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章第1节第2课时课时

合集下载

生物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测试:第6章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时作业 含解析

生物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测试:第6章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时作业 含解析

[基础对点]知识点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CO2的植物B.进行人工降雨C.控制CO2的排放D.减少氟利昂制品的使用[答案] C[解析]温室效应是大气中CO2上升,使气温上升造成的,根本措施是减少CO2排放,增加植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人工降雨和减少氟利昂制品与CO2无关。

2.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使用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提高绿化面积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答案] B[解析]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绿地植被的减少和废气的大量排放,所以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排放的废气会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发生。

3.下列哪项不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B.酸雨、水资源短缺C.生物多样性锐减、粮食短缺D.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答案] C[解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4.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答案] D[解析]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200~300纳米(nm)的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知识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滥捕滥杀[答案] D[解析]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主要手段,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A错误;保护区一般不能有人类活动的干扰,B错误;易地保护是对那些在原产地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从原产地迁出,在异地采取措施加以保护,C错误。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6章 第2、3、4节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6章 第2、3、4节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ppt

性生长。某个细胞的基因突变,使细胞无法自控,并不断
变异。 答案:D
5.(2009年江苏卷)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
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
③小
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量供应 运动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3)分裂 分化 糖蛋白
(4)优点一:利用皮肤干细胞可以避开利用胚胎干细胞面临的 伦理争议
优点二:皮肤干细胞可以取自自体,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优点三:皮肤干细胞比胚胎干细胞更容易采集(任选两点即可)
10.(2009年江门二模)小鼠是生物、医药等科研人员经常选 择的实验材料,根据下面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 ④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之间的关系。
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的 物质交换越慢,故①错误,②正确。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
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提供能量,因此③正确,而精子的
细胞质大部分都消失,只保留细胞核,利于运动,④正确。 因此选择B。 答案:B
(5)意义 ①是生命个体发育的基础; 专门化 ②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各 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6)实质:基因的 选择性表达 2.细胞的全能性 完整个体 (1)含义: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__________的 。
潜能。
(2)实例: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克隆,核移植、动物 干细胞培养。
(1)特征 无限增殖 ①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生物课是高中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高中生物,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中生物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

与初中的生物教材相比较,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涉及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知识的层次更深,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

而必修一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

鉴于以上的因素,因此对于高中生物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计划,以下是本人09-10学年第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的要求(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能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物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进入社会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

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

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侧重点。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

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第六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化学电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第六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化学电源

第三课时化学电源课时作业巩固选题表合格考题组1.(2021·辽宁铁岭期末)下列有关化学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再充电使活性物获得再生B.燃料电池能将全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化学电源只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一次电池包括干电池和蓄电池解析: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通过再充电,在阴极、阳极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使活性物获得再生,因而可连续使用,A 正确;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也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因此能量利用率不是百分之百,B错误;化学电源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有部分能量仍然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物质内部,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C错误;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D错误。

2.(2020·河北石家庄月考)下列电极反应式正确的是 ( B )A.以惰性材料为电极,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2H+B.铜、锌在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H++2e-H2↑C.以铜为电极将2Fe3++Cu2Fe2++Cu2+设计成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Cu-2e-Cu2+D.以铝、铁为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解析:以惰性材料为电极,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A错误;金属性锌强于铜,铜、锌在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H++2e-H2↑,B正确;以铜为电极将2Fe3++Cu2Fe2++Cu2+设计成原电池,铜是负极,正极铁离子得到电子,反应式为Fe3++e-Fe2+,C错误;以铝、铁为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铝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2H2O+ Al O2-,D错误。

3.下列有关锌锰干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锌外壳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材料B.在外电路中电子从石墨棒流向锌外壳C.电流从锌外壳流到石墨棒上D.在电池内部阳离子从石墨棒向锌外壳移动解析:在锌锰干电池中,锌外壳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A正确;在外电路中电子从锌外壳流向石墨棒,B错误;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流向相反,应从石墨棒流向锌外壳,C错误;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石墨棒移动,D错误。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离子反应1.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浓度明显减小的是( ) A .Cl -B .Na +C .HCO -3D .Mg 2+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硝酸钙溶液中 B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C .醋酸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混合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3.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 .H 2O 和CO 2气体的反应 B .固体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C .硝酸与Ca(OH)2溶液的反应 D .H 2在O 2中燃烧4.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 .NaOH 溶液和K 2SO 4溶液混合 B .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 .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加热制O 2D .H 2和O 2反应生成水5.关于离子方程式Cu 2++2OH -===Cu(OH)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表示CuSO 4溶液和Ba(OH)2溶液的反应 B .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也可以表示一类反应 C .离子方程式中的OH -可代表弱碱或强碱 D .该反应可看到Cu(OH)2白色沉淀6.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BaCl 2溶液与K 2SO 4溶液的反应:Ba 2++SO 2-4 ===BaSO 4↓ B.NaOH 溶液与硝酸的反应: OH -+H +===H 2OC .Na 2CO 3溶液与硫酸的反应:CO 2-3 +2H +===CO 2↑+H 2O D.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O 2-3 +2H +===CO 2↑+H 2O7.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 2-3 +2H +===CO 2↑+H 2O 表示的反应是( ) A .Na 2CO 3+2HCl===CO 2↑+H 2O +2NaCl B .NaHCO 3+HCl===NaCl +CO 2↑+H 2O C .K 2CO 3+H 2SO 4===K 2SO 4+CO 2↑+H 2O D .K 2CO 3+2HNO 3===2KNO 3+CO 2↑+H 2O 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Ⅰ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B .Ⅱ中的白色沉淀为CuCl 2C .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H ++Zn===Zn 2++H 2↑ D .Ⅰ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9.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 A .KHCO 3+HCl===KCl +CO 2↑+H 2O B .AgNO 3+NaCl===AgCl ↓+NaNO 3 C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D .2HCl +Na 2SO 4===2NaCl +H 2SO 4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凡是盐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B .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与OH -结合生成水,故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写成H ++OH -===H 2O 的形式D .复分解反应必须同时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可以用H ++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 B .Ba(OH)2+2HCl===BaCl 2+2H 2O C .Cu(OH)2+2HNO 3===Cu(NO 3)2+2H 2O D .KOH + HCl===KCl + H 2O12.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 +、K +、SO 2-4 、OH -B.Na +、K +、Cl -、NO -3C .Fe 3+、K +、Na +、NO -3D .Ag +、K +、SO 2-4 、Cl -13.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理解。

2. 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主动运输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理解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阅读并理解关于主动运输的文献资料,包括主动运输的基本原理、过程和重要性。

阅读完成后,学生需要回答一些相关问题,例如:什么是主动运输?它为什么重要?2.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的生物医学案例,如细胞内物质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要求学生分析这些过程在生物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3. 实验模拟:学生需要模拟一个简单的主动运输过程,例如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并解释其原理。

学生需要画出或描述这个过程,并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

4. 知识问答:设计一系列关于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的问题,学生需要回答这些问题,检验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所有作业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不能依赖小组讨论或网络搜索。

2. 深度思考:作业需要展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思考,不仅仅是记忆。

3. 清晰表达:学生需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他们的分析和理解,以便于他人理解。

四、作业评价:1. 准确性:评估学生对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基本概念的准确性。

2. 深度: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创新性: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想法,是否有创新性的思考。

4. 实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实验或案例分析的完成情况,包括他们对过程的理解和解释。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

反馈应包括对作业的整体评价,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教师可以将优秀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以激励更多的同学在下次的作业中表现得更好。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改进作业。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我们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同时也希望通过作业反馈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一、选择题1.(2013·日照高一期末)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A.单个细胞活动B.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C.人体各系统配合D.神经细胞独立活动2.(2012·莱芜一中高一测试)下列能够独立完成新陈代谢等一系列复杂生理活动的是()A.生物的遗传物质(DNA)B.生物体内的大分子蛋白质C.独立的SARS病毒D.人的心肌细胞3.无论是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还是大象等结构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在它们的个体繁殖和发育过程中,都离不开的基本生命活动是()A.受精作用B.各种组织细胞分化C.细胞分裂D.组织和器官的形成4.(2012·德州月考)据报道,最近法国牡蛎养殖者发现,大批幼小牡蛎离奇死亡,法国牡蛎生产可能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

通常情况下浅海中的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物种5.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生活在山洼草丛中的昆虫②某一湖泊中的全部生物③酿制葡萄酒时发酵罐中的酵母菌④一片果园及其中的全部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②④6.(2012·陕西省师大附中月考)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

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7.(2013·大庆高一检测)下列属于细胞的一组是()①花粉②抗体③精子④生长激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下列均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的一组生物是()A.蓝藻和噬菌体B.艾滋病病毒和草履虫C.SARS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D.乳酸菌和酵母菌9.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10.(2013·西安高一期末)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非选择题11.(2012·临沂高一期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课时作业巩固选题表合格考题组1.下列关于X(g)+Y(s)2Z(g)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X或Y浓度的减少来表示B.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内,X浓度的减少或Z浓度的增加C.相同条件下,若v(X)=0.1 mol·L-1·s-1,v(Z)=0.2 mol·L-1·s-1,则v(X)表示的反应速率比v(Z)表示的反应速率小D.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X或Z浓度的变化解析:Y在该反应中为固态,其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是一常数,A 错误;一段时间和单位时间含义不同,B错误;X与Z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v(X)∶v(Z)=1∶2,v(X)与v(Z)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C错误;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D正确。

2.100 mL 0.6 mol·L-1 H2SO4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D )A.Na2CO3固体B.NaNO3溶液C.K2SO4固体D.K2SO4溶液解析:Na2CO3+H2SO4Na2SO4+H2O+CO2↑,加入Na2CO3固体,锌与H2SO4溶液反应的速率和生成H2的总量都减小;加入NaNO3,N 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能放出H2,所以锌与H2SO4溶液反应的速率和生成H2的总量都减小;加K2SO4固体,增大了S O42-的浓度,锌与H2SO4溶液反应的速率和生成H2的总量与S O42-的浓度无关,反应速率和生成H2的总量都不变;加K2SO4溶液,降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但H+的物质的量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减小,但生成H2的总量不变。

3.(2020·山东济宁月考)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中,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 D )解析:硝酸与镁反应不生成氢气,Mg比Fe活泼,与酸反应较剧烈;B和D相比较,D中氢离子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大。

2021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同步 (25)第六章 综合训练 含解析

2021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同步 (25)第六章 综合训练 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25)第六章综合训练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根尖中各种各样的细胞都是由分生区细胞分化形成的B.细胞一旦沿着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脱分化到原来的状态C.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会丧失原来细胞的全部特点D.多莉羊的克隆成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表现出了全能性2.在细胞生命历程的有关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并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强B.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兰花茎尖细胞诱导形成新的幼苗3.如图表示对斑马鱼不同时期胚胎中蛋白质分离的结果,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斑马鱼不同时期胚胎中蛋白质种类数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不同时期胚胎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是由于基因不完全相同C.不同时期胚胎中相同的蛋白质中一定有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D.推测3d胚胎和5d胚胎的形态可能不同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白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有部分相同的mRNAB.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C.衰老细胞内色素积累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D.致癌病毒能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6.下列对人体内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B.细胞衰老后,其中的酶种类大量减少,活性显著降低C.成年生物体内的细胞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癌细胞属于病变细胞,所以代谢速率较癌变前降低7.下列哪种生理过程的发生,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A.进行抗体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C.进行呼吸酶的合成D.进行ATP的合成8.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个体发育就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过程来实现的B.细胞的癌变可看作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C.细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是可以避免的D.所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一些细胞要发生凋亡9.取某种动物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练习26:6 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时作业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练习26:6 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时作业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对点强化]强化点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1.育种专家用高秆抗锈病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秆抗锈病水稻,这种水稻出现的原因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环境条件的改变[解析]使位于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同一个体上的方法即为杂交,是把原有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答案] B2.我国航天科研工作者成功培育出了“太空花”。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培育“太空花”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从飞船上带回的实验植物并非都长成如愿的美丽“太空花”C.“太空花”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物种D.“太空花”的出现丰富了自然界的基因种类[解析]“太空花”的出现是由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丰富了自然界中基因的种类,但并未产生新物种,只是个别性状的改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所以实验植物并非都长成如愿的“太空花”。

[答案] C3.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A.自交(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人工嫁接D.单倍体育种[解析]由于不确定突变出来的白粒矮秆个体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也就不能确定此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只能进行自交,使之纯化。

因此,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自交或杂交育种。

[答案] A4.下列不属于诱变育种特点的是()A.具有不定向性B.突变频率较高C.多数有害D.多数有利[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诱变育种常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诱导突变从而使突变频率大大提高,而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答案] D5.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A.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C.用花药离体培养小麦植株D.用X射线处理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解析]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用X射线处理后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选项A的原理为基因重组,选项B、C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生态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程中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论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要素、食物链与食物网等基本概念。

2. 实践任务:(1)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家庭或学校周边选择一处自然环境,观察并记录该地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记录植被覆盖率和土壤状况等。

(2)实验分析:根据所学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原理,分析观察结果,撰写观察报告,阐述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

3. 创作任务:(1)创作生态海报:以“保护生态”为主题,绘制一幅反映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生态海报,内容应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生态位等基本知识点的描绘。

(2)编写宣传标语:学生需为家乡或学校创作一句具有吸引力的环保宣传语,倡导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观察任务时,应做到真实、准确记录数据和信息,不能杜撰或编造数据。

2. 实践任务与创作任务均需学生独立完玉,不能依赖网络直接复制粘贴,必须加入个人思考和理解。

3. 学生在提交作业时,应按要求分类整理并清晰标明每部分内容,确保老师能够明确了解学生所完成的每个环节。

4. 观察报告和海报的设计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体现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分析的深度进行评价。

2. 实践任务与创作任务的创意性、原创性以及是否紧密结合了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原理进行评价。

3.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将给予指导与鼓励。

五、作业反馈老师将在课程中进行作业反馈,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课时作业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课时作业

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B.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温度、pH、渗透压恒定不变的状态C.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D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了机体细胞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代谢2.(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2020山东枣庄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概念最准确的描述是()A.血液中缓冲对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4.(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中,分别属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是()①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③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一体液免疫调节A. 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2020湖北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二上期中)稳态是生物学的一大基本概念,有关稳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故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C.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种群水平乃至生态系统水平都存在稳态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6.(原创)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B.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D.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稳态7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5篇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

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二)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

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第一题:答案是B第二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

(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三)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课后练习科学前沿本章小结自我测试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

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6章  第1课时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第一节第1课时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洪涝灾害与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中国大陆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次数图。

完成1~3题。

1.下列城市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 A )A.北京、长沙、广州、贵阳B.长沙、北京、广州、贵阳C.北京、长沙、贵阳、广州D.长沙、北京、贵阳、广州[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出现频次依次为长沙8,北京8~10,广州为6,贵阳2~4,据此,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北京、长沙、广州、贵阳,选A项。

2.下列关于涝灾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C )A.西部地区降水少,没有涝灾B.东部地区涝灾北多南少C.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D.东北地区降水少,涝灾较少[解析] 根据图示材料可知,图示西部地区降水少,但也有涝灾;东部地区涝灾南北均较多;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东北地区涝灾较多,尤其是辽宁省涝灾频次较高。

3.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是涝灾多发地区,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是( D )A.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B.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C.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D.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减轻洪涝灾害[解析] 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这些都是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具体措施。

由于江汉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多且分散,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是不现实、不经济的做法,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

安徽省寿县的古城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宋朝古城墙,城墙内侧有蓄水塘,由月坝(与城墙等高)、涵道、护墙石堤构成了对洪涝灾害“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

2020年7月,淮河流域暴发特大洪水,淮河支流河畔的寿县城内却安然无恙。

下图为寿县古城御洪“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的结构图。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小节课时作业与章节测试题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小节课时作业与章节测试题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选择题1.尽管现在的育种方法有多种,但传统方法——杂交育种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育种过程中不可能出现自交现象B.能得到具有杂种优势的种子C.不能得到纯合子D.用时短、操作简便解析:根据育种目的不同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合子,也可获得纯合子,在获得纯合子的过程中要用到自交的方式。

由于显性纯合子不易获得所以用时较长。

答案: B2.“嫦娥1号”胜利奔月,神舟成功发射,这些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生物育种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航天育种可缩短育种周期B.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C.航天育种技术作为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是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D.“太空种子”都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解析:航天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利用了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诱导种子发生基因突变,能大幅度地改良性状,且缩短了育种的周期,是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不是所有的“太空种子”都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答案: D3.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表现为 ( )①能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②能形成新基因③能形成新基因型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它可产生新的基因,能大幅度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但基因突变是多害少利的;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它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会产生新的基因型。

答案: A4.下列是植物育种的两种方法图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是将2个物种通过杂交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筛选和培育获得新品种B.过程③④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过程④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程⑤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D.若C的基因型为AaBbdd,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解析:过程①②是将2个品种通过杂交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筛选和培育获得新品种,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无法杂交,A错误;据图可知,过程③④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的离体培养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为细胞的全能性;过程⑤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C正确;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植株自交获得的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类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占总数的1/4,D正确。

2020届人教版生物必修1练习:第1章 第2节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生物必修1练习:第1章 第2节 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一章第2节一、选择题1.(2018·醴陵二中、醴陵四中两校联考高一期末)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都有染色体B.都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在线粒体中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解析]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A、B项错误;二者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C项正确;二者的蛋白质均在核糖体上合成,D项错误。

2.(2018·武汉外国语学校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酵母菌、放线菌都属于原核生物B.原核生物都有染色体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原核生物都是异养生物[解析]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A项错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项错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正确;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如蓝藻等,也有异养生物,如大肠杆菌等,D项错误。

3.(2018·醴陵二中、醴陵四中两校联考高一期末)换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错误的操作是( B )A.调节细准焦螺旋B.调节粗准焦螺旋C.用凹面镜D.转动转换器[解析] 在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B错误。

4.(2018·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B )A.有无DNA B.有无核膜C.有无细胞质D.有无细胞膜[解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是否有核膜所包被的成形细胞核,所以B 选项正确。

5.(2018·湛江一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有关SARS病毒、硝化细菌和水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SARS病毒和硝化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SARS病毒和硝化细菌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硝化细菌和水绵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解析] 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硝化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的细胞器,C错误;硝化细菌和水绵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精选人教版生物必修1练习:第1章 第1节 课时作业含答案

精选人教版生物必修1练习:第1章 第1节 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一章第1节一、选择题1.(2018·醴陵二中、醴陵四中两校联考高一期末)和“稻田内所有生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B )①一个大肠杆菌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③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除大肠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A.②③B.③C.①D.②[解析] 稻田内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①一个大肠杆菌属于个体层次,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③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除大肠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群落层次。

2.(2018·武汉外国语学校上学期期末)校园内桂花树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包括( C )A.细胞B.器官C.系统D.个体[解析] 植物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一棵桂花树属于一个个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3.(2018·湛江一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C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东海岛的全部生物⑥瑞云湖公园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①③⑥B.②④③C.②⑤⑥D.①⑤③[解析] ①公园中的全部菊花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全部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棉蚜属于种群;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⑥瑞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故答案选C。

4.(2018·山西省临汾一中、晋城一中、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等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黑藻是观察叶绿体的理想实验材料,一株黑藻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B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B.细胞→组织→器官→个体C.细胞→组织→系统→个体D.细胞→个体[解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章第1节第1课时课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6章第1节第1课时课时

第六章第1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2019·陕西富平县高一期末)真核细胞的直径在10~100微米之间。

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B)①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转运和交换②受核质比的制约③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转运和交换④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随着细胞的长大,相对表面积会变小,不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另外细胞核控制的范围有限,故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受核质比的限制;细胞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转运和交换。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描述正确的是(B)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C.乙图中的b→a比丁图中的b→a所用的时间短D.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解析]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结束,即从a开始经b再到a点。

根据分裂期所经历的时间=细胞周期时间×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比例;由题中四图可知,甲图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小,丁图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大,但由于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间期持续时间不知,分裂期所经历的时间可能相同。

a→b为细胞分裂周期,完成DNA 的复制,DNA的含量增加一倍,但是由于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增加。

3.(2019·陕西富平县高一期末)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形成和存在分别发生于下列哪个时期(C)A.产生于间期,存在于前期和间期B.产生于前期,存在于前期和中期C.产生于间期,存在于前期和中期、间期D.产生于后期,存在于中期和后期[解析]染色单体在间期形成,后期消失,故存在的时期有前期和中期。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2019·江苏省镇江市高一期末)一个含有20条染色体的细胞,在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之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B)A.10条B.20条C.40条D.80条[解析]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1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2019·广东潮州高一期末)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

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C)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B.①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解析]细胞分裂的中期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含有两条染色单体,A正确。

①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期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B正确。

②染色体和DNA 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③中染色体和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D正确。

2.(2019·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之处是(A)A.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B.中期都形成赤道板结构C.后期都出现姐妹染色单体D.末期都形成细胞板结构[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都形成纺锤体结构,A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消失的时期,C错误;只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才会形成细胞板结构,D错误。

3.(2019·吉林省五地六校)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由于细菌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形成,因此细菌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B.蛙的红细胞和人的红细胞均可进行无丝分裂C.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D.无丝分裂过程中无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解析]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A错误;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不分裂,B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丝的变化,C 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D错误。

故选C。

4.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

DNA复制发生于S期,若抑制DNA复制则细胞不能分裂而停留在S期。

为探究两种抗癌药物A和B的作用效果,用A和B单独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测定其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C)A.B.推测药物A的作用机理是阻断S期DNA的复制C.药物B的作用机理必定是抑制G1期蛋白质合成D.A、B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解析]根据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可判断,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A正确;药物A处理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A的作用机理是阻断S期DNA的复制,B正确;药物B处理后,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B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G1期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A、B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则G1期细胞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都会明显增大,说明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D 正确。

5.(2018·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能够观察到的结构是(A)A.细胞壁、染色体B.染色体、细胞板C.染色体、赤道板D.叶绿体、染色体[解析]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可以观察到细胞壁、染色体等,A正确;细胞板出现于有丝分裂末期,中期没有细胞板,B错误;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板,并不存在,C错误;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

6.(2018·安徽省池州市高三期末)利用DNA复制抑制剂,能够实现细胞群体周期同步化。

已知正常的细胞周期G1、S、G2、M期依次分別为12 h、8 h、3 h、1 h;向细胞培养液中第一次加入抑制剂,细胞都停留在S期;之后更换不含抑制剂的培养液继续培养;第二次加入抑制剂,细胞均停留在G/S交界处。

第二次加入抑制剂应该在更换培养液之后的(A)A.8~16 h之间B.4~12 h之间C.4~16 h之间D.8~12 h之间[解析]在第一次加入抑制剂、细胞都停留在S期之后,更换不含抑制剂的培养液继续培养;第二次加入抑制剂,若使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则S期细胞需要经过G2、M和G1期才能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

可见,第二次加入抑制剂应该在更换培养液之后的8~16 h之间,A正确,B、C、D均错误。

7.(2018·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三)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

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C)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D.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解析]据图可知,使用药物后,细胞中能出现4c的细胞,说明该药物对DNA复制没有影响,A、B错误;用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4c的细胞数目多,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目少,说明该药物没有让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C正确、D错误。

8.下图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的显微图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视野中数目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B.图中没有典型的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C.欲观察到该图像制作装片时需要先染色再解离D.解离的根尖细胞仍可继续分裂[解析]由于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因此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图中有典型的处于后期的细胞,B错误;制作装片时应该先解离再漂洗,接着染色和制片,C错误;解离后的根尖细胞已死亡,不再分裂,D错误。

9.如图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该生物为一种动物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D.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 1[解析]图示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A正确;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C错误;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核DNA与染色体数比例为11,D正确。

二、非选择题10.(2019·山东省德州市高一期末)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值的变化,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为植物(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判断的依据是有细胞壁。

(2)图甲处于图乙的ef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正常情况下,图甲中染色体①和②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两条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来的。

(3)图乙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造血干细胞的分裂相比,图甲所示细胞在图乙的ef段将出现的不同变化是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

[解析](1)图甲细胞存在有细胞壁,故所示为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2)图甲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处于图乙的ef段。

正常情况下,图甲中染色体①和②两条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来的,故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

(3)图乙中de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均分两极造成的;造血干细胞是动物细胞,图甲所示细胞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是细胞膜从中央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从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

11.(2019·陕西渭南韩城高一期末)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DE(填字母)时期。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3)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具体时段是CD段,此时细胞核中DNA的数目为8个。

(4)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212。

[解析](1)图1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DE段。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3)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2中的具体时段是CD 段。

此时细胞核中DNA的数目为8个。

(4)图2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

12.(2019·山东省潍坊市高一期末)下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数之间的关系;图乙为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a、b分别表示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为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所选用细胞中a、b、c数量关系应与图甲中Ⅰ(填数字)一致。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Ⅲ→ I过程细胞内发生的分子水平变化是DNA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高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可以在图甲Ⅰ、Ⅲ(填数字)时期得到体现。

(3)图乙处于甲图中的Ⅱ(填数字)时期,判断理由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1)根据甲图的比例关系可知,a是染色单体,b是染色体。

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较固定,对应甲图的Ⅰ时期。

(2)Ⅲ→ⅠDNA的数目加倍,故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高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对应甲图的Ⅰ、Ⅲ。

(3)图乙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甲图的Ⅱ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