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庄子,读庄子有感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
风跃过幽谷,又飘向哪儿了呢?我知道他来过了,留下了自由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以下是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第一篇】:我眼中的庄子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
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
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
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
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
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
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
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
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
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
而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
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
也许,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
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
傲骨只外,还有和气。
凛凛之中,透着亲切。
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汪洋恣肆的*,带着浓厚的浪漫。
诸子的文字毫无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到了极致的美。
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他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无论是类似于原子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
我眼中的庄子,读庄子有感
我眼中的庄子,读庄子有感第一篇:我眼中的庄子,读庄子有感“其文则汪洋,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鲁迅对庄子做出的评价,庄子的弟子魏牟则说庄子的思想“无南无北,奭shi然四解,瀹yue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道”。
可以说,庄子是我们智慧的开发者,文学的引路人。
走向逍遥庄子是战国时代宋国蒙地的一位读书人,其活动年代大致与孟子、惠施同时。
庄子家境贫寒,早年曾出任过漆园吏,后来不再出仕,布衣终生。
在中国古代,“士之失仕尤农之失耕”,不入仕途,没有俸禄,便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生活的困苦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维持生存,庄子钓过鱼,编织过草鞋,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靠借贷度日。
他住在穷街僻巷,看起来面黄肌瘦,显得非常疲惫。
庄子不入仕途是入仕无门的缘故么,虽是一个没落贵族,在他一生中却不乏进阶为官、食禄千钟的机会,像他这样富有才华又周游过列国的人,是各国网罗拉拢的对象是完全可能的,显然他并不是入仕无门。
而是自愿放弃仕途的,追究原因要看他处曾的情境。
能仕而不仕,自愿放弃仕途,这是典型的隐士行为,后人往往据此认为庄子是弃世的隐士。
不入仕途的原因是品格高洁,尘埃富贵。
但庄子弃仕并非弃世,他不入仕途不能说明他没有救世的愿望,和一般遁迹山林、与世隔绝的隐士不同,庄子始终生活在人群之中,他不但和朋友、弟子探讨人生的各种问题,还周游列国,频繁与各国君主会晤交谈。
从庄子与楚威王使者对话中,一句“宁生而曳尾涂中”可以看出庄子不入仕途不是因为不想为,而是考虑到生命之虞不敢为,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说明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保全生命待时而出的权宜之计,他是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有救世理想而不能实现,所以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士有道德而不能行,惫也”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
当人用世之心不泯,无法忘却尘世时,那么即便他回归自然,独处山林,在远离尘嚣的高山丛林,依然不能彻底摆脱痛苦的侵扰。
庄子心得读后感(通用18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通用18篇)庄子心得篇1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
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读庄子的心得范文(17篇)
读庄子的心得范文(17篇)读庄子的心得范文(通用17篇)读庄子的心得范文篇1即使庄子不提,逍遥也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
但如我等俗人,想到逍遥,无非是在物质生活上宽裕富足,不用每天为生计而奔波劳碌。
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而在庄子的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浅薄,他的逍遥,我觉得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终极命题。
在庄子看来,一切万物都有其属于自己的本性,逍遥不逍遥正是看其生存状态是否符合其本心。
而既然万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好的生活方式,坏的生活方式,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
因此庄子同老子一样,认为最好的政治正是无为而治因此他主张顺其自然,认为任何统一的制度标准都有其局限性,都会妨碍人们的逍遥。
这个视角很深刻。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忙,每天总有很多事情要做。
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回过头来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却想不太起来。
显然我只是在机械的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逍遥与忙不忙没有关系,它只取决于你是否顺应自己的本性去做事。
浑浑噩噩显然不是逍遥,而是自我迷失。
逍遥不仅不是混沌,而是一种大清醒之后的从容不迫。
庄子有感于他所处的时代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为利所趋而丧失本性,所以提出要逍遥,这是很积极向上的观点。
尽管我觉得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觉得可以用庄子逍遥的观点来看一下中国目前的教育。
近年来,高考制度越来越为人所诟病,很多人呼吁彻底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主张向西方学习。
可是呢,西方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在羡慕中国的教育。
当美国老师为中国学生极强的数学能力而感叹时,中国有很多学生却不明白他们想从商,却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
我觉得就自己的经历,现行的教育其内容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毛病。
从我来讲,我对自己能够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础而感到高兴。
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个中学阶段评价个人的标准唯一化。
庄子读后个人心得体会10篇
庄子读后个人心得体会1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心得,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庄子读后个人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庄子读后个人心得体会1近来听于丹对《庄子》的诠释,更有一种赏心悦目,如沐春风的感觉。
庄子,名周,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虽然我也读过《论语》、《孟子》等古典名著,而《庄子》给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听着于丹教授的讲解,别有一番感受。
她个“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让古典文化进入千家万户,让经典人文融入百姓的生活,在社会竞争愈来愈列的今天无疑给每一个人一剂提升自身修养,缓解社会压力的良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庄子的无为而治提供更深的思考:人类应是大自然系统的子系统,服从于规律的安排,“人定胜天”是人类理想的豪迈,其实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更需要有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在不为中有为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孔子、孟子、庄子等圣人留给后代的不可磨灭的真谛。
欣赏“无欲则刚”的境界,向往一种精神的世外桃源,使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淡泊宁静的幸福状态,真的很惬意!庄子读后个人心得体会2《庄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典藏,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文化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它代表着当时社会最高成就,其亦庄亦谐的写作风格更是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是出自庄子名篇《逍遥游》中的一段,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
庄子是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任何事物从表面上看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庄子万法归一的思想。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阅读《庄子》,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奥道理,也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庄子》的一些读书心得:1. 自然无为,《庄子》中强调了自然无为的思想,主张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功利。
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放下执念,顺应自然,反而能够获得更多。
2. 虚无缥缈,庄子提出了虚无缥缈的观念,认为万物皆虚,世界充满了变化和无常。
这让我明白到,人生中的得失荣辱,都是虚幻不实的,要学会超脱。
3. 自由自在,庄子主张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不受外界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摆脱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4. 随遇而安,《庄子》中提到了随遇而安的思想,主张顺应环境,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困扰。
这让我学会了在逆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5. 无为而治,庄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不要刻意干预,顺其自然。
这让我明白到,有时候放下执念,事情反而能够迎刃而解。
6. 乐观豁达,庄子的思想充满了乐观豁达的精神,主张以宽广的心胸对待人生。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7. 知足常乐,庄子提出了知足常乐的观念,认为满足于现状,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让我明白到,要学会知足,珍惜当下的幸福。
8. 无欲则刚,庄子主张无欲则刚,认为不要过分追求物质,才能保持内心的坚强。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克制欲望,追求内心的坚定。
9. 顺势而为,庄子强调了顺势而为的思想,主张顺应环境,不要逆流而上。
这让我明白到,有时候要学会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10. 天人合一,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应该顺应天地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11. 知行合一,庄子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理论与实践应该相辅相成。
这让我明白到,要学会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12. 自我解放,庄子强调了自我解放的观念,主张摆脱俗务,追求内心的自由。
这启发了我,要学会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解放。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精选14篇)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精选14篇)我眼中的庄子作文(精选14篇)庄子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我眼中的庄子作文,欢迎阅读!我眼中的庄子作文篇1庄子或许没有孔子那般妇孺皆知,我也如众人一样,对他没有丝毫印象。
依稀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讲述他生平的动画《孔子》却是更为人道。
近日学《庄子二则》的课文才开始对他感兴趣,正如课前提示中所说:“展现了他别具一格的幽默”幽默乃智慧的最好体现,而智慧便是圣人必备的。
:庄子之智与孔孟等儒家学派不同,他的才华攻克于生命之道。
人常说"道理“,儒家学者更注重”理“,而他等一干人等注重”道“,通常对政治无太大兴趣,对人生泽颇有番独特见解。
从《庄子二则》中的第一篇便可知,他将功名利禄,高官厚位等官场之事喻为腐鼠,是他所鄙弃,他所厌恶之物。
他有更远大的志向,绝不仅仅于在这权力之间斗争。
因此才有楚王盛情相邀,他却淡然回避这一例子。
可见,道家的核心不是如何治理天下,而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如止水,将一切看做天意,命中注定,不去怨天尤人,也不必苦苦求索,顺其自然就好,庄子就为一个逍遥与天地之间,醉心于自然山水的唯心主义者。
他与惠子在辩论鱼之乐时,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看待事物乐观向上的方式。
不够理性,却很美丽。
庄子之慧在于他对人的态度,智是他理解问题的超脱,慧则需要一点沟通技巧,他游历山水,也没有失了与人交往的聪慧,阐述自己观点时的他爱用故事,从不无力地反驳。
他用故事用得妙,虽都短小,但精悍极了。
用平凡的故事比喻人生百态,挖掘其中深意,不会令人感到尴尬或是枯燥。
乐观地委婉地平缓地耐人寻味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寓言,使人领会,何为天道人道,生死往复,循环之道?尽管他一贫如洗,却比大多数人活得自在。
他以幽默化解所有痛苦,以傲然的姿态,看淡权力金钱此等庸俗之物,吸收天地精华,挺立在历史舞台上,笑看生命。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篇2在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有个声音一直都在不停地回响,如碎汞照耀在长河之中,奏成一股汩汩的水流音乐,悠扬久远。
读庄子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庄子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庄子个人心得体会篇1最初知道庄子,是从父亲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开始的。
从此,那只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蝴蝶便在我的小脑袋里不停地飞呀飞,让儿时的梦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如今的我,最喜欢在深夜,燃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握一卷《庄子》,反复揣摩“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
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庄子一直在讥讽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也许我很向往这种生活,也许我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何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然而,过多的奢求和索取,会让我们的心像无底的深渊,以至于都忘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
读庄子心得体会(精选6篇)
读庄子心得体会(精选6篇)读庄子篇1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
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
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
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
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
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谈笑论生死。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
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大道与自然。
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7篇
我眼中的庄⼦作⽂7篇我眼中的庄⼦作⽂7篇各位读友⼤家好,此⽂档由⽹络收集⽽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眼中的庄⼦作⽂⼀对于庄⼦,我知之甚少,起初认识庄⼦是在李商隐的《锦瑟》中——“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记忆⾥的庄⼦是⼀位须发皆⽩的⽼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逍遥⾃由。
?庄⼦饱读诗书,在楚国范围内贤名远播,以他的才⼲去谋⼀份差事其实并不难,但是他⼀⽣嫉恨权贵,从没委屈⾃⼰的⼼志来改变穷极困顿的局⾯。
庄王曾盛情邀请他出⼭,他却以⽔⽥之龟⾃居来表达追求⾃由、远离纷争的愿望,在濮⽔边⼼如澄澈秋⽔,⾝如不系之⾈。
“庄周梦蝶”——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差距,“安知鱼乐”——与时⼈惠⼦的精彩辩论。
?浅读过⼀点《庄⼦》后,我更喜欢庄⼦的真,喜欢其⾼妙奇瑰,恣肆汪洋。
⼤如鲲鹏展翅击⽔三千;⼩如蝴蝶款款⽽飞。
他所持的宇宙与⼈的关系是“天⼈合⼀”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死观。
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庄⼦就能⽤锐利的眼光看穿⽣死的本质,的确难能可贵。
在《庄⼦》中,他杜撰了⼀个《髑髅之乐》的故事,借髑髅表明了⾃⼰的观点,把⽣看成是⼀种痛苦,把死看成是⼀种休息。
他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再看他⿎盆⽽歌,送妻升遐,这是⼀个多么潇洒另类的庄⼦啊!当然,庄⼦的⽣死观是建⽴在他的哲学观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每个⼈都是“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既然如此,我们除了顺其⾃然,不要把⽣死看得太重,节哀⾃便之外,还能做什么呢?可茫茫红尘中,有⼏⼈能做到和庄⼦那样呢?第⼀次知道《庄⼦》并⾮是在什么书⾹盈室的图书馆⾥,也不是在什么哲学或者⽂学杂志上,⽽是在⼀本被多数“学者”所看不起的所谓“络⽂学”中,是⼀本《神游》让第⼀次我窥见了⼀种奇妙的,有些不可思议的境界,即“天地与我并⽣,⽽万物与我为⼀”。
⾃那时起我便对两千多年前的⼀位名叫庄周的⼈感到⼀丝好奇,是什么样的⼈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正是因为好奇我拿起了《庄⼦》,⽽拿起后便再没舍得放下。
庄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读后感篇1庄子,美而不自知。
甚至也不为人知。
能见者少,见而能受者更少。
知其美不为人知,难,知其不自知,更难。
事实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况别人怎样看他了。
他无所谓语言,言不尽意。
但是他也不逃避语言。
他不介意写很多字。
他不在意。
开口也好,不开口也好,传之后世也好,不传也好。
因为他没有想要守护的东西。
孔孟要守护仁义,墨翟要守护苦难,惠施要守护言辞,管商韩要守护法度。
他没有想守护的东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护。
灭亡的是人,不灭亡的是道。
庄子是庶民。
有人提出他是贵族,王族,也有人说漆园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
但我说的庶民,是他的态度。
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小人物的自嘲。
这个世界对他而言只是玩笑。
这种庶民感,与道德经对比起来,尤为明显。
他像落入凡尘的神仙,虽然是神仙,但终究落在凡尘里。
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别呢?哪里都是无何有之乡。
他逃避着人,但不逃避天。
他自认为天下无敌,但让人疑惑的是,在那个时代,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没有出来拯救。
答案我已经渐渐明白了。
因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
他或许已经看见了天意,看见了自己的命运。
孔丘没有看见,他失败了。
谁能保证庄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庄周是庄周,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也是奋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
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样的拯救没有意义,与其折磨自己,不如快乐。
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愿意接受爵位吗?只是这爵位是人给的,不是天给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赐,就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随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
他已经看见了未来,所以不接受。
庄周比我们想象的要勇敢。
对他而言,放弃拯救,或许比头破血流更为疼痛。
庄子读后感(精选5篇)
庄子读后感(精选5篇)庄子读后感(精选5篇)庄子读后感1记得曾听花簇幽声,与友手谈两奁乌鹭,看玉子音脆。
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让,但随一来一往间,局势渐步苍黄。
怪我太贪胜。
新局,欲缓速攻彼,而大计未成便造反逼,下场与前局无异,皆是我的子颗颗被动,只要对方愿意,分分钟都能结束了此番坐隐。
即使敲盘忖度,也无可奈何,依旧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来闲暇阅了几卷《庄子》,再拈棋时,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生陵安陵,长水安水,莫不是安时处顺?顺于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是谓命成,这又是否讲究一个无为之和?以和为量,融入环境,才能于环境中纵横;顺从所处之境,与时俱化,无肯专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输得如此彻底。
一昧的穷追猛打,只是让自己的格局更为支离破碎,棋心散乱。
小体怎敌大体,残局那堪圆镜?唯有将自身所有连成一体,贯通一气,融和其中,才最是无懈可击。
这终是,要讲究一个“和”字。
步步紧逼,不正如那难成大事的独善其身者?贪胜谋彼,还不如顾我争先,逢危保其小棋,还不如弃之转战大局。
而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该走则走,该停则停,天地两宽。
棋道如此,想来世道也应如此。
天地万物相生于世,人与自然便好若纹枰间的黑白二子,人若对自然步步紧逼,则终将会被反噬,倘若人不与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则终将会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动前行。
而若人与自然作和融于一体,相互包合,两相无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输赢,“和”一字才是最为重要。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输赢常在,而知音难求;日月交替,昼夜相生,二者互存,并无亏损。
况与天为一,形全精复,岂不美哉;万物协调,物我相安,岂不妙哉?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和”一字,向来不带强行。
翠叶点馥之春,花木扶疏之夏,落枫雁过之秋,冷雪封天之冬,合乎时宜,顺所自然;山风浩荡,云水清浅,美犹胜画,也不正是因为有意境悠远的和谐?这一切,相交得自然,相处得融洽,不强行,也不僵硬,因此映入眼中,给人的是无端的好看。
《庄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子》读后感1在很久以前,当人们还处于统治者的重压之下,是庄子,带着学生们呼唤自由,呼唤无拘无束的快乐……现代的人们解放了,可社会却愈加复杂了。
现代社会的中心或许曾与庄子的思想打了个照面,却又匆匆而过,从未理会过,古时,一位老者的深深呼唤。
庄子或许没想到,中国人摆脱了封建制度,但他们没有摆脱精神上的束缚,人们无法再达到“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无拘无束的境界,金钱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他们没有时间,也无法再与自然合为一体。
庄子与现代隔着几千年的时间洪流,却早已认识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一点。
众多的机械为人类提供了便利,却使人类想尽办法简化一切。
就算只是在一个小小的数学题上偷懒,都极易全盘皆输,更何况生活了?“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
”庄子却没有预料到,人们对“无为而治”的认识偏差,能改变一个大国的命运。
多少皇帝沉迷于享乐,却把这句话当做挡箭牌,当作最有道理实际却是最无道理的、堂而皇之的借口,导致政权落入宦官之手,奸臣当道,江山易主。
人类啊,把脚步放慢一些吧,安静下来,倾听这位思想家的娓娓诉说……《庄子》读后感2暑假里,我读了《童话庄子》这本书,这本书是由一个个有趣又包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小故事组成。
而故事的编写者是一位潇洒又悠闲自得的庄子,他才华横溢、智慧过人。
虽然生活贫苦,却逍遥自在。
即使遭遇挫折,也打扰不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这本书里富有科幻和想象的色彩。
有神话般的河神和海神,有童话般的大鹏鸟和大蟒蛇,也有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物种。
读来令我仿佛身临其境,情景再现。
我在书中追随着庄子,一起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开启快乐的密码。
《庄子》读后感4篇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4篇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庄子》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庄子》读后感(一)每每读到庄子的言论,总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对“和”这一方面。
记得曾听花簇幽声,与友手谈两奁乌鹭,看玉子音脆。
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让,但随一来一往间,局势渐步苍黄。
怪我太贪胜。
新局,欲缓速攻彼,而大计未成便造反逼,下场与前局无异,皆是我的子颗颗被动,只要对方愿意,分分钟都能结束了此番坐隐。
即使敲盘忖度,也无可奈何,依旧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来闲暇阅了几卷《庄子》,再拈棋时,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生陵安陵,长水安水,莫不是安时处顺?顺于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是谓命成,这又是否讲究一个无为之和?以和为量,融入环境,才能于环境中纵横;顺从所处之境,与时俱化,无肯专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输得如此彻底。
一昧的穷追猛打,只是让自己的格局更为支离破碎,棋心散乱。
小体怎敌大体,残局那堪圆镜?唯有将自身所有连成一体,贯通一气,融和其中,才最是无懈可击。
这终是,要讲究一个“和”字。
步步紧逼,不正如那难成大事的独善其身者?贪胜谋彼,还不如顾我争先,逢危保其小棋,还不如弃之转战大局。
而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该走则走,该停则停,天地两宽。
棋道如此,想来世道也应如此。
天地万物相生于世,人与自然便好若纹枰间的黑白二子,人若对自然步步紧逼,则终将会被反噬,倘若人不与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则终将会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动前行。
而若人与自然作和融于一体,相互包合,两相无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输赢,“和”一字才是最为重要。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输赢常在,而知音难求;日月交替,昼夜相生,二者互存,并无亏损。
庄子阅读心得感想范文7篇
庄子阅读心得感想范文7篇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
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读书并不需要有很明确的目的。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庄子阅读心得感想范文,供大家参考。
庄子阅读心得感想范文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很难想象,有一天,我会静静的徜徉在《庄子》的世界里不忍释卷。
去选择跟这样一位先哲对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我们之间可是横跨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鸿沟啊。
本来,我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硬着头皮读下去的。
可谁知,这一读,便是天光乍破,至黎明方清醒。
《秋水》篇,物我之间的深刻认知。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一泓秋水泻,千载道心明。
当读到《秋水》篇时,我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井底之蛙,夏虫语冰,一叶之秋……这些儿时便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抑或是成语典故,竟会在此时重逢。
于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瞬间生动了起来。
井底的蛙,只能看见狭小的天空,便以为世界只此方寸之地。
是什么,限制了它对外物的认知?这便是庄子的《秋水》想要告知我们的东西。
“有些人没见过汪洋,以为江河最为壮美;而有人通过一片落叶,却能感知整个秋天。
”人对外物的感知固然会受客观环境的局限,而人主观意识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在苏轼的《赤壁贼》中,主客之间亦有此物我何分的深刻讨论。
人类渺小,而宇宙无垠。
然而,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却永不停息。
以至于人的认知,便如这秋水潺潺,是流动的,是发展的。
而庄子的思想亦如秋水,一泻千里,无止息,亦无涯。
《说剑》篇,既是隐者心淡泊,亦非冷观乱世风云。
春秋战国时期,因乱世纷争不断,无数王侯将相粉墨登场,掌风云变幻,而庄子依旧在濮水静静垂钓。
我原也以为庄子是避世的,毕竟他说宁愿在泥巴地里打滚儿,也不愿替楚王卖命。
可直到读到这篇《说剑》,我想我错了,我对庄子的了解太片面。
赵文王喜剑,他便以剑为喻,说有三剑,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
庄子读书心得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实用15篇)
庄子读书心得庄子读书心得体会(实用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庄子读书心得庄子读书心得体会(实用1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庄子优秀读后感(推荐5篇)
庄子优秀读后感(推荐5篇)1.庄子优秀读后感第1篇渐渐开始不再喜欢那些所谓出名的大家的总结,他们先入为主说了一些想法,看似无懈可击中堵塞了我们的思路,让他们去喧嚣吧,我自己去看了《庄子》,何为平淡?庄子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按照唯物主义观点,相对主义者徘徊在唯物和唯心之间,最后堕入唯心主义,庄子貌似正好验证了这个理论。
基本上,他用不永恒否认了瞬间,用必定失去否认了现在,用最终的虚无否认了当时的拥有。
道家的养生可能不太适合我这种稍微还是有点争强好胜的人?庄子的观点值得肯定的地方有:1、不比执着,不必痴狂;2、一个人的核心部分不应该依赖外部评价;3、凡事都有个自己的解释安排最后达到平和。
4、强调了顺应,无为和生死相望,这是一种更大的作为和纪念。
我最喜欢庄子的.《天道》《天运》和《说剑》在《天道》中,庄子说了,圣人心中之所以宁静,并非宁静十分好,所以才宁静,万物不能扰乱它他的内心,所以才宁静。
他的主张其实一直都是这么温和的,告诉人们有这么回事情,但是不一定是可以办到的。
一个能够愿意分享自己孤独的人,一个内心已经如此淡薄却仍旧分享了他的学说和孤独的人,是值得崇敬的。
并不是美好就可以达到,需要顺应规律才能达到,就和没人想要不幸福或者,可是我们都能找到理由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幸福。
《天运》中,他明确了道不是通过言语和辩论就可以推行,而个人价值观决定了他的选择和感觉,这个已经十分透彻了,他知道了运行的规律,并没有强求每个人都会有他一样的价值观和感觉。
最难得是《说剑》,这个文章说明庄子不是不善于揣摩人的心思,他是十分善于了解别人的,但是他几乎没有用这些去牟利,之前我十分推崇过《鬼谷子》,他知道人心险恶、社会飘摇依然去用他的智慧周旋并且不吝告知别人周旋的方法是坚强的。
而庄子,一个有能力坚强选择地逃避的人,他是善良的,他未必不可以做到别人能做的,他不是没有才华,只是,他不想去做,他只是表达了他这种想法,一个真正按照自己的心去活着的人,是高尚、幸福、宁静的。
《庄子》读后感(14篇)
《庄子》读后感(14篇)《庄子》读后感篇1一谈到庄子,我们不由得想到道家创始人老子,他是老子的弟子。
思想上都追求“得道”,精神上追求“超然物外”。
庄子更注重对个体的重视,让人更加重视身体、生命,也就是注重于养生。
《庄子选注》中,有一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是一篇语录体议论文。
文中两人,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读者看后会心一笑而又沉思良久。
__讲述两位辩论高手,由在池中游来游去的儵鱼引起联想。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读完__,不得不感叹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的敏捷思路与睿智的交谈,令人拍案叫绝,无不折服于他们的“善辩”。
头一回读完,心中不时佩服两人的才辩,也不由得会心一笑。
濠梁之辩”,在庄子看来,物与自身是浑然一体的,所以才能体会到钓鱼的快乐,不过从庄子以“安”字,反驳惠子,体现了他的诡辩风格。
“惠子相梁”选自《庄子?秋水》,文中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挑拨他俩之间的情谊,为此惠子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把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形象地说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又无端猜忌他人的丑态。
可见,庄子本人是把世俗名利看轻的,对于外界的诱惑,他可以做到言行如一,洁身自好。
《庄子选注》这一本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追求着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
体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书中蕴含着高深的哲学理念,处处都引人深思,有的可能长时间都无法琢磨透。
在我看来,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是一门深奥而不容易嚼透的学问。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道是一切事物的起源,有了道便有了一切,庄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对道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一名初一年的学生,可能我对《庄子选注》中的__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它已经深深地植入我的大脑深处,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我将力求读懂它、理解它,并且我将以其中我所认可的思想来指导我的人生观。
我眼中的庄子高二作文5篇
我眼中的庄子高二作文5篇我眼中的庄子高二作文1想到庄子,我心里是怀有无比的敬意和钦佩的,但始终又有些凄凉苦楚夹杂着,让我好似哽咽着一口火,烈到让人窒息的泪,但咽下去的却是寒撤背髓的冰。
我眼中的庄子好像是一团火,一团埋藏在暗无边际的海底的却不肯熄灭的火;我眼中的庄子是一头死去的神象,灵魂躲藏在蚂蚁体内仰天长啸;我眼中的庄子是一条横亘冥海的巨鲲,却渴望一亿九万里的翱翔自由!庄子是弱小中潜藏的伟大,是砂砾中磅礴世界,是浊世中的谪仙,他落魄但安然无恙。
他无功但至圣!伟大的人同样也是极端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主宰一切,一手执矛一手执顿,自我伐戮着。
但现实中却屡屡碰壁,痛苦坎坷着,就因为他们是时代的觉醒者和代言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剥开表象直指本质。
因此,他们注定是痛苦的!庄子亦如此,也并大多数人眼中,庄子是一个消极避世的隐者,从他的文章和他的思想主张中,很少会找到孔子的仁爱礼德,也很难找到孟子的国家天下,他极力避开这些,全身心的回归自然,他是蝴蝶是鹏鸟,是游鱼,因为只有化身自然万物的,他才心神自在,逍遥安然。
单着真的是庄子的全部吗?是的,伟大的人都是极端的人,他们拥有绝对的是非观念,他们也是情感属性最强烈最敏感的人群。
所以,庄子的消极退避,庄子的自由安然,庄子极力追求的逍遥,而无所侍的精神境界。
甚至于到了最后的,我入蝶之梦还是蝶入我之梦的恍惚难辨,都是他在污浊的现实中求而不得,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归宿。
庄子有怒,有悲,有苦,有求不得,这骨铮铮节操高洁,目空权势利禄,就像醴泉栖梧桐的凤凰目空猫头鹰抓下的腐鼠一样,也因为他的这些情感倾向让他被污世束缚的躯体有了他身鲲鹏的意思,这是需要如何强大的灵魂和细想才能做到的。
庄子,一个神一样的凡人,一个凡人一样的神。
他的率性自在,他的超然通达,他的顺天知命,都融入在他那汪洋恣肆的文字中,并终将渗透到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的精,骨,血和灵魂中!永难为时间消逝!我眼中的庄子高二作文2庄子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文则汪洋,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鲁迅对庄子做出的评价,庄子的弟子魏牟则说庄子的思想“无南无北,奭shi然四解,瀹yue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道”。
可以说,庄子是我们智慧的开发者,文学的引路人。
走向逍遥
庄子是战国时代宋国蒙地的一位读书人,其活动年代大致与孟子、惠施同时。
庄子家境贫寒,早年曾出任过漆园吏,后来不再出仕,布衣终生。
在中国古代,“士之失仕尤农之失耕”,不入仕途,没有俸禄,便失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生活的困苦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维持生存,庄子钓过鱼,编织过草鞋,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靠借贷度日。
他住在穷街僻巷,看起来面黄肌瘦,显得非常疲惫。
庄子不入仕途是入仕无门的缘故么,虽是一个没落贵族,在他一生中却不乏进阶为官、食禄千钟的机会,像他这样富有才华又周游过列国的人,是各国网罗拉拢的对象是完全可能的,显然他并不是入仕无门。
而是自愿放弃仕途的,追究原因要看他处曾的情境。
能仕而不仕,自愿放弃仕途,这是典型的隐士行为,后人往往据此认为庄子是弃世的隐士。
不入仕途的原因是品格高洁,尘埃富贵。
但庄子弃仕并非弃世,他不入仕途不能说明他没有救世的愿望,和一般遁迹山林、与世隔绝的隐士不同,庄子始终生活在人群之中,他不但和朋友、弟子探讨人生的各种问题,还周游列国,频繁与各国君主会晤交谈。
从庄子与楚威王使者对话中,一句“宁生而曳尾涂中”可以看出庄子不入仕途不是因为不想为,而是考虑到生命之虞不敢为,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说明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保全生命待时而出的权宜之计,他是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有救世理想而不能实现,所以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士有道德而不能行,惫也”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
当人用世之心不泯,无法忘却尘世时,那么即便他回归自然,独处山林,在远离尘嚣的高山丛林,依然不能彻底摆脱痛苦的侵扰。
庄子曾叹:广阔的山林,优美的环境,但若心神不畅,精神便不能享受。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庄子抑郁愁闷的呼吸,不是身临其境,又怎会有如此之深的感触!
可见,如果任这种”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戚”的状况持续下去,那人的精神非得因长期压抑而崩溃,痛苦愈深寻求解脱之道愈切,为了排遣内心的焦灼和忧虑,庄子开始寻求精神出路的探索。
在《逍遥游》中,庄子写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徙于南冥不畏路途遥远,然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在没风的日子里,大鹏如图搁浅的船舟陷入了困境,非但达不到理想,还要见笑于在蓬蒿中腾跃而上、决起而飞的小雀。
这是大鹏的悲哀,也是一个胸怀凌云大志的人士的悲哀!在古社会,信奉儒家思想的士人,其最高理想是治国平天下,可是他们救世理想的实现却有待于时。
如果时运不济别说救世理想得不到实现,就连日常生计都要成问题。
多少士人一辈子怀才不遇,在悲叹惆怅中了却残生。
大鹏也是庄子痛苦人生的真是写照。
庄子以精神超越为特征的逍遥学说曾经抚慰了千百万颗痛苦的灵魂,但这却是他在痛苦中精神探索的结果。
庄子的痛苦来自现实和理想无法调和的矛盾。
虽然庄子和老子齐名,但他并非一开始就信奉道家虚静无为,而是受教于儒家弟子颜回门下。
而凡是忠实信奉儒家救世理想的人大多无法摆脱陷入困境难以自拔的苦恼。
正是社会理想的破灭,导致他思考,促使他醒悟,最终皈依了老子大道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淡泊无为、游心大道为特征的逍遥人生理想。
从救世走向逍遥,正是庄子从痛苦中寻求解脱的精神探索历程。
而这个过程,则是他致力于摆脱人生困境的过程。
最终他跳出了四种限制,那就是空间、时间、生死、义利。
庄子和惠子在讨论有用无用的问题上便体现了他们的差异。
惠子说:“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塗,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
在惠子眼里,大樗树既不能生长果实,又不能制作建材,是大而无用之物。
但庄子却并不这样认为,说从自然逍遥的观点看,这棵大树枝叶茂盛,婆娑荫映,蔽日来风,给人们提供了赏心悦目的憩息环境,怎能说是无用的呢?从保全生命的角度看,这课大樗chu树正是因为世俗之人以为无用而免去了刀斧之灾,因此而得尽其天年,哪里还会有什么困苦呢?可见理解庄子需要超越常态的思维方式,摆脱狭隘的功利观念。
逍遥境界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功、无名、无己是至人的本质特征,至人不是神仙,脱去那神秘的外衣,至人实质上是通晓万物的本性,顺应自然变化的达道之人。
庄子对弟子所言“顺其自然方能免于祸患,顺着时令变化不止于一端,时进时退,顺和自然,神游于无为之境,不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圣人体道而胜物,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意思。
物物而不物于物,身处现实的物质世界,精神却游离物质之外,不为外物所役。
庄子的逍遥理想,实质上是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所以,逍遥的境界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仙境天国,而是通达之人的内心世界,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怀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了一己的生死界限,胸怀就会变得宽广,心灵就会变得澄明,精神也就能获得超然物外、怡然自适的逍遥。
庄子的逍遥理论是面对人生的痛苦指出的精神出路,万物皆有所待是庄子的现实人生观。
庄子并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在他冷峻目光的审视下,世界充满了物欲,人一受其成形,便为世俗价值所左右,人的一生与物相刃相靡为物所役的一生。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NIE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是人生的悲剧命运。
而对人生的痛苦寻求解脱,这是一切伟大哲学的起点,庄子面对人生的苦难,不似世人浑浑噩噩无视人生的痛苦,也不似佛陀,以遁入空门逃避人生的苦难,当然也没能像尼采提倡的那样的以增强意志战胜人生的痛苦。
作为一个睿智的东方哲人,他以走向逍遥超越人生的痛苦,当人超越了个体,将小我融入宇宙大我,当人从九万里的高度俯视人间,人生的苦难不就如粒粒尘埃,消解融化在茫茫宇宙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的逍遥即是拯救,从救世走向逍遥,不过是将拯救的对象从社会转移到人类,庄子一生从未放弃过救世。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经历过了无数黑暗荒芜年代。
虽然那些凭借火与剑开辟道路的英雄,创立了令人炫目的辉煌业绩,但这些业绩决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记录。
只有那些凭借深重道德感的人为拯救世人和为捍卫人的精神尊严所作的不懈努力,才是人类业绩中最精华的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庄子思想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广而持久的激荡,就是因为它以独特的力量穿透黑暗现实的屏障。
告诉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如何可以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
庄子虽终身贫困却并非是因他不能容纳社会。
不能为社会容纳固然不幸,然而不能容纳社会却是更深的不幸。
这种孤绝的心情,使一个人把整个时代的困境和痛苦都加在自己身上,成为良心的负载。
我们要理解庄子,第一步就要先理解他无法容纳社会与时代的孤绝心情,这种心情来自他对社会无边黑暗和人生无边苦难的独特体验。
他没有像屈原一样心安理得的死去,而是独自在精神的荒漠里寻找生命的甘泉。
“其旨深而远,非下士所闻”,我们不能只是欣赏庄子的文采却不理解庄子的痛苦,倘若不理解他的痛苦,又怎能理解庄子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