要做起来可真有点“头疼”。

你看,语文这门课本身就有点“老气横秋”,一大堆的古文,诗词歌赋,讲的是历史、文化和哲理,学生能不觉得枯燥吗?而信息技术呢,简直就是学生的“心头好”,一开机,世界都在他们手指下跳动。

那怎么把这两者捏在一起,既能保持语文的传统味,又能让信息技术发挥它的魔力呢?说白了,咱们得变着法儿让学生觉得“既有味又不腻”,这才是融合的真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

大家想想,古文读一遍,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吗?那能不犯困吗?但要是加上一些有趣的动画视频,或者通过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穿越”到古代,哇,这效果可就不同了。

想象一下,《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梦境,屏幕上一闪而过,学生不但能看到画面,还能听到古代的音乐,甚至可以“走进”那个大观园,看看宝玉、黛玉如何谈情说爱。

这个时候,学生不但能理解书中的情感,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是不是感觉很酷?你看,信息技术的加入,立马让沉闷的文本变得栩栩如生了,谁不想学?再有,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给课堂增添点花里胡哨的东西,关键是它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堂的讨论有时候就像“老夫子画画”,转了半天圈子,大家还是抓不住重点。

但如果把学生的讨论搬到网络平台,给他们一个话题,大家可以在班级微信群里或是课堂讨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用语音或者视频表达,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度就高了。

这可比传统的“举手发言”要灵活多了,很多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能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结果课堂气氛立马就不一样了,大家的思维也更活跃,讨论的深度也更有层次。

你再看,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不止于此。

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很多孩子上网学东西,找资料可比我们当年方便多了。

语文课本上的知识点,网上一搜,全是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学生随时可以查阅。

可是,问题来了,信息太多了,学生容易“迷路”。

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数字化教育是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研究方式和资源支持。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也可以借助数字化教育的优势,实现课程整合和教学创新。

以下是一个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案例: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2. 教学内容- 选取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经典童话故事或学生喜爱的小说- 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创作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参与度3. 教学方法- 使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呈现教学内容,以增加视觉效果和趣味性- 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搜索相关资料,增强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借助语音识别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表达和朗读练,并自动进行评测和反馈4. 教学评估- 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评分,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利用在线问卷调查等工具,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资源选择通过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应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以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

同时,也要注意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避免只盲目追求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数字化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有趣和有效的学习体验,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数字化教育的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需求。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一、融合教学目标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首先要明确融合教学的目标。

除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获取、加工、发布和交流能力。

同时,应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整合在语文学科中,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关键。

可以选择经典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作为教学材料,结合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图像等,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三、信息技术工具选择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至关重要。

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在线教育平台、数字阅读器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获取途径。

此外,还可以使用互动白板、虚拟现实等设备,为学生创造更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方法创新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可以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协作、远程互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学生活动设计设计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有效手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论坛、社交媒体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六、教学评价策略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策略。

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等方式外,还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测验、电子档案袋等,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为教学提供有力的反馈。

七、技术应用注意事项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技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其次,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泄露个人信息或侵犯知识产权;最后,要关注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更新换代带来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基本宗旨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即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但能优化教学过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过程1.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条件传统教学中,全靠教师的说、写来给学生传授知识,有限的40分钟能带给学生多少知识呢?而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随堂练习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

2.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形成板块式教与学体系、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可谓封闭式的教学状态,现代教学手段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可丰富作文素材,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个作文题目或—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

无话可说一直是—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

所以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全日制义务语文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

让他们真切地体验。

自由地抒发。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

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认为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6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6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6篇)(2)自由选择查询阅览记下你最感兴趣的信息,准备向同学推荐3、向同学推荐自己收集的信息同学们刚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信息,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同学们。

四、说说今天阅读的收获可以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4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美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播放录相)2、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1、学习课文2—3自然段(1)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相机理解“挨挨挤挤”(播放课件:欣赏荷叶)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

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综合性和互动性。

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教学环节,设计一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2.了解信息技术在写作中的应用,如网络资源的利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等。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创意写作。

1.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

2.信息技术在写作中的应用介绍。

3.创意写作实践。

第一步: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30分钟)1.通过阅读范例文章,讲解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组织结构等。

2.分组让学生进行练,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并尝试写出一篇段落。

1.介绍学生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引擎、在线词典等,并讲解其在写作中的功能和应用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文章、使用在线词典查找单词的释义等。

1.提供几个创意写作的话题,例如“描述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等。

2.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和讨论,激发创意思维。

3.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个人创意写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作品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也可以进行同学间的互评。

重点评价以下方面:2.是否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

3.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在写作中能够独立进行创意构思。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意写作话题,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写作探索,如科技与环境、科技与人文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展示,结合信息技术,将作品转化为图文、音频或视频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通过此案例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在写作中更加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融合的专业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融合的专业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融合的专业教学设计一、前言哎呀,你们知道吗?现在信息技术和中职语文教学已经融合得是如火如荼了!这可是个大好事啊,让我们这些学语文的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愁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快、太深奥,我们跟不上节奏了。

而且,这个融合还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融合的专业教学设计,看看我们是怎么把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的吧!二、1.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来看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吧!其实,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我们可以用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来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视频,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还有,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同学们在线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不用再去图书馆借书了,而且还能随时随地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课堂互动。

比如说,老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或者小测验,让同学们在课前进行预习。

上课时,老师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来展示这些游戏或测验,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实时答题,这样既能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又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当然啦,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乐趣,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三、1.2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课程的融合那么,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课程的融合又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个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来调整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改成线上教学,让同学们在家里就能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安排学习进度,而不需要受到固定课程表的限制。

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课程的个性化教学。

比如说,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来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些学习计划和任务,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教育文档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教育文档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设计思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生物入侵者》是一篇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事理说明文。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这篇文章的重点,一是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增强环保观念;二是掌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现代文以说明文为主,由于七年级接触过几篇,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说明文知识,因而能把握本文学习方向。

越来越普及的多媒体技术、学生日益增强的计算机能力,使得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成为可能。

四、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教材的人文内涵,促使他们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自主、生动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五、教学目标概括说明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教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教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案教学设计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个意思:①信息技术是“整合”起来的课程的有机构成要素。

②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即它同时也是“整合”的手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进一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它的初始阶段,似乎看不出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多大区别,但实质上,它与过去大家所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很不相同。

它表明,信息技术不再是一般的“辅助”工具了。

--在一定时期里把它当作某种辅助工具,固然也并非无关乎改革,但那不可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现面向未来的“跨越式”发展。

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最终追求的不是原来的各门学科自身的完善。

经过“整合”,原来的学科课程将会出现崭新的面貌。

拿语文来说吧,恐怕不再是现在这样,不再是一套文选式教材一学就是三年或六年,而完全可能变成设置更合理、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有效的好几门课程。

比如高中,为什么不能有一门40学时的古典文学鉴赏,一门25学时的当代文学讲座,一门30学时的语文基础知识,一门20学时的实用文写作,一门30学时的语言表达技巧,一门40学时的精读与速读?--当然,具体的设置方案,要在经过充分“整合”、充分论证之后,才能够准确描述。

这里只不过是说明,在追求的目标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很不相同的。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很不一样。

不是谁辅助谁了,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

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

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

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

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掺合”;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观照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累赘,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课程在学校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学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以及整合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1.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语文知识。

而语文教学也为信息技术提供了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1.2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意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有着很大的意义。

首先,整合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起到很大的提高作用。

其次,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了解如何在语文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思考和应用。

除此之外,整合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方法2.1 教师引导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中,教师的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及时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概念和技能,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

例如,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微信、博客等社交平台展示作业,开展英语角活动,拓展学生的英语技能。

2.2 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的重要工具。

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

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使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和背景。

2.3 开展课程设计开展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设计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课程设计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学习。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
1、PPT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
2、视频展示:〈<火烧赤壁〉〉
播放〈<火烧赤壁〉〉视频,充分展现战争时况,增强了课文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感悟.
五、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法
设计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赏、思、析、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信息技
术资源
多媒体课件:PPT、FLASH课件
教学资源:课文范读录音mp3、《赤壁之战》情景朗读、《三国演义》主题曲、《赤壁之战》视频剪辑、、《赤壁之战》实战游戏
师生
互动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拔,交流共享,实现师生互动.
教学
难点
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法
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求学生在欣赏课文视频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
重点
1、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2、理清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十一册《长征》
一、教材内容分析
《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

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全诗共八行,一、二两行总括全诗,说明长征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但在红军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事。

第三至第六行,诗人以“五岭”“乌蒙”为“千山”的代表,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万水”的代表,以红军翻过“五岭”、跨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表现了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

最后两行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由于文章所述的内容相对学生实际有较大距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今天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特征分析
1、作为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运用网络查找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具备一定的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

3、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长征的历史背景、历史资料、经过路线、历史意义了解不够。

三、教学目标和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2、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掌握和应用。

五、媒体的选择应用
六、教学准备
1、制作有关“长征”学习型网页。

网页中包括长征的许多背景资料和相关专题资料。

2、布置学生收集关于长征的资料图片,长征中的故事,毛主席在长征中的诗词作品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