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坍塌事故分析与总结
发生倒塌事故排查情况汇报
发生倒塌事故排查情况汇报近期,我公司发生了一起倒塌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全面排查事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特向相关部门进行情况汇报如下:一、事故概况。
事故发生在公司新建工地的施工现场,当时正值工人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突然,一部分建筑结构倒塌,导致多名工人被埋压。
经过紧急救援,共有10名工人不幸遇难,15人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
此次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初步调查和现场勘察,我们初步确定了事故的原因如下:1. 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在施工现场,存在着管理混乱、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问题。
相关责任人未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控制。
2.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部分使用的建筑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更换,直接导致了建筑结构的不稳定。
3. 施工人员操作不当,部分施工人员在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进行,存在着违章操作和安全意识淡漠的现象。
三、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事故原因,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确保今后类似事故不再发生:1.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巡视和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2. 严格把关材料质量,对所有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和使用,杜绝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3. 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施工操作规范、安全。
四、安全预防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2.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强化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基坑事故调查报告
基坑事故调查报告篇一:基础工程事故调查报告基础工程事故调查报告土木102案例一工程概述北京百盛大厦二期工程,基坑深15米,采用桩锚支护,钢筋混泥土灌注桩直径为800mm,桩顶标高—,桩顶设一道钢筋混泥土圈梁,圈梁上做3m高的挡土砖墙,并加钢筋混泥土结构柱。
在圈梁下2m处设置一层锚杆,用钢腰梁将锚杆固定,其实锚杆长20m,角度15度到18度,锚筋为钢绞线。
该场地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粉细砂,中粗砂,石层等。
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
基坑开挖完毕后,进行底版施工。
一夜的大雨,基坑西南角30余根支护桩折断坍塌,圈梁拉断,锚杆失效拔出,砖护墙倒塌,大量土方涌入基坑。
西侧基坑周围地面也出现大小不等的裂缝。
事故分析1、锚杆设计的角度偏小,锚固段大部分位于粘性土层中,使得锚固力较小,后经验算,发现锚杆的安全储备不足。
2、持续的大雨使地基土的含水量剧增,粘性土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大大降低,导致支护桩的主动土压力增加。
同时沿地裂缝(甚至于空洞)渗入土体中的雨水,使锚杆锚固端的摩阻力大大降低,锚固力减小。
3、基坑西南角挡土墙后滞留着一个老方洞,大量的雨水从此窜入,对该处的支护桩产生较大的侧压力,并且冲刷锚杆,使锚杆失效。
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对西侧桩后出现裂缝的地段紧急用工字钢斜撑支护的圈梁,阻止其继续变形。
西南角塌方地带,从上到下进行人工清理,一边清理边用土钉墙进行加固。
案例二工程概况某渔委商住楼为322层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大楼,一层地下室,总面积23150平方米。
基坑最深出(电梯井)- 该大楼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主干道凤凰路与乐园路交叉口,西北两面临街,南面与市粮食局5层办公楼相距3~4m,东面为渔民住宅,距离大海200m。
地质情况大致为:地表下第一层为填土,厚2m;第而层为海砂沉积层,厚7m;第三层为密实中粗砂,厚10m;第四层为黏土,厚6m;-25以下为起伏岩层。
地下水与海水相通,水位为-,砂层渗透系数为K=~/d。
深基坑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深基坑坍塌事故原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从深基坑的定义及特点、深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对深基坑工程的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于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的防治处理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事故;原因一、前言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施工管理不完善等原因,深基坑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准确的掌握其原因及时的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深基坑的定义及特点1、定义深基坑一般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支护、基底加固、降水、土方开挖等内容。
2、深基坑的特点2.1、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综合性和个性。
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稳定、变形和渗流3个基本课题,土压力引起支护结构的失稳、渗流引起土体破坏、基坑周围地面变形过大都可能引起事故。
2.2、具有很强的时空效应和环境效应。
深基坑的空间效应表现为其深度和平面形状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
时间效应表现为土体蠕变使土体强度降低,使土坡稳定性降低。
2.3、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众多,地基土有非均质性,深基坑工程外力不确定性、变形不确定性和土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基坑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2.4、具有开挖深、工程量大、工期紧的特点。
2.5、深基坑事故具有突发性、危害大、损失多、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三、深基坑工程事故分析深基坑工程事故一般是是因支护体系的破坏而导致影响相邻筑物及既有市政设施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发生破坏。
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并在基坑围护结构有效时限内和主体结构满足抗浮要求时,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工作,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
支护体系破坏形式一般很多,破坏的原因往往是几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将其分为六类。
第一,支护结构整体失效。
当围护结构插入深度不够,造成边坡整体滑动破坏。
第二,围护结构断裂。
围护结构不能以抵抗土压力形成的弯矩时或者围护墙体承受弯矩变大,产生围护折断破坏,从而使围护结构折断造成基坑边坡坍塌。
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处理措施
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处理措施摘要:若要对深基坑工程实行全方位、全面的管理,那么就需对深基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细致化、全面化考虑,并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施工安全的管理正常开展。
特别是针对深基坑工程的专业化强度大,对其施工安全有着高要求性,所以当其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施工安全上的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引发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导致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坍塌施工;原因分析;防治处理措施一、引言由于当代我国对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形式各样的高层甚至超高层均在不断的密集建设中,那么在此环境下,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对深基坑工程安全及其技术的管理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且它们也极大程度上对当代深基坑支护工程有着促进作用。
在以往对于深基坑工程的管理,一般只关注其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而对其它方面基本上属空白,这种情况下深基坑工程的管理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很难满足现代社会进步的步伐。
尤其是由于目前在深基坑支护的设计计算及其实际施工过程中工艺和措施当中仍然还有许多不安全与不成熟的问题存在,从而导致深基坑工程坍塌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给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带来了诸多问题,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由此可见,对深基坑事故及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导致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二、导致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施工管理方面第一,由于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匮乏、落后,导致施工工作的超前。
第二,一般施工人员大都处于流动状态,这就会使安全教育与培训很难实行,更有甚者很多的上岗人员都无证操作,他们都缺乏安全意识,也没什么技术。
第三,施工人员大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走,根本不参照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SMW工法深基坑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和防治
SMW工法深基坑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和防治SMW工法(暴露地下连续墙工法)是一种常用于建设深基坑工程的方法,它采用钢板桩和锁口钢板组成的连续墙结构来支护基坑周边土体,然后再进行土方开挖和地下施工。
然而,由于施工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风险,例如土体的变形和坍塌,导致SMW工法深基坑坍塌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本文将对这些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土体的变形。
当使用SMW工法时,由于基坑周围土体的受力情况变化,土体会出现压缩、延伸和转动等变形。
当土体的变形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导致坍塌发生。
另外,如果基坑周围土体的强度较弱,就容易发生坍塌。
因此,为了防止这种事故发生,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土壤力学试验,以评估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在选择施工方法和墙体结构时,应根据土体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严格控制土体变形的范围。
其次,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变化也是造成SMW工法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之一、当基坑周围的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时,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土体的稳定性。
如果地下水位过高,将会增加土体的侧向压力,导致墙体的挤压变形和坍塌。
因此,在施工前应对地下水位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水位的起伏、季节性变化和长期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防水措施,以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并确保墙体稳定。
第三,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是造成SMW工法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之一、例如,如果未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进行正确的钢板桩的锁口、连接和加固工作,就会导致墙体的失稳和坍塌。
此外,如果在进行土方开挖时,未按照适当的步骤和控制量进行操作,也可能导致土体的变形和坍塌。
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并具备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最后,监测系统的缺失也是导致SMW工法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之一、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应力变化,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坍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工地坍塌工作总结
工地坍塌工作总结
近日,我所在的工地发生了一起坍塌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紧急救援和抢救,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但这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深刻反思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们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工地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
持警惕,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我们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地的安全生产。
其次,我们要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在工地施工中,各个岗位之间必须紧密配合,相互协助,共同完成施工任务。
我们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加强沟通,及时传达施工信息,避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的工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最后,我们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职业技能,我们
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适应工作的需要,做到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这次工地坍塌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
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我们要以此次事故为鉴,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14篇
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14篇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1杭州地铁11·15坍塌事故已过去四年多了,但每当想起这起事故,都会让我们每个四局人悔恨难当,事故血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的发生对我们四局每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公司组织观看了11·15事故的视频后,内心触动很深,也给人以深思,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的体会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职工安全意识差。
本应做的能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常规工作而不做,总认为不会出事,越是不在意,却越会在不在意的地方出现问题。
二、生产一线的技术及监控不到位,场地早就出现地面沉降视而不见,在采取措施不理想的情况下,继续盲目施工,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技术管控不到位,基坑开挖的分层分段未按规范标准进行。
而在基坑开挖时,连降水措施都未做。
盲目抢工期,未及时做好支撑就继续开挖。
作为一名四局的员工,通过11·15事故的惨痛教训,深刻体会到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技术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动力,没有安全保障和技术管理的施工生产是不科学的生产,是凌乱的生产活动,是没有良知与责任的生产。
结合自身,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加强施工生产技术管理严格按照局管控约束性条款及施工技术管理办法施工,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做好对现场的技术管控。
二、增强个人安全意识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树立主人翁精神,就要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人人要参与管理,重视安全,抓安全,大家共同来建设家园,不是一个领导或几个管理人员能做好的,必须依靠全员的力量,使其在每个工作面都能得到管控有效的安全局面来保障我们的生产安全。
血的教训给我们深刻反思:安全管理一定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人人都愿意参与安全管理,只要大家都参与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为我们的建筑工程施工创造出一片安全祥和的施工现场。
“安全第一,警钟长鸣”要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在我从事农电工作18年以来,我认为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杜绝事故再次发生,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一、要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从具体上抓,杜绝务虚和表面__,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项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落实到每一个人,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各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级级落实层层分解。
(完整版)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液 限
塑 限
塑 性 指 数
液 性 指 数
(m)
W (%)
ρ (g/cm
3)
Gs
e
ωl
ωp
(%) (%)
IP
IL
②2
粘质 粉土
4 30.5 1.90 2.70 0.85
④2
淤泥质 粘土
16 48.6 1.71 2.74 1.37 41.8 22.3 19.5 1.35
淤泥质粉
⑥1
质粘 17 45.2 1.72 2.73 1.30 37.5 21.5 16.0 1.48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2、 杭州地铁深基坑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破坏模式分析
根据勘查结果对基坑土体破坏滑动面及地下连续墙破 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基坑破坏时调查平面图 与施工工况图以及基坑土体滑动面与地下连续墙破坏形态 断面图。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2.3 设计问题
由于基坑设计涉及到多种学科,如土力学、基础工程 、结构力学和原位测试技术等,需要对场地周围环境、施 工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详细了解和掌握, 是一门系统科学,具有复杂性。所以目前基坑支护的设计 方案与措施大多数是偏于保守的,即便如此,如果设计的 人员经验不足,考虑不周,也易引起相应的事故。对522 例基坑事故统计也说明基坑设计的不足,是引发事故的重 要原因。杭州地铁工程在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其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违规施工、冒险作业、基坑严重超挖;支撑 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且钢管支撑架设不及时;垫层未及时浇筑。监测单位 施工监测失效,施工单位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实例摘要: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
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质量事故实例案例一: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
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
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
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 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
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
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
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 1.4m~2m左右。
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某深基坑坍塌事故分析与总结
项目信誉受损:事故可能对 项目方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影响后续合作。
施工进度延误:由于事故导 致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原计 划进度被推迟。
安全意识提升:事故后应加 强安全培训和监管,提高整
体安全意识。
事故教训总结
加强深基坑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效性
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 明确救援流程和责任人
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
技能水平
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制定详细的安全 管理制度和操作 规程,明确各级 安全责任。
建立完善的安全 培训和教育机制, 提高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安全检 查和隐患排查, 及时整改和消除 安全隐患。
对类似工程的警示作用
重视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
深基坑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提高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加强工程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
定期开展工程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工程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 建立工程安全宣传教育考核机制,确保宣传教育效果 鼓励企业加大工程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深基坑设计应充 分考虑地质条件、 水文气象等因素, 确保设计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 应加强监测和预 警,及时发现和 处理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的应急 预案和救援机制, 确保在事故发生 时能够迅速、有 效地进行救援。
加强对深基坑施 工人员的安全培 训和教育,提高 安全意识和操作 技能。
规范施工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建立应急预案和 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
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
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深基坑工程是最近3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深基坑工程概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3层以上(含3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深基坑工程特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由于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
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
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
下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18.3m,最大挖深25.9m,整体为3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
③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图为天津西站二期项目基坑,总面积为39000m2,基坑周长达855m。
④施工场地越来越紧凑图为宁波春江花城二期项目基坑全景,地下室距离外墙用地红线仅3.5m。
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类型很多,成因也较为复杂。
在水土压力作用下,支护结构可能发生破坏,支护结构形式不同,破坏形式也有差异。
渗流可能引起流土、流砂、突涌,造成破坏。
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及地下水流失,引起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也属基坑工程事故。
粗略地划分,深基坑工程事故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1)基坑周边环境破坏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土体有不同程度的扰动,一个重要影响表现为引起周围地表不均匀下沉,从而影响周围建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严重的造成工程事故。
基坑事故调查报告
基坑事故调查报告篇一:基础工程事故调查报告基础工程事故调查报告土木102案例一工程概述北京百盛大厦二期工程,基坑深15米,采用桩锚支护,钢筋混泥土灌注桩直径为800mm,桩顶标高—,桩顶设一道钢筋混泥土圈梁,圈梁上做3m高的挡土砖墙,并加钢筋混泥土结构柱。
在圈梁下2m处设置一层锚杆,用钢腰梁将锚杆固定,其实锚杆长20m,角度15度到18度,锚筋为钢绞线。
该场地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粉细砂,中粗砂,石层等。
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
基坑开挖完毕后,进行底版施工。
一夜的大雨,基坑西南角30余根支护桩折断坍塌,圈梁拉断,锚杆失效拔出,砖护墙倒塌,大量土方涌入基坑。
西侧基坑周围地面也出现大小不等的裂缝。
事故分析1、锚杆设计的角度偏小,锚固段大部分位于粘性土层中,使得锚固力较小,后经验算,发现锚杆的安全储备不足。
2、持续的大雨使地基土的含水量剧增,粘性土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大大降低,导致支护桩的主动土压力增加。
同时沿地裂缝(甚至于空洞)渗入土体中的雨水,使锚杆锚固端的摩阻力大大降低,锚固力减小。
3、基坑西南角挡土墙后滞留着一个老方洞,大量的雨水从此窜入,对该处的支护桩产生较大的侧压力,并且冲刷锚杆,使锚杆失效。
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对西侧桩后出现裂缝的地段紧急用工字钢斜撑支护的圈梁,阻止其继续变形。
西南角塌方地带,从上到下进行人工清理,一边清理边用土钉墙进行加固。
案例二工程概况某渔委商住楼为322层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大楼,一层地下室,总面积23150平方米。
基坑最深出(电梯井)- 该大楼位于珠海市香洲区主干道凤凰路与乐园路交叉口,西北两面临街,南面与市粮食局5层办公楼相距3~4m,东面为渔民住宅,距离大海200m。
地质情况大致为:地表下第一层为填土,厚2m;第而层为海砂沉积层,厚7m;第三层为密实中粗砂,厚10m;第四层为黏土,厚6m;-25以下为起伏岩层。
地下水与海水相通,水位为-,砂层渗透系数为K=~/d。
深基坑边坡坍塌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
设计 坡度过 陡、 钢筋 锚固长度较短 的条件下 , 支护面犹 如在
受拉 区域 无 配 筋 的 竖 向悬 臂 梁 ,倾 覆 弯矩 完全 由 单 排 10m 0 m的微型 桩承 担 ,然而 由于微型桩主要 用于坡 底抗 剪, 其抗弯能力极低。 当裂缝 出现 时 , 注浆处理虽达到了防止 雨水继续渗入 的 目的, 但并没有提供 维持 土体稳定 的粘结拉
张石角 的理论 , 地滑可分为平面型地 滑、 弧型地滑、 型地滑 楔
23 边坡坍塌必然性分析 .
() 1 边坡坍塌 的流程 为 : 力作 用下产 生微量位移一 侧压
坡 顶 出现 裂缝一 雨水侵 蚀 边坡 土体一 土体 原状 结构 受破 坏一 夹土 液化 丧失粘结 力形成薄 弱面一 形成上大 下小的不 稳定 结构一 不利效 应的足量积 累最终导致坍塌 。 ( )原复合土钉墙 的受力原 理为重力式挡土墙 , 2 但是在
3 坍塌加 固处理措施及分析
本事故中 , 设计采 用人工挖孔桩的方式增强 了坍塌边坡
的稳定性 , 从而防止了二次坍塌, 前期作为悬挑构件支护的
效果较 好 , 因实际施工 困难 、 但 孔桩 长度参差不齐 且未能嵌 入基坑底 部 , 以在基坑施 工达到一定 深度 后 , 状桩体将 所 梳
图 3 坍塌坡段 出险前
关键 , 要依据地 质资料 、 气象资料和 工程实 际情况选取 合适
的支护方案。而水患控制则是基坑 工程施工的重点 , 应采取 合理、 有效 的防水控水方 案。
【 收稿 日期 】 0 1 l— 9 2 1- 1 1
高压注浆 完成后 对所处理 4 根管桩进行全数低 应变动 1 力检测 : 中 I类桩 2 根 占 6 % Ⅱ类 桩 1 占 4 % 并抽 其 5 1, 6根 9; 取7 根桩进 行静载检 测 , 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
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天等“6.18”坍塌事故 (2012年)
崇左市天等县某新建厂房 发生整体坍塌,3名工人 当场死亡。
原因一:锅 炉房17米 高大模板支 撑失稳,单 层支撑。
原因二:项目 未报建报监、 监理未进场, 监管缺失。
原因三:高大模板支 撑方案套用底层支撑 方案,企业未审批、 未经专家论证。
其他:外架拉结不规范、 木立杆尾径不足8CM。
该项目被自治 区、市、县三 级下发过停工 整改,但依然 不落实,其他 单体建筑屋面 构架已完工。
四点教训: 梁、板、柱不宜同时浇筑混凝土。 外架不能做支撑系统,拉结应规范牢固。 支撑系统木立杆尾径应不小于8CM。 错误的操作不一定酿成事故,但事故一定是错
原因一:外架拉结不规范(斜拉、 扣件松动,且很多已拆除)。
原因二:拆卸方案 不正确,导致外架 局部集中堆载。
其他情况:该项目曾获得自治区 2014年下半年标准化示范项目。
原外架基础牢固、连墙件规范设置
三点教训:
项目施工安全生产为动态过程,一时规范 不等于长久安全(必须时刻警醒)。
外架的连墙件等重要安全措施不能随意拆 除。
原因二:项目工期拖延较久,管理缺失。
原因三:未对进场工人未 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四点教训: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送风和动物活体
试验。 进入有限地下空间作业前应掌握救援的基本
知识和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项目因外因停工后复工应先做安全检查 工人进场应先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南宁市“10.7”土方坍塌较大事故(2014年)
外架切记不得随意堆载。
宾阳县“5.5”坍 塌事故(2015年)
南宁市宾阳县某工 程,在施工现场基 坑消防水池部位, 发生砖胎模坍塌, 将3名抹灰操作工 人压倒,造成2人 死亡,1人轻伤。
九种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
一、整体失稳整体失稳是指在土体中形成了滑动面,围护结构连同基坑外侧及坑底的土体一起丧失稳定性,一般的失稳形态是围护结构的上部向坑外倾倒,围护结构的底部向坑内移动,坑底土体隆起,坑外地面下陷。
龙潭空中花园基坑事故。
2005年8月3日,凌晨约30m宽位置坡顶出现开裂并出现沉降,坡脚水泥土搅拌桩出现断裂。
早晨7时,下起大雨,半小时后该段出现塌滑。
原因主要是基坑北侧东端滑塌地段出现超挖,开挖后放置了较长时间;坑内大量积水未及时抽排;坡脚土层受水浸泡,降低了土层强度,势必导致边坡蠕动变形;紧邻坑边下水管长期漏水,边坡蠕动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坡顶道路下的下水道出现开裂,大量水浸入边坡土体内,导致边坡失稳。
2005年**日12时,武昌区彭刘杨路金榜名苑已开挖至设计深度5.2M的深基坑东侧(cd)段约40余米长的边坡发生滑塌险情。
二、坑底隆起坑底隆起是一种向上的位移,产生的原因一是深层土的卸荷回弹,二是由开挖形成的压力差导致的土体塑流。
由于土体是连续体,坑底的隆起和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必然导致坑外土体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带动相邻建筑物或市政设施发生倾斜或挠曲,这些附加的变形使结构构件或管道可能产生开裂,影响使用,危及安全。
一般解决的方法是被动区加固,提高土的抗力,减少变形,同时解决整体稳定和坑底隆起问题。
三金.鑫城国际C地块事故三、围护结构倾覆失稳围护结构倾覆失稳主要发生在重力式结构或悬臂式围护结构,重力式结构在坑外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围护结构绕其下部的某点转动,围护结构的顶部向坑内倾倒。
抵抗倾覆失稳的力矩主要由围护结构自身的重力形成,坑底的被动抗力也是构成抵抗力矩的因素。
如武汉火炬大厦开挖深度10m,上部为老钻土,下部为基岩,采用¢900mm人工挖孔嵌岩排桩支护,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于老粘土局部浸水,强度降低,土压力剧增,由于桩嵌人岩层,变形不易谐调,造成十余根支护桩折断,危及邻近六层综合楼,使该楼楼梯间悬空,情况危急。
施工过程坍塌事故发生原因及措施
国内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经常发生建筑物、脚手架、模板支架、土方等坍塌及塔吊等起重设备倒塌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才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1 笔者搜集有关典型事故实例,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造成倒(坍)塌事故的直接原因, 多数是由于结构先稳所致。
进一步分析造成结构失稳的因素存在如下几个共性问题:1)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2)脚手架、模板支架、起重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3)施工前没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未做具体技术安全措施交底,特定施工项目未经专家评审论证;4)施工现场管理松弛,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5)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6)施工队伍素质差,不执行法规、标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思想上存在盲目性、冒险性、随意性;7)现场作业环境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乏。
2 另一方面,结构失稳也存在多种个性问题,例如:1)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多因结构质量低劣,安全性能差;地基不稳定,不均匀沉降;结构支撑连接(焊接)不牢固;超载、外力冲击,或严重偏心荷载给结构造成失稳等。
2)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架坍塌:多因架体结构搭设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整体安全稳定性差;超载或严重偏心荷载;遇外力冲击或振动;不按程序拆除架体等因素造成结构失稳。
3)基坑(槽)土方坍塌:多因挖土时土壁不按规定留设安全边坡(甚至负坡度),缺乏支护或支护不良:土质不良或出现地下水、地表水的渗透;土壁经不起重载侧压力或遇外力振动、冲击等因素造成土壁失稳、滑坡坍塌。
4)起重设备倒塌(尤其性质严重的是塔吊倒塌):多因设备技术安全性能差,结构强度不足;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垂直起重设备与建筑物拉结差:出现超载、碰撞、阻力;塔吊升降顶升过度或违章操作等原因而造成起重设备失稳倒塌。
3 通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笔者同时观察意识到:任何事故的形成,都是在主因与诱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而且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即:1)从无形到有形;2)从量变到质变;3)从渐变到突变;4)从屈服到极限;5)从失稳到破坏。
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处理措施
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处理措施摘要:深基坑的坍塌事故是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案例,其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性较大,是基坑工程需要重点防范的安全问题。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频发的深基坑坍塌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导致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深基坑;坍塌;预防措施;分析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中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相应的深基坑工程数量也越来越多、深度越来越深、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致使深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安全事故,尤其是坍塌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给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带来了诸多问题,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以减少基坑坍塌的可能性,搞好深基坑施工的安全防范。
1、近年来发生的深基坑的典型事故及浅析事例一:某广场基坑周长约340m,原设计地下室4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7m。
在靠近宾馆的基坑顶范围,一台钩机,一台泥头车及一台吊机正在工作,基坑坍塌时,基坑西南角的临建内人员由于未能及时逃走,造成5人受伤,6人被埋,其中3人被消防队员救出,另3人不幸遇难的重大事故。
经调查该基坑南边坍塌原因是超挖:原设计4层基坑17m,后开挖成5层基坑20.3m,挖孔桩成吊脚桩;超时:基坑支护结构服务年限一年,实际从开挖及出事已有近三年;超载:坡顶泥头车、吊车、钩机超载;地质方面的原因是岩面埋深较浅,但岩层倾斜。
设计单位仍采用理正软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复核、设计,而忽视现场开挖过程中岩面从南向北倾斜,倾角约为25°的实际状况。
施工过程中发现岩面倾斜,南部位移较大后,曾对部分区域进行预应力锚索加固,加固范围只是南部西侧的20m~30m,加固范围太少。
事例二:某大厦基坑施工阶段,基坑面积约6300m2,负一层工地中央凹陷处的西北角基坑发生局部坍塌,塌方面积约400m2,有6名工地人员在施工,基坑底部离地面约10m深左右的基坑内重复着抹灰、劈砖、砌墙工作,为打地基桩柱做准备,倾泻的泥土堆离底部约2m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56 4.60 49.00 1.80
3.20 1.40 0.10 4.50
-6.40 -8.40
11.00 13.00
淤泥质粉质粘土 2b 粉质粘土夹粉土
Z57 4.81 50.00 1.70
3.01 1.80
-0.19 1
5.00
-7.99 2
12.80
3
-22.40 27.00
-28.40 33.00
4.17 0.70
1.37 -0.33
2.80 4.50
-4.33 8.50
-8.33 12.50
1 粉质粘土
-22.83
2 粘土
1 粉质粘土 3-1 粗砂 3-2 含粉质粘性土圆砾 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28.33 -31.53
-35.53 -37.83 -40.43
-45.83
-22.50 27.40
-28.10 33.00
-33.10 -34.60
-37.10 -39.10
38.00 39.50
42.00 44.00
-44.10 49.00
29.89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6--6'(3)
比例尺:水平:1∶400
垂直:1∶400
高程 (m)
6.0 2.0 -2.0 -6.0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 -42.0 -46.0
35.20
37.50 38.70
3-1 粗砂
42.60 44.10
50.00
27.46
高程 (m)
5.0 1.0 -3.0 -7.0 -11.0 -15.0 -19.0 -23.0 -27.0 -31.0 -35.0 -39.0 -43.0 -47.0
Z1 49.00
4.22 1.05
1.52 -0.29
10..5799 -2.62 -4.12
-8.42
34..5300
7.70 9.20
2a 粉质粘土
13.50
1 粉质粘土
2 粘土
-21.72 26.80
1 粉质粘土
-30.12
-32.42 -33.62
3-2 含粉质粘性土圆砾 -37.52
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39.02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44.92
12.00 13.20
1 粘土
1.59 0.79
-2.62 -4.12
-8.42
3.50 4.30 7.70 9.20
13.50
2a 粉质粘土
15
1 粉质粘土
-21.57 26.80 12
-28.87
-33.37 -34.77
34.10
13
38.60 40.00
18
-38.07 -39.27
43.30 44.50
-35.02
-38.02 -39.82
39.00
42.00 43.80
-45.02 49.00
基坑东侧典型地质剖面
基坑西侧典型地质剖面
§3 工程地质概况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7--7'(1)
比例尺:水平:1∶400
垂直:1∶400
高程 (m)
5.0 1.0 -3.0 -7.0 -11.0 -15.0 -19.0 -23.0 -27.0 -31.0 -35.0 -39.0 -43.0 -47.0
-7.64 12.80 3
-18.0
-22.0 -26.0 -30.0
-21.84 4
27.00
-28.84 34.00
-34.0 -38.0 -42.0 -46.0
5 -34.04 -36.34
-38.64
39.20 41.50 43.80
-43.84 49.00
-50.0
孔距(m)
28.75
Z46 50.00
39.00 41.60 44.30
-46.06 50.00
21.60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3--3'(2)
比例尺:水平:1∶400
垂直:1∶400
高程 (m)
6.0
Z22 4.37 50.00 1.30
2.0 -2.0
1.57 2.80
-6.0 -10.0 -14.0
-7.63 12.00 14
-33.20
-35.90 -37.90 -39.40
37.80
40.50 42.50 44.00
-44.40 49.00
4 -22.19 5
27.00
6 -29.69
-32.79 7 -34.79
-37.99 -40.19
34.50
37.60 39.60
42.80 45.00
-45.19 50.00
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6 26.80 12
32.50 12
36.20 38.80 41.90 43.80
-23.08 5
-27.98
27.20 32.10
-33.28
6 7
-36.58
-38.08
-40.18
37.40
40.70 42.20 44.30
-44.48 49.00
-45.88 50.00
0
§3 工程地质概况
表3.1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原地勘)
层
土层
号
名称
①0
杂填土
①1
粘土
②
淤泥质粘土
③
粉质粘土
③2b 粉质粘土夹粉土
④1
粉质粘土
w
γ
(%) (kN/m3)
e
(18.2)
36.0
18.0
1.080
46.9
17.0
1.366
27.9
19.3
0.808
30.1
18.8
0.874
26.8
50.00
-21.72 26.80
-30.12
-32.42 -33.62
35.20
37.50 38.70
-37.52 -39.02
42.60 44.10
-44.92 50.00
孔距(m)
25.89
15.84
基坑南侧典型地质剖面
§3 工程地质概况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1--1'(1)
比例尺:水平:1∶400
-7.10 -8.60
12.00 13.50
1 粉质粘土
-22.54 27.50
-28.54 33.50
-32.64 -34.34
-37.24 -39.54
37.60 39.30
42.20 44.50
-45.04 50.00
2 粘土
1 粉质粘土
3-1 粗砂 3-2 含粉质粘性土圆砾 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28.89 -30.79
33.10 35.00
-35.79 -38.39 -39.29
40.00 42.60 43.50
-44.79 49.00
Z2 4.49 50.00 1.45
1.69 0.19 1 -3.71 2
-7.81
2.80 4.30
8.20
12.30
3
Z3 4.52 49.00 1.10
10 20 30 N63.5(击)
孔距(m)
17.91
21.91
23.06
Z5 3.94 50.00 0.80
2.24 -0.26
1.70 4.20
-4.56 8.50 -7.96 11.90
-22.86 26.80
-28.06 32.00
-31.66 35.60
-35.06 -37.66 -40.36
-3.45 2
-7.75
3.00 4.50 7.80
12.10
3
-22.95 4
-28.85 -31.45
27.30
33.20 35.80
-36.15 -37.95 -40.05
40.50 42.30 44.40
-45.65 50.00
0 杂填土 1 粘土 2a 粉质粘土
2b 粉质粘土夹粉土
Z17 50.00
3.98 1.50
-00..2228
34..7200
-8.32 12.30
-22.12 26.10
-28.72 32.70
-34.62 38.60
-38.42 -40.82
1
2
3 -46.02
42.40 44.80
50.00
Z55 50.00
5.09 1.90
0 杂填土 1 粘土
淤泥质粘土
2b 粉质粘土夹粉土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18--18'
比例尺:水平:1∶400
垂直:1∶400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8--8'(1)
比例尺:水平:1∶400
垂直:1∶400
高程 (m)
6.0
2.0
-2.0
Z26 49.00
5.16 1.80
1 3.36 1.26
2
1.80 3.90
-6.0 -10.0 -14.0
27.00
32.50 35.70 39.70 42.00 44.60
50.00
29.36
29.20
Z36 49.00
3.98 0.80
1 1.78 -0.02
2
-3.02 3
2.2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