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4 光学部分
高中物理选修3-4第五章3光的衍射与偏振及激光

学习探究区
一、光的衍射 二、光的偏振
一、光的衍射
返回
问题设计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描写了一种常
见的“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呢?为什么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而光波不容易发生衍射现象呢?
答案 诗句中描写的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声波的波长较大,与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可以相比,很容易发生明
1234
3.(对光的偏振的理解)将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放在一盏灯 的前面,眼睛通过偏振片看到的光很弱.如果将其中一个偏振 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会观察到( ) A.灯光逐渐增强,然后逐渐减弱 B.灯光强度保持不变 C.灯光逐渐增强,没有减弱现象 D.灯光逐渐增强,再减弱,然后增强到最亮
1234
一、光的衍射
返回
(2)圆孔衍射图样的特点: ①单色光的圆孔衍射图样中央亮圆的亮度高,外面是明暗相间的 不 等距 (填“等距”或“不等距”)的圆环,越向外,亮环亮度越 低 . ②白光的圆孔衍射图样中央亮圆为白色 ,周围是 彩色 圆环. (3)泊松亮斑:障碍物的衍射现象 ①在单色光传播途中,放一个较小的圆形障碍物,会发现在阴影中 心有一个 亮斑 ,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 ②图样特点:中央是一个亮斑,圆板阴影的边缘模糊,阴影外边有
典例精析 二、对光的偏振的理解
返回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B转
过的角度等于α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
过的角度等于α
典例精析 二、对光的偏振的理解
返回
解析 因为未放糖溶液时,A、B的偏振方向一致,故A、B间不 放糖溶液时,自然光通过偏振片A后,变成偏振光,通过B后到 达O.当在A、B间放糖溶液时,由于溶液的旋光作用,使通过A的 偏振光振动方向转动了一定角度,不能再通过B,A对,B错. 但当B转过一个角度,恰好使偏振片方向与经过糖溶液后的偏振 光振动方向一致时,O处光强为最强,故B的旋转角度即为糖溶 液的旋光度.所以C对.同理D也对. 答案 ACD
高中物理精品试题:选修3-4 第三章 光学 第4节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3 光的衍射光的偏振1.对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分析,正确的是()A.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B.衍射条纹图样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C.光的衍射现象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D.光的衍射现象完全否定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2.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将入射光由黄色换成绿色,衍射条纹间距变窄B.其他条件不变,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C.其他条件不变,换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衍射条纹间距变宽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变宽3.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卡尺形成的狭缝应平行于日光灯,且狭缝远离日光灯,人眼也远离狭缝进行观察B.卡尺狭缝平行于日光灯观察时,可观察到中央为白色条纹,两侧为彩色条纹,且彩色条纹平行于日光灯C.狭缝由0.5 mm宽度缩小到0.2 mm,条纹间距变宽,亮度变暗D.狭缝由0.5 mm宽度扩展到0.8 mm,条纹间距变宽,亮度变暗4.在一次观察光的衍射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清晰的明暗相间图样(黑线为暗纹),那么障碍物应是()A.很小的不透明的圆板B.很大的中间有大圆孔的不透明的圆板C.很大的不透明圆板D.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的圆板5.关于衍射光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衍射光栅是由许多等宽度的狭缝组成的B.衍射光栅分为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类C.透射光栅中刻痕的部分相当于透光的狭缝D.透射光栅中未刻痕的部分相当于透光的狭缝6.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与小圆孔做衍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衍射图样,它们的特点是()A.用小圆盘时中央是暗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亮的B.用小圆盘时中央是亮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暗的C.中央均为亮点的同心圆条纹D.中央均为暗点的同心圆条纹7.使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可以自由收缩的正方形孔,孔的后面放置一个光屏,在正方形孔逐渐变小直至闭合的过程中,光屏上依次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试把下列现象依次排列________.A.圆形光斑B.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C.变暗消失D.正方形光斑E.正方形光斑由大变小8.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和单缝衍射实验,比较屏上条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B.单缝衍射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C.双缝干涉条纹是中央宽、两边窄的明暗相间的条纹D.单缝衍射条纹是中央宽、两边窄的明暗相间的条纹9.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束通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的同样宽度的窄缝时产生的条纹规律相同,则()A.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B.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了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了10.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明暗相间的图样,图的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A.a、cB.b、cC.a、dD.b、d11.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光是偏振光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影像更清晰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1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双缝后面各放置一个偏振片,若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则()A.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减小B.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增大C.干涉条纹消失,但仍有光射到光屏上D.干涉条纹消失,光屏上一片黑暗13.下面关于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正确的是()A.自然光通过起偏振器后成为偏振光,利用检偏振器可以检验出偏振光的振动方向B.立体电影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C.茶色眼镜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D.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时,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可减弱水面反射光的影响14.如图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A.太阳光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D.沿与竖直方向成45 °角振动的光15.如图所示的4幅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幅图中从左到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A.红黄蓝紫B.红紫蓝黄C.蓝紫红黄D.蓝黄红紫1. ABC2. ACD3. BC4. D5. ABD6. C7. DEABC8. AD9. BD 10. D 11. D 12. C 13. ABD 14. ABD 15. B。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总结及练习资料讲解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总结及练习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第十三章 光第一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1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1)光的折射定律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各自光线与法线的夹角!②表达式:2211sin sin θθn n =③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2)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用符号n 表示sin sin n θθ=大小n 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一个物理量,n 越大,表明光线偏折越厉害。
发生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例题:光在某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122×108m/s ,当光线以30°入射角,由该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为多少?解:由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又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式得r 为在空气中光线、法线间的夹角即为所求.i 为在介质中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30°. 由(1)、(2)两式解得:所以r=45°.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出各种色光,在屏上形成红→紫的彩色光带(注意:不同介质中,光的频率不变。
)练习:1、如图所示,平面镜AB 水平放置,入射光线PO 与AB 夹角为30°,当AB 转过20°角至A′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入射角等于50°B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80°c n v =C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D .反射光线与AB 的夹角为60°2、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入射角40°,在界面上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折射,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 )A .小于40°B .在40°与50°之间C .大于140°D .在100°与140°与间3、太阳光沿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跟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可以是 ( )A .15°B .30°C .60°D .105°知识点: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探究)1.实验的改进: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可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 、OO′(或OO′的延长线)交于C 点和D 点,过C 、D 两点分别向NN′做垂线,交NN′于C′、D′点, 则易得:n = CC′/DD′2.实验方法:插针法例题: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当入射光线与玻璃砖表面成30°角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 ) A .2 B .3 C .22 D .33 练习:1、光线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入射角为θ1,求:当θ1=45º时,折射角多大?2、光线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入射角为θ1,求:当θ1多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刚好垂直?(1)300(2)arctan 23、为了测定水的折射率,某同学将一个高32cm ,底面直径24cm 的圆筒内注满水,如图所示,这时从P 点恰能看到筒底的A 点.把水倒掉后仍放在原处,这时再从P 点观察只能看到B 点,B 点和C 点的距离为18cm .由以上数据计算得水的折射率为多少? 4/3第二节全反射知识点:光的全反射i 越大,γ越大,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学光学光的衍射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知识概要】光的衍射现象:(1)定义:光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进入阴影区域里的现象。
(2)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色光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侧为不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应用: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课堂例题】【例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将双缝中的一条挡住,其它都不改变,那么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将是:A.仍然是均匀分布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亮纹的亮度变暗了B.仍然是均匀分布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由于挡住一条缝,所以光屏上只有一半区域内有干涉条纹,另一半区域内将没有干涉条纹C.仍然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条纹的宽窄和亮度分布不再是均匀的了D.由于只有单缝,不能形成相干光源,所以不会发生光的干涉现象,光屏上将没有任何条纹出现【例2】()(如图所示).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一狭缝,照射到光屏上,则可观察到的图象是:【例3】()在一次观察光的衍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那么障碍物是下列给出的:A .很小的不透明圆板B .很大的中间有大圆孔的不透明挡板C .很大的不透明圆板D .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挡板【例4】在如图中所示,A 、B 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入射到圆孔而成成的的图像,其中图A 是光的 (填干涉或衍射)图像,由此可以判断出图A 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填大于或小于)图B 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巩固训练】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光的波长比圆孔的直径大时,可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 .衍射现象的研究表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C .用平行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不透明的小圆板,在圆板的后面发现圆板阴影中心处有一亮斑,这是光的干涉现象D .用平行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一个刀片,发现屏上刀片的阴影的边缘模糊不清,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2. 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中,通过紧靠眼睛的卡尺测脚形成的狭缝,观看远处的日光灯管或线状白炽灯丝(灯管或灯丝都要平行于狭缝),可以看到:A .黑白相间的直条纹 B.黑白相间的弧形条纹C.彩色的直条纹D.彩色的弧形条纹。
高中物理光学内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 3-4 “光”内容分析一、知识框架高中物理选修 3-4 “光”部分内容主要可分为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几个具体知识内容,几何光学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三部分内容;波动光学则包括光的干涩、衍射、偏振和色散的内容,而激光作为光学的应用,需额外介绍。
《课程标准》对光部分的要求主要有: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测定材料的折射率;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光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知道产生干涉、衍射现象的条件;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用激光观察全息照相。
二、教材分析及地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选修 3-4 以振动和波为核心,在从机械振动过渡到电磁波的过程中,光学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作用。
机械波具有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特性。
通过对比介绍光同样具有干涉、衍射、偏振等特性,使学生知道光也是一种波。
光又有别于机械波,而属于电磁波。
对于光现象的深入研究(光速的测量),还预示了相对论的产生。
由于前面已经用较大篇幅描述了机械波,甚至包括了惠更斯原理,而且现代高中学生对于电磁波等波动知识已经有些了解;另一方面,物理学对光的研究主要是光的本性,几何光学侧重于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在新课程中已经很少了。
因此,在教材中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没有完全分开成为两章。
三、新教材中光学内容的变化光的色散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只讲激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全息照相,而完全不用讲激光产生的机理。
直接引入对光的本性的讨论,介绍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观点——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
认识到光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是处于一定波长(或者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一种量子化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高中物理精品试题:选修3-4 第三章 光学 第3节 实验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1.从两只相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在某一区域叠加后,看不到干涉图样,这是因为()A.手电筒射出的光是单色光B.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C.周围环境的光太强D.这两束光为非相干光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C.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蓝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D.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3.用红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如果将其中一缝改用蓝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屏上出现红蓝相间的干涉条纹B.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才能在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此时不产生干涉现象C.频率不同的两列光也能发生干涉现象,此时出现彩色条纹D.尽管亮暗条纹都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但此时红光与蓝光只叠加不产生干涉现象4.一束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条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D.各色光通过双缝到达一确定点的距离不同5.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不变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6.关于光的干涉及双缝干涉实验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才能产生干涉B.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C.单色光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某点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D.单色光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某点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E.用同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不等间距的单色条纹7.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A.增大S1与S2的间距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C.将绿光换为红光D.将绿光换为紫光8.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的条纹图样:图甲为用绿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为中央亮条纹;图乙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λ绿>λ红)()A.图乙可能是用红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图乙可能是用紫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图乙可能是用紫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图乙可能是用红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9.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过双缝M、N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亮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亮条纹,则()A.O到达a、b的路程差为零B.M、N到达b的路程差为λC.O到达a、c的路程差为4λD.M、N到达e的路程差为2λ11.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没有安装滤光片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12.某同学按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做如下改动,仍能使实验成功的是()A.将遮光筒内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他不动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14.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双缝间的距离d=3 mm.(1)若测量红光的波长,应选用________色的滤光片.实验时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2)若测得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0.70 m,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 mm)观察第1条亮条纹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观察第5条亮条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可求出红光的波长λ=________m.15.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d=0.20mm,双缝到毛玻璃屏间的距离为l=75.0 cm,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转动如图乙所示的测量头上的手轮,使与游标卡尺相连的分划线对准如图丙所示的第1条亮条纹,此时卡尺的主尺和游标尺的位置如图戊所示,则游标卡尺的读数x1=________ mm,然后再转动手轮,使与游标卡尺相连的分划线向右边移动,直到对准第5条亮条纹,如图丁所示,此时卡尺的主尺和游标尺的位置如图己所示,则游标卡尺的读数x2=________ mm,由以上已知数据和测量数据,可得该单色光的波长是________ mm.(保留2位有效数字)16.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7.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他在完成了光路图后,以O点为圆心,10 c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于A点,交线段OO′的延长线于C点,过A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交NN′于B点,过C点作法线NN′的垂线CD交NN′于D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B=8 cm,CD=4 cm,由此可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1.D 2.B 3.BD 4.A 5.D 6.AD 7.C 8.A9.BD11. AC 12.ABC14.解析 (1)要测量红光的波长,应用红色滤光片.由Δx =l dλ可知要想测λ必须测定双缝到屏的距离l 和条纹间距Δx .(2)由测量头的数据可知a 1=0,a 2=0.640 mm ,所以Δx =a 2-a 1n -1=0.6404 mm =1.60×10-4 m , λ=d Δx l =3×10-3×1.60×10-40.70m ≈6.86×10-7 m.15.答案 0.3 9.5 6.1×10-4解析 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读出x 1=0.3 mm ,x 2=9.5 mmΔx =x 2-x 1n -1=9.24 mm =2.3 mm λ=Δx ·d l=2.3×0.20750 mm ≈6.1×10-4 mm.16.答案 偏小 不变解析 用题图①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中折射光线偏折变大了,所以折射角增大,所测折射率减小;用图②测定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折射率的测定值与玻璃砖的形状无关.17.答案 1.5解析 由题图可知sin ∠AOB =AB OA ,sin ∠DOC =CD OC ,OA =OC =R ,根据n =sin θ1sin θ2知,n =sin ∠AOB sin ∠DOC =AB CD =102-824=1.5.。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反射和折射ppt课件

线的夹角,不一定是入射角,θ2也不一定是折射角,产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是光线的可逆性。
(2)介质的折射率由介质的性质和光的频率共同决定,与
入射角和折射角无关。
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而它们的密度也往往不同,那么 介质的折射率与其密度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介质的密度越 大,其折射率就越大?
解析: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密 度大,折射率未必大,如水和酒精,水的密度较大,但水的折 射率较小。
3.光路的特点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可__逆____的。
折射率
1.定义 光从__真__空____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__入__射__角____的正 弦与___折__射__角___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 称折射率。 2.定义式 n=ssiinnθθ12
3.物理意义 是 一 个 与 介 质 有 关 的 常 数 , 反 映 介 质 _光__学___性__质__ 的 物 理 量。
考点题型设计
光的反射
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MN为平面镜。(1)用作 图法画出通过P点的反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2)确定其成 像的观察范围。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平面镜成像问题的题目,主要考查对 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正立的虚 像。方法是先确定像点的位置,然后再画符合要求的光线以及 与之对应的入射光线。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 联考)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 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 的光逆向返回,标志牌上的字特别醒目。这 种“回归反光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成 的,如图所示,反光膜内均匀分布着直径为 10μm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为 3 ,为使入射的车灯 光线经玻璃珠折射→反射→再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 那么第一次入射的入射角应是( )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光的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有的现象,由托马斯•杨首次观察到。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λdL x =∆ L :屏到挡板间的距离,d :双缝的间距,λ:光的波长,△x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2)图象特点: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红光(λ最大)明、暗条纹最宽,紫光明、暗条纹最窄。
白光干涉图象中央明条纹外侧为红色。
2)光的颜色、色散A 、薄膜干涉(等厚干涉):图象特点: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薄膜厚度完全相等。
不同λ的光做实验,条纹间距不同单色光在肥皂膜上(上薄下厚)形成水平状明暗相间条纹B 、薄膜干涉中的色散⑴、各种看起来是彩色的膜,一般都是由于干涉引起的⑵、原理: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⑶、现象:同一厚度的膜,对应着同一亮纹(或暗纹)⑷、厚度变化越快,条纹越密白光入射形成彩色条纹。
C 、折射时的色散⑴光线经过棱镜后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折射率越大,偏折的程度越大⑵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
同一种介质中,由红光到紫光,波长越来越短、折射率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慢3)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最宽最亮;两侧条纹不等间隔且较暗;条纹数较少。
(白光入射为彩色条纹)。
光的衍射条纹:中间宽,两侧窄的明暗相间条纹(典例:泊松亮斑)共同点:同等条件下,波长越长,条纹越宽4)光的偏振:证明了光是横波;常见的光的偏振现象:摄影,太阳镜,动感投影片,晶体的检测,玻璃反光⑴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它上面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叫做透振方向),只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
⑵当只有一块偏振片时,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不变。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但是,比通过一块偏振片时要弱。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
⑶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⑷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等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 所引起的,因此常将E 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教材分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封面(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题目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标及教材分析(光学)科目课标与教材分析姓名帅震应专业学科教学(物理)入学年月20XX年9月简短评语成绩:授课教师签字: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教材分析-----对选修3-4光学部分的课标及教材分析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下第三部分(光)进行课标分析和教材分析。
(一)首先是对课标在光这部分内容的要求进行分析。
1.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这部分是对光的折射的要求,要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在课标中的要求是知识理解层次,那么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是一个重点。
在教学中要着重学习。
(2)测定材料的折射率。
这部分是对技能的要求,测定材料的折射率,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材料折射率测定后要能形成对于材料折射率的测定这一技能。
(3)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光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例1 演示光沿水柱(或弯曲的玻璃柱)的传播。
例2 观察光缆的结构。
对这部分的要求是“认识”和“初步了解”的层次,要求相对是比较轻松的,那么就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努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标中给出的两个例子在结合本地情况下教学中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无法演示那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4)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知道产生干涉、衍射现象的条件。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例3 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这部分内容对知识、技能、体验性都有所要求。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要求是经历水平,对产生干涉、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知识了解水平,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是能够独立操作水平。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要形成学生的技能,动手能力。
(5)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光的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有的现象,由托马斯•杨首次观察到。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λdL x =∆ L :屏到挡板间的距离,d :双缝的间距,λ:光的波长,△x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2)图象特点: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红光(λ最大)明、暗条纹最宽,紫光明、暗条纹最窄。
白光干涉图象中央明条纹外侧为红色。
2)光的颜色、色散A 、薄膜干涉(等厚干涉):图象特点: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薄膜厚度完全相等。
不同λ的光做实验,条纹间距不同单色光在肥皂膜上(上薄下厚)形成水平状明暗相间条纹B 、薄膜干涉中的色散⑴、各种看起来是彩色的膜,一般都是由于干涉引起的⑵、原理: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⑶、现象:同一厚度的膜,对应着同一亮纹(或暗纹)⑷、厚度变化越快,条纹越密白光入射形成彩色条纹。
C 、折射时的色散⑴光线经过棱镜后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折射率越大,偏折的程度越大⑵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
同一种介质中,由红光到紫光,波长越来越短、折射率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慢3)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最宽最亮;两侧条纹不等间隔且较暗;条纹数较少。
(白光入射为彩色条纹)。
光的衍射条纹:中间宽,两侧窄的明暗相间条纹(典例:泊松亮斑)共同点:同等条件下,波长越长,条纹越宽4)光的偏振:证明了光是横波;常见的光的偏振现象:摄影,太阳镜,动感投影片,晶体的检测,玻璃反光⑴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它上面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叫做透振方向),只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
⑵当只有一块偏振片时,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不变。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但是,比通过一块偏振片时要弱。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
⑶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⑷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等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 所引起的,因此常将E 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高中物理选修3—4《光学》考点、技法详解

一、几何光学1.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遵守反射定律,平面镜成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和物 关于镜面对称。
2.光的折射、全反射和临界角:重点应放在能应用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的原理解答联系 实际的有关问题。
3.用折射规律分析光的色散现象:着重理解两点:其一,光的频率(颜色)由光源决定, 与介质无关;其二,同一介质中,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
二、光的本性1.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为横波,2(1(23例1.P Q n n >A .光线一定在Q 的下表面发生全反射B .光线一定能从Q 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 的夹角一定等于θC .光线一定能从Q 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 的夹角一定大于θD .光线一定能从Q 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 的夹角一定小于θ解析:光由P 进入Q 时垂直界面,故传播方向不改变,在Q 中的入射角等于P 中的折射角,11sin PC n =,21sin Q C n =,P Q n n >,∴12C C <,光线在P 中的折射角小于临界角,故在Q 中不会发生全反射,又sin sin in r=,故从Q 中射出时折射角小于射入P 的入 射角,即出射光线与下表面夹角大于θ,正确选项为:C 。
例2.在完全透明的水下某深处,放一点光源,在水面上可见到一个圆形的透光圆面,若透 光园面的半径匀速增大,则光源正 () A .加速上升B .加速下降C .匀速上升D .匀速下降解析:所形成的透光圆面是由于全反射造成的,如下图(a )所示,圆面的边缘处是光发若光源向上移动,只能导致透光圆 所以光源只能向下移动。
,则透光圆面 态)例3.为A B .若把其中一条狭缝挡住,屏上出现相同的明 暗相间的条纹,只是亮度减半C .不论是单缝衍射或双缝干涉或薄膜干涉,都是 色散效应造成的D .光通过双缝或单缝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解析:光源S 发出的光同时传到S 1和S 2,S 1和S 2就形成了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源,它们发出的光在屏上叠加,就会出现干涉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4光学重要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4光学重要知识点光学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编入选修3-4教材中。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光学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光学重要知识点一、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耳定律: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12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折射率: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虽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n,但是对不同的介质来说,这个常数n是不同的.这个常数n跟介质有关系,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的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叫做该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也简称为某种介质的折射率。
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探究)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由空气射入玻璃砖,经OO1后由O1B方向射出。
作出法线NN1,则折射率n=sinα/sinγ。
注意事项:手拿玻璃砖时,不准触摸光洁的光学面,只能接触毛面或棱,严禁把玻璃砖当尺画玻璃砖的界面;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的两个大头针距离应大一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造成的误差;入射角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少测量角度的误差。
高中物理选修3-4重要知识点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①回复力不为零;②阻力很小。
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
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①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②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⑴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 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 光(人教版)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光(人教版)这一章内容比较多,重要的是光的几种特性,包括:折射、干涉、衍射、偏振和光的全反射。
本章的难点在于光的折射中有关折射率的问题,用双缝干涉测量光波的波长,以及光的全反射的有关计算问题。
理解性的内容主要有:光的色散,光的偏振等知识点。
考试的要求: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折射率、全反射、光导纤维、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以及色散等内容。
要求Ⅱ: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定律的运用、折射率的有关计算等有关的知识内容。
知识网络:内容详解:一、光的折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称为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所示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对光路的侧移,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确定出O′点,画出O′O,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度数。
根据公式:n=sinθ sinφ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对折射率的理解:介质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介质本身及入射光的频率,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
当光从真空射入介质中时,入射角、折射角以及它们的正弦值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正弦值之比是一个常数。
不同的介质,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也是一个常数,但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常数,说明常数反映着介质的光学特性。
介质的折射率跟光的传播速度有关,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其他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光从真空射入任何介质。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_光学部分

高中物理选修3-4光学部分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是一种电磁波。
阳光能够照亮水中的鱼和水草,同时我们也能通过水面看到烈日的倒影;这说明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 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到空气中。
一般说来,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和另种分界面时,一部分光又回到这种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而斜着射向界面的光进入第二种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i•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表明:光的反射遵循以下规律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们于法线的两侧。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i=i')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i 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r 叫做折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可这样表示:a 、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们位于法线的两 侧。
b 、 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量,即: sini/sinr=n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3•折射率:由折射定律可知: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尽管折射角的大小随着入射角的大小在变化, 但是两个角的正弦之比是个常量,对于水、玻璃等各种介质都是这样,但是,对于不同介质,比值 n 的大小并不相同,例如,光从空气射入水时这个比值为1.33,从空气射入普通玻璃时,比值约为1.5。
因此,常量n 是一个能够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折射率。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介质n 越大,光传播速度越小)。
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 真空中的速度c 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 v 之比,即:n=c/v注意:1.真空中的折射率n=1(空气中一般视为真空),其他介质的折射率 n>1。
2. 通过比较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的大小判断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大小,<n 折,反之当i<r 时,n 入>门折3. 折射率n 越大,折射越明显,折射角越小。
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振动_机械波_光学知识点(好全)

机械振动一、基本概念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2.回复力F: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是根据效果(产生振动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命名的,回复力总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某几个性质力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或是某一个性质力沿振动方向的分力。
(如①水平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即为弹簧的弹力;②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③单摆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重力在圆周切线方向的分力,不能说成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3.平衡位置: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原来静止的位置)。
物体振动经过平衡位置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即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单摆中平衡位置需要向心力)。
4.位移x: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它总是以平衡位置为始点,方向由平衡位置指向物体所在的位置,物体经平衡位置时位移方向改变。
5.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1)动力学表达式为:F= -kxF=-kx是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凡是简谐运动沿振动方向的合力必须满足该条件;反之,只要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满足该条件,那么该振动一定是简谐运动。
(2)运动学表达式:x=A sin(ωt+φ)(3)简谐运动是变加速运动.物体经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物体在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且物体的速度在最大位移处改变方向。
(4)简谐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指向平衡位置的(或沿振动方向的)加速度mkxa -=.由此可知,加速度的大小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其方向与位移方向总是相反。
故平衡位置F 、x 、a 均为零,最大位移处F 、x 、a 均为最大。
(5)简谐运动的振动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时,其位移大小、方向是一定的,而速度方向不一定。
(6)简谐运动的对称性①瞬时量的对称性: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回复力、位移、加速度具有等大反向的关系.速度的大小、动能也具有对称性,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或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选修3-4 光学部分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是一种电磁波。
阳光能够照亮水中的鱼和水草,同时我们也能通过水面看到烈日的倒影;这说明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到空气中。
一般说来,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和另种分界面时,一部分光又回到这种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而斜着射向界面的光进入第二种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表明:光的反射遵循以下规律a 、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们于法线的两侧。
b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i=i‘)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折射定律 1.2.sin i c 3.n sin r v ⎧⎫⎪⎪⎪⎪⎨⎬⎪⎪⎪⎪==⎩⎭三线共面分居两侧 全反射i C 1sin c n →≥⎧⎫⎪⎪⎨⎬=⎪⎪⎩⎭1.条件:光密光疏;2.临界角: 棱镜对光的作用⎧⎫⎨⎬⎩⎭单色光:向底边偏折复色光:色散 平行玻璃板:使光线折射侧移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光学 光的波动2.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i‘叫做反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可这样表示: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们位于法线的两侧。
b、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量,即:sini/sinr=n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3.折射率:由折射定律可知: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尽管折射角的大小随着入射角的大小在变化,但是两个角的正弦之比是个常量,对于水、玻璃等各种介质都是这样,但是,对于不同介质,比值n的大小并不相同,例如,光从空气射入水时这个比值为1.33,从空气射入普通玻璃时,比值约为1.5。
因此,常量n是一个能够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折射率。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n越大,光传播速度越小)。
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即:n=c/v注意:1.真空中的折射率n=1(空气中一般视为真空),其他介质的折射率n>1。
2. 通过比较入射角i和折射角r的大小判断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大小,当i>r时,n入<n折,反之当i<r时,n入>n折3. 折射率n越大,折射越明显,折射角越小。
4.全反射现象光疏媒质:两种媒质中折射率较小的媒质叫做光疏媒质.光密媒质:两种媒质中折射率较大的媒质叫做光密媒质.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即i≥C1、全反射:当光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等于900,此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入射光全部反回原来的媒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2、临界角:1)、定义: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时,折射角等于90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字母C表示.临界角是指光由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时,发生全反射形象时的最小入射角,是发生全反射的临界状态.当光由光密媒质射入光疏媒质时:若入射角i<C,则不发生全反射,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形象.若入射角i≥C,则发生全反射形象.全反射的实例:1、光导纤维—光纤通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能传导光的玻璃丝,由内芯和外套组成,直径只有几微米到100微米左右,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当光线射到光导纤维的端面上时,光线就折射进入光导纤维内,经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多次全反射后从光导纤维的另一端面射出,而不从外套散逸,故光能损耗极小.如果把光导纤维聚集成束使其两端纤维排列的相对位置相同,这样的纤维束就可以传送图像,如图所示。
利用光导纤维可以弯曲传光,传像,可制作各种潜望镜,医用内窥镜等.2、海市蜃楼的成因和规律:夏天,在气压恒定的海面上,空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 从而形成一具有折射率梯度的空气层。
当光线通过此空气层时,将发生偏转。
如下图所示,设一束从远处景物A 发出的光线a 以入射角I 由折射率为n 处射入空气层。
由折射定律有:nsini=n 1sinr 1……(1) n 1sinr 1=n 2sinr 2…….(2) 联立(1)、(2)式可得: nsini=n 2sinr 2 依此类推:nsini=n c sinc, sinc=cn n sini.可见,当n 、 i 一定时,从下层空气进入上层 空气的入射角不断增大,当增大到由某两层空气 的折射率决定的临界角时,就会全反射。
人在C 处逆着C 光线看,可看到经全反射 形成的倒立虚像;在B 处逆着b 光线看,也可 看到经折射形成的正立虚像。
总之。
若人在较高处,看到的是由折射形成的正立虚像;若人在较低处,看到的蜃景是 由折射和全反射形成的倒立虚像。
典型例题解析:例题1.根据下面的漫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 )A.人看到的是鱼的实像,位置变浅了B.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变浅了C.鱼看到的是人的实像,位置偏低些D.鱼看到的是人的虚像,位置偏高些 解:本题考查折射成像.水面下的鱼发出的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后出射角变大,远离了法线,光线进入人眼后,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寻找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变浅了,光路图如图所示.岸上的人发出的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后水中的折射角变小,靠近了法线,光线进入鱼眼后,鱼眼逆着射来的光线寻找人,看到的是人的虚像,位置变高了,光路图如图所示.B 、D 正确.例题2.光线由媒质A 射向媒质B ,入射角i 小于折射角γ,由此可知(C )A 、媒质A 是光疏媒质 ;B 、光在媒质A 中速度比在媒质B 中大;C 、媒质A 的折射率大于媒质B 的折射率;D 、光从媒质A 进入媒质B 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例题3.一束单色光自真空射向折射率为2的介质的界面上形成反射光束和折射光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D )A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颜色相同,B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光速相同,C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波长相同,D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频率相同。
解:光的颜色和频率是光的固有属性,不会因反射和折射而改变。
例题4.如图所示,红光和紫光以不同的角度,沿半径方向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 ,它们的出射光线沿OP 方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AO 是红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短 B .AO 是紫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短C .AO 是红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长D .AO 是紫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长 解:红光的波长为760nm ,紫光的波长为400nm 由vT λ= 可知v 红>v 紫因为cn v=所以n 红<n 紫 ,由折射时光路可逆原理,当光有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时,(PO OA →;PO OB →),根据前面的知识点折射率n 越大,折射越明显,折射角越小。
所以OA 为折射率大的紫光,且紫光的速度小,穿过相同的半径时需要的时间长。
例题5.如图,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为3,当入射角︒=60i 时,求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之间的夹角多大? 解:反射角==i i '60° 由折射定律r in sin sin =解得折射角r = 30° 因此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之间的夹角︒=+-︒=90)'(180r i θ例题6.光线从空气射入3n =的介质中,反射光线恰垂直于折射光线,则入射角约为多少?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有入射角i 跟反射角β相等i=β,根据题意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即两光线的夹角为90°,则反射角β与折射角r 互余,即β+r=90°,则i +r=90°. 又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式:O21入射光i所以 i=60°.例题7.光线以300入射角从玻璃中射到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它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900,则这块玻璃的折射率应为:A 、0.866;B 、1.732;C 、1.414;D 、1.500。
解:作出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i 为玻璃中的入射角,β为反射角,γ为空气中的折射角。
由反射定律可知:i=β=300,且由几何知识可得:γ+β=1800一900=900, 所以γ =900一β=600。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光从A0入射后从OC 折射出,反过来从CO 入射必从OA 折射,这时空气中的入射角为r ,玻璃中折射角为i ,故有 n=sin γ/sini=sin600/sin300=1.732 ,所以B 选项正确。
例题8.某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波速为c ,它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的速率为:(A )A 、c /n ;B 、c /(n λ);C 、nc ;D 、c 。
例题9.光线从空气射入甲介质中时,入射角i=45°,折射角r=30°,光线从空气中射入乙介质中时,入射角i ′=60°,折射角r ′=30°.求光在甲、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 解:设光在甲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 甲,光在乙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v 乙. 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式得: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得:例题10.图示是一透明的圆柱体的横截面,其半径R =20cm ,折射率为3,AB 是一条直径,今有一束平行光沿AB 方向射向圆柱体,试求: ①光在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②距离直线AB 多远的入射光线,折射后恰经过B 点. 解:①光在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8310m/s cv n==⨯②设光线PC 经折射后经过B 点,光路图如图所示A OBPCOD α β由折射定律有:sin 3sin n αβ== ①又由几何关系有: 2αβ=②解①②得 o 60α=光线PC 离直线AB 的距离CD =R sin α=103cm例题11.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n=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i 代表入射角,则( BCD ) (A )当i >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 )无论入射角i 多大,折射角都不会超过45° (C )欲使折射角等于30°,应以i=45°的角度入射 (D )当i=arctg 2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例题12.光在真空和某种介质的界面上的光路如图所示,则在这个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应是 ①光由介质到真空;②入射角大于等于450;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c解:由图可知i=45°,r=30° sin in 2sin r == 011sin c 45n 2=== 2cv =例题13.光导纤维是一种比头发还细的玻璃丝,这种玻璃丝分为内外两层(芯线和包层),芯线的折射率比包层的折射率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