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概念

合集下载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
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及性格等许多领域。

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业范围。

不过,目前由于就读人数相对较少,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越来越深受社会的重视和需要。

为给在职人员提供学习研究生课程的机会,各大高校像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部纷纷开设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旨在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全国不仅在所有师范大学和一些综合性大学开设各种心理学课程、在一些重点师范大学和一些重点综合性大学设立心理学系,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而且各种心理学培训班已从学校扩散到社会,从课堂教学发展到电视教学。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2.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其中以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大量个体的心理状况;案例研究则是深入研究少数个体的心理特点。

4.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来实现大脑的功能。

5.心理活动的两大领域: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等几个基本领域。

感觉与知觉研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认知与思维研究个体的思考、记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研究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学习与记忆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记忆机制;人格与社会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交往。

6.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心理发展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等。

儿童发展理论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因斯坦等。

7.性格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表现。

个体的性格特点往往是稳定而长期的,并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9.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对象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10.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可应用于教育、临床、组织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有效教学;在临床领域,心理学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在组织管理中,心理学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发展等方面;在广告营销中,心理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略。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普通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3、抑制: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5、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6、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7、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8、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大脑中的反映。

7、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9、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1、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12、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现象。

14、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16、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7、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8、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

19、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20、似动现象: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

21、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22、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3、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24、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5、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概念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

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心理学分为五个子领域,即: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Society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这五个子领域了。

简单来说的话,神经科学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大脑的反应来研究他们的心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是如何成长、发育和学习的一门学科;认知心理学是通过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理,即将心理比喻成计算机,看人类是如何游戏、辨别语言和物体辨认等;社会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怎样与他人交流;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心理学主要是帮助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门课。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领域,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存在着多个理论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学派和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究人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和生理学,但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意识、无意识、认知、情绪和动机。

意识是指人们主观体验的感知和思维过程,是我们能够主动掌握和反思的部分。

而无意识则是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潜藏在我们心理深处的内容。

认知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情绪是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主观体验,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动机则是指人们内心的驱动力,促使我们行动并追求某种目标。

二、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心理学有多个主要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1.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关注人类心理的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旨在通过分析心理过程的元素来了解思维和感知的本质。

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亨宁斯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2.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关注观察可以看到和测量的行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解释和预测行为。

约翰·华生和伯斯·福尔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3. 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关注人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意义构建。

卡尔·罗杰斯和阿伯拉姆·马斯洛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4. 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关注个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过程,研究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内在动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5. 认知学派认知学派关注人类的思维过程,探究知觉、记忆、学习、注意力、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乔治·米勒和乔治·卡兹曼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心理学全部内容

心理学全部内容

心理学全部内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感知、学习、记忆、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的思维、情感、感知、学习、记忆、意识等方面。

心理学家利用科学方法来观察、描述、解释和预测人类的心理现象,从而增进对人类的了解。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不同层面和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问题解决等方面。

2.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的行为和互动,包括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等。

3.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

4.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类型、特质、态度等方面。

5. 临床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

6.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教学、评估和教育干预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7.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包括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干预对健康的促进。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帮助研究者获取数据和了解人类心理现象。

以下是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设置实验条件,控制变量来观察和测量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在实验组中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然后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2. 调查研究:通过设计问卷、面谈或观察等方式来收集大量数据。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群的心理状况、态度和行为习惯等。

3. 观察研究:直接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了解其特征和变化。

观察研究可以通过自然观察或者实验室观察来进行。

4. 病例研究:深入研究个体或少数个体的案例,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其特征、经历、问题和治疗效果。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概念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2.个性: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与他的遗传特征,社会关系,生活经验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是无条件反射与多种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

2、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

5、注意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

1、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分析器是由感受器、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相应区域联合组成的神经机构。

7、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10、感受性是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呈反比。

11.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4、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5、识记: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

6.意义识记:是指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理解: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直至解释其本质规律的思维过程。

知识应用:主要指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答各种口头或书面的作业题以及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完成各门学科所规定的联系作业。

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如打字、跑步、开车等都是技能表现。

品德:即道德品质。

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差别感受性:指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阈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运动知觉:指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感觉记忆: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他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与重现。

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表象: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心理学概念解释大全

心理学概念解释大全

心理学概念解释大全
自我概念
指人对自身认识的总和,包括自己对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
和对自己认知等方面。

注意力
指人对外界事物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通过提高某些特定刺激
物的活跃度,以便把有限的认知资源集中在特定的刺激物上。

记忆
指基于过去经验而形成的能力,包括存储、保留和再现信息。

意识
指人类感知、理解、思考和判断的外部和内部自觉状态。

它是
人类思维能力的基石。

健康心理学
研究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涉及多种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综合。

情绪
指对特定刺激物或思想而引起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反应。

情绪
与生理、认知和行为方面都有关联。

智力
指人的研究、理解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包括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空间才能、逻辑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人格
指一个人的内心和外显特征、态度、价值和行为模式。

人格是
相对稳定的,但也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社交心理学
研究人际互动、社会影响力和群体行为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人
类行为和思维是如何受到其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情感智力
指识别、理解和利用自己和他人情感信息的能力,包括对自己
和他人的情感体验和表达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焦虑
指对未来或不确定情况的担忧、紧张感或恐惧。

过度焦虑可能影响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缓解。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究了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并试图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分点列出。

以下是具体内容:1.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 它涵盖了认知、情感、动机、社会互动、发展和个体差异等多个领域。

2.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加工和理解过程。

- 情感: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情绪体验。

- 动机:指个体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如满足需要和追求目标。

- 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 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异。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观察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

-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行为来了解心理现象。

-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临床研究:通过诊断和治疗来研究心理障碍和治疗效果。

4.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 结构主义:试图分析心理现象的结构和构成要素,如记忆和感知。

- 行为主义:关注个体的可观察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 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

- 社会文化心理学:关注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 心理动力学:强调潜意识和内心冲突对行为的影响。

-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的积极潜能。

5.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优化教育过程和学习效果。

- 工业-组织心理学:关注工作环境和组织行为。

-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优化表现的方法。

-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心理问题。

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涵盖了认知、情感、动机、发展和个体差异等多个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和临床研究。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以及以心理作为内在条件的行为科学。

二、心理学的任务(一)理论探索任务就是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阐明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建立系统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并使之不断发展。

(二)实践应用任务其实践目的就是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

同时,心理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理解人,从而对人施加有效地影响,以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

现代人类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心理学在人类各种实践活动中都有重大意义,所以现代心理学已经渗透到许多科学和人的活动领域之中。

例如心理学已成一切教育的科学基础,此外在医学、工程技术、企业管理、商业、体育运动、军事等领域中,心理学都起到了它的作用。

对于人类一切实践领域来说,心理学都是需要的。

因为只要有人,就有人的心理活动,就需要人的心理来支配调节它的实践活动,那么,如何按照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实践活动效率,就成了人类各个实践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心理学实践应用研究的任务。

由于上述原因,至今似乎还没有一门其他科学,像心理学一样有繁多的分支和研究领域,真可谓“根深枝繁叶茂”,这可以从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中,使我们一目了然看到这一景观。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古以来,人类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人类自身的奥秘,特别是心灵的奥秘。

例如,人的本性怎样?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为万物之灵,他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人如何认识世界,进行思考、计划和决策?人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人有哪些需要?这些需要又怎样转化为行为的动机,推动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人的气质和性格是怎样形成的?遗传和环境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什么作用?等等。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可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这是探索心灵奥秘的一门学科。

当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时,你首先想到的问题可能是,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这门学科和相邻学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对个人、社会有什么意义?等等。

简述心理学的概念

简述心理学的概念

简述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发展、个性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

心理学家通过各种实验和调查方法来研究这些心理活动,并尝试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管理、法律等各个领域。

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已经开始探讨人类思维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到了19世纪,心理学开
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现代心理学主要分为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三个方向。

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例如记忆、注意力、思维等方面。

它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并尝试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应用心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心理障碍和心理
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方面。

它通过临床实践来诊断和治疗这些问题,并尝试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总体来说,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心理学在未来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心理学家们致力于探索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以提高个体和社会的健康与福祉。

以下是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的详细解释:1.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 心理学旨在理解个体和集体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模式。

2.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感知与知觉:如何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 学习与记忆:如何获取、保存和回忆知识和经验。

-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与潜意识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 知觉与语言: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

- 发展与成长: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 社会与文化: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 情绪与应激:情绪和应激反应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观察和描述人类行为的特征。

- 实验证验:通过实验控制变量,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 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 临床研究:通过病例分析和心理评估来研究人类心理健康问题。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帮助个人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改善教学方法。

-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满意度。

-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并提供相关辅导和培训。

- 人机交互心理学:研究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模式和用户体验。

-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和预防措施。

5. 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自我概念:个体关于自己的看法和认知。

- 情绪智商:个体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 忠诚度:个体对特定对象(如品牌或组织)的忠诚程度。

- 决策过程:个体进行选择的思考和决策流程。

- 偏见与歧视:对特定群体的主观偏见和不公正行为。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一、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5、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7、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们所共有的心理过程,但是,当这些过程具体表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时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这些个体差异的表现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

9、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0、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11、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13、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14、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15、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16、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

17、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

18、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也称个案法。

19、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我们如何理解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社会关系、发展、教育、临床等等。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社会关系、发展、教育、临床等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和观察,通过对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探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二、心理学的意义1.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2. 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地认识自身和外部环境,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应对压力、改变不良习惯等,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改善教育和医疗水平: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患者,提高教育和医疗的质量和效果。

5. 促进科技和创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科技和创新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科技和创新的发展。

三、如何理解心理学1.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需要从实验和观察等多种方法中获取数据和信息,探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2. 重视实证和科学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重视实证和科学的方法,通过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来验证和证明心理学理论和假设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社会关系、发展、教育、临床等等方面的规律。

4. 强调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心理学既关注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关注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需要从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出发,来探究不同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以解释、预测、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的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二、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借助科学的试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传统核心课程,感觉,认知,学习,动机和情绪。

(设定一定的条件,在此条件下用某种刺激,引发出所期望的行为,以便观察,统计分析)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语言,推理…,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探讨内部的心理活动规律。

2.社会和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广义上讲,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对行为和能力的检测,通常用心理检测的方法进行。

心理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间接进行,心理测量已构成一门单独的科学,各种测验的处理还需要与之相关的统计技术。

5.生理心理学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物化学因素等生理功能在其中起的作用。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同时涉及对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检测和提供集体或个人的心理治疗。

咨询心理学,面对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作出诊断,而且更具有指导方面的意义。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在于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师资培训和学业考试,并推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

学校心理学,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并协助家长和教师解决学校有关问题。

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概念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同,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失真的,歪曲的知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是由组织、保持、再认(或重现)这三个环节构成,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各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就是构成一个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

了解意志对培养良好的品质,克服不良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黄希庭,1997)。

每一个人既有不同于他人的外在行为(工作、学习)的特点,也有不同于他人的能够支配和影响这些行为的内在倾向。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

所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的程度,以及心理反应的指向性等特点。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人格心理特征。

需要是人脑对心理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动机是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活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分类、特征: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人格(动态、自我监控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其他方法.心理的本质:科学心理观1、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2、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3、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4、心理与遗传求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即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心理的实质:①概念: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性质的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

②如何理解?A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B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C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D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4.心理学的五大任务:①描述:报告什么真正发生了,即得到事实和占有材料,主要解决人的心理是“什么”的问题。

②解释:找出出现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③预测:对心理与行为的趋向做出判断。

④控制: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⑤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提高生活质量。

5.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现象。

6.关于“反射”: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针对实验室中的老鼠和鸽子进行研究,取得了相当出色的研究成果。

斯金纳把动物和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自发性行为。

前者如风吹导致眨眼,食物刺激味蕾引起唾液分泌。

这类行为(或反应)是对特定刺激的应答,具有不随意性。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主要是研究这类行为。

后者如婴儿喃喃自语,鸽子不停地啄地板。

这类行为不是对特定刺激的反应,而是机体自发产生的,但它们可以对环境施加影响并受意识控制,因此是操作行为。

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应实验研究的是这类行为。

斯金纳箱是斯金纳研究操作条件反应的重要工具。

饥饿的白鼠被置于斯金纳箱中,自发地发出多种行为,如闻、抓等。

当它偶然踩压箱中的杠杆,杠杆与释放食丸的装置连接,能自动释放食丸至食槽中。

假设你的目的是教会白鼠按压箱中的杠杆,那么每当它偶然踩在杠杆上时,立即释放食物。

若干次这样的压杆与食物结合之后,不给食物,白鼠也会多次压杆。

如同经典条件反射一样,若多次压杆而得不到食物,白鼠习得的压杆行为会逐渐消退。

●两者的比较: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7.关于性格:●关于性格的不同学说:(艾森克、卡特尔等)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1947年在奥尔波特的基础上开始了他的人格特质实证研究工作。

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

特质是从行为推出的人格结构成分,它表现出特征化的或相当一致的行为属性。

也就是说,人格特质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直的行为倾向。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艾森克认为,虽然人格在行为上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真正支配人行为的人格结构确实由少数几个人格维度构成的,其中精神质、内外倾性和神经质(情绪稳定性)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每一个人格维度代表着一个连续体,三个维度就有着三个彼此独立的连续体。

①概念: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②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A按照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B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可以将其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C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可以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D按照人的社会价值取向划分类型:理论型的人:以探求事物本质、追求真理、追求知识为人生的最大价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轻视商业、经济,甚至忽视个人生计。

社会型的人:重视社会价值,以爱社会、关心他人、增进社会大众的福利为自我实现的目标,宽厚仁慈,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立志献身于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型的人: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注重效益和经济收入,以追求财富和获得财富作为个人生活目的。

凡属实惠和经济收入之外的东西均被视为累赘。

权力型的人:以获得权力、支配他人为生活的最高目的,具有强烈的权力意识与权力支配欲。

甚至为了拥有权力、支配他人而不择一切手段,把权力决定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审美型的人:以感受事物的美为人生最高价值,追求美和美好的创造,认为美是人生最伟大的追求,用审美价值来评价周围所有的事物。

宗教型的人:把信仰宗教、拯救灵魂作为生活的最高价值,相信超自然力量,坚信生命永存,注重各种神秘经验,皈依宗教,体验心灵特殊的充实,以爱世人、同情一切生物为行为标准。

③性格与气质有何不同?(这里的答案是回答“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如何?”)一种答案:性格和气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是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其生理基础的,因而气质主要是受遗传影响,其变化比较难、比较慢。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主要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相对气质而言,性格的变化比较容易、比较快。

另一种答案: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人脑的活动,也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它俩既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

区别:⑴本质不同,性格的好、坏取决于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但气质不依据心理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转移。

⑵形成机制不同,气质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比较稳定;而性格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较大,比气质容易改变。

⑶性质不同,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⑷外部表现不同,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方面,而性格表现范围广泛。

联系:⑴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发展和表现形式;⑵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⑶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具有统一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8.关于人格(考得较多,多看看):①弗雷德曼对人格的定义、划分:定义:是个体内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简答:如何理解?首先,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其次,人格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再次,人格是相对稳定的;最后,人各有是独特的。

)划分:美国心脏病学家弗雷德曼(1974)在研究心脏病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时,把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

A型性格:急躁好胜型,易患冠心病。

具体: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具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

B型性格:于是想得开,八成长寿老人属于此种。

具体:性情随和,悠然自得,举止稳当,对工作要求较为宽松,对成败得失较为淡泊,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型人往往比A型好,他们可能多于平凡之人。

②他认为人格有什么特征?一般认为,人格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社会性和生物性这四个基本特征。

独特性与共同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也具有共同性,即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

整体性。

人格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分的一致性。

一个正常的人总是能及时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地调整在人的内部心理世界中的各种矛盾,调整人格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使人的心理和行为经常保持和谐一致。

稳定性和可塑性。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

人格的变化不同于行为的变化。

行为变化是由情境引起的、暂时的变化,而人格的变化则是内在的特质的变化,具有永久性。

生物性和社会性。

个性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

所谓生物性,是指人的人格是在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人的生物特性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道路和方式,也决定人格特点形成的难易。

对人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

③人格障碍的概念: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又被称为“心理病态人格”。

④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精神质、内外倾性和神经质(情绪稳定性)。

9.关于个性:①概念: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②基本特征: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整体性。

10.关于气质:①概念: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

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生物遗传性、独特性、稳定性、可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