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doc

合集下载

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硬件准备:以太网使用一组特定的硬件设备,包括网络接口卡(NIC)、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

每个设备
都有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称为MAC地址。

2. 数据封装:数据在发送之前被封装为数据帧。

数据帧包括头部和数据部分,头部包含了目标MAC地址和源MAC地址等
信息。

3. 寻址和转发:当一台计算机想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将数据帧发送到与它相连的设备(通常是交换机)。

交换机会读取目标MAC地址并将数据帧转发给适当的设备。

4. 数据传输:数据帧在以太网中传输,通过物理介质(如双绞线或光纤)进行传输。

数据帧以比特的形式在物理介质上传输。

5. 数据接收和解析:设备接收到数据帧后,根据目标MAC地
址进行解析。

如果目标MAC地址与自身的MAC地址匹配,
设备将接受数据帧。

否则,数据帧将会被丢弃。

6. 碰撞检测和重传:在以太网中,多个设备可以同时发送数据。

如果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可能会发生碰撞。

碰撞检测机制能够检测到碰撞,并触发重传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7. 重复过程:以上过程在整个以太网中不断重复,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总结起来,以太网通过硬件设备、数据封装、寻址和转发、数据传输、数据接收和解析等步骤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其特点是灵活、易扩展和成本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环境中。

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传输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协议。

在以太网中,所有主机通过共享同一条物理传输介质(如电缆)进行通信。

每台主机都被配置为具有唯一的MAC地址(媒体
访问控制地址),用于在网络中识别和定位。

工作原理如下:
1. 媒体访问控制:主机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在物理介质上侦听信道,如果信道闲置,则可以发送数据。

如果检测到信道上有信号,则主机延迟发送,等待信号消失。

这样确保每个主机都可以在不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发送数据。

2. 碰撞检测:如果两台或更多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碰撞。

主机会继续发送数据,同时侦听信道以检测碰撞。

如果检测到碰撞,则主机发送一个干扰信号以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重新发送。

3. 数据帧传输:数据在网络上以数据帧的形式传输。

数据帧由起始定界符、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长度字段、有效载荷(数据)和校验字段组成。

每个主机通过读取目的MAC地址来检查接收数据帧的目标是自己还是其他主机。

4. 交换机:以太网中经常使用交换机来增加网络性能和带宽。

交换机具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与一个主机相连。

交换机可以将由一个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仅转发到目标主机的端口,而不
会广播到整个网络。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碰撞。

总的来说,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是通过CSMA/CD协议实现的。

它允许主机在共享物理介质上传输数据,并通过碰撞检测和随机退避机制来处理碰撞。

交换机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以太网技术基本原理

以太网技术基本原理

以太网技术基本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基于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采用共享介质的方式实现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以下是以太网技术的基本原理的详细介绍。

1.CSMA/CD协议:CSMA/CD协议是以太网的核心协议,用于解决多个终端设备同时访问共享介质时产生的冲突问题。

其工作原理是,在发送数据之前,终端设备会先监听共享介质上是否有信号传输,如果没有,则可以开始发送自己的数据。

如果检测到有信号传输,表示介质正在被占用,终端设备会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再次进行监听,以便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数据发送。

如果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终端设备检测到介质上有冲突,就会终止发送并等待一段时间,再次检测介质是否被占用,然后重新开始发送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CSMA/CD协议可以有效地解决冲突问题,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2.介质访问控制:以太网采用的是共享介质的方式,多个终端设备共享同一根传输介质。

为了保证每个终端设备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以太网采用了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具体来说,以太网将共享介质分割为多个时隙,并将每个时隙划分为一个最小的数据传输单元(称为“帧”)。

终端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等待一个空闲的时隙,然后按照时隙进行数据发送。

这种介质访问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地保证每个终端设备的公平访问权,并避免了数据传输的混乱和冲突。

3.MAC地址:以太网使用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每个终端设备。

MAC地址是一个48位的全球唯一标识符,由6个字节组成。

其中前3个字节是由IEEE管理的组织唯一标识符(OUI),用于标识设备的生产厂商,后3个字节由设备厂商自行分配。

每个终端设备在生产时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MAC地址,以太网通过这个地址来确定数据应该发送到哪个设备。

4.帧格式: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通过帧来进行,每个帧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以太网的帧格式包括了源MAC地址、目标MAC地址、协议类型和数据部分。

ethernet和ethercat通俗理解

ethernet和ethercat通俗理解

ethernet和ethercat通俗理解以太网(Ethernet)和以太网通信总线(EtherCAT)是两种常见的网络通信技术。

它们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和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的名称相似,但它们在功能和应用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以太网和EtherCAT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用于局域网(LAN)的常见网络通信技术。

它是一种基于包交换的协议,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企业网络中。

以太网使用的是一种称为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的协议,它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网络介质。

这意味着多个设备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会发生碰撞。

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几千兆比特每秒(Gbps),这使得它成为处理大量数据的理想选择。

以太网通信总线(EtherCAT)是一种用于实时控制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

它是由贝加莱公司(Beckhoff)在2003年推出的。

EtherCAT的特点是高实时性和低延迟。

它使用了一种分布式时钟同步方法,允许多个从站(设备)通过一个环形总线进行通信。

这种总线拓扑结构使得EtherCAT可以在微秒级的时间范围内实现高速数据交换。

EtherCAT还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与各种不同的领域总线和协议进行集成。

以太网和EtherCAT在应用领域上也有所不同。

以太网主要应用于数据传输和通信领域,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它被广泛用于连接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和其他网络设备。

以太网在家庭和办公室中也用于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和智能家居设备。

以太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

与之相比,EtherCAT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机器人、工业机械和过程控制等领域。

EtherCAT的实时性和低延迟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高速数据交换和实时控制。

通过使用EtherCAT,工业设备可以高效地通信和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基于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

在以太网中,计算机通过物理介质(例如电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局域网。

每个计算机都被称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当一个节点想要发送数据时,它先检测物理介质上是否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没有其他节点发送数据,该节点就可以开始发送数据。

如果检测到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该节点将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物理介质空闲为止,然后才发送数据。

在数据发送过程中,如果两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导致碰撞发生,它们会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后重新发送。

这种碰撞检测和重传机制被称为CSMA/CD。

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性,以太网使用了帧格式。

数据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有自己的起始标志、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数据内容和一些校验位。


据包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时,其他节点可以根据帧格式的标志位来识别和接收自己需要的数据。

另外,以太网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在半双工通信中,节点只能同时进行发送或接收操作,不能同时进行两者;而在全双工通信中,节点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提高了传输
效率。

总之,以太网通过CSMA/CD协议、帧格式和物理介质来实现多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且支持可靠性、顺序性和双工通信。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以太网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技术。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了一种称为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的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

在以太网中,数据被分割成帧,然后通过网络传输。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首先,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

这意味着当一个设备想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会监听网络,确保没有其他设备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网络空闲,设备就会发送数据。

但是,如果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碰撞。

当检测到碰撞时,设备会随机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发送数据。

其次,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识别设备。

每个以太网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它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

当数据帧被发送到网络上时,它包含了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太网设备会根据这个地址来决定是否接收数据。

此外,以太网使用了CSMA/CD协议来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

在以太网中,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和树型。

总线型拓扑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星型拓扑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上;树型拓扑则是将多个星型拓扑连接在一起。

最后,以太网使用了以太网交换机来提高网络性能。

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数据,而不是像集线器一样简单地将数据广播到整个网络上。

这样可以减少网络拥塞,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总之,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了CSMA/CD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使用MAC地址来识别设备,使用不同的拓扑结构来搭建网络,同时利用以太网交换机来提高网络性能。

通过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局域网的工作方式,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管理网络。

以太网的名词解释

以太网的名词解释

以太网的名词解释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以太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和全球网络中。

然而,对于以太网这一术语的含义与其背后的技术我们可能并没有深入了解。

本文旨在通过定义和解释以太网的相关术语来揭示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以太网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局域网(LAN)的标准通信协议。

它建立了一种连续的传输媒介,使得许多计算机和设备能够共享信息和资源。

在以太网中,每个设备通过一种称为“MAC地址”的唯一标识符进行身份识别。

MAC地址是一个由六组十六进制数表示的物理地址,类似于每个人拥有的独特身份证号码。

局域网适配器(LAN Adapter)是一种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的硬件设备。

通常,它嵌入在计算机的主板上,负责接收和发送数据包。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网卡”的可插入设备可以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

以太帧(Ethernet Frame)是在以太网中传输的数据单位。

它由多个字段组成,包括目的地MAC地址和源MAC地址,用于在网络中正确地路由和传递数据。

以太帧的长度通常在64到1518字节之间,这允许在网络中传输不同大小的数据。

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 Switch)是一种用于连接多个设备的网络设备。

它根据MAC地址的目的地和源地址,将数据包传输到正确的设备。

与传统的以太网集线器不同,交换机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

网络套接字(sockets)是以太网通信的一种接口。

它允许应用程序通过网络相互传输数据。

当网络套接字建立连接时,就会使用IP地址和端口号来唯一标识每个设备。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网络分割成多个逻辑上独立的子网络的技术。

VLAN允许不同的用户和设备连接到同一个网络,同时保持彼此独立。

通过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管理员可以实现网络流量的隔离和安全性的提高。

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无线以太网技术,通过无线访问点(Access Point)将无线设备连接到局域网。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局域网络的建立也是把发展在网络的基础,那么以太网就是现在对广泛应用的局域网,也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其他局域网,也就是说他现在占领的市场的主导地位,所以我们要对局域网卡的东西要进行简单的了解,店铺就带领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以太网卡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有很多种分类,尤其现在我们家庭中使用的以太网,有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而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选择,那个网络的接口数量比较多,而且又有很稳定的性能,诱惑能够很好的在网络世界中畅游。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广播网络,其原理接听是否有信号传输,要是没有接听信号的话就会出现传送数据,传输数据的时候还继续继续接听,出现冲突的话,重复以上过程,有抽搐的话,这就证明传输数据成功。

1、冲突:在以太网中,两个数据传输在同一个物理介质上,出现完全或部分重叠时,就会发生数据冲突,有数据冲突时,以太网就会出现数据失效,这样的话就会较低以太网的性能,使得用户不能很好地进行网络。

2、广播,以太网在使用过程中写这些网络信号的传递,就会建立一个区域的网络,在内部进行数据处理,以便达到共享式网络,其实是用集线器来进行小规模的以太网接通,这样就可以进行端口共享网络。

3、以太网的交换,由于太晚会发生冲突,就会出现交换式的接口进行,一般而言,这些接口的断点继续屏蔽,就不会这些冲突了,一般结手冲突就可以隔绝一个端口,就可以介绍端口冲突的扩散吧,而教化还可以达到一个更好的目的,那就是提升宽带的速度,各个节点可以不进行宽带共享。

4、消除接口,这种手段一般是高端的专业人士应用的,其目的是也是消除其他的干扰,而进行网络的提速。

以太网卡是建立在以太网的基础之上,这样就可以继续玩卡是端口的接输,那就能达到上我的目的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太网的安全性能比较差,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使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以太网的名词解释

以太网的名词解释

以太网的名词解释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企业等各种场景。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以太网作为实现互联网连接的一种重要技术,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太网最早是由Xerox、Intel和DEC共同开发的一种局域网协议。

它基于电信号传输,采用了一种称为“以太网帧”的数据封装格式。

这种格式包括了目标地址、源地址、数据内容以及冗余校验等信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以太网的工作方式是通过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每台计算机上都有一个网卡,它的作用是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网线发送出去。

多台计算机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局域网,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

在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广播和点对点。

广播是指通过局域网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可以接收到相同的数据,适用于需要向多台计算机发送相同信息的场景。

而点对点则是指数据只会被发送给指定的计算机,提供更加私密和安全的通信环境。

除了上述的基本概念,以太网还有一些相关的名词需要解释。

其中,网络拓扑结构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例如,星型拓扑结构是指每台计算机通过一根网线连接到中央集线器或交换机,形成一个星形结构。

而总线型拓扑结构则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一条网线串联起来。

此外,以太网还有不同的速率和类型。

速率是指数据传输的速度,常见的有10Mbps、100Mbps、1000Mbps等不同级别。

不同的速率适用于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网络环境。

而以太网的类型则根据物理介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包括了光纤以太网、双绞线以太网等。

以太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10Mbps到如今的千兆以太网,其速率和传输距离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太网已经成为了实现互联网连接的主流技术之一,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总之,以太网作为一种局域网技术,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太网,不仅能够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还能够连接到互联网,获得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基本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常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以太网使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以实现多个设备同时访问共享的传输介质(如电缆)。

在以太网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网卡,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设备通过物理介质(如双绞线)连接到交换机或集线器等网络设备。

当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传输介质,确保没有其他设备同时发送数据。

一旦传输介质空闲,设备将发送数据帧。

在发送过程中,如果发生冲突(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导致数据碰撞),设备将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一个“冲突消息”给其他设备,通知它们发生了冲突。

所有设备都会接收到这个冲突消息,并暂停发送数据。

在冲突发生后,设备会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尝试发送数据。

这个随机等待时间能够减少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当接收方设备接收到数据帧时,它会检查帧的目标地址,如果与自己的地址匹配,则接收并处理数据。

否则,它将忽略该帧。

以太网还支持广播功能,即一个设备可以向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发送数据帧。

其他设备会接收该帧,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
理。

总的来说,以太网基于CSMA/CD协议,在多个设备之间实现数据的共享传输。

它使用网卡和物理介质进行连接,并利用冲突检测机制处理冲突。

通过这种方式,设备能够在共享的网络中进行数据通信。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通信技术,它基于CSMA/CD(载
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协议来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
数据传输。

在以太网中,通信的数据被分割成称为帧的小块,并通过物理介质传输。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帧的传输:以太网将要传输的数据分割成固定长度的帧。

每个帧包括帧起始符、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校验和等字段。

帧的传输是通过物理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进行的。

2. 帧的发送:发送数据的计算机将数据封装成帧,并通过物理介质发送。

在发送之前,计算机会监听物理介质上的信号,确保没有其他计算机正在发送数据。

3. 帧的接收:接收数据的计算机会监听物理介质上的信号,一旦检测到帧的起始信号,就开始接收数据。

计算机通过解析帧中的目的地址,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接收的数据。

4. 冲突检测:如果多台计算机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冲突。

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来解决冲突。

当检测到冲突时,发送数据的计算机会停止发送,并根据一定的算法重新发送数据。

5. 重发机制:一旦发生冲突并成功解决,发送数据的计算机会进行重发,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6. 碰撞域和广播域:以太网将网络划分为碰撞域和广播域。

碰撞域指的是一组可以相互影响和冲突的设备,而广播域指的是可以直接通信的设备。

通过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够扩展广播域。

总结来说,以太网利用CSMA/CD协议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分割成帧、监听信号、冲突检测等机制,确保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 t)以太网最早由‎X e 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 EC、lntel和‎X 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 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 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 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 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 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EC、lntel 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 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

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工作原理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那么你对以太网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以太网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以太网的概念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

它们都符合IEEE802.3。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所需的电缆较少、价格便宜、管理成本高,不易隔离故障点、采用共享的访问机制,易造成网络拥塞。

早期以太网多使用总线型的拓扑结构,采用同轴缆作为传输介质,连接简单,通常在小规模的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但由于它存在的固有缺陷,已经逐渐被以集线器和交换机为核心的星型网络所代替。

星型管理方便、容易扩展、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作为网络的核心节点、需要更多的网线、对核心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

采用专用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或交换机)作为核心节点,通过双绞线将局域网中的各台主机连接到核心节点上,这就形成了星型结构。

星型网络虽然需要的线缆比总线型多,但布线和连接器比总线型的要便宜。

此外,星型拓扑可以通过级联的方式很方便的将网络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绝大部分的以太网所采用。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帧听多路访问(CSMA/CD)机制。

以太网中节点都可以看到在网络中发送的所有信息,因此,我们说以太网是一种广播网络。

以太网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以太网中的一台主机要传输数据时,它将按如下步骤进行:1、监听信道上是否有信号在传输。

如果有的话,表明信道处于忙状态,就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以太网传输原理

以太网传输原理

以太网传输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它基于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

它的传输原理如下:
1. 以太网使用一种双绞线或光纤传输数据。

数据通过电信号或光脉冲的形式在物理媒介上进行传输。

2. 在物理层,数据被组织成帧。

每一帧包含了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等必要的信息。

通过帧的形式,数据可以在局域网中进行传输。

3. 当一台计算机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网络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正在发送数据。

这是通过载波侦听来实现的。

4. 如果网络空闲,计算机就可以发送数据。

它会将数据作为一系列的比特传输到物理媒介上。

5. 其他计算机也在同时监听网络状态。

如果它们在同一时间内尝试发送数据,就会发生冲突。

这是通过冲突检测来发现的。

6. 当发生冲突时,所有冲突的计算机都会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间隔后再次尝试发送。

这被称为指数后退算法。

7. 将数据从一个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需要经过多个中继设备(如交换机、集线器等)。

这些设备负责将数据帧从一个物理接口转发到另一个物理接口,以实现数据的传输。

总的来说,以太网利用CSMA/CD协议和帧的组织方式,通过物理媒介在局域网中传输数据。

当发生冲突时,采用指数后退算法来解决,以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

以太网是什么以太网知识详解

以太网是什么以太网知识详解

以太网是什么以太网知识详解导读以太网的发展很快,从单根长电缆的典型以太网结构开始演变。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以太网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以太网的发展很快,从单根长电缆的典型以太网结构开始演变。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以太网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以太网是什么--以太网类型介绍10Mbps以太网10BASE5(又称粗缆(Thick Ethernet)或黄色电缆)──最早实现10 Mbit/s以太网。

早期IEEE标准,使用单根RG-11同轴电缆,最大距离为500米,并最多可以连接100台计算机的收发器,而缆线两端必须接上50欧姆的终端电阻。

接收端透过所谓的“插入式分接头”插入电缆的内芯和屏蔽层。

在电缆终结处使用N型连接器。

尽管由于早期的大量布设,到现在还有一些系统在使用,这一标准实际上被10BASE2取代。

10BASE2(又称细缆(Thin Ethernet)或模拟网上)── 10BASE5后的产品,使用RG-58同轴电缆,最长转输距离约200米(实际为185米),仅能连接30台计算器,计算器使用T型适配器连接到带有BNC连接器的网卡,而线路两头需要50欧姆的终结器。

虽然在能力、规格上不及10BASE5,但是因为其线材较细、布线方便、成本也便宜,所以得到更广泛的使用,淘汰了10BASE5。

由于双绞线的普及,它也被各式的双绞线网络取代。

……综上仅为摘抄,详细内容请点击“以太网类型有哪些”以太网是什么--相关技术介绍共享介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技术规定了多台计算机共享一个通道的方法。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由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net,它使用无线电波为载体。

这个方法要比令牌环网或者主控制网简单。

当某台计算机要发送信息时,在以下行动与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开始- 如果线路空闲,则启动传输,否则跳转到第4步。

发送- 如果检测到冲突,继续发送数据直到达到最小回报时间(min echo receive interval)以确保所有其他转发器和终端检测到冲突,而后跳转到第4步。

以太网技术的使用教程

以太网技术的使用教程

以太网技术的使用教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太网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网络通信方式之一。

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学校,几乎每个地方都离不开以太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以太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教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以太网的基本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通过使用双绞线或光纤等传输介质,将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以太网采用的是分组交换的方式,将数据拆分成小的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交换机进行传输。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二、以太网的硬件设备要使用以太网,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些硬件设备。

首先是网络交换机,它是连接各个设备的核心设备。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端口数量和速度的交换机。

其次是网线,它是连接设备和交换机的媒介。

常见的网线有Cat5、Cat6等不同规格,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线。

最后是计算机、服务器和其他设备,它们是网络的终端设备,通过网线与交换机相连。

三、以太网的配置和连接在使用以太网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配置和连接。

首先,将交换机与电源连接,并连接上网线。

然后,将网线的一端插入交换机的端口,另一端插入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网口。

确保网线插入牢固,不松动。

接下来,打开计算机或设备的网络设置,选择以太网连接,并通过动态IP或静态IP方式进行配置。

配置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使用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了。

四、以太网的应用以太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通过以太网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文件共享和互联网访问。

在企业中,以太网连接了各个部门的计算机和服务器,实现了内部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在学校中,以太网连接了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地的计算机,方便师生进行教学和学习。

五、以太网的扩展和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太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最常见的以太网标准是10/100/1000Mbps,即千兆以太网。

但随着网络需求的增加,千兆以太网已经无法满足高带宽的要求。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
以太网(Ethernet)是采用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DMA/CD)方法进行介质访问控制的一种局域网。

1、以太网主要指数据传输所经过的物理电缆,而Wi-Fi指无线连接的互联设备的网络。

2、以太网基本上是电缆,是计算机和Internet之间的连接。

这是一种有线连接,可通过USB电缆或以太网电缆直接连接计算机。

而Wi-Fi更像是一种网络技术,允许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到Internet。

以太网采用的拓扑结构基本是总线型,总线拓扑使用单根电缆干线作为公共传输介质,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和电缆将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直接连接到共享总线;总线拓扑需要确保最终发送数据时没有冲突。

以太网的发展很快,从单根长电缆的典型以太网结构开始演变。

单根电缆存在的问题,比如找出断裂或者松动位置等连接相关的问题,驱使人们开发出一种不同类型的布线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每个站都有一条专用电线连接到一个中央集线器。

集线器只是在电气上简单地连接所有连接线,就像把它们焊接在一起。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一系列标准和协议,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物理层是以太网中最底层的一层,它定义了电缆、连接器和信号传输规范。

通常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其中包括Cat 5、Cat 6等类型。

数据通过基带信号传输,即将1和0表示为不
同的电压。

此外,以太网还支持光纤和无线传输方式。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划分为各种数据帧,并在物理介质上进行传输。

每个数据帧包括目标地址、源地址和数据部分。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标识设备,以确定数据帧的目标设备。


数据帧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时,它们会通过交换机进行传输,交换机会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帧。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帧从源设备发送到目标设备。

它使用IP地
址标识设备,并通过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路由器根据目标
IP地址将数据帧发送到下一个网络。

当设备连接到以太网时,会通过一系列握手和配置过程进行识别和连接。

首先,设备会向局域网发送广播消息,以了解网络中的其他设备。

然后,设备会获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一旦设备配置
完成,它就可以通过以太网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总结而言,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
层的协作。

它使用MAC地址在数据链路层进行设备识别和数据传输,使用IP地址和路由器在网络层进行数据路由。

这种基于标准和协议的工作方式使得以太网成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是一种基于CSMA/CD(载波监听多路接入/碰撞检测)协议的局域网通信技术。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帧格式、数据传输、碰撞检测等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以太网的帧格式。

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帧来完成的,每一帧包括了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数据和校验序列等字段。

其中,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分别表示数据的接收方和发送方的MAC地址,类型/长度字段表示数据的类型或长度,数据字段包含了要传输的数据,校验序列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这样的帧格式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其次,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是通过CSMA/CD协议来完成的。

CSMA/CD协议是一种多路访问协议,它通过监听信道上的数据来确定是否可以发送数据。

具体来说,当一个设备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上没有其他设备在发送数据,那么它就可以发送数据;如果信道上有其他设备在发送数据,那么它就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再次监听信道。

此外,当两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导致碰撞时,它们会通过碰撞检测机制来检测到碰撞并进行重发。

最后,以太网的碰撞检测是通过发送一个特殊的信号来完成的。

当一个设备发送数据时,它会不断地检测信道上的电压,如果检测到电压的变化,就表示有其他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这时它会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发送一个特殊的信号来通知其他设备发生了碰撞。

接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会在一段时间后重新发送数据,以避免再次发生碰撞。

总的来说,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是基于CSMA/CD协议的,它通过帧格式、数据传输和碰撞检测等机制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通过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局域网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和管理局域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工作原理篇一: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EC、lntel 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对迪吉多,英特尔,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

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另一种说法“以太网不适合在理论中研究,只适合在实际中应用”。

也许只是句玩笑话,但这说明了这样一个技术观点:通常情况下,网络中实际的数据流特性与人们在局域网普及之前的估计不同,而正是因为以太网简单的结构才使局域网得以普及。

梅特卡夫和Saltzer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MAC项目(ProjectMAC)的同一层楼里工作,当时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学毕业论文,在此期间奠定了以太网技术的理论基础。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Base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

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以太网的分类和发展1、标准以太网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CollisionDetection)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

以太网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进行连接,并且在IEEE802.3标准中,为不同的传输介质制定了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10Base-5使用直径为0.4英寸、阻抗为50Ω粗同轴电缆,也称粗缆以太网,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基带传输方法,拓扑结构为总线型;10Base-5组网主要硬件设备有:粗同轴电缆、带有AUI插口的以太网卡、中继器、收发器、收发器电缆、终结器等。

·10Base-2使用直径为0.2英寸、阻抗为50Ω细同轴电缆,也称细缆以太网,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基带传输方法,拓扑结构为总线型;10Base-2组网主要硬件设备有:细同轴电缆、带有BNC插口的以太网卡、中继器、T型连接器、终结器等。

·10Base-T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拓扑结构为星型;10Base-T组网主要硬件设备有:3类或5类非屏蔽双绞线、带有RJ-45插口的以太网卡、集线器、交换机、RJ-45插头等。

·1Base-5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传输速度为1Mbps;·10Broad-36使用同轴电缆(RG-59/UCATV),网络的最大跨度为3600m,网段长度最大为1800m,是一种宽带传输方式;·10Base-F使用光纤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Mbps;2、快速以太网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

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数据流量的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pbs光缆的LAN。

1993年10月,Grand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

随后Intel、SynOptics、3、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

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亦对100Mbp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II、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

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FastEthernet),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

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100Mbps带宽下工作的FDDI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3、4、5类双绞线以及光纤的连接,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设施。

快速以太网的不足其实也是以太网技术的不足,那就是快速以太网仍是基于CSMA/CD技术,当网络负载较重时,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当然这可以使用交换技术来弥补。

100Mbps 快速以太网标准又分为:100BASE-TX、100BASE-FX、100BASE -T4三个子类。

·100BASE-TX:是一种使用5类数据级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

它使用两对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一对用于接收数据。

在传输中使用4B/5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

符合EIA586的5类布线标准和IBM的SPT1类布线标准。

使用同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

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00米。

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100BASE-FX:是一种使用光缆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使用单模和多模光纤(62.5和125um)多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550米。

单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3000米。

在传输中使用4B/5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

它使用MIC/FDDI连接器、ST连接器或SC连接器。

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50m、412m、2000m或更长至10公里,这与所使用的光纤类型和工作模式有关,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100BASE-FX特别适合于有电气干扰的环境、较大距离连接、或高保密环境等情况下的适用。

·100BASE-T4:是一种可使用3、4、5类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

100Base-T4使用4对双绞线,其中的三对用于在33MHz的频率上传输数据,每一对均工作于半双工模式。

第四对用于CSMA/CD冲突检测。

在传输中使用8B/6T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25MHz,符合EIA586结构化布线标准。

它使用与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最大网段长度为100米。

3、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最新的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提高核心网络的有效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优点是继承了传统以太技术价格便宜的优点。

千兆技术仍然是以太技术,它采用了与10M 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

由于该技术不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操作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

升级到千兆以太网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投资保护。

为了能够侦测到64Bytes资料框的碰撞,GigabitEthernet所支持的距离更短。

GigabitEthernet支持的网络类型,如下表所示:传输介质距离1000Base-CXCopperSTP25m1000Base-TCopperCat5UTP100m1000Base-SXMulti-modeFiber500m1000Base-LXSingle-modeFiber3000m千兆以太网技术有两个标准:IEEE802.3z和IEEE802.3ab。

IEEE802.3z制定了光纤和短程铜线连接方案的标准。

IEEE802.3ab制定了五类双绞线上较长距离连接方案的标准。

1.IEEE802.3zIEEE802.3z工作组负责制定光纤(单模或多模)和同轴电缆的全双工链路标准。

IEEE802.3z定义了基于光纤和短距离铜缆的1000Base-X,采用8B/10B编码技术,信道传输速度为1.25Gbit/s,去耦后实现1000Mbit/s传输速度。

IEEE802.3z具有下列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SX只支持多模光纤,可以采用直径为62.5um或50um 的多模光纤,工作波长为770-860nm,传输距离为220-550m。

·1000Base-LX多模光纤:可以采用直径为62.5um或50um的多模光纤,工作波长范围为1270-1355nm,传输距离为550m。

单模光纤:可以支持直径为9um或10um的单模光纤,工作波长范围为1270-1355nm,传输距离为5km左右。

·1000Base-CX采用150欧屏蔽双绞线(STP),传输距离为25m。

2.IEEE802.3abIEEE802.3ab工作组负责制定基于UTP的半双工链路的千兆以太网标准,产生IEEE802.3ab标准及协议。

IEEE802.3ab定义基于5类UTP的1000Base-T标准,其目的是在5类UTP上以1000Mbit/s速率传输1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