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以稳固的速度往下流,人类依照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刻;依照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估量2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初步明白得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看的重要性;进展研究计时工具的爱好。

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利用水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计时的准确性。

教学预备:去底、盖子上扎好小孔的饮料瓶,300毫升量杯,100毫升量筒,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件(日晷图):请同学们观赏一组图片。

谈话:日晷是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可它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使用。

你明白在哪些情形下就不能使用了吗?讲述:古人专门聪慧,他们又想出了利用其他的方法来计时,你明白有哪些方法吗?讲解:古人曾用过流水来计时。

二、认识古代水钟:出示课件(古代水钟):你明白这些水钟是如何样计时的吗?学生讨论汇报。

提问: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量时刻呢?水往下流时会有什么规律呢?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什么缘故用水能够测量时刻。

板书课题。

三、实验探究:1、认识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

2、实验(一):测量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好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板书数据。

讨论:三次实验所用时刻差别大不大?我们的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3、实验(二):测量流出20毫升、5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推测:依照流出100毫升水所需的时刻,大伙儿推测一下流出20毫升水和流出50毫升水分别需要多长时刻?学生分组活动,记录数据。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数据。

分析数据:流出2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流出5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4、实验(三):测量瓶内装20毫升水时流出需要的时刻。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三3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三3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人们根据“在一定装置里的水能保持比较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分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两种。

(2)同一个滴漏装置,水位高低会影响流速。

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

2.过程和方法(1)记录滴漏装置流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

(2)根据100毫升水流完所需时间的记录,推测并实测流完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所需的时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历记录漏100亳升水需要时间的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推测并实测流完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所需的时间。

2.难点:发现水位高低会影响流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三、教学准备1.每个小组铁架台1个,打好孔的饮料瓶1个,量筒1个(装300毫升的水),烧杯1个,秒表1个,2.课件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5分钟)(1)学生交流“我知道的计时工具”。

(2)引出问题:用水测量时间,可以吗?怎么做?(3)学生自由发言。

2.了解古代水钟(5分钟)(1)观看古代水钟的图片和资料。

(2)了解水钟的分类(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3.滴漏实验(20分钟)(1)介绍滴漏实验的器材和步骤。

(2)学生自由提问或补充,进一步细化实验方案。

(3)介绍记录单的内容和要求。

(4)重点提示分工要求:要做哪些事?该怎么分工?(计时员1个:计时;实验员2个:倒水+堵小孔;观察员1-2个:看液面+喊口令;记录员1个:记录数据)(5)学生分组领器材,进行实验,教师掌控时间,随机指导。

(6)各组整理器材,完成黑板表格汇总。

4.交流和拓展(10分钟)(1)交流滴漏实验中的发现,提出发现的问题。

(2)总结概括滴漏实验:流速基本稳定(先快后慢)(3)练习检测。

五、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水钟: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滴漏实验:流速基本稳定(先快后慢)。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测量、记录50ml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50ml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并测量150ml的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

重难点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页码内容1.教师上课1.情境导入 1.1 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太阳来计时。

那么流水能不能也用来计时呢?1.2 1.导入新课其实,在古代,人们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探索新知 1.3 2.探索新知同学们知道古代的水钟有哪两种类型吗?这些水钟都是怎样报时的呢?1.42.探索新知“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52.探索新知“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62.探索新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钟是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滴漏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钟的工作原理。

1.7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计划:思考:1.我们的任务是什么?2.需要做什么实验?3.要记录什么?1.8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材料:150ml水加3滴红墨水瓶盖钻了小孔,剪去塑料瓶的底部1.9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材料:量筒秒表铁架台1.10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滴漏装置:温馨提示:1.重复实验三次,取三组数据的平均值。

2.重复实验要保证盛水瓶里同样的初始水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容器等。

2.准备实验教材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教材和课件,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用水测量时间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名师教案教科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名师教案教科版

⋯⋯⋯⋯⋯⋯⋯⋯⋯⋯⋯⋯⋯⋯⋯⋯⋯⋯⋯⋯⋯⋯⋯最新料介绍⋯⋯⋯⋯⋯⋯⋯⋯⋯⋯⋯⋯⋯⋯⋯⋯⋯⋯⋯用水丈量时间【教课目的】科学观点:在必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固的速度往下贱,人类依据这一特色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迟缓流完需要多少时间;依据记录推断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察看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研究兴趣。

【教课要点】理解如何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觉到时间就像流水相同在流动,认识各样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课难点】滴漏实验。

【教课准备】相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课过程】一、引入:在古代,人们还以前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如何设计这类计时工具的呢?揭题:用水丈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相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试试解说这些水钟是如何计时的?议论:先人是如何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一定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迟缓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报告沟通实验结果。

议论:结果为何会存在差别。

依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断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实验二:丈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1.反应:我们的推断与实验结果靠近吗?想想:为何?2.指引思虑: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贱的吗?1⋯⋯⋯⋯⋯⋯⋯⋯⋯⋯⋯⋯⋯⋯⋯⋯⋯⋯⋯⋯⋯⋯⋯最新料介绍⋯⋯⋯⋯⋯⋯⋯⋯⋯⋯⋯⋯⋯⋯⋯⋯⋯⋯⋯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贱吗?先人是如何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贱的?四、延长:在相同的瓶子里装水,假如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如何变化?板书设计:用水丈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断: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1)

第三节《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材与学生分析】在前一课研究圭表与日晷后,学生会发现太阳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太阳只能用来白天计时,晚上怎么计时?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用水计时的不同方法,以i及拓展至其他可以用来计时的工具并动手制作一个自己的时间钟。

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时间具有等时性,能用来测量时间的流水也应该具有等时性。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所理解的等时性并不是教材所蕴含的等时性(300毫升的水里流出100毫升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而是指前后流出一定量的水所需的时间一样。

因此,我在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处理,先出示古人不同类型的水钟及初步原理,再把第一个活动改成让学生观察流水,从直观上判断流水能不能用来计时。

提出本课的研究问题——流水能用来计时,流水的速度会不会固定不变的?为了证明流水的速度是不是稳定不变这个问题,教师放手让学生设计方法。

学生设计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测量相同时间内流水的量一样吗?另一种方法测量相同的流水量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利用记录单的辅助,明确实验的方法,在实验中获取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测。

学生通过多次观察测量,发现水流的速度居然会发生变化,水流速度发生的变化的原因在实验观察中也被学生初步认识到。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开展研究:怎样使水流以固定不变的速度下流,达到能够用水计时的目的。

学生提出保持相同的水位的方法,流水的速度可能会保持固定不变的想法。

原来水位保持不变,流水的速度也会固定不变。

学生通过两次实验认识到:保持水位不变是用水测量时间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接着再一次出示水钟,与第一次对水钟的认识进行对比。

一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泄水型与受水型水钟,同时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勇于实践的精神。

整堂课,让学生真正经历了古人设计水钟,用水测量时间的探索过程,学生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古代的水钟,解释水钟的原理。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用水测量时间【教材简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下《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3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时间测量。

“根据滴漏实验理解水能用来测量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从而了解古人是如果设计水钟来计时的。

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水钟,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么利用流水来计时的。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器材选择和探究实验都做了调整:一、器材选择:选用30毫升针筒和孔径大小不同点胶针管组成滴漏装置来替代书本中的滴漏装置,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更方便学生操作,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二、探究实验: 测量从30毫升水每流出10毫升用时,通过比较每阶段10毫升的流出时间,逐步引导完善概念的形成: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已经知道太阳钟之所以能够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那晚上和阴天怎么计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水,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其认识并不全面,在学生潜意识里,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科学探究目标1.记录1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记录推测不同水位流1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2.对科学探究提出有依据的猜测,对研究数据和结论提出质疑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流水计时的原理难点: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用水测量时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究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测量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讲解法:对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测量时间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4)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4)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2. 知道水位变化会对流水速度产生影响,只有保持水位相同,才能保证水流速度不变。

3. 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如流水),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4.能进行科学预测并通过实验汇总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验证预测是否准确;5.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6.认识到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重要性;7.提高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

教学准备:铁架台、烧杯、装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古代的人们没有钟表,那怎么计时呢?生回答(沙漏、太阳等)追问原因或原理。

(蜡烛燃烧一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是一定的,可以利用蜡烛计时)2.师:(举起一杯水倒入滴漏装置)用水能测量时间吗?为什么?(水会流动,流动时有规律)生回答。

3.师总结:看来有规律运动着的事物都可以用来测量时间,如流水。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二、探索研究,滴漏实验师:水到底能不能用来测量时间呢?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师出示滴漏装置。

活动一;1、师:我想知道30秒到底有多长时间,用这个装置怎么测量?生回答,师总结。

(分工,计时,记录,重复实验)(1)拔开大头针,同时开始计时。

(2)关注矿泉水瓶中水位变化和水流,直至30秒计时停止。

(3)停止计时,同时插入大头针,记录。

(4)将矿泉水瓶中重新注满120ML水,重复实验一次。

(5)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2、生实测,师收集数据。

3、师:为什么各组的数据存在差异?生:孔大小不一,计时存在误差。

师:那30秒到底有多长?(以一组数据为例)30秒就是水流出多少毫升所需的时间。

五年级科学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1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1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时间3.用水测量时间一、教材简析: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

教科书画了三幅水钟的图,说明了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

可以让学生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利用滴漏来计时的。

这样就可以引出下面环节,使学生对滴漏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

教科书首先让学生估计并观察从300毫升水中缓慢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通过实验学生们会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约1分钟左右)。

紧接着第二个活动是同样的瓶子装水,观察从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水分别需多少时间。

这个活动,同样希望重复多次。

如果忽略观测的各种误差,从300毫升水中流出10毫升水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流完100毫升水的十分之一;流掉50毫升水的时间差不多也是流完100毫升水的一半。

至此,学生不难发现,利用流水是可以帮助我们“模糊”计时的。

教科书安排了第三个活动——推测并观察流完杯中全部的300毫升水需多少时间。

通过观测,很显然流完全部的300毫升水的时间要大大超出仅流掉前100毫升水时间的3倍。

而且,用肉眼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当瓶中的水越来越多时,水流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会断断续续呈滴状。

水流的速度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那用水怎么计时啊?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古人有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他们是怎样让水保持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自然会再次关注古代的水钟,他们会找相应的资料去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二、教学背景:在研究圭表与日晷后,学生会发现太阳光影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晚上怎么计时呢?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附教学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

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在原有认知上,作出一系列的想像,猜测水钟报时的方法。

教材中画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而这只是在思维上的一些考虑,实践中水是怎样计量时间的呢?教材利用“滴漏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计量时间这一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展开思维进行推断与预测,并进行验证,意识到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

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到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主要与孔的大小、水位的高低有关。

并且知道我们人可以决定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多少事情,但时间的快慢我们是不能控制的。

“构建起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水位不同将影响水的流速”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

古人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

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 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构建起水的流动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两个量杯、适量的水、滴管、电子表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观看录像,情境引入欣赏自然界流水现象的录像。

思考: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引入课题:用水测量时间二、滴漏实验(一)挑战一:测量积聚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1、学生试测简介器材,提出要求。

学生试测后,统计数据,交流分析,体验实验的操作需要细致,需要相互合作。

2、实测,统计数据,分析数据3、做出解释:相同的水量,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孔,所用的时间基本相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2)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2)知道古代受水型水钟及其制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00亳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以及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滴漏实验认识水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水位高低对滴漏速度的影响。

【教学准备】方座支架、打好孔的饮料瓶、量筒、水槽、烧杯、秒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远古时代,古人是怎样计时呢?请学生回答:(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按课件上的图片再次复习前面所学的时间单位,得出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寻求新的计时工具,于是出现了新的计时工具——水钟(板书课题)二、简单了解“古代的水钟”1、古代水钟分类: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

2、水钟的基本构造。

3、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流水的速度)三、滴漏实验(感知水位高低会影响水流速度)1、(课件出示受水型水钟)这是古代的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2、(师演示)现在我们也模拟水钟装置,让水从小孔中流下来。

水是以固定不变的速度往下流的吗?3、在瓶内装入300毫升水,从瓶内漏出100毫升水用多少秒钟的时间。

实验方法:(1)漏杯孔与量筒口中心对齐。

用手指把孔堵住,在漏杯中倒入300毫升的水。

(2)从放手时开始记时,量筒里的水积聚到100毫升观察员说到,计时员把时间告诉记录员,记录员记下时间。

(3)把流出的水全部倒回漏杯中,再重复做两次实验。

4、在瓶内装入1000毫升水,从瓶内漏出前50毫升水用多少秒钟的时间,从瓶内漏出后50毫升水用多少秒钟的时间。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说课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说课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说课设计《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

在前两课,学生感受了时间存在及流逝,了解了一些时钟发明之前的计时方法。

这课也是《我的水钟》这一课的前期准备,旨在激发兴趣,奠定理论基础。

说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定位在滴漏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影响的重要基础。

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经历了两年多科学探究学习的五年级学生,经历过一系列与水有关的探究活动。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上册,本套教材涉及有关水的活动多达21个。

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认识了溶解、折射等现象,知道了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水对生物的意义等。

从探究技能上看,学生已学会了量筒的使用,进行过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过多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说教学过程:今天我上课的教案预设是第四次试教后的一份教案。

资料中有我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教案预设,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前后两次的预设有着很大的差别。

之所以要把两次不同的教案同时放入资料夹中,我的想法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磨课的过程。

这两份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此先谢过屠老师、郭秀中老师、王平中老师和周春建老师,谢谢你们在我磨课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今天上课我采用第四稿的预设。

不是说这样的预设有多么的出彩,只不过这样的预设真正地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这节课的预设流程。

本课我采用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说说古人的一些计时方法,一来复习之前所学过的一些内容,二来为本课的学习抛砖引玉。

当学生说到用水来计时的时候,我就出示一个古代水钟的图片,让他们通过初步观察,对水钟是如何计时的进行猜测。

这时候的猜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我并不把正确的答案公布出来。

学生的猜测越多越杂,就说明学生的前概念中对水钟的相关知识是模糊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来计时;水钟分为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水流的速度与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相同水量不同水位的水流出所需时间;通过数据证明水流速度随水位的降低而变慢;思考如何改进水钟用于测量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验时细心观察和合作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测量不同水位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时间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2、教学难点:滴漏实验;证明水流速度随着水位降低而变慢。

教学准备1、小组材料:铁架台,滴漏,量杯,秒表,毛巾,记录单,笔。

2、教师材料:小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资料,课件播放笔,磁铁若干,废水桶,汇总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课前3min)回忆太阳钟,提出夜间和阴雨天不能使用的缺点。

于是人们想出了用水来计时,欣赏古代水钟的图片,到底怎样用水来计时了?引出课题。

营造课堂气氛引起学习兴趣二.实验讲解(5min)1.请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用水来测量时间了?2.学生畅所欲言。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测量①②③格的时间会不会是一样的。

让学生猜测。

4.不能凭空猜测,我们要做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并描述实验步骤。

5.老师示范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激发探究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三.滴漏实验一(15min)1.学生做测量相同水量的①②③格水流出时间,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时间8分钟。

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3.试验完成后,每个小组把实验数据汇总在老师电脑的总表上。

4.每组汇报分析自己组的数据,说自己得出的结论。

5.老师提问,为什么相同的水量流出时间会不一样?6.学生思考,和水位有关,得出结论:水位高,流速快,水位低,流速慢。

7.提问:如果流完③格,我们让水继续往下流了?会越来越慢。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时间的测量方法,体会实验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测量时间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基本方法,能够设计实验测量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测量时间的基本方法。

2.难点:实验设计、数据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器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导入新课。

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测量不同时间间隔,探究时间的测量方法。

3.数据处理:学生自主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时间的方法,思考测量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复习。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实验注意事项•测量时间方法•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

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实践中水是怎样记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

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流水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

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量10 毫升流水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上面的积累对积聚50、100毫升水所需时间进行推测和验证,然后经历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

难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一个装有150毫升水的烧杯、一个100毫升烧杯,滴管、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五、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量筒的使用读数复习;2、秒表的使用复习一、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白天有太阳可以使用日晷计时,那么你知道古人晚上是用什么来计时的?生:用水测量时间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测量时间二、古代的水钟:生:1、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2、古代水钟有哪些类型?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三、探究水钟计时,经历流水测量时间的实践活动探究一:装有150毫升水的水钟流1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师:刚刚我们所说的是通过图片猜想的,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古人做的水钟能不能计时呢?让我们来一起做一个水钟吧!我们先来看看需要哪些材料?我们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先用手指抵住漏杯的小孔,再把150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杯中,然后松开手指让流水入量筒中,同时计时,当水积聚到10毫升水时停止计时,把时间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
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