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食用菌类栽培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食用菌类的栽培。

一、菌种失效或效果不佳1. 问题描述:菌种生长速度缓慢,产量不理想,甚至菌丝根本无法生长。

2. 解决方法:检查菌种是否过期,如果是,请购买新的菌种。

同时,注意保存菌种的条件,确保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存放。

此外,也要检查培养基是否过期,确保使用合适的培养基。

二、发霉问题1. 问题描述:发现菌包或菌块出现发霉的情况。

2. 解决方法:首先,检查培养基的配方是否正确,确保使用干燥而无霉菌的培养基。

其次,注意消毒操作,以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另外,选择耐病性良好的品种进行栽培,这有助于减少发霉问题的发生。

三、水分调控问题1. 问题描述:菌包或菌块过湿或过干,影响了菌种的正常生长。

2. 解决方法:根据食用菌的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控湿度。

可采用浇水、喷水或覆盖湿毛巾等方式增加湿度,同时注意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过湿导致病害。

如遇到过干的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可以使用喷雾器增加湿度。

四、温度控制问题1. 问题描述:菌包或菌块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了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2. 解决方法:根据所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控制适宜的温度范围。

温度过高时,可采取通风降温的方法,如安装风扇或调整通风口;温度过低时,可增加加热设备或改善保温措施。

五、病虫害防治问题1. 问题描述:发现菌包或菌块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减少或菌体质量下降。

2. 解决方法: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清除害虫和病菌。

可采用生物防治或合理使用农药,注意选择对食用菌无害的防治方法。

此外,保持栽培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六、施肥问题1. 问题描述:菌包或菌块无法正常吸收养分,导致生长缓慢或产量低下。

2. 解决方法:合理施肥,根据菌种生长需要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或无机肥料。

在施肥过程中注意控制肥料的浓度,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失衡或对菌种造成伤害。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应对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应对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应对
1、品种不对路,温型不当。

以最简单的平菇为例,很多菇农对品种的温型缺乏掌握,我们知道平菇也有高温、低温之分,炎热的夏天低温型平菇能出吗?灵芝在冬季没有好的保温措施能出吗?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东西,菇农必须掌握。

2、菌袋污染现象严重。

菌袋污染现象是菇农最闹心的问题,看到一堆堆污染袋,都感心酸,料涨价,菇落价,而污染的增高,造成菌袋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灭菌不彻底。

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菌袋内没有被杀死的杂菌开始繁殖,开始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菌袋上,后来扩展成片。

那么导致灭菌不彻底的原因有那些呢?
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一般颗粒很大,拌料时料块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不经过预湿很难灭菌彻底;无论常压灭菌也好、高压灭菌也好,如果在灭菌过程中没有排尽冷空气,灭菌锅中始终被冷空气占据一部分,导致热循环不良,也会造成灭菌不彻底;还有灭菌保证不了时间,灭菌时间不足,或在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均会造成灭菌不彻底,灭菌锅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均会出现灭菌不彻底的问题。

3、菌种不定植或菌丝生长缓慢。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不排除有些菌种活力弱可造成菌丝生长缓慢。

但多数原因是菌袋装料过紧或含水量过高(高于65%),菌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

当然发菌温度过低,且通风不良或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宜,也会造成发菌
缓慢。

菌袋灭菌后料袋没有充分冷却就急于接种导致菌种不定植现象也不少。

还有培养室过于干燥,料面失水严重菌种也不可能定植好。

如何应对蘑菇生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

如何应对蘑菇生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

如何应对蘑菇生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蘑菇作为一种广泛栽培和食用的食物,其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应对蘑菇生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蘑菇栽培环境的创建1. 温度控制:蘑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蘑菇,合理调节温度,保持稳定的环境。

2. 湿度管理: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环境。

一方面,要保持湿润的基质,另一方面,要避免过高的湿度导致病菌滋生。

定期喷水、使用湿度调节装置可以帮助维持适宜的湿度。

二、病虫害防治1. 病菌感染:蘑菇容易受到各种病菌感染,如蘑菇炭疽病、蘑菇干腐病等。

种植前要进行基质消毒,保持通风良好,并按时使用农药进行预防和治疗,避免病害的扩散。

2. 虫害防治:蘑菇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有蘑菇蚜虫、蘑菇蚂蚁等。

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粘虫板、药物喷洒等方式进行虫害防治。

三、营养供给1. 基质选择:蘑菇生长需要合适的基质供给养分。

不同种类的蘑菇对基质的要求不同,例如蘑菇、木屑、稻草等。

种植前要做好基质的质量检测和调整。

2. 营养补充:在蘑菇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微量元素等方式来提供所需的营养。

四、光照管理1. 光照需求:蘑菇对光照的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处于半阴或阴暗环境下生长。

需要在种植过程中避免过强的光照,否则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2. 光照控制:可以通过调整栽培区的遮光度来控制光照,如使用遮光布、窗帘等方式实现。

五、收割和保存1. 收割时机:蘑菇的收割一般在菌盖完全展开、胶合膜完全张开之后进行。

要根据种类和生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收割。

2. 保存方式:收割后的蘑菇要及时进行处理和保存。

可以选择晾晒、冷藏、冷冻等方式来保存和延长蘑菇的保鲜期。

六、品种选择1. 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蘑菇品种适合的环境条件和种植技术也有所不同。

我国食用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国食用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国食用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我国食用菌发展存在的问题1、我国食用菌种业缺乏创新。

我国既是食用菌资源大国,又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出口国。

但是,作为核心技术(产业“芯片”)的菌种,除木耳、玉木耳、银耳等品种外,目前大宗食用菌类品种几乎被国外垄断,如双孢菇菌种市场被美欧企业占据,白色金针菇菌种被日本千曲化成公司垄断。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虽快,但种业科技研发起步晚、起点低,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技术支撑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食用菌菌种以作坊式而非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育繁推相互脱节、品种更新极慢、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支撑不足等诸多方面。

2、食用菌市场混乱,阻碍产业良好发展。

菌种对于食用菌而言至关重要,好的菌种蕴含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

然而,目前我国菌种市场呈现比较混乱的状态。

①菌种厂设立缺乏合理的规划。

食用菌产业利润丰厚,不少企业纷纷投资设立菌种厂。

然而由于制作工艺的匮乏,菌种质量低下,食用菌产量低下。

②菌种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菌种培育需要专业的知识,在经过严格的工序之后才能产出合格的菌种。

然而,在当前的育种人员中,有不少未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属于非专业人员,对于育种工作仅仅掌握皮毛。

③市场广告宣传混乱。

广告属于产品经营最重要的环节和范畴,借助媒介进行广告投放能够极大地提升产品影响力。

然而,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产品宣传效果,不少企业在广告投放时不免夸大其词,违背事实,宣传泛滥,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实现良好发展。

3、我国食用菌生产方式整体上仍然粗放。

目前食用菌生产仍然以传统农法栽培为主,并且普遍以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属于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其生产技术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的工艺和流程,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4、产品质量稳定性问题限制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食用菌在产品、质量以及包装上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质量稳定性上依旧不足,让人担忧。

近年来,因产品质量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各企业必须提高警惕,竭力保证食用菌的质量。

浅谈食用菌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食用菌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食用菌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年第08期食用菌具有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保健效果明显,是一种绿色产品。

食用菌生长周期比较短,在短期内就能大量繁殖。

目前,食用菌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

1食用菌栽培问题1.1菌体感染情况严重目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感染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食用菌的产量及食用安全。

导致食用菌菌体感染主要有4个原因。

第一,未做好培养基的消毒工作。

在制备培养基时,未及时清理培养袋上的杂菌,使杂菌野蛮生长,与食用菌共同争夺养分,抑制了食用菌的生长。

第二,接种人员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杂菌密布在培养袋口,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未严格筛选菌种,部分人员没有严格筛选菌种,食用菌菌种中混入了杂菌。

第四,食用菌栽培区域条件有限,场地环境不适合培养食用菌,导致杂菌数量较多。

1.2接种不当接种不当对食用菌产量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没有科学选择培养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培养料中的水分,导致接种后菌丝不萌发。

第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培养料的pH值,导致培养料pH值不利于食用菌生长。

第三,没有合理控制菌种用量,在培养食用菌过程中,菌种接入量过少。

1.3菌丝生长受限在食用菌培养过程中,常常出现菌丝生长受限的情况。

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第一,操作人员培养料装袋过多,菌袋捆扎过紧,导致菌体呼吸受到影响,菌丝生长受限;第二,没有按照食用菌的栽培标准控制栽培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菌丝生长。

2提高食用菌产量的有效措施2.1降低杂菌感染概率首先,选择合适的培养料。

以保证培养料新鲜。

同时,还要适当处理培养料,对于较为粗糙的培养料,可剔除内部的坚硬杂质。

装袋动作要轻柔快速,避免培养袋破损,减少杂菌感染,结束后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合理选择菌种,提高菌种品质。

在接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确保操作规范,并做好接种用具的消毒工作,避免杂菌侵入。

2.2规范接种步骤首先,合理选择培养料,保证菌种吃料、发菌。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食用菌栽培是一项古老而富有挑战的农业技术,如今已成为许多人的兴趣爱好或商业项目。

然而,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扰。

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食用菌栽培。

一、灭菌和消毒在食用菌栽培开始之前,灭菌和消毒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灭菌和消毒。

下面是一些解决方法:1. 使用高温灭菌法:将培养基或介质放入压力锅中,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灭菌。

这可以有效地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真菌。

2. 使用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可用于消毒种植容器、工具、设备等。

3. 保持清洁环境:保持栽培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培养室、工具和设备,以减少细菌、真菌和病原体的滋生。

二、菌种选择有时,栽培菌种可能出现问题,如菌种不活跃或无法生长等。

以下是解决方法:1. 购买优质菌种: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购买优质和活跃的菌种。

确保菌种新鲜,并且符合您所栽培的具体食用菌品种。

2. 储存和保鲜菌种:正确储存和保鲜菌种,避免接触湿气和高温,以确保菌种的活性和生长。

3. 使用传代菌种:在每次栽培中,从前一批次的培养物中提取菌丝作为新的菌株,以保持菌种的活性和适应性。

三、温度和湿度控制成功的食用菌栽培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温度控制:在栽培特定食用菌时,了解其最适宜的温度要求,并调整培养环境中的温度。

使用加热设备或冷却设备来控制温度,并确保环境温度稳定。

2. 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对于食用菌生长至关重要。

使用水雾器或加湿设备来增加湿度,并使用风扇或通风设备来调节湿度。

3. 避免过度湿润:虽然湿度对食用菌生长至关重要,但过度湿润也会导致真菌、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保持适度湿润并注意通风,以避免湿度过高。

四、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栽培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1. 检查并清除感染的菌袋或培养基:一旦发现受到感染的菌袋或培养基,立即将其移除并销毁,以防止病害扩散。

食用菌发菌期常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有效防控?

食用菌发菌期常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有效防控?

食用菌发菌期常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有效防控?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发菌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不能采取一切措施创造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就有可能导致菌种过干过湿死亡。

但是在发菌期间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常见问题的原因所在,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提高发菌的效果,增加出菇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一、食用菌发菌期间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在食用菌发菌过程中,一定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菌丝快速健康生长,这样才能缩短发菌期,尽可能地减少病虫害的浸染,从而造成发菌失败或者是最终减产的结果。

但是不管如何提高管理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总是会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

具体来说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食用菌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生长不良,甚至有可能出现萎缩死亡的情况。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第二,菌床覆土之后,只长菌丝,造成营养过分消耗,从而导致正常出菇的程序被打乱,降低了食用菌栽培的产量。

第三,菌床覆土之后,菌丝不上土,甚至出现料面发黑的情况,造成了食用菌栽培失败。

这三种情形是在食用菌发菌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很容易出现,作为栽培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的话会影响出菇的质量和产量。

二、导致食用菌发菌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讲,如果在食用菌发菌过程中出现了上述三种问题,基本上都是在菌种培养料以及温度、湿度和病虫害控制方面没有做好。

当然,出现不同问题的原因可能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

第一,菌种问题如果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选用的菌种出现了老化退化,质量欠佳的问题,非常容易引起播种后菌丝不萌发、不吃料的情况。

特别是在受到高温或者高湿伤害,并且携带了一些病虫杂菌时,甚至有可能导致菌种萎缩死亡,所以栽培者在选购菌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第二,培养料问题如果培养料配置不当,特别是碳氮比失调的话,就容易导致食用菌菌丝不发菌或者是覆土之后菌丝土长以及菌丝不上土等问题,特别是氮素过量会造成原料分解不足或者是腐熟过度,导致速效成分增多,培养料酸化或者产生大量氨气,播种后营养生长快,但是却不利于出菇。

蘑菇种植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蘑菇种植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蘑菇种植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蘑菇种植作为一种广泛种植的农业产业,在近年来逐渐兴起。

然而,在蘑菇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蘑菇种植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壤问题1. 土壤酸碱度不合适:蘑菇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较为严格,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适合蘑菇的生长。

此时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或硫磺等物质来调节土壤酸碱度。

2. 土壤质地不良:土壤质地对于蘑菇的生长非常重要,若土壤过于黏重或疏松,都会影响蘑菇的营养吸收。

解决方法为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加入适量的有机物质或沙子,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二、温度问题1. 温度过低或过高:蘑菇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适宜的种植温度为20-25摄氏度。

当温度过低时,可以使用加热设备保持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可以采取喷水降温或增加通风等方法。

2. 温度波动大:蘑菇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温度波动大会导致蘑菇生长不稳定。

解决方法为采用恒温控制系统,保持稳定的温度环境。

三、湿度问题1. 湿度过高或过低:蘑菇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宜的湿度为70%-90%。

当湿度过高时,容易导致病菌滋生,可通过增加通风和降低喷水频率来降低湿度;当湿度过低时,蘑菇的生长会受到限制,可以通过增加喷水频率或使用湿度调节设备来提高湿度。

2. 湿度不稳定:湿度的不稳定也会影响蘑菇的生长。

解决方法为设置湿度控制装置,实时监测湿度并进行调节。

四、病虫害问题1. 白粉病:白粉病是蘑菇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可通过喷洒草铜等药剂来预防和治疗。

2. 菌核菜蚜:菌核菜蚜会危害蘑菇的生长,可通过喷洒杀虫剂或设置黄板诱捕器等方法来防治。

3. 病毒感染:蘑菇病毒感染会导致蘑菇生长异常或死亡,可通过筛选抗病品种、定期清除病变菌体等方法来控制病毒传播。

五、采收和储存问题1. 采收时间不当:蘑菇的采收时间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解决方法为根据蘑菇的生长周期和品种特点,合理确定采收时间。

2. 蘑菇保鲜问题:蘑菇采摘后容易变质,储存时间较短。

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2009-11-11访问次数:260信息来源: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一、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驯化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食用菌栽培规模又迅速扩大,良种选育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菌种业出现了两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一个是种质资源流失,一个是育种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

在种质资源流失方面,我国食用菌的一些品种资源不断以民间方式流传到国外,反被其他国家研究并注册,使我们面临珍贵的资源流失,又受他国频频指责“侵权”的窘境,声称收“保护费”等等,如香菇就是如此。

白灵菇在我国商业性栽培仅六年历史,但已流传到日本,日本已进行工厂化栽培,且已研究选育出3个类型的菌株,而且作了基因图谱,列为日本食用菌保护物种名单。

品种资源流失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另一个问题,我国育成的一些食用菌新品种新菌株,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有些是没有通过品种审定,有些是缺乏基因图谱的研究,有些是没有详细完整的三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特征描述。

还有些是菌种销售繁育者不尊重育种者的劳动,引进后自己编号起名出售。

这种状况的蔓延,不仅使育种者繁育、转让等权利受到侵犯,而且使良种在生产中也发挥不了最佳的栽培效果,给我们食用菌产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要首先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制度。

防止从各种渠道造成的种质资源流失。

新育成的品种要依法进行审定,扩繁和经销者要遵循《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的规定,使用审定后的品种名称,不要随意更改编号。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用菌育种研究的投入,稳定研究队伍;对新育成的品种,要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基因图谱,列入新品种保护名录。

有条件的食用菌企业,除重视栽培技术改进外,也要重视食用菌菌种的选育工作,引进新品种繁育推广时,要尊重育种者的权利,不起新名不另编号。

食用菌栽培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食用菌栽培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异大。
解决措施: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 量检测和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品
质稳定可靠。
产量低下
产量低下是制约食用菌栽培行业 发展的瓶颈之一,影响企业的经
济效益。
由于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生产 环境控制不当等原因,导致食用 菌产量低下,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解决措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 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同时加强生产环境的监控和管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缺乏标准化生产
缺乏标准化生产是制约食用菌栽培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产品的安 全和质量。
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规范,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食用菌产品 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措施:制定和完善食用菌生产标准和规范,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管理 模式,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同时加强行业协会和合 作组织的建设,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01
探索和开发新型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
生物技术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
02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食用菌品种,提高其抗逆性和产量。
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03
将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食用菌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
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推动产业升级
拓展食用菌产业链
开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03
未来展望
提高产量和品质
01
02
03
优化栽培环境
通过改进栽培设施和环境 控制技术,提高食用菌产 量和品质。
选育优良品种
加强品种选育和改良,培 育抗逆性强、产量高、品 质优良的食用菌品种。

食用菌栽培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栽培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食用菌栽培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材,因此其栽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菌种的选择、菌包的感染以及菌丝的繁殖等。

本文将就这些常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帮助菌农们更好地进行食用菌栽培。

一、菌种的选择在食用菌栽培中,选择适合的菌种对于产量和品质都至关重要。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菌种的选择应根据栽培的环境条件、市场需求和栽培技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 香菇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较为简单。

菌农可选择生长速度较快、耐寒耐热的菌种进行栽培。

同时,在选用菌种时,还应考虑到香菇的品种特性,比如形态、肉质等。

2. 平菇平菇生长较快,适合在较暖和的环境中栽培。

在菌种的选择上,应选用菌丝生长迅速、产量较高的品种。

此外,平菇的口感口感较脆嫩,因此选用质量更好的菌种也是关键。

3. 金针菇金针菇是一种颇为受欢迎的食用菌,其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较低的环境。

在选择菌种时,菌农要注意菌丝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此外,不同的金针菇品种生长习性也会不同,因此选择菌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二、菌包的感染菌包感染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容易导致产量下降甚至全农损失。

菌包感染通常是由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1. 选择健康的菌种首先,菌农要确保选用的菌种健康无病菌。

菌种来源要正规可靠,不得使用患病或虚弱的菌丝进行贮存和扩繁。

2. 保持洁净的栽培环境菌包的栽培环境应该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污染。

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对菌房、介质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3. 合理的温湿度控制温湿度是菌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菌农要根据菌种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栽培环境的温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对菌包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菌丝的繁殖菌丝繁殖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对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菌丝繁殖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食用菌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其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栽培中的病虫害,并提供一些防治方法。

一、菌核病菌核病是食用菌栽培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

菌核病的症状包括出现黑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蔓延,最终导致菌盖腐烂。

造成这种病害的原因主要是因菌棒的污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菌核病,首先需要进行严格的病菌检疫,确保菌棒的质量。

其次,优化栽培条件,保证环境的通风和湿度控制。

还可以使用一些安全、无污染的防治剂进行喷洒,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

二、蛀虫蛀虫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另一大威胁,主要通过蛀食菌丝,导致菌丝的破坏和死亡。

蛀虫的症状包括菌丝出现蛀食痕迹,并逐渐扩大。

蛀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环境卫生措施不到位,导致蛀虫的滋生和繁殖。

为了预防和控制蛀虫,首先需要对菌棒、培养基和栽培设施进行消毒,杜绝虫害源的污染。

其次,定期清理和消毒培养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

还可以使用一些环保型的杀虫剂喷洒,降低虫害的发生。

三、霉菌病霉菌病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霉菌感染引起。

霉菌病的症状包括出现白色霉斑,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菌体变软腐烂。

霉菌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环境湿度过高,通风不良,以及培养基存放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霉菌病,首先需要保持栽培环境的通风和适度的湿度,避免湿度过高。

此外,要定期清理栽培设施,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还可以使用一些安全、无毒的防霉剂进行喷洒,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

四、蚜虫蚜虫是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通过蚜虫的吸食导致食用菌的生长受阻。

蚜虫的症状包括菌盖出现凹陷和变形,并且菌柄变细。

蚜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环境卫生措施不到位,导致蚜虫的滋生和繁殖。

为了预防和控制蚜虫,首先需要定期清理栽培环境和设施,以减少危害。

其次,可以使用一些环保型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有效抑制蚜虫的繁殖。

还可以引入天敌,如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食用菌菌种易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食用菌菌种易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食用菌菌种易出现的问题及措施播种后菌种不萌发或吃料困难主要原因:菌种退化、老化;菌种未经脱毒处理、自身携带病毒或病菌;基料灭菌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酸败;接种时温度过高等。

处理:更换适龄、健壮的脱毒菌种;因基料或接种原因时,重新装袋生产。

发菌期间污染严重主要原因: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规范,菌种自身携带杂菌,培养场所杂菌基数过高,预防措施不到位等。

处理:前三个原因导致污染率高,应重新装袋生产;培养场所按技术规程用药处理,菌袋进入后,每5天左右喷洒一遍药物予以预防,一般可使用赛百09和百病傻交替喷洒;发现污染袋后移出进行单独药物处理,方法是使用消霉王或百病傻浸洗菌柱,并单独发菌,以免杂菌孢子对其它菌袋形成二次污染。

出菇期间发生侵染性病害主要症状:幼蕾死亡、幼菇发黄、死菇、菇体变褐等。

处理:属于菌种问题时,更换菌种即可解决;加强通风管理,尤其为了节约用电而不及时通风的作为是很不划算的,应根据生产的不同阶段,实施科学的通风;同时强化病虫害预防工作,发现病害后,应及时将菌袋移出,清理掉病菇,并顺手清理料面,根据病害程度,使用赛百09溶液涂刷或喷洒料面,杀死病菌。

出菇期间发生畸形菇主要表现为只长白疙瘩、不分化子实体;菌柄粗短或细长、菌盖很小甚至没有菌盖等。

主要原因:菌种退化或在菌种转接生产过程中感染病毒病菌;原料配比不当或含有不明成分的有毒有害物质;通风严重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水分管理严重失调等。

处理:及时更换脱毒新菌种;检查原辅材料以及喷雾器等工具,如属原料问题,更换即可;喷雾器等工具中存有某些药物时,可予彻底清洗或更换;强化通风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严格用水管理,尤其不要在蕾期喷大水,也不使袋内积水;使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比如,每次通风后应及时喷水,使在通风时暂时降低的湿度再度升高。

平菇栽培中菌丝体生长阶段常见的问题食用菌,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中菌丝体生长阶段常见的问题食用菌,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中菌丝体生长阶段常见的问题食用菌,栽培技术1、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1 原因。

①培养料变质,杂菌大量繁殖;②菌种太老,生活力差;③使用农药过量;④培养料含水量不当或接种后通风过大;⑤接种后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⑥ pH值不适宜。

1.2 防治措施。

①培养料不能霉烂变质,使用前应在阳光下晒1-2天,生料生产的要堆积发酵2-3天,熟料生产的要严格灭菌;②菌种质量要有保证,大量种植前要做发菌试验,以检验菌种质量;③配料时可在培养料中加入一些杀菌剂以抑制杂菌生长,常用的有多菌灵,使用浓度控制在0.10%-0.15%;④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手紧握指缝有水渗出,但不成股流下),播后如料温达30℃时应加强通风以降温;⑤接种后环境温度控在25℃左右为宜;⑥接种量应为培养料干重的10%-12%较适宜,不能过少;⑦将培养料pH值调节到7.5左右。

2、培养料酸败发臭2.1 原因。

①培养料带大量杂菌;②拌料加水过多,发生嫌气发酵;③堆温过高,菌丝生长不良,杂菌趁机大量繁殖;④培养料发酵处理不彻底,或氮素过多与石灰反应生成氨气。

2.2 防治措施。

培养料应新鲜,使用前充分腐熟或高温杀菌,并调节好含水量和酸碱度,同时加入多菌灵等杀菌剂,如备料时发现培养料有酸臭味,要及时翻倒晾晒,晒干后重新调节含水量及pH值,氨味过重的可加2%明矾水拌匀除臭,已经发黑腐烂的不能使用。

3、烧菌3.1 原因。

①菌袋堆叠太高太密,没及时翻倒;②生料栽培中菌袋较大,且堆叠过高,或床栽时铺料过厚;③培养场所温度过高或通风不够。

3.2 防治措施。

①菌袋栽培接种后气温偏高时要先将菌袋松散直立放置,切忌大堆密集,防止烧坏菌种,待袋温稳定时,再堆成4-7层的墙状;②菌袋一般长40-55厘米,宽15-20厘米,薄膜厚度为4-5微米,******用聚乙烯袋(常压杀菌)或聚丙烯袋(高压杀菌),不要过大,袋两头开口,以利通风;③床栽时铺料厚度10-12厘米为宜,不要过厚;④注意观察料温和环境温度,及时通风降温。

木腐型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防治措施

木腐型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防治措施

木腐型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防治措施木腐菌是指生活在枯枝朽木上的一类大型真菌,我们常用的有平菇、金针菇、香菇、白灵菇、木耳、等,以下是在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菌丝未长满袋即会出菇栽培种常遇上菌丝只生长了1/3或2/3时,就出现菌蕾。

(一)主要原因:1.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条件不适应,如培养料过干过湿,装袋时压得太紧,培养基内营养成分差,光线过强,温差较大,酸碱度不适宜;2.或因菌龄太老,菌丝生活力减退。

(二)解决方法:1.创造适宜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包括配料、含水量、酸碱度、温度、光照等,都要适合食用菌营养生长的需要;2.选择优质、生活力强的菌种。

二、部分料袋只在一端生长菌丝在一个料袋的两端接入同一菌种,往往只有一端菌丝生长良好,另一端则菌丝萎缩死亡。

(一)主要原因:1.灭菌灶建造不合理,冷凝水不能沿灶壁回流入锅,而有一部分不规则地流入袋口内,使此端培养料吸水太多,抑制了菌丝的生长;2.料袋紧靠锅壁排放,锅装水太多,互相间空隙太少,使蒸汽循环受阻,冷凝水从灶壁流入袋口,造成此端培养料过湿,影响菌丝生长;3.段袋口扎得过紧,氧气不足,也会使菌丝生长受阻。

(二)解决方法:1.灶顶建成圆拱形,使冷凝水能从灶壁回流锅内,料袋排放应与灶壁间有一定距离,以免进水。

2.料袋不要排得过挤,以加速水蒸气循环,提高灭菌效果。

用橡皮筋或绳扎口的料袋,菌丝定植后要把口松开一些,以增加通气量,避免缺氧而造成菌丝死亡。

三、菌袋中间出现大量菇蕾有的菌袋在菇蕾分化期,料袋周围壁内出现大量菇蕾,由于菌蕾受到薄膜袋的挤压不可能长成菌菇,造成营养流失而影响产量。

(一)主要原因:1.装料不紧实,料与袋之间有空隙,灭菌时压力过大,涨破料袋或使料袋鼓起;装料或搬运中料袋刺破;2.菌丝生长阶段培养环境不适,如温差过大、光照过强、空气湿度较高等,均会促使料袋中部产生子实体原基。

(二)解决方法:1.装料要边装边压实,外紧内松,料与袋壁紧密接触、不留空隙;2.装料搬料要小心,避免料袋破损,蒸料后要缓缓放气;3.培养室应进行避光,保持温度恒定,相对湿度维持在70﹪左右;4.菌种培养室和出菇场地要分开。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病害防治和生物安全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病害防治和生物安全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病害防治和生物安全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然而,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常常给生产者带来困扰。

为了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病害防治和生物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一、病害防治1. 病害的种类和病原菌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包括白腐病、褐腐病、菌核病等。

这些病害的发生往往由于不同的病原菌引起,因此,在防治过程中需要了解病原菌的特点以及其对菌类的伤害程度。

2. 病害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预防控制:(1)做好苗种的检疫工作。

在引种新菌种之前,要对苗种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其没有病害菌或虫害。

(2)加强生产管理。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3)合理使用农药。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适量喷洒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用药剂的选择和浓度的控制,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4)消毒工作。

在种植过程中,要定期对工具、设备、种植材料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原菌,防止病害扩散。

二、生物安全食用菌在栽培的过程中,需要与环境和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接触。

为了确保食用菌的生长环境无污染、无公害,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重视生物安全的工作。

1. 食用菌种植基地的选择在选择食用菌种植基地时,要考虑到地理环境、水源质量、土壤质量等因素。

尽量选择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的地域作为种植基地,以减少外部环境对食用菌生长的干扰。

2. 控制种植环境的污染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避免大气和水源中的污染物对食用菌的生长带来影响。

合理利用环保措施,如利用生态湿地净化水源,使用无公害的农药等,来控制种植环境的污染。

3. 食用菌的无公害控制为了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需要严格控制无公害标准。

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用无公害农药和有机肥料,严守施药和施肥的时间,防止残留物对食用菌的危害。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1、为什么会出现发菌不良?(1)菌丝发菌不良的特征:菌丝萌发缓慢、生长缓慢,或者不萌发,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或菌丝生长细弱无力,稀疏松散。

(2)原因及处理:前一种是培养料含水过重,透气性差,或滋生了大量的厌氧细菌,打开袋口或掀开盖膜有较强的酸味,此时应散开袋口打通气孔,增加料内的供氧量,并降低料内湿度。

后一种情况为菌种本身带细菌或活力较弱,或发菌期透气不足,持续高温高湿,打开袋口有恶臭味。

应加强通风降温排湿,延长发菌期并推迟出菇刺激。

如是菌种原因则很难补救。

2、为什么菌丝会徒长?菌丝徒长常发生在蘑菇和香菇栽培上。

蘑菇在覆土后,细土表面不断生长绒毛状菌丝,严重时结成菌皮,推迟出菇或不结菇。

香菇如管理不当,菌筒表面也会结成白色的菌皮而不转色,也不出菇。

防治方法:采取细土调水或菌筒转色期间,加强通风,降低C02浓度,并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抑制菌丝生长。

3、为什么会出现出菇推迟?在实际栽培时,有时菌丝已生长好,就是不按预定时间出菇。

其原因:一是培养料含水量不足,子实体发生基质适宜的含水量为70%左右,如达不到需延长培养或向料面喷水;二是通风不良或光照不足,可采取增加通风量和增加散射光。

4、为什么会发生死菇?死菇是栽培中最常见的问题,特别是老菇房,原因多方面,从目前已知的有:一是湿死,幼菇呈水渍状,后发黄腐烂,用手轻捏就有水滴。

其原因:幼菇喷水过重,水分饱和缺氧窒息而死;菇房内喷水过重加之不及时通风。

因此,水分管理要本着菇小少喷或不喷,喷后要及时通风。

二是干死,幼菇干黄,幼菇用手捏无水流出,子实体含水量明显不足。

主要是湿度不够所致。

在栽培时,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或遇风直吹,或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或阳光直射等原因,应加强出菇期的水分管理,满足子实体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三是幼菇生长时期,突遇大降温又遇冷风直吹。

四是黏死,幼菇生长缓慢并变黄发湿,菇表面变黏而死,为细菌感染所致,在老菇房的二潮菇常见,其原因是菇房不洁,一但发生很难治愈。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然而,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如何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却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用菌栽培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一、温度控制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食用菌在不同的温度下才能达到最佳的生长和发育状态。

因此,通过合理调控栽培环境的温度,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而言,食用菌的栽培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为宜。

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菌的速度和品质。

二、湿度控制湿度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它对食用菌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产孢,从而提高菌子的产量和质量。

食用菌一般喜欢较高的湿度,通常保持在80-90%左右。

然而,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病菌滋生,从而影响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养分控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养分供应。

一般而言,食用菌的培养基主要由有机质、无机盐和水构成。

其中,有机质可以提供菌丝的营养需求,无机盐则对菌丝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合理调控养分供应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生长调节剂来促进菌丝的发育,并增加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养分的供应应该均衡,并且要确保无污染、无害物质的存在。

四、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项常见的问题。

它们会对菌丝和菌盖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合理的灭菌处理、使用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病虫害监测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等方式来减少病虫害对食用菌的影响,并提高质量。

五、日光控制日光是食用菌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适度的日光照射可以促进光合作用,从而提高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品质。

然而,过强的日光照射会导致菌盖脱水和变色,降低产品的商业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1、为什么会出现发菌不良?
(1)菌丝发菌不良的特征:菌丝萌发缓慢、生长缓慢,或者不萌发,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或菌丝生长细弱无力,稀疏松散。

(2)原因及处理:前一种是培养料含水过重,透气性差,或滋生了大量的厌氧细菌,打开袋口或掀开盖膜有较强的酸味,此时应散开袋口打通气孔,增加料内的供氧量,并降低料内湿度。

后一种情况为菌种本身带细菌或活力较弱,或发菌期透气不足,持续高温高湿,打开袋口有恶臭味。

应加强通风降温排湿,延长发菌期并推迟出菇刺激。

如是菌种原因则很难补救。

2、为什么菌丝会徒长?
菌丝徒长常发生在蘑菇和香菇栽培上。

蘑菇在覆土后,细土表面不断生长绒毛状菌丝,严重时结成菌皮,推迟出菇或不结菇。

香菇如管理不当,菌筒表面也会结成白色的菌皮而不转色,也不出菇。

防治方法:采取细土调水或菌筒转色期间,加强通风,降低C02浓度,并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抑制菌丝生长。

3、为什么会出现出菇推迟?
在实际栽培时,有时菌丝已生长好,就是不按预定时间出菇。

其原因:一是培养料含水量不足,子实体发生基质适宜的含水量为70%左右,如达不到需延长培养或向料面喷水;二是通风不良或光照不足,可采取增加通风量和增加散射光。

4、为什么会发生死菇?
死菇是栽培中最常见的问题,特别是老菇房,原因多方面,从目前已知的有:一是湿死,幼菇呈水渍状,后发黄腐烂,用手轻捏就有水滴。

其原因:幼菇喷水过重,水分饱和缺氧窒息而死;菇房内喷水过重加之不及时通风。

因此,水分管理要本着菇小少喷或不喷,喷后要及时通风。

二是干死,幼菇干黄,幼菇用手捏无水流出,子实体含水量明显不足。

主要是湿度不够所致。

在栽培时,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或遇风直吹,或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或阳光直射等原因,应加强出菇期的水分管理,满足子实体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三是幼菇生长时期,突遇大降温又遇冷风直吹。

四是黏死,幼菇生长缓慢并变黄发湿,菇表面变黏而
死,为细菌感染所致,在老菇房的二潮菇常见,其原因是菇房不洁,一但发生很难治愈。

5、、为什么会有畸形菇?
发生原因是菇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长成畸形,如菇房二氧化碳浓度偏高,还有遇其它有害气体侵袭以及药害引起,造成菇体中毒,菇体变色、畸形,使平菇长出团状的菜花型;香菇原基在袋内生长,受到薄膜挤压而畸形;蘑菇、大球盖菇在土壤里被过大过硬土粒压迫,菇体变畸形等。

一旦发现有畸形菇,要改善通气条件,严重畸形要摘除,重新分化现原基。

覆土材料应选择土粒大小适中、松软透气的土质。

6、为什么会发生黄菇病?
黄菇病又叫黄斑病,由细菌中的假单胞杆菌引起,常在春、秋两季温湿度变化较大的时期,容易在平菇发生流行。

发病菇体出现黄斑或整朵黄化现象,呈水渍状,但不发黏、不腐烂,尤其黑色品系的平菇发病后色差明显,严重时多潮菇连续发病,病菇因此而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一是管理上用水要使用经漂白粉消过毒的水或井水,严禁使用沟水和脏水喷菇;二是控制菇房湿度,通风良好,菇盖表面不积水,保持干燥状态;三是发现病菇及时清除,喷施600倍漂白粉液或多菇丰或万消灵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