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案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教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6a7a144b35eefdc8d333e8.png)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教案一、教学内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改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交流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点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找到互改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直观教学法,集体反馈等。
五、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1、回顾句型转换,引出课题。
2、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
3、出示学习要求幻灯片,齐读。
4、定义陈述句和反问句。
5、问句的类型: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出示例子区分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6、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承诺了别人的事我们要完成。
(陈述句)难道承诺了别人的事我们不完成吗?(反问句)问: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7、学生发言。
8、小结(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出示四组句子,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①难道我有这么笨吗?我没有这么笨。
②我们怎么能被困难吓倒呢?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③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④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2、引导学生归纳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还要把肯定词变成否定词或否定词变成肯定词,问号改为句号。
①出示例句: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②说明:肯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
③请同学把它换为陈述句: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3、说一说,让生口头作答,教师及时讲评。
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②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③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④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4、出示幻灯片“做一做”,让四个同学上黑板做,其余在下面用练习本做。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f5190d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5.png)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要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理解。
2.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句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培养合作意识。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2. 板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转换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知识。
3. 创新练习:编写一段对话,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来说,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1c5b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5.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方法。
教学内容: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定义。
2.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方法,如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等。
3. 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尝试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练习:1.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我今天要去图书馆。
她不喜欢吃辣椒。
第二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
2. 培养学生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的能力。
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
2. 练习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学步骤:1. 回顾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如使用疑问词、调整语序等。
3. 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尝试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练习:1.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他每天都锻炼身体。
她们已经完成了作业。
2. 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你不是喜欢吃巧克力吗?我们不应该迟到吗?第三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方法。
2. 练习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进行交流。
1. 回顾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方法,如在对话中使用反问句引起对方注意,用陈述句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3. 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进行交流,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练习:1. 用陈述句和反问句完成下列对话。
A:你喜欢旅行吗?B:2. 编写一段对话,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进行交流。
第四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难点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决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c679b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1.png)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能力。
3. 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及特点。
2.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方法。
3. 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方法。
2. 教学难点: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特点及互改方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语境中的反问句和陈述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特点及互改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语境中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让学生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互改反问句和陈述句。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正确运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使用反问句和陈述句。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 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反问句和陈述句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如文学、影视作品等。
2.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些含有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陈述反问互改教案
![陈述反问互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75d299cc22bcd126ff0cb0.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学目标:1、认识陈述句与反问句。
2、学会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3、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并能区分这两种修改方法。
重点、难点:1、学会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2、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并能区分这两种修改方法。
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三年级就开始学了,可是考试的时候,同学们还是经常做错。
今天,我们再次温习“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争取今后做题时少丢分。
(板书: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齐读课题。
)二、初悟方法:(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例:1、桑娜善良的品质打动了人们的心。
2、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母亲承受的千灾百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做一做这两题,做的时候用上修改符号,做完的同学别忘了举起手。
(请学生起来回答)嗯!看来同学们还有点本事,赞一个!聪明的同学们,不知道刚才做题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有)对,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吧!首先我们在原句上加了什么?减了什么?并且改了什么?(生说)很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经过补充后得出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一加:加反问词(难道或者怎么);加语气词(呢或者吗)。
二改:改标点(“。
”改为“?”);改句式(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三检查:检查改写后的句子通不通顺。
(如果句子不通顺,可以加上一两个字或者删去一两个字,但是句子的原意不能改变。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例: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2、难道我不愿意和你到村落里去走一走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做一做这两题,做的时候记得用上修改符号,做好的同学别忘了举起手。
(请学生起来回答)看来同学们比以前聪明了。
谁来说说,你在改的时候加了什么?减了什么?并且改了什么?(生说)那么,老师来总结一下!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一减:减反问词;减语气词(呢或者吗)。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5451192f60ddccda38a03a.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找到互换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评价,集体反馈等。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练习题单。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也示幻灯,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问:比较这组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2、学生发言。
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4、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二)反问句换陈述句。
1、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出示例句:这难道不是母爱的力量吗?②说明: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
③请同学把它换为陈述句:这是母爱的力量。
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还要去掉否定词,再加上句号。
⑤练习,幻灯片出示一道练习题,学生口头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革命者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正像那风雪中挺立的红梅吗?2、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教师出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讨论学习。
(小组讨论)例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交流汇报。
④总结方法: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再加上否定词和句号。
⑤幻灯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指导。
3、小结。
4、练习活动。
请同学拿出自己收集的反问句,和同桌同学互练互评,若有意见和答案分歧,与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解决。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da60e61ed9ad51f11df268.png)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一、教学课时:两课时二、教学内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三、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观察实践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3.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修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熟悉并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方法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卷、日常教学具六、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发兴趣: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个小小的视频。
看视频的时候老师有个小要求——视频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能帮他解决吗?好,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看视频,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多媒体播放小视频)2.视频播放完毕。
师:现在大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生1:安迪不明白他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2:安迪做的土豆太辣了。
生3:我能帮他解决,我觉得他爸爸的话意思是“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3.师:同学们想得可真多,而且也有人帮安迪想出办法了。
那我们现在把爸爸说的话和你们理解的话放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发现吗?生:它们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不能放很多辣椒。
师:说得非常好!它们是不同的句子,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板书课题,并全班齐读)(二)简要阐述,了解大意:1.多媒体出示课题——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2.师:同学们看这个标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1:什么叫反问句啊?生2:什么叫陈述句呢?生3:“互换”又是什么意思呢?…………3.师:那老师现在就给大家简单地讲解一下什么叫反问句,什么叫陈述句。
多媒体展示→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即可→出示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
(三)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1.对比观察:①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②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生1:相同点是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陈述句与反问句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2d67d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f.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
2、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水平,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找到互换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评价,集体反馈等。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练习题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1、出示幻灯,学生观察分辨陈述句与反问句,自由发言。
2、学生发言。
3、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的难易,出示幻灯判断句子4、教师出示例句,与同学讨论解决。
例句:1、钓鱼岛是中国的国土。
解决:难道钓鱼岛不是中国的国土吗?例句:2、这件事我不会忘记。
解决:这件事我怎么会忘记呢?5、全班交流,简单总结方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出示幻灯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
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二、小组合作学习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小组合作学习2、指名交流三、独立完成复习资料上的第一大题的前五题1、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2、全班交流过渡:能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不算本事,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才算你行。
四、反问句换陈述句。
1、出示例句1:这难道不是母爱的力量吗?否定形式2、指名回答3、出示例句2: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肯定形式4、指名回答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①去掉句子中“难道……吗”或者“怎么……呢”等疑问词。
②句子中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者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③句子末尾的问号改为句号。
6、独立思考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学生思考2、指名交流五、独立完成复习资料上的第二大题的前五题1、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2、全班交流六、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剩下的题目(十道题目一百分)七、总结。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ef69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0.png)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基本概念和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敏感度,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及特点。
2.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3. 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特点及转换方法。
2. 难点: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实践,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反问句和陈述句。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概念及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强调关键点。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掌握程度。
4. 情境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运用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实际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达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复习。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情况,评估其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意见,了解他们对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对于学生在应用反问句和陈述句时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对于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困惑。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cd56b6b0717fd5360cdc4e.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邵武市昭阳中心小学陈梅指导老师熊玉平教学目标:1、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方法。
2、会运用总结过的方法改陈述句和反问句。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习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出示: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1)首先我们判断这是一个肯定句,第一步肯定改为否定,也就是把肯定的“是”改为“不是”: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接着第二步加反问词: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3)最后改标点,把句号改为问号: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就这样,陈述句“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改为反问句就成了“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2、出示: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1)首先我们判断这是一个否定句,“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第一步否定改为肯定,“不能”改为“能”。
(2)第二步加反问词: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3)第三步改标点,把句号改为问号。
三步就将“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这个陈述句变成“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这样的反问句了。
(过渡:以上是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接下来,我们看看反问句如何改为陈述句)二、学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出示: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吗?(1)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第一步与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第一步相同——肯定与否定互换,所以,第一步我们把“不是”这个否定词改为“是”。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第二步与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第二步相反——将反问词去掉:雷锋叔叔是我学习的榜样?(3)第三步虽都为改标点,但这里是把问号改为句号。
最后“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吗?”这个反问句改成的陈述句则是“雷锋叔叔是我学习的榜样。
”2、出示: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1)第一步肯定和否定互换,把“能”改为“不能”。
(2)第二步去反问词,变成“我们不能浪费时间?”(3)第三步改标点,问号变成句号。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这个陈述句与“我们怎么不能浪费时间呢?”意思不变。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b25b23eefdc8d376ee32a8.png)
互改反问句与陈述句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语文王国里有一对句子兄弟(出示:陈述句、反问句)他们经常出现在作业中让我们互改,有些同学却不会改写,苦恼不已。
今天,老师请来了这两位小伙伴,大家想了解他们、学会互改他们吗?二、明确陈述句与反问句1、陈述句和反问句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瞧,这对兄弟给我们带来了自我介绍。
(出示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陈述句:用来说明一个事实,句末用句号表示的句子。
例: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句末用问号表示。
例:没有水,就不会有水。
没有水,难道会有生命吗?2、看了他们的介绍,认识了这对小伙伴,你发现了什么?(1)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不同;(2)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强烈,能增强表达效果;(3)是一种明知故问的句子,答案在句子中。
评价:看来大家的语感真不错,能够体会出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介绍互改的方法1、过渡:如何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呢?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改写秘诀。
“一去二改三变”一去:去掉反问词(如:难道、吗、怎么、呢……)和语气词;二改:把“?”改为“。
”三变:把肯定的意思变否定,把否定的意思变为肯定。
(如:怎能----不能,不正---正是)2、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1)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
(2)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呢?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恩情。
3、陈述句改写反问句刚好与之前的练习相反,你能试着给它编口诀吗?(指名说:一加二改三变,具体说说)一加:在陈述句中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能……呢)二改:把“。
”改为“?”三变:把肯定的意思变否定,把否定的意思变为肯定。
(如:怎能----不能,正是-----不正)让我们来实践一下吧。
(1)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2)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4、小结:现在,你学会互改陈述句和反问句了吗?让老师来考查一下你们的水平吧!(1)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应该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41f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b.png)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教案以下是一份关于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方法。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语言转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陈述句改反问句的具体方法和要点。
难点:理解两种句式表达情感和语气的不同,正确进行互改。
三、教学准备课件、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就是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
大家知道反问句和陈述句有什么不同吗?生:反问句好像语气更强烈一些。
师:对呀,说得很好。
那我们先来看怎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吧。
比如“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谁来说说怎么改?生:可以改成“你知道这件事。
”师:非常棒!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大家看,要先去掉反问词,像“难道”“怎么”这些,然后把问号改成句号,最后调整一下句子的意思。
大家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那我们来练几个吧。
(出示练习题)大家试试。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好,我们来看看大家改得对不对。
……师:那陈述句怎么改成反问句呢?谁来说说方法。
生:加上反问词,把句号改成问号。
师:对,还要注意句子的意思不要变哦。
比如“他是个好人。
”怎么改?生:“难道他不是个好人吗?”师:很好呀!那我们再练练。
(出示练习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都学会了吗?生:学会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较好地掌握了互改的方法。
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一些小错误,比如忘记调整词语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针对性练习。
同时,还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句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bcb4e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e.png)
《陈述句反问句互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了解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子特点;比较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相同点不同点;讲述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然后做小练习,接着利用做过的练习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接着做小练习;最后总结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子特点。
2、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3、会运用总结过的方法改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互改的方法。
二、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的特点1、出示:幻灯片师总结反问句的特点,2、出示:幻灯片师讲述陈述句的特点3、出示:幻灯片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4、出示:幻灯片我难道不是观音渡小学的学生吗?我是观音渡小学的学生。
5、出示:幻灯片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不同点:句式不一致反问句带有:怎么……呢能?陈述句带有:不能。
三、方法总结(一)反问句改陈述句出示:幻灯片1、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总结出了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那如我难道不是观音渡小学的学生吗?我是观音渡小学的学生。
2.出示:幻灯片●1、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或“怎么(能)……呢”;●2、把“?”改成“。
”;●3、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方法:(有“不”去“不”,没“不”加“不”)●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3.出示:幻灯片小练习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师讲解要点(二)陈述句改反问句1.通过以上训练我们掌握了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会做反问句改陈述句的题目,那么反过来,怎样把陈述句改回反问句呢?你会根据以上总结的方法,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吗?出示:幻灯片师梳理总结2.方法:●1、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或“怎么(能)……呢”;●2、把“。
部编版小学语文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a0dd2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3.png)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一、教学⽬标:1、知识⽬标:通过复习,让学⽬更进⽬步学习和运⽬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
2、情感⽬标:通过老师总结的万能公式帮孩子攻克心里难关,变难为易。
3、能⽬⽬标:培养学⽬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的能⽬,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法。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法。
2、学⽬能够掌握“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
3、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找到互改的⽬法和⽬般规律。
三、教学⽬法运⽬多媒体教学,教师引导,学⽬主导,⽬络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同学们,“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三年级就开始学了,可是考试的时候,同学们经常出错。
今天,我们再次温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争取今后做题时少丢分!(板书: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和练习。
例: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先我们找什么?(⽬说)很好,⽬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经过补充后得出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1找:找肯定词或者否定词。
2加:在其前加“难道······吗”或者“怎么······呢”。
3改:和开始找的肯定词或否定词唱反调。
4改标点(“。
”改为“?”);改句式(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最后检查:检查改写后的句⽬通不通顺。
(如果句⽬不通顺,可以加上⽬两个字或者删去⽬两个字,但是句⽬的原意不能改变。
)温馨⽬提⽬:只有句末有标点,⽬般“难道”加在最前⽬,“怎么”加在句中间; 句中若有⽬逗号,⽬般“难道”加在逗号后。
“呢”、“吗”总在“?”前。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法和练习:1、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的万能公式:一找、二加减、三改。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9337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c.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教授学生如何在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进行互换。
通过这个练,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句式之间的转换,并提高他们对语法和句式的掌握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 (5分钟)- 引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解释它们的基本定义和用途。
- 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熟悉这两种句式。
讲解 (15分钟)- 详细解释如何在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进行互换。
- 强调重点词语的变化以及句子结构的调整。
- 提供一些示例句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练 (20分钟)- 给学生发放练册或纸张,让他们在上面完成一些练题。
- 练题中可以包括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填空题等。
- 在练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检查与讨论 (10分钟)- 收集学生的练册或纸张,检查他们的答案。
- 对于错误的答案,进行解释和讨论,确保学生理解正确的句式转换方法。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他们的问题。
拓展练 (10分钟)- 提供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让学生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
- 这些句子可以包括长句、包含多个从句的复合句等。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句式和变化方式。
总结 (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方法。
- 回顾学生的研究成果,鼓励他们继续加深对这个句式转换的理解。
展望- 推荐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练中积极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 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其他句式和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以上是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的转换(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的转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b3905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5.png)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
2.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3. 反问句与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难点: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
2. 新课导入: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2. 内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转换方法、应用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题目。
2. 提高练习:结合实际语境,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学生反思: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是否存在疑问或困难。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传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并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5539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1.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及区别。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定义及特点。
2.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
3. 练习题: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及特点,掌握互换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进行有效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特点及互换方法。
2. 实践法:学生练习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运用场景。
2. 新课讲解:讲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特点及互换方法。
3. 课堂练习:学生练习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附:课后作业1. 请用陈述句和反问句各写一段话,描述春天的美丽。
2. 请用陈述句和反问句各写一段话,表达对你的好朋友赞美。
3. 请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a.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
b. 你今天吃过了饭吗?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句子,让学生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表达上的差异,提高表达能力。
3. 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完整版)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
![(完整版)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https://img.taocdn.com/s3/m/037880e377232f60ddcca1c6.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微课教学设计【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但有时还是会会出现错误,除了一些学生把句子意思搞反外,没能很好地理解原句,也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教学内容出自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二中的温故知新部分。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在进行互换时,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语感较差、没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有不少同学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常常做错。
只有学习得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学会!二、认识陈述句与反问句1.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子。
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而在朗读时则用降调。
它包括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种:女口:今天下雨了。
(肯定形式)我不喜欢这幅画。
(否定形式)2.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也就是明知故问。
它的句末一般用问号,如:“难道我会不知道?”特殊的反问句句末也可用感叹号。
女口:“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遵循原则两种句式的互换应该遵循“在不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的情况之下。
四、学会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我们先来学习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老师这里有四个小锦囊教给大家,它们是“变、去、改、读”。
2.下面我们以“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为例进行学习。
一变: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e323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1.png)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改,那肯定能改出来。
(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如下:
1.要反复读懂句子,加上表示反问句中的疑问词,如:“难道”“怎么”、“怎能”等;
2.加上句末语气词“吗”“呢”、“吧”等;
3.如果陈述句中没有否定词“不”、“没有”等,改为反问句时要加上否定词;反之,如果有否定词就要把否定词去掉。
三、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的懂句子,去掉表示反问句中的疑问词,如:“难道”“怎么”、“怎能”等;
2.去掉句末语气词“吗”“呢”、“吧”等;
3.如果反问句中没有否定词“不”、“没有”等,改为陈述句时要加上否定词;反之,如果有否定词就要把否定词去掉。(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读懂句子的意思)
4.把“。”改为“?”
四、练习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
1.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2.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3.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小结:同学们掌握了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的方法及诀窍,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它!
二、比较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异同点(以第四句为例来体会一下)
1.将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我难道不是希望小学的学生吗?我是希望小学的学生。
比较句子的异同点。
(1)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不同,前一句是反问句,后一句是陈述句。
(2)两者的区别在于反问句表达的否定语气更强烈,效果更好。反问句会起到加重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而要想弄清反问句的意思,就要将他改为陈述句。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呢?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改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语文王国里有一对句子兄弟(出示:陈述句、反问句)他们经常出现在作业中让我们互改,有些同学却不会改写,苦恼不已。
今天,老师请来了这两位小伙伴,大家想了解他们、学会互改他们吗
二、明确陈述句与反问句
1、陈述句和反问句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瞧,这对兄弟给我们带来了自我介绍。
(出示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
陈述句:用来说明一个事实,句末用句号表示的句子。
例: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句末用问号表示。
例:没有水,就不会有水。
没有水,难道会有生命吗
2、看了他们的介绍,认识了这对小伙伴,你发现了什么
(1)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不同;
(2)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强烈,能增强表达效果;
(3)是一种明知故问的句子,答案在句子中。
评价:看来大家的语感真不错,能够体会出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介绍互改的方法
1、过渡:如何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呢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改写秘诀。
“一去二改三变”
一去:去掉反问词(如:难道、吗、怎么、呢……)和语气词;
二改:把“”改为“。
”
三变:把肯定的意思变否定,把否定的意思变为肯定。
(如:怎能----不能,不正---正是)
2、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1)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
(2)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呢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恩情。
3、陈述句改写反问句刚好与之前的练习相反,你能试着给它编口诀吗(指名说:一加二改三变,具体说说)
一加:在陈述句中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能……呢)二改:把“。
”改为“”
三变:把肯定的意思变否定,把否定的意思变为肯定。
(如:怎能----不能,正是-----不正)
让我们来实践一下吧。
(1)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2)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4、小结:现在,你学会互改陈述句和反问句了吗让老师来考查一下你们的水平吧!
(1)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你应该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2)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
(3)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难道不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诀窍,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