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家庭的记忆(1)》【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进一步了解“家”的内涵。
2.通过回忆吃年夜饭、探究了解其它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人们对“家”寄托的情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从传统节日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文字“家”师: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庭文化,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今天我们就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一起来学习《家庭的记忆》。
师: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带给我们的是温暖,是温馨,是快乐。
孩子们,说到家,你会想到什么?预设:家人、温暖、开心、团圆......二、传统节日中的“家”1.师生谈话:和学生聊聊春节的习俗,以此引出年夜饭。
师:同学们,你们在过春节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呢?预设1: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我们的年夜饭会从晚上一直吃到新年的钟声敲响,这时候我们就给长辈们拜年,他们也会祝福我们,还会给我压岁钱呢!预设2:我家每年过春节贴的春联和“福”字,都是我和爸爸一起写的,爸爸还告诉我贴在门外的“福”要正着贴,家里的“福”就要倒着贴,表示福到了。
师:刚刚同学们回忆了自己家过年时的情景,虽然春节留给每个孩子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各不相同,但春节里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可都是春节里最美好的回忆了。
在春节里最能体现团圆的一个习俗,你知道是什么吗?2.了解年夜饭:师:对了,就是吃年夜饭。
在中国吃年夜饭的习俗由来已久,到现在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每个地方吃年夜饭的习俗各有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家人是怎么吃年夜饭的。
生观看视频。
师:刚刚视频里的这一家人是北方人,他们吃年夜饭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饺子,饺子里还会放一个硬币,谁吃到硬币就预示着这一年会行好运。
饺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另外饺子的形状和元宝相似,所以也有招财进宝之意。
请同学们也回想一下:除夕夜你们吃年夜饭时通常都有哪些人,都聊些什么,吃些什么,心情是怎样的?预设1:我们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年夜饭的,有时候姑姑一家也会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我们会互相敬酒,互相祝福,非常开心,非常热闹。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教材为部编三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针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生活法制教育。
本篇教案所要讲授的《家庭的记忆》是该教材的第八单元,共包括两个课时。
2. 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以家庭为主题,讲述家庭的组成、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家庭中的规矩等内容。
其中,本篇教案所要讲授的《家庭的记忆》主要是针对家庭中过去的一些事情所进行的回忆和记录。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家庭的历史、家族文化等。
3. 教材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知道家庭在人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习家庭中应该遵守的规矩;•通过回忆和记录家庭历史,增强家庭意识和家族凝聚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家族文化和家庭历史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口述和书写的方式进行家庭历史的回忆和记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庭意识和家族凝聚力。
3.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对家庭的尊重和感恩之情;•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家庭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组织。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回忆家庭历史;•记录家庭历史。
2. 教学方法•听讲和讨论;•个人写作;•课堂展示。
四、教学计划1. 教学时间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1个课时,共45分钟。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家庭历史,询问学生他们都知道自己家族的哪些故事和传说,激发学生回忆家庭历史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15分钟)在家庭历史回忆之前,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历史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通过汇报自己家族的一些历史事件,或者讲述一些有趣的家庭故事,来形成正面的榜样效应,让学生体会到家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步骤三:回忆和记录(15分钟)学生可以回忆家族的一些传统、习俗、节日等等,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并进行记录。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示范,指导学生如何组织语言,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体现每个家庭的独特性。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文本学习: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2.图片+文本学习:家庭关系示意图3.素材:家庭礼貌称呼歌4.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5.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爷爷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6.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文本直接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四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等。
教学出示教材第78 页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补充完整。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先以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来熟悉不同的称呼,然后再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地关于亲戚之间的称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本地的常用叫法说起。
7.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8.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9.图片+文本学习:家庭辈分和称呼(1)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2)还有兄弟姐妹的关系。
妈妈和舅舅是姐弟或者兄妹关系。
10.素材:表和堂11.文本学习:抢答竞赛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12.文本学习:抢答竞赛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姨妈的(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交流回答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姐妹关系的人有哪些。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能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认识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和家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初步感受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家庭关系示意图”,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熟悉家庭成员的称呼,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教学难点:1.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2.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准备一份“家庭关系示意图”以供学生观看。
2.准备课件或者黑板,以便于在上面展示示意图和家庭成员的称呼。
3.准备纸和笔,让学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第一课时《家庭的记忆》,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家庭的记忆》,通过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老师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并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家庭关系,先来看一下这张图,这是一张什么图呢?”预设回答:家庭关系示意图。
老师继续说:“这张图表示的是什么?”预设回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老师继续说:“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图来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看这张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说:“同学们,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们可以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不同的亲戚,你们知道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吗?”预设回答:学生回答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
12家庭的记忆 第1课时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懂得珍惜家庭和亲情。
2.了解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意义和重要性。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描述自己在家庭中的生活和感受。
教学重点1.理解家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描述家庭成员间相互帮助和关心的事例。
3.培养学生的朴实感、感恩心和情感认知。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表达家庭现状和感受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深刻认识和珍视。
教学内容学习故事一位老师让学生们课后去采访不同家庭的情况,回来分享给全班同学。
共收集了12则故事,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学到很多。
分组讨论根据学习的故事,小组讨论,每组从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中,挑选出最有意义的事例,然后介绍给全班同学。
说一说以自己家庭为例,说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有没有经历过家庭成员相互帮助的事情?思考问题1.家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你现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可以让你的家庭更加融洽、美满?教学方法1.观看故事视频、听取学习幻灯片,让学生理解故事并学习其中的道理。
2.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彼此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3.说一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更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从中总结出更深刻的认识与体悟。
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故事,描述正确。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能够尊重他人分析和收集优秀情况。
3.学生展示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和经验,有深度。
4.学生在思考问题环节中,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学生对家庭的认识从具体经历和事例转化为对家庭深层的认识和体悟。
但还有很多学生在表达的时候需要加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情感教化,让学生更深刻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和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共同营造美好的家庭。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 教案 (1)
《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关系2、感受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楚家庭成员的关系课前准备:PPT和题卡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和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相片,想不想看,请看好了。
依次出示班上几位孩子的全家福。
(1,核心家庭照片.2爷爷奶奶组合照片.3外公外婆组合照片)(拼在一起)出示PPT (准备好的相片)。
这图片上有一个是我们班的孩子,是谁呀?二、新知讲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家庭成员”,他们的这些叫法在书面上叫“称谓”板书:家庭成员、称谓活动一、弄清称谓:1.教师介绍引导 : (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以示意图的形式把家庭关系理一理,好吗?)刚才这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核心家庭,爸爸方的家庭成员以及妈妈方的家庭成员。
其实,我们在坐每个孩子的家庭关系都跟他们一样,有核心家庭、爸爸方的家庭、妈妈方的家庭,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跟老师一起把自己家的家庭成员的关系理清楚呢?老师边讲小故事你们边帮老师填一填(板书)老师边叙述边演示课件。
2.关系图中的这些(称呼)叫法,你们家也是这样叫的吗?请给大家说说你家是怎么叫的。
活动二、理清关系示意图中的家庭成员的称谓我们都知道了,那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关系请同桌讨论,完成老师这儿的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1.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关系。
爷爷奶奶是夫妻关系,他们的孩子的关系是姐弟或者兄妹。
同样的道理,比爸爸大的男孩子叫伯父,比爸爸小的男孩叫叔叔,他们都是兄弟关系,姐姐和妹妹叫姐妹关系。
爷爷和姑姑(女儿)是父女关系,爷爷和伯父、叔叔、爸爸(儿子)是父子关系。
奶奶和姑姑(女儿)是母女关系,奶奶和伯父、叔叔、爸爸(儿子)是母子关系。
2.学生跟同桌介绍自己的相片。
抽生上台介绍称谓和关系。
(2-3人)3.刚才孩子们表现得非常棒,老师带着大家做一个游戏好吗?拍手<称谓歌》老师拍手问一句你们也拍手答一句明白吗?如:......4.接下来我们同桌开展2人拍手游戏,等会儿请上台展示给大家看,看你们做得好不好。
三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教案《家庭的记忆》人教(新版)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和传统,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但我发现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分享。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应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增强学生对家庭文化的认识,传承家庭传统,弘扬优良家风。
5.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学会分享家庭美好时光,促进情感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家庭的组成:明确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理解不同家庭结构的多样性。
-举例:区分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了解单亲家庭、大家庭等不同家庭类型。
-家庭的温暖:体会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支持,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庭的结构、家庭温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家人的相处时光。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家庭的记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整体来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参与度较高,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它是我们生活的港湾,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家庭成员如何相互关爱,共同度过快乐时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家庭的结构、家庭温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互动提问来帮助大家理解。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本单元前面两课呈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但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加之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呈现出以“核心家庭”为主的趋势,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查阅资料等研究方法。
3.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的传统观念。
教学重点: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2.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的传统观念。
教学难点:1.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2.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填写课本的调查表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带到教室。
并小组合作搜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词或者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他们在收到我们的关爱后有什么反应?2.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3.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大多学生已经越发感受到父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作用。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家庭”这个主题的基本词汇和概念,理解家庭的概念和意义,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它。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讲、互动交流等形式,感知家庭的温馨与幸福,理解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性,表述对家庭的爱与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提高家庭责任感和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家庭”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家庭内部成员的角色和关系,表达对家庭的爱与感悟。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情感归属,激发学生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带领学生在观察中慢慢地了解家庭这个主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家庭”两个字,让学生认真思考家庭对于自己的意义。
2.逐段抛砖引玉小组合作,大声朗读课文中关于家庭的片段,每段读完后教师随机抽取3-5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与体会,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述。
3.集体讨论针对课文中的亲情羁绊、家庭传承、爱与成长等话题,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人情味。
4.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结合自己的家庭经历和体验,运用创意表达方式,利用图画、剪贴等形式,展现自己眼中的家庭。
每个小组展示完成后,由大家享受人生的温馨时光。
5.课堂总结教师对今日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认真回忆课堂所学所感所想,并引导其提炼出今天的主要领悟。
四、教学后记以上是本老师的一个初步的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在家庭这个概念很抽象的情况下,要让学生靠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感受,去思考。
此外,教师不光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要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认识的作用。
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尽量多发现、接纳、鼓励同学们的思考和想法,让他们知道底线是什么,有自己的看法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我之间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也表现出了很大的进步和成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感人,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家庭的意义,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努力成为家庭的骄傲。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理解家庭的意义,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们对于家庭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课堂教育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提高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珍惜家庭生活,努力成为家庭的骄傲。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提高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的意义,提高对家庭的认识。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关爱家庭成员,培养家庭责任感。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家庭的感人视频,用于课堂导入和情感激发。
3.图片:收集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感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家庭的记忆》,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关爱的?他们是怎样成为家庭的骄傲的?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以及如何关爱家庭成员。
家庭的记忆三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一)
家庭的记忆三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一)教案:家庭的记忆三年级道德与法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家庭的重要性和责任;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定义和构成;2.家庭的功能和意义;3.家庭的责任和义务;4.家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三、教学重点1.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责任;2.掌握家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互动讨论;2.视听材料的使用;3.组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给学生播放一个关于温馨家庭的小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提问:你认为家庭对你来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第二步:探究1.讲解家庭的定义和构成,引导学生讨论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的角色和关系;2.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鼓励学生讨论家庭形态的多样性;3.探讨家庭的功能和意义,包括提供关爱、教育、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步:强调责任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如互相关心、和睦相处、共同承担家务等;2.列举一些家庭中常见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家庭责任。
第四步:学习道德规范1.教授家庭的道德规范,如尊重父母、友善对待兄弟姐妹、不说谎、帮助他人等;2.利用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家庭场景,演绎正确的道德行为。
第五步:认识法律法规1.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需要法律的原因,讨论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教授一些与家庭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家庭暴力防治等;3.引导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爱护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1.小结家庭的记忆三年级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好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2.智力表现:检查学生对家庭定义、功能、责任和义务等方面的理解程度;3.问答评分:根据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的回答准确程度评分。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能够描述家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2.教具:黑板、多媒体设备3.学具:学生作品集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环境营造:教室布置温馨的家庭氛围,摆放家庭的图片或物品。
2.师生互动:教师询问学生家庭的情况,了解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学习(25分钟)1.听故事:播放录音或讲解故事《家庭的记忆》,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家庭的作用与意义,并记录下来。
3.分享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并进行班级共享讨论。
拓展(25分钟)1.观察家庭: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家庭,并将观察到的内容写成文字或画成图片。
2.课堂展示:学生将观察到的家庭内容进行展示,并描述自己的观察感受。
3.学生作品集: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形成一个班级作品集,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观察所得进行总结,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学生思考自己对家庭的态度是否有改变,并表达出来。
3.结束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学生讨论的品质和参与度。
2.学生观察家庭并展示个人作品的质量。
3.学生对家庭的态度是否有改变,并能够表达出来的能力。
五、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采访家长、祖父母等亲属,了解更多关于家庭的故事和经历。
2.学生可以进行家庭作业,写下自己对家庭的思考和感受,形成一篇小作文。
以上是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的内容。
通过此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作用与意义,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家庭的概念,了解家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知道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清晰地描述家庭的生活和活动场景,并对家庭成员和家庭的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
•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通过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关心家庭成员,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健康的家庭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家庭的概念和作用。
•家庭成员的角色、职责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家庭成员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家风家训。
三、教学策略•情境化教学策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家庭和家庭成员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任务,主动探究家庭的概念和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环节设计第一环节:导入引导学生反思“家庭”的概念和更深层次的涵义,让学生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问:“什么是家庭?你们对家庭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反馈对家庭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家庭的期望和对家庭成员的感悟。
第二环节:情境导入1.让学生描述家庭生活中的场景,如家庭聚餐、父母制作节日礼品。
2.让学生从中体会家庭成员角色和职责。
第三环节:知识讲解1.教师简单阐述家庭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词汇速记。
2.教师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短片的形式,讲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成员角色和职责的作用。
第四环节:活动设计1.分组讨论设计家庭角色扮演活动。
2.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扮演角色,了解家庭成员职责和角色。
第五环节:总结反思让学生通过总结和反思,提高对家庭的认识和家庭成员角色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家庭是什么?家庭的作用是什么?•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都有哪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对家庭的态度。
五、教学评价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其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表述和理解,进行评价。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6.总结反思,升华情感: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表现,升华情感。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7.跟进评价,持续关注:课后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
3.举例说明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案例进行分析。
2.学生围绕案例,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家庭法治小贴士:结合所学知识,为家庭制定一条法治小贴士,如“不顶撞父母,尊重长辈”、“关心家人的感受,学会倾听”等。将小贴士贴在家中显眼位置,提醒家人共同遵守。
4.家庭责任清单:与家人共同制定一份家庭责任清单,明确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责任。如:父母负责家务,孩子负责学习等。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监督、共同履行责任。
5.学生对家庭责任的认知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培养家庭责任感。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家庭的深层含义和道德法治要求,把握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家庭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分享和评价。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家庭,增强家庭观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庭的结构与功能,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家庭,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家庭观念。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作用,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家庭角色扮演卡等。
3.布置教室,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
4.巩固(5分钟)讨论:家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珍惜家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责任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优质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三课《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在遇到长辈、亲人时能够恰当称呼。
(政治认同)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知道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
(道德修养)3.初步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养成关心家庭变化、关爱家人的习惯,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健全人格及责任意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在遇到长辈、亲人时能够恰当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知道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情境体验法、调查研究法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收集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准备头饰、道具,发放“家史小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导入: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家,家里有爱我们的亲人,每天也会发生很多故事。
这些家庭中的人和事就形成了我们家庭的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打开家庭的记忆。
(板书课题)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
(播放全家福照片)师:这一张张幸福的照片勾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上面有你的照片吗?你能给我们介绍照片中都有谁吗?生回答。
师:我们今天一起欣赏了同学们带来的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感受到了他们美好的生活片段,重温了这些美好的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唤起学生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回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明关系1.完成“家庭关系示意图”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出示的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教材 P78内容)邀请两名学生上台补充。
师:同学答的都非常正确,老师要考考你,伯父和叔叔有什么区别?生 1:伯父比爸爸大,叔叔比爸爸小。
生 2:伯父是爸爸的哥哥,叔叔是爸爸的弟弟。
师:伯父你平常是怎么叫的?生 1:大大。
生 2:大爷。
生 3:大爹。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何为家庭记忆,了解家族文化的作用与传递方式。
2.了解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3.意识到保护家庭记忆的重要性,明确个人责任。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介绍了家庭记忆的重要性,家族文化的传承方式及家族的影响。
通过讲述家族故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及传承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家庭记忆的保存与传承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家庭记忆的概念和作用。
2.传统文化的作用,了解家族文化的传承方式。
3.探究家庭记忆的保存与传承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家族文化的传承方式。
2.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家庭记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
2.学生手册。
3.家庭谱表,用来记录家族成员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用白板或卡片展示家庭照片,让学生谈论这张照片,谈论这个家庭怎么看起来。
然后,老师提问:“你们的家族有哪些特有的传统作息、饮食习俗、生活习惯等等?”请学生自由回答。
二、新知讲解(10分钟)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进入主题,介绍家庭记忆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传统文化对家族的影响,探讨家族文化的传承方式。
三、情境演练(30分钟)1.老师让学生做家庭谱表,记录家族成员的信息。
可以在表格中填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业、性格等信息。
2.让学生选择一个家族成员,然后在家庭成员中做个简短的介绍。
如:当这个人出生时是什么情况、这个人从小到大的一些趣事、他/她在成长中的转变……最后,让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内容。
3.请学生归纳家庭成员的过往事迹,发现其中代表家族特色和印记的故事和事件,让学生同步填写在家族成员的信息中。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家族的重要性,培养对家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四、交流总结(15分钟)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在认识家族成员时的感悟。
这有助于学生对家族特点的理解,对家族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的情感依托。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会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于家庭的理解还较为表面,对家庭中亲情和温暖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各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的情感依托。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体会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体会亲情与温暖。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情境的图片、案例资料。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记录纸、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入家庭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温馨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的情感依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家庭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例如,讨论如何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关
我是他(她)的谁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是爷爷奶奶的?
孙子/孙女
我是姨妈的?
外甥/外甥女
我是爸爸兄弟孩子的?
堂兄弟/堂姐妹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二关
我是他(她)的谁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是爷爷奶奶的?
孙子/孙女
我是姨妈的?
外甥/外甥女
我是爸爸兄弟孩子的?
堂兄弟/堂姐妹
我是爸爸姐妹孩子的?
表兄弟/表姐妹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画一 画我的家庭树。
看看我的“家庭幸福树”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看看我的“家庭关系示意图”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家庭关系示意图
同学们分两组把这幅“家庭关系示意图”补充完整吧,两个组分别补 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两个家庭关系。
爸爸 妈妈
我 哥哥、弟弟 姐姐、妹妹
舅舅 舅妈
表哥、表弟 表姐、表妹
姨妈 姨父
表哥、表弟 表姐、表妹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想一想,这两个大家庭是由谁联系在一起的? 爸爸 妈妈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呢?
爸爸妈妈是 夫妻关系。
爸爸妈妈来自不同的原生家 庭,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在民 政局进行了婚姻登记成为夫妻, 组成新的家庭,这是受法律保护 的。
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
姑姑 姑父
爸爸 妈妈 舅舅 舅妈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堂哥、堂弟 堂姐、堂妹
我 哥哥、弟弟 姐姐、妹妹
表哥、表弟 表姐、表妹
我们一起来核对“家庭关系示意图”。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
姑姑 姑父
表哥、表弟 表姐、表妹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伯父 伯母 叔叔 婶婶
堂哥、堂弟 堂姐、堂妹
我是姨妈的?
外甥/外甥女
我是爸爸兄弟孩子的?
堂兄弟/堂姐妹
我是爸爸姐妹孩子的? 我是妈妈兄弟孩子的?
表兄弟/表姐妹
表兄弟/表姐妹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我是他们的
侄子/侄女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是他们的
外甥/外甥女
爸爸的兄弟姐妹
伯叔
姑
伯叔
姑
妈妈的兄弟姐妹
舅
姨
舅
妈
同姓
我与他们的孩子 是堂兄弟姐妹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不同的亲缘关系对应不同的称 呼,使用恰当的称呼是有礼貌的表 现。
第二关
我是他(她)的谁
我是爷爷奶奶的?
孙子/孙女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二关
我是他(她)的谁
我是爷爷奶奶的?
孙子/孙女
我是姨妈的?
外甥/外甥女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爷爷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会称呼他(她)
2
3
外婆/姥姥
舅舅
爸爸的姐妹, 我称呼她?
4
午间阅读 去哪里?
5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6 广播从哪里 来的?
第一关
1
爷爷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会称呼他(她)
2
3
外婆/姥姥
舅舅
姑姑
4
午间阅读 去哪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爸爸的弟弟, 我称呼他?
5
6 广播从哪里 来的?
第一关
1
爷爷
我会称呼他(她)
2
3
妈妈的妈妈, 我称呼她?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4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午间阅读 去哪里?
5
6 广播从哪里 来的?
第一关
1
爷爷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会称呼他(她)
2
3
外婆/姥姥
妈妈的兄弟, 我称呼他?
4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午间阅读 去哪里?
5
6 广播从哪里 来的?
第一关
1
家庭礼貌称呼歌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同学们,你们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歌曲中唱的一 样吗?
……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叫我爸爸的哥哥“大 爷”,不叫“伯伯”。
我叫爸爸的哥 哥“伯伯”,与歌 中的称呼一样。
妈妈的爸爸和 妈妈的妈妈,我是 叫姥爷、姥姥。与 歌中称呼的外公、 外婆不一样。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
年 级:三年级 主讲人:
学 科: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 学 校:
谜语猜猜猜
有这样一个地方,
你有我有他也有。
早上我们从那里出发,
晚上我们又回到那里。
它给我们遮风又挡雨,
三年级
它给我们带来无尽温暖。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我称呼 妈妈的妹妹 叫“小姨”, 也不叫“阿 姨”。
关于称呼,我还遇到过有趣的事 儿呢。我奶奶家是湖北的,那边把叔 叔(爸爸的弟弟)称“爹”,婶婶称 “娘”。我心里想,“爹”“娘”不 是父母的称呼嘛,这样称呼应该是感 觉更亲切些吧。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不同姓
我与他们的孩子 是表兄弟姐妹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自由出题: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妈妈的姐姐,我该称呼她什么?
我是姑姑的什么人? ……
我称呼姨妈。 我是姑姑的侄子。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画画我的“家庭幸福树”
学具准备:
我的家庭幸福树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制作方法: 想想自己的家庭成员,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二关
我是他(她)的谁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是爷爷奶奶的?
孙子/孙女
我是姨妈的?
外甥/外甥女
我是爸爸兄弟孩子的?
堂兄弟/堂姐妹
我是爸爸姐妹孩子的? 我是妈妈兄弟孩子的?
表兄弟/表姐妹
表兄弟/表姐妹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二关
我是他(她)的谁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是爷爷奶奶的?
孙子/孙女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图中还有哪些人是夫妻关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你知道外婆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外婆和妈 妈是母女关系。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外婆是妈妈的长辈,她比妈 妈长一辈。妈妈是我们的长辈, 妈妈比我们长一辈。外婆比我们 长两辈。
第一关
1
爷爷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会称呼他(她)
2
3
外婆/姥姥
舅舅
姑姑
4
午间阅读 去哪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叔叔
5
爸爸的哥哥, 我称呼他?
6 广播从哪里 来的?
第一关
1
爷爷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我会称呼他(她)
2
3
外婆/姥姥
舅舅
姑姑
4
午间阅读 去哪里?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叔叔
5
伯伯
6 广播从哪里 来的?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不同地域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不 太相同,但亲人的关系是一样的, 无论称呼什么都体现了家人之间浓 浓的亲情。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家庭称呼抢答赛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第一关
1
爸爸的爸爸, 我称呼他?
我会称呼他(她)
2
3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4
三年级 道德与法治
午间阅读 去哪里?
5
6 广播从哪里 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