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肠系膜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系膜脂肪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是以腹部包块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疾病,临床少见。Crane(1955)首先报告于临床,Dgder(1960)对本病的临床及病理做了详细的描述。指出该病是因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系膜广泛增厚,继而纤维化,故又称肠系膜脂肪肥厚症、肠系膜脂性肉芽肿、原发性肠系膜脂硬化症、孤立性肠系膜脂营养不良症、退缩性肠系膜炎、Weber-Christian病、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等。本病大多数病人临床经过良好,有自限性趋势。
编辑摘要
目录
• 1 疾病描述
• 2 病因及生理
• 3 诊断检查
• 4 治疗方案
• 5 相关词条
•
肠系膜脂肪炎- 疾病描述
肠系膜脂肪炎造影图
肠系膜脂肪炎(mesentericpanniculitis)是以腹部包块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疾病,临床少见。发病年龄在23~80岁,平均年龄60岁,儿童期极少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3∶1。临床症状表现有1.病人多为体质虚弱,消瘦,慢性低热,食欲不振,以及体重下降等慢性消耗的状态,病程可长达数年。2.腹部疼痛,以右下腹部较多见,左侧腹及上腹痛也可发生,但较少。伴随的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
肠系膜mesentery悬吊、固定肠管的腹膜的一部分。生在躯体左右两侧的腹膜在肠的背侧
和腹侧相合,分别形成背侧肠系膜和腹侧肠系膜。后者大部分消失,背侧肠系膜尚存,将肠连结于脊柱。因此肠系膜是两层腹膜愈合而成的,所以薄而韧。通往肠的血管、神经多数分布于其上,伴随肠管的分化、延长、迂曲,而肠系膜的形态也趋于复杂化。在哺乳类,只有小肠狭义的肠系膜,在大肠和直肠部分。各自称为大肠系膜(meso-colon)、直肠系膜(m esorectum)。胃的胄系膜(mesogaster)形成称为大网膜和小网膜的皱壁而伸展着。同样把卵巢与脊柱相连的系膜称为卵巢系膜,把睾丸与脊柱相连的系膜称为睾丸系膜,但后者在睾丸从腹腔内下降于阴囊后就不明显了。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小肠喝肠系膜图片
症状体征
1.一般表现病人多为体质虚弱,消瘦,慢性低热,食欲不振,以及体重下降等慢性消耗的状态,病程可长达数年。
2.腹部表现主要为腹部疼痛,以右下腹部较多见,左侧腹及上腹痛也可发生,但较少。腹痛程度不太剧烈,呈慢性反复发作的隐痛,一般尚可忍受。腹痛无转移,也不向他处放射。当肠腔完全闭塞出现肠梗阻时,腹痛较为剧烈,有时呈绞痛样发作。而肠系膜血管被绞窄后,可出现肠段坏死及化脓性腹膜炎,此时腹痛呈持续性并有腹膜刺激征。一般情况下,腹部压痛轻,有时触到包块。相伴随的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据68例的统计,腹痛发生率为67.7%,呕吐32.3%,便秘8.8%,而腹部包块出现率约为50%。
流行病学
据84例的综合分析,发病年龄在23~80岁,平均年龄60岁,儿童期极少发病。中国国内牛军(1997)报告1例12岁男孩患有此病。肠系膜脂肪炎1例报告: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右下腹疼痛、腹胀半年余,逐渐加重,不能平卧来院就诊,近来有低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查体: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触及直径约5cm包块,质中,有触痛,边界不清,实验室检查:CRP阳性,ESR加快,WBC计数正常,腹部B超:右下腹探及一不规则肿块,肿块内部呈低回声,边缘呈强回声,边界不清,未见明显包膜,与肠管关系密切。作者
单位:郑林方(湖州市双林人民医院)杨根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3∶1。
肠系膜脂肪炎- 病因及生理
肠系膜脂肪炎病理图
病因不明。但从大量临床病例及动物模型资料中可以发现,本病与机体免疫功能水平低下、肠系膜脂肪组织创伤、亚急性感染、缺血、药物或过敏等不良因素有关。20%~30%的病人有腹部手术史。本病的致病性缺陷包括脂肪组织过度生长以及随后的变性、脂肪坏死及黄色肉芽肿性炎症。在增生的肠系膜脂肪组织变性后,可能是正常的脂类物质从变性的脂肪细胞中释放出来,而促进了肉芽肿性浸润,并最终纤维化。
病理生理
1.病变部位病变主要侵袭小肠系膜,而且以肠系膜根部为多见,也可蔓延到肠壁处。结肠系膜也可受累,但病变常较局限,外观酷似结肠恶性肿瘤。病变极少侵及网膜或向腹膜后蔓延。
2.病变特征受累的肠系膜表面散在着大小不等的脂肪坏死灶,外观呈暗棕色或灰黄色。病灶可互相融合呈大片状,并由肠系膜根部向肠壁侧扩展。后期随着纤维组织的增生及瘢痕组织收缩,肠系膜逐渐缩短,所属之肠襻也随之纡曲、变形、狭窄,甚至肠腔完全阻塞而出现肠梗阻。肠系膜的血管也常常被包绕。纤维化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但从剖腹探查所见,大多直径在5~10cm,肿块边界不清楚,较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器官常有广泛、复杂的粘连,不易分开。
肠系膜脂肪炎- 诊断检查
肠系膜脂肪炎实物图
诊断:
1.病史据68例的分析,约1/4病人曾患有腹部外科疾病,而22%病人曾接受过腹部手术治疗。
2.临床症状有下列情况,可考虑为肠系膜脂膜炎。
(1)病程发展缓慢,数月至数年,伴长期低热,慢性消耗体质,体重下降等。
(2)腹痛及腹部包块相继出现,以右侧腹或右下腹为主,腹部包块质地较硬,伴压痛,活动度极差。
(3)消化道钡透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消化道黏膜无溃疡及占位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升高。
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钡餐造影: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有时可见小肠移位或受压,但肠黏膜正常,钡灌肠虽可出现升结肠或降结肠钡剂通过受阻,但结肠黏膜无破坏,可除外结肠恶性肿瘤。
(2)CT扫描:可见低密度、非均质性块物,表现为脂肪密度区散布于水密度区或软组织密度之中。
2.腹部B超可发现右下腹有包块影,密度较大而无包膜,有时可发现少量腹腔积液。
3.纤维结肠镜除发现结肠有外压征象外,结肠黏膜无溃疡及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肠系膜脂膜炎常被误诊为腹腔内的恶性肿瘤,而手术探查。
1.结肠恶性肿瘤:回盲部及升结肠的癌肿,虽可于右下腹发现包块并伴右下腹慢性疼痛。但结肠癌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大便性质及大便习惯的改变,而且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结肠内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