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
三、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希望学生学会什么、获得哪些认识、发生哪些行为变化等。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清晰、恰当的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从教学设计的操作层面上讲,这涉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和教学目标的陈述两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整体着眼,以化学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基本依据,并要考虑具体教学任务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在明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去把握设计课时目标。(1)根据化学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既要了解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对该项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将它分解转化为教学目标。
(2)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学习要求;与此同时,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潜在的过程与方法、情意方面的教育意义,有效整合三维目标。
(3)根据学生基础和学生学习阶段确定学习水平
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学生已有学习准备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而能够达到的目标。因此,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心理发展水平和成熟状况,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案例] “天然气-甲烷”教学分析与教学目标设计
“天然气”是人教版初中课标教科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的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然气的存在与储量、主要成分、用途;二是甲烷的性质、组成、存在等。
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技能基础,本课可以考虑以甲烷为载体,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装置,通过计算等研究甲烷的组成,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物质组成的基本思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初中课标看,“天然气”属于“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下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内容。因此,本课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学习甲烷的组成和性质,还应该将甲烷性质的学习与天然气、燃料的有效利用和化石燃料资源的重要性等有机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实际,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甲烷的性质及组成,了解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通过对甲烷燃烧产物的检验,知道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有关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装置等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研究物质组成的基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2)树立安全、节约使用天然气的意识。
2. 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要考虑它能直接指导教学,另一方面要考虑使它便于评价。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非常明确、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测量。
一个完整、具体、明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主体、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
(1)主体
说明教学的对象是谁。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陈述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教师打算做什么。因此,化学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作为目标的行为主体。教学目标不能用“使学生¼¼”、“提高学生¼¼”、“培养学生¼¼”等陈述方式。
(2)行为
行为指通过学习以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者有什么心理感受或体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一般用那些能够外观和测量的行为动词如写出、背出、列举、辨别、解释、计算等,来表述“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结果性目标;用难以观测的表示内在意识或心理状态的动词如了解、关注、经历、感受、领会、体验等,来表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教学内容应达到的要求,恰当选择行为动词来刻画表述教学目标,以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和评估。
(3)条件
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学习目标。条件的表述包括以下因素:环境因素(如地点等);人的因素(如个人独立完成,还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等);设备因素(如借助工具、使用特殊设备等);信息因素(如“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使用手册”等)。完成行为的情境(如“在课堂讨论时“、“通过实验”等)。“行为发生条件”不仅要写得具体,而且还要写得确切。
(4)标准
标准是指目标达成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行为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
以二者都有。一般行为标准分三类:(1)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例如:“一分钟内完成”。(2)准确性,即正确操作、运算的百分比或数字。例如:“二十题中至少答对十五题”。(3)成功的特征。
◊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由于每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代表着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在注重教学目标全面性和整体性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教学目标间的平衡和侧重。有的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符合学习规律,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如某些知识技能的学习有先后顺序,教序目标的设计应反映这一点。又如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初学阶段、单元复习阶段、学期复习阶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同一类型知识在不同教学阶段所对应的教学目标亦不相同。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应表述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教师打算做什么。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可能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水平,应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目标。
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