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论

合集下载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又称二因素论,该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

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海平面下的是行为部分。

舞弊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这是客观存在且容易鉴别的。

而舞弊行为的内容则是更主观化、更个性化、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的,包括行为人的态度、感情、价值观、满意度等。

冰山理论说明,一个公司是否可能发生舞弊,不仅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严密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败德可能性。

因此在审计时,不仅应把重点放在结构方面,对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的内容进行评价,而且更应注重个体行为方面,用职业判断分析和挖掘人性方面的舞弊风险。

冰山理论强调,在舞弊风险因素中,个性化的行为因素更为危险,必须多加注意。

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 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

压力要素1.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

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机会要素2.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形成原因: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知,能力不足;审计制度不健全。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预防和发现职员舞弊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是指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律师、医生、会计师、汽车修理师等的工作,一般人无法判断他们所做的工作是否与对他们的要求和偿付给他们的报酬相符,因此给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员提供了舞弊的机会;缺乏惩罚措施是指企业舞弊行为被发现后往往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对企业舞弊者缺乏威慑力,因此企业舞弊行为对当事人的低成本高收益有推波助澜之嫌;信息不对称在这里主要是指被欺骗者掌握的信息往往没有欺骗者多,被欺骗者无法觉察自己正处于被欺骗的境地,不能发现企业舞弊行为,因而成为舞弊人的可趁之机会;在某些方面,无知、缺乏能力也会给企业舞弊者造成可乘之机,如许多投资欺骗的对象往往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他们的防范意识不强,而且以他们的能力也无法明了某些金融业务的市场行情;企业舞弊者对审计在发现、调查企业舞弊方面的重要作用很清楚,因此不完善的会计系统、不严密的凭证和记录程序就成为他们可利用的机会。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指的是: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冰山漂浮在海面上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它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可是在水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山体。

海明威以此比喻写作: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过笔端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

如果作家能够处理好这一点,读者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后的分量。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

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

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冰山理论冰山理论图片冰山理论是什么

冰山理论冰山理论图片冰山理论是什么

冰山理论冰山理论图片冰山理论是什么人们常说冰山理论,那么什么是冰山理论呢?下面是店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更多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请关注店铺实用资料科普栏目!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佛洛依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

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时也称为「深度心理学」,特别热衷于挖掘低层潜意识。

佛洛依德曾在致友人信中说:「我只对人的地下室有兴趣。

」如果偏狭地只以低层潜意识来诠释整个人,难免会陷入悲观倾向及化约论的观点。

这正是为什么后来即使是精神分析的门人也不断修正佛洛依德的理论。

如方东美先生说的,心理学要有深度,也要有高度。

梦的解析:第1章为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

第2章为梦的解析方法。

第3章为梦是愿望的达成。

第4章为梦的改装。

第5章为梦的材料与来源。

第6章为梦的运作.第7章为梦程序的心理.本我,作为动物的人的自我,实现自己的欲望,需求.自我,就是社会中显示的自我,有感情,有理智.超我,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整合,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人类贡献.本我、自我、超我及与意识、无意识等的关系:1、无意识大部分是本我的范畴,也有包括自我和超我的一小部分内容。

2、潜意识大部分是自我的内容,是自我隐藏,但通过注意就能出现的部分。

但它也包含超我的一部分内容。

3、意识主要是包括自我表现和超我的可意识层面,包括个人的自我意识、感受等。

4、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做为个体早期的基点,它遵守快乐原则,然后在个体和现实环境的适应发展中出现自我,以开始适应现实原则。

快乐原则的即时快乐的方式——初级思维(想得到就立即要得到)——不适合现实环境,因此出现延迟获得快乐的次级思维(想得到但会不要求立即得到)。

在六岁以后超我的力量开始崛起,这主要是社会道德等的加入个体内部的竞争,所以超我是社会性的。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理解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理解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也就是说,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情感蕴含在形象的背后。

见诸笔端的只有那八分之一的冰尖。

不绑架他人的思维,不把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强加给读者,真正的好作品不会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冰山隐喻理论七个层次:
1、行为:行动、故事内容。

2、应对方式:姿态。

3、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

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模式里负有盛名的理论和工具。

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早在1895年,弗洛伊德在发表《歇斯底里研究》时,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他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并隐喻为冰山。

我们可觉察的部分是意识,是冰山水平面以上的部分;水平面下的大部分是不被我们所觉察的潜意识。

于是潜意识一度成为冰山理论的代名词。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这两者的异同我们在下面会探讨。

在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了体验的这六个层次后,约翰·贝曼博士继而在萨提亚独具创意的框架下,融合众多心理治疗流派的精髓,丰富完善了其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内涵,发展出了完整的冰山理论。

最终使其成为萨提亚众多治疗媒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工具,运用在个人内在探索方面,既有灵动而深入的身心体验,又有清晰缜密的结构设置。

冰山理论为萨提亚模式的治疗和教学推广提供了系统、简洁的方法和工具。

冰山内容行为(Behavior)行为是可见的,是我们无数次尝试去改变的部分。

如想要控制住不发火,想要控制自己不拖延等。

行为是冰山最上端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我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内容。

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的、触摸到的内容,我们做了什么。

这是故事的最原始版本,是直接呈现的问题,是最困惑和让我们烦恼的部分。

例如看到某人摔门而去,听到某人说了句不好听的话,被客户拒绝,突然失控发脾气等。

有些行为是被我们接纳的,我们就会处理好这些行为。

有些则是不被我们接纳的,我们就尝试采用排斥、否定、扭曲、逃离等方式来应对这些行为。

应对(Coping)应对就是对事物的反应态度。

我们对外在处境选择如何回应或反应,就是我们的应对。

应对是冰山的水平线,是行为的起点。

在人际互动中,我们如果接纳自己和对方的行为,就会照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这三个因素,进行一致性的回应。

如果我们无法接纳所发生的行为,就形成了压力状态,以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为主,使出惯用的方式进行事件应对,也就是用不一致的沟通来防卫或保护自己(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在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都会常常谈到“冰山理论”。

何谓“冰山理论”呢?“冰山理论”为何如此著名呢?首先来看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他们曾经在各自领域里所提出过的“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见图。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正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文学与冰山理论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安全生产 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 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冰山理论是指在安全生产中,事故往往只是表面上的现象,而其背后隐藏着更多的隐患和风险。

这就像冰山一样,我们只能看到表面上的一小部分,而无法看到其下面巨大的体量。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长时间的隐患堆积和不良行为的累积导致的。

事故只是表面上的结果,而真正的原因往往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

如果我们只关注事故本身,而忽略了其背后的隐患和风险,那么我们很难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利用冰山理论来引导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要深入挖掘隐患和风险,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加强对不良行为和违章操作的管理和惩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能力。

再次,要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突发状况。

最后,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流程,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展开。

冰山理论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只有真正理解和应用冰山理论,我们才能够充分认识到事故发生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的生命安
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也需要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的合力,共同维护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思想方式,几十年来,它一直是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一。

海明威(1943)最先提出这一理论,以描述一个管理问题:一件事情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解决方案,然而却只有一个最优解。

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像通过冰山表面的水面而未能深究冰山的底层结构一样,需要深入探究才能找出真正的最有效解决方案。

冰山理论是一种经典的管理和决策理论,它反映了两个重要概念:非显性和显性部分。

非显性部分可以指执行某种活动需要的资源和技能,例如经验、信息、知识、社会关系和能力。

另一方面,显性部分是已经清楚地可见的,比如表面的弱点和缺点。

因此,一件事情的完成不可避免的需要显性和非显性的支持,如果只考虑显性的部分,无疑是一种不完整的做法,必须要深入挖掘出深层次的真相,以解决问题。

此外,冰山理论还为解决一项任务所提出了一种框架,这一框架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入手:目标、行动、监督和控制。

在有效解决一项任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并设定目标,确定目标的实施需要哪些步骤,并执行这些步骤,最后,根据实施的效果在相应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情况确认。

由此可见,冰山理论是一种现实而又十分可行的管理理念,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当管理者面临问题时,他们应该从冰山理论出发,以解决问题。

他们应该从表面开始,尝试深入细化的分析,制定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尽量找出真正的根源。

最后,他们还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完成任务的每一步都是正确和有效的。

可以说,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深刻地改变了管理理论的格局,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技巧,并为管理者提供了指导意见,从而使管理者能够有效完成任务,从而改善组织效率。

因此,对管理者来说,冰山理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才能让自己在管理工作中发挥最大的可能性。

爱德华霍尔冰山理论

爱德华霍尔冰山理论

爱德华霍尔冰山理论
左右
爱德华·霍尔冰山理论是澳大利亚社会学家爱德华·霍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一个概念,它描述了一种社会变化的模式,也是一种比喻性的思维模式。

爱德华·霍尔的
冰山理论假设,一个事件只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部分,它只表明一个既定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更深层的变革正在发生,而且可能影响更大范围内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个事
件都可以进一步探索,以及更多隐藏在表层之下的变化。

霍尔把他的冰山理论用在社会变革中,认为社会变革是在多个层次上发生的,其中一
些状况是显而易见的,但其他更深层的变革多半是隐蔽的;也就是说,变革的真正原因往
往比表面的变化复杂得多。

他用一块冰山来比喻整个过程:外面是冰山的一小部分,其余
的则藏在水面之下。

从社会变革的角度看,只是事件的表面,而真正的变革却因未被发现
而隐藏着。

爱德华·霍尔的冰山理论强调在不同表面状况下,体现出更多深层实质性因素,这些
因素才是社会变革的本质。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形成非言语行为的原因似乎很复杂,在
言语表达和行为实践之间可能存在很多区别。

它也强调了拥抱变化的重要性,以应对新挑战,以及面对各种形式的复杂性。

爱德华·霍尔的冰山理论对社会研究有巨大的影响,它让社会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研
究社会变化,而不仅仅是观察表面现象,还可以揭示更深层次的机制和因素。

它也产生了
新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它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社会议题,比如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社会不平
等等,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解读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解读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解读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提出的冰山理论是他创作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他独特的写作风格的基石。

本文将对海明威冰山理论进行解读,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冰山理论的概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首次提出了冰山理论。

他认为,文学作品就像一座冰山,只有露出水面的部分才是读者所能看到的,而冰山底下的巨大部分则隐藏在水下。

这个比喻意味着,作品中的真正意义和深层内涵往往需要读者去发掘和理解。

二、冰山理论的内涵1. 真实感受的表达海明威强调作品应该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感受。

他认为,作家应该像记者一样客观地记录事实,而不是通过华丽的辞藻来掩盖真实。

冰山理论要求作家将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融入作品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2. 隐喻和象征的运用冰山理论强调作品中隐喻和象征的重要性。

海明威认为,隐喻和象征是作品中隐藏的部分,通过它们可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作家应该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让读者通过阅读和思考去发现和理解其中的含义。

3. 省略和留白的运用海明威的作品以其简洁、省略的风格而著称。

他认为,作家应该通过省略和留白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自己去填补故事中的空白。

冰山理论要求作家只展示作品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而将其他细节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推测。

三、冰山理论的意义和影响1. 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冰山理论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需要读者去发现和解读,省略和留白需要读者去填补和想象。

这种参与性的阅读方式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使阅读过程更加丰富和有趣。

2. 培养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冰山理论要求作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感受,通过省略和留白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这种写作风格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也培养了作家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深化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冰山理论强调作品中隐藏的部分,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作者介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 1961 )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954 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至此,海明威的文学声誉达到了顶峰据统计,他的作品被翻译成136 种语言,他小说的销量仅次于基督教的圣经,他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读者,海明威成了美国文学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受到读者如此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简约但并不简单的写作风格对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海明威称之为“冰山理论或冰山原则”一什么是冰山理论在歇斯底里研究(1895)一书中,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冰山的尖角。

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

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在文学创作中,到底什么是“冰山理论”或“冰山原则”,美国艺术批评家马尔科姆指出:“你从生活中提取那些唤起了自己情绪的鲜明细节,如果你对暴行与恐怖并不闭目塞听,而按照适当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就写出了会依旧唤起读者的情绪的东西来。

”这就是海明威在他早期特写中遵循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其自行限定的范围内是极其成功的,甚至在其范围以外,他也是成功的,因为他所描绘的图景表明具有一种。

广泛的暗示力英国批评家贝茨在谈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说:掌握暗示的艺术,用一句话说明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事情的艺术,那就把短篇小说家要干的活儿完成了多一半。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1932)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

”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冰山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厚度。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简约的艺术。

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冰山理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

”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

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

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

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

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

可以说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是敌视形容词的。

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

”他似乎在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以是名词的敌人。

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

他指出开始许多评论家把海明威的省略与传统的留空白理论等同起来,以为这是一种含蓄手法的运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个大的失误。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萨提亚理论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1、行为----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2、应对方式-----(姿态)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感受的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指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存在着的隐含性特征。

1.企业物流过程的复杂性导致物流成本计算的不完全性。

2.企业的各项费用的习惯性归属导致了物流成本的“隐含”。

哪些费用应该列入物流成本中的问题,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3.物流成本的隐含还可能因为一些例外物流费用发生了,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而未“浮出水面”。

物流成本的交替损益性和隐含性这两个特征使得成本复杂化,这给成本的测算和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为此,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必须采用归纳推理的逻辑方法,合理确定成本;并坚持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

储存合理化途径1.储存物品的ABC分析2.追求经济规模、适度集中储存3.提高储存密度和仓容利用率4.建立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5.采取有效的检测清点方式6.运用现代储存养护技术7.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输装备一体化的方式8.认真做好商品在库检查工作供应链管理:是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并保证供应链成员取得相对的绩效和利益,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管理过程物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质、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的顶功能的有机整体第三方物流: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型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国际多式联运至少两种不容运输方式的连贯运输;国际间的货物运输;有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总负责;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据;全程单一的货运费率。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理论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1、行为----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2、应对方式-----(姿态)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感受的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萨提亚理论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1、行为----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2、应对方式-----(姿态)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感受的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

安全生产 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 冰山理论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安全生产冰山理论引言:安全生产是指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防止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活动。

而冰山理论则是一种比喻,用来描述在事故发生前所隐藏的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围绕安全生产和冰山理论展开,探讨其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各种事故和灾难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行业,如矿山、化工等领域。

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也与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可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冰山理论的内涵冰山理论是由英国著名船长爱德华·史密斯提出的,他观察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时,只有冰山露出的小部分被认知到,而大部分隐于水面之下。

这一比喻被广泛应用于事故预防和管理领域,意味着事故发生时,即使表面看起来没有明显的隐患,实际上很有可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因素。

冰山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隐蔽在表面之下的安全隐患,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探索冰山理论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1.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防意识冰山理论告诉我们,表面上看似安全的生产环境下,隐藏的潜在风险是无法被轻视的。

企业应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发现并整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员工要增强预防意识,及时报告潜在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强化培训和教育冰山理论的应用需要全员参与,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的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同时,领导层也要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冰山理论告诉我们,不可忽视的实际上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

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响应和事故调查等方面,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一、冰山理论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所以弗洛伊德把他的精力主要用于对人的无意识的研究,这点也受到了后来人的批评。

见图。

二、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

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对员工来说,外边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

要培育优秀的职业化素质,就要重视这三个隐性方面的内容,因为它占有员工素质的7/8,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员工1/8的显性素质。

浮在水面上的1/8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

而潜在水面之下的7/8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

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

例如:应届毕业生在显性素质方面表现还可以,但在隐性素质方面由于没有得到过培训,所以比较欠缺,这就是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

职业化素质既然有大部分潜伏在水底,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正是这八分之七的隐性素质部分支撑了一个员工的显性素质部分!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上,随时可以调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综合素质问题。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Iceberg Theory
“冰山理论”是根据弗洛伊德、海明威和萨提亚在各自领 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到心理学界、文学界、 管理学界、医学界等,传播广泛。
LOGO
心理学中的冰山理论
LOGO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 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 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 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 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 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 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 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 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这些英语 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 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譬如詹姆斯的代 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 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 。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 训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 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 ,极少用形容词。
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 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LOGO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 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 “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 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 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山理论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从技术走向管理”培训,其中讲到了冰山理论,比较精彩,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冰上理论。

第一、技能
从最表层的原因看,一个人做出一定的行为是因为会做,具有做某些行为的技能;没有做出一定行为的原因是不会做,缺乏做某些事情的技能。

例如:一个人求职会计岗位是因为他掌握了会计技能;一个人没有参加集体舞蹈活动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基本舞步。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技能”这一表层原因单一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相当容易。

主要途径是技能培训和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是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二、知识
一个人没有做出一定行为可能是因为不了解应用某种具体做法的原因。

由于缺乏相应的系统知识,一个人也许掌握某些技能,但是不了解该项技能发挥作用的原理和适用环境,导致一旦客观环境或问题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就失去了使用该项技能的能力。

例如:一个人虽然掌握了概率的技能,但是不懂概率在桥牌中的应用,也就没法表现出在桥牌比赛中应用概率知识进行牌张估算的行为,最终导致输牌;一个人由于学习了哲学知识“量变引起质变”,能够将这一理论用在招聘之中,从量中去求质,而不是极端的追求高质量。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知识”这一表层原因单一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比较容易。

主要途径是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包括学位学习,成人教育,专项知识学习班等。

第三、价值观
价值观属于行为原因的深层因素,主要体现为“这很重要,所以要做”。

个人价值观主要影响表现某种行为重要性的判断,而此类判断通常与个人的理性分析没太大关系。

当一个人感到某种价值很重要时,采取体现该种价值的行动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例如,虽然某人知道餐食过饱对身体会造成潜在伤害的道理,同时必要的浪费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是由于从小接受了不能浪费粮食的教育,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所以即使已经吃饱了,还是会把剩下餐盘里的菜吃掉也不愿倒掉。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价值观”这一深层原因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比较困难。

主要途径要建立个人对新行为模式重要性的认可。

除了道理上的说教外,使之亲身体验不同的行为模式对工作结果的不同影响,从而在内心中建立起对良好行为模式的重要性的认可。

第四、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属于行为原因的深层因素,主要体现为“这是我该做的”。

个人自我定位对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是否在内心中将一种行为纳入自己的行动范畴。

一个将自我形象定位在“企业家”的员工,在很多行为上会表现为“企业家”敢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的特点;而一个将自我形象定位在“与世无争”超脱形象的员工,不太会出现为保护自己团队利益,向上级或相关部门争取资源的行为的。

一个销售代表可能认为她是产品的专家;而另一个销售代表可能认为自己是销售的高手。

这两种不同的自我形象也影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绩效。

前者可能下更大的功夫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产品知识专家;而后者则可能更关注与客户的关系。

在内心中,他们都有自我形象所规定的行为范畴。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自我定位”这一深层原因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相当困难。

主要途径是放在提高个人对行动范畴的敏感程度。

当需要做出某种行为的情境出现时,个人能够自发的意识到并做出相应的行为。

经常与处于目标形象定位相似位置的人们交往,比如经常在企业家群体中活动,可以帮助建立企业家的自我形象(榜样、偶像),这样可以帮助个人尽快融入相应的角色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第五、驱动力(需求/动机)
驱动力也叫需求或动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表现为一个人是否渴望做出某种行为。

驱动力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反复出现的一种牵挂,这种牵挂驱动、指导并选择着行为。

驱动力就象天然的兴奋剂,驱动着人们不断地去做某些事,甚至不需要报酬,因为这些行为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内在的满足。

麦克里兰教授提出,人类具有三种社会需求,它们分别是成就需求、亲和需求和影响需求。

例如,一个人经常表现出随遇而安的行为特征,是因为他内心中体验不到需要体现自我意志的需求;而一个人总是喜欢取悦别人,保持和善,不去伤害别人的感觉,是因为他内心中特别需要对和谐关系的需求。

如果某项行为是由“驱动力”这一深层原因引起的,要改变这类行为极度困难。

改变极度困难,只能靠自己进行调节。

比较有效的调整方法是把个人感兴趣的行为与重要但是不太感兴趣的行为结合起来。

例如,一个人是工作狂但是不喜欢与人交往。

这时候,可以把与人交往纳入取得出色工作业绩的必要条件,从而帮助他从做好工作的角度出发,改进交往沟通的行为,达到调整行为模式的目的。

以个人需求为目标的心理调整培训也可以帮助改变这方面的行为缺陷。

一般的激励培训可以实现短期内的行为改变,但是效果难以持久。

第六、人格特征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主要是指与生俱来的,基本上难以改变的个人特点。

有些人天生比较容易放弃,有些人天生比较善于坚持;有些人天性对人际关系敏感,有些人天性喜欢埋头做事;天性对数字缺乏敏感的人难以成为一个好的财务人员;而天性好动的人,很难从事需要长时间保持安静的工作。

若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与工作要求有很大的冲突时,只要条件容许,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调整工作。

以上对影响行为的各层次因素和相应调整活动的分析表明:行为的原因是多层次的。

在企业对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中,针对整体性的应用方面,比如绩效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管理等方面,需要重点考察行为特征,因为行为特征具有可观察性、可学习性、可复制性;针对个体性的应用方面,比如招聘选拔、培训发展、接班人计划等方面,需要结合考察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

能力素质到底是行为特征还是心理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能力素质是由个人特定的内在稳定心理特点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特征,这种特征能区分个人在具体文化和岗位上的绩效是否优秀。

它同时具有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

但是,能力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应用工具,是为人力资源的具体应用服务的。

如果在应用中需要强调其行为特点,能力素质就是一种行为特征,例如绩效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管理方面,我们不去谈能力素质的心理特点;反之,如果在应用中需要强调其心理特点,能力素质就是一种心理特征,如在核心人员甄选和选拔,领导力发展方面。

对于领导力发展,我们从以上可以得知,领导人的能力素质是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只是有些表层层次可能较容易发生改变,而另一些深层层次则需要在相当的努力、时间和经验的作用下才能得到改变。

冰山理论在能力素质模型中的应用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课堂培训的方式比较适合解决浅层次的行为原因如知识和技能等,而很难改变深层次的素质,如个性特点和动机等,因此要培养领导人才,需要进一步结合能力素质为基础、领导力心理特点为核心的培养发展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