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广东话_精品文档
广东话广东话是中国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使用的一种方言。
它是粤语的一种变体,也是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方言之一。
广东话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并且在香港也是官方语言之一。
本文将介绍广东话的起源、特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广东话源于古代的中原官话,由中原地区的官员带到广东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其他方言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广东话具有浓重的音调和音节韵律,这使得它在乐曲、戏曲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表现力。
例如,在一些传统的粤剧中,演员们经常会使用广东话来表达情感和展示人物性格。
广东话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音调。
广东话有六个音调,分别是平、上、去、入、停、上入。
这些音调的变化给广东话增添了一种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同时也为广东话赋予了独特的节奏。
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使用标准的广东话,而在日常交流中,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口语习惯。
另一个广东话的特点是它的词汇。
广东话有很多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被广泛使用。
例如,广东话中有很多形容词和动词,可以形容物品的品质、描述人物的特征等等。
广东话也有很多俚语和谚语,这些俚语和谚语在地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方式,还传递着地方文化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广东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在家庭聚餐还是在商业场合,广东话都被广泛使用。
在家庭中,人们会用广东话与家人交流、商议日常事务。
在商业场合,广东话是进行商务谈判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此外,广东话也在广东省的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学校开设广东话课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地方言。
除了在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话在海外华人社区中也非常重要。
许多华人移民后仍然使用广东话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交流。
此外,广东话也在世界各地的中餐馆和华人社区中使用,成为联系华人社区的纽带。
总的来说,广东话作为中国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方言,有着独特的起源和特点。
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而且还在文化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
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下面店铺向大家介绍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欢迎参考!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老广”是否有特殊的方言或口头禅?
”老广”是否有特殊的方言或口头禅?一、老广特殊的方言老广是指广东人,广东人的方言常被称为粤语。
粤语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1. 丰富的音调粤语的音调是其独特之处,它有六个音调,分别是平、上、去、入、低、降。
这些音调的使用方式丰富多样,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语气。
2. 多音字的特点与普通话相比,粤语中有许多多音字。
比如,“发”字在粤语中可以读作“发”(音同普通话)也可以读作“发”(音同普通话的“发”)。
这些多音字给人沟通带来一定的困扰,也增添了粤语独特的魅力。
二、老广特殊的口头禅老广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一些特殊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1. "嘢"在粤语中,人们常用"嘢"来表示事物或情况。
比如,当表达某个事物很好时,可以说"呢个嘢好好"(这个东西很好)。
这种使用方式往往能够加强语言的表达力,给人一种直接的感受。
2. "识唔识"在粤语中,人们常用"识唔识"来询问对方是否知道某个事物或情况。
比如,当问对方是否知道某个地方时,可以说"你识唔识香港呀"(你知道香港吗)。
这种使用方式常见于老广的日常对话中,尤其是询问对方对某个事物的了解情况时。
3. "咁样啵""咁样啵"是老广经常使用的口头禅之一。
它常常用来表示对某个情况的肯定或认同。
比如,当对方问你是否同意某个提议时,你可以说"咁样啵"(那样子吧),表示你同意对方的看法或建议。
总结:老广特殊的方言和口头禅是广东地区的独特表达方式,其中的方言粤语具有丰富的音调和多音字的特点,口头禅则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了解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老广的沟通方式,也能够丰富我们对语言的认知。
当与老广交流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方言和口头禅,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粤语的语音特点及其他
粵語語音特點(一)粵語與普通話同屬漢語,因此在語音方面,兩者之間存在著對應的規律。
我們在以後會陸續介紹。
這一講,我們先來看一下聲母的情況。
普通話的聲母有21個(见左表),那就是:還有兩個零聲母符號:j 和w粵語的聲母有19個(见右表):對比一下,我們發現普通話和粵語的聲母有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會說普通話的朋友,只要把注意力放在練習與普通話不同的粵語聲母上就行了。
上面說過,普通話與粵語的聲母大部分是相同的,但這指的是聲母發音相同,但具體用法上還是有區別的,也就是說,如某一個字在普通話聲母裏是b,在粵語裏很可能是p,下面我們舉一些例子,請予以關注。
平時學習也要留意兩者之間的語音差別。
粵語與普通話語音對比(韻母部分)粵語與普通話語音對比(韻母部分)2粵語變調(一)粵語聲調數目比普通話多,一般說有九個。
而實際上,說粵語的時候,還會遇到變調的情況,該變而不變,就會讓聽話的人感到彆扭。
有時候,本調和變調代表不同的詞義。
下面舉一些常見的例子,變調後都是讀第一聲:粵語變調(二)粵語語音特點(二)廣東人學習普通話常常被人笑話,而廣東人學習普通話時感覺最困難的是普通話裡舌尖前和舌尖後音及舌面音的區別,如「姓張」和「姓江」、「失望」和「希望」,許多廣,人都說成一樣。
為什麼呢?因為在普通話裡,z c s /zh ch sh/j q x三套聲母分別很清楚, 而在粵語裡,這三套音都合成了一套。
不過,粵語的這套音並不是普通話裡的其中一套,而是舌葉音。
舌葉就是舌尖和舌面之音的位置,這樣粵語的z c s 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普通話的z c s 或者j q x ,學習的時候要留意。
一些在普通話裡不同音的字在粵語裡卻是同音的,如:「詩人」和「私人」,「魚翅」和「魚刺」,「治理」和「自理」,「酒後」和「走後」等。
由於漢語語音的發展變化,普通話裡一部分聲母為j q x的字,在粵語裡聲母卻是g k h 。
如:「基、奇、希、居、區、虛」等,學習的時候也要留意。
广州话词汇特点
广州话词汇特点研究了这么久广州话词汇的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广州话词汇有好多特别有趣的地方。
首先呢,好多词汇特别形象。
比如说“爆棚”这个词,字面就能看出来,爆了的棚子那肯定就是人或者东西多得不行了,已经到极限了。
像那些很火的餐厅,到了饭点,人多得那就是“爆棚”,这可比我们简单说人很多要生动得多。
还有广州话里有些词汇的发音很独特,像“靓”这个词,用来形容人或者东西好看、漂亮。
每次听到这个字从广州朋友嘴里说出来,就感觉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普通话里的“漂亮”或者“好看”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
你要是形容一个女生很靓,那真的是满满的赞赏呢。
广州话词汇里还有很多独特的量词也很有意思。
比如说“一旧”,这可以用来形容一块什么东西。
比如说一块石头,就可以说“一旧石”。
这和我们普通话里说的一块石头好像多了些随意和口语化的感觉。
我之前一直有点疑惑,为啥会用“旧”呢?后来想,可能就像那东西很旧很实成地待在那儿,就这么形容上了,不过这也就是我瞎琢磨的。
而且广州话有相当多的古汉语词汇遗留。
像“行”表示走,在古汉语里就是这么用的。
广州话里说“行街”那就是逛街的意思。
有时候我就想,广州话像是一座连接现代和古代的语言小桥梁一样,保留了这么古老的用法。
另外,广州话的词汇中关于吃的可老丰富了。
毕竟广州美食那么多嘛。
像“及第粥”“肠粉”这些食物名字都是广州话词汇里特有的。
感觉这些词汇就像是广州美食的小标签一样,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不过呢,广州话词汇确实也有难学的点儿,就比如说有些词汇可能就只有老广州才知道是啥意思,对于像我这样的外地人,理解起来还得花点时间慢慢琢磨。
但这不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嘛,越研究越有趣。
哎呀,我刚刚突然想到,广州话里那种形容很“正”,就是说东西很正宗、味道很棒的感觉,也是很独特的一个词儿的用法,这和其他方言里的表达真的很不一样。
我是越说越觉得广州话词汇这学问大着呢。
粤语主要特点
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语音方面,在标准粤语/粤语广州话中保留有许多古老发音,例如标准粤语中“我”和“饿”两字的舌根鼻音声母“ng-”保留了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
在声调方面,标准粤语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标准粤语包含-p、-t、-k、-n、-m、-ng六种韵尾,没有汉语北方话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话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标准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
词汇方面,粤语保留有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且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
在汉语北方话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
语法方面,粤语中保留有修饰成分后置及倒装等语法项目。
由于粤语语法中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因此产生了许多很特殊的句式。
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分。
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汉人与“南越族”土著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
粤语既有古汉语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语成分,正是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
现代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
古越语底层词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粤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
近数十年来,香港粤语中吸收外来词特别多,影响著广东境内的粤语区。
香港粤语口语中还经常直接使用英文单词。
拥有大量与汉语北方话不同的特有词汇。
粤语在变化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许许多多与汉语北方话不同的特有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粤语的另一特色。
发音系统较复杂。
粤语有相当复杂的声调系统,这与北方话(官话方言)差别非常大。
粤语平、上、去、入均分阴阳,在粤语中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而且还由阴入、阳入分化出中入。
粤语方言十大特色
粤语方言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广东攻略第三十八篇:广府方言篇
广东攻略第三十八篇:广府方言篇广东目前有主要三种方言:广府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比如说瑶话、壮语等。
三种方言代表了三种民系,也是广东文化的一种特点。
广东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省,但经过多年发展有些方言已经被同化,甚至乎灭绝,下面我们来一同走进广东的方言。
首先我们来聊聊广府方言广府方言广府方言也就是粤语。
粤语以广州话为标准音,盛行于广州、深圳部分、东莞、珠海、佛山、韶关小部分、湛江部分、肇庆、江门、茂名、惠州小部分、汕尾小部分、阳江、清远、中山、云浮等城市。
其中粤语也可以细分多种方言,我们一起来看看!广州话:广州话,是粤语的代表,而粤语是广东话的典型代表,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广府片,是粤语各方言中最为强势和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也是公认的粤语标准音,主要流行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等珠三角地区。
而由于香港、澳门人口中大部分原籍珠江三角洲,故通行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香港粤语和澳门粤语和广州话一脉相承,高度接近。
得益于广州和香港澳门的强势辐射,国内会使用广州话的人数远多于穗港澳三地的人口。
克里斯是在珠海长大,小时候看tvb长大,还有校园推普行动,所以我们这一辈的广东人讲粤语,有点香港的港腔(我同事的评价,希望大家多多包涵),还有不正的广东音(某些字用粤语不会讲,因普通话讲得多,不知道咋讲久而久之习惯了),所以说维护粤语,甚至说维护本土方言,是很重要的!东莞话:东莞话属粤语莞宝片,以莞城话为标准。
东莞话也是莞宝粤语的代表方言之一。
东莞话与广州话在词汇上区别不大,在韵母发音上有差别,且有规律可循。
香港新界围村讲的围头话,也属于莞宝方言的一种相比粤语,莞宝粤语最主要特点是:多后鼻音(如莞城话“篮”读[ŋaŋ],“列”读[lik],“给”读[k'ɔk];围头话“新”读“星”,“门”读“蒙”,“晚”读“猛”;等),粤海片的部分h- 变成f- (如“开”读“灰”,“寒”读“冯”,“渴”读“福”等)。
广州话口头禅
广州话口头禅广州话是广东方言的一种,常被广州人使用。
作为一种地域性的语言,广州话有着独特的口头禅和习惯用语。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广州话口头禅,并按照列表划分。
1. 礼貌用语- 您好:广州话中的“您好”通常说成“早晨啊、午安啊、晚安啊”,表示问候之意。
- 谢谢:广州话中的“谢谢”通常说成“唔该”,意思是感谢对方的帮助或礼貌。
- 不好意思:广州话中的“不好意思”通常说成“唔好意思”,表示道歉或请对方帮忙时的客套。
2. 提醒和表示- 唔知道:广州话中的“唔知道”意为“不知道”,常用于回答他人的问题时表示不清楚或没有相关信息。
- 唔使:广州话中的“唔使”意为“不需要”,常用于回答他人的帮忙或提供服务时表示谢绝。
- 有冇:广州话中的“有冇”意为“有没有”,用于询问对方是否有某物或某种情况。
3. 表达情绪和感受- 唔洗理我:广州话中的“唔洗理我”意为“不要理我”,用于表达自己不想被干扰或打扰的心情。
- 唔开心:广州话中的“唔开心”意为“不开心”,用于表达自己心情不好或情绪低落的状态。
- 肚饿:广州话中的“肚饿”意为“肚子饿”,用于形容自己感到饥饿的状态。
4. 对待食物和问候- 食饱未?:广州话中的“食饱未?”意为“吃饱了吗?”,用于向他人询问对方是否已经吃过饭。
- 埋单:广州话中的“埋单”意为“结账”,常用于在餐馆或商店等场合支付账单。
- 请慢用:广州话中的“请慢用”表示对他人用餐时的客套话,意为“请慢用饭菜”。
5. 社交和打招呼- 平时点过日:广州话中的“平时点过日”意为“最近过得如何”,用于询问对方最近的生活状态。
- 恭喜发财:广州话中的“恭喜发财”是新年祝福的常用语,表示祝愿对方新年财运亨通。
- 新年快乐:广州话中的“新年快乐”用于表达对他人新年的祝福之意。
以上是广州话中的一些口头禅,其中绝大部分词语都有普通话的对应,只是发音和用法有些区别。
了解这些口头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广州的社交生活,如果你计划去广州旅行或与广州人交流,这些口头禅将对你很有帮助。
广州的语言文化有哪些独特力
广州的语言文化有哪些独特力广州,这座繁华的南方都市,不仅以其丰富的美食、繁荣的经济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语言文化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广州话,又称粤语,是广州地区最主要的语言。
它的语音丰富多样,声调多达九个,使得发音更加细腻、富有变化。
这种丰富的声调系统让广州话听起来抑扬顿挫,充满了音乐般的韵律。
比如“好靓啊”这三个字,用广州话读出来,就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味。
广州话的词汇也是别具一格。
许多词汇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像“埋单”这个词,意思是结账,形象地表达了把账单埋起来的动作。
还有“唔该”,不仅是表示谢谢,更蕴含着一种礼貌和尊重。
“靓仔”“靓女”则是对年轻人的常见称呼,让人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广州话中的俗语和歇后语更是妙趣横生。
“食碗面反碗底”,形象地形容一个人忘恩负义;“船头尺——度水(借钱)”,用生动的形象传达出借钱的意思。
这些俗语和歇后语不仅幽默风趣,还反映了广州人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
广州的语言文化还体现在它的语言习惯上。
广州人说话喜欢使用语气助词,如“嘅”“啦”“咩”等,让话语更加亲切自然。
而且在交流中,广州人注重礼貌和尊重,用词委婉,避免直接冲突。
广州的语言文化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在早茶的场景中,人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点心,一边用广州话闲聊家常,“今日啲虾饺好正啊”“我呢排身体唔系几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广州话在歌曲、影视等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粤语歌曲曾经风靡一时,像张国荣、张学友等歌手的经典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粤语电影和电视剧也因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广州的语言文化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话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如“的士”“巴士”等,丰富了自身的表达。
在教育方面,广州也重视广州话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学校开设了粤语课程,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本地的语言文化。
此外,广州话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海外华人依然说着流利的广州话,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传承,更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文化根源的坚守。
粤语速成之 粤语介绍
粤语介绍粤语词汇概述粤语作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它的词汇自然和普通话有很大的共同性。
据估计,与普通话相同的词汇接近70%,如果内容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词汇一致性更高,至少有90%。
粤语方言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广东9大粤语方言!粤语係语言,当然有自己嘅方言!
广东9大粤语方言!粤语係语言,当然有自己嘅方言!★ 广州方言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
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及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
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
广州方言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广州话特点:广州方言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自己特有的语音特点。
★ 港澳粤语粤语于香港与澳门的官方、媒体以及社会广泛使用,语音为广州音,部分专有名称的词汇则与广州方言有一定差别,但不影响双方沟通,在生活上也不易察觉。
澳门粤语长期受香港粤语影响,因此完全一致,外来语更多使用英文外来语,而葡文外来语并不多见。
香港于1997年前仍有相当人数称之为广州话、白话;1997 年后基本以粤语、广东话作为香港粤语的正式名称。
★ 南番顺方言广州本身乃由番禺及南海的一部份组成,所以广州方言其实可以算是南番顺方言的一个特例。
广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较接近,但顺德有不少字的发音跟其它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读[lap]而读[nap];“吃饭”不叫“食饭”而叫“吔[yɑ:k]饭”。
★ 香山方言石岐话主要流行于广东中山市城区石岐以南地区,与广州话相近,但又不尽相同。
对一些事物的名称或一般用语的叫法与广州话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
中山石岐人完全懂得听和讲广州话,但广州人或香港人不完全听得懂石岐话。
★ 东莞方言东莞方言分布在广东省东莞市。
东莞话以莞城话为代表。
莞城话与广州话口音差别很大。
未受过训练的广州人不经过适应比较难以听懂莞城话;反之很少接触广州话的莞城老人也很跟广州人沟通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 罗广粤语罗广粤语,分布於罗定、封开、德庆、肇庆、郁南、广宁、怀集、阳山、连山等县市。
★ 四邑方言指新会、恩平、开平、台山等地的方言,当中以台山话为代表。
介绍粤语的文章
介绍粤语的文章
粤语,又称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广东省南方地区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方言。
粤语以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成为了中国语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粤语的语音特点
声母:粤语的声母数量较多,发音部位比较复杂。
其中,塞音、塞擦音和擦音都有清浊之分。
韵母:粤语的韵母分为阴、阳、上、去四声,其中上声和去声都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
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包括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二、粤语的词汇特点
保留了古汉语的词汇:如“汝”、“吾”、“彼”等。
受外来文化影响:如“咖啡”、“啤酒”、“电话”等。
地域特色词汇:如“猪脷”、“牛脷”、“鸡公”、“鸡乸”等。
三、粤语的语法特点
词序:粤语的词序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如“你走先”表示“你先走”。
动词时态:粤语有独特的动词时态形式,如“正”、“将”、“宜”等。
句子结构:粤语的句子结构比较灵活,有时会省略主语或谓语。
四、粤语的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粤语是中国南方古代方言的代表之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粤语是广东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许多传统的粤剧、粤曲、相声等艺术形式都以粤语为表现手段,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
社会交流价值:在广东地区,粤语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语言。
总之,粤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以及重要的文化价值。
学习和传承粤语,不仅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
广东方言口头禅
广东方言口头禅篇一:广东方言口头禅是广东地区方言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常是指一些习惯用语或俚语,可以用来表示情感、态度、行为等。
以下是广东方言中的一些口头禅:1. 靓仔/女:指年轻的男性或女性,可以用来表示称赞或尊重。
2. 企得稳:指说话有条理、做事稳当,常用来表示自信和稳重。
3. 嘢个:指什么,常用于询问对方做了什么或询问对方的意见。
4. 噶嘢:指什么,也常用于询问对方做了什么或询问对方的意见。
5. 晒:指“过”或“厉害”,常用于表达不满或赞赏。
6. 搞掂:指“搞定”或“成功”,常用于表示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7. 稳:指“可靠”或“安全”,常用于表示做事稳当或提供保障。
8. 嚟:指“现在”或“马上”,常用于表示时间紧迫或需要立即行动。
9. 窝心:指感到舒适、安心或满足,常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和安慰。
10. 波霸:指“厉害”或“好”,常用于表达赞赏或称赞对方的能力。
广东方言口头禅丰富多彩,这些口头禅不仅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还能够表达当地人的情感和态度,是广东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广东方言口头禅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的方言中,包括但不限于潮汕话、客家话、粤语等。
这些口头禅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当地人的习惯用语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学价值。
此外,广东方言口头禅也是广东地区民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家庭、朋友、同事之间,人们经常使用口头禅来表达情感、态度和意见,使得广东地区方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篇二:广东方言口头禅是广东地区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不同地区和人群有不同的口头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广东方言口头禅:1. 好犀利 - 表示非常出色、很厉害的意思。
2. 搞掂 - 表示完成、搞定的意思。
3. 嘢个 - 表示什么、那个的意思。
4. 撒子 - 表示什么、这个的意思。
5. 麻利 - 表示迅速、敏捷的意思。
6. 搞快点 - 表示尽快、赶快的意思。
广东简单白话日常用语1000句
广东简单白话日常用语1000句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广东白话的概述
2.广东白话的特点
3.广东白话的日常用语分类
4.广东白话日常用语举例
5.广东白话的学习资源
正文
广东白话,也被称为粤语,是中国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
广东白话的语调独特,表达方式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广东白话是南方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象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广东白话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在发音方面,广东白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它的声调,有六种声调,比普通话的四种声调更加丰富。
在词汇方面,广东白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外来词汇。
在语法方面,广东白话的语序和句子结构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上还是遵循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
广东白话的日常用语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语境进行分类。
例如,有问候语、告别语、感谢语、道歉语、询问语等。
以下是一些广东白话的日常用语举例:
- 你好:nei ho(音译)
- 吃饭:faan6(音译)
- 再见:au6 joi6(音译)
- 谢谢:kap6 je5(音译)
- 对不起:oi3 hou2(音译)
- 你叫什么名字:nei gou2 bat1 hak6 je5?(音译)
如果你想学习广东白话,可以参考一些广东白话的学习资源,如《广东简单白话日常用语 1000 句》这样的书籍,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些广东白话的教学视频和音频。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粤语方言狗米岭南文化
人类离不开粮食、空气和水,而“米”则是广东人的主粮食之一,它与人们的关系较密切。
因此,广东人的口头语言中涉及与“米”有关的用语较多。
试举例如下:籴(音笛)米———买米。
黑米———烟土。
倒米———砸锅,办坏事情。
乞米———要饭。
问米———指一种附体显灵的迷信活动。
肥仔米———爆米花。
好有米———形容有钱人家。
搅米———碾米。
食枉米———形容懒人。
食塞米———形容蠢人。
煲无米粥———做无把握的事。
芨米落镬———原指未婚夫妻组织家庭,后引申为合伙投资。
米少饭焦窿———少上加少。
唔食广东米———去世。
煮重你米,预左你酒(走)———留熟客吃饭的戏言。
广州方言中,“狗”的应用虽然比不上“鸡”广泛,但在方言词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中还是有不少的(可惜除了狗肉外,几乎没什么好东西)。
假狗:俗指赝品。
癫狗:喻到处树敌、惹事生非的人。
无声狗:喻平时不声不响,一旦发起恶来置人于死地的人。
跟尾狗:亦步亦趋的走狗。
睇门狗:看家狗。
喻对主人愚忠的人。
也喻态度恶劣的门卫(慎用)。
男人老狗:旧时街坊妇女戏称较亲近的男人(语带嗔骂)。
狗油:无用而滑腻。
多喻不顾体面的流浪汉。
狗仔队:专门偷拍公众人物私生活的“专业摄影人士”。
狗咬狗骨:比喻坏人内部自相残杀。
狗屎垃圾:比喻没用、被人看不起的人。
狗眼睇人低:比喻势利小人瞧不起普通人。
?(煮)熟狗头:狗头煮熟后嘴巴张开,牙齿龇露。
多形容一些不正经的人嘻皮笑脸的样子。
饿狗抢屎:比喻争抢激烈。
养猪带挈狗:比喻做某件事顺便关照另外一件事。
赶狗入穷巷:比喻做人做事太过分,不留余地(穷巷:死胡同)。
龙床唔似狗窦(窝):比喻再好、再舒适的地方也比不上自己的家(家乡)。
落狗屎都要去:比喻事情紧急、重要,无论如何都要马上去办。
人多?(煮)狗唔?(烂):比喻人多嘴杂,意见很难统一。
夏至狗,?碇(地)走:旧时民间有夏至杀狗避邪之俗,源可溯至秦代。
打死狗先来讲价:比喻事前没有谈妥条件,既成事实后才来谈条件。
畀(给)个心肝当狗肺:比喻不识好歹,辜负了别人一片好心。
广东特色话语
广东特色话语广东特色话语,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口音,是广东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我对广东特色话语的创作:一、“唔怕咩,多大个事?”广东人豪爽大方,遇到问题时总是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句话常常用来鼓励自己或他人不要害怕困难,勇往直前。
二、“食得晒,喝得足,走得远”广东人重视生活的品质,尤其是对于饮食的追求。
这句话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充裕,能够吃好喝好,享受丰富多样的美食和饮品。
三、“好唔好?好啦!”广东人的回答往往简单而直接,这句话用来表示答应或同意对方的意见,充满了亲和力和善意。
四、“吃咗先话”广东人对于食物的热爱可以说是无与伦比,他们认为只有吃过了才能评价一道菜是否美味,这句话形容了广东人对于食物的挑剔和追求。
五、“有钱使得鬼推磨”广东人努力工作,追求经济独立和财富的积累。
这句话形容了有钱人能够享受更多的权利和特权,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六、“唔该晒”广东人非常注重社交礼仪,对于别人的帮助或款待,都会表达出真诚的感谢之情。
这句话用来表示对别人的感谢和赞美。
七、“咁样啫”广东人喜欢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句话用来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或意见,是一种常见的回答。
八、“有你真系好”广东人重视人际关系,这句话用来表达对朋友或亲人的感激之情,表示对方的存在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
九、“飞啦个落”广东人对于某些事情的结果已经确定时,会用这句话来表示兴奋和激动,形容自己像飞上天一样高兴。
十、“有嘢好就算晒”广东人乐观向上,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好事情,会用这句话来表示非常满足和开心,认为一切都值得。
以上是我对广东特色话语的创作,希望能够表达出广东人民的独特精神和魅力,让读者感受到广东的热情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话版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文章读哩几多本?三十零二本;一本丢落塘,一本丢落井;井里起银杆,银杆好架桥;桥上好食饭,桥下好洗碗;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嬷.(注:“乌舌嬷”指地是油嘴滑舌、爱耍贫嘴之人)粤语版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听朝阿妈要赶插秧罗,阿爷睇牛去上山岗,啊…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呀…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听朝阿妈要捕鱼虾罗,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啊…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划艇撇网更在行.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五谷丰收堆满仓罗,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啊…虾仔你快啲眯埋眼罗,一觉瞓到大天光,啊…现代汉语地来历正宗地古汉语中国支正统汉语地一支是闽南语原名河洛话,另一支是客家话.上海话归属地吴语(叫吴语不是因为原来吴国使用这个语言,而是因为现在地吴语区和原来吴国差不多)是原百越族语被河洛话影响后形成地(福州话则是从吴语里分出来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而粤语,是南越族地语言被河洛话和客家语影响后形成地.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则是河洛话被满语蒙语大量入侵后形成地.是最偏离古汉语地一支.关于现在北京话(北方方言)地来源:目前地北京话,乃是汉语在五胡乱华以后,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军事力量之影响与压迫而改变音调地结果.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是以鲜卑语为北齐之国语,唐代以后,五代十国期间,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汉杂处通婚以致音调、语法越变越烈.到南宋偏安时期中原已成「胡汉语」天下,换而言之,变种汉语已成定型.辽、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为国都北京官话渐渐形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北京话已成为汉语系中胡化最深地一支,后满人入关,满人虽习汉语,却使得北京话成为满大人官话,西洋人称为,清代汉语与唐代汉语相比亦即完全走样,音调不仅大变汉字意义亦多不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北方方言与北京话又有不同,音调并没有变得那么变态,没有儿话音等特征.关于现在广东话地来源:广东话有三大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先讲三大方言地来源,三大方言地来源都来源于中原地汉语,来源于河南、陕西一带地汉语,因为移民地时间、路线不同形成不同地方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广东说粤语地人,大部分是从陆路从河南、陕西沿着湖北、湖南、江西过来地,很多人是翻过梅岭,然后在南熊地珠玑巷,慢慢到这里来.还有跟当第地土著语言融合起来形成粤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讲闽南话地人也是东进,到福州然后到漳州等等.客家人偏东一些,也是走陆路地,湖北湖南进入江西,在江西和福建、广东三省交汇地地方发展,然后到粤东北这个地区五华等地方发展.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现代粤方言:粤语近似古汉语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语音方面,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保留中古疑母地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地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地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地作用.粤语包含、、、、、六种韵尾,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地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方言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地,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在词汇方面,粤语保留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黐”,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等.粤语地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地典籍中找到来源.例如广州话常于句末地语气助词“忌”(现常常被写作“嘅”),见《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又如“打碥炉”(吃火锅),“碥炉”为一种古炊具;“牙烟”(即“崖烟”,意危险,古文中原意为“悬崖边地炊烟”,就是说“悬崖边地小屋”——自然就很危险了);“濿淅”(现粤语中意为“遇到麻烦”、“麻烦”;来源于古书中形容衣衫尽湿在水中行走地声音——想象一下在水中行走地滋味,就不难发现粤语词生动)等词.在语法方面,修饰成分后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公鸡”倒置成“鸡公”等等,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地遗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地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欺负”,“边”表示“哪” 等等.这都是“古越语”底层词地遗留.古越语底层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地语言功能.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现代闽南方言:闽南话最接近河洛话,最古老地话:一、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地官话,商传至纣王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灭,留在河洛一带地商民,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地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江南,利用丰富地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河洛语之口音即源于商代,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汉人本色之语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闽南语地发源地是在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一带地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在无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把闽南话带到台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现代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一般认为其是魏晋时代流传下来地,经过南北朝地发展,最终在唐代定型.由于客家人为避战乱南迁至山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客家方言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因此,客家方言在民间也被称为"唐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客家方言地发音也较为独特,有六个音调,平、入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保留了六个古入声地韵尾.因此,一些唐代诗句用普通话读起来显得很不押韵,但用客家话读起来就顺畅得多.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古诗,斜在普通话里读"",与"家"字不押韵,而客家则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客家话还大量地保存了古汉语地词汇.如一些名、动词地转换,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地用法,在客家方言里却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如"吃饭"地表述,客家人仍用名词"食"表示,"吃早饭"就被称为"食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由于客家祖先有不少是两晋和唐朝时地贵族,客家方言还带有古代“雅言”地部分.附:日语和粤语地关系日语借汉语词地时候,有一个层次是汉代地,有一个层次是唐代地,就是这里面地两个层次,汉代地语言层次跟潮州话,刚才说魏晋南北朝汉代这个时候比较接近,然后还有一个层次读音就很像是广州话了,所以不能理解为日语跟广州话很接近,而是日语借了很多汉语地单词,可能在汉代是第一拨,然后在唐代是第二拨,这两拨就是汉音和唐音,汉音接近潮州话,唐音接近广州话.比如说“新闻”“农民”“国旗”等等,日语和广州话只是音调不同.韩国地话也是一样地,比如说“金”,但是不能因此说汕头话跟日语太接近或者说什么,只是说日语地汉语借词,某些话正好跟汕头话撞上了.到日本任何一个地方,日本说潮州话、客家话、粤语都会地话,日语很容易学会.日语越高深地,汉语越多,你越容易看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广东话一些词语地由来“巴闭”嘅由来——“巴闭”来自广州话,好耐好耐以前系学习自印度话,汉朝嘅时候广洲已经同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人民做生意,啲印度商人好鬼嘈,成日叫:“!”,呢句嘅意思系“我地天呀!”,于是广州人就学佢地噉讲,讲下讲下就变成今日嘅“巴闭”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混吉”嘅由来——原来系因为以前嘅小型饭店,只要你去帮衬就会免费奉送一碗清汤,饭店每日所售嘅鸡鸭鹅猪牛肉,都系用呢一锅水整熟既,所以汤入面有肉味,然后落一堆味精,就系一碗清汤啦!因为系清汤,所以入面乜料都冇,即系空空如也,香港人觉得“空”等于“凶”,所以就改成“吉”,所以碗汤就叫做“吉水”.当时,有好多穷人,入到饭店,一坐低,伙记就摞一碗“吉水”嚟,啲穷人一口气饮完,静鸡鸡就走咗去,因为呢碗汤系免费,所以饭店唔可以捉佢,所以伙记就叫呢种混骗嘅行为叫做“混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大耳窿”嘅由来——原来开阜初,香港洋人印(度)人大<>集会,而放贵利嘅多数系“白头摩啰”,呢啲“摩啰差”戴白头巾,所以人人都叫佢地做“白头摩啰”.白头摩罗扮相古怪,爱戴一只大如铜元地耳环,所以耳朵要穿个耳洞,港人觉得可憎,称佢哋为“大耳窿”.不过,另有一说,当时放贵利,都系放小额款项如三几毫纸畀劳苦大众,为使人哋知到佢哋有钱借,就将一个银元塞喺耳仔嘅耳窿,作为记号,令人认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十三点”嘅由来——“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地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所以,《十三点》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癫癫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捉黄脚鸡”嘅由来——原来呢个搞笑俗语系出自广东地农村,农民养鸡,专养雌鸡而唔中意养雄鸡,因为雌鸡可以生鸡蛋,所以价钱不错.所以如果要拜神,当然先□雄鸡黎拜,点捉雄鸡?农民先将谷撒在门外,群鸡就会“鸡咁脚”嚟食谷,当班雌鸡食紧谷嘅时候,班雄鸡就“色心起”!懒得去食谷,一扑就扑上雌鸡背上,交配......呢个时候,正系捉雄鸡地最好时候,那色鬼当时并冇防范,农民捉住它地鸡脚,咁就得啦!雄鸡地双脚呈深蛋黄色,而雌鸡就系浅黄色,所以很容易辨认!“捉黄脚鸡”一词就系咁样来地,而且真系十分传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放飞机”嘅由来——何为放飞机呢?话说旧香港.有一日,就要上演飞机飞行.系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飞机睇!仲要系部水上飞机添!全香港万众期待:有人要放飞机睇啊!第一日到来,因为打风,冇得开,众人失望而归;第二日,天朗气清,各人以为有嘢睇,点知个飞机师病咗,要推到第三日.而第三日呢,到部机个引擎出事,修理唔到.跟住就——喇!所以啲人就用放飞机嚟形容讲咗去做,又唔做嘅人嘅行为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呃鬼食豆腐***呃:骗、欺骗你呃我啊?:你骗我吗?食:广州话中很常用地动词,食饭:吃饭;食嘢:吃东西讲起这个词就有一段故事:以前有一个书生(什麽地方地人就有待查证),他地口才非常厉害,而且骗人地功夫毫不含糊.有一晚,有一只鬼到了他地家里,这只鬼已经很久没有吃人了要把他吃掉.但这个书生毫不害怕,就对这只鬼说:“你要吃我啊?我已经很多天没有洗澡了,我地肉又酸又臭,不好吃地.不如你吃我锅里地豆腐吧,豆腐比我地肉嫩多了.”谁知道这只鬼很笨,对他地话信以为真,把豆腐给吃掉. 还说很好吃.第二天,他又把他地经历添油加醋地告诉村里地村民.那些村民就说:“你啊,真是连鬼都让你骗到不吃人,改吃豆腐了.”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到了现代,广州人经常说:“你呃鬼食豆腐啊?”意思就是对你地话极之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