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与区别

合集下载

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乃刑法中定罪量刑重要的依据,我国刑法对某些具体犯罪规定的特定犯罪目的实质上就是犯罪动机。

目的犯之“目的”通常超出了犯罪犯罪故意的范围,与构成要件性故意具有不同的性質,认识的对象超出了作为犯罪事实的构成要件的主观性要素的范围,属于更深层次的心理状态。

因此所谓目的犯,本人认为是指刑法规定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

目的犯之“目的”实质上就是犯罪动机。

标签: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目的犯Abstract:Crime purpose and crime motive is in the penal code to sentence the quantity Xing important basis,our country the penal code substantially is a crime motive to the particular crime purpose that some concrete crimes rule.”Purpose” that the purpose make usually outran a crime to commit crime intentional scope,with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item intentionally have a different property,know of the object outran Be commit crime factual composing important item of subjective sex main factor of scope,belong to the mental appearance of deeper time.So the so-called purpose make,oneself think to mean penal code provision the behavior is been subjective to up have particular crime purpose as a crime composing important item by person of crime.”Purpose” that the purpose make is subs tantially a crime motive.Keyword:Crime purpose,crime motive,the purpose make一、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一般理论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定义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从而希望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主观上的心理态度。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4、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5、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犯罪心理学:是遵循“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的原则,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产生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和规律的学科。

犯罪高危人群:是指容易成为犯罪主体的人群,或者说犯罪可能性相对比较大的人群。

犯罪的钟点特征:指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犯罪行为的分布特征。

需要:是在一定生活条件下,个体和社会所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动机: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诱因: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在刺激的。

犯罪动机:指推动或促使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态度体验、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自我控制力减弱的情绪。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30分)1、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五种类型:物欲型动机犯罪;性欲型动机犯罪;情绪型动机犯罪;信仰型动机犯罪;集合型动机犯罪。

2、少年犯罪人的动机特征主要有:犯罪动机的产生易为外界诱因引起;犯罪动机易变化,不稳定;犯罪动机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犯罪动机的未被意识的特征比较明显。

2021公安专业科目法律考点: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3篇

2021公安专业科目法律考点: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3篇

2021公安专业科目法律考点: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3篇2021公安专业科目法律考点: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12021公安专业科目法律考点: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在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审判过程中,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是非常重要的考核点。

犯罪动机是指犯罪嫌疑人犯罪的内部动力和目的,犯罪目的则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预期结果。

在公安专业科目的法律考点中,对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动机与心理分析犯罪动机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内部动机和目的,通常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分析寻找。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内心是由欲望、动机、价值观、个性等组成的,这些因素构成了人的心理机制。

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内部动机和目的往往是由其内心因素的互动和作用形成的。

在公安专业科目的法律考核中,要求考生通过分析案例或实际案件中的犯罪动机来判断其是否构成犯罪,并对其心理分析出具体的动机和目的。

这需要考生结合心理学理论和案例分析能力,深入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机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犯罪嫌疑人的动机与家庭背景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往往与其家庭背景有关。

家庭背景是指犯罪嫌疑人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家庭生活等。

家庭背景对犯罪嫌疑人的成长和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影响其形成的动机和目的。

家庭环境中是否存在暴力、亲情缺失、情感失控等问题,对犯罪行为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公安专业科目的法律考核中,要求考生通过分析案例或实际案件中的家庭背景,判断其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动机。

这需要考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细节信息,做出严密的分析。

三、犯罪动机与主观故意在指控犯罪行为时,公安部门往往需要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的主观故意。

而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则是体现犯罪嫌疑人故意的重要证据。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是犯罪嫌疑人制定犯罪计划时的重要参照,直接反映了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的目的和故意。

在公安专业科目的法律考核中,要求考生通过分析案例或实际案件中的犯罪动机,来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备犯罪的主观故意。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1、概念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 达到的结果,即是以观念形态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 犯罪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
2、分类: 1)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即行为人对自 己的行为直接造成危害结果的希望; 2)指在故意犯罪中,行为人通过实现行为 的直接危害结果后,所进一步追求的某种非 法利益或者结果。如刑法分则所规定的非法 占有目的、牟利目的等等。……目的犯
第五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的动机和目的是支配行为人实施犯 罪行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犯罪主观方面 的内容之一,它直接决定并影响犯罪行为 的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对定罪与量刑具 有直接的重要意义。、犯罪目的 虽然不具有故意与过失的行为不可能 成立犯罪,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故意的 行为也可能不成立犯罪,因为某些犯罪的 成立除了要求故意以外,还要求特定的目 的。
(二)、犯罪动机

1、概念: 指刺激、促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 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行为人基于 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犯罪动机 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 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2、产生犯罪动机的条件:

一是行为人内在的需要和愿望; 二是外界的诱因与刺激。
3、犯罪动机的意义
三、注意:


1、一般认为:犯罪目的之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间接故意与过失不可能存在犯罪目的。——研究的余地。 2、刑法中有的条文尽管以“目的”自居,但仔细 分析却是动机。例如:破坏生产经营罪“由于泄愤 报复或其它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
从内容上此目的是说明行为人为什么实施破坏行为,而不是说明 行为希望达到的目的。

3、表现形式: 1)刑法分则明文规定; 2)分则虽然未规定,但根据条文对客观要 件的表述及条文之间的关系,而为成立犯罪 所必需的目的。 目的犯的目的被称为“主观的超过要 素”,即:犯罪目的只要存在行为人的内心 即可,不需要存在与之对应的客观事实;目 的实现与否,既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也不影 响犯罪既遂的认定。

犯罪心理学解析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罪案的心理动机

犯罪心理学解析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罪案的心理动机

犯罪心理学解析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罪案的心理动机犯罪心理学解析: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罪案的心理动机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罪行者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的学科,通过深入理解罪犯的心理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犯罪行为。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罪案的心理动机,解析罪犯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

一、心理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心理动机是指激发和驱使个体行动的心理力量。

在罪案中,犯罪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动机,包括金钱、权力、复仇、满足激情等。

根据心理学研究,常见的心理动机可分为以下几类:1. 内部动机:这类心理动机源于个体内心的需求和欲望,如对权力的渴望、对控制他人的追求等。

2. 外部动机:这类心理动机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金钱、地位、社会认可等。

3. 情感动机:这类心理动机涉及个体的情感需求,如复仇心理、性满足、嫉妒等。

4. 心理动机:个体内心的不安和冲动驱使其进行犯罪行为,如出于自卫、报复等心理。

二、犯罪者的心理动机不同的罪案会涉及不同类型的心理动机。

在分析罪案心理动机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案例的特点和所揭示的心理特征来进行研究。

1. 杀人案例的心理动机杀人是最严重的犯罪行为之一,常常伴随着强烈的冲动和情感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杀人犯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1)权力和控制欲望:一些杀人犯出于对控制他人的渴望,采取极端暴力行为。

他们的心理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保护或扩展自己的权力地位。

(2)情感动机:一部分杀人者出于复仇、嫉妒或爱情纠纷等情感因素而犯罪。

这些心理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个体被刺激后无法有效应对负面情绪有关。

(3)心理动机:这类杀人犯通常由于某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而进行犯罪。

他们可能处于极度的不安或冲动状态,杀人行为成为他们缓解内心压力的策略。

2. 纵火案例的心理动机纵火犯通常被视为采取了放火行为的特定动机驱使。

以下是纵火案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动机:(1)内部动机:一些纵火犯出于控制或权力欲望而放火,他们希望在破坏中获得满足感,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刑法学中的犯罪心理与犯罪动机

刑法学中的犯罪心理与犯罪动机

刑法学中的犯罪心理与犯罪动机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是刑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深入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和原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犯罪心理1.1 犯罪心理概述犯罪心理是指犯罪者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状态。

犯罪心理的特点包括:冲动性、自我中心、欲望的实现、欠缺道德约束、心理扭曲等。

犯罪心理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犯罪类型和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

1.2 犯罪心理的成因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的成因包括:个体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的身体、性格、智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会对犯罪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形成犯罪心理。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等,这些因素也会对犯罪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心理因素是指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

1.3 犯罪心理的应用犯罪心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预防、犯罪侦查、犯罪审判和犯罪改造等。

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法律预防措施。

在犯罪侦查阶段,对犯罪心理的分析可以提供侦查思路和线索,有助于破案。

在犯罪审判中,犯罪心理的考虑可以影响对犯罪者的定罪和刑罚量刑。

在犯罪改造阶段,犯罪心理的研究可以为犯罪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二、犯罪动机2.1 犯罪动机概述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和目的。

犯罪动机的本质是犯罪者对于某种利益的追求。

犯罪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情感动机、权力动机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

2.2 犯罪动机的类型2.2.1 经济动机经济动机是犯罪行为中最为普遍和常见的动机之一。

犯罪者为了获取财产、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而实施犯罪行为。

常见的经济动机包括盗窃、抢劫、贪污等。

犯罪者通过犯罪手段获取金钱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分析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分析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分析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灵活的市场环境也成为犯罪行为滋生的沃土,很多人通過违法犯罪行为获得大量不正当经济利益,给社会发展造成极为恶劣影响,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极为不利,迎接犯罪分子的将是无尽的惩罚。

为了更好地遏制犯罪行为的产生,对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犯罪目的和动机的研究,能够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能够了解其思想发展,从而为立法的完善提供探究的路径。

一、区分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司法价值对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对于犯罪的根源予以挖掘,而且能够对刑事案例的处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的目标,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的基础,在体现犯罪人主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分析不能割裂开来,甚至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两者是紧密结合的,因为有了犯罪动机,才期望达成犯罪目的,正是因为犯罪目的的期许,才能够夯实犯罪动机。

通过两者的分析可以对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更加适当,保证罪责性相适应,与我国法治理念完全一致。

二、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区别及联系1.两者形成时间不同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在产生时间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目的之前,也可以说,正是因为犯罪动机的产生,促使当事人渴望达成犯罪目的。

依托于心理学研究,认为动机是人们所产生的精神诉求,所产生的对物质的渴望,其体现为心理的内在反应,是人们需求的一种表现。

也有部分犯罪人在犯罪动机产生的时候,并不知道可能存在的犯罪目的,其仅仅是因为内心所具有的危害性心理意识而产生的犯罪欲望,或者犯罪行为。

就动机理论来说,犯罪动机往往直接导致犯罪案件的产生,而犯罪目的则成为犯罪案件的发展方向,在促使犯罪案件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两者内容作用不同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两者的内容有所不同,犯罪动机更多的体现的是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其所考虑的主要内容是犯罪人给予什么样的心理环境而产生的犯罪意图,研究的是犯规人的心理起因。

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与心理动机

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与心理动机

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犯罪行为与心理动机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 犯罪行为与心理动机人类的思维与行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犯罪行为与心理动机的研究更是引人入胜。

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正是试图理解罪犯背后的心理过程以及犯罪行为产生的动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犯罪心理学中的应用及其对犯罪行为与心理动机的解释。

一、心理学在犯罪心理学中的应用心理学是探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而犯罪心理学则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罪犯心理评估:犯罪心理学通过评估罪犯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帮助法医心理学家和法庭判断罪犯是否具有犯罪倾向、预测其再犯风险等。

心理评估可以为制定刑事政策、保护社会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2. 犯罪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罪犯认识和改变其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因,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罪犯重建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再犯风险。

3. 犯罪预防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可以应用于犯罪预防教育中,通过普及犯罪心理学知识,提高人们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和警惕,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例如,通过教育普及防范措施,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从而预防盗窃、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犯罪行为与心理动机的解释心理学在解释犯罪行为和心理动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及其心理动机的解释:1. 盗窃行为:盗窃是一种非法获取财物的行为,背后常存在着经济动机或物质欲望。

通过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罪犯通常有一定的物质缺失,他们可能因为贫困、欲望无法满足等原因而采取盗窃行为。

2. 暴力犯罪:暴力犯罪是指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手段来伤害他人的犯罪行为。

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类罪犯常常存在心理扭曲、压抑和攻击性等问题,他们可能通过暴力来发泄不满、获得权力感或者解决心理困扰,从而实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

3. 性犯罪:性犯罪是一种侵犯他人身体自主权的行为,常常涉及性侵、强奸等行为。

解密犯罪心理学罪犯心理与犯罪背后的动机

解密犯罪心理学罪犯心理与犯罪背后的动机

解密犯罪心理学罪犯心理与犯罪背后的动机解密犯罪心理学:罪犯心理与犯罪背后的动机犯罪心理学这一领域专注于研究罪犯的心理和犯罪行为的背后动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犯罪心理与犯罪动机的解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罪犯的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犯罪心理学是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研究犯罪行为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关注罪犯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还关注犯罪行为的起因和动机。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各类犯罪,包括但不限于杀人、抢劫、贩毒等。

犯罪心理学的特点在于它将心理学与犯罪学进行了结合研究,通过心理层面的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罪犯的行为。

它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手段来获取犯罪者的心理信息,并尝试建立起犯罪心理模型。

二、犯罪心理与首要动机1. 自利动机自利动机是最常见的犯罪动机之一。

罪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进行犯罪行为,比如盗窃、诈骗等。

这些罪犯往往为了获取财富或者地位,采取了违法的手段。

2. 心理满足动机一些罪犯的犯罪动机是基于心理上的满足。

比如变态杀人犯会感受到杀人行为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感。

或者强奸犯也是出于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选择犯下罪行。

3. 内部动机罪犯内心的不稳定状态也是犯罪行为的动机之一。

一些心理有问题的人可能因为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而进行犯罪行为,比如杀戮案件中的精神分裂患者。

4. 社会或心理压力人们在生活中可能承受各种压力,而有些人无法正确处理这些压力,导致产生了犯罪的想法。

比如失业、家庭纠纷、婚姻问题等都可能成为罪犯选择犯罪的原因。

三、犯罪心理与犯罪类型1. 冲动型犯罪心理冲动型犯罪心理是指罪犯在情绪激动的状态下,缺乏理性思维和控制力,导致犯罪行为的动机。

这类犯罪行为通常没有事先计划,更多地是即兴发生的,比如因为一时愤怒而实施的伤人事件。

2. 计划型犯罪心理与冲动型犯罪不同,计划型犯罪心理的罪犯在犯罪行为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了解刑法中的罪行心理学和犯罪动机

了解刑法中的罪行心理学和犯罪动机

了解刑法中的罪行心理学和犯罪动机刑法中的罪行心理学和犯罪动机在刑法领域中,深入了解罪行心理学和犯罪动机对于犯罪行为的理解和犯罪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罪行心理学和犯罪动机的介绍,探讨它们在刑法实践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相关案例分析。

一、罪行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罪行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罪犯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了解罪行心理学有助于揭示罪犯的动机、行为决策、心理变化和行为模式,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 罪犯心理评估与定罪罪行心理学在刑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罪犯的心理评估,可以辅助法医人员和心理专家了解罪犯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从而判断罪犯是否具备犯罪心理和能力。

此外,对于一些精神障碍患者或未成年犯,罪行心理学的研究也对于定罪和制定刑罚具有重要意义。

2. 罪犯心理干预与矫治罪行心理学还可用于对罪犯进行心理干预和矫治。

通过了解罪犯的心理问题和动机,可以针对性地设计心理治疗方案,帮助罪犯重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降低再犯率。

二、犯罪动机的概念和分类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动因和目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犯罪动机可以分为内因动机和外因动机。

1. 内因动机内因动机是指源于罪犯内心的动机,如对权力的欲望、寻求刺激、保护自己等。

这些内因动机多与罪犯的个体差异、性格特征和人类本性有关。

2. 外因动机外因动机指的是与环境和社会因素相关的动机,如经济利益、社会压力和社会认同等。

这些外因动机与罪犯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密切相关。

三、案例分析与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罪行心理学和犯罪动机的作用,以下是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1. A案例:杀人案A是一个曾经多次作案的连环杀人犯。

通过对A的心理评估,发现他有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和自卑心理,这些心理问题成为了他犯罪的内因动机。

另外,A也受到社会的排斥和经济压力,这些外因动机促使他选择了杀人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

因此,在对A进行定罪和制定刑罚时,考虑到他的心理问题和动机是非常必要的。

犯罪的动机和目的及犯罪过失的种类

犯罪的动机和目的及犯罪过失的种类

犯罪目的的意义
1)在某些犯罪中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刑法分 则明文规定某些犯罪以具有特定目的为要件;如果 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这种特定目的,则不构成犯罪 或者只能构成其他犯罪。如赌博罪必须“以营利为 目的”,否则不构成犯罪。这种犯罪称为目的犯。
2)在某些犯罪中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例 如,同是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如果出于出卖 的目的,就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如果不具有该 目的,则仅成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3)影响量刑。犯罪目的不同,说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不同,因而导致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产生差异,进而影 响量刑。
* 2、犯罪动机对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也具有一意义 (作为构成要件)
《刑法》第399条规定之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 ……”,具备这“徇私、徇情”动机显然是徇私枉法罪的要件,并且罪名中 也通过“徇私”反映出来。 其他法定以“徇私”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有:①401条徇私舞弊减刑、假释、 暂予监外执行罪;②404条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另有:405条、410条、411条、412条、413条、414条、418条、169条等。
2、对某些还应惩罚该罪间接故意犯罪的场合,则是否具有该罪 特定目的不一定是构成要件

如: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在放任而并非是希望造成死亡结果的场 合,也可构成故意杀人罪。这时,行为人是否有杀人的目的就不 是故意的必要内容
3、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 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
《刑法》第397条第2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 处……”
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 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 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 第九章?渎职罪 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 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 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 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 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九十九条之一?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 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罪心理学--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与区别

犯罪心理学--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与区别

犯罪⼼理学--犯罪动机与犯罪⽬的的联系与区别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实施犯罪⾏为,以满⾜某种需要的内⼼起因,是犯罪⼼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因素。

其形成⼀般经过萌发阶段、过滤阶段、定型阶段和消失阶段四个阶段。

犯罪⽬的是指⾏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犯罪动机与犯罪⽬的既密切相联,⼜相互区别。

1、⼆者的联系具体表现为:(1)产⽣原因相同。

犯罪动机与犯罪⽬的都来源于⾏为⼈过于强烈的或不良、畸形的需要,是客观世界对⾏为⼈产⽣消极影响的结果,也是⾏为⼈对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反映。

(2)从对犯罪⾏为所起的作⽤看,⼆者都对犯罪⾏为有重要影响。

犯罪动机对犯罪⾏为主要起始动功能,犯罪⽬的对犯罪⾏为主要起导向功能,⼆者密切相联。

(3)从表现形式看,犯罪动机往往表现为⼀定的犯罪⽬的,犯罪⽬的也必然是犯罪动机的反映。

即,在多数情况下,犯罪动机与犯罪⽬的是⼀致的,甚⾄可以互相转化。

如,财物犯罪产⽣盗窃、贪污、受贿等犯罪⾏为,以⾮法获得⾦钱为⽬的。

因此,在具体分析案情时,可将⼆者结合起来考虑。

(4)从相互作⽤看,犯罪动机与犯罪⽬的这两种⼼理因素是相互影响的。

⼀⽅⾯,犯罪动机在形成过程中出现动机⽃争时,势必影响到犯罪⽬的选择;另⼀⽅⾯,犯罪⽬的实现与否,也必定会对犯罪动机起强化或弱化作⽤。

2、犯罪动机与犯罪⽬的⼜有很⼤的区别,⼆者产⽣的时间、作⽤等并不完全⼀致。

具体表现为:(1)从产⽣的时间看,犯罪动机是犯罪⽬的产⽣的原因。

即犯罪动机的形成在先,犯罪⽬的产⽣在后。

(2)从意识⽔平看,犯罪动机是⼀种⽐犯罪⽬的更内在、蕴藏得更深的⼼理成分。

犯罪⼈对其犯罪⽬的的意识必定是清晰的,⽽对犯罪动机的意识则未必清晰。

(3)从对犯罪⾏为的作⽤看,犯罪动机向犯罪⾏为提供动⼒,回答为什么要实施犯罪⾏为的问题,起到推动犯罪⾏为的作⽤。

犯罪⽬的决定犯罪⾏为的⽅向,回答⼲什么的问题,引导犯罪⾏为向预期达到的⽬标运⾏。

(4)从相互作⽤看,犯罪动机与犯罪⽬的在许多情况下是⼀致的,⽽在另⼀些情况下⼜不⼀致。

论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关系

论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关系

论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关系哲学上讲,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一些活动都是在其思维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

也就是说人们在其意识活动的支配下实施一定的行为从而达到自己所要追求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要具有一定的目的以及产生这种目的的心理冲动。

在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也是这样的。

从法律上来讲就是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正确认识把握这两者对于研究犯罪的相关内容有重要意义。

标签: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区别;联系一、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概述所谓犯罪动机,是指能够引起犯罪主体实施犯罪的内在心理冲动,它具体展现出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的心理表现。

行为人的犯罪动机的产生来自内部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的某些事务的引诱。

因而犯罪动机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犯罪目的一定就有犯罪动机。

所谓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主体希望通过自己的意识支配的行为达到实施某种犯罪从而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的心里态度。

也就是犯罪主体将自己的某种意识转化为实施某种犯罪的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目的通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的犯罪过程中,这是因为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时有明确的目标。

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达到这个目标。

二、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区别(一)犯罪动机形成的时间要早于犯罪目的形成的时间。

也就是说只有先形成犯罪动机,才有犯罪目的。

犯罪目的的存在是以犯罪动机形成为前提。

这是因为犯罪动机是促成犯罪目的形成的内在原因,犯罪目的是希望达到预设的结果。

(二)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表现形式不同。

犯罪动机是犯罪主体内外的心理活动的具体体现,不能通过外观形式被人所察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而犯罪目的则是犯罪主体通过其意识支配并在犯罪动机的促使下,行为主体通过采用各种形式从而达到其理想状态下的犯罪结果。

(三)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对应关系不同。

通常情况下,一种犯罪的犯罪目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一种犯罪对应一种犯罪目的。

但是犯罪动机却不是这样,同一犯罪因为犯罪主题的主客观因素的不同,导致对应一种或者多种犯罪动机。

刑法中的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的关系解析

刑法中的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的关系解析

刑法中的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的关系解析在刑法领域中,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犯罪动机指的是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动力和目的,而犯罪行为则是指犯罪者所实施的违法行为。

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犯罪行为过程。

首先,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犯罪动机直接决定了犯罪者是否会选择实施犯罪行为,以及选择何种犯罪行为。

犯罪动机可以是个人的内在需求,也可以是外在的刺激和诱因。

例如,经济困难可能成为某些人实施盗窃犯罪的动机,而个人的仇恨情绪可能成为某些人实施暴力犯罪的动机。

犯罪动机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犯罪行为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犯罪后果。

其次,犯罪行为对犯罪动机的反馈也是不可忽视的。

犯罪行为的结果和后果会影响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如果犯罪者的犯罪行为得到了成功的回报,他们可能会被激励继续实施类似的犯罪行为,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相反,如果犯罪者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严厉的制裁和惩罚,他们可能会对犯罪动机进行反思,从而改变自己的犯罪行为。

此外,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犯罪动机可以促使犯罪行为的发生,而犯罪行为本身也会进一步加强犯罪动机。

例如,某些人可能因为对权力的渴望而实施腐败犯罪,而一旦他们通过腐败犯罪获得了权力和利益,他们可能会更加迷恋权力,从而继续实施类似的犯罪行为。

这种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犯罪行为往往不断升级和扩大,给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中间环节和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个人经历、道德观念等都会对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在刑法中,对于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的解析和判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总之,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是刑法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在哪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在哪

一、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在哪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在哪(1)两者的形成时间先后顺序不同。

即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犯罪动机是产生犯罪目的的原因。

动机产生于人对某方面的需要,动机就是人意识到某种需要。

犯罪动机之产生,是由于人的某些需要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而激发的;犯罪目的则是在对犯罪行为的性质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实施犯罪时,犯罪目的控制犯罪行为的方向,并将犯罪意识转化为犯罪行为。

(2)两者的内容、作用不同。

犯罪动机是表明行为人为什么要犯罪的内心起因,比较抽象,是内在的发动犯罪的力量,起的是推动犯罪实施的作用;犯罪目的则是实施犯罪行为所追求的客观危害结果在主观上的反映,比较具体,它决定着犯罪行为的方向,引导犯罪行为向预期达到的目标运行。

所以说,动机决定目的的产生,目的支配行为的实施;有目的必有动机,有动机不一定有目的;两者都伴随行为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动机对行为起的是推动作用,目的起的是导向、指挥作用。

(3)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个或者不同的犯罪的目的。

例如,出于报复的动机,可以导致行为人去追求伤害他人健康、剥夺他人生命或者毁坏他人财产等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种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时为多种犯罪动机所推动。

例如,故意杀人而追求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可以基于仇恨与图财两种犯罪动机的结合。

(4)两者对定罪量刑的意义不同。

实践中,犯罪目的一般不仅影响量刑,还影响定罪,侧重于影响定罪,而犯罪动机侧重于影响量刑。

二、犯罪目的不是犯罪的构成要件关于犯罪目的不是犯罪的构成要件的问题,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所追求的犯罪结果,构成直接故意犯罪的必备条件之一。

犯罪的直接故意产生于犯罪目的,而犯罪目的得体现直接故意的内容,二者紧密联系。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有区别,又有联系。

犯罪动机是促使行为人实现犯罪目的的内在动力,而犯罪目的则是犯罪动机的具体指向。

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动机未必相同。

(一)犯罪主体。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分析与犯罪动机研究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分析与犯罪动机研究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分析与犯罪动机研究【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分析与犯罪动机研究】从柏拉图时代开始,人类对犯罪心理学和犯罪动机的研究就从未停止。

作为刑事案件调查与审判的重要一环,犯罪心理学分析和犯罪动机研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犯罪心理学的概念与方法,并探讨犯罪动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一、犯罪心理学分析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罪犯的心理过程、人格特征和心理机制等。

对于犯罪心理学的分析,可以应用多种方法,包括心理测试、心理访谈、观察、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揭示犯罪者的心理状态、犯罪动机以及犯罪的发展轨迹。

犯罪心理学分析对于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罪犯的人格特征和心理问题,有助于评估罪犯的危险性和可疑性。

其次,犯罪心理学分析还可以帮助警方和刑事调查部门定位犯罪嫌疑人,提供线索和指导侦破工作。

最后,犯罪心理学分析可以为法庭提供证据,帮助法官和陪审团更好地理解案件,做出公正的判决。

二、犯罪动机研究的重要性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犯罪动机的研究对于解决刑事案件、预防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犯罪动机有助于找到犯罪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其需求和动机,可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犯罪动机的研究可以帮助警方和刑事调查部门找到犯罪现场的线索和蛛丝马迹,进而锁定嫌疑人。

例如,如果案件是因为金钱纠纷引发的,那么警方可以把重点放在与受害人有经济关系的人身上。

此外,犯罪动机的研究还可以为犯罪预防和治安管理提供参考,通过消除引发犯罪的动机,减少犯罪的发生。

三、犯罪心理学与犯罪动机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分析与犯罪动机的研究在刑事案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警方和刑事调查部门识别和定位嫌疑人。

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的线索和痕迹,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缩小嫌疑人范围,提高抓捕的效率。

其次,犯罪心理学与犯罪动机的研究有助于证据的采集与分析。

与犯罪心理相关的名词解释

与犯罪心理相关的名词解释

与犯罪心理相关的名词解释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犯罪行为中的心理过程和动机的学科。

它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和神经科学等。

在犯罪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犯罪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就一些与犯罪心理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犯罪行为中的心理过程和动机的学科。

它研究犯罪的原因、发生机制以及犯罪心理学家如何识别和评估犯罪倾向。

犯罪心理学帮助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有助于预防和处理犯罪行为。

2. 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指推动个体参与犯罪行为的因素。

犯罪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的动机。

内在动机可能包括被攻击性、欲望满足、病态心理等。

外在动机可能源于经济利益、权力欲望、恶劣环境等。

犯罪动机的了解有助于对犯罪行为的预测和预防。

3. 犯罪学习理论:犯罪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交和观察他人行为的方式来学习犯罪行为和犯罪观念。

这种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模仿和强化机制。

犯罪学习理论说明了为什么在某些环境中犯罪率较高。

4. 个人特质理论:个人特质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一种由个体内在的心理特质和个性特点所决定的。

这些特质可能包括冲动控制问题、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冒险感受等。

个人特质理论强调了个体因素在犯罪行为中的作用。

5. 犯罪心理评估:犯罪心理评估是指通过心理测量和评估技术,对犯罪者的心理特点、风险因素和预测犯罪倾向进行评估和分析。

犯罪心理评估的目的是为犯罪司法系统提供关于犯罪者处理和风险管理的信息。

6. 侦破心理学:侦破心理学是应用犯罪心理学原理于刑侦工作中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侦查员在侦破案件时如何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点、动机和行为模式,从而破解案件。

侦破心理学有助于提高破案效率和准确性。

7. 犯罪心理治疗:犯罪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犯罪者理解和应对他们的犯罪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问题。

第十章第二节 目的动机

第十章第二节 目的动机

第二节犯罪目的、动机目的犯一、犯罪目的和目的犯(一)犯罪目的1、概念:行为人希望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意志2、与故意的区分与关系(1)包含在直接故意中的犯罪目的:希望危害行为造成的直接危害结果⏹故意杀人罪中的杀害目的:我杀人是想要他死(2)超越直接故意内容的犯罪目的:希望通过实现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后,所进一步追求的某种非法利益或者结果⏹走私淫秽物品罪的牟利或传播目的:我走私黄碟是为了自己观看、卖钱、放给别人看⏹盗窃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我偷汽车是为了练习开车(使用)、自己拥有(占有)、卖钱(处分)(二)目的犯1、概念:必须具备某种(超越直接故意内容的)特定犯罪目的才能构成的犯罪2、刑法中常见的目的犯其一. 法定的目的犯(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等(2)以牟利为目的:倒卖文物罪等(3)以营利为目的:侵犯著作权罪,赌博罪(4)拐卖妇女、儿童罪:以出卖为目的其二. 非法定的目的犯(1)抢劫罪以及攫取型的财产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2)伪造货币罪:置于流通的目的(三)犯罪目的的作用(1)目的犯:构成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2)区分此罪彼罪:如拐骗儿童罪与拐卖儿童罪,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四)对目的的推断和推定二、犯罪动机1、行为的内心起因我想杀他是因为恨他2、动机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素刑法第399条所规定的“徇私”、“徇情”刑法第423条所规定的“贪生怕死”等动机第399条第1款【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423条【投降罪】在战场上贪生怕死,自动放下武器投降敌人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投降后为敌人效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等并不完全一致。具体表现为:
(1)从产生的时间看,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产生的原因。即犯罪动机的形成在先,犯罪目的产生在后。
(2)从意识水平看,犯罪动机是一种比犯罪目的更内在、蕴藏得更深的心理成分。犯罪人对其犯罪目的的意识必定是清晰的,而对犯罪动机的意识则未必清晰。
(3)从表现形式看,犯罪动机往往表现为一定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也必然是犯罪动机的反映。即,在多数情况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是一致的,甚至可以互相转化。如,财物犯罪产生盗窃、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以非法获得金钱为目的。因此,在具体分析案情时,可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
(4)从相互作用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这两种心理因素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犯罪动机在形成过程中出现动机斗争时,势必影响到犯罪目的选择;另一方面,犯罪目的实现与否,也必定会对犯罪动机起强化或弱化作用。
(3)从对犯罪行为的作用看,犯罪动机向犯罪行为提供动力,回答为什么要实施犯罪行为的问题,起到推动犯罪行为的作用。犯罪目的决定犯罪行为的方向,回答干什么的问题,引导犯罪行为向预期达到的目标运行。
(4)从相互作用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是一致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一致。两者的关系并非单一,而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同一犯罪目的可以来源于不同犯罪动机。如,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目的,有可能出自金钱动机、报复动机、政治信仰动机等动机,但这些犯罪动机的强度须大体上与这一目的相适应。
(5)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常因犯罪目的的实现,而使犯罪动机强化。而犯罪动机的强化,又促使犯罪目的发生递进和不断升级。例如,由贪污数额小发展到贪污数额大;由一般的入室行窃发展到持枪抢动银行等。
总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犯罪行为之间,构成一种环环相扣的犯罪活动的链条公式,即,从犯罪动机出发,反映、推动、调整、监督着犯罪行为,使之向犯罪目的运行。
(1)产生原因相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都来源于行为人过于强烈的或不良、畸形的需要,是客观世界对行为人产生消极影响的结果,也是行为人对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反映。
(2)从对犯罪行为所起的作用看,二者都对犯罪行为有重要影响。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主要起始动功能,犯罪目的对犯罪行为主要起导向功能,二者密切相联。
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其形成一般经过萌发阶段、过滤阶段、定型阶段和消失阶段四个阶段。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既密切相联,又相互区别。
1、二者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