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学生的发展贴负面标签共58页
撕掉对学生的标签 读书笔记
撕掉对学生的标签读书笔记《撕掉对学生的标签》读书笔记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标签,例如“好学生”和“差学生”。
这些标签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影响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在《撕掉对学生的标签》一书中,作者呼吁我们摒弃这些传统的标签,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理解和支持每一个学生。
书中首先指出,标签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当我们给学生贴上“好”或“差”的标签时,我们很可能对他们形成一种固定的认知,从而忽略了他们的潜力和多样性。
这种固定的认知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也阻碍了他们的自我实现。
此外,标签还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撕掉对学生的标签的建议。
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机会,他们就能够实现自我超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方式和态度。
首先,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单一的标准来评价他们。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和不怕失败。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教育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但是,只要我们以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每一个学生,撕掉那些限制他们发展的标签,我们就有可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教育环境。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作者:郭真礼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21年第11期大家都知道不应该给孩子贴标签,但很多家长不知不觉就会给孩子贴标签,例如,“他就是不爱吃饭” “他就是不爱吃肉” “他胆子小” “他脾气大” “他注意力不集中”……还有这些似曾相识的评价:孩子爱笑就是性格乐观;孩子爱哭就是多愁善感;孩子愛生气就是暴躁易怒;孩子害怕就是胆小怕事。
看似简单的话语,其实对孩子而言伤害是很大的。
有的家长就会说:“这就算贴标签吗?贴标签真有这么严重吗?那我该怎样描述孩子呢?”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一直强调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家长们却喜欢给孩子的情绪贴上价值判断的标签。
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的危害在于:一个人,尤其是情绪管理能力还没有养成的孩子,一旦被贴上负面的、不好的标签,不仅不会改变孩子在父母眼中的那些“不良行为”,反而会更容易加入“负面”群体,更容易在“不良行为”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比如,孩子只是正常表达了伤心的情绪,你非要说、反复说他是“爱哭鬼”“胆小鬼”,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胆小爱哭,等到他长大了,遇到事情他可能会动不动就哭个鼻子。
“贴标签”容易忽略孩子的发展2岁左右的孩子正好进入“可怕的两岁”阶段,孩子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自己的想法会更坚持,当家长没有满足他们要求的时候,会通过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来反抗。
这时候孩子最容易被贴上“脾气大” “喜怒无常” “固执” “动不动就哭”的标签。
往往家长就会说:“这孩子倔得很,长大后可怎么办啊。
”对孩子这一阶段的情绪要么采用说教的方式,要么采用打骂的方式。
但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阶段孩子还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如果家长给孩子贴了一个“脾气大”的标签,往往会希望通过严厉的管教来让孩子听话,这样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行为问题,影响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没机会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的任何行为或情绪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应该给孩子某一阶段的行为或情绪“贴标签”,这样百害而无一利。
告别“负面标签”,探索“自我形象”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象青春期自我形象?【活动主题】告别“负面标签”,探索“自我形象”【教学理念】在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Erik Erison)的人生八阶段理论中,青春期(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属于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在这个人生阶段,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还没有建立起来,还需要进行多层面的探索和实验,但社会(尤其是父母)对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已经有所规定和期待,于是二者之间经常构成巨大的冲突。
进入我们学校后,很多学生因为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容易适应不良,一部分学生因为中考不理想,在与他人的不恰当比较中产生了“我不行”的思维模式,进而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标签、重建自信成了我这节心理辅导课的主题。
高中生由于性意识的觉醒和逐渐发育成熟,不仅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且自我意识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和深刻了。
高中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看在眼里,惟我独尊,我行我素,总是强调自己、维护自己。
这种表现常被人们误解为妄自尊大,自私自利。
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比较脆弱和不自信的,很在乎外界给予的评价。
现实生活中也可看到高中生不够自信的一面。
很多学生喜欢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胆子太小,我不行”、“我不善于言谈”、“我很容易紧张”、“我过于谨慎”、“我太粗心”、“我多愁善感”等;老师们也往往喜欢给学生贴譬如“好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等标签;家长们也喜欢给孩子贴上诸如“我的孩子不聪明,脑子苯”、“我的孩子做事慢慢吞吞”等消极标签。
同学们被自己或老师及其他人贴上这些消极标签后,就不断地用消极标签暗示自己:“我胆子小”、“我不会”、“我不行”等等,自卑心理由此产生,自信心也因此不断下降。
可以说消极自我标签已经成了打击高中生自信心的一大杀手。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版)》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尊重,关键是在于教师自己怎么做。就有名师说过:为人师表,请从课堂开始。
(四) 方式上刚柔并济
教师与学生的相处中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方式,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 同的策略,需刚柔并济。刚柔尺度的把握,一是看学生的个性,二是看处 理的场合。学生群体由个性鲜明、各有差异的个体构成,学生的个体差异 性很明显,对教师的教育接受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如学生的性格乖巧柔弱, 教师就该以柔和的方式相处;若学生脾气乖张、傲娇不驯,则相处时该适 当强硬一些。
同时,教师对自己也要有理性的认识,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 需不断学习、寻求专业发展的技术职务,所以不可以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傲慢地看待目前尚不成熟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师长一辈,应提高自己的职 业素养,以宽容之心和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教师是有社会职责的人,与学生 的相处和交往应以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完成自身使 命为判断行为是否合适的标准,并且以此为所有职业行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同时不是一成不变 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自初始年级开学见第一次面之后,彼此之间关系的走 向具有动态的生成性。
师生之间如果交往顺利,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敬礼待师长,教 育教学活动中互动良好、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就会往友好和谐的态势发展;
但是如果师生之间教师对学生太漠然或太严苛、甚至简单粗暴,学生 对教师不当回事或者积怨深重、甚至爆发激烈冲突,则这样的师生关系会 陷入恶性循环的深渊,不仅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 师生关系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意义
古人云:“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友好的师生关系 是思想道德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伴随着 主体思想、理论、观念灌输的不断交流的过程,其中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 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
一个好的教师永远不要对学生说的9句话
一个好的教师永远不要对学生说的9句话引言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和榜样。
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慎重选择自己的言辞,避免使用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话语。
本文将列举出一个好的教师永远不要对学生说的9句话。
1."你永远无法做到的!"当一个教师用这样的话语告诉学生他们永远无法做到某事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挑战自己的能力。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克服困难。
2."你太愚蠢了!"这样的指责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会让他们失去自信。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用激励和正面的语言来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努力。
3."你从来不会明白这个!"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持这种消极的态度,将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潜力。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是有能力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并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支持。
4."你就是个失败者!"给学生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不仅是不公平的,也会剥夺学生重新尝试和改进的机会。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并相信他们有能力成功。
5."你应该不断地和其他人比较自己。
"将学生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只会加剧他们的自卑感和焦虑感。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并专注于他们的个人成长。
6."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你不应该不会。
"对学生的能力抱有过高期望只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感。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提供适应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并给予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7."我不认为你可以做到这一点。
"教师的怀疑和不信任将破坏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给予他们所需的支持和鼓励。
8."我不喜欢你。
"教师的爱与关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该将消极情绪和偏见带到课堂上,而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温暖和支持的环境。
在教学中巧用标签效应
在教学中巧用标签效应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标签效应”,说的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标签效应”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不免会对学生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就是我们给学生贴上的“标签”,“标签”贴得好,会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贴的不好,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走上歧途。
作为教育者,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在其心目中最具有权威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也最具有影响力。
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始终要求自己不得随意给学生的性格和行为特点下结论、“贴标签”,特别是不能作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评价。
实践证明,巧用“标签效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引导作用。
具体讲,应从五个方面努力。
1.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灌输不能自相矛盾,今天讲这个理,明天讲那个理,那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也会使教育引导失去应有的权威性。
2.不轻易对学生下“好”或“坏”的结论。
调皮、好动甚至做出“出格”的举动,学生的这些表现多为天性使然,无所谓好、坏,即使有一些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引导而加以改变。
所以,切忌动不动就对学生的行为贴上“好”、“坏”的“标签”,人为地划分“好学生”、“坏学生”之类的类别,那样,很容易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趋同于划定的类别,限制了他们的心理自然地成长。
3.少批评指责,多表扬肯定。
在教学育人过程中,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比批评惩罚更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理学家忠告说:“学生听了鼓励的言词,会精神焕发;受了惩罚或听了贬斥的评语,则会垂头丧气。
”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应从多方面去观察,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不要简单训斥,而应找到他们的优长,用一个“好”的“标签”来激励他们不断发扬,这样强化了“好”的行为,也就淡化了“坏”的行为,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
撕下消极标签心理教育心得
撕下消极标签心理教育心得撕下消极标签心理教育心得引言消极标签是指我们在面对自己或者他人时,用消极、负面的词语或者形容词来描述或者定义自己或者他人。
这些消极标签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发展,使我们陷入自我怀疑、自卑和焦虑的情绪当中。
因此,了解消极标签的形成原因,并学会撕下这些标签,对我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第一部分:消极标签的形成消极标签的形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压力等。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经常以负面评价来指责孩子,比如“你太笨了”、“你做不好”,那么孩子容易形成消极标签,觉得自己确实是个“笨蛋”或者“失败者”。
在教育背景方面,学校的评价体系也会给学生贴上各种标签,比如优等生、差生、社交不良等。
这些标签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从而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
此外,社会压力也是造成消极标签形成的重要原因。
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往往很高,特别是在工作、学业上的表现。
如果我们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就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自卑和焦虑,形成消极标签。
第二部分:消极标签带来的负面影响消极标签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消极标签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当我们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无能或者不值得被爱时,我们会更加消极、消沉,对于事情的解决方法和思考方式也比较有限。
其次,消极标签容易导致自我怀疑和自卑。
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时,我们会缺乏自信,难以面对挑战和困难,进一步影响自己的发展和取得成功。
此外,消极标签还会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我们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第三部分:如何撕下消极标签撕下消极标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逐渐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消极标签的存在,并承认我们受到了这些标签的影响。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从而开始走上撕下标签的道路。
不要随便给人贴标签议论文
不要随便给人贴标签议论文
说到给人贴上标签,我们就要说一说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原因在于标签具有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他对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
有时,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恰恰是使其向标签所预示的方向而发展。
假如你被贴上的是正面的标签,那么你也有可能向正面发展,对你有着正面的影响,但反之假如你被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那么对你的影响就可能是负面的。
美国一位著名的棒球选手被邀请到监狱里与犯人交流,他进去后首先给犯人们讲的是自己成长的故事,在他幼年第一次玩儿棒球时,无意间就把父亲的牙打出了血,父亲没有责骂他,反而称赞说孩子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棒球选手。
第二次打球时,他又不小心把家中的窗户玻璃打碎了,父亲依然赞许到孩子,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世界冠军。
棒球选手讲完这个故事后,翻人们都有所感悟,纷纷议论起来,这是一位放生站起来说你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经历,我们遭遇的窗框相同,但唯一不同的是父亲的回答,我的父亲当时就呵斥我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罪犯。
要是可见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标签效应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校里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太高,而而孩子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上课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为此常受到老师的斥责,父母也失望之极。
时间长了孩子就
会丧失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任意放纵,但如果家长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效益,不是指责孩子而说些鼓励的话,那么结果也许就会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给人贴上标签。
那样将会影响到别人,并且无法正确地看待别人。
把握好教育“坏学生”的契机
把握好教育“坏学生”的契机作者:孙文会姜兴国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09期任何一名教师都希望自己教授的学生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然而现实中,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所谓的“坏学生”。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所谓的“坏学生”,如何避免从自己手中诞生“坏学生”,又如何转化他们,使他们在学海中奋勇泛舟、力争上游呢?一、要客观宽容地看待“坏学生”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坏学生”并不坏,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很强的自尊心、上进心,他们同样希望跟上同学们的学习步伐和生活节奏。
他们之所以被冠以“坏学生”之名,无非是在学习上存在很大障碍、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而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谁生来就是不想上进的,“坏学生”的产生自然也有各种复杂的原因。
外因一般来自于社会、家庭,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的影响,再如繁重的课业负担、不断增大难度的知识体系;而学生的智力、自控力、自信心、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优劣则是内因。
所以,找准“坏学生”的成因,才是转化他们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客观宽容地看待“坏学生”,其次还要认识到这个转化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
虽然有很多因素教师不能控制,但我们能做到的是:有教无类,一碗水端平,从师者的角度避免“坏学生”的产生。
二、随意贴标签的负面效应有位心理学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幢结构相同、外貌相似、距离相近的厂房,同时被告知是危险房屋,并限期搬出。
其中一个厂家的工人临走时,愤愤地将厂房的门窗全部砸毁,而另一个厂家却原封不动、完好地保留在原地。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幢被损坏了门窗的厂房逐渐沦为小偷、乞丐、吸毒者、流浪汉的栖息地和避难所,而另一个厂家的房屋却完好如初。
这就是著名的“标签理论”。
而对学生随意下结论,把学生“看死”,也会发生同样的负效应。
学生一次考试失误,或者做题出错,教师就给他们贴上“弱智”“笨蛋”“坏学生”的标签,必然会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挫伤,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索然,也有可能因自信心受到打击而出现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甚至连各种活动都不愿参加。
班级管理,须警惕“标签式”定义
班级管理,须警惕“标签式”定义班级管理是指对学生班级进行有效管理,使班级成员能够和谐相处、良好学习、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需要给学生贴上各种标签,比如“好学生”、“乖孩子”、“问题学生”等等。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过于依赖这些标签为学生定义,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困扰和不公平。
标签式定义容易陷入刻板印象。
将学生定义为“好学生”或“问题学生”等标签,容易让人们对学生形成固定的看法,并因此对他们有一种期望和要求。
给学生贴上“好学生”标签的老师可能会期望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色,但对他们可能有更高的期望,当他们在某个方面有不尽人意的表现时,容易感到失望。
同样,对那些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学生,可能会受到一种负面评价,进而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标签式定义容易导致学生自我定位困扰。
学生在面对老师和同学时会受到各种标签的束缚,特别是那些被贴上“问题学生”等负面标签的学生。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定义为“问题学生”后,就注定了自己的命运,没有机会改变被人看待的方式。
这种自我定位可能会让他们对学习和未来产生负向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人生选择。
而且,标签式定义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个性、天赋和兴趣。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标签来定义他们,容易忽略他们的个体差异和潜力。
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个学科上表现出色,但在其他学科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挑战,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而过于依赖标签,容易忽略这些个体差异,导致不公平和偏见。
班级管理应该避免过于依赖标签式定义。
我们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但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学生,不给他们贴上过多的标签。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挥潜力,健康成长。
【智力开发】“负面标签”的弊端父母须警惕
【智力开发】“负面标签”的弊端父母须警惕生活中,常听见有的父母在闲谈时说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脑子笨,反应慢,不是学习那块料诸如此类的话。
父母大都出于无心,殊不知,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在孩子身上贴上了各种思维定势的负面标签。
虽然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出众,但当孩子没做到家长预期的成绩时,就会恨铁不成钢地顺嘴说出打击孩子的话,比如我家孩子就是内向、害羞,不爱说话。
脾气特别坏,不听话。
也许本意只是想用激将法让他们做得更好,但往往事与愿违,如果家长经常用负标签限定孩子,就会很容易使他们朝着负面发展。
比如说学园里有个叫做米米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米米妈妈就当着孩子的直面乐园老师说道:我家孩子动手能力特别高,在家教她直观的折纸、画画都研习不好!听见家长对孩子展开负面评价,老师立刻Voiteur米米。
当米米不会折纸的时候,您有没有用过打压她的词语或失落的语气?米米妈不好意思地表示说过孩子笨、不灵巧、比其他孩子差,还经常对她失望地叹气。
了解情况后,乐园老师劝诫米米妈不要用消极的语言打击孩子,平时交谈以夸奖为主,在睡觉前给她讲些励志的小故事,不时对她进行赞美。
在乐园中老师也对米米进行针对性引导,经常将她在乐园里创作的优秀绘画作品、创意作品贴在展览墙上,并引导其他小朋友对她的作品进行赞赏,现在米米和初变得自信了,和来时胆小不自信的米米完全不一样了。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做期盼效应说明,人的情感和观念可以相同程度地受周围人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就是他们最亲密无间、最信任的人,同时也对他们的价值观、自信心、人格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
我习惯把孩子比作一面镜子,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全然能够从孩子这面镜子上充分反映出。
经常以赞美、引导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必定积极向上、悲观开朗,因为他们从最为在意的父母那里找出了自尊心、自信心,并且这种积极态度可以随着父母的确实逐渐增进,父母经常为孩子张贴上宝宝很酷真精明爸爸妈。
亲爱的老师,请别轻易给我贴标签
亲爱的老师,请别轻易给我贴标签作者:吴阿玲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38期【摘要】初中学生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学生的成长又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日常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可能产生惯性思维,在不自觉或自觉中给学生贴上标签。
学生在班主任和其他同学的“标签”引导和定义下,逐渐变成了标签中的模样。
本文主要探讨标签效应在初中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管理;标签效应一位资深班主任说过,你对学生有什么希望,学生就会变成你希望的那个样子。
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需要警惕标签式管理方式。
在班级管理中,尽可能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在善待、等待和优待中让学生获得幸福感、安全感和成长感。
一、贴标签的负面作用针对初中生,贴标签往往会引发负面效果,特别是否定评价和评判性评价。
在贴标签的初始阶段,这种作用比较明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负面效果:第一,针对学生贴否定性标签和批判性标签。
初中生心理层面较为脆弱,他们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标签,同时心有不甘。
但是,在标签的暗示作用下,他们可能会否定自己,最终不思进取会成为常态。
班主任的原意可能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
但是这种贴标签的方式产生了副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反向发展。
第二,贴标签让仍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形成小团体。
一些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给学生随便贴标签,导致一些学生模仿问题学生的不足。
所谓的“问题学生”和“好學生”可能形成相互排斥的小团体。
问题学生会对自己的标签感到麻木,相互之间寻求心理和情感层面的认可,成为班级中的边缘群体。
二、基于标签效应的初中学生管理思路(一)给学生合理“贴标签”其实,标签并不全是不好的,也有能激励学生的“正向标签”[1]。
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需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在平时的管理中,针对“问题学生”,更应该给予平等待遇,避免给他们随便贴不好的标签,避免贴标签的行为产生负向作用,让学生出现个体差异。
班级管理有妙招,22条金点子用起来(班主任常用)
班级管理有妙招,22条金点子用起来教育,最忌率性地大发脾气,既伤身伤心,又于事无补。
可只要碰到班级纪律问题,总是会有脱缰蹄子般的小火苗噌噌向上窜,不受控制。
很多年轻老师都为此苦恼:今天有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明天自习班里乱作一锅粥,后天学生课桌一团乱麻……总会有你想不到,没有学生做不到的违纪行为。
当班级出现纪律问题时,除了发火惩罚之外,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相信下面这22个方法,可以帮助你管理好班级纪律,让学生爱上你。
1.不要贴上失败的标签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同时,我们也有义务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2.不因某个学生而惩罚全班学生无辜的学生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这样做只能导致全班学生(可能还包括学生家长)站在你的对立面。
3.关注与赏识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可以通过适宜的行为表现而获得关注。
4.准备“弹性”的作业活动如:小组的“头脑风暴”、字谜、复习游戏等。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让学生做这些作业。
5.不轻易把学生家长招到学校如果你频繁这么做,只能表明你的课堂管理存在问题,甚至招致更严重、更频繁的不良行为。
6.私下讨论私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原因,并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帮助学生制定计划,签订师生契约,逐步改正不良行为。
避免言语攻击。
7.寻求他人帮助如果有些问题让你感到棘手,积极征求他人的建议,向你的校长、有经验的老师、学校心理学家、学校的顾问等咨询,他们可能曾经遇到过和你同样的问题。
多方寻求不同的观点、从他们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
如果你能向他们讨教,他们也会有成就感。
8.注重感情投资记住这样的名言:“学生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让他们知道你多么关心他们。
”虽然,你并不需要和他们成为挚友。
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多和学生交流,显示出你对他们的生活真正感兴趣。
当然,这可能会花时间,但是很多成功的教师都非常清楚与学生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只要你不断地为维护师生感情而投资,总会为此而得到回报:学生更倾向于遵守你的要求;即使你犯了错误,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谅解。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
一、不尊重学生
1.使用侮辱性语言,贬低、嘲笑学生。
2.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
3.对学生进行歧视,如种族、性别或其他方面的歧视行为。
二、不尊重同事
1.嘲笑、诽谤或故意破坏同事形象。
2.擅自干预他人的工作,不尊重同事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权限。
三、教育教学不负责任
1.不备课或准备不充分,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2.滥用课堂时间,没有有效的教学计划。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不积极解决。
四、不遵守职业操守和教育法规
1.未经批准私自向学生收取费用。
2.泄露学生隐私信息或与学生家长不当交流。
3.不按照规定执行学校的教务安排和管理规定。
五、不愿意自我提升
1.对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不断更新和提升。
2.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或进修活动,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结语
以上列举的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的负面清单,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准则,避免任何可能伤害学生和同事的行为发生。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小学生进行负面标签案例
对小学生进行负面标签案例楼下住着一个8岁的小女孩,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我接孩子回家来时候正好是孩子妈妈给小女孩辅导功课的时候,经常听说妈妈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都不会做。
你就知道玩,作业都不会写…….而小女孩每次妈妈这么说的时候也不敢说什么就是听着,但是听说小女孩在学校的成绩很一般。
每一个孩子都父母的宝贝,但是我们在拥有这个宝贝的同时常常却不知道怎么爱他,父母经常在自己的不经意间给孩子贴上一些负面的标签,家长的原意是希望孩子更好。
但是却用了不好的方法。
家长希望孩子变聪明,却常常给孩子贴上“太笨”的标签,孩子听到什么就会觉得是什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笨,以后做事情就没有信心。
希望孩子胆子大一些却常常给孩子贴上“胆小开鬼的标签”而孩子自己就会慢慢的认为自己就是管委会胆小的人,做事没有勇气。
希望孩子有自制力却给孩子贴上了“天天就知道玩”的标签,孩子就真的会天天就只知道玩。
父母怎么看孩子,孩子就怎么看自己,这就是“心理投射”而孩子也会向父母贴的这些标签慢慢的靠拢。
除了父母可能还会有一些身边的人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比如一些不懂孩子的老师。
在幼儿园里有的孩子午睡起床后不叠被子,老师就会这么说:“某某你真是个大懒虫。
”上课里有的孩子学习知识比较慢,老师就会忍不住批评他说:“某某你真是笨蛋。
”写作业时磨磨蹭蹭,老师就说:“某某,你真是个拖拉鬼,磨磨蹭蹭什么时可以写完?”这些我们大人经常会脱口而出的话,却会对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造成很深伤害。
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就也就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请千万不要动不支就对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孩子,尽力找出孩子的优点,再用好的语言去鼓励孩子发扬他们的优点。
那么你们口中笨孩子就有可能慢慢地变成聪明的孩子,会收到你所期待的教育效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影响。
而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的大,孩子的不良心理暗示的效果就是乱贴标签的后果。
警惕“坏标签”对学生的危害
警惕“坏标签”对学生的危害诸城市文化路小学殷波贤新学期开学,我们班转来两个孪生兄弟,王昊和王明,刚来的时候,两个人怯生生地看着老师,没等我问,他们的妈妈便和我说:“我们这两个孩子,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也不好,老师你可要留心呀!”我分明看到了孪生兄弟俩迷惘的表情。
果然,这两个孩子的与他妈说的如出一辙,上课不会听讲,下课追逐打闹,不到一周的时间,许多同学都向我反映他俩的表现,甚至有些家长还找到我要给自己的孩子调位,不和他俩同桌,任课教师也屡次向我反映他俩很差的表现。
为此,我经常指责他俩,并严厉警告他如果再发生违犯纪律的情况,让家长来。
同时,在班上,我旁敲侧击对全班同学说:“本来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但自从某两个不和谐的人来到我班之后,就乱了,这样的人,我们班是不欢迎的。
”并且,我采取许多家长和任课教师的意见,把他俩按排成同桌。
可是,一切办法,都用尽了,可他俩仍我行我素,只好,我把他俩的家长叫来,可是他的家长除了大声呵斥和拳打脚踢之外,似乎也拿他没办法。
自从这两个孩子破罐了破摔了,同学们都不敢也不愿和他玩,同学们的歧视和教师的不赏识使他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简直成了班级的“害群之马”。
面对这两个孩子的表现,我陷入了沉思,我扪心自问:“我赏识过这俩个孩子吗?我是不是从刚开始就受他妈的影响,把他俩贴上了“差孩子”“坏孩子”的标签。
当一个孩子被贴上了“差孩子”“坏孩子”“笨蛋”等符合心理条件的标签时,那么这个标签将掩盖他的所有其他品质,甚至是优点,我就是被他妈的话影响,给他俩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怎样才能改变他俩呢?我决定摒弃标签作用的影响,我开始发现他们的优点,通过发现,他们俩其实有很多优点。
一天早上,我发现王昊、王明两人在打扫卫生,两人打扫得非常认真,我忽然意识到我应该做些什么,早会时,我面对全班同学,大声地说:“今天早上的值日生有两个人打扫得非常认真,老师在旁边观察了很久,他俩的表现令老师很感动,老师很喜欢他。
避免给小学生“贴标签”的教育策略探析
避免给小学生“贴标签”的教育策略探析作者:谢壁妆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104期【摘要】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给学生“贴标签”的情况随处可见。
“标签”包括负面标签与过度表扬,而无论哪种“标签”,总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家长给学生“贴标签”的现象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度的探讨,以现实中的现象引入,剖析现象,再结合自身为师者与为人父母的双重角色提出一些教育建议,以助力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贴标签”现象;教育策略一、“贴标签”现象呈现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容易遇到这样的情况:部分家长一见到笔者,总爱跟笔者探讨一些有关学生的教育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不乏以下几个——我家的孩子好懒,怎么办?我家孩子太贪玩了,怎么办?我家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我家孩子学习总是不自觉,又好动,怎么办?……纵观这些问题,无一不透露着一个信息:这些家长都在有意无意中给学生贴上了一个“标签”——比如,懒、贪吃,不够聪明、不自觉,等等。
当然,其中也不乏家长的谦虚之言,但更多的是出自广大家长真实的教育心声。
事实上,生活中像这样给学生“贴负面标签”的现象随处可见。
而家长的这些评价,仿佛真有某种魔力,总会“一语成谶”,被贴上“标签”的学生,真的慢慢长成了家长评价的“磨蹭、内向、胆小、懒”的模样。
然而,神奇的是,有的家长在面对学生的表现时,总是脱口而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是个很完美的孩子”时,这些“正面标签”也没有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反而使很多学生因盲目自信于自己的天赋而认为自己无需努力,或是认定自己是个完美的人,造成学生过度在意外在的评价而导致承受力差、失去自我。
当然,偶尔为之的一句玩笑话并不算是“标签”,但是如果反复多次的提及,让学生形成了一个固有的自我评价或自我定位的概念,那就成了貼在学生身上的“标签”了。
二、“贴标签”现象随意给学生贴上标签,会对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1.家长是学生的“重要他人”,评价具有定性导向作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贴标签效应”,“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标签是“好”是“坏”,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班级管理,须警惕“标签式”定义
班级管理,须警惕“标签式”定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者们对于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要警惕“标签式”定义,即不要因为某个学生曾经表现不佳或者有过不好的记录,就给予他们一个负面的标签,从而影响他们的整体表现和未来发展。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有些管理者会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过去表现或者某一次的错误行为,就给予学生一个负面的标签,比如“调皮捣蛋”、“不听话”、“敢作敢当”等。
这样的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甚至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我们知道,学生是处在一个成长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认知和行为都还处在一个不够成熟的状态。
一些不当的言论或者标签会对他们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尤其是对那些性格敏感或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标签可能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被人定义的标签,从而导致他们认为自己无法改变,无法进步,这是对他们自我认知的一种伤害。
标签式定义也会给学生带来固化的印象,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很难再从他人和自己那里摆脱。
学生会逐渐认为自己就是那个被定义的样子,自己无法改变,也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可能会被这个标签所框定,他们不会再积极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因为他们已经觉得自己无法改变。
标签式定义也不利于班级管理者对学生的了解和引导。
一旦我们给一个学生贴上了某种标签,我们就容易将他们的行为和言行都归因于这个标签,而忽略了他们真正的需求和问题所在。
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引导,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一个表面的标签,而未能真正了解和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需求。
为了避免“标签式”定义对班级管理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要摒弃成见,避免对学生进行主观标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而一个错误行为或者一次不好的表现并不能代表这个学生的全部。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尊重和理解学生,不要随意给予他们不必要的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
0
、
倚
南
窗
以寄ຫໍສະໝຸດ 傲,审容
膝
之
易
安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不要给学生的发展贴负面标签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