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六组祖国山河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六组祖国山河人教新课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以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地的山河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我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展示完毕后,我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讲授做铺垫。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首先,我将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然后,我将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教学目标。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布置作业环节,我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将包括阅读类似的文章、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山河的作文以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同时,我将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书写规范和答题技巧。通过作业小结,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将涉及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重要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文章阅读和讨论环节,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情景创设法为教学策略之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地的山河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我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要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板书:心愿谁会读这个词语?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的心愿是什么呢?生自由回答,同学们现在已经春暖花开了,郊外的景色一定很美,在这个多彩的季节里你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郊游)有个班的小朋友也要去郊游了,我们去看看吧?今天一起和我们去的还有月亮姐姐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图1、图上画了什么?出示图2、图上有画了什么?2、聪明的同学一定发现这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月亮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遍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一定要读准字音,不掉字,不加字。

3、老师看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如果老师把词语单独抽出来考考大家怎么样?出示词语:窗帘背包装着照顾生病太累医生悄悄(轻声)离开点心孩子们太阳公公商量商量玩玩吧窗户生自由读、师教读、生齐读、男女赛读、抢读(以各种形式读词语)。

抽读——评议3、看着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表现一下,但是老师读的时候呢?请同学们认真听。

(师范读)三、深入朗读,感悟亲情。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一天,月亮姐姐在空中散步,她来到一个小女孩家的窗户前,看到了什么呢?(1)男生读1——2自然段。

想月亮姐姐来到第一个小女孩的家,她有什么心愿?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2)什么是自言自语?谁来表演一下?练习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2、思考:月亮为什么要跟太阳商量,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3、情景再现:月亮找到太阳公公会说些什么呢?太阳公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表演)(二)角色表演,理解体验。

1、可是,当月亮来到另一家窗前时,又改变了主意,想让明天下雨,为什么呢?女生读3——8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我的快乐时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我的快乐时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我的快乐时光》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读懂、并能够流畅朗读课文《我的快乐时光》。

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时光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 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流畅朗读课文。

2. 难点:表达对快乐时光的感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快乐时光》的课件或教材。

2. 彩色图片、PPT或其他辅助教学工具。

3. 学生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快乐时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快乐的时刻,激发学生对快乐时光的共鸣和情感。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我的快乐时光》,并进行语音语调的模仿,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听读课文播放录音或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朗读,引导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快乐时光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个人表达让学生单独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快乐时光的短文,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6. 展示分享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快乐时光,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和交流。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快乐时光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美好时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快乐时光这一主题下,不仅学会了语文表达的技巧,更培养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悟能力。

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友谊。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时光中感受语文之美,体会生活之乐,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效果不佳。

为此,本文以情景导入法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张老师,在教学《小草》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兴趣不高,理解能力有限。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张老师决定尝试情景导入法。

三、案例实施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课前准备:张老师收集了关于小草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PPT。

(2)课堂导入:上课伊始,张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小草的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和顽强精神。

接着,展示PPT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草的外貌特征。

(3)提问引导:张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草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小草的相关知识。

2. 情景模拟,深入理解(1)角色扮演: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小草、阳光、雨露等角色,模拟小草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景。

(2)讨论交流:各小组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讨论小草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3)分享心得: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张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1)写作训练:张老师布置一篇以“小草”为主题的作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小草的成长历程。

(2)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小草的书籍,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四、案例反思1. 情景导入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在本案例中,张老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情景导入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金色的草地案例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金色的草地案例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金色的草地案例9篇金色的草地案例 1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3.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第一课时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自读课文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观察花瓣合拢(lǒng) 手掌有趣读书感悟1.第1自然段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2.第2自然段a.同学们能够告诉我们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请两位同学互相边说边演一演.c.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作业:家听课文生词.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 廾"."钓",右边是"勺",不是"勾"."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第二课时复习一,二段1.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2.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感悟第三,四自然段.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a.学生读课文.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早晨,花朵 , ,草地就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e. 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a.齐读第4自然段.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2,小结引申.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完成作业:填写百年训练第二课.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金色的草地案例 2《金色的草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范文(通用7篇)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范文(通用7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今日,教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长得十分漂亮的鸟,它的名字叫——翠鸟。

(板书课题,出示翠鸟的彩色图片)你想明白翠鸟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一齐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经过简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让学生用自我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让学生读给同桌听,听听同桌的意见,让同桌指出自我的不足,并根据自我的不足再读课文。

3.把自我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以上教学环节,让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资料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本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资料(一)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1.出示翠鸟的彩图,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翠鸟长得怎样?(让学生按“羽毛——身子——眼睛——嘴——爪子”的顺序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师:是啊,多美的翠鸟啊!那么,课文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外形美写下来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翠鸟的样貌。

3.师:翠鸟真美,看到这样美丽的翠鸟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此刻请大家把自我感受到的翠鸟的美读出来,看谁最能读出翠鸟的美。

学生自读——指名读——赛读。

4.逻辑引读,指导背诵师:让我们把翠鸟美丽的外形记在自我的脑海里。

教师引,学生读。

翠鸟真美啊!它有一双,它的颜色。

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

它的身子,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5.同桌互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以上教学设计,经过观察和美读,让学生从视觉和心灵上感受翠鸟的“形”之美,在美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背诵,把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过渡:翠鸟除了外形美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看下面的课文。

(二)理解翠鸟捕鱼的本领,体现翠鸟的动作特点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真快?把这些词句划出来与同桌交流一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色的报春花》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色的报春花》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红色的报春花》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红色的报春花》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报春花在春天里绽放的美丽景象,传递了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本案例旨在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还能从报春花身上学到坚强、自信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学会表达美、创造美,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在案例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合理的分组,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观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培养他们发现他人优点、包容和鼓励他人的品质。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报春花的美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课文中的美,学会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3.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课后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报春花,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报春花绽放的美丽图片和视频,配合轻松愉快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这种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更好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春天景色,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年级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案例案例标题:三年级语文小组合作教学——以《守株待兔》为例一、案例背景本案例以三年级语文课程中的《守株待兔》一课为例,探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这一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寓意,并培养团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

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每组需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协调活动。

然后,教师给出以下任务:1.每组选择一种动物,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主题,创作一个全新的故事。

故事中要包含所选动物的主要特征和故事情节,以及《守株待兔》的寓意。

2.每组准备一个简单的表演,将所选动物和故事情节呈现出来。

表演中要尽量体现出动物的特性,以及《守株待兔》的寓意。

3.每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任务,并准备展示给全班同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守株待兔》的故事和寓意,为学生后续的创作和表演提供背景知识。

2.分组:教师根据学生意愿和特长,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需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协调活动。

3.任务布置:教师将任务详细说明,并提醒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注意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时间管理。

4.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和创作。

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和进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5.成果展示:在规定时间内,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

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故事创意、表演内容和寓意表达。

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评价。

6.总结评价:教师对各组的作品和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反思和学习。

同时,教师也要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案例《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案例篇一之一佚名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意外危险时刻的心理测试实验。

实验的成功反映了三个学生懂得要团结,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讲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要在三个学生中做个游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

在这部分先讲实验前的准备,取出实验用品;再讲教育家向三个接受实验的学生说清实验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为小学生的优秀品德使他的实验第一次成功而万分激动。

1.读课文,知道教育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2.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课时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

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

(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

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着绳子不假思索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课教案(十篇)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课教案(十篇)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课教案(十篇)
课题一:人物描写
教学目标
研究如何书写人物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自由描写人物外貌特征。

2. 研究使用形容词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合作活动:小组内学生相互描写并猜测人物。

教学方法
1. 教师示范和引导。

2. 小组合作和讨论。

3.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并用形容词描写人物外貌特征。

2. 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并用形容词描写人物性格特点。

3. 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并能准确猜测人物。

课题二:词语辨析
教学目标
研究相似词语的辨析,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教学内容
1. 研究相似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2. 利用课文中的例句进行辨析讲解。

3. 练题:填写正确的词语。

教学方法
1. 教师解释和讲解。

2. 学生互动和讨论。

3. 检查练题并进行讲评。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似词语的词义。

2. 学生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做出正确选择。

3. 学生能够正确填写练题。

(以下教案以此类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精选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精选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精选5篇)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案例篇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解读这个核心理念呢?我认为:一是我们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得到充分的张扬。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使教师的“导”落在关键上和点子上,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全身心地投身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大兵团作战”,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也是学好语文的先导。

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精心诱导和激发。

因此,教师要把准学生的心理脉搏,点燃火花,想方设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心理优势”。

1、再现情境诱趣。

心理学研究说明: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和兴趣。

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变性,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一个互动互助的势态,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

2、感情朗读生趣。

感情朗读是最高档次的朗读训练。

那介入角色的朗读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但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而且使学生生趣添乐,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程参与。

崔峦同志说,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中,我们看重的不仅是教学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

使学生在自始至终的参与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

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在学会中悟法,在会学中用法,自己去猎取知识,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社会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设计案例三篇好的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可以帮助三年级老师们更好地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课堂,小编为三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三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语文三年级《丑小鸭》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丑小鸭》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历经种种挫折,磨难,最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他们体会丑小鸭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以及变成天鹅后它的心情变化。

在理解丑小鸭的不幸时,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更容易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更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涵。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在朗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丑小鸭为什么能成为白天鹅,体会文章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格林兄弟的童话,谁一说是哪个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这篇故事是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名叫《丑小鸭》。

(板书课题:28丑小鸭)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来解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惩罚、嫉妒、姊妹、沼泽、嘲笑、自卑、清澈、清晰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4.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5.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自出生以来就被人欺负,被迫离开家,在历经了种种苦难、歧视、挫折之后,终于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篇一: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语文课程总目标中这样写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教学之中,教程利用语文教育的优势,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释放他生命中的能量。

教材分析:《花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

《花钟》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做法。

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课文思路清晰,语言精美。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基本理念,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落实词语理解、朗读训练、写法感悟和迁移运用,让学生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经历逐段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体会留心观察事物的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在品词品句,感情朗读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学习用不同的说法灵活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质疑,初读课文。

(一)观赏鲜花图,激发学趣,引发质疑。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和读长句子的情况。

(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年级语文《翠鸟》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翠鸟》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翠鸟》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2.学会描述自然景观中的珍奇生物;3.提高学生的注视细节和想象力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朗诵诗歌《翠鸟》;2.学习《翠鸟》的意思和文学表现手法;3.描绘翠鸟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鸟类,发现它们的形体特点;2.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翠鸟的图片,带领学生认知和接触翠鸟;3.带读《翠鸟》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步:朗诵学习1.教师分段讲解《翠鸟》诗歌的结构和韵律;2.教师示范《翠鸟》的朗诵技巧;3.学生自行朗诵《翠鸟》。

第三步:课文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并记住其中文字和文学表现手法;2.分组讨论,探讨学生对翠鸟、大自然的认知和感受;3.教师普及翠鸟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第四步:练笔环节1.课堂上,学生模仿《翠鸟》的诗歌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所想象的翠鸟形象;2.学生自由绘画,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翠鸟形象,并标注其特征。

第五步:总结回顾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有所感悟,学生进行发言并进行交流;2.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随时保持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关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朗诵《翠鸟》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语感;2.描绘翠鸟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提高细节意识;3.带领学生探索词语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价值。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体验《翠鸟》的意境;2.如何让学生优美朗读《翠鸟》;3.如何激发学生创意及想象力,促进学生文学表现的提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翠鸟》相关的阅读训练和词语认知练习;2.自行设计绘画题目,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神翠鸟;3.撰写一篇描述神翠鸟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针对学生基础情况,重视学生的互动活动;2.通过精心设计,辅导学生朗诵、写作和思考能力;3.尊重学生自主性,针对学生需要及困惑进行个性化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反思《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案例及评析不论是阅读教学最初的切入,还是渐进的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师都须紧密联系课文的特点,尽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做到富有针对性、灵活和机动的引导,以便学生的阅读学习既能有所侧重,又能把握文章特色,以此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案例一】师:读了课题,引起你注意的是哪个词?生:民族。

师:看到“民族”,你都想到了什么?生1:不同的少数民族,平时的衣着打扮各有特色,但都很漂亮。

我不知道,学生上学时要不要像我们一样穿校服呢?生2:不同的少数民族说话也不一样,那他们怎么交流呢?在学校里要不要都说普通话?生3:他们是分民族编班上课,还是混在一起上课?师:你们说的都很好。

“民族”一词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他们不同的衣着、语言等等,那么这些情况都是怎样的呢?我们翻开课本,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学生自由读书)师: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你们读完课文了,找到这句话了吗?(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段的‘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师:我们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到底如何呢?与普通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你们能不能找出每段的一句话来回答?生:第一段:“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第三段:“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案例二】师: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到这句话。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段的‘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师:大家找得都不错。

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边疆的”“民族的”小学的特点呢?请认真阅读,划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书,圈点勾画,汇报)生1:我从“山坡、坪坝、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等语句感受到了边疆的特点,少数民族学生住得很偏远,但上学途中的景色很美丽,心情也很愉快。

生2:我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读懂了这所学校确实是一所不同民族的小孩同在一起学习的学校,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他们很快乐。

生3:我从学校里竟然有“鸟儿、蝴蝶、猴子、松树、山狸”等动物感觉这所小学很独特。

课文说它们是“山林里的朋友”,表明了小动物们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互不干扰,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很有趣。

生4:我从他们敲大青树上的铜钟来提示上下课时间感觉到他们的学习条件很差,但是又别有风味。

师:是啊,同学们分别通过这些字句充分体会到了“边疆的、民族的”小学的特点──很偏僻、条件也很差,但是那里的同学们却是很快乐很自豪的,因为那里有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有可爱的小动物,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我们再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体会这种独特的乐趣吧!【案例三】师:(课件展示画面、播放音乐,教师旁白)粗壮的大青树,古老的铜钟,“当,当当!当,当当!”上课了;“当,当当!当,当当!”下课了;“当,当当!当,当当!”放学了……是哪儿的学校还用这么古老的铜钟呢?在这宏亮的钟声的召唤下,孩子们是怎样学习、怎样娱乐的呢?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

(按照上学、上课、下课的顺序分段学习)【评析】不同的教师面对的是同一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在具体的导入和展开环节的处理上,三位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三者并不存在截然的高低优劣之别,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上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它们是真正的“教无定法”的现实版本。

三位教师的导入尽管不同,但是他们都把握住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在内容与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即:这所小学是一所“边疆地区”的“民族”小学,其独特之处则体现在学生构成、学校环境以及学习气氛等几个方面,然后围绕着内容与表达上的特点,进一步安排展开环节的设置。

类似于《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样的课文,其内容、情感以及表达上的特点比较明晰,学生往往可以在初次阅读课文之后即有所体会。

一般来说,只要读者能够注意到文本题目之中的关键词语,他即可把握其特点。

实际上,在面对一篇具体的课文时,其主要特点的理解与把握却常常不是仅仅注意到一两个词语或者语句就能实现的,即便学生能够找到“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这个关键句子,老师仍旧需要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边疆的、民族的”特点。

换句话说,识别文本中能够体现其主要特点的关键词句仅仅是完整阅读过程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它还需要读者整体把握文本,不断玩味语句背后的含义进而获得对其主要特点的生成与完形把握。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

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

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熊老师,天都峰那么高,怎么不装索道呢?”“是啊!爬上去那么难,下来岂不是更困难,俗话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看下天都峰肯定更难。

”“我看这天都峰比庐山还要险啊。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盎然,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再用画一画,评一评,读一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感悟。

学生对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我借助课文中的语句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顺利地解答了问题。

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面面俱到的事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

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

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语文园地一》教学杂谈〖激发起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使学生有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的愿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和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讲,培养学生兴趣更是尤为重要。

所以“新课改”把兴趣放在了第一位,它十分强调学习与儿童生活经验的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写作的话题。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的方法是找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化,由此提高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里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要求学生回忆一下,在自己的课余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乐于常去做的事──对此,我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话题,就很容易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各个打开了话匣子,跃跃欲试,争着要求发言。

这样也就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于说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自然也为写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再比如,八月十五那天,我没有给学生布置写的作业,而是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家里是怎样过个快快乐乐的团圆节的。

次日,我请每四人一组轮流谈自己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个个兴奋不已,都抢着说。

而后,我再请学生从四人中选出一个代表,上台来给全班说,最后师生共同评议,推选出冠亚季军,发放不同的小红花。

这时,我请同学们即兴动笔写《中秋节的晚上──》,学生兴趣高昂。

他们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容易了很多。

作文教学就是这样,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最终又向儿童的生活回归。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几点尝试·口语交际,降低习作的难度〗说是写的基础。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接受过6、7年的说话训练和实践,再加上上学后的时间,以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完整地说一段话了。

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把话说得细致,作文也就写细致了;把话说得幽默,文章也会幽默了;把话说得生动,文章也会生动起来了……所以三年级语文教材的每个习作训练点,都把“口语交际”和“习作”紧密联系起来:先说后写。

为此教师要注重“说”的教学设计。

要让学生说时表达流利,内容充实,还得“功在课外”:注意素材的积累。

如教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时,刚开学我就提醒学生平时留心课余生活的情景,并要求每人每天记好课余生活记录卡。

上课时,分四人小组,展示自己的记录卡,交流自己在课余的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展开话题,免得学生思维局限,人云亦云。

说的同学要把课余活动尽量说具体:怎么玩,怎么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清楚。

再指导“习作”训练:《我们的课余生活》。

说给写开路,有了“口语交际”课具体生动的描述,习作时学生充满自信,乐于“写话”。

写出来的作文不但语句通顺流畅,语言也生动活泼。

有的学生竟然写了三四百字,批改时令我欣喜万分:习作兴趣在他们心头滋长啊!打上100分,画上了三颗星,还加了张绿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