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犯罪的真实动机
马加爵案件分析
4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1
马加爵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该案件突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引发了对大 学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反思
2
3
另一方面,该案件也引发了对社会公正、贫富差距等问题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这些因素可能对马加爵的犯罪行为产生了影响
5
法律判决
法律判决
最终,马加爵被判处 死刑并执行。这一判 决表明了我国法律对 此类极端暴力犯罪行 为的严厉打击和惩罚
6
总结
总结
马加爵案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刑事案件, 它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 公正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该案件也提 醒我们,对于类似的行为需要及时采取 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 次发生。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关注,帮助他 们持和援助
马加爵案件也表明,社会支持和援助对于防止类似 的悲剧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 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问题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 助,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0
法律制度和司 法实践
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
➢ 马加爵案件的判决结果表 明,我国法律对于极端暴 力犯罪行为采取了严厉的 惩罚措施。然而,这也引 发了对法律制度和司法实 践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在 保护社会安全和维护人权 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打 击犯罪和保障司法公正之 间取得平衡,这些都是我 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8
犯罪预防和干 预
犯罪预防和干预
马加爵案件表明, 对于类似的极端暴 力犯罪行为,预防 和干预至关重要
01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关注和投入,提供必 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1马加爵案件1.1马加爵案件简介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警方接到报警,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的柜子内发现4具尸体,接警后,办案民警迅速来到现场勘查取证。
经尸检及现场调查后得知,死亡4人为云南大学学生,四人为同学关系,死者分别是:邵瑞杰,唐学李,龚博,杨开红,4人均被钝器击打头部死亡,案发现场发现一个石工锤,经检验后确定,正是此起案件的作案工具。
四人死亡时间不一,唐学李最早死亡,其次是邵瑞杰,然后是杨开红,最后是龚博。
而同宿舍内的另一名学生马加爵却不知去向,是死是活也不清楚。
警方分别调查了死亡4人最后出现的地方,接触的人及目击证人,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该案发宿舍及同寝室的学生马加爵,宿舍地面,墙上,也有明显被清洗过血迹的痕迹。
同时,警方在寻找失踪学生马加爵的踪迹时,有目击证人反映,在案发之后,曾看见他离开学校。
警方调查马加爵于案发前后的行踪发现,在案发前,马加爵曾经在银行取过两次钱,分别是350元和100元,另外警方调查其上网数据时发现,马加爵曾浏览过江西赣州,湖南邵阳,广东广州等地的地理,交通情况,并浏览了假身份证制作等相关信息。
警方怀疑他是预谋杀人,前期已经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由于此案的恶劣性质,加上学校人员,媒体的大肆传播及发酵,此案很快便传遍全国,造成全国轰动。
而同时,公安部也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20万通缉马加爵。
在经过多方分析后,警方初步判定马加爵于案发后,很可能是逃往了广东。
警方随即部署力量前往广东,但来晚一步,马加爵嗅到风声,已经逃离,3月15日晚,警方接到线民举报,发现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很像是马加爵,办案民警很快来到现场,发现一名流浪汉正坐在路边吃馒头,在民警上前盘问时,马加爵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当晚19点30分左右,马加爵在三亚被抓获。
被捕后的马加爵供述了整起事件的起因,在案发之前,马加爵曾同邵瑞杰一起打牌,但是在中途时,邵瑞杰突然说马加爵出老千,马加爵一直都把邵瑞杰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在大学内唯一的朋友,他没想到邵瑞杰会这样说自己,于是,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中,邵瑞杰还讥讽马加爵的人品差,所以龚博(另一名被害人,与马加爵并无过节)生日的时候才没有请他,马加爵一下怒火中烧,原来在他们心中,一直都是这么看待我的,争吵过后,马加爵躺在床上,越想越不是滋味,也是从那时起,马加爵心里就生起了杀意,而当时定下的目标便是邵瑞杰及龚博。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二)马加爵性格中的不良因素是其犯罪心理形成的“发 生器”。
马加爵不良性格因素:过分自尊与过分自卑、自小形成的内倾型性格
(三)被朊友抙弃,丧失精神依托,是马加爵犯罪心理恶化的“导 火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的需要属亍高层次的需要,而归属与爱的需要属亍较低层次的需 要,需要层次越低,满足需要的动机越强烈。
尊重(可以忍) 马加爵在自尊呾被他人尊重的需要得不满足时,他会
产生怨恨,并试图去改变这种状况。(练肌肉、喜欢动武、打篮球)但现实 并没有让他的需要得到满足,选择把自己 封闭 起来。
归属 (不可以忍) 在大学生活中,他仍有精神依托,那就是如他一样贫困
而又不怎么出色的同学如邵瑞杰等,他认为这些与他同处不受重视地位的同 学才是他真正的朊友,才是他可以依托的精神支柱。但案发前玩牌口角中被 刺激(“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怩龚博过生日都不请 你……。”)内心极自尊又极自卑的马加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感到自 己的无助、失落,被遗弃感产生。积怨难忍,产生犯罪动机。
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各阶段都存在利益倾向的差异,都存在获利阶层呾失利群体,都 存在大量的消极因素,而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对个体来讲,它只是外在的东西,并 不会强加亍个人的心理之中,形成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关亍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化机 制也充分说明了,主体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指性格中的不良因素)对外界消极 因素的选择性反映,是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简介本文对马加爵的犯罪行为进行心理分析,探讨其犯罪动机和心理状态,希望能够揭示出他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为相关研究和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加爵的背景马加爵,男,某市某区人,自幼喜欢虐杀动物,并在成年后将犯罪行为升级到对人的伤害,包括杀人、强奸等。
他在犯罪中展现出极大的暴力倾向和对受害者的冷酷无情。
犯罪动机分析动机1:虐待成长经历马加爵的虐待成长经历是其犯罪动机之一。
在其童年时期,他可能经历了家庭暴力、虐待或其他不良成长环境,导致他对他人的恶意行为产生了扭曲的认知。
他可能通过虐待和杀戮行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和痛苦,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动机2:权力欲望和控制欲犯罪心理学中,一些罪犯表现出对权力和控制的极度渴望。
马加爵可能通过对受害者实施暴力和控制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并通过这种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自尊心。
犯罪的心理特征特征1:冷酷无情马加爵在犯罪行为中展现出冷酷无情的特征,他对受害者毫不留情,展现出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
特征2:精密策划马加爵的犯罪行为往往经过精心策划,他可能运用各种技巧来追踪和选择受害者,并在犯罪行为中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特征3:无法体验他人情感马加爵可能具有缺乏同理心和无法体验他人情感的特征。
他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只追求自己的满足感和快感,这种情感缺失可能是他犯罪的动力之一。
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心理分析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犯罪动机和心理特征。
这些信息可以为相关研究和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预防措施针对这样的犯罪行为,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工作:1.家庭环境改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家庭环境,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避免虐待和暴力行为对儿童的伤害。
2.社区关怀:建立社区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潜在的罪犯寻找其他途径来释放压力和消除犯罪冲动。
3.教育宣传:加强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犯罪心理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防范意识。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1. 引言马加爵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狼藉的犯罪分子,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探讨他犯罪的原因和心理动机。
2. 个人背景马加爵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从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
他在学校表现平庸,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到犯罪活动,并逐渐陷入了犯罪的泥沼。
3. 行为模式分析根据对马加爵犯罪活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他的行为模式。
首先,他选择了靠近高风险地区进行犯罪,这样可以更容易逃避警方的追捕。
其次,他喜欢选择单独作案的目标,这样可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
最后,他善于利用技术手段,比如窃听、跟踪等,来获取犯罪所需的信息。
4. 动机分析对于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缺乏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可能导致了他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
其次,他在学校中的失败和社会的歧视,可能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最后,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价值观的缺失,可能导致了他对道德规范的忽视,从而采取了犯罪行为。
5. 心理特征分析通过对马加爵的心理特征的研究,可以发现他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具有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只顾自己利益,无视他人感受。
其次,他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没有任何悔意。
最后,他具有一定的智商和技术能力,这使得他能够更加巧妙地进行犯罪活动。
6. 心理诊断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对马加爵做出心理诊断。
他可能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出自私、无责任感和缺乏情感的特点。
此外,他还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创伤和心理压力,这可能是他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
7. 预防和治疗建议针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有以下几点预防和治疗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贫困家庭和边缘青少年的关注和教育,提供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帮助,防止他们陷入犯罪的困境。
其次,应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
最后,对于已经犯罪的个体,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摆脱犯罪的阴影。
大学生杀人案例分析之动机分析
从细节看动机
感到遭受丌 公
丌满无处发泄 逐渐积累
• 贫困的童年,移民美国后低人一等的生活
• 中学受嘲笑 • 在文稿中大肆攻击家庭富裕的孩子 • 在信中表达对宗教信仰的失望情绪
• 自小有些口齿丌清,很少不家人说话
• 极少摘下墨镜和帽子,上课时总是坐在后
封闭、丌想不 外界联系
面,偷拍女同学照片,却从丌和她们说话,
龚博:和马加爵来往不多。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 用此事教训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 没叫你”因而被马加爵怀恨,惨遭杀害
杨开红:马加爵在宿舍里处理血迹时,恰巧来到马加 爵的宿舍找人,马加爵担心事情泄露,杀害了杨开红。
案件回顾之美国弗吉尼亚枪杀案
时间: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早上7点15分 地点: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公寓和教学楼 人物:韩国留学生赵承熙 凶器:两支手枪和大量子弹 案情:凶手开枪杀死30多人后自杀身亡 严重程度:美国史上最严重校园枪杀案
很少参不课上活动
从细节看动机
丌擅长表 达情感
• 我(李玫谨)曾问他,你心里有事是否愿意找
知心朊友说?他回答,说丌清楚
以自我为
中心 缺乏解决 人际冲突 的技巧
• 在家中排行最小,且学习出色,自小备受宠爱 • 问:小时候是否欺负人?答:每月一两次
• 问:不同学的小摩擦多吗? 答:每月一两次
• “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 掉……”摘于马加爵写于15岁的日记
杀人动机之人际交往与性格障碍
——以赵承熙枪杀案、 马加爵杀人案件 为例
案件回顾之马加爵杀人案
时间:2004年2月13日至15日 地点:云南大学 人物:马加爵 事件:用铁锤先后杀害4名同宿舍室友 后逃窜,引发媒体大众广泛关注
犯罪心理学教授的马加爵心理报告:不是因为贫穷(法律)
犯罪心理学教授的马加爵心理报告:不是因为贫穷(法律)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
前不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之后做出上万字的《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李玫瑾教授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
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
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近日,记者对李玫瑾教授(以下简称李)进行了采访。
“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记者:马加爵案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你为什么最近才去云南进行调查?李:上次一家媒体采访时我还在抱怨,这样的案子我们学者接触不上,因为我也只能看到媒体的有关报道。
心理分析研究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接触完整的东西,就不可能做到客观真实。
公安部有关业务局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
最初我对马加爵的犯罪动机也有错误的判断,也把他归到穷人的自卑上,即由自卑的敏感引发的。
但是当我知道他杀害的四个同学当中有三个是和他一样的贫困生后,我就觉得用贫困为理由解释不通。
如果他杀害的不是贫困生,可能他平时就有对富人的这样一个情结,但是他显然没有。
记者:你在云南见到马加爵了吗?李:我遗憾的是没有见到他,问卷是别的同志帮我问的。
马加爵现在情绪反应非常强烈,带马加爵到学校指认现场,他浑身颤抖,不敢看。
指认现场回来不吃不喝,他现在是但求速死来解脱。
记者: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生命?李:我认为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开始有情感反应,知道恐惧了。
犯罪心理学视角下的“马案”再探
犯罪心理学视角下的“马案”再探马加爵案件至今已时隔6年之久,但马加爵这个响亮的名字时不时总是又萦绕在耳边,因为几乎每年都会有无数的马加爵追随者,为报复大学辅导员而奸杀女大学生的长沙同学李建强、2005年的“广州马家爵事件”、2007年云南大学张超碎尸案、以及现今的四川大学学生曾世杰杀人一案,这些无数的追随者让我们不得不质疑马杀人的真实原因,这一系列的马加爵门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是犯罪者个人问题,是法律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剥夺了这些蓬勃青年花样的青春。
笔者还希冀通过分析透视马案的真正动因,以求减少法律空白、教育以及社会的缺位。
标签:马加爵犯罪心理制度改革1 从潜移默化的心理变态历程窥视马加爵犯罪的真正动因不论何种犯罪从轻微到最残忍的都无外乎是犯罪者的心理因素状态,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其出生、生活或工作在其中的社会环境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心理学上对暴力行为的理论及解释,要比那些以身体特征为根本的理论来得更为普遍,比那些简单的归因也来得科学。
1.1 早期家庭:健全的人格,脆弱的心灵人类个体的早期发展主要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社会中,孩子一生下来,头几年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家中,家中成员是他们首先长期相处的人,与家中成员的联系、交往,则是他们所经历的最初的社会关系。
家庭内部的这种关系,是亲密的,强烈的,相对稳定的,特殊的和弥散的。
这就是家庭内的社会化对人来说往往最为有效和重要的原因。
马加爵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这样一个小村子,正如他临刑前信中所写的一样“我们那个家虽然穷,但是大家互相关心,大家都感到很快乐,没有歧视和蔑视。
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注定了他从小接受的都是比较正统甚至保守的教育,这也让他形成了一个朴实、善良、传统的观念。
马加爵农村的成长历程以及贫穷的家庭背景培养了马加爵的礼、义、廉、耻和爱心。
其次马加爵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不仅爸妈疼,哥姐也疼,他在家里的地位是他的哥哥姐姐所不能比拟的。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篇一: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一、案例简介马加爵,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
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19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19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19年至2019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亲戚、朋友以及老师都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却一手捏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惨案。
“马加爵事件”始末:因为马家境贫寒,过度自卑自闭,性格孤僻又暴躁,与其同学时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深深记仇。
随着事态的发展,积怨过久,由量变到质变,马加爵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
最后因为一次打牌吵架,马加爵下定决心设计加害于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并于事后畏罪潜逃。
二、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1)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马加爵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过着低人一等的艰苦生活,使他有意识地认为别人在歧视他,看不起他,于是这他便形成了他自卑自闭内向的心理缺陷。
加上他性格孤僻并且暴躁易怒,所以形成与人交往不利,常与人结怨的情况。
造成了他容易冲动,禁不住一些小刺激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贫困的弱势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然而这却让马加爵产生了仇视的心理。
马加爵曾经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
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
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
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
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因此可以看出杀人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而是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1.案件概述马加爵杀人案,是指发生在某地的一起连环杀人案,共涉及10名受害者,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12年。
马加爵是案件中的主要嫌疑人,通过对其犯罪行为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犯罪心理和动机。
2.背景调查2.1 嫌疑人个人背景马加爵,男性,现年45岁,曾在某市工作。
嫌疑人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但社交能力较差,在工作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挫折感。
2.2 受害者背景受害者均为年轻的女性,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
他们大多数是单身,有些是大学生或在校学生,存在各类社交关系,但无法找到类似之处。
3.犯罪心理分析3.1 嫌疑人的个性特征嫌疑人具有恒定的沉稳个性,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内心的压力会逐渐积累,导致情绪爆发。
3.2 犯罪动机分析马加爵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自己受到了忽视和排斥,内心愤怒和不满导致他对年轻女性产生了深深的憎恶情绪。
他通过杀害女性来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权力感。
4.犯罪心理学分析4.1 犯罪手段嫌疑人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杀人手段,并且在每次作案后会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布局,能够展示他对犯罪过程的掌控能力。
4.2 作案动机通过对受害者的调查,发现马加爵在作案前会进行一定的物色和观察,选择那些与自己产生冲突或无法控制的女性作为目标。
5.心理分析与研究5.1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马加爵对受害者的憎恨心理以及他对犯罪过程的满足感。
5.2 心理帮助与预防针对类似的犯罪行为,应加强对潜在犯罪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相关的心理帮助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阻止潜在犯罪的发生。
6.附件附件1:马加爵案件相关文件附件2:受害者调查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陪审团:指由法院选任的一组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特殊团体,负责在部分案件中拿出裁决。
2.刑事犯罪:指违犯刑法规定,以罪事人身、财产权益为对象的违法犯罪行为。
3.犯罪心理学:专门研究犯罪心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他们犯罪的动机和心理机制。
马加爵案分析
动机:不够完全的理解自己,甚至陷入了自己的幻想之中;不愿去跟别人交流;为了报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没理想,胸无大志的人,会很容易陷入琐碎小事之中,斤斤计较。
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预防工作的看法和观点:家庭温暖不会表现: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尤其是比较安静的学生;学生性格;头脑清醒,但却执意要杀人;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视;有心理咨询机构,但没人去;不会跟别人沟通;没人发现我情绪不好,我找不到人去说话。
动机:马加爵供述杀人是因为打牌期间的小小口角,其实,我觉得这只是导火线,因为一般人也不会因为打牌这么小的口角而产生杀人动机,何况杀人并不是立即完成,何况是一个大学生呢?在记者采访中,马加爵说吵架过程中,其余几人说出马加爵人品差,与马加爵自己想像的个人形象不同,这可能严重触碰了马加爵的底线,导致的马加爵产生了杀人的动机,并精心了布局好这一杀人的一幕。
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预防工作的看法和观点:从马加爵案中,其实可以给我们对与大学生犯罪心理的预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这代价有点大。
首先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在记者采访中,马加爵觉得自己平时还是比较开放的,跟同学的交流还是挺好的,但是,为什么当他跟被害人发生口角时,为什么他的舍友都没有一个人发现他闷闷不乐或者他为什么不去向他的朋友倾述呢?可见,马加爵平时跟同学的关系也达不到最基本的程度,那就是可以互相倾述,但是,马加爵却认为自己跟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挺好的,这恰恰反映了马加爵并不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而当被害人们直接地指出马加爵种种的不是时,可想而知这对他的冲击有多大,以致于他产生了杀人的念头。
对此,我认为社会各界都应该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认识自己。
1.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
不应该溺爱孩子,不管对与错都一味地夸孩子,这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啊甘一样,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2.学校是接触孩子时间最多的,所以更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马加爵犯罪原因分析
马加爵犯罪原因分析马加爵犯罪原因分析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
从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一名因贫困而自卑的同学,再到一个手拿锤子的凶手,马加爵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对于这一转变,人们可以透过他个人的经历和心理变化得到一些解释。
首先,贫困的生活环境可能对他的性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忠厚老实的农民,家庭条件使他从小就缺乏自信。
这种贫困环境可能使得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显得自卑和敏感。
邵瑞杰对他的批评可能进一步加剧了他的这种感觉。
他可能认为,不仅自己经济条件差,而且社交能力也明显不足,这使他更加自惭形秽。
其次,他可能感到社会对他的歧视和不公。
进入大学后,他发现身边的同学不仅家境优越,而且多才多艺,这可能使得他越发觉得自己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尤其是当他发现一些同学对家境贫困的同学有偏见和歧视时,他的心理可能更是雪上加霜。
再者,他的内心可能充满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他可能认为,如果自己不能在学业上出类拔萃,那么就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对自己的学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当他在学业上遭遇挫折时,他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从而引发了犯罪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马加爵可能是一个典型的心灵失控者。
他的自卑感和社交障碍可能使他在面对挫折时无法有效地寻求帮助和支持,而是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极端的反应可能与他对于贫穷和社交能力的自卑有关。
另外,他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他对邵瑞杰的批评过于敏感,认为这不仅是对他贫穷的指责,更是对他个人能力的否定。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使他产生了过度的自我否定和羞耻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马加爵的犯罪行为令人震惊,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犯罪行为是不可理解的。
他的犯罪行为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
对于这样的个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的因素。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贫困和社交能力对一个人的影响。
马加爵事件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
被害四人杨开宏,云南省红河州人;龚博,陕西人;唐学李,云南省怒江人;邵瑞杰,广西梧州人,五人为室友,他们平时经常在一起活动。
马加爵在小学成绩较好,小学时期的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思维开阔、敏捷。
马加爵进入宾州中学就读初中时,由于语文科成绩不理想而被分配到一般班级。
由于家境原因,马加爵在中学食宿方面都非常节俭。
由于其成绩优异,学校将其升到快班。
马加爵还获得了一次全国物理竞赛的二等奖。
1997年,马加爵考进了广西的重点高中宾阳中学。
此时他性格更加封闭,并在高三学年的1999年11月离校出走到贵港市,并因形迹可疑被抓捕至派出所。
回到学校后,他一下子恶补功课,成绩突飞猛进。
2000年9月他考进了云南大学。
有同学认为,他曾尝试融入大学生活,却因为自己的行为举止遭到嘲笑而开始变得暴躁。
据介绍,马加爵平时爱踢足球和打篮球。
四个死者中,除龚博住在另一幢楼外,马加爵和唐学礼、杨开红同住第6宿舍楼317房间,邵瑞杰则住在隔壁的316室。
五个人同级,常在一起打球。
据同学说,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
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不好或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
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以前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
还有同学回忆,马加爵以前经过316室,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
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马的东西,马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该同学。
同学都说他性格孤僻,不太好处。
据马加爵供认,杀人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
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
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
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
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马加爵犯罪心理剖析
马加爵犯罪心理剖析一、马加爵基本案情简介2004年2月13日至15日,因生活琐事矛盾,积怨已久的马加爵用铁锤先后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并藏匿于宿舍衣柜内后逃匿。
经公安部通缉,马加爵3月15日晚在海南三亚落网。
4月24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马加爵,今年22岁,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2004年2月上旬,马加爵在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等人为琐事争执,认为邵瑞杰、杨开红等人说自己为人差、性格古怪等,并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名声受到诋毁,原因都是邵瑞杰、杨开红、龚博等人所致,感到很绝望,于是决意杀害邵瑞杰、杨开红、龚博。
因担心同宿舍的唐学李妨碍其作案,决定将4人一起杀害。
被告人马加爵购买了铁锤,并制作了假身份证,到昆明火车站购买了火车票,以便作案后逃跑。
2004年2月13日至15日,被告人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
马加爵案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社会影响,人们在为四名无辜的大学生的惨死感到惋惜的同时,同时也为马加爵杀人的手段之残暴感到惊愕,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一个贫苦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起了杀人之心呢?一个人的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下面我就从本学期学习的犯罪人格理论来分析马加爵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用控制理论来分析对此类犯罪人的行为矫治方法。
二、马加爵犯罪的心理原因我们从大量对马加爵性格的分析和报道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马加爵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典型的障碍性人格,具体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这两种典型的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定义特征是对他人普遍的和无根据的猜疑,这类患者深信他人长期试图欺骗或利用他们,通常会具有刺探性的观察别人,对批评或着潜在的批评也非常敏感。
他们非常排斥对他们的疑虑和合理的反对,而认为反对者也是陷害自己的阴谋的一部分。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马加爵的犯罪心理,通过对马加爵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探讨,探究他犯罪的原因和心理动机。
通过对马加爵犯罪心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并帮助未来类似案件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犯罪心理分析,马加爵正文:马加爵,男,27岁,高中肄业,无业,因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马加爵犯罪的背后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在探究这些因素时,我们需要从他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经历马加爵的个人经历与他的犯罪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了解,马加爵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进入社会后也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生活困顿。
这使得他对社会存在着一定的不满和不信任,通过犯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得以滋生。
此外,马加爵还存在很强的攀比心理和优越感,他希望通过犯罪来展示他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二、家庭环境马加爵的家庭环境也是导致他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一直不太和谐,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母亲还曾经因为家庭暴力离开家。
这种父母关系的不和谐和亲人离别的经历使得马加爵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因此他对外界表现出了一定的胆怯和抵触情绪,但同时他也很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
三、社会环境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也是马加爵犯罪的外在原因之一。
在目前的社会中,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就业难题和经济压力,这让他们面临着犯罪的风险。
特别是在城市内部分地区,一些陋习的存在使得犯罪人员更容易藏匿和作案,这也为马加爵的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马加爵的犯罪心理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个人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的不满和不信任加深。
其次,家庭的不和谐和亲人的离别让他缺乏安全感。
最后,社会环境的问题为他提供了作案的便利。
因此,在未来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积极开展社会矫正工作,帮助类似犯罪潜在人群解决心理问题和经济困境,切实预防类似案件的发生。
从刑法以及心理角度剖析“马加爵案”
我看“马加爵”案案件介绍:马加爵,男,汉族,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
成绩优异,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从马加爵的简介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天分及努力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云南大学。
可就是这么一位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的人,却在大四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变成杀人凶手,杀了四个同样来自贫困山区的同学。
让人震惊之余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这个人,让一个大学生化作杀人狂魔。
犯罪动机马加爵的杀人动机似乎很简单,因为打牌的一次口角。
命案发生前的几天马加爵与几个同学一起打牌,期间邵瑞杰,被他自认为是最好的朋友与他发生了争吵,最后还用言语讽刺了马加爵为人。
但正是这次争吵压倒了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导致了马加爵的杀人案件。
但是,马加爵的杀人动机真的是仅仅因为一句话吗,很显然不是。
是同学们对他的长期偏见,社会对他的压力以及他自卑而扭曲的人生观导致了这桩惨案。
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就是,报复同学们对他的长期不公平待遇。
环境以及犯罪心理从马加爵的成长经历看,他不仅没有什么特殊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喜爱的学生,是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
但正是这么一个人,却在步入大学后心理一步步扭曲,最终踏上了杀人的不归路。
一个社会越发达,越文明,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包容性越强。
就好比美国能够接纳从全球各地的人,可以接纳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宗教信仰,而朝鲜却不能。
很不幸,中国社会还不能到达美国那种境界,我们总是对不同于我们普遍认识的事物抱有成见,从心里甚至行动上加以排斥。
对于马加爵那种人,我们在心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偏见,而正是这种偏见是他的自尊转变为自卑,最终导致了他扭曲的人生观。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要为他逃脱责任,而是想要表明我的观点,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多一份宽容,便多一份和谐,少一份杀戮。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一、本文概述《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旨在深入探索马加爵犯罪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和动机。
通过对马加爵的个人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犯罪行为的详细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其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以期为预防类似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章将从马加爵的家庭环境、教育经历、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心理发展的轨迹,探讨其犯罪行为的根源,并对如何预防和干预类似犯罪行为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马加爵犯罪心理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犯罪心理学的理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二、马加爵成长经历及家庭背景马加爵的成长经历及家庭背景对于理解其犯罪心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马加爵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他的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为了供他上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马加爵自幼就展现出了聪明好学的天赋,成绩优异,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他进入高中和大学,马加爵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他发现自己与同龄人在经济、社交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让他感到自卑和焦虑。
马加爵也遭受了一些人际关系上的挫折,比如与同学的矛盾、恋爱的失败等,这些经历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困扰。
在家庭中,马加爵的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改变家庭的命运。
这种期望无形中给马加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努力学习,但却始终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这让他感到内疚和失望。
马加爵的家庭环境也缺乏情感支持和沟通,这使得他在面对困境时更加孤立无援。
综合分析马加爵的成长经历及家庭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他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包括经济困难、社交障碍、人际关系矛盾以及家庭期望等。
这些压力和挑战导致了他的心理失衡和扭曲,最终促使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因此,在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时,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三、马加爵的人际关系及社交状况马加爵在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上的缺失,可以说是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加爵杀人的动机是什么 是不是变态杀人狂-
马加爵杀人的动机是什么是不是变态杀人狂?马加爵杀人的动机是什么是不是变态杀人狂?几乎所有人都在问:马加爵杀人的动机是什么?面对警方“为什么要杀人”的审问,马加爵交待说:“有一次他们说我打牌时作弊,其实我根本没作弊,就和他们吵起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感觉他没有完全说实话”,因为从作案方式来看,他绝对是有一定时间进行准备,而且在作案过程当中的心理状态是相当稳定的,显然不是激情型的。
截至昨天(18日),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马加爵的作案动机仍然是:“起因是因为一次吵架,吵架以后,有件事情让我很意外,我把邵瑞杰(被害者之一)当成非常好的朋友,很真心的,这次吵架以后我发现,在他心中我完全不是那个样子,我就想了很多,觉得很绝望,然后就决定杀人了。
”随后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一人被杀了,接二连三还有人被杀,且方式、手段一模一样?仅仅因为马加爵和他们是朋友吗?他们平时都是很要好的朋友,突然之间有人不见了,别的人不感到奇怪吗?好奇的本性,加上目前太多的未知,人们对这一案件的关注,仿佛福尔摩斯探案般,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而最终都归结到一点,即本报在马加爵被抓获后第一时间的报道:“马加爵是怎样一个人?”马加爵性格的多面性“在我们眼中,他一直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真的不敢相信他会干出这样残忍的事。
”在父亲眼里,马加爵还很独立,除了上大学时父母给过6000元,再没给过他一分钱。
本报记者对马父进行采访时,他还提到儿子内向、很不与人打交道,几乎没什么朋友。
但在马父的记忆中,他找不到自己哪一次同儿子开心地玩耍过,也没有哪一次同儿子进行过长时间的交谈,他希望儿子快乐,却很少说出口。
也许,是因为儿子考上了大学,在自己和乡亲眼里已经“出息”了,儿子放假很少回家,话也更少了,他的感觉是:好像“成熟”了许多。
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性格中的倔强也让人印象深刻:小时候跟奶奶争电视频道,在日记上连写下几个“恨”字;高考前,突然就失踪了,直到贵港警方打来电话,家人才知他离家出走,回来只说了一句“去看海了”;大学里和人打牌、打篮球很较真,稍不顺意就发脾气,严重时甚至动手打人……央视采访时问他:“小时候有过什么样的打算?”他的回答特别简单:“就是想当科学家。
马加爵犯罪原因分析
云南大学四年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一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们耳边充斥的大多是对马加爵恶劣行为和残忍手段的谴责与声讨;而当媒体报道其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惨案发生后对于马加爵的谴责与声讨,也不仅仅是在马加爵们逮捕归案时的欢呼雀跃。
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反思,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马加爵”?导致马加爵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原因,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过程,犯罪手法及其认罪书的分析,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一、典型的情绪型犯罪情绪型犯罪有两种,一种是激情型的,另一种就是仇恨累积型的。
而马加爵就是典型的仇恨累积型。
马加爵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家境贫穷、交际能力差、长相丑陋,且现实不如人意,所以容易有自卑、自怜的心理特点;进入大学后城乡巨大落差又导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他敏感、多疑、狭窄的性格特点,而这样一种性格和同学相处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
而周围的人如果对他不在意一些,或者忽视一些,对他的一些表现作出过于简单的回应,他的行为就会更为怪异。
慢慢地某些小的芥蒂也会形成一种仇恨,仇恨的积累导致了最后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马加爵在其于狱中所写文章中多次描述其家庭条件差,生活拮据,对此其有强烈的自卑感,在其潜意识中无法接受生活贫困这一事实。
认为由于自身生活贫困、交际能力差、外貌丑陋才遭到周围人的歧视,甚至被恶意对待。
另一方面,马加爵是个聪明的孩子,有远大的抱负,希望通过大学中的学习来摆脱贫困,但其所处的大学环境又与其想象的相去甚远。
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也使其极为郁郁不得志。
这些都不断的积累着他的仇恨。
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在马加爵的遗书中,大多数句子以“我”开头,且多次出现“我的天生智商还可以”这一类自我肯定的语句,表明其自我中心的这一性格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加爵犯罪的真实动机作者:李玫瑾本文作者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及测试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三级警监。
大家知道,现在社会上犯罪现象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因为许多案件的发生多是机遇型的,对于被害人来说,他们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被害。
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犯罪的被害者!所以,我们大家都会非常关注这个问题。
我就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马加爵案为例进行犯罪心理研究的介绍吧。
首先,我们知道马加爵来自一个广西贫穷的农村,他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有朴实善良勤劳的父母,有通情达理爱他的姐姐!他本人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应该说他在家里是一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一个好学生,他这之前的成长很顺利,他是以高出录取分数200分左右的成绩考入云南大学的。
所以,在他整个的成长过程中比较顺利。
马加爵的家庭决定他应该是一个人格比较健全的孩子。
我是持这样的观点。
当然有些学者在点评时曾说他有反社会人格,我完全否定这种说法,反社会人格不是随便乱用的,反社会人格是指道德白痴,根本不懂得道德!马加爵不是!马加爵很聪明,也挺懂事!那么,有些人认为他情商有问题,我说错了,马加爵的情商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这个人有情有义,他正是因为有情有义,他才有这么大的恨!他将邵瑞杰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因为邵是他的老乡。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有人说他是同性恋,我说这也是胡说。
同性恋不可能恋四个人,是“恋”就是排他的!他不可能为此杀四个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接着刚才的讲,一方面他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非常朴实、正统,他整个接受的教育都是正面的教育,这方面会形成他的什么心理状况呢?会形成他一个朴实、善良和传统的观念!心理学上讲的“观念”属于个性倾向性的内容,这种心理倾向性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的观念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它对人的影响有时也是下意识的反应。
另外一方面,马加爵他在大三的时候买了一台二手电脑,我为什么说他不是因为贫穷杀人呢?他在这些同学当中是惟一花了一千五百块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的人,其他同学连这个能力都没有,马上要毕业了,马上要拿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他们提前一个星期回来,就是为补计算机课。
邵瑞杰和唐学李、杨开红都是这种情况。
马加爵买了计算机以后呢,就因为对这个计算机非常心爱,所以到了寒假的时候他决定不回家团聚了!用他的原话讲,“我回家了也就跟家里人说说话,聊聊天,没什么事干,也没什么好玩的,我在这儿还有一台电脑”。
这期间他干什么呢?他几乎天天在上网,谈到这儿,大家基本上就可以猜测出来,他上网能干什么呢?现在的年轻人或少年上网一般就两件事,一个是玩游戏,游戏也可从网上下载;再一个就是浏览网页,尤其是游览平时生活中很难触及的话题:性现象,即黄色网站。
说句实话,不懂外文的人一般很难浏览黄色网站。
因为国内的黄色网站不能说没有,但真的很少!因为我们对此是严厉打击的,只要发现就会抓捕作案人的。
所以,要上黄色网站肯定要上国外网页,大家知道,这只有懂英文的人才能上,马加爵有这个能力。
在马加爵逃亡后,公安人员将他的电脑硬盘恢复后,也可以看到里面有大量的黄色图片。
现在,讲到这一步,大家就可知道了,我们再看看马加爵的身体状况吧,看通缉的那张照片,他当时23岁,一方面是一个健壮的身体;另一个方面,他一个人关在宿舍里看大量的黄色信息。
下一个判断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人不可能没有生理反应。
他要有生理反应会干什么呢?我们猜测他用两种方式来宣泄,一个是自己解决,一个是外出解决,外出解决我们一般叫嫖娼,自己解决就叫自慰。
我需要核实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让我信得过的报社记者帮我问:他在这期间(寒假)有没有尝试过性行为?他有没有做过性活动?结果,他自己承认:他在寒假期间曾经外出嫖娼,他甚至说“去过几次”,我猜测只有一两次,至于找什么样的人,我估计档次不会高,因为他不是很有钱。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不难猜测,这类行为,只有他身边的同学容易发现!也就是说当这些同学寒假回来了,当说“用一下你的电脑”,或是还看到、听到别的什么事情,于是,打牌吵架能吵什么呢?——如果说“你作弊,你这人真差劲,你老作弊!”咱们在座的同志做个测验,你们谁会选择“杀人”方式杀如此“侮辱”你的人?相反,若说“你那天干什么来着?你在网上都看些什么玩意儿?你……?”这对于一个仍是老实、正统又非常要面子的农村孩子会是一种什么感受?我也研究过嫖娼者的心理:一些很有地位的人偶尔也有“放松一把”的时候,结果“放松的时候”正好被公安赶上了,他会怎样反应?他不会马上亮出自己真实的身份,因为这太丢脸了!所以,马加爵与邵瑞杰争吵时吵出这样的话题,前面我已分析,马加爵仍是一个很自尊的人!尽管他有做这类事的欲望,但不等于说他希望大家都评论他这种事!更不愿意将这种事扯出来作为攻击他的话题!这就是人的心理冲突,弗洛伊德将人格(即“我”)分出几个层次:有本来的我(即欲望的我),有自我(理智的我)和超我(良知的我),自我和超我都是压抑本我的。
可是也有压不住的时候,如:做梦冒出来了;马加爵也可以在寒假的时候冒一下,你们都不在,我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结果被同学发现了。
这一分析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吵架只有邵瑞杰和杨开红与马加爵吵,唐学李与马加爵是打同一家的,唐并没有谴责过马加爵,他为什么也把唐学李杀掉?而且唐学李以前不住在他的宿舍里,原来是住在校外的,只不过在这期间,上计算机课,而且很多同学还没回来,马跟邵吵完架,邵没有回自己宿舍住,让唐学李住他那里,对马加爵这么聪明的人来说,他要不想杀唐学李,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把唐学李支走,为什么将唐也杀了呢?再看马加爵后边交待时的一段话:“他们总说我爱看A片,他们到处说我生活方式不好……”,这话已经暗含了相关的话题,也是他隐含的真话。
他在被讯问当中,多次强调,“当时我们吵得很厉害,当时我都气蒙了。
”所以,我们现在仔细地琢磨,他们就为作弊的事吵架能吵到什么程度?实际上,真正吵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使马加爵当时觉得很丢脸,很愤怒,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当他想到,马上要开学了,会有更多的人知道,所以绝对不能让这几个人活到开学。
这就是他灭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人们都说马加爵有自尊,我不否认他有自尊。
但他这个自尊不是因为贫穷,不是他曾说的“因为我穷看不起我”,其实争吵者都是穷人。
他后来之所以这么说其实是掩饰!因为他这个事永远不可能让他自己说出来,就马加爵的性格而言,他是无法面对这个事情的。
当然,有些大学生也说了:我们都不在乎!我说,那因为你是城里人,你从小接受这类信息太多了,这些农村的孩子,说句实话,只知道刻苦学习,马加爵从初中就住在学校里,他几乎连电视、电影都很少看,爱情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性,隐隐约约知道一点点!我不知道在座的掌握到什么程度?所以当时我在写调查报告当中,这一块我没有涉及,我觉得马加爵吧,我挺同情他的,我觉得他挺可悲,也挺可怜。
同时我也在反省我们的教育问题。
我在想一个什么问题呢?我在很多场合谈到马加爵的情况时都涉及到我们的环境和教育,包括在教育部开会,我在谈一个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的法律《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大?是女20,男22岁,对吧!既然20、22周岁人就可以作为法定年龄结婚了,那么,与性相关的知识——性现象是不是在20周岁之前就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可是,你问问各大学或高中,有开这方面的课吗?性教育有吗?没有!这是我们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的弱点或缺陷!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孩子在生理上已经出现、客观存在,但他们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现在关于这种与生活、与生命历程密切相关的人生教育相当薄弱!我认为,这是像马加爵这样或类似的大学生犯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通过对马加爵案子的研究,有一种要对社会、对大学生说些什么的感觉。
马加爵在逃亡时自己的录音中有一段话让我特别的震惊,就是他在录音当中跟他姐姐讲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大意是:“姐姐,我这个人平时就这点不好,你这么关心我,总想了解我的心理活动,我就是不跟你说真心话。
现在,姐姐,我跟你说一句真心话,我这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我不明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始终想不明白这个事情,我总觉得人早死晚死都是死,那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他说,王菲有一首歌:“一百年前没有你没有我,一百年之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是啊,百年瞬间,既然一百年前还没有你我,而百年之后呢?你我又不知是什么样了?他说,“既然如此,人活着是为什么?”——这就是马加爵,我当时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深感悲哀啊!什么悲哀呢?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成长到现在,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何况马加爵是学“生命科学”的!他是报的生命科学院。
那么,研究生命科学的人竟然不明白“生命是什么?”马加爵还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
这也是我评价马加爵非常聪明的原因。
他说:“现在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情!”这句话,我后来跟很多人讲,这是悟出来的!这是人间最朴实的话,是悟出来的!为什么呢?我曾去中科院做讲座,中科院的同志告诉我说,他们曾有一个博士生在38岁时,在他刚从日本回来不久,买了一套房子,刚结婚,突然从楼上跳下来了,自杀了!为什么自杀呢?不知道!他们希望我谈谈自杀心理问题。
后来,我在做讲座的时候,就谈到马加爵这个感受!当时,就有一张条子问我:“生命是自己的,为什么不能决定自己的生命呢?”我说,这说明你还没有马加爵那样的觉悟!生命,就意味着欠恩!首先欠父母的,继而欠生你养你的故土!换句话说,你要说“你的生命是你自己的”,那就是自私!因为什么?因为事实上你的生命是别人给你的,是别人付出很多辛劳和辛苦,你才能活下来!所以人活到成年,当你有能力的时候,除忙自己的生存之外,首先要回报的就是养你的人!然后要回报社会、国家!要懂得:人生就是先获取、后报恩!所以,马加爵讲“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情”非常有境界!他后来特别后悔的是不能跟亲人在一块,不能够再孝敬父母。
马加爵非常孝敬父母,他在两盘磁带中大量地讲这个问题,对姐姐讲:“我不是一个好弟弟,你们就忘掉我吧。
”我当时看到这些材料的时候真的很感慨!我觉得马加爵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他不像有些人,像张君、靳如超、杨新海等犯罪人是人格障碍犯罪的。
马加爵没有犯罪人格,他就错在对一些问题没有形成很好的认识!或者说认识错了!认识晚了!一个是“性的问题”,一个是“人生观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大学校园、包括我们所有的教育——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我们每天都在教授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但是,有谁告诉我们的学生:在人的一生当中,我们将要解决哪些人生问题,告诉他们最简单却非常重要的道理?我认为,更重要的性教育是应该让年轻人懂得“性”究竟是什么?古人言“食色,性也!”也就是说人有两大欲望,这两大欲望解决什么问题呢?第一是人自己的生存,第二是人类的繁衍,繁衍是人类长久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