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之荒漠化治理(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专题练习附答案专题: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一、选择题(一)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无定河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下游地区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
据此完成1--3题。
1、无定河流经风沙区的河段,与丘陵沟壑区河段相比()A.含沙量大,水量大B.含沙量大,水量小C.含沙量小,水量大D.含沙量小,水量小2、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A.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3、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用是()A.防洪B.拦蓄泥沙C.灌溉D.发电参考答案1---3、D C B(二)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
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表。
据此完成1--3题。
侵蚀强度等级1999年2005年2010年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1.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A.轻度侵蚀B.中度侵蚀C.强度侵蚀D.极强度侵蚀2.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A.修建公路B.居民点建设C.矿产开采D.过度放牧3.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①调整农业结构②修建梯田③发展“处方”农业④采用滴灌技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B 2.C 3.A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轻度侵蚀呈负增长;中度侵蚀变化比例为2.93%;强度侵蚀为1.3%;极强度侵蚀为1.52%。
故B正确。
第2题,材料显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点状分布。
故C正确。
修建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线状;一般情况下,居民点建设不会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山区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片状。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治理综合题汇编(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治理大题汇编1.探究名称:区城生态环境建设探究资料: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
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缩。
近年来,通过各方多年的不努力,青海湖及周边生态环境呈现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
下图示意青海湖所处的位置。
探究思考:(1)从气候、地形两方面描述青海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说明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菱缩的自然原因。
(3)说明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原因。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其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
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3.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治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
下图为某区域绿洲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应的地区可能是( )A.发源区B.流通区C.形成区D.外围区2.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 )A.森林、草场萎缩B.地下径流增加C.沙漠面积扩大D.湖水盐度下降1.B 2.C 解析第1题,图示高山冰川是绿洲水的来源,则高山冰川是发源地;森林、草场、冲积扇、戈壁等是融水进入绿洲的必经区域,则属于流通区;绿洲外围沙漠是外围区。
第2题,大量开采煤炭,会使冲积扇区及戈壁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流入绿洲、盐湖的水量减少,则沙漠面积扩大、湖水盐度上升。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所截获。
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
读图完成3~4题。
3.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A.增加湿度和径流B.减小风速和沙尘C.阻止冰川和固沙D.拦截径流和泥沙4.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华南地区3.D 4.A 解析第3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减缓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保护坡地,A错误,D正确;由图示信息不能得出其具有减小风速和沙尘、阻止冰川和固沙的作用,B、C错误。
故选D。
第4题,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说明位于干旱区,因此最有可能位于西北地区。
故选A。
读2018年我国主要省内荒漠化动态变化图,完成5~6题。
5.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冻融作用D.内力作用6.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B.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C.防护林以及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D.全球变暖,该地区降水增加5.B 6.C 解析第5题,内蒙古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B正确。
2020年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之荒漠化治理(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荒漠化治理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
据此回答1~2题。
1. 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废水②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④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 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 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 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C. 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D. 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枯落物是植物地表器官枯死后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地表枯落物蓄积量与径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科考纽选择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内分别均匀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的三个坡面观察枯落物。
这三个坡面具有相似坡度、相同坡向,撂荒之前均为坡耕地,植被恢复年限均大于25年,植被生长过程受人类影响很小。
下图示意三个坡面不同坡段枯落物蓄积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依次是A. 乔木灌木草本B. 草本乔木灌木C. 灌木草本乔木D. 草本灌木乔木4. 枯落物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有2018年A. 增强降水侵蚀力B. 促进土壤水分蒸发C. 减小土壤孔隙度D. 增加地表水分下渗5. ①②类植被单位面积的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均是在坡中最多,其共同的原因是A. 径流在坡中的速度最快B. 径流搬运作用在坡中明显削弱C. 径流量在坡中达到最大D. 地表枯落物在坡中的产量最多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A. ①—土地盐碱化B. ②—环境污染C. ③—石漠化D. ④—森林资源破坏7. 图中④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正确的是A. 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B. 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C.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D. 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合理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D.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解析】第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第2题,A项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
B项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
D项不现实。
第3题,沙尘暴在冬春季节多发。
【答案】1.D 2.C 3.D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④四大地形区中,中、低产田分布最广的是A.①B.②C.③D.④5.近年来,图中P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C.水资源利用不当D.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解析】第4题,华北平原地区多涝洼、盐碱地,中、低产田分布广泛。
第5题,P 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产煤区,若工矿开发和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极易造成点状和线状荒漠化。
【答案】4.B 5.D2021福建高中毕业检查,18~19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有几个缺口。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搜集到的东西走向的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图下图作为探究学习天山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的材料。
据此及所学知识完成6~7题。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读澳大利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区域西部地区沙漠形成的气候原因。
(3分)(2)说出该区域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的地区,并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分)(3)墨累河流域是澳大利亚荒漠化发展很快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原因。
(3分)【答案】(10分)(1)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降水少(或气候干旱)。
(1分)(2)东南部地区(或墨累-达令盆地)。
(1分)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任3点得3分)(3)降水较少(1分),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1分)不合理用水。
(1分)【解析】(1)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沙漠为热带沙漠,热带沙漠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或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
(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分析。
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墨累-达令盆地。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
墨累河流域荒漠化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降水较少,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形成条件、影响农业因素、荒漠化成因分析。
2.石漠化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贵州山区农村薪柴比例占生活能源比重较大。
图甲为贵州石漠化面积百分比,表为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图乙为贵州某小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新颖模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分)表: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表(2)图乙中显示该地区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的重要措施。
说明该地农村发展沼气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3)分析图乙中大力建设水利设施的原因。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3.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像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
图1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
图2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
图2反射率波段与图1遥感图像对应正确的是A.①—丙②—乙③—甲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甲③—乙D.①—乙②—甲③—丙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
完成下列各题4. 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B. 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C. 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D. 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5. 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
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B. 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D.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右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6. 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 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②b 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 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 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7. 图中e 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①沙尘暴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台风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土地荒漠化(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土地荒漠化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图2),完成1~2题。
1.图1中的甲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强B.温差大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2.图2中的草方格沙障( )A.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B.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答案:1.D 2.B解析:第1题,图1中甲地位于祁连山北麓,冰雪融水量较大,水源充足,是该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
第2题,从图1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草方格沙障可以削减风力,阻滞沙丘移动,且能够截留水分。
科尔沁地区在清朝康熙年间还是牧草丰盛的著名牧区,现在已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我国华北地区有严重的潜在威胁。
下表反映了1949~1995年科尔沁沙地重心转移的情况。
据此完成3~4题。
3.A.向东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西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4.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B.过度樵采,破坏固沙植被C.严重超载放牧D.农牧交错带的过度垦殖答案:3.C 4.D解析:第3题,据表格可知,此期间科尔沁沙地重心整体上向西北方向移动。
第4题,科尔沁草原属农牧交错带,降水较少,各种自然要素复杂、不稳定,土层薄,再加上人类过度垦殖,导致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的趋势。
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5~6题。
5.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 )A.坡度5°,坡向西北坡B.坡度15°,坡向南坡C.坡度40°,坡向西南坡D.坡度50°,坡向东南坡6.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毁林开荒B.城市建设C.修筑公路D.旅游开发答案:5.B 6.A解析:第5题,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即石漠化极强度分布概率最高值的地区。
2020年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之荒漠化治理包含答案
2020年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之荒漠化治理(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荒漠化治理米的水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2题。
域。
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
据此回答1~2018年1. 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废水②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④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 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 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 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C. 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D. 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枯落物是植物地表器官枯死后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地表枯落物蓄积量与径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科考纽选择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内分别均匀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的三个坡面观察枯落物。
这三个坡面具有相似坡度、相同坡向,撂荒之前均为坡耕地,植被恢复年限均大于25年,植被生长过程受人类影响很小。
下图示意三个坡面不同坡段枯落物蓄积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依次是A. 乔木灌木草本B. 草本乔木灌木C. 灌木草本乔木D. 草本灌木乔木4. 枯落物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有9/ 12020年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之荒漠化治理(包含答案)A. 增强降水侵蚀力B. 促进土壤水分蒸发C. 减小土壤孔隙度D. 增加地表水分下渗5. ①②类植被单位面积的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均是在坡中最多,其共同的原因是A. 径流在坡中的速度最快B. 径流搬运作用在坡中明显削弱C. 径流量在坡中达到最大D. 地表枯落物在坡中的产量最多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A. ①—土地盐碱化B. ②—环境污染C. ③—石漠化D. ④—森林资源破坏7. 图中④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正确的是A. 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B. 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C.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D. 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专项复习 区域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含答案
2020届高三地理专项复习区域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治理1. 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B.营造防护林以及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C.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D.全球变暖,该地区降水增加2. 近年甘肃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的趋势,根据上右图分析,该地区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①横向沙丘②纵向沙丘③抛物线形沙丘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第3-4题。
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枯水期集中放水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环节,天山北坡经济带因“诸多利好因素”而被列为我国西部地区重点培育的新增长极之一。
下图为新疆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及新疆绿洲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的“诸多利好因素”包括( )①地理位置重要②交通便利(亚欧大陆桥) ③矿产资源丰富(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④市场前景广阔⑤国家政策支持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6. 绿洲农业是新疆的特色农业。
下列关于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山西部山区可以获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形成丰富的地形雨B.北疆绿洲农业沿天山北麓呈条带状分布C.南疆绿洲主要的生活和灌溉水源是天山的冰雪融水D. 南疆地区绿洲农业主要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呈半环状分布据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国内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有望开工建设,这是继俄罗斯、美国等国之后又一实现该技术的国家。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荒漠化治理(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荒漠化治理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A. 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 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 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2.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B. 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C.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D. 土地生产能力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地区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冲刷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B.Ⅲ所示区域土壤冲刷量较小主要是因为地表径流量小C.土质疏松是影响该地土壤冲刷量大小的重要因素D.季风气候降水的不稳定性与该地水土流失息息相关4.关于该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为缓解人地矛盾,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是该地的发展方向之一B.Ⅰ区域坡度较小,可以直接用来发展种植业C.为保持水土,Ⅱ区域可以发展林牧业D.Ⅲ区域以植被保护为主,以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 甲城市B. 乙城市C. 丙城市D. 丁城市6.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 调整农作物熟制B.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 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7.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 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 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 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D. 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和答案
驾驶员考试科目三直线行驶技巧2015驾驶员考试科目三直线行驶技巧1.1考点概述:直线行驶考核机动车驾驶人正确操纵方向盘等部件、保持车辆正常匀速行驶的能力。
1.2考核标准:(1)方向控制不稳,不能保持车辆直线运行,扣100分;(2)遇前车制动时不及时采取减速措施,扣100分;(3)不适时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后方交通情况,扣10分;(4)未及时发现路面障碍物或发现路面障碍物未及时采取减速措施,扣10分。
2示范讲解2.1直线行驶前,应把方向调正,调到车道线的’中间;挡位进入3挡,车速在30、35千米/时之间。
助考员用余光观察考生精力是否集中,方向、档位、速度是否达到直线行驶要求。
2.2行驶过程中,当听到语音提示“请保持直线行驶”后,考生要注意两点:一是方向盘不能再转动,如果方向盘转动扣100分,理由是行驶时方向控制不稳;二是当时行驶速度不低于30千米/时,如没有达到应迅速提升到30千米/时。
车速低于30千米/时扣10分, 理由是不了解车辆行驶速度。
直至听到“结束直线行驶”语音提示为止,中途遇到障碍时可以停车,但是不能动方向。
2.3听到“结束直线行驶”时,可以转动方向盘调整方向。
2.4直线行驶时,考生应眼视前方,看远顾近,注意两旁。
正确操纵方向盘,以左手为主,右手为辅,一手拉动,一手推送,配合紧密。
控制好方向盘,使车辆保持直线运动状态。
换挡时,不要低头看档。
3考试技巧3.1驾驶员直线行驶时要目视前方注意两旁,必须选定参照物,保持直线行驶,及时修正方向,时刻注意前方各种交通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2要看远顾近握正方向,驾驶员应随着车速的变化调整目视前方的距离。
车速较快,应看得远些;车速较慢,应适当看得近些;并用余光适时注意车辆周围的情况。
3.3操作方向盘时要一手拉动一手推送,用两手操纵转向盘要平稳、自然,双手保持与肩同宽,用力不要太大。
3.4修正方向时,要早打、少打、有打有回,做到一手拉动一手推送,双手合力操作,保持车辆直线进行。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一、选择题后寨河地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区。
下图示意后寨河地区不同坡度梯度中的石漠化土地分布年际变化。
据此完成第1~3题。
1.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点是( )A.强度石漠化比例随坡度增加而增加B.坡度8°~15°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C.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在反弹D.无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2.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影响有( )①后寨河地区生态系统简单化②后寨河地区耕地资源减少,加剧贫困③珠江流域旱涝增加,长江流域旱涝减少④长江、珠江河口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据图推测( )A.坡度>25°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B.坡度15°~25°范围内植被砍伐加剧C.坡度≤8°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坡耕地有所增加D.坡度8°~15°范围内垦殖等人为干扰减少答案1.D 2.A 3.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无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D项正确。
各种强度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即坡度>25°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但1963年坡度≤8°范围内强度石漠化比例反而大于坡度8°~15°范围,A、B两项错。
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减少,即处于恢复趋势,C项错。
第2题,读图可知,石漠化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资源减少,容易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加剧,①②正确。
石漠化加重了自然灾害,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会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长江、珠江河口沉积作用加强,土地承载能力不会大幅度降低,反而会增加,③④错。
第3题,读图可知,坡度15°~25°和>25°范围内无石漠化比例增加,说明这一范围内的植被在恢复,A、B两项错。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荒漠化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荒漠化考向以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中亚、非洲等区域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例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任答3点)解析该区域气候干燥,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植被破坏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等,因而我国绿洲地区在发展时要注意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注意生态保护等。
【例题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解析第(1)题,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含答案解析)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
下图为某区域绿洲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应的地区可能是( ) A.发源区B.流通区C.形成区D.外围区2.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 )A.森林、草场萎缩B.地下径流增加C.沙漠面积扩大D.湖水盐度下降解析:第1题,图示高山冰川是绿洲水的来源,则高山冰川是发源区;森林、草场、冲积扇、戈壁等是融水进入绿洲的必经区域,则属于流通区;绿洲外围沙漠是外围区。
第2题,大量开采煤炭,会使冲积扇区及戈壁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流入绿洲、盐湖的水量减少,则沙漠面积扩大、湖水盐度上升。
答案:1.B 2.C(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
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
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a、图b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 )A.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基本恢复B.植物多度当年不变,第二年略有降低C.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D.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变化基本相同4.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 )A.土壤湿度降低B.昼夜温差增大C.土壤表层疏松D.土壤肥力提高解析:第3题,图示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故A错误;火烧后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故B错误、C正确;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但植物多度略有增加,故D错误。
第4题,火烧后可产生草木灰,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促使生物生长变快,则地上部分生物量会显著提高,故D正确;土壤湿度降低不利于生物生长,故A错误;火烧前后昼夜温差、土壤表层软硬度变化不大,故B、C错误。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该生态问题分布面积占省级行政区总面积比重最高的是()A.新疆B.青海C.山西D.江苏1、图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警戒性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分布。
由示意图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降水集中且地势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和云贵高原等地。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占比大。
新疆、青海地处非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荒漠化是其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占比不大。
江苏以平原为主,水土流失不明显。
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中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C 2.B3、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解析:选C。
土地荒漠化会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荒芜。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A.宁夏B.青海C.陕西D.新疆5.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6.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新疆的荒漠化比例最大。
第5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应该退耕还牧,并制定合理的载畜量或者进行生态移民等。
第6题,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3题。
1. 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2.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A.气温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和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5.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6.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7~8题7.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C.甲海洋比乙广阔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8.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9~11题。
9.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总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该自然带在A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C.西南信风影响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11.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 )A.自然灾害减少B.全球降水增加C.雪线高度上升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荒漠化治理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
据此回答1~2题。
1. 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废水②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④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 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 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 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C. 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D. 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枯落物是植物地表器官枯死后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地表枯落物蓄积量与径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科考纽选择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内分别均匀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的三个坡面观察枯落物。
这三个坡面具有相似坡度、相同坡向,撂荒之前均为坡耕地,植被恢复年限均大于25年,植被生长过程受人类影响很小。
下图示意三个坡面不同坡段枯落物蓄积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依次是A. 乔木灌木草本B. 草本乔木灌木C. 灌木草本乔木D. 草本灌木乔木4. 枯落物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有2018年A. 增强降水侵蚀力B. 促进土壤水分蒸发C. 减小土壤孔隙度D. 增加地表水分下渗5. ①②类植被单位面积的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均是在坡中最多,其共同的原因是A. 径流在坡中的速度最快B. 径流搬运作用在坡中明显削弱C. 径流量在坡中达到最大D. 地表枯落物在坡中的产量最多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A. ①—土地盐碱化B. ②—环境污染C. ③—石漠化D. ④—森林资源破坏7. 图中④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正确的是A. 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B. 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C.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D. 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结合下图,完成7~9题。
8.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的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9.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D.精准滴灌10.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板结加重 D.地下水位下降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科尔沁沙地的沙丘普遍堆积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
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垦殖-放牧-垦殖的土地利用过程。
早在20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开始试验在沙漠中种植水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历史时期的三层土壤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A.气候温暖时期B.沙地固定时期C.地壳上升时期D.地壳下降时期12.科尔沁沙地水稻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主要原因是①晴天多,昼夜温差大②沙质土壤,最适宜水稻的生长③纬度较高,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④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病虫害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 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问题。
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读“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14~15题。
14.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头地区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5.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C.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D. 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16.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A. ①②⑤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下列关于①、②山脉的正确叙述是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 地势阶梯的分界线C.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D.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18.右图中M区域不易发生的问题是A. 干旱B. 洪灾C. 土地盐碱化D. 沙尘暴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0.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1.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读“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1-22题。
2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5.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 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议,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2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3)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
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5 AAADB 6-10 DCABC 11-15 BCCDB 16-20 BBCBC 21-25 DCDBD26.【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7. 【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原因:该区域(黄土高原)土壤由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由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西北季风的搬运能力降低,土壤颗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
(2)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
(3)观点一:大力植树造林。
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合栽培树木。
该地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