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3.倡导学生关心他人,发展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2.换位思考的重要性;3.如何进行换位思考和行为。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认为一个好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你们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Step 2:听说课呈现学生一个情景:“小明遇到了困难,但没有得到朋友的帮助。

”通过对话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朋友应该给予帮助,关心别人。

Step 3:学习“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通过展示、解释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和意义。

Step 4:讨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为什么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认识到换位思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Step 5:练习换位思考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在小组中提供一些情景,要求学生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Step 6: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以“在校园里捡到了别人丢失的物品”为例,引导学生先思考从失主角度考虑,然后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给出具体行动。

Step 7: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分享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教学资源:PPT,情景展示,小组讨论。

评价与反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过程,评价他们是否能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是否通过听说课内容理解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结果和个别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反思作文,写出他们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理解和对自己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换位思考__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__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教学重点认识换位思考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的技能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方法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教学课时:一课时板书设计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讲授新课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将换位思考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会为他人着想,善待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讲解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换位思考的具体方法,如设身处地、角色互换等。

4.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换位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综合表现:结合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内容包括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以及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视频资料:关于换位思考的实例视频,用于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 作业模板:提供给学生用于练习换位思考的作业模板,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换位思考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并讲解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教授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具体的方法,如设身处地、角色互换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交互式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实践能力,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和内涵。

2.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以及对社会关系的敏感度。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1.什么是“换位思考”?2.人为善的含义和价值。

3.如何通过“换位思考”实现“人为善”。

2.2 实例分析:网上吐槽1.什么是网上吐槽?2.网上吐槽背后的情感和原因。

3.如何通过“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方式应对网上吐槽。

2.3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1.小组合作形式,分配角色进行扮演。

2.角色包括心理医生、网友、被吐槽者等。

3.通过模拟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活动1:课堂热身在课堂开始时,通过简短的问答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关系中的奉献和发展。

3.2 活动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网上吐槽”这一社会现象,引导学生理解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的特点,并探究内在的情感和原因。

通过开放的讨论模式,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的技巧,并提出对社会关系的自由视角。

3.3 活动3:角色扮演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通过模拟情境,以客观和包容的态度面对复杂的社会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交互式授课的教学方法,包括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和多元化教具,增加教学效果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五、评估与反思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对学生在“换位思考”和“人为善”方面的领悟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和反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概念,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3. 人为善的表现与价值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5. 培养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树立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实践演练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4.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分析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讲解人为善的表现与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4. 探讨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换位思考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5.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6. 设计情景剧,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情景剧演练等环节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感悟文章的质量进行评估。

3.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案例资料:收集与换位思考相关的真实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情景剧本:编写或选取适合的剧本,用于学生演练。

3.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心理学、沟通技巧等书籍,供学生课后深入阅读。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和说课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和说课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说课题纲和说课教案一、说课题纲1. 课题背景及意义介绍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强调本课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积极作用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及其价值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学会为他人着想3. 教学内容换位思考的定义与原理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培养换位思考的策略与方法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换位思考能力情境模拟法:设计特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换位思考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等方面二、说课教案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换位思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换位思考的意义和价值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原理阐述换位思考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性分析换位思考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5. 情境模拟设计特定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换位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实例,交流心得体会7.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运用换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8.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给予及时反馈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等方面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换位思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学会为他人着想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真正理解并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如何处理学生在换位思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困惑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出换位思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换位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原理和意义举例说明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应用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5. 情境模拟设计特定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换位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实例,交流心得体会7. 课后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运用换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2. 视频资料:寻找一些与换位思考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和引导思考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反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及时了解教学效果2. 课后作业反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3.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十、教学反思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评估其有效性和可行性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4.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节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对换位思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增强换位思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善于沟通与合作。

情感目标:1. 使学生认识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换位思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1.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自觉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善于沟通与合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换位思考。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案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立场上的思考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立场上的思考和感受。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换位思考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反思。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范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范文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范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

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说学情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知识目标:学生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教案名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目标:1.了解何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2.学习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4.培养学生善待他人的习惯。

教学内容:1.介绍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分析换位思考的实际意义。

3.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换位思考。

4.培养学生善待他人的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

2.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回顾学生曾经遇到的问题或矛盾,引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话题。

例如,一个同学迟到了,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和迟到同学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重要性。

第二步:介绍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与学生分享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概念和意义,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是否有过换位思考的经历?-你认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换位思考的实际意义(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分析换位思考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与家人的冲突中,换位思考可以破解矛盾;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换位思考可以增进友谊等。

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第四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换位思考(20分钟)教师以小组讨论或分角色演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换位思考。

例如,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其中一个人扮演困难的一方,另一个人扮演帮助的一方,通过反复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技巧。

第五步:培养学生善待他人的习惯(20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如何培养善待他人的习惯,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怎样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你怎样结果待你人?通过讨论,教师总结出培养善待他人习惯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对于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感受。

2.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化解矛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3. 换位思考的方法:步骤一:放下自己的观点;步骤二: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步骤三: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放下自己的观点,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重要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案例与实践1. 家庭场景:分析家庭中的矛盾冲突,如亲子关系、兄弟姐妹间的争执,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和化解冲突。

2. 学校场景:探讨在学校生活中,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来处理同学间的误会、老师的要求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七、换位思考与沟通技巧2. 表达: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考虑他人的感受,达到有效沟通。

八、换位思考与社会实践1. 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行动体验换位思考,关爱弱势群体。

2.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环境保护、邻里互助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换位思考能力。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对于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培养同理心,关爱他人5. 反思与提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将换位思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具备同理心,将换位思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反思教学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道德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详细阐述换位思考的含义,以及换位思考在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 学习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介绍换位思考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换位思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换位思考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互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典型案例时的换位思考能力,包括他们的分析深度和逻辑思维。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同理心展现。

4.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验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换位思考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将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反馈,以便于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善待他人、与人为善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3. 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系5. 实践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及作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经验。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4. 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人际交往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围巾等,用于角色扮演环节。

3. 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人际交往案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详细解释换位思考的含义,阐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经验。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总结换位思考的技巧与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换位思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如工作、学习等。

2. 换位思考与同理心的区别与联系。

3. 换位思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与差异。

七、教学活动:1. 组织一次换位思考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经验。

2. 开展一次换位思考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对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 引导学生将换位思考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会为他人着想,做到与人为善。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案例分析与讨论5.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践exercises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解释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换位思考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意义、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4. 实践exercises:设计相关实践exercises,让学生将换位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实践exercises:检查学生完成的实践exercises,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认识和应用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有关换位思考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实践exercises 材料:设计相关的实践exercises,如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

3. 参考书籍:提供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书籍,供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

4. 在线资源:推荐一些关于换位思考的网站和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情景,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兴趣。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定义与意义:清晰地阐述换位思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认识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善待他人、与人为善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2. 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3. 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与人为善的重要性5. 培养善待他人的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含义、方法与技巧,以及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他人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换位思考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换位思考的思考。

2. 讲解换位思考的含义与作用:阐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教授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换位思考的理解。

5. 讨论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善待他人的价值观。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将换位思考运用到生活中。

7.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实践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他们能否将换位思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换位思考和与人为善的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直观的教学内容展示,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际案例集:收集各种生活中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目标:1.了解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和意义;2.提高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2.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质;2.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1.教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材;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学生的互动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展示了一个人通过换位思考帮助他人的场景。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于换位思考的理解和对这个视频的评论。

Step 2:概念解析(1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材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概念。

2.解释换位思考的意义,即通过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能够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3.解释人为善的概念,即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积极向善的品质。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选择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例如学校里的矛盾事件、社区中的困难问题等,向学生展示这些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分析这些案例中当事人的感受和需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并进行互动讨论。

Step 4:小练习(10分钟)1.分发学生的互动练习材料,让学生进行练习。

2.练习内容可以是一些换位思考的问题,例如:"如果你是一些困难家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来解决这个家庭的问题?"3.练习完成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Step 5:思考引导(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换位思考的能力?-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品质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重要作用?Step 6:总结与展望(10分钟)1.小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总结出换位思考和人为善的重要性和价值。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换位思考的含义和实质。

认识到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和具体表现。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与人为善的能力,学会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意识,形成友善待人的良好品质。

体会与人为善带来的快乐,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含义和实质。

与人为善的具体表现和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体验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际关系冲突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二)讲授新课1、换位思考的含义通过一个小故事,比如“盲人打灯笼”,引导学生思考盲人打灯笼的原因。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然后教师总结出换位思考的含义: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换位思考的实质提问学生:“当我们换位思考时,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教师总结: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3、与人为善的含义讲解与人为善的含义: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4、与人为善的具体表现(1)以善良之心待人,不图回报。

通过讲述一些慈善家无私奉献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善良是不期望回报的。

(2)将心比心,尊重他人。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嘲笑他人的缺点、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引导学生反思并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友好地对待他人,乐于助人。

让学生分享自己帮助他人或被他人帮助的经历,感受其中的温暖和快乐。

5、与人为善的重要意义(1)对个人:与人为善能够让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doc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doc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政治论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万丽萍(江苏省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交往品德;2・能力目标: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方法。

【教学重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方法。

【教学难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播放歌曲,导人新课课前播放歌曲《多帮别人想》歌词:如果你和世界同成长,你的天空一定充满阳光,不要让伪装挡在关心朋友的前方,包容别人用你的好心肠;如果你用心帮别人想,每个明天都会充满希望,把所有封闭和冷漠的心摆在一旁,和我们一起欢唱……[设计意图]歌曲的节奏欢快,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这节课的主题中,起到暖场、情感预热的效果,让我们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过渡:(展示孔子图片)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学生反应:孑L子)他的两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反应:不知道,不清楚)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设计意图]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有一走困难,借助视频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视频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且孔子的这段视频也比较有趣,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借助学生的语文功底和古汉语词典理解〃己欲立而立人z己欲达而达人” 的内涵。

[设计意图]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立"和〃达〃二字,学生凭借语文功底和古汉语词典基本能把握这句话的大致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的相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

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

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
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〇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

(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2建议二:列举事例导入。

可以是教师列举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建议三:启发导入。

由教师讲述《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根据主客观条件,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体现教师教学风格和特色。

活动一:
七嘴八舌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活动二:
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母亲的“管教”》。

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情景剧形式活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如何进行换位思考,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

活动三:
故事续演
教师提供故事开始:李静和刘晓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练字、画画。

有一次李静不小心,把刘晓慧的参展画给弄脏了。

然后让学生自愿组合,续演故事结局,并说明选择理由。

“故事续演”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且故事结局的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

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和分析选择这个故事结局的理由,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活动四:
火眼金睛
要求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用一种接纳、宽容和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以“欣赏”为题材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爱心。

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赏他人。

这也是与人为善的更高要求。

活动五:
现学现用
教师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小结。

案例分析,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也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活动六:
书上得来
交流并学习名人名言,体会其中的含义。

以名人名言来勉力学生,使课堂所讲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学生接受和感悟。

活动七:
身体力行
教师布置选择性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布置弹性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实现教师的分层次教学。

活动八:
诗情画意
教师出示短诗,与学生共勉。

融诗歌艺术于思想品德的课堂,可以增加教学的形式美,同时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新课小结
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教师做小结,音量由小到大,最后大家齐声高歌。

教师用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做新课小结,用音乐渲染教学气氛,结束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