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同步练习湘教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答题时间:30分钟)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1~3题。
1. 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②③①2.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自然条件不同B. 资源配置不同C. 劳动力素质不同D.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3. 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A. 成都、长沙、福州B. 包头、武汉、南昌C. 包头、太原、苏州D. 成都、桂林、杭州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正确说法是()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向北递减B.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C. 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D. 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5. 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B. 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C. 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D. 中、西部较东部发展速度快今后我国三大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6~8题。
6. 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大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 关于三大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8. 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交通便利B.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 能源、原材料丰富D. 环境问题严重9. 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习题 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差异表现。
2.我国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西部大开发的优、劣势及其影响。
3.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
一、东、中、西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未包括港、澳、台)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暂未包括港、澳、台)黑、吉、内蒙古、湘、晋、豫、鄂、皖、赣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1)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重型产业为主①差异表现⎩⎪⎨⎪⎧东部:对外开放早,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晚,开放程度较低②影响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社会经济条件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存在问题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3.区位分析(1)资源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2)制约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意义(1)缩小东西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将西部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3 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学案 湘教版
3.1.3 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探究点一】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合作探究〗读“我国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分别代表的经济地带。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A地带第二产业居全国之首,集中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工业区。
3.位于B地带中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四个)4.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A.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D.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配置5.有关中部地区发展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把山西建成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B.湖北适合发展轻纺工业和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C.湖南、江西适合发展多种有色金属工业D.河南郑州适宜发展成为我国的钢铁基地6.东、中、西部地区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概括小结〗1、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区域差异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入手。
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
发展成本等有关。
材料二 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地区发展支持系统东部地区121.2中部地区113.3西部地区110.2注:1995年全国为100.0材料三 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
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探究点二】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合作探究〗读“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3区域发展差异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区域发展差异时间:25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地区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D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解析: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地区;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地区;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地区;④除矿产资源丰富其余都居中,为东北地区。
2.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D )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解析: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D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解析:图中A地位于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以能源开发为中心的采掘业。
4.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C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解析:图中C在三峡地区,D在云南境内。
三峡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但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可重点发展能源开发。
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是邻国众多,为其发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条件。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区及全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C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解析:由图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丙地区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城市化速度增长很快,应为东部地区。
高中地理 13区域发展差异活页规范训练(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图1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2是“2002年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D.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2.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解析第1题,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靠近沿海,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优势。
而中、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远离海洋,对外联系不便;资金、技术和人才匮乏,但资源丰富。
第2题,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东部经济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但在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
无论哪个经济地带三次产业结构都表现为二、三、一的格局。
答案 1.A 2.B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地理景观在我国分布位置正确的一组是( )。
A.甲、乙B.乙、丙C.甲、丁D.乙、丁4.我国北方地区( )。
A.人口、耕地、水资源关系比较协调B.平原面积广阔、水土流失较弱C.煤、石油、铁矿资源丰富D.森林资源丰富、植被条件良好解析第3题,甲为水稻种植业,在我国四川盆地有分布;丁为江南的水乡景观,纬度位置较低。
第4题,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人口、耕地、水资源存在较大矛盾;北方的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北方的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但华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
答案 3.C 4.C读下图,回答5~6题。
5.甲、乙两幅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人口素质不同D.地形不同6.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项目是( )。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三同步训练1东中西差异 含答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训练1东、中、西差异[基础过关]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属于沿边省区C.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D.中、西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2.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地带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地带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带3.目前,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D.中、西部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大,生产力水平较低4.读2010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图中数据表明,中西部与东部在营业收入上差异最大,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差异的是()A.中、西部地广人稀,文化产业的分布不均衡,导致消费不便B.中、西部的人口少,且人均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落后,文化产业的消费较少C.中、西部地区由于少数民族多,所以与东部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不同D.中、西部拥有文化产业的数量虽较多,但并没有针对中、西部人口的消费5.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沿海、沿江和沿铁路干线形成了主要经济带B.中心城市在区域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C.区域社会经济呈现出均衡增长的发展特点D.经济发展核心区域不断增多6.我国开发开放战略的形成顺序是() A.沿海——沿江——沿边——沿陇海—兰新线B.沿江——沿海——沿陇海—兰新线——沿边C.沿海——沿江——沿陇海—兰新线——沿边D.沿海——沿边——沿江——沿陇海—兰新线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试题湘教版必修3(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 区域发展差异试题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3区域发展差异试题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3 区域发展差异试题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后篇巩固探究一、学业水平引导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
西部地区位于内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属于沿边省区C。
重庆属东部地区D。
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2。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地区对应一致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北地区B。
河南、陕西、西藏—-西部地区C。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地区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区3。
我国在西部地区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很多问题,关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注意改善生态环境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③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④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⑤利用草场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发展畜牧业A。
①②③ﻩB。
②③④ﻩC。
①③④D。
①④⑤1题,东部季风区的范围大于东部地区的范围;西部地区并不都属于沿边省区;重庆属于西部地区。
第2题,吉林、辽宁属于东北地区,山西、安徽、湖南、江西、河南属于中部地区,福建、上海、浙江属于东部地区,陕西、西藏属于西部地区。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
第三节区域开展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答题时间:30分钟〕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答复1~2题。
1. 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 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2.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差异B. 海陆位置不同C. 纬度位置不同D. 山地阻挡作用3. 以下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南方民居墙体厚B.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 南方民居房檐宽D. 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
其中,1999年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答复4~5题。
4. 以下省份中属于西部大开发省份,而不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A. 新、青B. 川、滇C. 内蒙古、桂D. 鲁、陕5.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注意改善生态环境②大力开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③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④大力开展交通根底设施建设⑤利用草场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开展畜牧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④⑤6. 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 开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 抓好根底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D. 大力开展旅游业,增加人均收入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比照图,答复7~8题。
7. 关于甲、乙两地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B. 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C. 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 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8. 有关甲、乙两地区的比照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甲地区以旱地为主B. 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C. 甲地区能源供给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D. 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9.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练习 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西北地区一.选择题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1—31.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D.荒漠范围扩大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点状分布D.环状分布3.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光照C.水源D.土壤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区域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地势低平 D.气温高5.甲区域在发展种植业时,最易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6.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推进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
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
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 )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农垦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④过度樵采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 )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
读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图,回答9—11题。
9.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10.新疆一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完成设计的课题,分两组进行实验探究:甲组直接在地里种植西瓜,乙组在地上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西瓜。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是( )A.西瓜品质与农药残留的关系 B.西瓜品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C.西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D.西瓜品质与昼夜温差的关系11.新疆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气候恶化,沙尘暴危害加剧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地下水质恶化,地面沉降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2—13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三区域发展差异同步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三1一、单选题1.区域高效益综合进展时期所表达的特点是()A.高科技成为区域进展的主导力量 B.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C.区域处于不平稳的加速进展状态 D.以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2.下表是我国某平原农业区的气候资料。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阻碍是()①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阻碍②近海平原土壤较肥沃③农业生产可能遭受春旱威逼④滑坡、泥石流毁坏农田⑤夏季暴雨造成洪涝灾难A.①③⑤B.①③④C.①②⑤D.③④⑤(2)下列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地干湿区域属于半潮湿区,温度带属于亚热带地区 B.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C.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降水多、水能资源较丰富 D.该地沼气池中可能有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④差不多上进展中国家B.①国资源丰富,大部分的工业原料供出口C.我国和图中四国构成了东亚五国 D.②③两国的居民为同一民族(2)图中全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岛屿或半岛是()A.④B.③C.②D.①(3)图中岛国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是因为()A.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B.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C.气候温顺潮湿D.能够利用便利廉价的海洋运输4.读下列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图,分析甲、乙两传统民居可得出的结论是()A.甲地水热条件优于乙地B.乙地昼夜温差大C.甲地土壤直立性强D.乙地地势平坦5.上饶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要紧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与⑦植被相似——降水量相近 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C.③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相同 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C.⑤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6.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D.玉米、芝麻、甜菜、大豆7.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其中甲区域在大陆西岸,乙区域在大陆东岸,关于图示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区域因流水作用,地势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B.甲区域河流有结冰期,乙区域河流无结冰期C.两区域夏半年要紧受偏南风阻碍 D.两区域自然带均以常绿阔叶林为主8.下图中甲乙为两个岛屿,甲岛屿森林树种比乙岛屿丰富的要紧缘故是()①地跨热量带较多②人工引进品种较多③东西降水差异大④植被垂直分异显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关于我国的西北洪涝、半洪涝地区或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洪涝、半洪涝地区的地域分异,要紧表现为沿经线的差异B.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可不能显现荒漠化的现象C.扩大绿洲的规模,是西北洪涝地区防止荒漠化扩大的有效途径D.我国的地带性荒漠,要紧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温带荒漠10.图为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A.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C.地势南高北低D.河流南多北少11.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工业化、都市化水平比较高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12.澜沧江——湄公河流城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3 区域发展差异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中
区域发展差异时间:25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地区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D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解析: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地区;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地区;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地区;④除矿产资源丰富其余都居中,为东北地区。
2.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D )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解析: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D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解析:图中A地位于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以能源开发为中心的采掘业。
4.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C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解析:图中C在三峡地区,D在云南境内。
三峡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但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可重点发展能源开发。
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是邻国众多,为其发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条件。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区及全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C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解析:由图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丙地区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城市化速度增长很快,应为东部地区。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必修3
的是 答案 解析 A.四个地区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 B.四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 C.四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D.四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
四个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 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
2.下列叙述中,四个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答案 解析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 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K12课件
7
思考 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 根本原因,对吗? 答案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 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 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读教材P15 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 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 相应的改进对策。 答案
肥沃
森林过度砍伐,水患、 建设商品粮、农林牧基
风沙严重。矿产资源 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濒临枯竭,水源不足, 和第三产业
环境污染严重
K12课件
13
迁移应用
进入21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 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回答
1~3题。
1.关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 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内容索引
四大地区的差异 课堂训练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1课时 东、中、西差异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湘教版必修3
第1章第3节第1课时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回答1~3题。
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①③② D.③②①2.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带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提高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3.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解析:本组题考查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发展。
明确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状况,读懂图是解题的基础。
比较①②③可知:①点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反映的是东部经济地带;②与③相比,②点第二产业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相对较低,反映的是中部经济地带。
答案: 1.A 2.C 3.A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完成4~5题。
4.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答案: C5.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答案: A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2002年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分别回答6~7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达标训练(三)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3(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达标训练(三)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达标训练(三)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达标训练(三)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达标训练(三) 区域发展差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矿产和能源资源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①②③AC.①③② D.②③①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回答2~4题。
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D.中西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3.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4.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5~6题。
2019-2020年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年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人文现象对自然环境具有明显指示性的是( )①梯田②寺庙③吊脚楼④城市雕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在图中,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A、铁矿资源B、石油资源C、渔业资源D、淡水资源有关图中四条河流及其流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条河流的航运都很发达B、四条河流流经地区光热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C、四条河流中,a、b是内流河,c、d是外流河D、四条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都存在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某岛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推断该国地形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A、板块张裂、流水作用B、板块挤压、流水侵蚀沉积作用C、火山喷发、流水和海浪侵蚀作用D、断裂抬升、海浪侵蚀与沉积作用下列关于该国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业发达,渔场广阔B、亚热带纬度北界高于其他国家C、同种植物在各地开花日期大体相同D、一年四季降水量总是东岸大于西岸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 )A、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B、以出口林矿产品为经济支柱C、以发展资源能源型工业为主D、以进口一加工一凼口型经济为主【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的109国道与美国的66号公路,同为自东北向西南连接国家的东西两端,纵横国家大地的对角线形公路。
左图示意中国的109国道,右图示意美国的66号公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决定这两条公路修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经济发展C、科技进步D、国防需要关于两条公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109号公路减轻了黄河中上游的水运压力B、66号公路穿越了温带季风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C、两条公路均经过冬小麦产区D、两条公路沿途在景观上均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测算l09号公路MN段公路平均坡度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PSC、GPS、GISD、RS、GIS【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
(答题时间:30分钟)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1~3题。
1. 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
矿产和能源资源经济
基础
发展
水平
对外开
放程度
①
②
③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2.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自然条件不同
B. 资源配置不同
C. 劳动力素质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3. 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
A. 成都、长沙、福州
B. 包头、武汉、南昌
C. 包头、太原、苏州
D. 成都、桂林、杭州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正确说法是()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向北递减
B.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 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D. 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5. 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B. 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C. 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D. 中、西部较东部发展速度快
今后我国三大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6~8题。
6. 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大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关于三大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8. 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交通便利
B.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C. 能源、原材料丰富
D. 环境问题严重
9. 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_。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三个地带GDP的人均差异,比总量差异要__________(大、小)一些。
材料二告诉我们,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_________在逐年增加,而________和_________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_________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 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 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 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 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指出:中部将朝着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建设目标发展。
项
目区
域三次产业结构(占GDP%)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工业
化率
(%)
城镇化率(%)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2005
年
2009
年
山西 6.3 56.3 37.4 42.8 25.7 31.5 50.3 42.1 45.11 安徽18.0 41.3 40.7 48.6 21.4 30.0 34.1 35.5 40.05 江西17.9 47.3 34.8 39.9 27.2 32.9 35.9 37.0 41.36 河南17.9 52.1 30.0 55.4 21.4 23.2 46.7 30.7 36 湖北16.6 43.1 40.3 47.7 20.5 31.8 37.1 43.2 45.2 湖南19.6 39.9 40.5 48.6 21.5 29.9 34.0 37.1 42.15 中部16.7 46.8 36.5 50.5 21.1 28.4
东部7.9 51.6 40.5
全国12.6 47.5 39.9 44.8 23.8 31.4 42.0 43.0 45.86 注: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
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1)分析材料2,说明中部地区在三次产业结构和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2)中部崛起首先需要中部城市经济群的崛起。
中部地区在“十一五”期间加快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城镇化建设,分析材料2就工业化率、城市化率说
明这样做的理由。
长湘株(3+5)城市圈建设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1. D 解析: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经济地带;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经济地带;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经济地带。
2. D 解析: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3. A 解析:结合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划分范围判断。
4. C 解析:新疆、甘肃、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科技水平低等原因,区位指数最低。
5. C 解析:东部具有区位优势,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6. A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G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②代表中部,③代表西部。
7.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
8. C 解析:①是东部经济地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较好,对外开放较早,因此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由于不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严重;东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原材料较缺乏。
9.(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最落后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西部相对较慢
(3)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
(4)A
解析:我国最显著的地带性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个方面。
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速度代表了发展潜力。
落后地区只要有较高的速度,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容易缩小的。
如果单纯使用各经济地带的GDP来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就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综合应用GDP与人均GDP结合表中指标及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GDP和人均GDP 上;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则通过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出来。
10.(1)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第一产业结构比重还不到就业结构比重的一半,说明第一产业生产效率太低。
(2)理由: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城市化率高于工业化率,而中部有两个省其二者差距还很大。
区位条件: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都在河湖沿岸,水源充足;都有铁路、公路相通,水路交通便利;多为区域行政、经济中心,且城市间距离近。
解析:第(1)题,考查对数据资料的分析能力。
生产效率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比较来看,就业结构比重高,产业结构比重低,说明生产效率低。
第(2)题,先分析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数据,然后要有选择地分析影响该地区城市圈建设的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