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肠系膜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结肠、小肠、直肠等部位的淋巴结组织中。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症状,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
本文将介绍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症状与体征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体重减轻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压痛,腹部可触及包块,血液和粪便检查可能出现炎症指标升高等体征。
需要注意的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症状与其他肠道疾病相似,需要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二、诊断方法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例如,超声检查、CT扫描、MRI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
此外,淋巴结穿刺活检、结肠镜检查等也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手段。
三、治疗方法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消炎药等。
对于重度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与护理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防与护理同样重要。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此外,定期复查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总之,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慢性纤维硬化性肠系膜炎并肠梗阻1例
慢性纤维硬化性肠系膜炎并肠梗阻1例
王魁元;宁占良
【期刊名称】《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年(卷),期】2006(000)03X
【摘要】患者,男,32岁,农民。
主因腹部隐痛反复发作两年余,并不排气、排便3d于2003年6月17日入院。
既往体健,无其他病史。
患者两年来经常发生腹部隐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缓解时间长短不一。
一年前解痉治疗可缓解,近半年来腹痛明显加重呈绞痛,发作严重时可有食欲下降、呕吐,并多次出现发热,一年来体重下降约20公斤,两月来出现腹痛、腹胀、不排气排便两次,均经禁饮食灌肠等保守治疗好转。
三天前又出现腹痛、腹胀及不排气排便,院外治疗无效,而以肠梗阻原因待查入院。
查体:体温38℃,体重43公斤,消瘦体质,腹胀明显,全腹压痛阳性,脐周触之明显充实饱满且有搏动感,无腹膜刺激征及腹水征,肠鸣减弱可闻及气过水声。
【总页数】1页(P116)
【作者】王魁元;宁占良
【作者单位】稷山县人民医院,山西稷山043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
【相关文献】
1.慢性纤维硬化性肠系膜炎并肠梗阻1例 [J], 王魁元;宁占良
2.硬化性肠系膜炎CT诊断价值 [J], 胡卫东;梁冰;王秀荣;朱记超;谢尚煌;鄂占森
3.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影像学特征与伴发病变的相关性 [J], 李俊晨;谈炎欢;李国华;胡春洪
4.硬化性肠系膜炎的典型及非典型影像学表现 [J], 彭玉;李仕红;王甜;林光武
5.硬化性肠系膜炎并消化系出血1例 [J], 史燕妹;常江;黄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硬化性肠系膜炎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
『 关键 词】 硬化 性 肠 系膜 炎 ; 体层摄 影 术 ; 线 计 算机 ; 断 x 诊
【 图分类 号】 8 44 中 R 1 .2
【 文献 标识 码】 A
【 章编 号】 6 4 4 2 ( 0 2)3( ) 0 9 — 3 文 1 7 — 7 12 1 0 b一 0 2 0
Th au fm u tsie h l a e v l e o lil ei lCT i g o i fs l r sn e e t rt c c i d a n sso ce o i g m s n e i s n i
JN e ig I Yu b n
De at n fRa ilg ,T ih n Ho ptlo a i o a iee Me iie i a g o g P o ic ,Tas a 5 9 0 , pr me to d oo y as a s ia fTrdt n lChn s d cn n Gu n d n rvn e i ih n 2 2 0
M eh d h u l lnc a d mu il eh l a aao p t nswi ceo ig mee trt e ea aye er s e - t o sT ef l cii n h si ei lCT d t f1 ai t t slrsn s nei sw r n z d rt p c c c 3 e h i l o
C ia hn
[ b ta t A s c]Obet e T vla h a i s t n fslrs g m sneisd mo s ae y mut l e h l a T r jci o eau t te m nf t i so c o i ee tri e nt td b ls c ei C . v e e ao e n t r ii c l
肠系膜脂膜炎,如何预防、治疗、护理?
肠系膜脂膜炎,如何预防、治疗、护理?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预防、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预防、治疗和护理三个方面进行
详细介绍。
肠系膜脂膜炎的预防:
1.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
油脂摄入。
2. 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易导致肠系膜脂膜
炎的发生,注意适当休息。
3. 预防感染:避免接触病菌感染,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疾病传播。
肠系膜脂膜炎的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开具相应的抗生素、止痛
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2. 减轻疼痛: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症状。
3.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会对疾病恢复产生影响,要保持心情愉快。
肠系膜脂膜炎的护理:
1. 饮食方面: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避免过饱或吃太辣的食物,保持肠道畅通。
2. 定期复诊: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调整。
3. 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乐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减少焦虑和紧张。
综上所述,肠系膜脂膜炎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避免诱发疾病的因素,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尽快康复,健康快乐地生活。
肠系膜脂膜炎[医学材料]
专业医疗
36
病理
• 病变是由坏死、退变的脂肪组织,吞噬脂质的巨 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和不同 程度的纤维组织组成,可见钙化,出血和血管内 血栓形成。
专业医疗
37
相关检查
•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 2.X线检查 ①钡餐造影 消化道钡餐造影有时可见小肠移位 或受压,但肠黏膜正常,钡灌肠虽可出现升结肠 或降结肠钡剂通过受阻,但结肠黏膜无破坏,可 除外结肠恶性肿瘤。
专业医疗
38
相关检查
②CT扫描 因病变部位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 和纤维化的程度不同,CT表现各异。典型表现:围 绕系膜大血管(不累及)、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 的单个或多个软组织密度肿块(与腹膜后脂肪相 比),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和低密度囊变区,大血管 和肿块周围见“脂肪晕环”。
患者,男性,54岁
症状: 腹胀半月 体征: 神清,腹软,左下腹有压痛,右下腹无
压痛,无排便排气障碍 其它诊断: 彩超提示阑尾增粗
专业医疗
1
专业医疗
2
专业医疗
3
专业医疗
4
专业医疗
5
专业医疗
6
专业医疗
7
专业医疗
8
专业医疗
9
专业医疗
10
专业医疗
11
专业医疗
12
专业医疗
13
专业医疗
专业医疗
39
专业医疗
40
专业医疗
41
专业医疗
42
鉴别诊断
• 1.结肠恶性肿瘤:回盲部及升结肠的癌肿, 虽可于右下腹发现包块并伴右下腹慢性疼 痛。但结肠癌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大便性质 及大便习惯的改变,而且钡灌肠及纤维结 肠镜检查可发现结肠内新生物。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一例
!=例报道・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一例梁高谢明国曾利川病例资料 女,50岁,因反复心累、气紧20年,加重 伴少尿%尿道灼痛67就诊& 口服中药治疗10年,未进行 系统性的检查及治疗,自述中医治疗后症状有缓解,但仍复发,行走时加重,休 后稍缓解&体检:慢性病面容,贫血 貌,面色萎黄发黑,恶心欲呕,纳差,有便秘&自诉近期体重 减少,具体不详&入院当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6.3x 109/L (正常值4〜10x 109/L ),中性粒细胞数23.7x 109/L (正常值2.5〜7.5x 109/L (,血红蛋白80 g/L (中度贫血),全血C 反应蛋白 153.7 *g/L (正常值小于10*g/L ),白蛋白20.4 g/L (正常值4〜10 g/L (&大便隐血:阳性&电解质:钾3.28 mmol/L (正常值 3.5〜5.5 mmol/L ),氯 96.8 mmol/L (正常值 95〜100 mmol/L ), 钠 128.4 mmol/L (正常值 135〜145 mmol/L )& 体温低热 37.5 同型半胱氨酸34.7 !mol/L (正常值0〜15 ^mol/L (&入院当日胸部CT ,腹部CT 平扫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肠 (图1+ (,边缘不清,肠腔未见变窄,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肠壁下广泛点状、线状钙化灶&入院14 7腹部增强CT ,重组 图像示肠系膜静脉小血管聚集增多钙化(图15 ),及双肺下叶感染、双侧胸腔积液,较入院当日加重&入院第15 天完善相关肠镜检查,肠者肠道完全被覆脓性分泌物,反复冲洗后仍 及黑色脓性分泌物附着(图1b ),乙状结肠见脓窝形成,行至降结肠患者无法忍受,完善活检%终止肠镜检查,考虑结肠炎&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 肠取活检:黏膜慢性炎症,表面黏膜糜烂(图2(&治疗经过:入院后积极予以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感染情况加重,血红蛋白持续性下降,白蛋白 低,C高,持续 ,岀现类白血病 ,遂请血液科会诊%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于入院第10天起输注人血白蛋白,加用强力抗生素,但病情反复&入院13 7患者 述腹胀,查体腹部膨隆&入院13 7后进行输血治疗,入院30 7凌晨突发张口呼吸,口吐白沫,经抢救无效死亡&讨论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是罕见的慢性缺血性肠炎,最早由Koy+m+等⑴报道、Y+o 等⑵定义&目前图1 +)CT 平扫横结肠壁增厚并多发钙化,肠系膜增厚%脂肪间隙模糊,脾周及结肠旁沟少许积液;b )CT 增强血管重组,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多发点%条状钙化,位于静脉 走行区图2 +)肠镜反复任见黄白色及黑色脓性 附着,并可 溃疡及出血+b )HE 染色(X100 ),结肠黏膜 性炎症,表面黏膜糜烂、多发溃疡DOI :10.3969/j.issn.l005 - 8001.2020.04.014作者单位: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通信作者:谢明国,Email:***************认为是长期有毒物质的摄入,所致的肠静脉慢性缺血缺氧损伤,Lee等#3$统计有毒物质平均摄入时间为14年%Chang 等⑷基于手术病理样本分析,该病可能是由静脉管壁肌层长期低氧损伤,所致的静脉管壁肌层的“木乃伊化(干性坏疽或凝固性坏死)”,反应性炎性增生损伤,导致静脉阻塞,最终相应静脉出现硬化及钙化%高危人群包括长期服參草药病史,门静脉高压及长期饮酒史等[“⑹%日本学者统计最大样本研究,显示该病患者中76%有服中草药史,最常见的中药是梔子,占总患者的53%#7$%报道发病年1 30〜80岁为主,女性多见,亚洲人群高于西方发病率[玄8〕%起病隐匿,早期无特殊症状,发现时间多在病程的中晚期,Yen 等[9$研究显示相关临床症状的出现与静脉钙化程度密切相关%而症状为非特异性,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可继发肠梗阻、肠穿孔出血等急性消化道症状就诊[1-'.5.8.10]0影像学表现:目前该病所报道的案例都为中晚期,部分学者指出在发生钙化前,内镜下改变更有特征性10]o 笔者据病理生理学改变及本例病变较轻的直肠、乙状结肠影像学表现[$.11$,推测早应表现为以升结肠及横结肠为主的,肠壁肿胀增,结肠袋变浅,增强扫描可见异常的炎性表现的肠管强化%期现,结肠壁轻度弥漫性增厚,肠壁黏膜下多发的点状、线状钙化,结肠袋消失,相应肠管未见狭窄,相应肠系膜肿胀,肠脂肪间莓糊口11〕%增见钙化位于肠静脉末端,以右半结肠较重,尤以升结肠盲肠,据报道53%的患者只累及右半结肠,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右半结肠收缩蠕动明显和肠管肠蠕动方向有关b7,]%本例患者影像表现典型,结合相应临床病史较易诊断%在影像上该病需要与溃疡性结肠炎、肠克罗恩病、退缩性肠系膜炎等相鉴别%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下段结肠,晚期以肠管纤维化缩窄变细为主%肠克罗恩病累及范围广,好发回肠末端,表现节段性肠壁增厚为主%退缩性肠系膜炎以小肠系膜病变为主,多限于肠系膜,表现以肠系膜根部向肠壁蔓延的软组织影,纤维化、钙化常见,所以易引起肠梗阻、痉挛及扭转,表现为急腹症%实验室检查:如果溃疡形成潜血阳性,长期的慢性出血表现贫血,如合并感染相应感染指标异常%肠镜检查,典型表现为肠黏膜呈深紫色变,伴黏膜水肿和红斑,表面糜烂或溃疡形成[11]%部分学者认为肠道呈深紫色,是由是毒性物质被细菌分解后吸收,在黏膜下堆积[12]%另有学者的病例报道发现活检中伴结肠癌变[13]%本例患者肠镜表现不典型,肠镜只提示肠炎,笔者分析主要原因是,患者不能耐受肠检查,肠镜只检肠乙状结肠,影像图像显示,病右半结肠为甚,所查见肠道病变不重%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确切特效药,一经确诊需停用有毒害物质,避免疾病进展[W4-⑹%以急腹症就诊、病情反复手术,手术病例短期预后较好、无复发,对于该病变尚无长期后随访报道[^7.11〕%本例合并肺部感染,最后因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电解质紊乱,引起呼吸死亡%对于本例病变反复,分析主要是因为本例患者基础条件差,入院时已表现低血症、贫血及电解质紊乱,后期腹部症状明显,提示有肠缺血坏死可能,但该患者未做进一步检查%上,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鲜有报道,临床症状缺性,影像学及肠镜检查较有特征性,.部分不能耐肠检查%因认为影像学检查应范围广、简单易操作,应为首选,存在高危因素的情况下,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可诊断该病%参考文献[1]Koyama N,Koyama H,Hanajima T.Chronic ischemiccolitis causing stenosis,report of a case.I to Cho(Stomach andIntestine(,1991,26:455-460.[2]Yao T,Iwashita A,Hoashi T,et al.Phlebosclerotic colitis:value of radiography in diagnosis——report of three cases.Radiology,2000,214:188-192.[3]Lee SM,Seo JW.Phlebosclerotic colitis:case report andliterature review focused on the radiologic findings in relation tothe intake period of toxic material.Jpn J Radiol,2015,33:663667.[4]Chang KM.New histologic findings in idiopathic mesentericphlebosclerosis:clues to its 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probably ingested toxic agent-related.J Chin Med Assoc,2007,70:227-235.[5]Yeh HJ,Lin PY,Kao WY,et al.Idiopathic mesentericphleboscleros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use of Chinese herbalmedicine.Turk J Gastroenterol,2018,29:140-142.[6]陈利军,陈士新,马宁,等•二例静脉硬化性结肠炎的CT.射学,2014,48:700-701.[7]Shimizu S,Kobayashi T,Tomioka H,et al.Involvement ofherbal medicine as a cause of mesenteric phlebosclerosis:results from a large-scale nationwide survey.J Gastroenterol,2017,52:308-314.[+]蒋永洪,黄珊,陈科全,等•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1例及文献回顾•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2:117-120.[9]Yen TS,Liu CA,Chiu NC,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ityof venous calcifications and symptoms of phlebosclerotic colitis.World J Gastroenterol,2015,21:8148-8155.[10] Lee SH,Kim JW,Park SJ,et al.Obstructive ileus caused byphlebosclerotic colitis.Intest Res,2016,14:369-374.[11]何剑,张军,周玮•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内镜诊断特发性肠静脉硬化性肠炎的.化,2018,38: 628-630.[12] Hiramatsu K,Sakata H,Horita Y,et al.Mesenteric phleboscle-ros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oral intake of geniposide,an ingredient of herbal medicine.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2,36:575-586.(13)Minami K,Fujiie M,Fushimi F,et al.Ascending colon cancercoincident with mesenteric phlebosclerosis associated with the long-term oral intake of Chinese herb containing gardenia fruit: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Int Cancer Conf J,2017,6:70-75.(14)Wang KC,Huang XY.Phlebosclerotic colitis:a rare disease inthe Asian population.Chin Med J(Engl),2013,126:2998. (15)Park JK,Sung YH,Cho SY,et al.Phlebosclerotic colitis in ahealthy young woman.Clin Endosc,2015,48:447-451.(16)Hu P,Deng L.Phlebosclerotic col i t i s:three cases and lit e raturereview.Abdom Imaging,2013,38:1220-1224.(收稿日期:2020-08-10)飞利浦4D TRANCE技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是一种无需外源性对比剂就可在脑组织水平进行观察和定量脑血流的MR灌注成像方法$该技术提岀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期间经过与包括15O-PET在内的其它灌注技术的比较、重复性和一致性验证等大量的临床检验,现已作为精准、无创的MR灌注成像方法广泛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检查$当前经FDA及CFDA认证的ASL灌注技术以3D pCASL为代表,可在飞利浦商用MR平台上实现,MR技术开发独具匠心,进一步实现了独有的基于ASL原理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4D TRANCE(time-resolved angiography non-contrast-enhanced sequence),以极咼的时间分辨率实现全脑血管或单支脑血管选择性动态成像,达到了类似DSA的成像效果,从而开辟了无创的血管介入导航时代$3D pCASL联合4D TRANCE技术即飞利浦4DASL技术的综合体现,同时实现全脑灌注脑血血流成像,可临床进一经的,在疾病的诊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的临床$4D TRANCE技术的特点及优势4D TRANCE基于ASL,联合了多时相STAR(pASL方法)及3D TFE/EPI读岀的Look-Locker采集方法,可在不使用对比剂的前提下,通过ASL技术标记动脉血中氢质子,显示全脑血管形态及动态血流,pASL实现较成像的限,的时间分辨率(图1、2),其动态标记血流过内血的过,对变区域血流动力学特征及侧支代偿情况是非常有效、便捷的成像手段$此外,4D TRANCE可进行单侧小视野内血管标记,标记层可以任意角度旋转,能单侧标记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等兴趣区(图3),为颅内动脉供血区域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图14D TRANCE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时间分辨率图24D TRANCE技术AVM供血脉、畸血团及引流静脉,间200ms图3右侧颈内动脉标记左侧颈内动脉标记。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界清楚, 密度或信号均匀, 中等或轻度强化为主, 坏 死少见, 因此鉴别较为困难, 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 疫组织化学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M oon W K, I m JG, K i m JS, et al M ediast inal C astleman d isease : CT find ings J C om pu t A ssist Tom ogr , 1994 , 18: 43 46 2 李洪林, 石木兰 胸内巨 大淋巴结 增生 的影像 学表现 中华放 射学杂志 , 1996 , 30 : 769 772 3 M eador TL, M cLarney JK CT featu res of Castlem an d isease of the abdom en and p elvis A J R, 2000 , 175 : 115 118 4 Ki m TJ , H an JK, K i m YH, et al Castlem an d isease of the abdom en : i m aging spectrum and clin icopath olog ic correlat ion s J C om put A ssist Tom ogr , 2001, 25: 207 214 5 彭卫军, 周康荣 , 张蓓 , 等 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 CT 及 M R I表 现 放射学实践 , 2001, 16: 95 9 lem an B H yaline vascu lar and p lasma cell types of giant lymph n ode hyperplasia of the m ed iastinum and other locat ion s C ancer , 1972, 29 : 670 683 7 W e isenburger DD, N athw an i BN, W inberg CD, et al M u lt icentric angiofollicu lar lym ph node hyperp lasia : a clin icopathologic study of 16 cases H um Patho, l 1985 , 16 : 162 172 8 M cC arthy M J , V uk elja SJ , Banks PM, et al A ngiofollicu lar lym ph node hyperp lasia ( Castlem an s d isease) C ancer Treat R ev, 1995 , 21 : 291 310 9 Frizzera G C ast lem an s disease: m ore qu est ion s than answ ers Hum Patho, l 1985 , 16 : 202 205 10 M cA dam s HP, Christenson M R, F ishback N F, et al Castlem an d isease of the thorax: rad iological features w ith clin ical and h istopathologic correlat ion R ad io logy , 1998, 209: 221 228 11 王仁贵 , 宾怀有 , 那佳 , 等 胸部 Castlem an 病的 X 线和 CT 表 现与病理对照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 21 : 605 608 ( 收稿日期 : 2005 05 23 )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脂膜炎(MP)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P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2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6例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
所有病例均进行全腹部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
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肠系膜根部,包绕肠系膜血管。
6例以肠系膜炎性渗出为主,表现为雾状影,密度均匀;2例表现为肠系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索条影,索条中间夹杂密度较淡的雾状影。
6例有假包膜形成。
4例血管周围出现脂肪环征。
有占位效应,周围肠管可见受压移位。
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脂膜炎;腹膜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一种疾病,它发生于肠系膜脂肪组织,沿肠系膜血管走行区域分布,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关于肠系膜脂膜炎的报道较少。
作者通过对8例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8例行腹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并诊断为肠系膜脂膜炎的患者。
男5例,女3例,年龄41-76岁,平均54.5岁。
其中2例经组织病理证实,其余6例根据CT诊断标准做出诊断。
仅3例有腹痛的症状而行腹部CT检查,其余均无任何症状,为CT检查时偶尔发现。
1例患者肺癌;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例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2例经3-6个月复查,病变未见明显变化。
2.CT诊断标准:小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高,高于腹膜后脂肪密度,界限清楚,包绕但不侵犯肠系膜血管,可推压邻近肠袢但不侵犯,且除外肠道及腹膜后肿瘤及感染性病变[1]。
所有病例均由3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生达成一致后做出诊断。
3.技术参数应用Philips Brilliance16螺旋CT扫描机或Philips Brilliance 256iCT扫描机,扫描采用120kV,240~360 mA。
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及病理分析
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及病理分析翟建春; 石安斌; 杨秋云; 方文亮; 吴继雄【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03【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肠系膜脂膜炎; CT检查; 病理; 鉴别【作者】翟建春; 石安斌; 杨秋云; 方文亮; 吴继雄【作者单位】中信惠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东惠州 516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572.2肠系膜脂膜炎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好发于小肠系膜,以空肠系膜最为常见[1]。
病理表现为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纤维化及坏死,形成“假肿瘤肿块”,属于良性类瘤样病变[2]。
该病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外伤、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且血管炎、风湿病、肉芽肿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3]。
本文以我院收治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为例,总结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症状、CT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该病临床确诊率,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23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及治疗确诊。
男13例、女10例。
年龄18~72岁,平均(53.4±9.9)岁。
病程5天~2年,平均(0.3±0.5)年。
2例伴肝硬化、2例发病前有冠心病史、3例有慢性胰腺炎史、3例有手术史。
发病前8例出现慢性腹胀、腹痛症状,4例发热,3例消瘦、纳差,其余无症状。
1.2 检查方法 9例患者采用CT平扫,14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
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n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扫描参数设置:电流210mA、电压120kV,螺距1,层厚5mm,间隔与重建层厚均为1mm。
标准模式重建,将获取薄层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
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300mgI/m1的欧乃派克100ml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速率3.0~5.0ml/s,注射25~35s和60~70s后行动脉期与静脉期双期扫描。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的认识进展
舭凡rs£4历鼬砚舶sp删旷z^咖增吼i麟e胁d幻nf‰i钟阳毋,舭,劬ou
Correspondence to:MENG Li’na,Email:mln6713@163.com Abstract Idiopathic mesenteric phlebosclemtic
colitis(IMP)
and
is
DOI:10.3969/j.issn.1008-7125.2015.02.014
绞窄性肠梗阻不同;对内镜下肠黏膜呈紫黑色、静脉呈黑色 等表现不敏感。 一般认为IMP应与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引起的肠梗阻 进行鉴别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特点为:①腹痛性质为持续且 剧烈,频繁且阵发性加剧,无完全休止间歇,呕吐不能缓解 腹痛、腹胀;②呕吐出现早且较频繁;③早期即出现全身性 变化,如脉博增快,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早期即 有休克倾向,肠鸣音从亢进转为减弱;④腹胀:低位小肠梗 阻腹胀明显,闭襻性小肠梗阻呈不对称腹胀,可触及孤立、 胀大肠襻,不排气排便;⑤明显的腹膜刺激征;⑥呕吐物为 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⑦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体。肿瘤 引起的肠梗阻多为肿块型,一般腹部可触及肿块,但需注 意与结肠黏液腺癌相鉴别,结合结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有助 于鉴别。
by nonspeci矗c IMP
symptoms,
fbcal occult
blood
and
often leads
delayed diagnosis.
can
be diagnosed
by
mdiogmphic imaging showing marked linear calcincation of mesenteric vein and calci6cation of smaU mesenteric veins.
肠系膜脂膜炎
病理机制:肠系膜脂膜炎又叫硬化性肠
系膜炎(sclerosing mesenteritis)、肠系膜脂 肪营养不良(mesentericlipodystrophy)或回 缩性肠系膜炎(retractile mesenteritis)。但 总的病理改变有3种:肠系膜脂肪浸润、慢 性炎症和纤维化。CT表现也因肠系膜内成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 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是一 种少见疾病,为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 性非特异性炎性,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 关,但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发生于肉芽 肿疾病、风湿病、血管炎和恶性肿瘤患者。
CT诊断标准:小肠系膜密度增高,包含不均 匀脂肪组织且高于腹膜后脂肪密度,界限 清楚,包绕但不侵犯肠系膜血管,可推压 邻近肠袢但不侵犯,且除外肠道及腹膜后 肿瘤及感染性病变。
分不同而不同,以慢性炎症为主时称肠系
膜脂膜炎;以脂肪坏死为主时称肠系膜脂
肪营养不良;以纤维化为主时称回缩性肠 系膜炎,是肠系膜脂膜炎的最后阶段。
• MP的CT征象主要有:(1)起自肠系膜根部 沿肠系膜血管向腹部延伸、边缘清晰、密 度不均匀的脂肪密度片状影或肿块影,其 长轴多数自肠系膜根部指向左腹部空肠, CT值高于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增强扫描 前后密度变化不明显。病变包绕肠系膜血 管,所包绕的肠系膜血管可因充血或血栓 形成而出现增多、增粗,但不侵犯血管壁。 肿块边缘清晰,周围肠袢可被推移但不被 侵犯。
值得注意的是CT图像的窗技术,应用 窄窗宽和较高窗位,脂肪密度的增高很容 易被忽略,可能导致肠系膜脂膜炎的漏诊。 放宽窗宽、降低窗位以及在图像存储与传 输(PACS)系统的应用中实时调解窗宽、窗 位能提高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
• 2)肿块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 影,对于结节影的形成机制及病理基础, 认为其形成机制可能与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或炎性增殖灶有关。
2024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024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一、概述肠系膜脂膜炎(MP)是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Ju1a 在1924年首次描述其为"回缩,性肠系膜炎retracti1emesenteritis,Ogden等在1965年将其命名为肠系膜脂膜炎,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局部脂肪坏死和纤维化形成为典型特征,主要累及小肠系膜,空肠最为常见。
有研究称该病的发病率在0.16%~0.34%,男女比例约2~3:1,50岁以上多发,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厌食、腹胀、体重减轻等,肠梗阻较少见。
该病的其他命名包括Pfeiffer-Weber-Christian病、黄色肉芽肿性肠系膜炎、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收缩性肠系膜炎、硬化性肠系膜炎、脂肪硬化性肠系膜炎、脂肪瘤病和肠系膜脂肪肉芽肿等。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M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以独立发生,也可能与腹部手术或夕M 灯、胆结石、恶性肿瘤、血管疾病、肿块、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有关。
1 .腹部夕M灯及手术:Mahafza等的一项研究纳入了4758例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例,其中90例诊断为MP,其中的49%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该研究中,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MP患病率为9.2%(44/476),明显高于无腹盆部手术史患者的1.1%(46/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提示其可能与腹盆部手术或创伤相关,可能存在的MP遗传易感者在经过腹盆部手术或创伤后,结缔组织的愈合及修复反应异常,进而可能导致肠系膜脂膜炎的发生。
2 .恶性肿瘤:MP与潜在的恶性肿瘤之间关系尚不清楚,目前很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与MP之间有一定联系。
vanPutte-katier等对94例MP患者(48.9%合并恶性肿瘤)的五年随访研究显示,MP患者既往发生恶性肿瘤和/或并发恶性肿瘤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Scheer等对143例MP患者(74.8%合并恶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MP在恶性肿瘤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恶性肿瘤组。
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1例
浙江医学2018年第40卷第10期图3肠镜病理显示溃疡性部位为炎性坏死物质(HE 染色,×100)图4肠道CTA 显示肠系膜及肠壁静脉可见不规则的曲折线状高密度钙化影图2结肠镜显示升、横结肠黏膜深蓝色的水肿黏膜,伴有深圆形溃疡形成孙强沈金根金铁臣宣华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1例doi :10.12056/j.issn.1006-2785.2018.40.8.2017-1197作者单位:314500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孙强、金铁臣、蒋群宁);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宣华)通信作者:孙强,E-mail :1051478881@图1腹部CT 平扫显示升、横结肠肠壁增厚、钙化患者62岁,男性。
因“大便次数增多4年余”于2017年2月6日来桐乡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
患者自述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逐渐出现大便次数增多,2~3次/d ,为稀烂便,无黏液血便,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等,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服用五加皮酒8年余,3次/d ,2~3两/次,无吸烟史。
追问患者的家族史,其女儿、兄弟、母亲均有慢性腹泻病史,具体病因不详。
体格检查:心肺无殊,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腹部CT 平扫显示升、横结肠肠壁增厚、钙化(图1)。
门诊查肿瘤全套:癌胚抗原11.57ng/ml ,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16.4U/L ,谷草转氨酶28.1U/L ,白蛋白46.4g/L ,肌酐106μmol/L ,血糖5.26mmol/L ,淀粉酶、血常规、电解质、凝血谱等未见异常。
结肠镜检查示:(1)横结肠溃疡;(2)大肠黏膜水肿伴灰蓝色色素沉着;(3)直肠黏膜轻度慢性炎症(图2)。
肠镜病理提示较多炎性坏死组织,黏膜下血管玻璃样变性及管壁增厚(图3)。
肠道增强CTA 检查提示:(1)升、横结肠为主肠壁肿胀增厚,周围血管钙化灶,考虑静脉硬化性结肠炎;(2)腹腔干起始部局部狭窄;(3)肝左叶血管瘤;(4)右肾囊肿考虑(图4)。
肠系膜脂膜炎
并发症
本病的致病性缺陷包括脂肪组织过度生长以及随 后的变性、脂肪坏死及黄色肉芽肿性炎症。在增 生的肠系膜脂肪组织变性后,可能是正常的脂类 物质从变性的脂肪细胞中释放出来,而促进了肉 芽肿性浸润,并最终纤维化。
病变部位 病变主要侵袭小肠系膜,而且以肠
系膜根部为多见,也可蔓延到肠壁处。结肠系 膜也可受累,但病变常较局限,外观酷似结肠 恶性肿瘤。病变极少侵及网膜或向腹膜后蔓延。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升高。 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其他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 (2)钡餐造影: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有时可见小肠移位或受压,但肠黏膜正常, 钡灌肠虽可出现升结肠或降结肠钡剂通过受阻,但结肠黏膜无破坏,可除外 结肠恶性肿瘤。 (3)CT扫描:可见低密度、非均质性块物,表现为脂肪密度区散布于水密度 区或软组织密度之中。 腹部B超可发现右下腹有包块影,密度较大而无包膜,有时可发现少量腹腔 积液。 纤维结肠镜除发现结肠有外压征象外,结肠黏膜无溃疡及占位性病变。
分期
早期——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以慢性炎症为主 中期——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mesenteric lipodystrophy,ML):以脂肪坏死为主 晚期——回缩性肠系膜炎(retractile mesenteritis,RM):以纤维化为主 硬化性肠系膜炎(sclerosing mesenteritis,SL): 包含以上三个亚型
4.手术治疗剖腹探查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经术中冰冻 病理切片),切除病灶、解除肿块对肠系膜血管及肠腔的 压迫。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
(1)粘连松解:主要在于解除对血管及肠管的压迫。
(2)病灶切除:如有可能,尽量切除有病变的肠系膜,但 不应伤及周围的组织及器官。
硬化性肠系膜炎
硬化性肠系膜炎( sclerosing mesenteritis,SM)CT表现硬化性肠系膜炎(SL)又叫肠系膜脂膜炎、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或回缩性肠系膜炎。
是一种少见病,最早由Jura在1924年提出,命名为肠系膜脂膜炎。
病因目前尚不很明确,是一类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小肠系膜根部,也可累及结肠系膜,少见于胰周、网膜、腹膜后。
该病为良性疾病,但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为腹部恶性疾病。
临床及病理本病好发于中老人,男性较女性多见。
SM的病因未明,可能与手术、感染、创伤、缺血等有关,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不一,缺乏特异性,病程数天至10余年不等,有些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部隐痛、腹部包块,部分可导致小肠梗阻或缺血。
SM病变70%~90%累及小肠系膜根部,较少见累及结肠系膜。
病理变化分为三阶段,即:肠系膜脂肪坏死、慢性炎症及脂肪纤维化,不同阶段螺旋CT表现明显不同。
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患者生化检查皆正常,部分表现为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缺铁性小红细胞性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和C反应蛋白升高。
其病理大体观察,SM为肠系膜内孤立性或多灶性病变,肿块质硬,边缘光整或为弥漫浸润型,表现为肠系膜增厚。
组织学检查为致硬的纤维化,脂肪坏死并有大量吞噬脂质巨噬细胞,含有生发中心的慢性炎症以及局灶性钙化。
病变早期呈疏松的黏液瘤样表现,之后表现为明显炎症,最终发展为密实的硬化,在疾病演变的不同过程中,可以以一个或多个病理特征为主。
在同一病灶中这些截然不同的时期可以同时存在。
CT表现(1)雾状系膜。
病变区肠系膜密度弥漫增高,略向左下腹蔓延。
(2)假肿瘤征。
肠系膜根部边界清晰,密度不均肿块影,肿块内可钙化(约20%)。
(3)肿瘤假包膜征(纤维包裹)。
肿瘤边缘可见纤维包膜包绕,边缘清晰。
(4)占位效应明显。
肿块可推压周围小肠及脏器向外侧移位。
(5)脂肪环征。
病变包绕肠系膜根部血管,血管周围可见少量稍低密度正常脂肪影。
(6)病变内多发小结节。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1例及文献回顾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1例及文献回顾
蒋永洪;黄珊;陈科全;陈学清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7(042)001
【摘要】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在临床上十分罕见,通常以反复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多见,极易误诊.患者肠系膜断层扫描可见其典型的肠管周围沿血
管走行的条索状高密度影,并可见血管钙化影,M-NBI肠镜可见蜂窝状的毛细血管网消失,微血管结构紊乱,血管密度增加.
【总页数】4页(P117-120)
【作者】蒋永洪;黄珊;陈科全;陈学清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广州510120;南方医科大学南
方医院惠侨科,广州51051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广州510120;广
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广州5101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的螺旋CT及内镜诊断价值 [J], 潘杨军;邓冬平;郑银元
2.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一例与文献复习 [J], 李永宇;何瑶
3.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合并干燥综合征一例 [J], 胡小童;鲁厚胜;王东;贾
丽萍;袁晓英
4.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多层螺旋CT表现 [J], 姬丽娟;万书友;李琮;程瑾;
陈雷;洪楠
5.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结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J], 郭蕊;吴静;缪应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系膜脂肪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是以腹部包块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疾病,临床少见。
Crane(1955)首先报告于临床,Dgder(1960)对本病的临床及病理做了详细的描述。
指出该病是因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系膜广泛增厚,继而纤维化,故又称肠系膜脂肪肥厚症、肠系膜脂性肉芽肿、原发性肠系膜脂硬化症、孤立性肠系膜脂营养不良症、退缩性肠系膜炎、Weber-Christian病、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等。
本病大多数病人临床经过良好,有自限性趋势。
编辑摘要
目录
• 1 疾病描述
• 2 病因及生理
• 3 诊断检查
• 4 治疗方案
• 5 相关词条
•
肠系膜脂肪炎- 疾病描述
肠系膜脂肪炎造影图
肠系膜脂肪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是以腹部包块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疾病,临床少见。
发病年龄在23~80岁,平均年龄60岁,儿童期极少发病。
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3∶1。
临床症状表现有1.病人多为体质虚弱,消瘦,慢性低热,食欲不振,以及体重下降等慢性消耗的状态,病程可长达数年。
2.腹部疼痛,以右下腹部较多见,左侧腹及上腹痛也可发生,但较少。
伴随的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
肠系膜mesentery悬吊、固定肠管的腹膜的一部分。
生在躯体左右两侧的腹膜在肠的背侧
和腹侧相合,分别形成背侧肠系膜和腹侧肠系膜。
后者大部分消失,背侧肠系膜尚存,将肠连结于脊柱。
因此肠系膜是两层腹膜愈合而成的,所以薄而韧。
通往肠的血管、神经多数分布于其上,伴随肠管的分化、延长、迂曲,而肠系膜的形态也趋于复杂化。
在哺乳类,只有小肠狭义的肠系膜,在大肠和直肠部分。
各自称为大肠系膜(meso-colon)、直肠系膜(m esorectum)。
胃的胄系膜(mesogaster)形成称为大网膜和小网膜的皱壁而伸展着。
同样把卵巢与脊柱相连的系膜称为卵巢系膜,把睾丸与脊柱相连的系膜称为睾丸系膜,但后者在睾丸从腹腔内下降于阴囊后就不明显了。
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小肠喝肠系膜图片
症状体征
1.一般表现病人多为体质虚弱,消瘦,慢性低热,食欲不振,以及体重下降等慢性消耗的状态,病程可长达数年。
2.腹部表现主要为腹部疼痛,以右下腹部较多见,左侧腹及上腹痛也可发生,但较少。
腹痛程度不太剧烈,呈慢性反复发作的隐痛,一般尚可忍受。
腹痛无转移,也不向他处放射。
当肠腔完全闭塞出现肠梗阻时,腹痛较为剧烈,有时呈绞痛样发作。
而肠系膜血管被绞窄后,可出现肠段坏死及化脓性腹膜炎,此时腹痛呈持续性并有腹膜刺激征。
一般情况下,腹部压痛轻,有时触到包块。
相伴随的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
据68例的统计,腹痛发生率为67.7%,呕吐32.3%,便秘8.8%,而腹部包块出现率约为50%。
流行病学
据84例的综合分析,发病年龄在23~80岁,平均年龄60岁,儿童期极少发病。
中国国内牛军(1997)报告1例12岁男孩患有此病。
肠系膜脂肪炎1例报告: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右下腹疼痛、腹胀半年余,逐渐加重,不能平卧来院就诊,近来有低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查体: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触及直径约5cm包块,质中,有触痛,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CRP阳性,ESR加快,WBC计数正常,腹部B超:右下腹探及一不规则肿块,肿块内部呈低回声,边缘呈强回声,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与肠管关系密切。
作者
单位:郑林方(湖州市双林人民医院)杨根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3∶1。
肠系膜脂肪炎- 病因及生理
肠系膜脂肪炎病理图
病因不明。
但从大量临床病例及动物模型资料中可以发现,本病与机体免疫功能水平低下、肠系膜脂肪组织创伤、亚急性感染、缺血、药物或过敏等不良因素有关。
20%~30%的病人有腹部手术史。
本病的致病性缺陷包括脂肪组织过度生长以及随后的变性、脂肪坏死及黄色肉芽肿性炎症。
在增生的肠系膜脂肪组织变性后,可能是正常的脂类物质从变性的脂肪细胞中释放出来,而促进了肉芽肿性浸润,并最终纤维化。
病理生理
1.病变部位病变主要侵袭小肠系膜,而且以肠系膜根部为多见,也可蔓延到肠壁处。
结肠系膜也可受累,但病变常较局限,外观酷似结肠恶性肿瘤。
病变极少侵及网膜或向腹膜后蔓延。
2.病变特征受累的肠系膜表面散在着大小不等的脂肪坏死灶,外观呈暗棕色或灰黄色。
病灶可互相融合呈大片状,并由肠系膜根部向肠壁侧扩展。
后期随着纤维组织的增生及瘢痕组织收缩,肠系膜逐渐缩短,所属之肠襻也随之纡曲、变形、狭窄,甚至肠腔完全阻塞而出现肠梗阻。
肠系膜的血管也常常被包绕。
纤维化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但从剖腹探查所见,大多直径在5~10cm,肿块边界不清楚,较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器官常有广泛、复杂的粘连,不易分开。
肠系膜脂肪炎- 诊断检查
肠系膜脂肪炎实物图
诊断:
1.病史据68例的分析,约1/4病人曾患有腹部外科疾病,而22%病人曾接受过腹部手术治疗。
2.临床症状有下列情况,可考虑为肠系膜脂膜炎。
(1)病程发展缓慢,数月至数年,伴长期低热,慢性消耗体质,体重下降等。
(2)腹痛及腹部包块相继出现,以右侧腹或右下腹为主,腹部包块质地较硬,伴压痛,活动度极差。
(3)消化道钡透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消化道黏膜无溃疡及占位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升高。
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钡餐造影: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有时可见小肠移位或受压,但肠黏膜正常,钡灌肠虽可出现升结肠或降结肠钡剂通过受阻,但结肠黏膜无破坏,可除外结肠恶性肿瘤。
(2)CT扫描:可见低密度、非均质性块物,表现为脂肪密度区散布于水密度区或软组织密度之中。
2.腹部B超可发现右下腹有包块影,密度较大而无包膜,有时可发现少量腹腔积液。
3.纤维结肠镜除发现结肠有外压征象外,结肠黏膜无溃疡及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常被误诊为腹腔内的恶性肿瘤,而手术探查。
1.结肠恶性肿瘤:回盲部及升结肠的癌肿,虽可于右下腹发现包块并伴右下腹慢性疼痛。
但结肠癌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大便性质及大便习惯的改变,而且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结肠内新生物。
2.肠系膜肿瘤:较少见,多为恶性,病程进展较快。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或经腹腔镜直接取组织活检,可以在剖腹探查前获得正确的诊断。
肠系膜脂肪炎- 治疗方案
肠系膜脂肪炎解剖图
本病有自限性的趋势,临床资料显示,约3/4的病人经数月至数年的支持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故一般情况下可先行综合治疗。
无明确指征切忌盲目剖腹探查。
1.全身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及体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2.药物治疗文献报道,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及三苯氧胺综合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控制。
3.放射治疗个别病人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4.手术治疗剖腹探查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经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切除病灶、解除肿块对肠系膜血管及肠腔的压迫。
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
(1)粘连松解:主要在于解除对血管及肠管的压迫。
(2)病灶切除:如有可能,尽量切除有病变的肠系膜,但不应伤及周围的组织及器官。
(3)肠管切除:如病变侵及肠壁而发生狭窄,无法矫正者或位于回盲部的病变不能除外恶性肿瘤者,可以将肠管(小肠或结肠)连同肠系膜病灶一并切除后,重新吻合。
并发症
病变后期可发生肠梗阻。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病有自限性,预后佳。
通常2年内,大多数病人的疼痛消失及肿块退缩。
恶性淋巴瘤见于15%的病人,但两者的关系尚未阐明。
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