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浅谈古典舞技术技巧中腰部训练的作用

浅谈古典舞技术技巧中腰部训练的作用

做单腿的原地直立旋转;再比如跳跃 ,属于 古典舞中难度较大的技术技巧,通过在剧 目
中穿插各种高难度的跳跃动作将 会使演出从 观赏性上变得更加精彩,跳跃不仅要求舞者 必须拥有出色的弹跳力,还 要求动作富有表
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在
固 有 姿 态 上 ,仿 佛 将 舞 姿 悬 挂 在 空 中 一 样 ,
心 点不动 ,后 腰用 力 ,让翻 身 高度 保持 不 变,整套动作对腰部力量的要求属于中等程 度 ,需要演员对腰部力量的把握拿捏得恰到
为此舞者除 了需要具备 良好的体力、耐力以
舞蹈中曩部的作用
好处。此外 ,其他的一些技术技巧也都需要
舞者对 腰部有着极强的控制力 ,例如旁腿 , 在 完成这个规格的动作时,踢旁腿 由于是在 外开状态下的踢起,因此必须防止在踢腿的 过程中撅臀及动力腿 方向和肩部倾斜,如果
之 六十 以上 的 重 力 , 人 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 的 生 理 活 动 包 括 行 走 、 跳 跃 、 蹲 起 或 者 是 站 立 都 需 要 借 助
腰 部的力量来完成 。尤其是在舞蹈的学习表
演 过程 中,腰部是连接上下身 的枢纽 ,脊椎 的连接 方式不仅起到牢固支撑人体 的作用 ,
同 时 又 能 使 身 体 各 部 位 灵 活 运 动 。舞 者 依 靠
中国民族 艺术的继承和发扬。而腰作为古典
舞动作 的核心,很多舞蹈的技术技巧需要通
过 腰 部 力 量 的 控 制 才 能 得 到 更 好 的 展 现 ,因 此 ,在 古 典 舞 技 术 技 巧 的 学 习 中 ,腰 部 的 训 练起 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腰 部力量使身体竖直,低 头并臀部收紧 ,在 点翻身时侧 腰和后腰挑住 , 以头为翻身的中

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

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

生命体机能 的一部分 , 它们产生于人体 , 用于人体 , 作 舞蹈就是 以一种抒发 宣泄的形式表 达人类情感 的
形式 , 舞蹈 中的腰部训 练正是 利用 了人体在 时空中完成各 种不 同力度 、 幅度、 角度 和线、 形的造型 意 面、 义上的基本能力以及 它同情 感的本质和 必然联 系, 来完成其 以形传情达意 的艺术 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身胯的协调力 ,尤其腰 中段部 位要特别注 意挺拔 、 延伸, 这样对动作来讲 才会 出现美感 与质感 。腰部 在 拉丁 舞蹈关 系着个人 身体 线条 的表现 与手轴尖 的距离 支撑 ,腰 部带 动臀部 转动与 背肌运 用 的特 性 , 制整个 上肢体 , 些都 是拉 丁舞不可 忽视 的 控 这
舞还是具 中国特 色的古典舞 , 腰部训练都 是不可忽
视 的重要环节 。 二、 腰部训 练在古典舞 中的重要性 ( ) 一 基本训练课 中腰部训练的作用
基础训练课 ( 以下简称 “ 基训课 ” , 名思义是 )顾 解决和训练舞蹈学员 自身正确 的形 态 、肌 肉力量 、 软开度 、 术技巧 、 技 艺术表 现力等 一 系列 舞蹈 学员
的外部 形态 , 已经相对 于我们 的视知 觉 , 就 具备 了
最一般 的, 最初的动作意义 的三维性 。人 的精神 和 情感生活是人这一生命体机 能的一部分 , 它们产生 于人体 , 作用 于人体 , 舞蹈正 是利用 了人体 这种基
本能力 , 以及 它 同情 感 的本 质和必 然联 系 , 完成 来
术形 式 ,并 形成 独特 的具有舞 蹈特 色的体 态和韵

舞蹈 中腰部的作用
律。 其实中国古典舞就是运用 芭蕾舞 与京剧 中两者
最优秀 的一 些元 素 ,再结合古典舞 钻研者 的融人 、 创编形成 中国现在最具特色 的优 秀舞种之一 , 并铸 成 了它独具一格 的韵 味 。因此无论 是拉丁舞 、 芭蕾

基本功“腰”的训练对提高中国古典舞表现力的作用

基本功“腰”的训练对提高中国古典舞表现力的作用

基本功“腰”的训练对提高中国古典舞表现力的作用摘要:舞蹈艺术是以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而存在的。

而在中国舞中,“腰”的运用又有着核心作用。

从单一的舞姿造型,到复杂的转、翻等复合性动作,从简短的舞句到完整的剧目,都必须用训练有素的腰部来展现动作的稳定性、流动性、以及掌握各种节奏的自控能力。

关键词:古典舞;腰的表现力;腰的形式及内容“腰”是连接上下身的枢纽,是保持直立并控制支撑人体,同时又能灵活律动的部位。

“腰”的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其表现力是丰富多样的。

在训练中将其分为胸腰、中腰和板腰,动作多以前、后、两侧及四面环动为主,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训练中表现为提、沉、冲、靠、含、腆、仰、拧、倾、俯、开、合等具有特色的体态及韵律。

这就要求“腰”部训练不仅要有韧性,还要有极强的控制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保持腰部的松弛灵活、收放自如。

因此,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腰”的训练是不能忽视的,只有对其进行系统有效的训练才能更好的展现出舞蹈的魅力,使其更具表现力。

一、腰部训练的基本形式及内容(一)“腰”部素质与动律的基础训练。

关于“腰”的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有很多着重其柔韧性及控制力的、目的性极强的专项的训练。

如在对腰部素质训练中就包括胸腰、中腰、大腰、前腰、旁腰、涮腰、波浪腰(前后波浪腰、旁波浪腰)等。

腰部动律基础训练包括:提沉、横拧、旁提、冲、靠、含、腆、移等。

在古典舞训练中,腰的训练是女演员很重要的部分,由于腰椎屈、伸的幅度有限,比较难掌握,必须在软开度训练中进行开发,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腰的软开度训练,是功能性训练阶段;第二阶段属于运用阶段,是配合呼吸,感觉体现表现力的训练阶段,两个阶段不应完全割裂,第一阶段训练过程重要逐步配合呼吸的要求进行。

(二)“腰”的综合性的训练。

“腰”是躯干的一部分,无论做什么动作都需要腰部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展现舞蹈的韵律,才能展现舞蹈的魅力。

腰的综合性训练包括风火轮、云肩转腰、燕子穿林、青龙入水等。

浅谈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浅谈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浅谈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摘要:腰部训练对于中国古典舞来说十分重要,舞者若想要增强腰部力量,提高腰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需要对腰部进行一定的训练。

只有腰部的有一定的灵活性,才会通过中国古典舞,展示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

本文通过中国古典舞腰部训练概述、腰部在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性和中国古典舞腰部训练的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对古典舞中的腰部训练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腰部训练;功能性中国古典舞中有着中国传统戏曲以及西方芭蕾舞的元素,同时由于中国古典舞者在长期训练表演中不断总结学习,又总结出了古典舞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舞中有上肢、躯干以及下肢的训练。

其中腰部作为躯干训练的部分,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 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

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

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一、中国古典舞腰部训练概述(一)腰部训练概述腰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腰部的脊椎作为一根独立的支柱,承担着人体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重力,人体日常的生理活动包括行走、跳跃、蹲起或者是站立都需要借助腰部的力量来完成。

尤其是在舞蹈的学习表演过程中,腰部是连接上下身的枢纽,脊椎的连接方式不仅起到牢固支撑人体的作用,同时又能使身体各部位灵活运动。

舞者依靠良好的腰部力量与背部的肌肉控制,可以让技术动作在速度、力度等方面体现出舞蹈刚柔并济的特点。

所以对于一名舞蹈演员来说,如果没有重视对腰部的专项训练,那么将很难展现出舞蹈的艺术魅力。

(二)中国古典舞腰部训练的内容1.地面中腰部的训练(1)胸腰的训练:这是女孩最漂亮的动作,也是最能够体现女孩上身的柔美和舒展的动作。

可慢顶胸腰和快顶胸腰来练习。

前胸自剑突处松弛,至最大限度。

自剑突处松弛,缓缓地落至仰卧出,还原。

(2)前、后、旁腰的训练:前要以腰胸顶起的力量带动上身起,防止用手的力量的支撑起上身。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腰部训练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腰部训练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腰部训练摘要:舞蹈艺术通过抒发情感和塑造表现人物形象而展现其独特魅力。

腰部是舞蹈动作中展现美感的基础条件和主要因素。

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舞中,腰部是最主要的活动关节。

中国古典舞腰部分为胸腰、中腰和板腰,其动作多以腰部的弯曲、拧倾、控制为主要形态。

此外,古典舞的运动承转也多以腰部为力量的转换点,形成具有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艺术形态。

因此本文以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腰部训练作为选题,分析腰部训练在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腰部训练一、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概要(一)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对技术能力培养、风格语言学习、剧目表演等的训练,培养古典舞表演所需要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由此,在课程体系中建立了以技术技能为主要功能的基本功训练课程。

基本功训练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舞蹈的表现创造以物质为前提的身体条件,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要功能,强化身体韵律与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舞蹈艺术所需要的身体表现语言与手段。

(二)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内容及要求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作训练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也是构成舞蹈的主要技术性要素。

在具体的训练上舞者主要从蹲、大踢腿、腰、旋转这三个方面练习。

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

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

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

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

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其中腰部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古典舞又主要通过腰部动作展现优美的舞姿和复杂多变的技术类动作等,因此腰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舞者的腰部灵活性和柔韧性[1]。

试论腰部训练对学习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性

试论腰部训练对学习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性

试论腰部训练对学习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性摘要:中国古典舞是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舞蹈是一种以动态造型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中国古典舞是一种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内涵的舞种。

腰部力量的控制能力影响了一场表演的精彩与否,并对舞蹈演员肢体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表演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由此可见,腰部训练是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衡量标准之一,所以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腰部训练,可以在提高舞者的腰部力量的同时,更好的表现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腰部训练;舞蹈表演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舞蹈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过程中,腰部力量的控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运动和舞蹈表演的核心,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依靠各种肢体语言,而肢体语言的阐释离不开腰部力量的控制,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过程中,对于腰部动作的要求十分丰富。

因此,本文分析了腰部训练对学习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性。

一、腰部训练主要内容在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过程中,腰部训练主要包括了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和身韵的练习和培养,其中基本功训练主要指的是一些功能性的训练,其中包括了身体的软开度、力量、柔韧性等,而身韵的练习则是强调了风格性的训练,包括云间转腰和风火轮等,所以下面将会以功能性训练和风格性训练,展开具体讨论。

(一)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具体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身体的软度开发练习,身体的软开度训练是舞蹈训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是通过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来进行训练,身体的软开度训练的方式很多,训练效果直接影响了舞者的舞蹈效果。

腰部训练是学好中国古典舞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要在不损伤身体的情况下做好腰部的训练,采取高效和科学的方式,是中国古典舞舞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的练习方式,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基本上为基本训练法和特殊训练法。

(二)风格性训练风格性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舞者的表演身韵。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的重要性及特点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的重要性及特点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的重要性及特点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身韵刚武系列教材是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一环,而腰的重要性和特点在这一系列教材中更是不可忽视。

腰在中国古典舞中具有重要的身韵刚武作用。

腰是人体的中心,能够传达出舞者的力量、稳定性和自信心。

在舞蹈中,腰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舞姿更加优美、流畅,还能够增强舞者的力量感和表现力,使整个舞蹈更加有力量感和张力。

腰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这一系列教材中,腰的动作常常是线性的、直接的。

舞者通过腰部的灵活运动,能够展现出舞蹈的节奏感、力量感和激情。

腰部的运动也需要舞者保持稳定的平衡和控制力,以确保舞蹈的精准性和规范性。

腰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的表现形式多样。

舞者可以通过腰的摆动、转动和扭动等动作展示出不同的舞蹈表情和情感。

腰的运动可以是柔软的、灵动的,也可以是刚硬的、有力的,甚至可以是旋转、摇摆或抽打等动作。

这种多样性使得中国古典舞更加富有变化和层次感,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到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

腰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的训练要求相对较高。

由于腰部的活动范围较大且关节灵活度要求高,舞者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来提升腰部的灵活性和力量。

舞者还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和体验来掌握腰部运动的技巧和要领,以保证舞蹈的形象和质量。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的重要性及特点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的重要性及特点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的重要性及特点【摘要】中国古典舞中,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介绍了腰在古典舞中的作用,以及腰在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的特点。

同时讨论了腰的训练方法和对舞蹈表演的影响,强调了腰在舞蹈技巧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腰在古典舞中的不可替代性,腰的训练对舞者整体表现的提升,以及腰在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的重要性及特点。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更加深入了解腰在古典舞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训练和修炼腰部,来提升舞蹈技巧和表现力。

【关键词】古典舞, 腰, 身韵刚武, 教材, 重要性, 特点, 训练方法, 表演影响, 技巧, 不可替代性, 整体表现, 提升, 结论。

1. 引言1.1 介绍《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的重要性及特点》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优美的舞姿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古典舞中,腰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位,它不仅仅是连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桥梁,更承载着整个舞姿的优雅和力量。

《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的重要性及特点》就是为了探讨腰部在古典舞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来强化和修炼腰部,从而提升舞者的整体表演水平。

古典舞中的腰部是舞蹈的核心,它可以使舞姿更具有韵律感和动感,同时也能展现舞者的力量和柔美。

在身韵刚武系列教材中,腰部的特点包括灵活性、稳定性和力量感。

通过不断地训练和修炼,舞者可以使腰部更加柔软灵活,从而实现更多元化的舞姿和动作。

腰部的训练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拉伸训练、肌肉锻炼、舞蹈动作练习等。

这些训练方法旨在增强舞者腰部的力量和柔软性,以应对舞蹈中的各种挑战和要求。

最终,腰部的修炼不仅可以提升舞者的技术水平,更能够为舞蹈表演增添更多的魅力和感染力。

2. 正文2.1 腰在古典舞中的作用腰在古典舞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整个身体的连接中心,起到支撑和平衡的作用。

腰部的活动可以调整舞者的身体重心,使舞姿更加优美,也能够增加舞蹈动作的灵活性和流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探索52009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刘莉恒[摘要]舞蹈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情感的手段,在淋漓尽致地表现思想感情的同时,给观众以无穷的审美享受。

而腰部是使舞蹈中的人体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

它的美,是在舞蹈艺术特有的时空中获得的,是在为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所塑造的动态舞蹈形象上体现出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表现为人的精神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承载体,人的精神和情感生活是人这一生命体机能的一部分,它们产生于人体,作用于人体,舞蹈就是以一种抒发宣泄的形式表达人类情感的形式,舞蹈中的腰部训练正是利用了人体在时空中完成各种不同力度、幅度、角度和线、面、形的造型意义上的基本能力以及它同情感的本质和必然联系,来完成其以形传情达意的艺术目的。

[关键词]腰部;关节;特征;基训课训练;身韵课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体表现为人的精神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承载体。

人体同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一样,占据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质上,人体动作的外部形态,就已经相对于我们的视知觉,具备了最一般的,最初的动作意义的三维性。

人的精神和情感生活是人这一生命体机能的一部分,它们产生于人体,作用于人体,舞蹈正是利用了人体这种基本能力,以及它同情感的本质和必然联系,来完成其以形传情达意的艺术目的。

舞蹈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情感的手段。

它同绘画和雕塑艺术一样,妙用人体,以腰为轴的发力点造成各种不同的力度、幅度、角度和线、面、形的视觉效果,在淋漓尽致地表现思想感情的同时,给观众以无穷的审美享受。

腰的运用是舞蹈中人体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

它塑造的美,是为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所塑造出体态的舞蹈形式上体现出来的。

一、舞蹈中腰部的作用舞蹈艺术构成的物质材料是运动着的人体,艺术展现又离不开协调有柔韧度的人体,而腰部是连接上下身的枢纽。

脊椎的连接方式体现出牢固支撑人体的同时又能使身体各部位灵活运动。

例如,拉丁舞是最具激情与诱惑力的舞种。

它的难度、速度、力度是最能体现出动作质量与舞者条件好坏的重要所在,而速度与力度在肢体上支撑点最弱的地方是腰部,它处在没有骨胳支撑的位置,只有靠腰部与背部肌肉的能力来控制,用在拉丁舞上是比较难控制、比较困难学习的地方,线条的表现上也容易变形,它必须牢牢地控制上半身的背部肌肉与下半身胯的协调力,尤其腰中段部位要特别注意挺拔、延伸,这样对动作来讲才会出现美感与质感。

腰部在拉丁舞蹈关系着个人身体线条的表现与手轴尖的距离支撑,腰部带动臀部转动与背肌运用的特性,控制整个上肢体,这些都是拉丁舞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腰部运用在拉丁舞中的重要性。

又例如,芭蕾舞是一种具有高雅贵族气息的宫廷式舞蹈,它的表现形式大多以控制为主,以挺拔为宗旨。

芭蕾舞的腰部控制体态、形体就最能突显出它特有的高贵气质。

而它的腰部分为胸腰、中腰和板腰(以简单的前、旁、后控制为代表),但最终还是以腰部力量与腰以上的展胸、夹背、腰控制为主要形态。

在芭蕾舞运动的过程中,着重以腰部为力量的转换点,力量在腰部的这种转化从而形成了芭蕾舞中特有的拧、倾、仰、俯、转等象征性的艺术形态,更使其区别于古典舞、民族舞等其他的舞蹈艺术形式,并形成独特的具有舞蹈特色的体态和韵律。

其实中国古典舞就是运用芭蕾舞与京剧中两者最优秀的一些元素,再结合古典舞钻研者的融入、创编形成中国现在最具特色的优秀舞种之一,并铸成了它独具一格的韵味。

因此无论是拉丁舞、芭蕾舞还是具中国特色的古典舞,腰部训练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腰部训练在古典舞中的重要性(一)基本训练课中腰部训练的作用基础训练课(以下简称“基训课”),顾名思义是解决和训练舞蹈学员自身正确的形态、肌肉力量、软开度、技术技巧、艺术表现力等一系列舞蹈学员74舞蹈探索20095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课程。

腰关节作为连接上下身的枢纽,是学生要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例如基本的软度、控制、技巧都离不开腰部力量的运用,因为腰部训练的软度与能力是今后和随之而来的各种动作、技巧训练的基础,这就突出了腰关节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中的关键性。

无论是完成软度的控制动作、基本的把上动作还是舞姿亮相,完成的规格都离不开腰部适当合理的力量运用。

从简单的蹲到以腰为轴的旋转技巧再到有难度的控制动作,腰部力量的运用是大相径庭的。

在完成把上蹲的动作时,腰部力量是一种中度的控制力量。

因为在完成蹲的动作的同时,腰部基本上保持直立控制整个人的重心即可,脊椎和腰部的控制力量较小,但如果腰部过于松弛整个动作质感会让人感到绵若无力,训练的目的不明确对其他动作的训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基训课中的踏步翻身(包括点翻身、串翻身等)是最具中国古典舞特点的旋转之一。

以动作90度倾斜的腰部为轴,强调以腰为轴心的基础上头、手臂、肩、胯等各部位协调一致,同时要求两侧旁腰上提收紧,这时腰部的力量是中度偏强。

主要强调训练学生的腰部能力,使对腰部的自控能力迅速提升。

这种中度偏强的腰部控制力量既不会使身体过于僵硬影响动作的流畅性,又在训练中达到了对中腰力量训练的目的,这样的力量使动作在完成规格的同时又不缺乏流畅性的美感。

再次,完成软度的控制动作,以简单的前、旁腿控制动作为例,这时腰部的力量属于强度控制力量。

完成控腿动作同时,腰关节与肌肉是保持直立状态的同时以强度的控制力量协助身体其他的各个关节来完成这个动作。

如果利用中度的控制力量来完成控腿动作,便起不到训练目的,也达不到动作质量,久而久之学生腰部的控制能力较弱,往下学习与发展也会出现诸多问题。

所以,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中是今后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技术技巧的基本问题,也是教学中对学生腰部力量的运用和控制能力基础训练的重要问题。

这就突出了腰关节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解决了这个连接上下身的枢纽力量的控制问题,我们才能进一步解放舞者身体的运动幅度。

(二)身韵课中腰部训练的重要性腰部在身韵课中被称为躯干,并在古典舞身韵中具有着核心作用,同时也是使中国古典舞身韵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身韵课是在中国古典舞的基础之上对人体的形体和神韵的训练,“这一套训练方法是在吸收了戏曲舞蹈以及武术中的一些优秀的动作为元素,又根据舞蹈艺术的特殊要求而创作出来的一套具有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等优点为训练内容的课程。

”①“中国古典舞身韵正是发展了戏曲身段中‘以腰为轴’的动作原理。

按照舞蹈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腰部躯干的表现力,在训练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突破。

因为,古典舞中的许多技术动作和舞姿造型需要腰部具有一定的、特殊的能力才能完成。

”②所以在身韵课训练的动作和韵律上无论是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收先放的运动规律,或是拧倾曲圆、俯仰开合的动律特点,无一不是以腰部为力点从运动中表现出来的。

不仅如此,人类的内心情感往往也是通过腰部的运动展现出来的。

最初人们或许是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腰部的表现情感的作用,美化并扩展“从而在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夸大、了腰部躯干的动律”。

③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注重腰部在身韵训练中的重要性,将极大地增强学生身体的表现能力。

身韵训练强调以腰为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从“划圆”运动中提取的“冲、靠、含、腆、仰、移”,从根本上增强了人体的表现能力,并且区别于其他的舞蹈艺术形式。

以下我们将从动作性质的两方面阐明腰部训练在身韵课中的重要作用:1.静止造型这其中包括基本舞姿及动作亮相等。

人体重心及平衡都是要依靠腰部的控制能力,那么对于运动着的具有艺术性的人体的重心要求就更加的严格,也就是要注重腰部的训练。

亮相,可以说是一段动作的结尾。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亮相也随之产生了各种形式,但无论亮相的动作如何变化其目的都是相同的,更不能忽视的是腰部在各种亮相中起到的控制作用。

2.流动的动作身韵中腰部的得当运用是最能体现出古典舞①唐满城主编:《身韵课教材》,北京:北京舞蹈学院规划教材,1983年版,第68页。

②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③刘洁群、高云:《舞蹈剖析学教程》,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03页。

75舞蹈探索52009柔中带刚的特点,如果腰部僵硬不松弛会使演员看起来呼吸不畅、动作梗直,失去中国古典舞的最具美的特点。

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从起到止的运动过程,称为动作流动的过程,能否使这些流动的动作完成的流畅、优美,关键就在于腰部力量的掌控能力,突出刚柔相济的艺术特征。

因为腰部在整个人体动态中起着承上启下、协调配合的作用,完成好每个动作就是要把握和运用腰部在运动中的力量,并重视腰部在身韵课训练中的重要性。

三、腰部力量的运用是突出中国古典舞特征的关键腰部作为人体的重要枢纽,由此它的发力使上下身的体态发展产生变化,这种运动的方式和由此而产生重心的变化特点,直接决定了舞蹈的风格和舞蹈的种类。

芭蕾舞直立挺拔的腰部突出了它出身贵族的艺术特点,上升的欲望使得芭蕾舞的表演者的腰部及中断部位没有过多的扭拧,从而使肢体更加修长、笔直且具有延伸感,这种体态符合欧洲人对上帝的崇拜。

又如敦煌舞的“S”型体态,阿拉伯的肚皮舞等由于腰部力量、力度运用的不同而产生了形式多样的舞蹈种类和风格。

中国古典舞表演及教学中腰部分为胸腰、中腰、板腰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力量运用的不同体现的人物形象也将各不相同。

1988年一个影响着中国古典舞表演发展的力作《木兰归》引发不少学生、舞者竞相模仿、表演,为了表现这个巾帼英雄的舞蹈形象,在开场的一阵战马嘶鸣后英姿飒爽的木兰来到台前,一段连贯的前软瑞燕、云里前桥等动作过后,掌声雷鸣尽显阳刚威武。

这些动作中中腰的控制力量起到的作用是值得注意的。

前软瑞燕是一个难度性较强的技巧动作,完成动作时要求主力腿和动力腿形成纵向的180度,腰及头部同时向后90度,这个动作大多是利用中腰和其他关节配合来完成的,同时要求腰部控制力量的运用和掌握是适当的,因为中腰控制力量过强或过弱不但会导致动作无法完成,更会影响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因此,在表现花木兰时中腰的力量就一定要求适度,如果力量过强虽能表现出花木兰的威武但却无法体现她女儿身的柔美。

当音乐变化进入舞蹈的第三段,“展示着木兰褪去军装那份喜悦和恢复女儿家妩媚多情的一面时,兰花指、手抹圆、身含、拧将人们带进一个迷人的氛围之中”。

①含、拧、圆的动作较多,运用整个腰部进行展现,根据中国古典舞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韵律特点腰部力量的运用属于中度,这样一来既保持了花木兰刚柔相济的英雄气概又不乏女性的妩媚,这都应归功于腰部力人体连接上下身枢纽的腰部适当的控制力量和运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腰部是连接人体上半身和下肢体的重要枢纽,把腰部力量的控制及运用在古典舞基训课和身韵课训练中,更能突显出中国古典舞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