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分析(二)》同步教案
简单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时间
第四周 3.18—3.22
教学
内容
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二课时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39页的例2及练习十的2—5题
教学
目标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3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板
书
设
计
反
思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3.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巧;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1数据分析的定义;1.2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1.3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2.1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2.2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2.3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技巧。
3.数据分析案例分析:3.1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数据;3.2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进行数据分析;3.3分析结果的展示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0分钟)1.引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析的意义和重要性。
2.教学内容:2.1数据分析的定义;2.2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2.3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教学方法:3.1教师讲解;3.2学生讨论和思考;3.3教师总结和概括。
第二课时: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40分钟)1.引入: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2.教学内容:2.1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2.2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2.3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技巧。
3.教学方法:3.1教师讲解;3.3小组合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实践。
第三课时:数据分析案例分析(40分钟)1.引入: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数据,并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2.教学内容:2.1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数据;2.2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进行数据分析;2.3分析结果的展示和讨论。
3.教学方法:3.1学生自主实践;3.2教师指导和辅导;3.3小组展示和讨论。
第四课时:总结与评价(40分钟)1.引入:通过反思和讨论总结课程所学内容和经验。
2.教学内容:2.1对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2.2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2.3对数据分析案例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3.教学方法:3.2教师指导和总结;3.3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
简单的数据分析数学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集、变量、分布等。
2.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频数分布、图表分析等。
3. 统计图表的类型及制作方法: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4. 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2. 教学难点: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表。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数据和实际问题。
2. 准备统计图表的制作软件或工具。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等教学设备。
4. 学生分组,准备开展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集、变量、分布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频数分布、图表分析等,并通过案例进行演示。
4. 教授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
5. 分析实际问题: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解决。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成果。
7.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总结。
8.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数据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解决,并将结果制作成统计图表。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教案名称: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主题:数据分析及其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2.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1.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2.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2.数据分析的解读和归纳。
教学准备:1.计算机及相关软件;2.含有数据的实例。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引入数据分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定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分析应用场景。
步骤二: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讲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提取需要分析的数据。
2.收集数据:讲解如何收集数据,包括通过实际调查、观察、问卷等方式获取数据。
3.数据清理与整理:讲解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转换格式等。
4.数据分析:讲解如何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5.结果解读和归纳:讲解如何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归纳,得出结论。
步骤三: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1.描述统计分析:讲解如何使用描述统计指标(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
2.探索性数据分析:讲解如何通过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来观察数据分布和关系。
3.统计推断:讲解如何通过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
步骤四:应用案例分析1.选取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案例,例如销售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
2.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包括数据收集、清理、分析和结果解读。
3.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步骤五:总结与讨论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对于学生在应用案例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解答。
3.给予学生简单的数据分析作业,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教学延伸: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数据分析案例,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简单数据分析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简单数据分析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简单数据分析第二课时教案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2)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学生回答说是:用统计的方法。
2.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出示教材上的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3.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
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谈话:这学期以来,大多数同学的作业有了进步。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都知道了自己的数学作业得优的次数,谁来说一说自己的作业得过多少次优?2、指名说一说,师板书,制成统计表。
3、我们已经学过了统计,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吗?4、指名说一说怎样完成统计图。
5、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制统计图,统计图的作用可大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探究体验1、刚才的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课件出示横向统计图)。
观察思考:这个统计图与我们原来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呢?(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几次?)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指名说一说,师课件展示统计图。
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给它标上数据,便于看得更清楚。
)4、生自主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观察。
(2)独立在书上完成统计图,小组内互相检查。
(3)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4)生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1、分小组统计组内成员数学作业得优的次数,制成横式统计图。
(自己的次数由自己涂到统计图上。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从统计图上知道了什么?2、完成P40页第1题。
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2(精品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收集数据。
师:同学们,今天有位动画片制作组的播放员带来了他们新制作的几部动画片,想给我们班的同学免费播放一部,你们说他应该为我们放哪部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动画片?课件出示:生:高兴地说出动画片片名。
师:每部都喜欢看,但播放人员只能为我们免费放一部,怎么办?生:统计一下,我们班的同学爱看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这主意不错呀,那好吧,咱们就来统计一下,课件出示统计表A B C动画片名称(编号)人数(人)师:怎样可以很快看出喜爱看哪部动画片的人数最多?拿出老师给你们小组准备的两张格子纸,选择合适你的纸张画一画吧!生:画竖、横式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初步体验横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1.学生小组设计横向、竖式的条形统计图。
2.展示作品,发表意见,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的好处。
3.说说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多少?4.学习从横向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5.学习课本例1的条形统计图,并把宏观世界补充完整。
6.巩固运用知识。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收集数据。
老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抽查第一单元月考成绩情况,其他学生帮作好记录。
1.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上面同学的考试成绩吗?你打算每格代表多少个单位最合适?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2)》教案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2)》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能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分析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预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流程:一、引入1、你明白你的身高和体重吗?2、比一比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重?二、自学交流1、统计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完成统计表。
姓名身高/厘米体重/千克2、讨论学习(1)假如把以上统计表制成纵向统计图,你预备每格表示几厘米?(2)能不能用最简洁、明白的方法,依照这组数据绘制统计图。
3、出示(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条形统计图)分析: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哪一种太长?(1)重点观看: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哪些部分?(底下的名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间一部分如何办?(2)折叠的部分在图中如何样表示?(3)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认真观看,那一部分是折叠的,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估量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畴?4、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差比较小)5、试一试,用这种简洁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学体重统计图。
(1)从上面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猎取什么信息?(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正常值)比较:你能发觉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下,哪些是在正常值以上?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现自己的学习收成,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达标测评1、独立完成数学书P40页练习十第2题(1)你得到哪些信息?(2)图书室要购买一批新书,你认为应如何样购买?2、完成数学书P41页第3题(1)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教案及反思
教案系列《简单的数据分析》案例教案及反思
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班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简洁的数据分析》是在同学已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进行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同学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同学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册教材的统计内容与上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由纵向条形统计图变为横向条形统
计图。
那么,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同学熟识的例子销售矿泉水,激发同学的学习统计的爱好。
在课堂教学中,应制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供应同学表现的领域和机会,从原有纵向条形统计图入手,创设问题情景,让同学发觉用原有统计图未能解决今日的问题,在新问题和旧学问的相互碰撞中,激发同学的思维,亲自探究事物、主动地发觉学问,再运用启发、争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和激励同学造成或产生愉悦的心理和表现欲望,促进同学主动学习、自我进展、自我表现,鼓舞同学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共性、特长和才能。
老师的主导作用应旨在激发同学主动学习,按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分页代码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此销量开头下降。
1。
简单的数据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简单数据分析在数学教案设计中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技能。
而数学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学科,如何将数据分析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简单数据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
简单数据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描述和解释的过程,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读数据背后的信息。
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简单数据分析在数学教案设计中的应用
1. 设计情境:教师可以使用真实的数据集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巧。
2. 引导探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描述,让他们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并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方法。
3. 培养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
例如,在教授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大学生的睡眠时间是否影响学习成绩”,然后提供一组关于大学生睡眠时间和学习成绩的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统计学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到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
五、结论
简单数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将其融入到数学教案设计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也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4、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教学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网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5、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6、小组合作学习7、小组汇报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9、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习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学设计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全都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约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技能的培育,充分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老师出示情境图,下面记录了某班一次自然测验成果:(1)让同学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老师依据同学的统计填入数据:(2)依据这些数据,引导同学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老师带领同学画出条形统计图。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师: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晰的看出成果的分布状况。
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2)引出新课:假如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各成果分布区间段的人数,纵轴变成成果分布区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例题1(1)同学四人小组合作,争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沟通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
同学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3)师确定同学的设计,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4)同学自己修改自己的统计图。
(5)分析例1的数据,解决问题:依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同学依据完成的统计图,分析下一步的进货计划,并说明理由)总结:统计图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分析数据,还可以援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全都的条形统计图。
1.看例题2,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引导同学看书上的统计表。
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同学发觉冲突,老师引入新课)问:假如让你依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同学身高统计图,你预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同学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 精品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第六册P39例2教学目标:1、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3、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完成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合理设置纵轴上的数据。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
我们学校的卫生室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
(出示书P39统计表)这是三(1)班白鸽小队5位同学的身高、体重情况。
二、新授(一)探究一:看统计表,引入统计图1、观察统计图师: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一格表示2厘米,一格表示5厘米,一格表示10厘米。
)3、师:如果纵轴一格表示10厘米,我们一起动手画一画条形统计图。
(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同时媒体出示空白统计图)4、(出示媒体完成的统计图)师:老师也跟你们一样画了统计图,你对这张统计图有什么想法?(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10厘米,从图中很难直观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还有5位学生身高都在138厘米和143厘米之间,下面很多数据没有用。
)5、师: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能不能把统计图修改一下呢?(学生回答:把下面空白的部分省略)师:大部分同学的身高在130厘米和140厘米左右,我们从0开始,1格表示10厘米,在统计图表中,下面很多数据用不掉,而在130和140厘米这儿又区分不出来,这样的统计图标不能很直观地表示出我们要统计的数据,这时,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表示的方法。
(二)探究二: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媒体出示书上P39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
)1、师: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纵轴中有折线)师: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其他格代表多少?(在纵轴上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137厘米,其他格代表1厘米)师:那在统计图表中的折线表示什么,你知道吗?(折线表示把0到136的数据省略了,)师:因此,在统计图表中,我们常常用折线来表示省略的数据。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doc
第三单元统计第一节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P38页例1 (练习十第1、4题)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活的思想,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完成横向统计图的制作。
2.对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认识横向统计图,并对横向统计图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统计图表格。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我是植物讲解员的活动, 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认识了很多种绿色植物,那么大家现在回想一下,在活动中,你都认识了什么植物呢?你在我们的校园里看到了多少棵这样的植物呢?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
同学们真聪明,看来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小啊,那么同学们愿不愿意看一下老师有什么收获呢?ppt展示植物名称和棵数。
名称数量/棵大家看一下,老师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表格搜集了这么多的信息,大家在以前也学习过有关于统计的知识,那你还记得这样的表格叫做什么名字吗?同学们回答统计表。
师:很好,那么除了统计表,还有一种表现我们搜集的数据的方式,叫做统计图,那究竟什么是统计图呢?统计图和统计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探讨有关统计的知识。
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节,简单的数据分析,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一个脑筋急转弯考一考大家,“大于号、小于号、全靠小心别去掉。
”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大家是不是也经常到商店、或者超市去购买矿泉水呀,那么下面就有老师带领这大家一起到某家超市里去了解一下,该超市的矿泉水的销售情况。
ppt展示例1图片。
我们一起来看,经理询问售货员,上周卖了多少瓶矿泉水?售货员说:这是上周的销售记录。
我们就来看一看,上周销售情况是怎么样的。
简单的数据分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39页例2(练习十第2、3、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起始格与其他格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教学难点起始格的确定和其他每格单位量的确定.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空白统计图,课前收集到的本班几名学生身高,体重数据.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内容.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二、引导探究1.教学例2.(1)投影出示课前收集的几名同学的身高、体重统计表(如例2统计表).提问:如果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几个同学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2)小组交流,实际动手在空白统计图上画一画.[学法尝试:我们小组大致有以下两种画法:①每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这样画的条形统计图很长,②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这样画的统计图比较适中,但很难直观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3)全班交流,教师将每个小组的不同画法在视频展示台上投影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发现矛盾.(4)讨论:这些方案都不太理想,那么到底该怎样画呢?引导提示:①这些同学的身高都在多少厘米以上;②最高与最矮之间相差几厘米?(5)教师展示出教材上的身高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个统计图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这样画有什么好处?(6)学生自己完成统计图.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它的优点是什么?[学法反思:哦,我们的画法虽然正确,但都不是很适当,当数据都较大,并且数据之间的差距都较小时,我们就可以将起始格用折线来表示较多单位,这样画的条形统计图大小既适当,同时也不影响数据的表示.] (7)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提问:①图中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②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该统计图.(8)分析数据.通过以上两个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教师提问:①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过了正常值?②你对这些学生有什么建议吗?③你能想个办法让人们在统计图中就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学生交流,得出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的方法,教师投影描绘给学生看.2.反馈练习.练习十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多让学生说一说.三、巩固练习练习十第3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后作业练习十第5题.教练创新课后练习指导练习十第2题.此题是根据学校图书馆上周的借阅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并进行决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此题练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集体交流.练习十第3题.做前,首先让学生通过李明和王鹏的游泳成绩来确定纵轴上除起始格以外每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因为李明的成绩是130秒,其条形长度除了起始格(90秒),还包括上方的4格,所以每格代表10秒.也可以观察到李明和王鹏两人的游泳成绩相差20秒,两个条形相差2格,所以每格代表10秒.在此基础上,再确定纵轴上每格的数值和其他学生的游泳成绩.练习十第5题.此题是一个开放题,鼓励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步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补充习题及解答1.看图填空或回答问题.华贵文具店上半年营业额统计图(1)从图中看出哪些信息?(2)统计图第一小格代表()万元,其他每小格代表()万元.(3)想一想:为什么2月份的营业额最高?2.下面是三年级四个班在“手拉手”活动中捐款情况统计表.班级三(1)三(2)三(3)三(4)款额(元)650 550 750 700三年级捐款情况统计图(2)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下面是某班四个同学上学期的语文、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图.四名同学语数期末成绩统计图(1)图中画虚线的条形表示()成绩,全部涂满的条形表示()成绩.(2)谁的成绩最棒?谁的成绩最差?(3)图中一条横着的虚线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4)你看了上图有什么想法,请写出两条来.[解答:2.(1)提示:竖轴上的数据分别为500、600、700、800.(2)略3.(1)语文数学(2)袁芳许华赛(3)表示及格分数线(4)略]。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了解如何使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3.能够分析并解读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材料,包括展示数据的统计图表和相关练习题;2.学生需要准备纸笔或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介绍数据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汽车销售数据、学生人数统计等。
-学生讨论一下自己平常观察到的数据,并思考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2.概念解释:-教师给出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如数据集、频数、频率等。
-学生通过示例来理解这些概念。
3.数据统计图表:-教师介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适用场景。
-学生通过观察展示的实际数据图表来猜测数据背后的含义。
4.练习:-学生利用给出的数据,练习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并解释图表的含义。
第二课时:1.讲解:-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讲解如何根据统计图表来分析数据,并举例说明。
2.练习:-学生根据给出的统计图表,回答相关问题,如“哪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最多?”、“最受欢迎的运动是什么?”等。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答案,并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3.班级数据分析:-教师给出班级学生的相关数据,如年龄、身高、成绩等。
-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读这些数据。
4.总结:-教师对本课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学生回答教师的总结提问,再次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扩展:1.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并绘制统计图表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
2.学生可以尝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如制作数据图表、计算平均值、中位数等。
3.学生可以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并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
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
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联系巩固,拓展提高
⒈是啊,平均数的作用可真大啊!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们还在什么情况下听过、见过或使用过平均数?(学生举例)
⒉老师举例
⑴根据“306班第二单元测试的平均得分是92.4分。
”你能联想到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是92.4分?)你知道每次考试的平均分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总分/人数=平均分)
⑵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你怎么理解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每个人的身高都是160厘米吗?
⒊我们的平均数还有什么用呢?
四、小结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⑴对平均数的理解?
⑵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哪些?
三、全课小结
作业设计
⒈一条小河的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35厘米。
如果他在这条河里玩,有没有安全隐患?
□有□没有□可能有
⒉学校第一季度的用水量统计表:
算一算我校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用水量。
板书
平均数移多补少总个数/人数=平均数
女队:(4+7+5+4+5)/5=5(个)
男队:(7+3+5+9)/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