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_冰山原则_下的小说创作风格

合集下载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电报体风格电报体风格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

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

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

”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

论海明威创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本科论文

论海明威创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本科论文

论海明威创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王世超【内容摘要】海明威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文章主要从简洁的语言艺术、含蓄的意境、丰富的人物形象与情感以及深刻的主题思想四个方面着手分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并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冰山原则中的“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的关系和在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冰山原则;简洁;潜台词;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象征寓意。

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著名作家,是“迷惘一代”的杰出代表。

海明威的一生也是富有戏剧与传奇色彩的。

特殊的人生经历、感情的细腻与敏感使其明显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许多作家,同时也成就了其独特风格。

他把自己的著作比作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并用“冰山原则”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海明威独特性的思维与构筑,给世界文学注入了新鲜元素使人眼睛为之一亮。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最早是在一部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并在以后的创作和著述中加以阐发和完善。

海明威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即只写其中的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要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想象。

”根据海明威的解释,我们可以把冰山原则作如下定义:“冰山原则就是作者试图用最简洁、简单的语言文字,勾勒描绘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把自己对作品的深刻感知、感悟及自己对作品所赋予的深意,最大限度的隐藏于作品的形象之中,使情感深厚而不外露,思想隐含而富有深意。

将作品的可感性与寓意性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使读者透过对外在的形象、语言的感知,去发掘、去领悟隐藏在简洁下的纷繁与宏伟。

海明威及其所开创的“冰山文体”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小说的另一视角,也对后来的小说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明威是一位与我的写作技巧密切相关的作家”,马尔克斯这样说。

“冰山原则”无疑是海明威开创并付诸实践的一个具有刷新历史意义的理论主张。

一、简洁的语言对话艺术作家的存在与成就都是由他的作品来说话的。

作品是作家精神与思想的集成与具体化。

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原理”

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原理”

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原理”孙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海明威的作品素有“冰山风格”之称,擅长以最基本、最直白的简单词汇来表达最复杂的内容或揭示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本文简单阐述了“冰山原理”的内涵及海明威作品的主要风格,并详细地探讨了海明威作品中“冰山原理”的具体表现手法,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把握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原理”;风格分析;表现手法作者简介:孙佳(1982.2-),女,吉林大安人,硕士,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97-02引言:“冰山理论”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每个人的人格就如同海面上的冰山一般,浮现出来的有意识层面仅仅是一小部分,即大部分人格是处于无意识层面的,而这些无意识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人的行为和发展。

1932年,海明威在其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冰山原理”的文学创作理论,他将文学创作比喻为一座浮在海洋上的冰山,而冰山运动之所以让人感到壮观雄伟,是因为它浮出水面的只占全部的八分之一。

“冰山原理”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处理生活和艺术之间关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纵观海明威的文学作品,语言大多都十分地简洁凝练,用海明威的话说就是,直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只是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一”,其作用是为了唤起读者自身的想象力,主动去探索隐藏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使其在受到强烈震撼和感悟的同时得出自己的结论。

海明威在其一生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对整个世界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即便是在当代文学作品创作中,我们也应积极了解和学习海明威的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文学价值。

一、“冰山理论”的含义在文学创作领域中,所谓的“冰山原理”是指作者通过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塑造出一个轮廓清晰的形象,并且将自身感受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意图最大程度地隐藏于这一形象之中,使作品的思想隐而不晦,情感含而不露,从而达到将文学作品的可思性和可感性相结合的目的,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其鲜明的形象,主动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评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冰山”叙事风格

评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冰山”叙事风格

评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冰山”叙事风格作者:段丽芳段聪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摘要:诺贝尔奖得主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 )以短篇小说来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以简易的写作风格和“冰山理论”而著名。

这不仅体现在海明威简约明了的语体风格,更体现在海明威短篇小说在对话叙事、叙事时空转换和场景省略叙事方面独树一帜的叙事艺术,阐释了海明威小说“冰山”之下所隐藏的艺术主题。

关键词:海明威;短篇小说;冰山理论;叙事作者简介:段丽芳(1982-),女,汉族,云南芒市人,硕士学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段聪丽(1986-),女,汉族,云南腾冲人,硕士学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3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 )以短篇小说来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他毕生共写了10本短篇小说集。

作为一名作家兼新闻记者,他因简易的写作风格和“冰山理论”而著名。

他所展现的人物的真实性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海明威作品的著名评论家贝克认为“海明威已经学会以少获多、如何删节语言、如何倍增强烈感以及如何通过留白而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比真相更多的感觉”(Baker,1981:117)。

《海明威短篇故事集》(Hemingway ,1981)中《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公认的海明威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结合作者的历史传记背景,本文以该篇为代表,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和叙事技巧,以此剖析阐释海明威短篇小说“冰山”之下隐藏的艺术主题。

1.对话叙事和叙事时序1.1对话叙事海明威短篇故事有着与其长篇小说一样的写作风格。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浅析《⽼⼈与海》的艺术特⾊浅析《⽼⼈与海》的艺术特⾊ 《⽼⼈与海》是海明威整个⼈⽣艺术写照总结,⽂中集中体现了他的“冰⼭原则”的写作技巧。

以下是⼩编为⼤家推荐的浅析《⽼⼈与海》的艺术特⾊,希望能帮到⼤家。

《⽼⼈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最优秀的⼩说之⼀,曾凭其荣获诺贝尔⽂学奖和普利策奖。

⼩说讲述了⽼渔夫圣地亚哥出海捕鱼,在第⼋⼗五天捕获了⼀条⼤马林鱼,返航中遇上凶猛的鲨鱼与其艰难搏⽃,最终成功摆脱鲨鱼却只剩下⼀具鱼⾻架的故事。

⼩说是⼀部现实主义⼒作,隐含着强烈的象征意蕴,具有多层深度寓意的启发⼈们思索的⼒作。

作品表现⼿法多样,结构独具⼀格,语⾔简洁凝练,完美体现了海明威客观、简洁、朴实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本⽂试从独特的结构形式、简洁的语⾔风格、独特的表达技巧等⽅⾯分析《⽼⼈与海》的艺术特⾊。

⼀、独特的结构形式。

《⽼⼈与海》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运⽤了纵式结构、轮辐式布局,具有缓急相间的节奏感。

纵式结构海明威采取纵式结构的⽅式,凭借⾃⼰兑⼤海对捕鱼的热爱与熟悉度,以⼀个独特的⽼渔夫圣地亚哥为主⾓;⼀个热情、好学,对⽣活充满好奇、对⽼⼈有独特情感的⼩男孩曼诺林为配⾓,借助深蓝⼤海、马林鱼促进故事发展,⽤两天时间将⼀系列的情节发展按⾃然的时空顺序进⾏,巧⽤“冰⼭原则”,让作品只展现⼋分之⼀,给读者⼴阔的思考、想象空间,由此歌颂主⼈公“硬汉”形象⾥独特⼈⽂精神,在作品的背后品出深厚的寓意。

以此集中的体现了海明威创作主题:“⼈并不是⽣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轮辐式的布局通篇作品时间紧凑,只⽤四天时间久将全部事件交代清楚;⽼⼈出来的前⼀天,以其从海上归来为引⼦引出周边⼈物,并交代了他们与⽼⼈的关系:⼀个跟他学钓鱼技巧、热爱他、常给他安慰与⿎励的⼩男孩曼诺林;⼀对吝啬、⾃私的⽗母;⼀群敬爱他却⽆法跟他产⽣⼼灵相通、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渔夫们和⼀个关⼼他的酒店⽼板。

⽼⼈⾃信乐观、热爱⽣活,⼼胸开阔、勤劳勇敢,具有⾼度的冒险精神;是⼀位纯朴、独特的古巴渔民。

请根据材料阐释海明威在文学创作时的冰山原则

请根据材料阐释海明威在文学创作时的冰山原则

请根据材料阐释海明威在文学创作时的冰山原则海明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是作者在作品中只展示部分信息,而留下更多的暗示和隐喻,让读者通过阅读和思考去揭示作品更深层的含义。

这种写作风格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厚度和深度,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经常运用冰山原则,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表达得极为简洁,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比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搏斗,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对抗,同时也反映了人生意志和坚持信念的力量。

在小说中,海明威只交代了老人的基本情况和行为,但读者可以透过这个简单的故事看到更多的意义和启示。

另外,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海明威用简洁的语言和对话描绘了一群在1920年代巴黎生活的美国人,展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和对生活的追求。

作者并没有直接揭示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而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和与他人的互动来暗示读者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种留白和暗示的手法给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深度,使读者不断思考和探索作品背后的真谛。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他认为作品中不需要直接展示所有的信息和情感,而是要留下一部分空间给读者去想象和体会。

这种留白和隐喻的手法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和神秘感,同时也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总的来说,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简洁的表达和隐喻的手法,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深度,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这种留白和暗示的风格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文学的独特追求,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作品更深层次理解的窗户。

论_老人与海_的_冰山原则_

论_老人与海_的_冰山原则_

出老人天真、正直的性格,也写 出了一个渔夫的特点。
在小说中,海明威惜墨如 金,刻意用简洁朴实的白描手 法,来勾画出那些鲜明生动的场 景和事物,使人在平淡处见新 奇。如“陆地上面的云彩,现在 像是巍峨的山峦似的升到空中, 海岸只剩下长长的一条绿色的 线,背后是一丛淡青色的小山, 现在水面是深蓝色的了,深得几 乎 变 成 紫 色 。” 这 段 描 写 , 没 有 华丽的词藻,着墨不多,像中国 的山水画,恬淡而深远,写出海 的壮丽景色,给人以美感。在描 写马林鱼时,写鱼的嘴“像一根 垒 球 棒 ”, 给 人 以 直 观 的 形 象 , 又体现了老人对垒球的爱好。海 明威这种严谨、简练的文体,普 通、生动的生活语言,寓繁于简 的表达,体现了他的冰山原则。
( 老 渔 夫 的 好 伙 伴—— —“ 孩 子”拿了一罐热咖啡,等候在熟 睡的“老头儿”身边)
最后,老头儿醒来了。 “不要动,你还是躺着吧,” 孩 子 说 , “ 先 喝 咖 啡 吧 。” 他 把 咖啡倒了一些在玻璃杯里。 老头儿把咖啡接过去一口喝 掉。 “它们把我给打败啦,曼诺 林 ,” 他 说 , “ 真 的 , 它 们 打 败
3.“电报式”的对话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大量使 用对白。他不是通过传统的叙 述、抽象的描摹、冗长的说明和 主观的议论,而是通过自然、生 动、简洁的对话,来陈述故事, 表达感情,阐明主题。对话(包 括独白)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 大特色,它也体现了海明威的 “冰山”创作风格。作者运用简 洁的手法,来安排人物对话,自
对于海明威这样一种散文风 格 , 德 国 作 家 齐·棱 茨 作 过 这 样 精辟的解释:“海明威通过无动 于衷而达到激动,通过不加解释 而得到解释,通过疏远的冷淡而 得到关怀。”[6]在海明威的许多作 品中,他不是把自己对生活的经 验和盘托出,而是使这种经验含 而不露。虽未行诸于文字,但在 字里行间已经把那种深沉、博大 的思想,悄悄地传递给了读者。 因此,读者虽然只望见冰山的山 峰,却已经感觉到了蕴藏于海平 面下的伟力。他能用八分之一的 简洁语言,表达出八分之七的丰 富思想内涵。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简述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一种文学创作的理念和方法,它也被称为冰山效应。

它源于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海明威在小说中使用了简洁、直
接的文字表达方式,只展示了故事的表面,而将故事的深层含义和情感留
给读者去推测和体会。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认为,文学创作应该像冰山一样,只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真正的含义和情感则隐藏在表面之下。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运用冰山原理的技巧。

他通过简
洁的叙述和对细节的选择性呈现,传达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
在《老人与海》中,故事讲述了一个老渔夫与一条大鱼的搏斗,表面上看
似简单粗暴,但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之外的线索和间接的描述,理解到更多
关于坚持、尊严和人生意义的主题。

总之,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理念和方法,通过留
白和暗示,让读者参与到作品中,通过自身的理解和体验去揭示故事的深
层含义和情感。

这一原理不仅为海明威的作品注入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也
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叙事风格

论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叙事风格
第 2 卷第 7 5 期
2 1年 7 02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 l f h n cu o rao C a gh nUnvri f ce c n eh ooy ( o il ce cs io iesyo S in e dT c n lg S ca in e Edt n) t a S i
略 不 写 , 样 反 而 加 固你 的 冰 山 。 这
说 主题 的内心独 白之外 , 其余 部分几乎全部 由两位侍 者的对 话 组成。通过对话 , 故事中三位人物 的状况被 清晰地勾勒 出 来: 一位孤独 的老人每 天晚上都来 餐馆 喝酒 , 因为这是 一个 干净明亮的地方 ; 一位除 了工作 以外一无所有 的年长侍者也 感到孤独 , 因而不愿 早早下班 回家面对 黑夜 ; 一位不耐 烦的 年轻侍者 , 工作 、 有 有妻 子 、 有信心 , 他一心急着关 门回家 , 因 为他 的妻子在等他 。如海明威一贯的叙事风格 ,地方》 《 简洁 含蓄 , 尤其是 占绝大篇 幅的对话用词 普通 , 句式简短 , 但海 明 威赋 予它们深 刻的寓 意。下 面我们从语 气和风格 两方面分 析一下《 地方 》 的语言特色。
说 的语言极其 简洁含 蓄,但作者 以不易觉察 的讽刺语 气揭 示 了其对生命 本质和生存意义 的深刻洞察 。小说也进一步揭 示了
海 明威一贯 的 “ 山原则”叙 事风格 :简约洗炼 ,蕴 寓深刻。 冰 [ 关键词 ] 叙 事风格 ;冰 山原则 ;语 气 [ 中图分类号 】 I l . 7 7 20 4 [ 文献标识码】 A [ 作者简 介] 陈卫国 ( 9 9 ,男 ,硕士 ,副教 授,研 究方向为英美文 学。 1 6 一)

海 明威独特 的叙 事风格不仅体 现在 其著名的中 、 长篇 小

论海明威创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本科论文

论海明威创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本科论文

论海明威创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王世超【内容摘要】海明威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文章主要从简洁的语言艺术、含蓄的意境、丰富的人物形象与情感以及深刻的主题思想四个方面着手分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并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冰山原则中的“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的关系和在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冰山原则;简洁;潜台词;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象征寓意。

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著名作家,是“迷惘一代”的杰出代表。

海明威的一生也是富有戏剧与传奇色彩的。

特殊的人生经历、感情的细腻与敏感使其明显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许多作家,同时也成就了其独特风格。

他把自己的著作比作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并用“冰山原则”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海明威独特性的思维与构筑,给世界文学注入了新鲜元素使人眼睛为之一亮。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最早是在一部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并在以后的创作和著述中加以阐发和完善。

海明威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即只写其中的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要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想象。

”根据海明威的解释,我们可以把冰山原则作如下定义:“冰山原则就是作者试图用最简洁、简单的语言文字,勾勒描绘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把自己对作品的深刻感知、感悟及自己对作品所赋予的深意,最大限度的隐藏于作品的形象之中,使情感深厚而不外露,思想隐含而富有深意。

将作品的可感性与寓意性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使读者透过对外在的形象、语言的感知,去发掘、去领悟隐藏在简洁下的纷繁与宏伟。

海明威及其所开创的“冰山文体”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小说的另一视角,也对后来的小说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明威是一位与我的写作技巧密切相关的作家”,马尔克斯这样说。

“冰山原则”无疑是海明威开创并付诸实践的一个具有刷新历史意义的理论主张。

一、简洁的语言对话艺术作家的存在与成就都是由他的作品来说话的。

作品是作家精神与思想的集成与具体化。

刍议海明威写作的_冰山原则_王景芳

刍议海明威写作的_冰山原则_王景芳

刍议海明威写作的“冰山原则”Ξ王景芳,王 晔(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河南新乡453002)摘要:海明威开创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对文学界影响很大,他的这一写作风格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学作品逐渐形成并完善的。

本文结合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简要分析了“冰山原则”的创作理论和写作特色,以及“冰山理论”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冰山原则”;写作风格;创作原则;写作特色中图分类号:I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093(2003)0320113201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30年代“迷惘的一代”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冰山原则”创作风格对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明威把自己的著作比作“冰山”,并用“冰山原理”来形象地概括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和技巧。

他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

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

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

”根据海明威的解释,我们可以对“冰山原则”作这样一个粗略的概括:“冰山原则”就是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包含着海明威深刻的思想,这思想建立在多年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以及他对生活理解的程度上。

在海明威的作品里,省略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

他曾强调说:“如果一位作家省略某一部分是因为你不知道它,那么在小说里就有破绽了。

”很显然,作家省略的东西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也必须是读者所能够领会的。

这样一来,没有被省略的文字就要有典型意义,只要读者看到这些文字,便会联想到那些省略掉的内容。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

从_白象似的群山_看海明威的小说创作风格

从_白象似的群山_看海明威的小说创作风格

摘要:“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独特写作风格。

本文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从小说的呈现方式、故事情节本身及小说的独特的结尾方式着手,通过分析作者在小说中对象征、省略、及双关语等创作手法的运用,详尽地阐释了海明威的“冰山”写作风格。

关键词:冰山原则;象征;省略;语意双关;零度结尾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具个性的伟大作家之一。

他的“冰山原则”这一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创作的一代新风。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感受作品鲜明形象并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1]海明威在《死在午后》一书中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2]他认为作品就好比“一座冰山”,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和可见的文字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则是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作家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水面下”的则应让读者去体味。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一对美国青年男女在一个西班牙小站喝酒,候车。

男人设法说服姑娘去做一个小手术。

小说基本上是由男人和姑娘的对话构成,对话紧扣两人对手术存有的分歧进行。

但在列车即将到站时,姑娘平静了下来。

小说至此结束。

整篇小说文字简洁、含蓄,故事情节简单,基本上是由男人和姑娘的对话构成,却蕴藏了丰富的内涵,作者运用了象征、双关和省略等创作手法,通过极为含蓄、凝练、朴素无华、准确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和启发读者挖掘这一短篇小说的潜在意义,充分展现了他的“冰山”风格的无穷魅力。

让我们从以下方面来分析海明威是如何启发读者去体会那隐藏在水中的八分之七的部分的。

“摄像式”的呈现方式海明威在《白象似的群山》中运用了“摄像式”的呈现方式。

有些批评家说,“海明威的描写和电影摄像机的作用颇为相像。

试析海明威得冰山原则

试析海明威得冰山原则

试析海明威得冰山原则摘要:海明威创作遵循的“冰山”原则,就是用“八分之七”作为基础来表“八分之一”,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用富有深蕴的象征表现他对人生、人类命运的思考。

《老人与海》集中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关键词:《老人与海》冰山原则省略一、引言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二次繁荣”的代表性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和他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的“硬汉子”形象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被誉为“开一代文风”,甚至“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对现代英美文学产生了长久深远的影响。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i always try to write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iceberg. there is seven-eighths of it under water for every part that shows. anything you know you can eliminate and it only strengths your iceberg. it is the part that doesn’t show.”我们可以试着将此原则用以下语言解释:最大限度地将作者的感情埋藏在简单精炼的语言之下,从而激发读者通过鲜明的描述来感觉和想象文本的真正意义所在。

读者所能看到的和所能计算的体积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海水深处的才真正是冰山的全部,而这一部分只能让读者去感受、猜测和想象。

而这种写作风格在《老人与海》(the old men and the sea)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丰富的生活积累要表现“八分之一”,就要有“八分之七”作为基础。

海明威传奇式的生活给了他非常多的生活素材。

因此,他笔下都是他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就取材于他在古巴渔村生活时了解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清晨,我在海滩的水边上,准备驾驶‘拜勒号’出海玩一天。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海明威的“冰山”象征着他在创作实践中对形式美的追求,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开美国文坛一代文风。

冰山之雄伟,让人为之观叹,是因为它展示的是冰山的一小部分,还有八分之七在水下。

虽然我们看不到它,却可以通过想象去挖掘深藏的意蕴。

这是海明威在他的创作中潜心追求的。

海明威“冰山”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丰富的生活积累过的感受”而感到极其幸运。

二、语言简洁却富有深蕴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基础上,海明威乱中取意,以少概多,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手法来表达鲜明的艺术形象,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蕴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海明威在谈创作《老人与海》时曾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部一千多页的巨著,可以将渔村的每一个人都写进去,把他们如何谋生、出生、受教育和养育儿女过程全部写进去。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凡是那个渔村听来的故事我都避而不谈”“正是这些见闻构成了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部分”。

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只不过一百多页,只是通过老人和孩子两个人物将海明威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表现出来。

在小说中,海明威惜墨如金,刻意用简洁朴实的白描手法来勾画出那些鲜明生动的场景,使人在平淡处见新奇。

海明威在写作方面有准则:“要用短句”“要有明快的风格”“要用动作词写。

删去不必要的形容词。

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决不用两个字”。

在语言上他尽可能客观冷静地去叙述,用有限的文字去表达丰富的内容,让读者透过纸面去解释、咀嚼,这也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目的。

《老人与海》开篇就写到:“他是一个独自在海湾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他到那儿接连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

”语言简洁朴实,一笔就触及主人公这个失败的英雄,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了最复杂的意义:老渔夫背运、孤独,但却有着坚强的意志。

再如,写老人的眼睛“跟海水一样蓝”,简单的几个字就写出老人天真正直的性格,也写出了一个渔夫的特点。

简述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

简述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

简述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
海明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深刻的风格著称。

他的创作理念被称为“冰山原则”,即只展示作品中的一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理解其余部分。

这个原则的名字来源于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冰山只有十分之一在水面上。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只能看到冰山的一小部分,而其余部分都隐藏在水下。

同样,作品中只展示了一小部分,而其余部分则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和理解。

海明威的作品中,往往只有简单的对话和行动,而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则很少被直接表达。

这种简洁的风格让读者更容易投入到作品中,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这种简洁的风格也让作品更加深刻和有力量。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不仅适用于小说,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

例如,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戏剧中的暗示和反讽,都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理解。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作理念,它让作品更加深刻和有力量,同时也让读者更容易投入到作品中,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试用“冰山原则”观照并分析《老人与海》的思想主题及其深刻意义

试用“冰山原则”观照并分析《老人与海》的思想主题及其深刻意义

试用“冰山原则”观照并分析《老人与海》的思想主题及其深刻意义海明威在写作中所提倡的“冰山原则”和“客观叙事”等创作思想赋予了他的小说简洁明快而又意味深长的艺术特质,使得他的写作创立了一种简洁有力的叙述风格,对后世的英美作家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死在午后》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其后,又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

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死在午后》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写出来似的。

”显而易见,海明威主张的是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

“冰山原则”在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叙事技巧、和象征手法三个方面。

一、语言、结构简练直白却富有深蕴(一)平实的语言带深厚意蕴《老人与海》中人物少得不能再少,除了一个孩子,就是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主要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的搏斗,既单纯又集中。

《老人与海》开篇就写到:“他是一个独自驾着渔船在墨西哥湾暖流上捕鱼的老人,他到那儿接连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

”语言简洁朴实,一笔就触及主人公这个失败的英雄,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了最复杂的意义:老渔夫的孤独,他的窘迫境遇,却仍然有着坚强的意志。

海明威曾经对这篇小说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他在谈创作《老人与海》时曾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巨著,可以将渔村的每一个人都写进去,把他们如何谋生、出生、受教育和养育儿女过程全部写进去。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凡是那个渔村听来的故事我都避而不谈”正是这些见闻构成了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部分。

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使文章不落俗套。

全文只是通过老人和孩子两个人物将海明威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表现出来。

海明威_冰山原则_下的小说创作风格

海明威_冰山原则_下的小说创作风格

第37卷第1期Vol.37l.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 um.&Soc.Sci.)2009年1月Jan.2009海明威/冰山原则0下的小说创作风格张晓花(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关键词:冰山原则;白象似的群山;白描;文字拼贴;象征;省略摘要: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了海明威/冰山写作风格0的四要素。

以5白象似的群山6为例,通过分析作者在小说中对白描、文字拼贴、象征和省略等创作手法的运用,展示其冰山写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2435(2009)0120108204Cr eative Styles under Hemingway.s/I ceber g P r inciple0ZH ANG Xiao2hua(S chool of F or eig n S tudies,Anhui N orma l U niver sity,Wuhu Anhui241003,China) Key wor ds:iceberg pr inciple;Hills like Whit e Elephants;str aightforward style of wr iting;wr iting makeup; symbol;abbr eviat ionAbstr act:The succinct wr iting,br ight image,rich emotion and profound thought constitute the four ele2 ments of his/iceber g writ ing style0.T ake/H 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0as an example and reveal Heming2 way.s iceber g writ ing sty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author.s creative methods such as simple,straightfor wa rd style of writ ing,t he writing makeup,symbol and abbreviation,and etc.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具个性的伟大作家之一。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

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意识流:20世纪初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此类作品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唯美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于西欧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代表人物为法国诗人戈蒂耶、英国作家王尔德和佩特。

它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提倡超越现实、游离人生的纯粹美,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摹仿艺术。

它否定文艺的道德意义和教育作用,但却又是对西方艺术庸俗化的反抗,它强调艺术形式的完美,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能力和范围诺贝尔文学奖──本世纪最重要的国际文学大奖,诺贝尔奖的一种。

诺贝尔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无烟火药的发明者。

他在遗嘱中规定,以其遗产一部约920万美元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种奖,1968年起增设经济学奖。

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颂发。

每一种奖可发给一个人或几个人,如当年无适当人选也可不发。

除和平奖由挪威议会五人委员会评定外,其它各项奖均由瑞典有关科研机构评定迷惘的一代──一战之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派别,名称源出于美国女作家斯泰因,后由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引用,遂成为一个文学派别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1期Vol.37l.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 um.&Soc.Sci.)2009年1月Jan.2009海明威/冰山原则0下的小说创作风格张晓花(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关键词:冰山原则;白象似的群山;白描;文字拼贴;象征;省略摘要: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了海明威/冰山写作风格0的四要素。

以5白象似的群山6为例,通过分析作者在小说中对白描、文字拼贴、象征和省略等创作手法的运用,展示其冰山写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2435(2009)0120108204Cr eative Styles under Hemingway.s/I ceber g P r inciple0ZH ANG Xiao2hua(S chool of F or eig n S tudies,Anhui N orma l U niver sity,Wuhu Anhui241003,China) Key wor ds:iceberg pr inciple;Hills like Whit e Elephants;str aightforward style of wr iting;wr iting makeup; symbol;abbr eviat ionAbstr act:The succinct wr iting,br ight image,rich emotion and profound thought constitute the four ele2 ments of his/iceber g writ ing style0.T ake/H 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0as an example and reveal Heming2 way.s iceber g writ ing sty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author.s creative methods such as simple,straightfor wa rd style of writ ing,t he writing makeup,symbol and abbreviation,and etc.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具个性的伟大作家之一。

他的/冰山原则0这一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创作的一代新风。

5白象似的群山6是他最优秀的短篇之一,小说运用了白描、文字拼贴、象征和省略等创作手法,通过极为含蓄、凝练、暗示的象征手法来引导和启发读者挖掘这一短篇的潜在意义,充分展现了他的/冰山0风格的无穷魅力。

一、/冰山原则0与海明威小说创作风格所谓/冰山原则0,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感受作品鲜明形象并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0的四个基本要素。

文字塑造形象,形象包含情感,情感之中蕴藏思想,这是文学通则,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表现尤甚。

海明威把自己的创作比做/冰山0并用/冰山理论0来形象地概括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他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则去写作,水底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凡是你知道的东西都可以省略,略去的是海底看不见的部分,这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

0[1]79285他在5死在午后6一书中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0在他看来,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0,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即具体可见的文字和形象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0,而看不见的情感和思想则是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0的部分,而/水面下0的让读者去体味。

对此他解释说:/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他的作品只会出现漏洞。

相反,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

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收稿日期:2008209209作者简介:张晓花(19722),女,安徽南陵人,讲师,硕士。

出来似的。

0[2]由此可见,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上有一种观点:让读者感受的东西应该比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一些。

因此,他从不企图在作品中说明自己的倾向性。

他唯一所做和能做的是把他所经历体验到的一切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充实、想象。

5永别了,武器6一文,尤其是这部小说的结尾部分,让读者充分领略了/水面下0的/八分之七0的力量。

作者在描写亨利向凯瑟琳遗体告别时,似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读者却感到有一股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潜流,催人泪下。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潜在的,感情也是潜在的,两者互相依存,互为表里。

作品的故事情节在主人公冒雨走回旅馆之处戛然而止,作者赋予作品的潜在感情同时达到了最高潮。

5老人与海6把海明威的/冰山原则0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大量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把作品主题思想高度抽象化,使其完全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0中。

对老人来说,大海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捕捞领域,而是一种人格。

它既体现仁慈,又体现残忍。

因为它一方面养育了像老人这样许许多多以海为生的渔夫,另一方面又给他们带来了灾难。

在大海的深处,老人找到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马林鱼。

海的宽广足以使老人能了解和体验到那种未知的神秘领域。

如果说作品深奥的寓意是从这方面体现出来的话,那么它和老人孤单一人出海打鱼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只有这样,关于大海的这样一种观念才会显得格外鲜明。

或许正是这样的考虑,海明威才让老人唯一的伙伴曼诺林离开了他。

/冰山0风格的创设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兴趣。

/冰山原则0也成为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英国评论家赫#欧#贝茨称海明威的文体为/掌握暗示的艺术,用一句话说明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事情的艺术,那就把短篇小说家要干的活儿完成了多一半。

0[3]美国艺术批评家马儿科姆指出:/你从生活中提取那些唤起了自己情绪的鲜明细节,如果你对暴行与恐怖并不闭目塞听,而按照适当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就写出了会依旧唤起读者的情绪的东西来。

这就是海明威在他早期特写中遵循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其自行限定的范围内是极其成功的。

甚至在其范围以外,他也是成功的,因为他所描绘的图景表明具有一种广泛的暗示力。

0二、从5白象似的群山6看/冰山0原则的运用5白象似的群山6小说情节很简单:一个美国青年男女在一个西班牙小站喝酒,候车。

男人设法说服姑娘去做一个小手术。

整部小说基本上是由男人和姑娘的对话构成,对话也很简洁,没有任何铺陈和渲染,男人有点心烦,而姑娘显得紧张和忧虑。

由于两人对手术存有不同看法,随着对话的深入,他们之间的分歧变得尖锐起来,但在列车即将到站时,姑娘平静了下来。

小说至此结束。

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为什么来到了这个小站?甚至是在讨论做什么手术,海明威没有作明确交待,而是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揣摩和思考空间。

对于上述疑问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国内外海明威的研究者一致公认5白象似的群山6文字简洁、含蓄,蕴藏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他的冰山写作风格。

而文中白描、文字拼贴、象征以及省略等创作手法的大量运用,则是冰山原则的具体运用。

白描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文学创作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描写手法。

它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地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点化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海明威的5白象似的群山6即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之作。

小说没有沿袭传统小说创作技法,既没有以故事的参与者身份叙事,也没有以无所不知的评判家身份出现,而是一反常态,采用了白描手法,只是完完整整地描绘出了呈现在眼前的情景,不带任何个人情感,也不作任何评述。

对于对话,作者继续运用了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饰和改变地把人物对话原原本本地描绘出来,不带主观色彩,没有感情流露,也拒绝解释和判断,甚至像没有结尾。

这种手法很容易把小说情境化,在这里,作者只选择了一个生活横切面,一小段时间,一个有限空间,客观绘出自己所见,而人物的思想感情只能靠读者自己推测想象,使小说情境展现出生活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文字拼贴文字拼贴法,意为粘贴,现在多指一种绘画技法,即把偶得材料,如报纸碎片、布块、糊墙纸等贴在画板或画布上的粘贴技法,109第1期张晓花:海明威/冰山原则0下的小说创作风格故亦有人译作拼贴画。

文字拼贴法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图画式的,即由图画或照片等视觉艺术构成的拼贴法,但这种拼贴法在现代主义小说中很少见;另一种是文字式的,即由文字构成的拼贴法。

它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语录、广告词、报告、标语等等做成的;或是由文字构成的独立叙述单位,而段落之间常用符号隔开,没有时序及因果关系的联系。

5白象似的群山6就是采用后一种,即文字拼贴法。

熟悉海明威作品的人可以发现,拼贴交代是海明威引导人们去认识他水面以下八分之七冰山的常用手法。

在行文中,他很少长篇累犊地交代一个人的出身、经历、外貌、个性,他往往把这些拼贴分切开来,一点点地在情节发展中加以交代。

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事实,他从来不一下子讲出来,让你一目了然。

相反,他总是把事实一点点地拼贴开来,一点点地泄露给你。

正是这些似乎并不关联的画面拼贴在一起,恰如其分地突现了男女主人公的心境。

象征性描写海明威还善于运用自然景象和人物的心情相互对照、衬托,赋予自然景物以象征意义,使小说表现出更广阔的思想空间。

在5白象似的小山6中,作者运用了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即通过极为含蓄、凝练、暗示的象征手法来引导和启发读者去体会那隐藏在水中的八分之七的部分,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物象,让读者从具体物象中激发想象和情感,去挖掘其中的意蕴。

作者以这座白茫茫的群山为象征物,引出了全篇的主题。

面对白象似的群山,男女主人公表现了完全不同的心理矛盾。

在姑娘吉格的眼里:/它们看上去像白象一样0。

/它们是可爱的山岗0。

姑娘为何说群山/像一群白象0呢?她以白象预示腹中的胎儿。

白象是可爱的,孩子自然也是可爱的,这是爱的结果,应得到共同的爱护,而男人的回答却是/我从未见过一个白象似的小山0。

/我什么人都不要,只要你一个。

随便什么别的人我都不要。

0/我对群山不感兴趣,我只想喝这种新饮料,除此之外,没有想做的事。

0很显然,对男人而言,姑娘腹中的胎儿就是/白象0,并且一点都不可爱,他只想逼迫吉格去做手术。

两个人的想法完全不同,吉格的温情碰到的是一颗坚硬而冰冷的心,她的这种委婉的比喻无法改变男人的麻木和冷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