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1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集体备课教案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月球——地球的卫星》,属于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同时,通过观察月球的盈亏变化,让学生理解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对于月球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月球的内部结构、自转公转等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模型等教具,以及动手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科学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如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掌握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如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2.教学难点: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月球的内部结构。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科学原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2.观察法:通过观察月球的盈亏变化,让学生理解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3.实验法:通过动手实践,如制作月球模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4.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月球模型、月球图片、地球仪等。
2.实验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
3.课件准备: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月球是什么样的吗?它和地球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情况,如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材简析】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日常积累,学生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但月球还有很多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例如月球的背面、月球环形山的形成等。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比观察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的照片,通过照片来近距离的了解月球。
第二部分是查找资料,建立月球小档案,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月球信息。
第三部分,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月球,模拟制造环形山,本课综合应用了三种探究方式来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的体验和尝试,本课将涉及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的提取归纳总结,而这种学习方式将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月球的知识,对月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心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疑问“月球上能不能住人?有没有外星人生活在月球上?月球上的坑坑洼洼又是些什么?”本课中,学生将学习关于月球的更多“秘密”。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月球、资料阅读和交流,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等特点,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寻找、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并简单描述月球的特征。
在模拟实验中,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环形山的特点。
[态度责任]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与同学分享,能持续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比较照片、查找资料和模拟实验三种方式,更加深入的了解月球。
[难点]利用模拟实验来制造环形山,了解月球表面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月球正面和背面照片。
[学生]1.月球表面的图片资料;2.镊子、水槽、大小不一的球、沙子或者面粉等。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月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对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知识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直观教学: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3.实验教学: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球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科学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月球是什么吗?月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月球——地球的卫星》。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月球模型,向学生介绍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月球模型,加深对月球形象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科书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结构、月球的运动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此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月球的神奇。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于月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结构,知道月球的运动特点,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结构、月球的运动特点、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月球的运动特点、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月球的运动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月球的神奇。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月球模型3.实验器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月球是什么样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月球的基本结构,如月球的表面、月球的内部结构等。
同时,展示月球的运动特点,如月球绕地球转、月球的自转等。
学生认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是否明白月球的运动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2020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教学设计《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能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科学探究目标:能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比较月球和太阳的相同点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发展对月球探索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月球是对地球有影响的。
教学重点: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教学难点: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并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月球资料卡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同学们,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当我们吟诵“举头望明月”时,自然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你知道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学生试着回答)月球还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二、探索1、观察月球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照片。
比一比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回答。
(都是球形的,正面和背面的颜色不同)为什么颜色会不同呢?(因为地形不同,造成了颜色深浅不同)月球上都是什么样的地形呢?2、根据资料,进一步了解月球基本情况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资料卡1——4,你们想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知识,可以读一读卡片上的资料。
把你了解到的月球填在记录单上。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月球资料卡1——4”分小组学习。
分小组汇报交流。
3、模拟制造环形山月球上主要的地形是环形山,(出示环形山图片)从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圆形,中间凹进去,边缘凸起)我们要模拟制造环形山,需要用些什么材料?如何来操作?材料: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小球方法: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注意:a、球都要从同一高度(站立胸前)落下,不要把球落在托盘以外。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材P51~53)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月球——地球的卫星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1.掌握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
3.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
3.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图片、关于月球的文字资料、月球与地球的运动视频、潮汐现象视频。
聚焦1.引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教学提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
)你们知道月球的哪些秘密呢?(预设: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空气……)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月球的秘密。
(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设计意图】“秘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月球的前认知,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借助照片,观察月球1.过渡:由于观察条件有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探索月球的秘密吧!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高清照片。
)借助照片,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
比一比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月球正面有大面积黑色的区域,背面的黑色区域很少;月球背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而正面较少。
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案(三篇)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教学设计理念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正因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对“星空”的关注,才使得我们国家的空间技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我们周围天文爱好者好像不多,教材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乐趣,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天文爱好者。
之前,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天文地理的学生,但他们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不成章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希望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而我则收集了更多的图片、视频资料,专题资料网站,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补充介绍,以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接受式探究学习过程与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基本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仍是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获取(接受)前人的研究事实(结果),把它变成验证自己假设的事实依据,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
搜集、查找资料就是接受式探究的必备能力之一。
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的过程,在科学发展史上,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材将学生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技能训练的重点,对于学生终身学习有着深远意义。
小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上网;六年级学生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学生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学生对月球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有相当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具有网络教学的良好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把我们知道的月球特征填写在维恩图中,月球和太阳有哪些不同呢?
关于月球,我们还关心什么问题?把它们写下来。
生1:我想知道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么?
生2: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多少年呢?
生3:如果没有月球,地球会有什么变?
……
研讨:通过前面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特征?
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基本数据、地形地貌特点等信息。
(1)月球的运动:围绕地球逆时针运行,即自西向东运行。(2)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年龄约45亿年;月球的直径大约是3500千米,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表面的温度白天最高可达127℃,晚上最低可达-183℃,昼夜温差很大。(3)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是环形山和月海。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水。
根据我们查找的月球资料,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
月球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氧气,宇宙射线的辐射毫无遮挡地照射下来,气压太小,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极大,这些条件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能会在月球表面建造月球基地,模拟地球的环境,这样的话,在月球居住就不是梦了。月球的环境虽然恶劣,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必定会登上月球,并在那里居住。
拓展: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观看视频资料。
学生讨论分享月球的“秘密”。
学生观看照片。
交流资料,查找档案,分享结果。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动手实验,观察结果并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结合太阳和月球的维恩图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去寻找月球更多的“秘密”。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在该环节可以多展示一些天体(以月球为主)照片,并说明拍摄这些照片的航天器的名称、拍摄时间。例如,科学家通过“嫦娥四号”拍摄的照片,了解到月球的背面是怎样的面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技术进步推进科学研究的体会。
活动二 找资料识月球
(2)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3)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4)讨论和描述实验过程,理解“撞击”是形成环形山的成因。
4. 画一画。把模拟实验中撞击出来的沙盘“环形山”画在活动手册上。
5. 写一写。把其它对月球好奇的问题写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科学家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环形山的成因,很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为了验证,只能进行模拟实验,收集相关的论证证明解释。在该环节,教师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模拟实验整体设计能力,从提出问题到设想原因,再到模拟实验的操作和模拟实验如何证实猜想,都可以让学生去做,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课的三个活动都需要提醒学生及时更新维恩图。
2. 讨论探究方法。如何获得更多“秘密”呢?有什么办法呢?
设计意图:“秘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前组织“秘密分享会”,可以让学生将课外了解的关于月球的信息充分“暴露”出来,这是一个单元前认知的调查,能够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在前面四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在这里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月球有什么办法,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三 模拟实验识月球
1. 提出探究问题。月球的表面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环形山”,那为什么月球有那么多的环形山呢?
2. 提出猜想。学生回答“可能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不同大小的陨石就会击中月球,从而形成环形山。”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天空》这一单元,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是,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建立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
2.实验材料: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2.呈现(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征。
实验一: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二:用手电筒照射月球仪,观察月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 过程与方法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与同学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讨论交流后制作“月球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地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根据资料特征制作“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的ppt课件及录像。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1、同学们,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无限遐想。
有关月球的诗歌和神话故事有许多,你知道哪些诗和故事呢?:《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同学们的诗和故事中,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1、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从中,也许你会知道,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出示问题: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播放录像)刚才的这段录像让我们穿越时空,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中遨游一趟,那谁来说一说,在探月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说,课件出示。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教学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主要介绍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以及月球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多种方法来探索月球的秘密,并学会整理和汇报月球的信息。
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整理能力,以及进行信息的汇报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 学生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 学生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会整理收集的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1. 学生能够保持对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以及人类对月球认识的不断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如太阳、地球等。
他们对宇宙和天体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
他们还需要培养观察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和汇报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月球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培养学生对月球的观察能力。
2. 比较法:比较月球和地球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 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学会整理和收集知识。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分享月球的信息。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月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 准备展示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月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月球的问题,例如:“你们知道月球是什么吗?它和地球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以回答月球是一个天体,是地球的卫星。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3.5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宇宙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地球、太阳的基本知识,对于新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强。
但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教具、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月球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等。
2.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究兴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3.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月球模型、地球模型。
2.PPT、教学课件。
3.实验器材:如尺子、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等。
同时,配合月球模型、地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用尺子、绳子等器材测量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月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有环形山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它一直都以正面对着地球,它的背面始终是“神秘”的。
所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
(通过视频科普人类的探月历史)月球有很多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
例如,①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②月球还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月球-地球的卫星》。
2. 科学探索一、观察照片导入:借助照片,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
(展示图片)1.活动要求:简单对比一下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观察到了什么?2.观察结果:正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背面则要少很多。
二、查阅资料导入:查阅有关资料,对月球的基本情况又有哪些了解。
1.活动任务①查找相关资料;②制作月球小档案;③交流小档案。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1)月球的地形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
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
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这些大面积的阴观察、对比、发现、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书籍、上网查找等)去收集月球的“秘密”,并制作月球小档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集资料,加深了解。
暗区就叫做月海。
环形山,是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圆形凹坑,又叫“月坑”。
(2)从视频中又了解月球哪些知识?记录在月球的小档案里。
(播放视频)(3)给学生在提供一些资料卡片3.整理我的月球小档案三、科学实验:模拟制造环形山导入: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1.实验材料托盘和细沙。
大小不同的球2.讨论这些材料用来模拟什么?【提示】托盘和细沙——模拟月球大小不同的求——模拟小天体等3.实验过程①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②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③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④借助镊子等轻轻取出大大小小的球播放实验视频《制作环形山》4.实验发现了什么?【提示】托盘的细沙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坑,有的大坑套小坑,有的坑与坑是重叠的。
5.把制造的环形山与真实环形山比一比,能得出看老师提供的各种资料,提取月球主要信息,填写到月球档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月球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对月亮有过观察和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此外,学生对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可以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2.难点:月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模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的特点。
2.实验法:通过观察月球运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月球的运动规律。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如地球仪、月球仪等。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模型等展示月球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月球。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通过地球仪、月球仪等展示月球的运动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月球的运动,亲身感受月球的运动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月球的运动规律。
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运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基本概况和运动规律。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同时让学生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月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是对月球的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2.让学生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基本知识。
2.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3.讲解法: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月球的基本知识、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等内容。
2.月球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3.地球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同时,展示地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成果。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
1.下列不属于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的是( )。
A.占窝、筑巢B.求偶、交配C.胎生、哺乳
【答案】C
【解析】【解答】胎生、哺乳是繁殖后的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繁殖过程有: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产卵。
2.下列植物中,( )不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五)、总结
针对学情总结
(六)、作业
评出最佳月球卡
九、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肉眼观测-----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没有风
没有空气 没有生物
听不到声音
引力小引力小
没有发现水 没有生物
昼夜温差大
到处是粉末一样的砂
十、我的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
月球的基本数据
月球的地形地貌
月球的气候
⑷、物理状况
出示登月视频,如果我们要登上月球你要做哪些准备?为什么
学生讨论,根据讨论得出结果:
没有空气,听不到声音,是个无声的世界。
没有天气变化,温度变化十分剧烈,昼夜温差大。
没有水,没有生物。
(四)、根具以上资料制作“我的月球卡”
1、参考书47页的月球卡
2、想一想自己制作怎样的月球卡
3、制作月球卡
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
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它们的种子都具有带有钩、小刺,肉多好吃等特点。
10.植物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式?油菜花是怎样传粉的?
【答案】有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有靠风来传粉的花叫风媒花;还有以水为媒介进行传粉的花叫水媒花等。油菜花是虫媒花。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月球-地球的卫星》教科版

在这节关于《月球-地球的卫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月球的兴趣非常浓厚。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了学生对月亮变化的好奇心,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我尝试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月球的基本概念和月相变化,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同时,针对月相变化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动画演示和实际观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月球的形状、大小、轨道等。
-掌握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包括引力作用、潮汐现象等。
-认识月相的形成原理及其变化规律。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特别是我国在月球探测方面的成就。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举例解释:
-通过观察月球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的形状和表面特征。
3.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地球与月球的空间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月球及宇宙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5.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课堂内外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尊重科学实证,共同探究科学问题。
6.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形成积极、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关注宇宙科学的发展。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如何引起潮汐现象。
-通过观察月相变化图,引导学生掌握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通过介绍嫦娥系列探测器等我国月球探测项目,激发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并了解月球探测的技术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五课时,从教材内容上通过对月球更多秘密的探索,利用展示图片、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的体验和尝试。
本课将涉及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的提取归纳总结。
从教材编排的目的上,本节课是在前面几节课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探究讨论的基础下,利用照片对月球进行一个近距离的观察,指导学生从多维度地去认识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信息,解决月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等问题。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日常积累,他们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在本节课基于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通过学生图片比较、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寻找和收集信息地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会整理收集的知识。
3.通过模拟环形山实验,意识到模拟实验是理解和推理天文预测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
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了解月球的特征,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
教师:月球信息整理卡、课件、月球资料
小组:沙盘、沙子、各种大小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地球移民”一直是人类寻找第二家园的计划,寻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能减轻地球的负担,而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就是月球,它适合人类居住吗?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PPT 出示月球图)我们已经观察月球,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月球上还有哪些秘密呢?(预设:环形山、没有水、空气)
3.揭示课题:我们继续来探索月球知识,揭题。
(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
二、探索:月球的特征
[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沙盘、大小不同的球、记录单]
(一)观察月球
1.我们在地球上观察了月相,远远地观察着月球,月球表面又是怎样的?观看月球表面视频,发回来的月球正面的图片(ppt呈现月球正面图),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暗色部分较多)
提问:这些暗色部分和亮色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呢?
2.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又发回来了一张月球背面照片(ppt呈现月球背面图),观察这张月球背面图,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亮色部分较多)
3.师总结:月球它是个球体,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平原、高地,但是月球背面有更多的环形山。
(二)查找月球资料
1.我们通过观察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图片,近距离的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还有哪些秘密我们能发现呢?
2.老师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份科学家收集来的“月球情报”请同学们阅读“月球情报”资料,将你感兴趣的月球信息整理成月球小档案,来进行展示交流
3.学生阅读资料,整理月球小档案。
4.交流研讨:月球小档案能让阅读的人迅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与信息,你的月球小档案与别的同学一样吗?欢迎你来补充交流。
5.同学们整理的月球小档案很详细,包含了月球的年龄、大小、与地球距离等基本信息。
这为我们“地球移民”计划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
(三)模拟环形山
1.教师引导:地球上有很多山脉,月球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么来的呢?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陨石撞击说是目前公认的形成环形山的原因,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材料,我们如何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哪些物体?
4.学生实验并记录模拟后的月球表面。
5.学生交流:(找特例:环中环,环相连)。
6.学生实验交流:进一步模拟环形山特例,并说说形成原因。
7.学生交流:月球适合人类生存吗?
(四)探索月球的新秘密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对月球还有新的问题吗?
2.学生记录:我对月球的新问题。
三、拓展
教师播放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视频。
四、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月球特征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归纳总结。
五、练习
1.月球和太阳的韦恩图。
2.作业本练习。
【板书设计】
五.月球-地球的卫星
月球的特征: 1.没有水、空气
2.有大量环形山
3.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月球新信息填写在第1课韦恩图(课后总结练习用)
2.环形山模拟后的月球表面,实验后记录
3.关于月球的新问题记录。
【作业设计】
1.下列属于月球特点的请在□内打√。
□球形□有引力
□有海洋□有环形山
□有月海□年龄约45亿年
□有空气□距地球约38万千米
2.地球的天然卫星是()。
A.太阳
B. 金星
C. 月球
【阅读资料】
姓名:请在资料中选择你感兴趣的列入“月球小档案”
月球信息资料
1.月球年龄:45亿年
2.月球表面温度:零下12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
3.月球结构:月壳(厚度60-65公里)、月幔(厚度1000公里)、月核(温度1000摄氏度)
4.月球直径:3474.8公里,地球的1/4,太阳的1/400
5.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
6.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7.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
8.月球有大量环形山:
环形山的形成现有两种说法:“撞击说”与“火山说”。
“撞击说”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击而有现在人类所看到的环形山。
“火山说”是指月球上本有许多火山,最后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环形山。
现在的科学家主张的是“撞击说”。
9.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
10.月球自转: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