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信用评级业发展史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评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对于金融、电子商务、租房、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相对完善,各国在信用评估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就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国外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概述1. 美国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信用评估体系发达的国家,其信用评估机构主要有三大征信机构,分别是Experian、Equifax和TransUnion。
这三大征信机构收集个人的信用信息,包括贷款、信用卡、房贷等信用记录,利用这些信息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信用评估服务。
美国的个人信用评估还包括FICO信用评分系统,通过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综合评分,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判断申请人的信用状况。
2. 欧洲欧洲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在各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比较完善。
比较著名的是德国的Schufa和英国的Experian。
欧洲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还包括了消费者信用报告,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信用报告来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信息。
3. 亚洲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也比较先进。
特别是韩国,其信用评分系统非常成熟,不仅涵盖了金融信用,还包括了消费信用和生活信用等方面。
韩国的信用评估在贷款、就业、租房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
1. 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在国外,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比较规范和统一,这有利于提高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平台,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减少信息孤岛现象,避免信息的重复采集和传递。
应采取措施规范各类征信机构的行为,提高信息征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2. 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在国外,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得到了很好的实践,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比较健全。
我国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范围和原则,规范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披露行为,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PPT课件
整理ppt
12
– 第二阶段是清理整顿阶段,从1989年秋季到 1990年夏 ;
– 第三阶段是重新确立与相应发展阶段,从1990 年秋至1992年底 ;
– 第四阶段是调整阶段,从1992年12月末到1996 年末 ;
– 第五阶段是酝酿起飞阶段,从1997年至今 。
整理ppt
4
贷款企业信用评级的作用
对中央银行
– 检验信贷政策;
整理pptຫໍສະໝຸດ 2信用评级业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其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从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 ; – 第二阶段是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 ; – 第三阶段是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 ;
整理ppt
3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一阶段是初创阶段,从1987年秋至1989年秋 ;
整理ppt
8
企业信用等级划分(续)
A级——信用较好
– 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良好,在正常情况下偿还债 务没有问题。该类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经 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但是可能存在一些影响其 未来经营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进而削弱其盈利 能力和偿债能力。
BBB级——信用一般
– 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一般,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
真实性原则 ; 一致性原则 ; 独立性原则 ;
整理ppt
6
国际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
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s)
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
菲奇公司(Fitch)
TU (Trans Union)
Equifax
个人信用局
Experian(英国)
CCC级——信用很差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主权信用评级的发展、意义及对我国的影响
丝路视野1作者简介:陈子栋(1996— ),男,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通过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尽早防范主权评级风险,我国应采取设定“本土+全球”的双评级规范、强化控制和监管国际评级机构以及减弱对主权评级的依赖等法律对策。
一、主权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1918年3月,穆迪开启全球最早的主权信用评级工作,评级对象包括10个国家的政府债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金融地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纽约也随着美国对欧洲和拉美国家的贷款激增而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主权信用评级也由此活跃起来。
20世纪20年代,穆迪、普尔出版公司、标准统计局和惠誉四家信用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投资者的认可,穆迪评级国家的数量一度达到40个,超过当时全球国家数量的一半。
然而好景不长,受1931年主权债务违约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影响,主权信用评级业务进入长期萎靡阶段。
二战后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严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马歇尔计划以及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双边贷款在战后重建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增主权债务规模大幅减少。
1963年美国为抑制资本外流出台利息平衡税,对美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证券所收到的利息进行征税,降低了美国投资者购买外国债券的意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权违约很少,投资者认为主权违约风险已经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主权信用评级的需求。
到70年代初,穆迪只对5个国家进行主权评级,标准普尔只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评级,惠誉则放弃了主权信用评级业务。
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主权信用评级开始复苏。
1974年美国取消IET,外国主权债券在纽交所重新活跃起来。
1982年开始的新一轮主权债务违约潮重新引起人们对于主权违约风险的重视。
1986年穆迪开始对非美元计价的主权债券评级,评级国家数量快速增长。
1989年美国启动布雷迪计划,扩大主权债券市场,对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需求增加。
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及评级对照介绍
六、穆迪-服务
• (一)公司金融 • 穆迪公司金融服务对全球4,000多个债务凭证发行者进行研究。这些发行者覆盖公开债务市场的90%、银
A级 (A1,A2,A3) Baa级 (Baa1,Baa2,Baa3)
评定
优等
高级
中上级 中级
说明
信用质量最高,信用风险最低。利息支付有充足保证,本金安全。 为还本付息提供保证的因素即使变化,也是可预见的。发行地位 稳固。 信用质量很高,有较低的信用风险。本金利息安全。但利润保证 不如Aaa级债券充足,为还本付息提供保证的因素波动比Aaa级 债券大。 投资品质优良。本金利息安全,但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还本付 息的能力会下降。 保证程度一般。利息支付和本金安全现在有保证,但在相当长远 的一些时间内具有不可靠性。缺乏优良的投资品质。
标普、穆迪和惠誉等评级机构在授予评级的同时,往往还会对这一评级的前景做出说明。 前景评级分为三等,依次为正面、稳定和负面,分别意味着评级机构未来可能调升、保持 或调降相应的评级。对最高级AAA而言,前景评级只有稳定和负面两种。
五、穆迪
• 穆迪公司由约翰·穆迪(John Moody)于1909年创立,目前总部设在 美国纽约,其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MCO),穆迪公司是 国际权威投资信用评估机构,同时也是著名的金融信息出版公司。
投机级别
Ba级 (Ba1,Ba2,Ba2)
B级 (B1,B2,B3) Caa级 (Caa1,Caa2,Caa3) Ca级 C级
评定
具有投机性质的因 素
美国信用评级发展
美国信用评级发展在过去数十年中,信用评级业与全球信用市场共同发展壮大,信用评级在监管制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金融生态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日益突出。
同时,信用评级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重大评级错误时有发生,评级纠正存在滞后性和破坏性。
在操作层面,评级调研的视角过于狭窄,在监管治理层面,又存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和问责缺失的难题。
这些问题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全面改革的呼声势不可当。
今年7月21日,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被奥巴马总统正式签署成为法律。
信用评级业改革是这一法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涵盖了监管、治理、问责、披露、行业模式等多方面内容。
改革框架美国信用评级业改革是针对“全国认可统计评级机构”(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NRSRO)进行的监管改革。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75年建立了NRSRO的概念,用以界定联邦证券法规中引用信用评级的来源,其后NRSRO的评级被其他法规广泛引用。
安然破产等事件中信用评级的重大失误及其破坏性揭示了强化评级业监管的重要性。
《2006年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结束了美国信用评级业完全依赖行业自律的无监管时代,确立了SEC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地位、透明规范的NRSRO登记制度及相应的披露和监管审查制度,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产业链中存在的严重弊端,催生了美国全面金融改革的纲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为应对评级业现有的难题,《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信用评级业改革框架提出了强化监管机制、减少监管依赖、提高信息披露要求、追究过失责任、完善公司治理、改良评级流程、探寻模式变革等多种改革措施。
强化监管机制的措施主要是在SEC下设立信用评级监管署,专门监管NRSRO评级机构,确立这些机构的规则与违规处罚,并对这些机构进行年检。
减少监管依赖的措施主要是删除法律、法规中对于信用评级的引用。
信用评级业发展史
信用评级业发展史(一)信用一、信用的由来:社会分工、市场的本质、信息不对称二、信用的概念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履约能力。
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做的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和意愿。
信用是以授信人(债权人)对于受信人(债务人)所作还款承诺(Promise)和能力有没有信心为基础,决定是否同意产生授信人到受信人经济价值的转移,其中定义有明确的时间因素。
信用的“要素”是指授信、受信、付款期限、信用工具和风险。
能够直接用货币单位衡量,是信用的基本性质三、信用的种类信用分为国家信用、公共信用、企业/商业信用、消费者个人信用、投资信用等。
国家信用,又称财政信用,以一国的中央政府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筹集资金和对外国举债,政府的偿债能力是由税收来保证的。
因此,资信评级业每年都会对世界各国的政府进行“国家主权级”评级,评级结果反映被评级国家偿还外债的能力和意愿。
公共信用,是一种社区或公众提供给各级政府的信用,主要的信用工具形式是公债。
从评级角度来看,公共信用是指各级政府的举债能力。
企业/商业信用,是指企业间的信用形式,是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表现的信用。
企业对赊销客房进行的信用风险控制,属于商业信用管理领域的问题。
它依赖于企业资信调查业提供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形成科学的制度,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授信和企业赊销成功率。
消费者个人信用,当企业将一种信用工具或消费信贷发放给自然人类型的客户使用,这种授予自然人的信用就被称之为消费者信用,俗称“个人信用”。
最常见的消费者信用支付工具是贷记卡和个人支票。
投资信用,一般指由一些金融机构或私人基金向企业提供的相对较长期的信用,以帮助受益者开办企业、购置土地、建筑、设备等固定资产,它们多数是没有经过保险或足够抵押担保的。
受信人往往是新开办的企业,发放这种信用的机构通常是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教育或养老基金、券商、政府机构等。
(二)资信评级一、资信评级的概念资信评级,通常也被称为信用评级,是对各类企业所负各种债务能否如约还本付息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估,是对债务风险的综合评价。
信用风险评估的历史演变
信用风险评估的历史演变信用风险评估是金融市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对借款方履行还款义务的能力进行评估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信用风险评估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工具。
一、过去的信用评估方法信用评估在过去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人工评估方法。
当时,金融机构主要根据借款方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还款记录等信息来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评估结果受制于人工主观判断和信息不完全的局限性。
二、信用评估模型的引入为了克服传统评估方法的不足,学者们开始研发信用评估模型。
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学者Altman提出了著名的“Z-Score”模型,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项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得出一个综合指标来评估企业的违约风险。
这是第一个广泛应用的定量信用评估模型,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几十年里,学者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了信用评估模型。
比如,在80年代末,Merton提出了基于债项和股权的结构化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违约概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也开始应用于信用评估领域,如逻辑回归、随机森林等。
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评级机构的崛起评级机构是信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它们通过对借款方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其分为不同等级,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评级机构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最早是为了评估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
评级机构的发展与信用评估模型的引入相互促进。
评级机构运用模型和专业知识来进行评级,而评级结果又反过来验证和改进了模型的准确性。
此外,评级机构还发挥着监管和引导投资者行为的作用,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Fintech的兴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科技的兴起,新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不断涌现。
Fintech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能够更精确、快速地评估借款方的信用状况。
例如,P2P借贷平台利用借款人的社交网络数据、手机通话记录等信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其还款能力。
世界各国信用评级业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各国信用评级业的产生与发展浙江安博尔信用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顾问董信成教授发达国家信用评估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的阶段。
目前国际上著名的信用评估机构主要业务包括:与政府有关的评级、与工商企业有关的评级、与金融机构有关的评级和与评级有关的信用研究及信息服务。
国际上以美国的信用评估业最为发达,这与美国经济及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国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等密切相关。
国际信用评估体系主要是在美元货币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其在其他货币体系及社会制度下应用的合理性应加以研究,有益于我们借鉴国际评级经验和防范信用风险方法,发展我国的信用评估事业。
国际信用评估制度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初始阶段(1840年-1920年),发展阶段(1920年-1970年),普及阶段(1970年至今)。
(一)初始阶段(1840年-1920年)现代信用评估机构的前身是商业信息咨询机构。
据历史资料记载,在1837年的金融风暴后,1841年7月刘易斯·塔班(Lewis Tappan)在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商业信用咨询机构(Mercantile Credit Agency),旨在帮助商人寻找信用良好的顾客与商业伙伴。
1800年至1850年,美国开始盛行发行国债、州债和铁路债。
债券的发行创造了债券投资者对债券统计信息和债券统计分析的需求。
债券的发行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信用评估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信用评估产生的前提。
1849年,身为律师的约翰·布拉斯特(Bradstreet)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评估机构(Bradstreet Co.),并于1857年将工作中所接触到的资信材料汇编成册。
1859年Dun成为纽约商业信用评估公司(Dun&Co.)总裁,并出版了第一本信用评估指南。
1909年,穆迪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出版了一本各家铁路公司债券的刊物以供投资者参考,其中开创了利用简单的信用评级符号来分辨250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正是这些简单的信用评级符号的利用才将信用评级机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来人们普遍认为信用评级始于穆迪的美国铁道债券信用评级。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2020/7/13
15
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突破阶段
监管当局试图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监管范围,草拟了 多部对机构和业务管理的规章,但由于《征信管理条例》 等上位法迟迟不能出台等原因,有关监管部门从不同的侧 面认可了若干家评级机构。
在开展贷款企业信用评级的上海、厦门、深圳、江苏、 宁波等地,当地人民银行对从事贷款企业评级业务的机构 进行资格管理和业务指导。
2020/7/13
10
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四)调整阶段(1993~1996年)
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贷款证管理办法》实行,规 定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做出的资信等级评定结论,可作为 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参考依据。商业银行开展贷款 企业评级的主要依据是贷款通则。评级的作用基本是为银 行贷款调查服务。部分企业为了取得银行的优惠条件,申 请参加评级。各银行在信用等级的定义、评级指标体系等 方面也相差较大,与国际信用评级的观念也有较大距离。
为加强评级工作的规范,一些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 些具体的管理办法。如《贷款通则》中规定,“应当根据 贷款人的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 经营效率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级别。评 级可由贷款方独立进行,内部掌握,也可由有关部门批准 的评估机构进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证管理办 法》规定,“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所作资信评定结论,可 作为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参考依据”。
1996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企业债券上市管理规则》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企业债券上市管理规则》发布,规定 申请债券上市的公司,须经交易所认可的评估机构评估, 且债券信用等级不低于A级。
2020/7/13
11
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信用的发展历程
信用的发展历程信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信用体系逐渐发展并成为商业和经济活动的基础。
下面是信用发展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早期信用: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主要依靠相互之间的信任来进行交易和交往。
个人的声誉和口碑在当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没有书面记录或法律框架的支持,信用主要依赖于人们之间的口头承诺和约定。
货币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象征着价值的对象来方便交易。
最早的货币形式包括贝壳、动物皮毛等。
货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强了信用的发展。
商业信用的崛起: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商人之间的信用成为了商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商人们开始被认可,并建立了自己的声誉。
他们通过遵守承诺、及时偿还债务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信用。
信用机构的出现: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信用机构开始出现。
银行作为最早的信用机构之一,开始提供贷款、储蓄等服务,并根据个人的信用历史来评估信用worthiness。
信用评估的进一步发展: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信用评估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信用评估机构的出现,如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这进一步促进了信用的发展,并提高了借贷活动的效率。
数字化时代的信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信用正迅速发展。
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保存和查询。
同时,新的信用评估模型和算法被开发出来,例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评估方法,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人或企业的信用worthiness。
总之,信用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信用,人们能够建立信任,促进经济活动的进行。
邓白氏信用评级
概念:信用评级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即金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服务性中介机构, 它是由专门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组成的对证券发行人和证券信用进行等级评定的组织。
发展历史:信用评估最初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1902年,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开始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后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及各种评估对象。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最初的评级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隶属于各省市的分行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过几次清理整顿,评级机构开始走向独立运营。
1997年,人民银行认定了9家评级公司具有在全国范围内从事企业债券评级的资质。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建设,形成了中诚信、大公、联合、上海新世纪和远东五家具有全国性债券市场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
2006年后,上海远东因“福禧短融”事件逐渐淡出市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市场洗礼,目前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只有大公、中诚信、联合、上海新世纪4家。
2006年,美国评级机构开始了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
2006年,穆迪收购中诚信49%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51%,实现绝对控股。
同年,新华财经(美国控制)公司收购上海远东62%的股权,实现了对该机构的直接控制。
2007年,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双方亦在商谈合资事宜。
在被美国收购的评级机构中,中诚信、联合在全国各省均设有分公司,他们可以从事国内的所有评级业务,市场份额合计超过2/3以上。
美国评级机构借助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迅速将触角伸展到全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所有评级和相关业务。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公司也都曾与大公洽谈合资,提出对大公控股或控制经营权,穆迪愿意出价3000万美元购买大公控股权,但都遭到拒绝。
这样,目前中国四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除大公始终坚持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外,其余已经或正在被美国控制。
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及评级对照介绍
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及评级对照介绍世界三大评级机构是标准普尔全球评级(Standard & Poor's),穆迪投资者服务(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和惠誉评级机构(Fitch Ratings)。
这三家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政府、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帮助投资者评估其债务偿还能力和风险水平。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是世界最早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成立于1916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标普全球评级主要评估债权人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和违约风险。
它使用字母级别的评级标准,从最高的AAA到最低的D,每个级别都有一个“+”或“-”符号用于细分评级。
例如,AAA表示最高的信用评级,而BB+表示较高的风险水平。
标普的评级主要关注债务偿还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穆迪投资者服务成立于1909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穆迪评级使用类似标准普尔的字母级别评级制度,评估债务承担者的信用质量和违约风险。
穆迪的评级标准中,AAA表示最高的信用评级,而C表示最低的违约风险。
穆迪评级还对市场风险、流动性和其他宏观因素进行考虑,以提供准确的信用评级。
惠誉评级机构成立于1913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惠誉评级主要评估债务人的信用质量和违约风险。
惠誉采用与标准普尔和穆迪相似的字母级别评级制度,其中AAA表示最高的信用评级。
惠誉评级还使用“+”或“-”符号来表明细分的评级水平。
惠誉评级还关注债务人的流动性、市场风险、行业前景和宏观经济因素。
这三家评级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评级对于债权人和投资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高信用评级可以帮助债务人降低融资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相反,低信用评级可能会增加融资成本,并限制债务人的融资能力。
评级机构的评级对照主要是在评级标准和评级分级上。
虽然这三家评级机构使用类似的字母评级制度,但它们的评级结果可能会略有不同。
这可能是因为评级机构在评估债务人时可能会侧重不同的因素,以及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数据。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盘永胜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等三个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起步阶段。
其标志就以信用评价为代表的信用中介机构的出现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涌现出中国诚信、大公、远东等一批与企业发债和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信用评估机构。
从此,信用意识开始逐步被企业和投资者所接受。
特别是银行为控制企业贷款风险,引入贷款证管理模式,上海等地还要求申领贷款证企业必须进行信用评级,这些措施拉动了企业信用需求。
与此同期,专业担保、信用调查、讨债追债等信用中介机构也开始出现,如华夏信用管理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新华信公司、华安公司等。
有关政府部门也针对国家重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等不同对象进行了企业信用和业绩评价的积极探索,商业银行也积极开展了以控制自身信贷风险为目的的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第二个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初步发展阶段。
其标志是以信用担保为代表的信用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国家涌现出济南、镇江、铜陵、深圳、重庆、山西、河南等一大批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
1994年以来陆续成立的中投保、深科投等一批专业担保公司也开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民间资本也开始涉足信用担保行业,如深圳的中科智担保公司、甘肃的银泰担保公司、山西的阳泉个私担保公司等。
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状况,也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基础。
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约360家,覆盖了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个城市,拥有的担保资金已达100亿元,其中50%为民间投资,担保公司中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的全国已有3家。
第三个阶段:21世纪初期的加速发展阶段。
其标志是信用信息披露系统和社会中介为主体的信用联合征集体系的起步和推进。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及建议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及建议朱荣恩郭继丰鞠海龙中国评级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国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发展、信用风险控制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行业本身的问题,也会受到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
中国资信评级行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既会因生态环境的优化而快速发展,也会因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步履蹒跚。
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生态环境在部分历史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又涌现出了诸多的新问题,并有进一步恶化的倾向。
对此,资信评级行业亟需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资信评级机构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优化行业的生态环境,共同促进中国资信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中国资信评级业伴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产生而诞生,随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改委等债券市场的监管主体,在中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资信评级业的诞生中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1987年,国务院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债券市场由此开始发展。
为规范债券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发展资信评级机构,各地开始组建资信评级机构,其中以人民银行系统内组建的资信评级机构为主。
1988年,中国第一家独立于金融系统的外部资信评级机构成立。
1992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将资信评级作为债券发行审批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确立了资信评级机构在债券发行中的地位。
随后,一批外部评级机构相继成立。
1997年12月,人民银行为了进一步规范资信评级业的发展,颁布了《关于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机构从事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通知》(银发【1997】547号),初步确认了远东、新世纪、中诚信等9家评级机构企业债券的资信评级资格,标示着中国资信评级行业走上了认可制的发展道路,标示着人民银行系统组建的资信评级机构退出了资信评级行业,标示着中国资信评级行业发展走上独立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为中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备案材料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关于银行间市场债券评级业务相关资料的公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China Chengxin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Co.,LTD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国际”,英文简称“CCXI”)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的国内第一家国际化、专业化的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
中诚信国际是中国本土评级事业的开拓者,我们以发展中国本土评级为己任,以促进中国本土评级机构评级技术的提高为宗旨,经过了13年的信用评级实践,中诚信国际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用评级技术、方法和评级模型,促进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自1992年中国诚信(中诚信国际前身)成立以来,中诚信国际一直引领着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创新开发了数十项信用评级业务,包括长、短期企业债券评级、可转换债券评级、信贷企业评级、保险公司评级、信托产品评级、货币市场基金评级、资产证券化评级、公司治理评级等。
近年来中诚信国际在信用评级业务方面完成了数项开创性评级业务和技术,新的评级业务和技术创新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评级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信用评级业的技术水平。
2003年以来中诚信国际在信用评级业务和技术方面的重大创新主要有: 2003年04月,在全国首家开展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2004年02月,在全国首家开展对保险公司次级债信用评级2004年04月,在全国首家发布对国内15家银行的综合财务实力主动评级2004年04月,在全国首家开展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的信用评级2004年07月,在全国首家开展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项目的信用评级2004年07月,在全国首家发布对国内14家银行的个体财务实力主动评级2004年09月,在全国首家开展对国内32个省市的地区风险评级2005年05月,在全国首家开展短期融资券的信用评级2005年06月,在全国首家推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级体系》中诚信国际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加上国际著名评级机构专家的指导参与,已形成一套适用于中国经济环境的评级体系。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 详细版
评级在各主要评级分类中的相对强度。 当债务到期而发债人未能按期偿还债务的即为 D 级,发债人有选择对某些债务或某类
债务违约时为SD(选择性违约)评级。
资料来源:MBA智库
标准普尔的历史
1860年,当年欧洲的投资者对于自己在美国新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的资产需要更多的了 解。当时,普尔先生(Henry Varnum Poor)顺应有关需求开始提供金融信息,出版了 《铁路历史》及《美国运河》,并以“投资者有知情权”为宗旨率先建立了金融信息 业。
1906年成立标准统计局(Standard Statistics Bureau),提供在此之前难以获得的美 国公司的金融信息 。
标准普尔还拥有久负盛名的基准指数组合,其中美国市场为标准普尔 5 0 0 指数,全球市 场为标准普尔 1 2 0 0 指数。目前全球超过 1 . 5 万亿美元的资产直接以标准普尔指数为标的 ,超过5万亿美元的资产选用标准普尔指数作为比较基准。
作为全球独立证券研究和组合建议的最大提供商之一,标准普尔向超过1,000家机构(包 括顶级证券公司、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 ) 提供其股票、市场和经济研究。目前标准普尔 对全球1,900只证券提供基本面证券观点。
三 大 评 级 机 构
信用评级的定义
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又称资信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 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最初产生于 2 0 世纪初期的美国。 1 9 0 2 年,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 翰·穆迪开始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后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及各种评估对象。
三大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S&P)
• 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 而成。普尔出版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 当时其创始人普尔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 《铁路历史》及《美国运河》,率先开始金融 信息服务和债券评级。1966年标准普尔被麦克 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收购。公司主要对外 提供关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工 具的独立分析报告,为世界各地超过22万多家 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目前拥有分析家 1200名,在全球设有40家机构,雇用5000多名 员工。
惠誉国际(Fitch)
• 是1913年由约翰·惠誉(John K.Fitch)创办,起 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于1924年就开始使用AAA 到D级的评级系统对工业证券进行评级。近年来, 惠誉进行了多次重组和并购,规模不断扩大。 1997年公司并购了另一家评级机构IBCA,2000 年并购了DUFF & PHELPS,随后又买下了 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权由 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在全球有45个分支机 构,1400多员工,900多评级分析师,业务主要 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机构融 资评级,迄今已对1600家金融机构、1000多家 企业、70个国家、1400个地方政府和78%的全球 机构融资进行了评级。
主权债务评级
• 主权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对一经济体 政府或当局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意愿和能 力的评判。在这一评判过程中,评级机构一般对 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趋势、贸易及国际收支、外 汇储备、外债余额及结构、财政收支和相关政策 影响等进行考察,最后给出具体评级。 • 一般而言,主权信用评级会包括长期主权信用评 级、短期主权信用评级和评级展望三个方面,分 别反映不同时间段的偿债能力及中长期信用状况 的潜在变化方向。
中国五大评级机构
世界三大评级公司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1美国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and pooks )创始人普尔于1860年,顺应欧洲投资者希望更多的了解自己在美国新发展的基础设施的资产的愿望而创建。
2 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y's)创立于1909年,首创了对铁路债券信息进行信用评级;1913年对公用事业和工业进行债券信用评级。
3 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fitch ratings)创立于1913年,规模小于标准普尔和穆迪,但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评级上,惠誉的敏感度要高得多。
三家评级机构各有侧重,标准普尔侧重于企业评级方面,穆迪侧重于机构融资方面,而惠誉更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评级。
中国五大评级机构1.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是经财政部批准由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以资本金投资控股的全国性、专业化信用评级机构。
公司先后获批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三个国家政府部门认定的证券市场及银行间债券市场两大债券市场国内全部债务工具类信用评级资质,以及各地人民银行批准的信贷市场评级资质。
公司注册资本1.25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6家分公司,并全资控股一家专业数据公司-北京东方金诚数据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境内经营资本实力最雄厚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是五家机构中唯一的国有控股评级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财政部。
2.中诚信:分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和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共同具有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和人民银行的资质。
作为中国本土评级事业的开拓者,中国诚信(中诚信国际前身)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引领着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创新开发了数十项信用评级业务,包括企业债券评级、短期融资券评级、中期票据评级、可转换债券评级、信贷企业评级、保险公司评级、信托产品评级、货币市场基金评级、资产证券化评级、公司治理评级等。
近年来中诚信国际在信用评级业务方面完成了数项开创性评级业务和技术,新的评级业务和技术创新极大推动了中国评级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信用评级业的技术水平.中诚信国际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认可的企业债券评级机构;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
中外信用评级业发展史
中外信用评级业发展史
一、信用评级发展史
信用评级指金融机构给予债务工具、发行机构和其他融资工具的信用评价,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及其客户决策时做出正确判断的重要依据。
信用评级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自18次文艺复兴以来,信用评级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1、古老的信用评级
古老的信用评级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主要使用的是“份子”评级体系,即进行发行的债券分成几份,每一份债券的质量由当时的货币或银行评定。
在中世纪,英国以及北欧国家的银行发展迅猛,英国的银行家们也开始使用“记帐”贷款,来保证发行的债券的质量。
2、近代信用评级
18次文艺复兴的前期,因为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用评级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John Law的金融将信用评级作为重要的支撑。
Law将份子制度改为“按发行者负责”的形式,这样就能为投资者提供利益保障,从而提高发行债券的效率。
随后,英国信用评级制度又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影响,例如德国和法国。
19世纪20年代,信用评级有了新的发展,John Moody创办了美国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Mo ody’s Investors Service,创立了国际信用评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