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明威写作的冰山原则——以《杀人者》中人物形象塑造为例
从“作者”走向“读者”——浅析海明威《杀人者》的叙事艺术

从 “ 作者 ”走 向 “ 读者 "
— —
浅析海明成 杀人者 的叙事艺术
刘 娜
( 重庆 三峡 学院外 国语 系,重庆万州 44 0 ) 000
摘 要: 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美国作家海明威构建 了 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和谐的关系, 使其作 品在世界文学界中独树一帜。 文章试从叙事模式、 叙事策略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名 作 杀人者》 ,论述其独特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叙事声音
不同反应 也正是人们对罪恶社会的不同反应 。
可 以看 出,海 明威在谋 篇布局上主要使用人物 的对话构成文章主体,淡化背景,加以细节性描写 ,用
收稿 日期:2 0 - 0 1 0 5 1- 6
作者简介 : 刘娜 (91 ) 女 , 18一 , 四川省彭州市人 ,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 东助教 , 重庆 大学外 国语学院硕士研 究生.
的叙述 ,《 杀人者》是典型的展示性 手法叙事,读者
只能看 到人物 的行为动作等 ( 包括人物 声音 )而看
不到人物地 内心活动及对人物地评述 ,也看不到作
者对人物的评论。
拳击手奥利・ 安德烈森 , 结果这天 奥利并没有像往常 样到餐馆来。看 到杀手走后,尼克去告诉被杀者
一
《 杀人者》几乎足用人物的对话构成全篇 ,人
“ 展示 ”少用 “ 讲述 ”来表述故事 。展 示即纯客观 的叙事,类似舞 台上的戏剧 因此有两位,将故事客
观地呈现在读者I 前 ,不依赖于叙述者的讲述 ,而 盘 i
足直接 让人物展示 自己的外 部行为 。讲述则带上 了
一
定的主观色彩 ,包含了讲述者对故事或人物的评
沧。海 叫威 的作品中常常淡化主观色彩 ,保持客观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及其小说《杀人者》

明了, 既没有扑朔迷离 的悬念设置 , 也没有激烈的打
“ 冰山” 理论体现 了海 明威 的一种艺术创作论 , 是他处理艺术作 品与现实生活关 系的一个基本准 则 。海明威认为 , 冰山在海上移动很是庄严宏伟 , “
上的“ 八分之一” 但作者实际要将 自身的感受和思 ,
想最大限度地融人其 中, 充沛而不露 , 深沉而不显 ,
让读者通过对生动的形象 , 去感悟 、 去开发隐藏在水
下面的那 “ 八分 之七” 。这样 , 一方 面可 以更好地体
现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 ; 另一方面, 才能够促使读者 积极地参 与到作 品的创作 , 形成 “ 创造性 的阅读” 。 同时, 作品也会因这种互动而令人 回味无穷 。 朴素的语 言文字 , 简单 的篇章结构 , 鲜明的人物
此可见 , 所谓 “ 山” 冰 理论 , 就是用简 约的文字 塑造
首先 , 海明威把“ 冰山” 理论用于小说的布局谋
篇, 在文章开头砍去了通常冗长沉闷的背景介绍, 采 取单刀直入的写法 , 一幅现实生 活的场景直接展 把
出鲜 明而丰富的艺术形象 , 这一形象虽然 只是水 面
现在读者面前 : 亨利餐馆 的 门开 了, 走进来两个人。 他们在饭台前面坐下。这样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描写 让读者不禁眼睛一亮 , 马上感 受到在平 静之中好戏 就要开场了。其实 , 海明威 曾对 记者透露过故事的 背景 , 讲道杀手的杀人动机是为 了操 纵黑社会的拳
现作者把小说 的情节淡化至 了最低 限度 , 只给读者 提供 了“ 凶手 的杀人准备” “ 害人 的束手无策 ” 、受 、 “ 尼克准备离开此地” 三个场面 , 至于故 事的地点 、
评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冰山”叙事风格

评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冰山”叙事风格作者:段丽芳段聪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摘要:诺贝尔奖得主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 )以短篇小说来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以简易的写作风格和“冰山理论”而著名。
这不仅体现在海明威简约明了的语体风格,更体现在海明威短篇小说在对话叙事、叙事时空转换和场景省略叙事方面独树一帜的叙事艺术,阐释了海明威小说“冰山”之下所隐藏的艺术主题。
关键词:海明威;短篇小说;冰山理论;叙事作者简介:段丽芳(1982-),女,汉族,云南芒市人,硕士学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段聪丽(1986-),女,汉族,云南腾冲人,硕士学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3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 )以短篇小说来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他毕生共写了10本短篇小说集。
作为一名作家兼新闻记者,他因简易的写作风格和“冰山理论”而著名。
他所展现的人物的真实性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海明威作品的著名评论家贝克认为“海明威已经学会以少获多、如何删节语言、如何倍增强烈感以及如何通过留白而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比真相更多的感觉”(Baker,1981:117)。
《海明威短篇故事集》(Hemingway ,1981)中《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公认的海明威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结合作者的历史传记背景,本文以该篇为代表,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和叙事技巧,以此剖析阐释海明威短篇小说“冰山”之下隐藏的艺术主题。
1.对话叙事和叙事时序1.1对话叙事海明威短篇故事有着与其长篇小说一样的写作风格。
海明威的_冰山_原则与悲剧意识

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异,往往体现在个体与群 体、历史目标与道德价值、感性自觉和理性自觉等 方面的异同。西方重视历史—— — 个体的崇高,中国 重视道德—— — 群体的正义。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 识,同时具有中西悲剧的交融感,它体现在悲剧人 物的个体与正义、受难与执着,悲剧冲突的历史与 现实、抽象与命运,以及悲剧效果的静穆与中和等 方面。而这些无言之状,是通过海明威 “ 冰山原 则”中的 “ 八分之七”来实现的。
徐晓 9 与久违的读者重逢 7 : 8 ; 读书,&((* ,%9 江枫 ; 狄金森诗选 7!8 ;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6
%32,;
刘小枫 ; 诗话哲学 7!8 ;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6
!*+,-
%320;
!""
!"#$
%& ’ &(()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从感情角度看,这是合理的;科恩为摆脱自己情人 的纠缠而不顾一切地追她,从人格的角度看,这是 悖理的……总之,这些矛盾冲突不露锋芒,平淡而 和缓,但在 “ 和缓”的背后却隐含了极度的悲哀之 情—— — 要爱的不可能相爱,想爱的又得不到爱。在 这花天酒地看似正常的生活中却浸透出战后人们精 神的空虚和反常,而这些反常的心理、行为和思想 又正是战争的必然产物。杰克与勃莱特间的那种看 似合理的暧昧关系,实际上是在无可奈何的精神空 虚中相互寻求安慰。科恩盲目的爱情追逐则是乱世 中生活无所适从的表现。每个人都处于精神折磨 中,这种折磨即另一冲突的另一方—— — 战争造成 的,战争虽然过去,但冲突的结果依然存在,它给 人的影响和折磨还依然存在。战争中受难的另一组 人物是 《 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们。 《 永别了, 武器》和 《 太阳照常升起》不同,它不是把战争作 为潜在背景,而是作为作品中特别的情节内容,直 接描写战争中的人和事。就此而言, 《 永别了,武 器》中主人公的悲剧包含有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现实冲撞下,战争时期的感 受在海明威头脑里日趋加深,急于在创作中重新审 视自己的过去。 《 永别了,武器》正是通过一种新 的文学形象,把战争对人们的摧残、毁灭以及人们 对战争的反叛心理直接地表现出来了。作者通过悲 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文学形象,把战争造成 的恐怖的社会心理情绪上升到思想意识的高度,让 人物直接宣泄自己的反抗情绪并采取反抗的行动 —— — 逃避。书中主人公亨利中尉就是这样一个典 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满怀 “ 使命感”自愿 来到意大利战场。几经生死的残酷考验,他开始意 识到战争的罪恶本质,最后终于勇敢地 “ 逃避”了 战争,永远告别武器,成了战争的叛逆者。这种反 叛就是海明威经历血与火的教训的觉醒。多年后, 他还回忆到一九一八年他在意大利战场上受伤所发 的誓言。 “ 他当时说,如果那天晚上他能度过死亡 关,他活着一定不遗余力反对新的战争的产生。他 的这个誓言,每年都要提出来一次,并尽力做到符 合誓言中所说的。”海明威就是站在这样的高度 上,一反传统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手法而冷静思考现 实,着重于从战争的深层结构中挖掘出 “ 逃避者” 悲愤的思想情绪,他虽然也描写主人公的恐惧,但 更多的是恐惧过后的顿悟、悲愤和迷惘。可以说 《 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故事已远远超过了题材 本身的意义和时空范畴,使人们从故事的寓意中深 刻认识到悲剧的根源最基本的是战争的虚狂、荒唐 和残酷,这就对社会、战争作出了深刻批判。 中西悲剧冲突的主要体现面是历史—现实与道 德价值的不同,也就是崇高感和正义感的不同,这 是中西悲剧的明显分水岭,但在海明威的创作中, 两者却相互渗透与交融。体现在前者,主要是以 《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杰克们、 《 永别了,武器》 中的亨利、 《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 《 老人与 海》中的桑提亚哥。而体现在后者的,主要是 《 太 阳照常升起》中的勃莱特、 《 永别了,武器》中的 凯瑟琳和 《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丽亚、皮拉尔, 体现在历史—现实的崇高感方面的,主要以男性为 主, 体现在道德—价值的正义感方面的, 主要是以女 性为主。 这种有趣的现象恰恰也表现出现实主义倾 向和浪漫主义倾向在海明威一个人身上的体现。 无 论海明威身上有没有男权主义倾向, 有一点可以明 显体现出来, 海明威将更多的责任性的东西赋予了 男人们, 而将许多感情因素交给了女人们。 《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哥,是海 明威塑造出的一条 “ 硬汉”,他孤独、背运、贫 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 他的 “ 那双眼睛,跟海水一样蓝”,在与马林鱼、 鲨鱼这些自然的对手的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 痛,竭尽全力,体现了人的勇气与不屈不挠的精 神,正如老人所说 “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 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 就是一条 “ 硬汉”的人生宣言。在桑提亚哥身上体 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 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 生态度,赞美了人类生命的伟大。桑提亚哥在人与 自然的这场斗争中还是失败了,这是老人的悲剧命 运。但他没有失却一个硬汉的风度,他没有在命运 面前屈服, “ 在同不可思议的大自然的搏斗中,他 表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成为永远打不败的精神 力量的象征……” 海明威把历史的重任赋予男人,把 “ 家”的标 准—— — 道德、正义赋予了女人。海明威笔下有三个 主要女性角色:勃莱特、凯瑟琳和玛丽亚,这三个 都是 “ 坏”女人,勃莱特是完全 “ 坏”的,凯瑟琳 是先 “ 坏”后好的,玛丽亚是被 “ 毁坏”而后好 的,衡量她们的尺度即为道德准则,卡洛斯・倍克 尔评论海明威的主角时注意到了这种 “ 道德准 则”。他这样看待勃莱特和凯瑟琳: “ 海明威笔下 的不管是 ‘ 坏’还是 ‘ 好’的,都是从道德方面衡 量。或者由于道德的目的,或者由于变化的态度,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人称代词下指照应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人称代词下指照应[摘要]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和《杀人者》都是人称代词下指使用的典型例子。
人称代词下指现象不仅是海明威冰山风格的成因之一,也是海明威独特的人物塑造方法之一,即用人物来彼此揭示和塑造人物。
人称代词下指现象也体现在海明威的其他短篇小说中。
[关键词] 海明威短篇小说冰山风格人称代词下指照应照应是一种主要语法衔接手段,它指的是语篇中的某一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之间在指称意义上的相互解释关系。
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
因此,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韩礼德把照应分为外指和内指两大类。
外指照应指的是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参照点不在语篇本身内部,而是存在于语境中。
在语篇层面上,外指照应通过建立语篇与情景、语境之间的联系来参与语篇的构建,但外指照应本身不能建立语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关系。
只有内指照应才能构成语篇衔接关系。
内指照应指的是语言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上下文中。
内指可以进一步分为回指和下指。
回指照应指的是所指对象位于上文,即指代成分的指称位于指代成分之前,无论口语语篇还是书面语篇,这种照应都是普遍和常规用法。
下指照应指的是所指对象位于下文,即指代成分的指称位于指代成分之后。
在实际言语交际活动中,这种用法很少见,因为它违反常规交际原则和认知需求。
然而,这种非常规照应关系用在文学作品中却能产生独特的效果,“这时,我们感兴趣的不再是人物的名称,而是与作者站在一起,共同塑造一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其味无穷。
阅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就是这样的体验。
短小有力的句子、省略句和代词的大量使用、逻辑关联词的缺席等在文本层面构成了海明威的冰山风格,使文本在形式表层成为脱水文本,文本的编织句与句之间有缝隙,段与段之间有空白,部分与部分之间有断层,整个文本结构表层有如互不相连的冰山一角,但水面之下各部分却彼此相连,在文本深层结成一个丰厚、坚实的意义层。
杀人者窗口 (3)

“当然。”
那个厨子用两只拇指摸摸嘴角。
“他们都走啦?”他问道。
“走啦,”乔治说。“他们这会儿都走啦。”
“我可不喜欢这玩意儿,”那个厨子说。“我可完全不喜欢这玩意儿。”
“你挺好,”乔治对尼克说,“你还是去看一下奥利"安德烈森吧。”
“行。”
“你对这事情还是一点也别去插手为好,”厨子萨姆说,“你最好还是别卷进去。”
(1)在第一个静态窗口中,出场人物有店老板乔治、帮手尼克、厨师萨姆、顾客艾尔和麦克斯,以及另外两个无名顾客。参与讲话者以及他们讲话的部分内容如下:
“你们要吃什么?”乔治问他们。(乔治)
“我要火腿蛋,”那个叫做艾尔的人说。(艾尔)
“给我熏肉蛋,”另一个说。(麦克斯)
“他整天待在房里,”女房东在楼下说。“我想他身体不大舒服。我跟他说:‘奥利"安德烈森先生,像这样秋高气爽的日子,你应该出去散散步。’可是,他不喜欢这样做。 ”(贝尔太太)(海明威1981:107-108)
通过对照仍旧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即出场人数等于讲话人数。各个人物都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权,丝毫没有等级性,对话具有狂欢化的特征,而此时叙述者依然是冷眼旁观。
关键词:“冰山原则”;静态窗口;移动窗口;狂欢化
1. 引言
契诃夫曾经指出,一个人写得越冷静越不露声色,作品产生的感情可能越深刻动人。海明威正是此类作家的一个典范。
一九三二年,厄内斯特"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宏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于是,“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掩藏于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王然1987:166)。因此,“冰山原则”应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批评家们有的把海明威的这一艺术风格概括为三个方面:简洁性、象征性和含蓄性(王宁2000:341 )。有的将其总结为四个要素: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赫尔曼2002:166)。还有的将这一风格描述为“八分之一是简约含蓄的艺术境界;八分之七是容量,是底蕴,是力度 ” (袁贤栓1996:43)。有的从显形与隐形的角度界定“冰山原则”,即“简洁的外观形式,丰厚的内在情韵”(孙履芳1995:63)。纵观以上研究成果,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突出了文本外观的简洁,却忽略了“不动声色 ”在文本中的表现方式。本文将从窗口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从对话角度分析海明威的《杀人者》

从对话角度分析海明威的《杀人者》【摘要】《杀人者》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能够充分体现他的创作风格。
小说采用客观的叙事手法,全文由简洁的对话组成,叙述了一个杀人者的故事,但文章中心表现的是,作为事件旁观者的尼克对邪恶社会的恐惧和发现。
《杀人者》的人物对话最大的应用了“冰山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来解读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小说主题的揭示。
【关键词】对话;《杀人者》;冰山原则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以他独特写作风格--“冰山原则”而闻名于世。
海明威在《杀人者》中只是简单的描述场景、人物动作及其对话内容,并未给任何评价。
他呈献给作者的是八分之一的冰山一角,余下八分之七的内容由读者来想象推理,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
在《杀人者》中,读者可以想象饭馆场景的布置、事件发生的背景、人物性格的特点、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的人物关系及故事结局等等。
海明威试图通过人物之间最直接的对话交流来展现出生动的故事画面,为达到此写作目的,他删去作品中的解释、怀疑和评价等不必要的词语,仅保留准确、精炼的语言。
他认为一位作家应该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对故事及事件进行思考,并且他相信,如果是优秀的作品,读者能够从中得出作者省略的内容。
1.人物对话推动故事发展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有时展现人物活动的一个阶段,有时交待出事件的序幕和结果。
也就是说,对话成功的代替了平时的叙述性语言。
《杀人者》包括三个场景,场景一在亨利的饭馆,杀手在此场景中到来;场景二在赫希公寓,从中我们能看到安德森先生的反应;场景三又回到了亨利饭馆,尼克最终决定离开。
此篇短篇小说叙述了一起杀人未遂的谋杀故事:两个杀手闯入亨利的饭馆,并扬言要杀死一位叫安德森的瑞典拳击手。
两个杀手熟练的布置谋杀现场,将店员尼克和厨师萨姆绑在厨房里,并拿毛巾塞住了他们的嘴巴,乔治被留下来招呼客人。
麦克斯说话期间一直看着镜子,打算在安德森一进门就把他杀掉。
论《杀人者》中的象征形象

之所学, 尽此 而已矣。 ” 这段话 说出 了江 淹仙风 道骨 的本质。 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求仙, 在 江淹的诗里边也有很多表现, 如 《 从冠军行 建平 王登庐山香炉峰 》 云: “ 方学 松柏 隐, 羞逐 市井 名。 ” 《 清思 诗 五首》 其五云: “ 我学杳冥道, 谁能测穷已?须待九转成, 终会 长沙市。 ” 这些诗都道出了他的道家思想。江淹 出身贫寒, 十 三岁时, “ 孤贫, 常采 薪以养 母” 。生 活的困顿 使他 不得不 走
刘! 瑛
( 湖北武汉江汉大学, 湖北 武汉 "#$$%&)
[摘! 要] ! ! 象征主义手法是海明威在作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在小说 《 杀人者》 中, 海明 威运用象征手法, 影射社 会现实, 表明 自己反对战争, 向往和平的立场。 [关键词] ! ! 象征形象; 人物; 反战立场; 和平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文学大师厄内斯 特 海明威 ( -./012 3045/6789) 擅长使 用象征手法, 他将现实 社会里 的种 种现象 融入 作品 中, 通过 作品表达他的人生 观、 世界观, 让 读者 了解看 似平 常的 故事 情节里蕴涵的深刻的寓意。本文以海明威的短 篇小说 《 杀人 者》 ( :;0 <5==0.1) 为例, 分析作者的象征手法。 《杀人者》 是 海明 威创 作于 二十 世纪 二十 年 代的 作品。 故事发生在 一 个小 饭馆 里。一 天 下午, 两 名 杀手 来 到小 饭 馆, 等候他 们的猎物— — —瑞典人奥利 ( >=0) 。由 于时间还早, 他们先 吃 了 点 东 西, 然后把厨师萨姆 ( ?84 ) 和男 孩尼克 (@5AB ) 绑在一 起, 关在厨 房里, 只 留下侍 者 乔治 ( C0D.60) 招 呼客人, 以 免 被人 发现 饭 馆里 出现 的 意外 情况。 不 凑巧 的 是, 平时都准时前来 用餐的 >=0 这一 天却没 有来。两名 杀手 等了一会, 便 离开了。他们 走后, @5AB 赶紧 去通 知 >=0, 告诉 他有人要谋杀他, 并建 议他暂时躲 避一下。 谁知 >=0 却 毫不 慌张, 仿佛早 已料到 会发 生这种 事。因为 觉得 躲不过 去, 他 呆在房里不愿出 去。杀手 们嚣 张的 态度 和 >=0 消极 的反 应 让 @5AB 感到不可 思议, 他 萌生 了 离开 这个 地方 的念 头。故 事到此就结束了。作 者没 有交代 小说 的人物 最终 的命 运如 何, 给读者留下了许 多悬念。这部小说和海 明威的大 多数作 品一样, 情节 简单, 节奏 平和, 对话简 洁, 但仔细分 析作 品中 的人物和情节, 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分别象 征着现实社 会中 不同的群体和 社 会现 象, 并 能从 中了 解 到海 明 威的 反战 立 场。 一、 杀手 海明威参加过两 次世 界大 战, 在 战争 中负过 伤, 身上 的 伤疤和体内遗留 的弹片 给他 留下了 永远 的记忆。 也许 因为 这个原因, 他立场鲜 明地 反对战 争, 向往 和平。作 为一名 作 家, 他通 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这一立场。 《 杀人者》 里 的两名 杀手 )= 和 E8F 就象征着战争中的侵略者。 这天他们突 然出 现在小饭馆里, 就像侵 略者突然发动战争, 没有任 何征兆, 让 人感到措手不及, 毫无 防备。一 向惜墨如金 的海明威在 小说 中用六句话描述了 两人 的外 貌和衣 着。两人 的打 扮都 给人 古里古怪的感觉。)= 穿着横排扣外套, 围着丝巾, 戴着手套; E8F 与他相貌不同, 但身材相仿, 而 且也穿 着紧绷 绷的外衣, 两人打扮得像双 胞胎 一样。这 并非 随意的 描写, 仔细 研读, 就可以看出, 作者是 在影射发动战争的侵 略者。侵略者 们虽 然来自不同的民族, 拥有不同的肤色、 相貌, 但他们发 动战争 的目的和侵略的本质是相同的。在被 侵略的领 地, 他 们总是 显得与周围的事物格格不入, 总也无法融入 被他们占 领的国 家或民族的文化中。更重要的是, 即使他们 可以强占 这片土 地, 却无法改变 原本就 居住 在这片 地上 的人们 的民 族特 征。 他们自己永远是外来者。在等待 >=0 的过程中, )= 和 E8F 有 很多对话, 他们 互 相开 着 玩 笑, 称 C0D.60 是 个 “ G.56;2 GD9 ” (聪明小伙子) , 并把 捆绑 ?84 和 @5AB 的过程 比作是 捆住 “8 ADHI=0 DJ 65.= J.50/K1 5/ 2;0 AD/L0/2 ” ( 修 道 院里 的 一 对 女 朋 友) 。他们 甚 至 还 毫 不 隐讳 地 告 诉 C0D.60, 他们并不认识 >=0, 只是帮一个朋友来杀他。他们 轻松的 语调, 熟练的 动作 和命令式的态度 充分揭 示了 战争侵 略者 凶残 的本性。 杀人 对他们来说就像日常的工作一样。为 了达到目 的, 他 们可以 毫不犹豫地杀掉一个跟自己毫无瓜葛 的人, 更别说他 们的对 手或敌人了。海明 威主 张和平, 反 对战争, 藐 视发 动战争 的 侵略者, 他通过描写两名杀手的语言和行为 向读者揭 示了侵 略者粗暴、 野蛮、 残 忍 和贪 婪的 特 征, 也表 明 了他 的 反战 立 场。 二、 C0D.60 C0D.60 是小说中 一 个 很重 要 的 人物 , 他 沉着、 勇 敢、 正 直、 坚强 , 他的形象象征着战争中不畏 强权、 敢于反抗 的革命 力量。海明威没有描写 他的外 貌, 因为 这并不 重要。 C0D.60 所代表的革命者是 无处不 在的, 他 们拥 有不同 的国 籍、 血统 和肤色, 遇到侵略者时, 他们总是毫不 退缩, 为了保卫 自己的 领土, 顽 强地斗争。同时, 他们不是盲目 地战斗, 而 是根据敌 我力量 的 对 比, 采 取 合 理 的 策 略, 尽 量 减 少 自 己 的 损 失。 C0D.60 与杀手的对话充 分揭 示了他 作为 革命 中坚力 量的 重 要特征。当两名杀手抱怨没有 自己想吃的 菜时, C0D.60 不卑 不亢, 平 静地告诉他们 什么时 候该 吃什 么样的 菜, 没到 点就 不能点晚餐的菜。两 名杀 手在小 饭馆 里指 手画脚 地命 令厨 师 ?84 到前厅来, C0D.60 诘 问他 们 “ M;82 "1 2;0 5K08? ” (什么 意思? ) “ M;0.0 KD 9DH 2;5/B 9DH 8.0? ” ( 你们以为 你们是 在哪 儿呀? ) 他意识到这 两人来 者不 善, 本能地 想 保护 ?84 , 击退 外来的侵略。杀手们命令 C0D.60 一人留在前厅接待顾客, 他 照办了, 因 为 此 时 ?84 和 @5AB 被 绑 在 厨 房 里, 成 为 人 质。 C0D.60 不是由于害怕而 顺从, 但 杀手有 武器, 力 量比 他一 人
合作原则视角下浅析海明威《杀人者》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合作原则视角下浅析海明威《杀人者》杜兴杰 贵州大学摘 要:海明威一直以来因在其作品中运用“冰山理论”而闻名于世,此外他在作品中使用的语言都极其简洁,通俗易懂,语法结构也并不复杂,《杀人者》这部作品也不例外。
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对话的方式表达作品人物性格特征以及主题。
笔者试从格里斯的合作原则角度浅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探讨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小说主题。
关键词:合作原则;冰山理论;海明威;杀人者;作者简介:杜兴杰(1991-),男,汉,江苏宿迁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114-02故事发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村庄,有一天傍晚,两个中年男人走进一家快餐店,准备谋杀店里的一位顾客。
在他们进去之后,他们把厨子库克和服务员尼克关进了厨房,而与此同时,他们命令例外一个服务员乔治继续服务其他顾客。
不巧的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那天并未出现。
他们在确定那个人不会出现时,于是就离开了快餐店。
就在他们两个刚离开后,服务员尼克立刻就去告知那个叫做安德森的男人,说他正面临着被谋杀的危险,但是在安德森得知消息后,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尼克之后回到快餐店把情况告诉其他人,不过他们并没有非常惊讶,反倒是服务员尼克在这之后,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于是毅然决定离开小镇。
一、格里斯合作原则(一)合作原则的介绍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在 1967年为哈佛大学做题为《逻辑与会话》演讲时率先提出来的,它是会话含义推导机制的总规则。
格赖斯认为,人们正常的语言交流不会是一系列毫无联系的话语的组合,会话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成功的交谈是会话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人们进行交谈时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谈话双方往往希望能够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遵守一种合作的原则。
格赖斯仿效哲学家康德在“范畴表”的做法,将合作原则划分为“量”、“质”、“关系”和“方式”四条准则。
对小说《杀人者》中的人物对话的赏析

对小说《杀人者》中的人物对话的赏析作者:周飞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1期摘要: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小说因为小说人物而精彩,人物形象因为语言而生动,可以说语言艺术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海明威是我们熟知的小说家、语言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小说,凭借简洁凝练的语言和“冰山写作”塑造了一大批硬汉形象,从而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地位,也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选取海明威的小说《杀人者》为载体,对其中的人物对话艺术进行赏析。
关键词:语言艺术对话海明威《杀人者》短篇小说《杀人者》凭借着其风格化、个性化和电报式的人物对话,展现了海明威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本文将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为载体,对人物对话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小说主题的表现作用进行分析。
一、有关海明威和小说《杀人者》的总体概述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学是厄内斯特·海明威创作的天堂,海明威用最简洁深沉的语言进行小说创作的风格闻名于世,诺贝尔文学给予的评价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
海明威的小说创作都体现出了他独特的“冰山”创作原则,冰山让人可以看到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隐藏在水面下的却有八分之七。
海明威的小说作品展现给读者的只有少量的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和领悟的,其中最能体现出海明威这种文学创作风格的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语言。
海明威对于美国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一直到现在,对海明威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说《杀人者》被认为是海明威最为经典的系列短篇小说之一,也是海明威对于语言艺术熟练驾驭的重要体现。
小说《杀人者》没有大段的语言描述,简单的人物对话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在全文七千多字的文字中,其中人物对话的文字就有五千字,主要是围绕杀手暗杀一个人开展的一系列的对话,对于人物的形象都没有任何的描述,但是从对话中将人物的形象都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
合作原则视角下浅析海明威《杀人者》

合作原则视角下浅析海明威《杀人者》作者:杜兴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4期摘要:海明威一直以来因在其作品中运用“冰山理论”而闻名于世,此外他在作品中使用的语言都极其简洁,通俗易懂,语法结构也并不复杂,《杀人者》这部作品也不例外。
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对话的方式表达作品人物性格特征以及主题。
笔者试从格里斯的合作原则角度浅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探讨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小说主题。
关键词:合作原则;冰山理论;海明威;杀人者;作者简介:杜兴杰(1991-),男,汉,江苏宿迁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故事发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村庄,有一天傍晚,两个中年男人走进一家快餐店,准备谋杀店里的一位顾客。
在他们进去之后,他们把厨子库克和服务员尼克关进了厨房,而与此同时,他们命令例外一个服务员乔治继续服务其他顾客。
不巧的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那天并未出现。
他们在确定那个人不会出现时,于是就离开了快餐店。
就在他们两个刚离开后,服务员尼克立刻就去告知那个叫做安德森的男人,说他正面临着被谋杀的危险,但是在安德森得知消息后,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尼克之后回到快餐店把情况告诉其他人,不过他们并没有非常惊讶,反倒是服务员尼克在这之后,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于是毅然决定离开小镇。
一、格里斯合作原则(一)合作原则的介绍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在 1967年为哈佛大学做题为《逻辑与会话》演讲时率先提出来的,它是会话含义推导机制的总规则。
格赖斯认为,人们正常的语言交流不会是一系列毫无联系的话语的组合,会话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成功的交谈是会话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人们进行交谈时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谈话双方往往希望能够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遵守一种合作的原则。
格赖斯仿效哲学家康德在“范畴表”的做法,将合作原则划分为“量”、“质”、“关系”和“方式”四条准则。
魅力冰山——海明威《杀人者》“冰山原则”探析

对话•读写文本智读栏目编辑曹端慧duxie533@50魅力冰山海明威《杀人者》“冰山原则”探析李方顺(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江苏宿迁223800)中图分类号:G633.33提起海明威,就不得不说他创作中运用的“冰山原则”O 海明威在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及“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
”《杀人者》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多年来一直是大中学校教材必选的范文,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亦有收入。
初读这篇小说时,很多读者往往觉得平淡、枯燥、缺少文采。
但细加咀嚼,我们便会发觉其中大有滋味。
《杀人者》用有限的文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是最能体现其“冰山原则”创作风格的经典作品。
一、简洁而又内涵丰富的对话英国作家贝茨说“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他抡起文献标识码:A“板斧”,“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叶的清爽面目”。
海明威的文风简洁明快,一向以“电报式”著称。
他擅长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本篇小说几乎全部由简洁的对话连缀而成。
在惜字如金的简洁语言中却充满了大量的暗示和潜台词。
试举一例:“哪一盆是你的?”他问艾尔。
“你不记得了?”“火腿蛋。
”“真是个聪明人。
”麦克斯说。
他往前拿火腿蛋。
两个人都戴着手套吃饭。
乔治看着他们吃。
“你看什么?”麦克斯望了望乔治。
“没看什么。
”“去你的。
你是在看我。
”“说不定这孩子是闹着玩的,麦克斯。
”艾尔说。
餐厅里客人就两个,而作为服务员的乔治竟然不确定哪一份菜是艾尔,哪一份是麦克斯的,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乔治文章编号:1002-2155(2019)11-0050-03平静外表下的高度紧张、谨慎。
前文交代了艾尔点的是火腿蛋,麦克斯点的是熏肉蛋。
但是麦克斯拿错了饭,而艾尔将错就错,两人戴着手套吃起了饭。
【最新】杀人者读后感-范文模板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杀人者读后感篇一:杀人者读后感初阅《邪恶的发现:〈杀人者〉分析》这篇文学批评文本时,恐怕我脸部表情早已不自觉纠成“囧”字,脑袋也不灵光了。
说实在的,看学术性文章,绝对是件苦差事,它并不像小说、散文那么通俗易懂,这类的文章就是搞研究用的,条条框框的结构,一大堆的专业术语,把人都看蒙了,一般情况下,我对这些学术性的文章都是敬而远之的。
虽然这类文本读起来枯燥无味,但从学习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阅读名家的经典学术论著,确实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学习研究的对象。
就好比吃榴莲,想要体味“水果之王”的滋味,就必须忍受它的臭味。
我们想要学习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那势必也要面对这些学术文章的枯燥乏味。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这篇文学批评文本的理解吧。
很多人看书都不喜欢看序言,其实阅读序言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和作品。
比如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经过、文章的内容、对作家的评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等等。
在这篇《邪恶的发现:〈杀人者〉分析》中有一段编者按,通过阅读本文的编者按,我对这一文学批评文本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编者按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关键词:新批评理论、《杀人者》、细读分析、局限性。
重新整理概括得出——《邪恶的发现:〈杀人者〉的分析》是一篇主要运用新批评理论的细读法分析、解构海明威短篇小说《杀人者》的文学批评文本,此外,作者在分析中突破了新批评的局限性。
显而易见,文章的内容就是由细读法分析、突破局限性分析两大主干构建,再在主干基础上延伸枝叶。
在了解文本大概后,我们便可以比较有条理地阅读文章。
在正式阅读这篇文学批评文本前,我们务必对其分析对象有所了解。
这篇文本研究的对象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
翻阅了一些资料,我才发现《杀人者》这篇小说名气可非同一般,受到了众多作家的欣赏和研究,在世界文坛上有极高的地位。
论海明威创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本科论文

论海明威创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王世超【内容摘要】海明威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文章主要从简洁的语言艺术、含蓄的意境、丰富的人物形象与情感以及深刻的主题思想四个方面着手分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并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冰山原则中的“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的关系和在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冰山原则;简洁;潜台词;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象征寓意。
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著名作家,是“迷惘一代”的杰出代表。
海明威的一生也是富有戏剧与传奇色彩的。
特殊的人生经历、感情的细腻与敏感使其明显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许多作家,同时也成就了其独特风格。
他把自己的著作比作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并用“冰山原则”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海明威独特性的思维与构筑,给世界文学注入了新鲜元素使人眼睛为之一亮。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最早是在一部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并在以后的创作和著述中加以阐发和完善。
海明威曾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即只写其中的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要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想象。
”根据海明威的解释,我们可以把冰山原则作如下定义:“冰山原则就是作者试图用最简洁、简单的语言文字,勾勒描绘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把自己对作品的深刻感知、感悟及自己对作品所赋予的深意,最大限度的隐藏于作品的形象之中,使情感深厚而不外露,思想隐含而富有深意。
将作品的可感性与寓意性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使读者透过对外在的形象、语言的感知,去发掘、去领悟隐藏在简洁下的纷繁与宏伟。
海明威及其所开创的“冰山文体”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小说的另一视角,也对后来的小说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明威是一位与我的写作技巧密切相关的作家”,马尔克斯这样说。
“冰山原则”无疑是海明威开创并付诸实践的一个具有刷新历史意义的理论主张。
一、简洁的语言对话艺术作家的存在与成就都是由他的作品来说话的。
作品是作家精神与思想的集成与具体化。
奥利·安德烈森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吗_——短篇小说《杀人者》拳击手的性格分析

【李伟.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 1 较研究. 中
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4年版. 2( ) X
2 葛雷, [』 张连奎译.什么是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以上分析来看, 我们不难发现, 安德烈森整天躺在床上 “ 望着墙壁” 并不代表他怯弱麻木。 一个怯弱麻木的人, 眼看着 死亡的到来, 一定会惊恐万分、 坐立不安。 可是, 当死亡近在咫 尺的时候, 安德烈森却能安然自 若地面对, 他没有畏惧也没有 退缩, 这与硬汉子不惧死亡的个性是相一致的。 也许有人会说 真正的硬汉子, 他们会奋起反抗, 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事实 上, 安并不是没有采取过任何行动, 只是当这种行动给自己带 来的只有疲惫与身心劳累时, 感到厌倦自 不待言。 安德烈森之 所以面对死亡无动于衷,是因为他认为个人无法逃避罪恶的 现实社会。在这种结局早已预设的情况下,反抗根本没有意 义。当尼克要离开公寓时, 拳击手说:“ 再过一会, 我会打定主 意出去一下。” 事实上, 安德烈森很清楚, 一旦他离开了公寓, 死亡也就跟随而至了。 而对于安德烈森来说, 主动去迎接死亡 甚至比躲躲闪闪疲于奔命强得多, 他平静地接受了死亡。 不畏 惧死亡也就无所畏俱了。 在巨大的压力下依然能够果敢行事, 这也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所特有的风格。 通过以上的分析, 笔者认为, 《 杀人者》 中的拳击手安德烈 森与海明威笔下的其他硬汉子是一脉相承的, 他是作家硬汉
仇者多是为了捍卫 自身的名誉 、尊严和权利而实施复仇行 为。这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中以重视、 实现个人幸福 、 尊严 、 权利为 目的的价值取向。英国哥特小说常常在较为广阔的范
海明威杀手读后感

海明威杀手读后感海明威杀手读后感1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其语言风格简洁、精炼。
他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是一些士兵、斗牛士和渔夫这些看似平凡的主人公,在面临困难时却充满了勇气与魄力。
然在《杀人者》中却一反常态,主人公奥利·安德烈森虽拥有“重量级职业拳击家”的硬汉外表,面对黑暗混乱的社会内心充满着无助茫然。
《杀人者》以亨利小饭馆迎来两个穿着打扮貌似“双胞胎”的客人展开剧情,以尼克·亚当斯收拾行李准备离开芝加哥结束。
小说虽题名为“杀人者”,却没有出现应有的血腥场面,以对话开篇,以对话结束,对景物描写也只有寥寥数笔,然而这寥寥数笔反而交代了整篇小说的感情基调。
尼克·亚当斯在密访奥利·安德烈森的途中,对弧光灯进行了三次描写,而衬托这些弧光灯的背景都是“黑色”,这从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再反观尼克密访之前的遭遇以及那两位所谓的“杀人者”在公共场所随意谈论要枪杀谁谁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不仅黑暗,而且混乱无序,也为主人公在尼克告知他有人要枪杀他时的反应埋下伏笔。
文中提到修道院,在黑暗动乱的年代,修道院堪称逃离现实社会的不二场所,院中人们不受现实的困扰,只需聆听耶稣基督的教诲,只需要知道如何更接近上帝就可以了,红尘困扰皆在院之外,这也暗示着主人公具有逃离外界的想法,而下文他与尼克的对话中提到他不出门也证实了这一想法。
尼克在与主人公奥利·安德烈森谈论将要有人来谋杀他时,奥利面容平静,语调无波无澜,其内心真如表面般平静吗?否也,从他望着墙壁不看尼克的面容以及其回答的内容可以看出,奥利内心应该波澜起伏了,或许他内心想着“该来的还是来了”也说不定。
文中描写奥利和衣躺在床上,而他“个子长,床太短”,则说明了他强壮的外表与无助茫然的内心不相符,或者可以说与当时那个黑暗混乱的社会格格不入。
而小说最后写尼克将要远离这个城市,不愿意看见主人公奥利·安德烈森将面对的以及将会发生的事情,而奥利自己说“在过一会打定主意在出去”可以看出,主人公会去面对将要到来的困境,结局是被杀或者是也像尼克一样逃离这个城市,则无人能知。
海明威之冰山理论

海明威之冰山理论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浅谈海明威之冰山理论摘要:在很多领域人们都会提到冰山理论。
海明威提出的文学领域的冰山理论,是写作方面一种独到的见解,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理论含义现实意义《午后之死》《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正文简述冰山理论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
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这是心理学上的冰山理论。
在文学领域,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在书中说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作者省略的地方,就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了。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八分之一是作者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是读者也能感觉到。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简约的艺术。
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
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
杀人者读后感

初阅《邪恶的发现:〈杀人者〉分析》这篇文学批评文本时,恐怕我脸部表情早已不自觉纠成“囧”字,脑袋也不灵光了。
说实在的,看学术性文章,绝对是件苦差事,它并不像小说、散文那么通俗易懂,这类的文章就是搞研究用的,条条框框的结构,一大堆的专业术语,把人都看蒙了,一般情况下,我对这些学术性的文章都是敬而远之的。
虽然这类文本读起来枯燥无味,但从学习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阅读名家的经典学术论著,确实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学习研究的对象。
就好比吃榴莲,想要体味“水果之王”的滋味,就必须忍受它的臭味。
我们想要学习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那势必也要面对这些学术文章的枯燥乏味。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这篇文学批评文本的理解吧。
很多人看书都不喜欢看序言,其实阅读序言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和作品。
比如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经过、文章的内容、对作家的评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等等。
在这篇《邪恶的发现:〈杀人者〉分析》中有一段编者按,通过阅读本文的编者按,我对这一文学批评文本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编者按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关键词:新批评理论、《杀人者》、细读分析、局限性。
重新整理概括得出——《邪恶的发现:〈杀人者〉的分析》是一篇主要运用新批评理论的细读法分析、解构海明威短篇小说《杀人者》的文学批评文本,此外,作者在分析中突破了新批评的局限性。
显而易见,文章的内容就是由细读法分析、突破局限性分析两大主干构建,再在主干基础上延伸枝叶。
在了解文本大概后,我们便可以比较有条理地阅读文章。
在正式阅读这篇文学批评文本前,我们务必对其分析对象有所了解。
这篇文本研究的对象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
翻阅了一些资料,我才发现《杀人者》这篇小说名气可非同一般,受到了众多作家的欣赏和研究,在世界文坛上有极高的地位。
抱着期待的心情,我认真地阅读了这篇小说。
但读完后,我个人并没太大的惊喜,应该说这篇小说不合我胃。
一方面它的情节简单,没有跌至的高潮,只是按时间顺序把事情来龙去脉陈述出来;另一方面语言简洁,整个篇幅几乎是直白简短的对话,过分追求简洁,文章变得单调、乏味。
从“细节转变”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从“细节转变”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永别了,武器》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传唱不衰。
而他的写作风格中的“冰山原则”也饱受推崇,争得人们竞相模仿。
而本文将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从细节转变这个角度来继续探讨“冰山原则”。
标签:永别了,武器;冰山原则;细节转变一、何为“冰山原则”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
也就说,作者以冷峻干练的文字表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则是需要读者来自己发掘,意长隽永。
二、从《永别了,武器》来看“冰山原则”《永别了,武器》主要内容讲述的是,美国青年福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主要任务是驾驶救护车。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负伤,在转移到米兰医院养伤期间,结识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并得到了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个人从互相玩弄转到陷入了热恋。
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却被当作叛军要执行枪决,从而逃跑,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战地恋歌。
熟读作品后,你可以发现从故事的开头到结束,都是没有什么的感情,甚至你都不觉有说书人讲评的有一半好听,看却依然触目惊心。
三、从细节转变看待“冰山原则”在最后一章凯瑟琳难产死去之前,凯瑟琳无奈地悲咽道:“我一点也不害怕。
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
”1从这里看出凯瑟琳已经预感到自己即将死亡的命运。
而她和亨利好不容易远离了战场,似乎幸福生活已经触手可及,却遭此厄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界..摘要: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写作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以电报式简明的语言风格和精巧独特的构思而著名,其中以他的“冰山原则”最为人所熟知,而人物的形象塑造也一直是海明威实现写作的“冰山原则”的最好的工具。
《杀人者》是海明威创作的经典小说之一,小说以简练含蓄的文字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本文将着重从人物的对话及语言特色入手,以《杀人者》为例来浅析海明威文学创作中“冰山原则”。
关键词:海明威;《杀人者》;冰山原则;叙事艺术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3)01-0178-02“冰山原则”这个概念是海明威对自己创作特色的一个形象的比喻。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应该像一座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其余的八分之七都是藏在水下的。
以强大的文学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累来作为文学创作的基础,通过高度的凝练和艺术加工将作品整合成简明的文字表现出来。
只留下有限的文字但却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与思考空间,这是海明威小说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
其中《杀人者》是贯彻“冰山原则”的典型作品之一①,以简明凝练的对话和耐人寻味的情节写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寓意丰富的故事。
文中共有三个要素,分别是人物、时间和地点。
而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和所有的信息都是来自于人物间的对话,没有任何关于心理以及客观的叙述。
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看来,这篇小说似乎平淡无奇,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语言简单,情节没有任何波澜,很多事件没有交代就结束了小说,但只要结合海明威创作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并且对人物间的对话进行深层的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小说背后隐藏的意义。
人物是小说的基础,文中塑造了几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物,下面将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塑造手段,来浅析隐藏在冰山下面的内涵。
1杀人者形象的塑造杀人者是本作的标题,小说的主题自然也是围绕着杀人者的故事展开。
小说中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在两个杀人者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
对话及语言的风格是塑造这两位杀人者最重要的要素。
小说并没有在开始就阐明了两个人的来意,两个杀人者以“食客”的形象出现在了读者面前,“但是他们百无聊赖、心不在焉的对话却给读者心中留下了很多疑问”②,对于来到餐馆的目的似乎不是很明确,“我不知道,你要吃什么,艾尔?”“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要吃什么。
”③、“哪一盆是你的?”“你不记得吗?”“火腿蛋”“真是个聪明小伙子”④这样几组看似平常却又耐人寻味的对话正显示了他们“不同寻常”的来路和动机,来到了餐馆不知道自己要吃什么,点餐过后又不知道自己点的是哪一份,这样不明不白的对话正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比起以客观的叙述来直接说明两个人的来意要精妙得多,并且也起到了非常好的铺垫作用,为后来两个人明示身份打好了基础。
但隐藏在这些“语言伪装”背后的确是我们要寻找的那八分之七的真相。
另一个塑造杀人者形象的手段是对他们外形和行为的描写。
“他戴顶常礼帽,穿一件横排钮扣的黑大衣。
他那张脸又小又白,绷紧着嘴,围一条丝围巾,戴着手套。
”、“他们的面孔不一样,穿得却象是一对双胞胎。
两人都穿着绷得紧紧的大衣。
”⑤从他们的衣着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要素:礼帽、黑大衣、手套、丝围巾。
并且两个人在吃饭的时候并没有摘下手套,也能让读者想到这是为了避免留下指纹或者证据而采取的措施,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黑社会与杀人者的形象。
这些描写刻意的突出了两个人作为“杀人者”的显著特征,但是这又与前面的语言和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
两个既像杀人者又不像杀人者的人成为了海明威这篇《杀人者》中艺术形象最为突出的所在。
其实这篇小说有很多让我们存在疑问的地方,两个杀人者为什么冒冒失失的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来意?为什么没有杀掉饭店中的“证人”?为什么他们的行为习惯与常见的“杀人者”不同?为什么要杀人?这些都是留给读者去遐想,去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探求的问题,而线索仅仅是海明威这些简短的对话和描写。
文中的“杀人者”形象可以形象的比喻成人生,人们好似怀揣着一个目标和目的去做一件事,却搞不清时间(正如文中的“五点”和“五点二十”这两个潜在的意象),甚至搞错了该去的地方(杀人者要杀的人并没有去两人埋伏的餐馆),他们穿着“杀人者”的外衣,却说着没有“杀人者”气息的话,做着滑稽的事情,不仅公然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不停的取笑店伙计,还像拍电影一样指挥站位,最后文中也写到“他们穿着那么包紧的大衣,戴着常礼帽,样子真象两个耍杂技的”,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活、对于本该做的事抱着一种迷茫、无所谓的心态”⑥,在不断的矛盾中虚无的渡过人生。
即使没有虚度,也是一个罪恶的“杀人者”。
我们可以从简简单单的对话及描写,挖掘到海明威想要表达的社会现状与人们的思想状态,八分之七的冰山终于开始显露出来。
2尼克的形象塑造在一般的读者看来,如果说“杀人者”象征着社会的罪恶和迷茫,那么餐馆的三个人则象征着社会的平民与无辜。
在读《杀人者》的时候,虽然是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但我们会不自觉的将乔治和尼克的视角视为小说的主视点。
与对杀人者的形象塑造不同的是,对于三个人的形象塑造全是由对话和语言来完成的。
尼克是整个作品中唯一一个跨越了两个场景的人物,并且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很大的心理波动。
文中虽然没有关于尼克心理的描写,但是从尼克的语言和行为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暗示。
在餐馆得知杀人者的杀人计划之后之后,尼克在萨姆和乔治都不支持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赶到了安德烈森的家中并且予以了通知,这表现了尼克的第一次心理波动,得知杀人计划之后的震惊并且想极力的阻止惨案的发生。
但安德烈森却是一种无所谓的漠视死亡的态度,这又给了尼克第二次心理波动,让尼克在对杀人计划震惊的同时又为安德烈森的态度所震惊,最后决心要离开这座城市并说:“我可真不忍心想象这事。
这太他妈的可怕了。
”⑦不仅是杀人事件可怕,人们对这件事的态度更加令人胆寒,对于生命的漠视和作者简介:孙成(1992-),男,吉林省白山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0级浅析海明威写作的“冰山原则”———以《杀人者》中人物形象塑造为例孙成(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7)外国文学178淡然让尼克看到了这个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不只是罪恶,还有人们对待罪恶的态度,正如同很多文学评论家对于《杀人者》的评价一样:“这部小说的价值与社会意义在于发现罪恶。
”⑧通过一个纯洁、单纯、涉世未深的孩子的视角,看到了一件件令他震惊心寒的事情,最后决定选择了逃离。
而逃离也意味着新生,海明威借助于尼克表达了自己期待社会的新生与新生力量的觉醒。
3安德烈森的形象塑造“冰山原则”不只意味着意义的深厚同时也代表着情节的隐藏,而《杀人者》的隐藏情节就发生在杀人者与安德烈森之间。
我们只知道安德烈森是一个拳击手,可能是在芝加哥出卖了什么人而招致了杀身之祸,已经逃亡了很久,杀人者是为了帮朋友的忙而去杀人,除此之外作者没有再给任何的交代。
这也就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海明威的作品中有一个特点,常常会有一个“硬汉形象”出现,而这个拳击手安德烈森不禁让我们想到会不会就是本部作品中惯例出场的硬汉。
如果想到这里的话,我们可以继续从帮忙照看房子的贝尔太太处得到线索,“他是个极好的人”、“他实在是真和气”⑨,都可以从侧面表现了安德烈森不像是一个会去招惹是非的人,而是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主动的找上了他。
这样说来的话,安德烈森不管尼克警告的态度就可以说得通了。
隐藏在这种漠视态度后面的是,他这次他没有选择逃跑,也没有表现出畏惧和害怕,只是静静的等待着灾祸的到来,准备与其全力一搏。
不需要尼克去报警,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警察已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也说过:“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所有的一切想象与猜测都是围绕着他来展开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安德烈森就是本文隐藏在情节之后的主人公。
也就是本作中的“冰山”的真正主人。
4结语从本作人物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我们也得以看到了隐藏在冰山下面的深层内涵,看到了海明威想要表达的情感及赋予每一个人物的象征意义。
海明威很注重文学创作的积累和文学作品中的涵养,有了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感情基础,才能使作品通过高度的艺术加工而变得简约凝练。
冰山原则不仅对于世界文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创作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注释:①张笑云,《从人物对话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月②王维国,《从杀人者看海明威小说艺术特色》,邯郸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③曹庸译,《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④曹庸译,《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⑤曹庸译,《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⑥李波,《一曲现实生活的挽歌》,语文学刊⑦曹庸译,《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上》第34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⑧邱永旭,《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杀人者》,中国知网⑨曹庸译,《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上》第34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上接第177页)纠缠不清,竭尽折磨、虐杀之事,是作者描写极为深刻的反面人物。
A字代表齐灵窝斯这个“魔王”(archfiend),在冷酷的齐灵窝斯心中,没有热情和情感。
他费尽心思、不惜任何代价所做的只有一件事--复仇,也只有复仇能燃起他胸中的狂热。
A字代表齐灵窝斯的特殊身份--“复仇者”(Avenger),复仇使他的性格和人性彻底扭曲。
齐灵窝斯终其一生的唯一目标是摧残妻子海斯特的情夫丁梅斯代尔。
A字在齐灵窝斯身上还象征“医术”(Art)。
当齐灵窝斯试图窥探丁梅斯代尔的内心世界时,他将自己毒辣的手段美化成“只是出于医术的目的”。
与海斯特在缝纫方面的创造性艺术不同,齐灵窝斯是个彻头彻尾的专搞破坏的艺术家(Artist),他所谓的“医术”,或称为“艺术”的其实是巫术。
霍桑虽然以清教的基本信条作为认识人和世界的准则,但他对清教势力的宗教狂热是不赞成的,这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存在一定联系。
霍桑出身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清教徒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宗教派别的激烈斗争和清教徒对异教徒的残酷迫害。
通过齐灵窝斯,作者有力鞭挞了清教的残忍无情。
齐灵窝斯在小说中的身份是医生,属于霍桑最不喜欢的一类人--科学家。
霍桑相信,世上一切罪恶来自人们心中。
霍桑还认为,罪恶的另一个来源是科学技术,自然的一切是上帝安排的,人类企图揭开自然之谜的举动是愚蠢、徒劳的。
因此,在霍桑笔下,齐灵窝斯是注定要死的。
齐灵窝斯的复仇思想受到清教教条的控制,清教制度下的社会道德为他的复仇提供了借口。
虽然在道德上他是一个穷凶极恶的罪人,但也是清教制度的受害者,因此,他在小说结尾的行为也可以算作齐灵窝斯自我救赎的一个行为。
5结论在小说中,作者对A字的象征意义揭露的十分深刻具体,红字不仅向人们诉说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也暗示了清教统治的世界里自然与真爱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