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从《三国演义》论说服别人的技巧

合集下载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博弈问题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博弈问题

以 , 有 了三重 防范 , 才 让诸 葛亮 既维 持 了孙刘 联盟 , 又放 走 了曹 操 。
葛亮 令 关 羽 伏 兵 于 华 容 道 ,并 且 要 求 关 羽 在 华 容 道 上 点 燃 树 枝
冒出烟 雾 引 曹 操 到来 。 在 , 们 用 “ 和博 弈 ” 分 析 曹操 与诸 现 我 零 来 葛亮 在 华 容 道 的 博 弈 , 曹操 的 策 略 是走 华 容 道还 是走 大路 , 葛 诸 亮 派 关 羽 是 埋伏 在 大 路 还 是 在 通 往华 容道 的小 路 。
[] 4易中天. 品三 国【 . M】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 ,0 7 20. 吾
( 辑 : P) 编 L
溅一一来自一一浅 析 三 国 演 义 中 的 博 弈 间 题
口 向 阳 西 南 财 经 大 学 金 融 学 院
摘 要 : 国 四 大 文 学名 著 中的 《 国演 义 》 很 多脍 炙 人 口的 经典 故 事 让人 回味 无 穷 。从 历 史 故 事 中为 三 国 争霸 中各 方 的 实 力 我 三 有
道上 无 人 ,L 的队 伍 在 另 一 条 道上 。于 是 他 选 择 走华 容 道 。依 孑明 《 国 演 义 》 者 罗 贯 中的 逻 辑 , 葛亮 总是 比曹 操计 高 一筹 , 三 作 诸 以 博弈 论 的 术 语来 说 , 是诸 葛亮 比曹 操 更 理 性 。 就
二 、 羽 大 意 失 荆 州 关
所 得增 加 , 一 方所 得 便 减 少 , 没 有 纳 什 均 衡 点 。 博 弈 中 , 另 它 在 双 方 无 法 知道 对 方 的 策 略 选择 , 只 能进 行 猜 测 。 操 要 选择 走 诸 而 曹 葛亮 的军 队不 在 的 路 , 是 他 的最 优 选 择 结 果 。 诸 葛亮 的最 优 这 而 拼, 结果 偷 袭 都 不 会 成 功 。这 和 囚徒 困境 是 一 个 道 理 。如果 双 方

三国演义权谋与忠诚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忠诚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忠诚的博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著名于明代的作家罗贯中所著。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塑造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智慧的谋略让读者流连忘返。

在三国演义中,权谋与忠诚是两个主要的主题,在不同的角色和场景中展现出对立和博弈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权谋与忠诚的博弈,并分析这种博弈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影响。

一、权谋的博弈在三国演义中,权谋被广泛运用于角色之间的斗争。

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众多角色都展示了出色的权谋手段,通过智谋和策略来争取利益和实现目标。

他们利用外交手段、婚姻联姻、军事行动等各种手段,以达成他们的权力诉求。

诸葛亮作为一个典型的智谋之士,他精于计谋,善于运用权谋手段。

他在蜀国辅佐刘备时,通过巧妙运用“连环计”、“空城计”等谋略,以小胜大,成功地击败曹军,保住了蜀国的地盘。

他还精心设计“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等计策,以巧妙应对敌人的进攻。

诸葛亮的权谋手段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为他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曹操则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极具权谋智慧的角色。

他以其高超的谋略和政治手腕,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

曹操善于利用不同的权谋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悬崖勒马等。

他的权谋手段使得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人心。

二、忠诚的博弈与权谋相对的是忠诚。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角色表现出对家族、国家和主人的忠诚,他们愿意为了维护正义和信仰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关羽、张飞和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忠诚人物之一。

他们是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忠心耿耿,忠诚于刘备。

在三国混战的动荡年代,他们始终与刘备站在一起,与他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时刻。

尽管他们最终遭遇失败和悲剧,但他们的忠诚精神一直被后世所称颂。

此外,还有一些非常典型的忠诚人物,如黄盖、周瑜等。

他们为了国家和主公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黄盖为了曹操的背叛而忠诚,最终悍然选择撞船自杀,保护自己的忠诚和承诺。

三国演义的辩论赛论点

三国演义的辩论赛论点

三国演义的辩论赛论点
以下是三国演义的几个辩论赛论点: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靠自己打江山,其才华无人能及,在赤壁之战中,虽然他只有二十多万兵力,但他的谋略和领导能力却让他成功地牵制了周瑜的兵力,最终获得胜利。

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以仁义为本,以民意为重,他的江山也是靠自己的仁德之心打出来的。

孙权是一个明智的领导者,他能够听取忠言,正确地分析形势,成就江东的霸业。

诸葛亮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和谋略使蜀国在三国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周瑜是一个聪明的军事家,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谋略和指挥能力让吴国获得了胜利。

曹操和刘备之间的竞争对三国历史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竞争不仅决定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格局,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精神。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周瑜等,他们的才华、品德和胆略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历史,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情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辩论赛论点,这些论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三国演义的主题和故事,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启示:“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或者敌人”
历史回顾(二)
诸葛亮误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 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士,已 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士在城中。众官听得这 个消息,尽皆失色。诸葛亮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 两路杀来。诸葛亮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收城铺。打 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诸葛亮 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 坐,焚香操琴。司马懿自飞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焚香操琴, 笑容可掬。司马懿顿然怀疑其中有诈,立即叫后军作前军,前 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 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 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诸葛亮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诸葛亮说,司 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 以退去。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管院
吴新勇
例是眼的历数的古《 的一光,史读研典三 著部看如的者究著国 作记《果角都价作演 。载三我度是值之义
着国们来从。一》 许演用阅文之,是 多义博读学前具我 博》弈和或的有国 弈,论研者大很四 案它的究是多高大
三国中的 博弈论
华案 容例 道一
空案 城例 计二
2
历史回顾(一)
一、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博弈分析
PK
24
诸葛在大路还是埋伏在通 往华容道的小路之间进行选 择)
诸葛亮的最优策略
埋伏在曹操要走的路上
(曹操的策略是在走华容道 还是走大路之间进行选择)
曹操的最优策略 选择没有蜀军的路
诸葛亮明知道关羽很讲义气会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让关羽 镇守华容道,而不是张飞呢?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诸葛亮作为一个著名的谋略家和军事家,自然懂得这个道理。熟悉那一段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当时曹操的实力最强,孙权次之,刘备的实力最弱。如果刘备不能够联合孙权,曹操就会分别将他们消灭掉。于是诸葛亮就舌战群儒,推动了孙刘两家的结盟。但是,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刘备当时是最弱的,那么他是不愿意将曹操完全消灭掉的,因为一旦消灭了曹操,实力在自己之上的孙权就会过来消灭他。因此,弱者就要对这个三角形结构进行维持,保证其足够的稳定。赤壁之战虽然消灭了曹操很大的兵力,但是还没有直接摧毁他。曹操依然可以威胁到孙刘两家的政权,那么两家就要长期合作。经过赤壁之战,曹操无力南下,孙刘两国联合起来,静观其变,三者形成了一种均衡态势;保持这个稳定的状况才是对三方最优的,如果某一方破坏了这种平衡状况,就会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斌
【关键词】:
摘要:
1、(诸葛亮 VS 曹操)华容道博弈·
曹操亲领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 孙权和刘备联合破曹, 曹军大败。 曹操引兵而逃。 经过一路厮杀, 来到一处, 军士报: 前方有两条道路, 请问丞相走哪条路?曹操问:哪条路近?军士说:大路稍平,却远五十 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多里。曹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 路山边有数处狼烟,大路并无动静。曹操叫走华容道。诸将问:烽烟 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曹操说:岂不闻兵书有云:“实则虚 之,虚则实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放烟,使我军不敢从这 条路走, 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 吾已料定, 偏不教中他计。 诸将皆曰: 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曹兵走华容道。但关羽依着诸葛亮的妙计在 华容道等着曹操,于是关羽上演了一场“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 走蛟龙”的捉放曹的义举。逃过华容道大难,曹操只剩二十七骑! 在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这一华容道博弈中, 曹操的策略是在走华容道还是走大路之间进行选择,而诸葛亮派关羽埋伏时,要在埋伏在大路还是埋伏在通往华容道的小路之间进行选择。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
料 j 司 马懿 “ 吾 生 平 谨 慎 ,必 不 弄
概括 《 三国演 义》 ,这个词 就是
“ ” 计 , 即计 策 或 策 略 也 。用 计 。 计 ,即用 策 略赢 对方 。用计 算 敌 , 不 仅 要 自己选 择 恰 当 的计 策 .而 且 要算 准 对 方 用 什 么 计 策 ,这 不 就 是博 弈? 在让 我们 看 《 国演 现 三 义 》中 著名 的空 城计 博弈 。 。
懿退兵 。
诸葛亮误用马谡 ,致使街亭
失 守 。 司马 懿 引 大 军 十五 万 蜂 拥
而来 。当时孑 明身边别无大 将 。 L 只有 一班 文 官 , 五千 军 士 。已 分

对方在不 同行动策 略下 的支付 。
而诸 葛亮 是 知 道 的 ,他 们 对博 弈 结构 的 了解 是 不 对 称 的 ,诸 葛亮 拥 有 比 司马 懿 更 多 的 信 息 .当 然 有 。这 种 信 息 的不 对 称 完 全 是诸 !葛亮 “ 造 出来 的” 因此这是 制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半先 运 粮 草 去 了 . 只剩 二 千 五
百 军士 在 城 中 。众 官 听 得 这 个 消 息 。尽 皆 失 色 。 孑 明 登 城 望 之 , L 果 然 尘 土 冲 天 。魏 兵 分 两 路 杀
来 。孔 明 传令 众将 旌 旗尽 皆藏
匿 ,诸 军 各 收 城 铺 。 打 开 城 门 , 每 一 门用 二 十 军 士 .扮 作 百 姓 , 洒 扫街 道 。 而孑 明乃 披 鹤 氅 .戴 L
基 于 以前 的认 识 ,这 就 是 “ 纳 归
法 ” 。
有数 处 狼 烟 ,大 路 并 无 动 静 。 曹
操 叫走 华 容 道 。诸 将 问 :烽 烟 起

《三国演义的博弈论解析》PPT

《三国演义的博弈论解析》PPT
三国真雄 鹿死谁手
——《三国演义》的博弈论解析
经典博弈游戏
请10位同学每人在字条上写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 0-100之间任何一个整数。我们算一个平均数,算 出来以后再除以2,就得到平均数的一半,写的数 离平均数的1/2最靠近的人,赢得10块钱。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坦白
坦白

沉默
-8 -8 -10 0
博弈结果:双 方皆坦白。 沉默
0 -10
-1 -1
“囚徒困境”: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
智猪博弈:多劳并不多得
智猪博弈的收益矩阵
大猪/小猪 踩踏板 等待
踩踏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1 9 -1
等待 44 00

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

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

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说服的策略一、抓住关键对于那些善于操纵说服技巧的人不是与对方不停地周旋,而是抓住关键,一语中的。

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成大事。

可看一例:汉代着名丞相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

上林苑是一处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

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钱财,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

于是萧何被捕入狱,同时被审查治罪。

当时的法官廷尉为讨好皇上,只要皇上认定某人有罪,廷尉不惜用大刑使犯人服罪。

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的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是否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

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是陛下的了。

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而不谋的情况下,去贪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

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感到非常惭愧。

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国安邦的大功。

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

汉文帝竟然也相信起来,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

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

就在周勃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未即位时而先皇留给你的皇帝玉玺在他手上,并且统帅主力部队北军的时候,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

现在罢相回到自己的小封国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想起谋反呢听了这话,所有的疑虑,文帝都没了,并立即下令赫免了周勃。

可以想像,倘若没有人在此二人大难临头的时候站出来为他们辩白,讲明事实真相,分析入情入理,他们二人能免去大难吗言语的威力是何其大呀!二、迂回诱导打开缺口在日常生活中,说服的事情几乎随处可见。

博弈论案例:华容道 曹操与诸葛亮的智斗

博弈论案例:华容道    曹操与诸葛亮的智斗

博弈论案例华容道——曹操与诸葛亮的智斗一、案例介绍: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一败糊涂,率残部向许都方向逃窜。

诸葛亮命关羽率兵在途中阻截曹军。

当时,第一批拦截大军是赵云率领的;第二批拦截大军是张飞带队的;第三批才是关羽率部伏击。

由于曹操兵多将广,前二批伏击均不能拦截曹操,只是抢劫了一些军械马匹之类。

等到曹军冲过赵云、张飞两道关后,进入关羽的伏击地带。

可是当时关羽与曹操相遇的地方有两条道,一条是华容道,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道。

诸葛亮命关羽伏兵于华容道,并且要求关羽在华容道上点燃树枝冒出烟雾引曹操到来。

当时关羽不解,问诸葛亮:“如果在伏兵之处点火,岂不令曹兵看见而该走另一条道逃脱了吗?”诸葛亮叫关羽不要问,只要照办就可以了。

果真,当曹操到华容道时,见华容道上静悄悄的,但有烟雾缭绕。

曹操大笑道:“诸葛亮以为我会上他的当,故意叫人在华容道上点火让我走另一条道,而他却伏兵于另一条道上好逮住我呢,我偏不上他的当!”于是,曹操命令军队径直来到华容道,结果与关羽大军撞个正着。

二、案例分析:为什么曹操会中诸葛亮的计呢?这是因为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知道曹操生性多疑。

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会这样认为:你诸葛亮故意在华容道上点火,让我以为华容道上有伏兵,而让我走另一条道好逮住我,但我偏不走另一条道。

但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曹操不知道诸葛亮是当时的“人中龙凤”吗?他难道就真的不能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吗?整体浏览《三国演义》的写作风格,我们知道,里面无不充斥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人这种思想,诸葛亮被描绘成“神”了!因此,在这里曹操是不知道诸葛亮的真正意图的。

然而,如果曹操不比诸葛亮弱智一些呢?而是假设他们俩一样聪明。

那么,曹操也会知道诸葛亮知道曹操知道诸葛亮的打算,曹操就会知道关羽在华容道上等着他。

这个时候,曹操就会避开华容道而走另外一条道路。

可是,事情还没有完结。

因为如果诸葛亮知道曹操知道诸葛亮知道曹操知道诸葛亮的打算,那么诸葛亮也会改变策略。

诸葛亮舌战群儒蕴含的谈判技巧

诸葛亮舌战群儒蕴含的谈判技巧

从商务谈判角度来分析诸葛亮舌战群儒,有如下几方面:1、谈判目的明确:联吴抗曹。

在当时条件下,孙刘联合在别人眼里是绝不可能的,东吴兵精粮足,有长江作为天堑,而刘备兵将粮草都相当匮乏且无弹丸之地以立足。

但诸葛亮却成竹在胸,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准确做出了利益的判断,利用了东吴人对于曹操大兵压境的未来风险预期的不确定性心理。

鲁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士民殷富。

吾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刘备新败,肃请奉命往江夏吊丧,因说刘备使抚刘表众将,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备若喜而从命,则大事可定矣。

”所以,联吴抗曹的谈判是一场合作与竞争,合作与让步的谈判,诸葛亮正是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才明确联吴抗曹的谈判目的,并且确定了刘备集团的既得利益。

2、谈判的理念:双赢,解决彼此双方存在的利益冲突,构建互利互惠谈判的基础。

这是一场看似双方、实则是三方的谈判,刘备集团,东吴集团是看见的谈判桌边,而曹操集团是谈判的第三方。

东吴是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极力想要联合的对象,所不同的是曹操集团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发去一纸檄文:“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利益分配,把孙刘推到了同一利害的位置上,而曹操的同分土地,也就是共同拥有荆州,显然和东吴集团所期待的利益独据荆州产生了明显的差距,而刘备集团则是以退为守,在鲁肃邀请诸葛亮过江的情况下“玄德佯不许”。

孔明曰:“事急矣,请奉命一行。

玄德方才许诺,派诸葛亮亲赴江东,面见东吴的决策人孙权。

相比曹操集团的一纸檄文、同分土地,刘备集团派诸葛亮亲赴江东,而诸葛亮无疑是一个高明的谈判专家,他棋高一筹的在谈判妥协阶段坦率表白,并以一种模糊的协议方式: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势成矣。

”这次谈判以东吴取得大部分利益达到一种双赢的谈判结果,这种利益分配的双赢不是为了联合而做的简单妥协,而是建立维系联合的关系。

也就是实现诸葛亮确定的联吴抗曹的谈判目的,以模糊协议的方式给对方以期望,使得双方利益达到相对均衡,获得利益最大化。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中国古代博弈思想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中国古代博弈思想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中国古代博弈思想作为一门学科,博弈论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博弈的思想可以追溯上千年。

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创造博弈论,但却无时无刻不在运用博弈论的原理。

从田忌赛马到庞涓斗智,从运筹帷幄到韬光养晦,从击鼓论战到毛泽东关于打仗的十六字方针,中国人民对博弈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具有灿烂文明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正待开发的宝藏,作为其中优秀成果的博弈思想,尽管我们可能只是窥及一角,但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多启迪意义。

在政治方面,一部中国史,上下五千年,其中有数不清的政治博弈,让人惊心动魄。

不论忠奸善恶,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形形色色的政治博弈拴在一起,所有身处其中的人或一举成名,或一夜暴富,或一败涂地。

中国王朝的年限少的只有数十年,如秦、隋等;多也不过三四百年,如汉、唐、宋、明等。

尽管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带来生灵涂炭,社会文化、经济则随之遭到严重破坏,但无可否认的是,历史在大踏步前进。

有人将历史的精微幽深作一总结,得出了若干条中国式王朝衰败的法则,如武装积弱,中央对军队失控;吏乱坏纲,各级官吏腐败;国库断银,积贫致弱;人心向背是决定王朝兴衰的关键;领导者决策上的严重错误,致使无力回天;防御过度或乏力,导致在抵抗外患中走向式微;天灾人祸造成的储备一空;宫廷乱政,后院失火;各民族融合失衡,民族矛盾加剧等等。

所有这些,其实都是政治博弈的失败。

对于每一个生活在本朝现实中的人来说,偌大一个国家的衰亡,绝非是一件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的事件,尤其对于帝国的经营者来说。

毛泽东曾对此发表见解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可惜的是,过往帝王们显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都缺乏毛泽东的思想高度,他们没能幸运地找到基业长青的“新路”。

相反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怀着虔诚之心,不自觉地走向了覆灭之路。

在经济方面,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交往,是在小农经济和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进行的。

博弈论:华容道——曹操与诸葛亮的智斗

博弈论:华容道——曹操与诸葛亮的智斗

博弈论:华容道——曹操与诸葛亮的智斗一、案例介绍: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一败糊涂,率残部向许都方向逃窜。

诸葛亮命关羽率兵在途中阻截曹军。

当时,第一批拦截大军是赵云率领的;第二批拦截大军是张飞带队的;第三批才是关羽率部伏击。

由于曹操兵多将广,前二批伏击均不能拦截曹操,只是抢劫了一些军械马匹之类。

等到曹军冲过赵云、张飞两道关后,进入关羽的伏击地带。

可是当时关羽与曹操相遇的地方有两条道,一条是华容道,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道。

诸葛亮命关羽伏兵于华容道,并且要求关羽在华容道上点燃树枝冒出烟雾引曹操到来。

当时关羽不解,问诸葛亮:“如果在伏兵之处点火,岂不令曹兵看见而该走另一条道逃脱了吗?”诸葛亮叫关羽不要问,只要照办就可以了。

果真,当曹操到华容道时,见华容道上静悄悄的,但有烟雾缭绕。

曹操大笑道:“诸葛亮以为我会上他的当,故意叫人在华容道上点火让我走另一条道,而他却伏兵于另一条道上好逮住我呢,我偏不上他的当!”于是,曹操命令军队径直来到华容道,结果与关羽大军撞个正着。

二、案例分析:为什么曹操会中诸葛亮的计呢?这是因为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知道曹操生性多疑。

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会这样认为:你诸葛亮故意在华容道上点火,让我以为华容道上有伏兵,而让我走另一条道好逮住我,但我偏不走另一条道。

但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曹操不知道诸葛亮是当时的“人中龙凤”吗?他难道就真的不能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吗?整体浏览《三国演义》的写作风格,我们知道,里面无不充斥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人这种思想,诸葛亮被描绘成“神”了!因此,在这里曹操是不知道诸葛亮的真正意图的。

然而,如果曹操不比诸葛亮弱智一些呢?而是假设他们俩一样聪明。

那么,曹操也会知道诸葛亮知道曹操知道诸葛亮的打算,曹操就会知道关羽在华容道上等着他。

这个时候,曹操就会避开华容道而走另外一条道路。

可是,事情还没有完结。

因为如果诸葛亮知道曹操知道诸葛亮知道曹操知道诸葛亮的打算,那么诸葛亮也会改变策略。

三国演义智谋与权谋的博弈

三国演义智谋与权谋的博弈

三国演义智谋与权谋的博弈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与社会风貌。

作品中,智谋与权谋成为三国时期各位英雄人物角逐权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智谋与权谋的博弈,旨在揭示历史人物们运用智慧与计谋争夺权力的策略。

一、智谋的博弈1. 諸葛亮:智谋之“龙”众所周知,蜀国丞相諸葛亮被称为“卧龙”,正是由于他的高超智谋。

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使蜀国在与魏国的对抗中占得先机。

例如,諸葛亮曾通过借箭与空城计成功击退了魏国大将曹操,展现出其非凡的智慧和胆略。

諸葛亮凭借智谋与计策,巧妙地应对战乱时期的种种挑战,为蜀国赢得了许多胜利。

2. 刘备:智谋与仁德兼备蜀国刘备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称赞的智勇双全之人。

他通过与蜀国丞相諸葛亮的联手合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谋,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刘备以其仁德和宽厚的胸怀,吸引了许多英雄豪杰的拥护和加入,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力量。

同时,他也运用自己的智谋来策划和谋划,实现了自己的雄图霸业。

二、权谋的博弈1. 曹操:权谋与治国能力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权谋手段狡诈、冷酷无情的代表。

曹操凭借其卓越的治国能力和出色的军事策略,统一了北方,成为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善于运用权谋手段,不仅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也在政治上保持着巨大的控制力。

他运用手中权力,对内严密控制,对外积极扩张,使得魏国在三国时期成为一个强大的势力。

2. 孙权:权谋与外交手段与曹操不同,孙权作为东吴的创建者,更加强调外交手段的运用。

孙权善于利用联姻、交换、走私等手段,保持与他国的友好关系,为东吴拓展了外部资源和影响力。

他通过为周瑜任命荡寇将军,联合刘备等等策略,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联军,确保了东吴的稳固。

三、智谋与权谋的博弈三国演义中,智谋与权谋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英雄角色争夺权力的主要手段。

蜀国丞相諸葛亮运用智谋来为自己的势力争取利益,同时也对魏国和东吴施展一系列权谋手段。

三国演义权谋与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的博弈《三国演义》权谋与博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它道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个混乱、充满权谋与博弈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和政治的时期之一,也是一个国家从混乱到统一的时期。

《三国演义》以其生动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智慧思考,成为了揭示权谋与博弈的经典之作。

一、权谋的展开《三国演义》中的权谋纷争始于三国鼎立的时期。

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为了争夺天下,各展其所长,驱使百计权谋和计策。

他们通过智勇双全的谋士,展开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权谋游戏。

1. 策略与计谋曹操的权谋思维让人印象深刻。

他通过编写《孟德新书》、宣扬自己的智慧,建立了强大的谋士团队。

而他运用诸多计谋如借东风、草船借箭等,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同样,刘备和孙权也有自己独特的计策,分别凭借助权谋和智慧得以稳固自己势力。

2. 灵活的外交手腕权谋与博弈不仅仅在战场上进行,外交手腕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刘备使用纳贤、器重贤士等策略,吸引了关羽、张飞等人的归附,为其争取到了更多的帮助。

与此同时,曹操也在智胜的谋略下争取了不少外交利益,为自己的统治稳定打下了基础。

二、权谋背后的博弈《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博弈并没有发生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而是牵涉到许多不同领域的角力。

1. 政治斗争三国时期,政治斗争是普遍存在的。

各个势力内部的权利斗争,以及不同势力之间的政治博弈,都是《三国演义》中反复出现的情节。

例如,刘备与刘表、刘璋的关系、曹操与袁绍的争斗等,展现了权谋与博弈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2. 军事竞争权谋与博弈在军事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备、曹操和孙权通过决策、部署、兵法等手段,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其中,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战役,更是体现了权谋与博弈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三、权谋与博弈的智慧《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博弈并不仅仅是为了权力和荣耀,更是展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以及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1. 智者谋略在《三国演义》中,谋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国演义权谋与战略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战略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战略的博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描绘了三国时期权谋和战略的博弈。

本文将从权谋与战略的角度,探讨三国演义中各个势力的权谋手段和战略布局。

一、袁绍与曹操的权谋较量袁绍是当时北方的强势势力,他拥有人才济济的幕府,为自己的势力发展提供了不少支持。

曹操则是一个在势力发展过程中崛起的野心家,他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和人才,对抗袁绍。

他们的权谋较量多以谋略和军事手段为主,同时也包括政治手段。

曹操在与袁绍的斗争中,借重其身边的智囊荀攸,深入了解对方的势力和情况。

曹操采取多种策略,如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等,削弱袁绍势力。

同时,他也积极运用政治手段,与袁绍的部下针锋相对,制造内部矛盾,逐渐削弱对方的势力。

袁绍则也不甘示弱,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优势,寻求战略上的突破口。

袁绍采取了集中兵力、先发制人的策略,试图一举击败曹操。

然而,袁绍在谋略上并不如曹操稳定,最终导致了失败。

二、刘备与孙权的权谋与战略刘备和孙权则是南方两大势力,他们之间也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权谋与战略博弈。

刘备是个有理想、有野心的人,他积极争取支持,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

孙权虽然在起初时势力较弱,但通过巧妙的谋略和策略,逐渐壮大自己。

刘备在对抗曹操和袁绍的战争中,丧失了大量的资源和援助,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

他经过精心考虑后,决定向东南方发展,并找到合作伙伴孙权,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

刘备利用自己的仁德形象,在孙权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通过婚姻联盟巩固两者之间的信任。

孙权则充分运用外交手段,在与刘备初次接触时就发现了刘备的潜力,并主动向刘备伸出援手,共同对抗曹操。

在孙权的智谋下,两人形成了既长期又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抗曹操,最终实现了各自的理想。

三、诸葛亮的智谋与刘备的权谋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他的智谋与刘备的权谋密切相关。

刘备充分利用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为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强大的战略基础。

诸葛亮的战略智慧使得刘备的势力得以保持稳定并不断壮大。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语言技巧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语言技巧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语言技巧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一节。

刘备势力集团形成之初,遭到曹操大军剿杀,情势非常危急,与江东孙权联合抗曹是最好的出路。

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东吴,以促成孙刘联合,但一开始就遭到孙权手下主降的一班谋士群起问难。

诸葛亮知道,要说服孙权,先要应对并驳斥住这班人的问难。

诸葛亮舌战群儒场面激烈,辩词精彩,其运用的辩论技巧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把抽象的时势作具体形象的比喻张昭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他说诸葛亮出道前,刘备能够割据城池,得到诸葛亮辅佐后,反而变得情势危急,没有容身之地。

难道这就是你诸葛亮的本事吗?面对这个问难,诸葛亮先打比方说人得了重病,必须先吃清淡的食物和药,等到脏腑调和,身体安定,再吃肉食,服猛药,那样就可以去除病根,使身体痊愈。

如果不等气脉和缓,就用猛药和大肉,那要保全身体,实在是难啊。

刘备当前兵不满千,将领只有关云长、张飞、赵云,正如人病入膏肓,切不可急于求成。

讲道理再摆事实,刘备既使兵微将寡,然而在对抗上百万曹操大军的过程中,也创造了博望坡烧屯,白河水淹曹军的赫赫战功。

如果时机成熟,刘备是能战胜曹军的。

二.顺延对方的话说下去,达到不攻自破的目的步骘问诸葛亮,是不是仿效张仪、苏秦来游说东吴。

诸葛亮顺延说张仪、苏秦的话题,认为张仪、苏秦不仅是辩士,更是豪杰。

他们不是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而反说步骘等人惧怕曹操的威势,将要投降,怎么还敢提及张仪、苏秦呢?一难接着一难,接着陆绩发问,说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是相国曹参的后代。

虽说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裔,却无从考证,能够看到的刘备只是织席贩屦之徒。

出身如此低微的人怎能与曹操抗衡呢?诸葛亮没有急着否定陆绩的话,而是顺着他的话,说曹操既然是相国的后代,那么世代都是汉臣,然而他却专权肆横,欺凌君父,这样的行为不但让他成为汉朝的乱臣,也成了曹家的贼子。

而当今皇帝按谱赐爵,刘备是帝室后人的地位不容置疑,况且汉高祖也是出身于亭长,刘备出身于织席贩屦,又有什么好说的呢?三.不作正面回答,用言词压倒对方座上严俊看着同僚一个个被诸葛亮驳斥,发问诸葛亮着力研究什么经典。

三国演义谈判案例

三国演义谈判案例

三国演义谈判案例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这个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谈判和外交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三国演义》中的谈判案例为例,探讨谈判的策略、技巧和结果。

一、刘备与曹操的谈判1.1 背景刘备是蜀国的创始人,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两者势力均较强大。

刘备希望能够联合曹操,共同对抗孙权的东吴。

1.2 谈判策略•委婉表达:刘备在与曹操的谈判中,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要求,而是通过委婉的措辞,向曹操传达自己的意愿。

•谦虚姿态:刘备在谈判中表现出谦虚的姿态,对曹操表示自己愿意服从他的领导,以此来争取曹操的信任和支持。

•答应让利:为了让曹操接受自己的提议,刘备在谈判中答应让利,让曹操感到自己可以获得一些实际利益。

1.3 谈判结果刘备与曹操最终达成了协议,形成了以刘备为主导的联盟,共同对抗东吴。

这一谈判结果为后来的战争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诸葛亮与孙权的谈判2.1 背景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孙权是东吴的君主。

蜀、吴两国在东汉末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希望能够与孙权建立联盟,共同对抗魏国的曹操。

2.2 谈判策略•展示实力:诸葛亮在谈判中通过展示蜀国的实力和资源,向孙权表明与蜀国合作的利益和优势。

•利益交换:诸葛亮在谈判中提出与孙权进行利益交换,例如提供军粮和军事支援,以换取孙权的支持和合作。

•建立信任:诸葛亮在谈判中表现出诚信和可靠的形象,通过言行一致来建立与孙权的信任关系。

2.3 谈判结果诸葛亮与孙权最终达成了协议,建立了以蜀、吴两国为主导的联盟,共同对抗魏国。

这一联盟为蜀、吴两国在后来的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对于三国鼎立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曹操与孙权的谈判3.1 背景曹操是魏国的君主,孙权是东吴的君主。

魏、吴两国在三国时期是敌对关系,但双方也曾多次进行谈判,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矛盾。

3.2 谈判策略•威胁利诱:曹操在谈判中采用了威胁和利诱的手段,试图通过对孙权施加压力和给予诱惑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思想

《 三国演义 》 不仅 是一 本很好 的文 学著 作 , 是一本 绝妙 还 的博弈论教材 , 它非 常生 动 的表 达 了博弈 对局 中 的策略 互动 和相互依存 。笔者 本着 忠实 于《 国演义》 著的精 神 , 三 原 不考 虑其历史真 实性 , 用 博弈 分 析 的思想 方 法 来解 读 《 国演 运 三 义》 中的一些人 和事 , 从一个全新 的角度来 诠释 这些事件 背后 的策略思想 。
[ y w r s T r i dm ;g e qi r m Ke od ] h e n o s a ;eui u eK g m li b
在漫长的中 国古 代史 上 , 国史 是人 们 最熟 悉 的一段 历 三 史; 而人们对于这段历史 的了解 , 很大 程度上 要归功 于古典文 学名著《 三国演义》 以及根 据《 国演义》 编的戏 剧 、 , 三 改 曲艺 、
影 视 等作 品 。
起次强者和强 者之 问的争 斗 , 自己就袖 手旁 观坐 收渔人 之 而
利; 如果次强者水平较低 , 么弱者为 了争取更 大的生存机会 , 那
就 应 当首 先 帮 助次 强 者 一 起 对 付 强 者 。否 则 , 强 者 难 以对 强 次 者 构 成 足 够 的威 胁 , 么 弱 者 也 将难 以 自保 。这 就 是 弱 者 在 夹 那
s n sga vr izo )’i tenvlf T reKnd m ” adt soepa ttg s e gapidt tee vnsrmaba dnwapc. t d ur oe nhu ’ n h oe “ he igo s . n e lnsaei i l s et f rn e et a d J o i t x i r e b n p e oh e o s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三国演义》中的策略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它以讲述三国时期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豪杰间的智谋斗争和权力争夺。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精妙的策略和高超的问题解决能力被运用到战争、政治和人际关系中。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策略思维,并分析如何从中培养和提升我们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1. 策略思维在《三国演义》中的体现1.1 聚集人才并合理利用刘备、曹操、孙权等主要角色都非常擅长招揽人才,并善于发挥各自成员的优势。

他们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并将其安排在最适合他们发挥作用的位置上。

例如,诸葛亮担任刘备的谋士,黄盖则被孙权委任为出使忠县投降曹操,这些都展示了他们的策略思维。

1.2 利用敌人的弱点和错误在《三国演义》中,主要角色通过观察和分析敌对势力的行动来找出其弱点并进行攻击。

例如,曹操发现刘备与孙权联盟后的疏忽大意,于是决定发动南征北战,最终成功夺取了荆州。

这种利用敌人弱点的策略思维成为许多角色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1.3 建立联盟与合作《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联盟形成的情节。

在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时,各方为了共同抵抗敌人而建立了联盟关系。

这表明了角色们具备灵活应变和与他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上发挥协同效应。

2. 如何从《三国演义》中培养策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1 学习历史案例和经典著作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书籍,我们可以学习到当时各方面领导者和谋士的策略思维及其应对问题的能力。

这些经典案例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我们培养自己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2.2 研究团队管理与领导力《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独特的领导风格,从中可以学到如何有效地管理团队和领导成员。

通过研究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提升自己在组织内部解决问题和推动事务发展方面的能力。

2.3 分析对手并优化自身借鉴《三国演义》中各方面人物分析敌手并改善自身的方式,我们可以提高分析复杂问题和优化个人能力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从《三国演义》论说服别人的技巧唇齿间的刀剑——从《三国演义》论说服别人的技巧摘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为无法说服别人而苦恼。

即使我们拥有正确的观点和超前的预想,如果不能为别人接收,也不能实现其价值。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记载了很多能人谋士游说的故事,其中“诸葛亮用智激周瑜”,“邓伯苗临危使吴”等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本文通过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与博弈论结合,论述了高明说客的三层境界。

关键词:三国;博弈论;说服力;一、认清博弈的格局要想具备说服别人的能力,首先要具备透视说服过程中的博弈格局的能力。

能言善辩之士能看出被说服者的种种考虑,也就是博弈中各种策略的获益。

顺着他的思路,解决他的顾虑,指出最佳的选择,才能让被说服者“乖乖就范”。

邓芝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外交家。

在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中,蜀国伐吴新败,刘先主托孤白帝城,魏国对蜀国虎视眈眈。

为了防止受到吴、魏两国的夹攻,邓芝(字伯苗)临危受诸葛亮之托出使吴国,重新联合吴国共同抗魏。

孙权为了给邓芝一个下马威,采纳了张昭的计谋:“先于殿前立一大鼎,贮油数百斤,下用炭烧。

待其油沸,可选身长面大武士一千人,各执刀在手,从宫门前直摆至殿上,却唤芝入见。

休等此人开言下说词,责以郦食其说齐故事,效此例烹之,看其人如何对答。

”邓芝行至宫门前,只见两行武士,威风凛凛,各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直列至殿上。

芝晓其意,并无惧色,昂然而行。

至殿前,又见鼎镬内热油正沸。

左右武士以目视之,芝但微微而笑。

近臣引至帘前,邓芝长揖不拜。

权令卷起珠帘,大喝曰:“何不拜!”芝昂然而答曰:“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权大怒曰:“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效郦生说齐乎!可速入油鼎。

”芝大笑曰:“人皆言东吴多贤,谁想惧一儒生!”权转怒曰:“孤何惧尔一匹夫耶?”芝曰:“既不惧邓伯苗,何愁来说汝等也?”权曰:“尔欲为诸葛亮作说客,来说孤绝魏向蜀,是否?”芝曰:“吾乃蜀中一儒生,特为吴国利害而来。

乃设兵陈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权闻言惶愧,即叱退武士,命芝上殿,赐坐而问曰:“吴、魏之利害若何?愿先生教我。

”芝曰:“大王欲与蜀和,还是欲与魏和?”权曰:“孤正欲与蜀主讲和;但恐蜀主年轻识浅,不能全始全终耳。

”芝曰:“大王乃命世之英豪,诸葛亮亦一时之俊杰;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今大王若委贽称臣于魏,魏必望大王朝觐,求太子以为内侍;如其不从,则兴兵来攻,蜀亦顺流而进取:如此则江南之地,不复为大王有矣。

若大王以愚言为不然,愚将就死于大王之前,以绝说客之名也。

”言讫,撩衣下殿,望油鼎中便跳。

权急命止之,请入后殿,以上宾之礼相待。

权曰:“先生之言,正合孤意。

孤今欲与蜀主连和,先生肯为我介绍乎!”芝曰:“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

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权曰:“孤意已决,先生勿疑。

”故事中,邓芝之所以能面对油鼎,武士不慌不乱,是因为心中对吴蜀两国的博弈格局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并且,吴蜀两国联合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单独背叛对两国都没有好处:如图1,吴蜀两国联合抗魏,则不仅可以互相保全,而且能使魏国首尾不能相顾,乘机攻占魏国的领地。

所以得益用(50,50)来表示。

而两国互相侵犯,不仅两国各自国力耗损,而且使得魏国有机可乘,即使一国取胜,也无法再与强大的魏国争雄,得益是(-100,-100),此外,一国单独背叛吴蜀联合,被侵犯的一国将遭受灭顶之灾,侵犯国尽管可以获得短期的利益,但是唇亡齿寒,很快也会被魏国消灭。

因此联合—侵犯的得益是(-150,50)或(-50,-150)。

这个博弈矩阵的纳什均衡有两个,一个是吴蜀联合,一个是吴蜀互相侵略,但很明显,吴蜀联合是符合两国最大利益的。

因此邓芝能理直气壮地说“特为吴国利害而来”,也正因为吴蜀联合是吴国的最佳选择,孙权才连声表示“孤意已决,先生勿疑”。

之后吴国也派张温前往蜀国表示吴国的友好之意。

因为这个博弈类似于“囚徒困境”的情况,所以双方往来的本质其实是表达己方的诚意,减少对方的疑虑。

从而不会初相双方因为不信任而选择互相侵犯的较差的均衡。

可见,要想说服别人,就必须要站在双方的立场,尤其是对方的立场观摩现实中的“博弈格局”,只有符合对方利益的策略才会被对方采用。

聪明的说客能传达博弈中双方共同利益所在,在为己方的利益着想的同时兼顾对方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建议被对方采用,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改变博弈的格局很多时候我们尽管对博弈的格局有了清晰的了解,但是因为博弈本身的结构,使得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符合我方利益的对于对方而言不是最佳的选择,双方不能通过合作来实现双方利益共同的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使我们的想法被对方采用呢?高明的说客不仅能认清博弈的格局,更能通过各种渠道,改变对方各种选择的预期收益,创造共同利益,使对方“乖乖就范”。

下面我们举“诸葛亮用智激周瑜”的故事来说明。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吴国文武大臣为了“投降还是反抗”争论不休的时候,周瑜会柴桑要与孙权商议。

鲁肃和孔明拜访周瑜,席间鲁肃主战,周瑜主降,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

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别人,笑子敬不识时务耳。

”肃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识时务?”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

”瑜曰:“孔明乃识时务之士,必与吾有同心。

”肃曰:“孔明,你也如何说此?”孔明曰:“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

向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对敌。

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

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

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

国祚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鲁肃大怒曰:“汝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

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

”瑜又问:“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

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

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

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

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

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

”瑜曰:“此赋公能记否?”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

”瑜曰:“试请一诵。

”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

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旂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

”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亮实不知。

失口乱言,死罪!死罪!”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

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孔明曰:“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

”故事中,周瑜本来或战或降的态度并不明朗,但听了诸葛亮一首《铜雀台赋》后立马“勃然大怒”,连声表示“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是什么导致周瑜主战的意愿突然这么强烈呢?我们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如图2,在诸葛亮背诵《铜雀台赋》之前,周瑜可以选择主战或者主降,吴国太临终前嘱咐孙权“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周瑜主战或者主降会很大程度影响孙权的决策。

刘备军可以选择观望,或者抗击曹操。

刘备军兵力相对较少,如果孙权刘备联合抗击曹操,那么考虑失败和胜利的可能性,双方都必须要付出10的代价。

如果孙权抗击曹操,刘备坐收渔人之利,那么刘备可以乘乱获得50的收益,而孙权或者胜利或者失败,都将会承受50的战争代价。

如果吴国投降,那么刘备就成了曹操唯一的“眼中钉”,将会承受50的被追杀的代价,如果这时还以很弱的兵力抗击曹操,将会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是100的代价。

不难看出,周瑜方,主战是严格下策,而对于刘备军,作战是严格下策,所以最终的均衡是周瑜选择主降,刘备军选择观望和逃跑。

也就是说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作为说客的聪明才智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铜雀台赋》是曹植为曹操建造铜雀台而写的一首赋,里面提到曹操的愿望:夺取二乔回铜雀台以供玩乐。

大乔是孙策的夫人,小乔则是周瑜的夫人,二者均为吴地权贵,某种程度上是吴地强盛的象征。

如果周瑜主降,那么不仅国家遭受巨大的羞辱,而且自己的爱人也要受到曹操的侮辱。

对于一个国臣和男人来说,这样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于是周瑜主降的得益就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如图3,周瑜投降的代价是—100(灭顶之灾)。

所以诸葛亮实际上断绝了周瑜主降的后路,博弈的新均衡是周瑜主战,刘备军坐等渔人之利。

诸葛亮成功的通过改变博弈格局让周瑜听从自己,从而为刘备夺取荆襄九郡,实现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可见,只具备认清博弈格局的能力对于说服别人而言是不够的,高明的说客还要能创造条件来改变对方的决策预期收益,从而让对方在无法合作的博弈中乖乖就范,从而实现我方的最大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比如在大学宿舍里,如果一位同学熬夜,他的台灯和键盘鼠标的声音影响了别的同学休息,那么作为他的舍友我们劝说时可以从“熬夜对身体的害处很大”“熬夜对学习的意义不大”来劝说,改变他熬夜和不熬夜的预期得益,往往比直接的抱怨更加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