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反围剿
红军的5次反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国民党经过先前数月的准备后调集11个师又2个旅,共约10万余兵力由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
最终红军诱敌深入,歼灭国民党一万两千多人,活捉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也宣告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中央红军则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蒋介石在前二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6月21日,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调集二十三个师另三个旅,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毙伤俘敌三万余人,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转入“围剿”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中央红军的狂妄目的。
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进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沉着应战,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红军五次反围剿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 军宵遁。”------毛泽东在 《西江月· 井冈山》词中描写 黄洋界保卫战情景的诗句。
歼灭敌人,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
各个击破的战方针。
结果: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
一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 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 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红军粉碎敌人 “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
过程: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兜圈子。黄陂战斗
后,国民党军中路军集中在黄陂、蛟湖地区搜寻
红军主力。由于苏区军民严密封锁消息,国民党
军仍不知红军去向。 3月中旬,陈诚将其分进合 击的作战方针改为中间突破,由黄陂、东陂地区 向广昌方向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一方面 军总部抓住这一极为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
黄 陂 战 斗 旧 址
首先歼灭第11师于草台岗、徐庄地区,尔后相机
各个歼灭其他进攻之敌。
结果:此战,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正确指
挥下,既运用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经验,
又从国民党军队进攻时采取新战略的实际情况出发,发
展了原有的经验,采取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方法,在黄 陂、草台岗两次战斗中,一举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 “神行太保”罗炳 辉
蒋介石庐山训话
中心向全国推广,同时发行《新运导报》作舆论宣传。发动此运动的目的就是要使 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都要合于礼、义、廉、耻,其实质是以封建伦理道德来整治人 心,使广大民众服服贴贴地接受其法西斯独裁统治。
3.战略战术的改进
鉴于前四次的失败,蒋介石感到在战略战 术上亦有改进的必要。经过深入研究后, 蒋介石首先改组了指挥机构;其次是调整 编制、装备;再次,加强运输补给力量, 包括设计新的交通网、加强后方兵站系统 的运输能力和调整部队本身的运输能力等 以适应山岳地带道路网少的特点;同时,
红军五次反围剿战斗
红军五次反围剿战斗1930年,中国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
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
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急于8月下旬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
1930年11月国民党纠集1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再此后几年内,国民党先后五次围剿中央苏区,下面就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国民党经过先前数月的准备后调集11个师又2个旅,共约10万余兵力由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
最终红军诱敌深入,歼灭国民党一万两千多人,活捉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也宣告胜利。
第一次反围剿发生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反围剿国民党纠集了多少军队?国民党任命谁为第一次反围剿总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吗?第一次反围剿红军是采取了谁的正确方针?第二次反围剿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中央红军则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时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是谁?国民党第二次反围剿是谁为总指挥?第二次反围剿国民党纠集了多少兵力?第二次反围剿红军取得了胜利吗?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发生在什么时候?第三次反围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蒋介石在前二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6月21日,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调集二十三个师另三个旅,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
五次反围剿
中共五次反“围剿”一、历史背景1930年冬,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后,皖西地区党组织积极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蒋、阎、冯军阀混战蒋介石获胜,使蒋介石有了“围剿”红军的力量和时机。
于是,蒋即着手部署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二、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0)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
2月退守六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县政府,取得胜利。
至此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三、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1)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鄂豫皖区红军。
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
4月13日国民党军占领独山,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
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
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霍山。
至5月下旬,共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1)1931年10月在六安麻埠成立了红二十五军,邝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
11月7日红二十五军和红四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于1931年11月10日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发起商潢战役,历时10多天,歼敌5000余人。
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历时48天,歼敌30000余人,生擒总指挥厉式鼎,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中共五次反“围剿”(1)
1.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红军的兵力方面得到不 断补充,有助于红军有足够的实力来对抗国军; 2.土地革命有助于红军巩固自己的政权,为根据地的巩 固得到了保证; 3.土地革命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有了经济来源 提高红色政权内人民生活水平 4.土地革命是当时中国时代进步的体现,有着反帝反封 建的性质 5.沉重地打击了国民的反动统治;
小结
1.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的成功导致了左倾错误的出现,使党内出现了争端, 使敌人有机可乘,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2.土地革命的广泛与深入的开展,发展了经济,把农村变成先进,巩固的根据 地成为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国 共产党的政权逐步走向成熟。
王明
简介
内容 步骤
意义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
1937),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 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 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 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 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是中共历史上制 定的第一个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 和路线。保证了土地革命胜利
1933 年,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臵民族危亡于不顾,仍 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33年9月调集约50 万兵力, 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仓促应战。由于王明等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 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 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三次反“围剿”
红军三次反“围剿”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之后,立即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
当时,红一方面军的4万人,在毛泽东“撒开两手,诱敌深入”,歼灭敌人于根据地内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红军主力转移到赣江以东的新淦、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崇仁等地,准备迎敌。
11月5日,国民党军首先向袁水流域推进,扑空后,又继续向赣江东岸逼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红一方面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外,主力于11月26日全部退到东固、龙冈地区。
12月1日,又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地区,隐蔽待机。
12月中旬,国民党军由吉安、建宁一线,分八个纵队,继续进攻。
30日,红军主力分路向龙网之敌突然发起猛攻,将其全部歼灭,俘国民党军前敌总指挥张辉瓒,全歼敌军9000人。
随即乘胜向东追击,又在东韶地区将敌第五十师歼灭一半,余敌纷纷撤退。
这次战役,红军共歼敌一个半师,缴枪1.3万余支,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于1931年4月,调集2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办法,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
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以少数兵力结合地方武装迟滞、消耗、疲惫敌人,主力从根据地边缘区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一带转移到根据地内的广昌、石城、瑞金、宁都等地,发动群众,筹措给养和整训部队,从各方面进行反“围剿”准备,然后按预定计划于4月下旬隐蔽集结于东固、龙冈地区,待机歼敌。
5月13日,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一个旅由富田向东固前进。
16日,红军首先向这两个师发起猛攻,歼敌大部,取得反攻首战的胜利。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4次进剿和3次会剿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4次进剿和3次会剿第一次(反)进剿:新城战斗时间:1928年2月18日经过:1928年1月中旬,赣军第27师以第81团和第79团的1个营,由吉安进至泰和,准备进攻万安;接着以第79团的1个营进占宁冈新城,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进剿”。
2月4日。
毛泽东由遂川率上农革命军主力返回井冈山,经过充分准备,18日拂晓,工农革命军第1、第2两团在赤卫队配合下,由南、北、东三面向新城之敌发起突然进攻,经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攻占新城。
结果:此战,工农革命军首次全歼敌正规军1个营,俘敌近300人,打破了敌人的第一次进剿。
第二次(反)进剿:五斗江战斗时间:1928年5月经过:1928年4月下旬,驻江西省国民党军第27师师长杨如轩率部由永新城分两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进剿”。
1928年5月7日,朱德率红四军军部和二十八团在五斗江打败了驻赣敌军杨如轩部的两个团,取得了红四军成立以来首次大捷——五斗江战斗的胜利。
结果:此次战斗,工农革命军第4军歼赣军1个团大部,缴获枪300余支(挺),粉碎了江西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进剿".第三次(反)进剿:草市坳战斗时间:1928年5月经过:1928年5月中旬,驻江西省国民党军第31军第27师和第3军第7、第9师各1个团共5个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
19日,第4军主力向永新奔袭途中,在草市坳与由永新城西进澧田的第79团遭遇。
朱德当机立断,指挥第28团从正面发起攻击,以第31团1个营向敌侧后迂回,经近两小时激战,全歼第79团。
接着,第4军主力出敌不意攻进永新城,全歼第27师师部和第27团1个营,击伤杨如轩.结果:此次战斗,红4军以4个营的兵力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部、1个团另1个营,缴获枪300余支,迫击炮7门、山炮2门,银元20余担,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进剿”。
第四次(反)进剿:七溪岭战斗或龙源口战斗时间:1928年6月经过:1928年6月,驻江西省国民党军第3军第9师和第31军第27师共5个团,由第9师师长杨池生担任总指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进剿”. 6月中旬,杨池生率部由吉安进占永新。
关于五次反围剿的报告内容
关于五次反围剿的报告内容背景介绍五次反围剿是指中国的共产领导下,对于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对共产的五次武装围剿。
这五次围剿分别发生在1927年至1928年、1930年至1931年、1931年至1934年、1935年至1936年以及1945年至1949年。
这五次围剿是中共领导下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于理解中国共产的历史以及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围剿(1927年至1928年)第一次围剿始于国共合作的结束,即国共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发动了反共高潮。
这次围剿酝酿了一段时间,并于1927年正式开始。
国民军队主力由蒋介石统领,针对性地剿灭了共产在南方以及中原地区的势力。
第二次围剿(1930年至1931年)第二次围剿由蒋介石于1930年发动,旨在进一步削弱共产在南方的力量。
这次围剿的特点是国民军队规模庞大,但缺乏作战经验以及作战目标不明确。
因此,尽管它造成了共产部分基地的破裂,但未能彻底消灭共产。
第三次围剿(1931年至1934年)第三次围剿从1931年开始,到1934年结束。
这一次,国民军队在共产控制的区域投入了更多兵力与物资,绞杀共产的力量。
然而,共产的员们以及红军以游击战的方式进行斗争,使得国民军队无法以传统战争方式消灭共产。
第四次围剿(1935年至1936年)第四次围剿是指从1935年到1936年间,国民军队企图彻底消灭中国共产的力量。
这次围剿以国民企图断绝红军与共产的联系为目标,对红军进行了多次追剿和包围。
然而,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以及长征的奇迹,成功突围,最终在华北地区恢复了势力。
第五次围剿(1945年至1949年)第五次围剿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共内战重新爆发。
国民军队在盟军撤退后得到了大量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形成了对共产的重大军事威胁。
然而,共产在毛泽东的指挥下,采取游击战等灵活的战术,成功击败国民军队,并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论五次反围剿是中国共产在国共内战中的重要历史时期。
渔家傲《反第二次打“围剿”》
确立毛泽东“就地诱敌深入”的主 张,择敌人弱点打击的作战方针进行 反“围剿”。
红一方面军从5月13日到5月31日, 历经五次不败的战斗,粉碎了国民党 对中共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写了哪几种“力量”帮助中共的第二次反“围剿”胜利? 哪些字词生动地描写了战斗的紧张?
一、白云:“驻而不动”拟人化的写法 二、枯木朽株:连它们都在帮助红军,亦是拟人化 三、飞将军:比喻勇猛善战的将士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写词词 作文文 背欣比 景赏较
十八个师,三个旅,共二十万人。由 军政部长何应钦坐镇南昌,采取“稳扎 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
立、急、逼、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红军五次反“围剿”图文新版
意义:它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
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 利,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支援下,以少胜多, 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 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不仅保卫了中央苏区,而且使中央苏区 得到巩固与扩大。
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 来沉着应战 ,部署第四次“反围剿”。
12
兵力与方针: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
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 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决定 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 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红一方面军辖红1 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和第11、第12、第 21、第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在总司令朱德、 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 区。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在 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时,实行进攻作 战,击溃国民党军 。
毛主席因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而写了一首词: 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
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4
第二次反“围剿”
国民党:一九三一年二月,蒋介
石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
我打,敌退我追“诱敌深入”的方针,各 个击破。
结果:国民党以第一次“围剿”失败而
告终,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毙,伤, 俘,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活捉国民党第十 八师师长张辉瓒,并缴获一无线电台,缴 获枪支各种武器一万三千支件,军用物资, 弹药无数。红军将缴获枪支扩大了队伍。
五次反围剿汇总
第一次反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了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心情愉悦的主席挥笔写下了名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中,由南昌出发的国民党军分三路纵队,从袁水流域到赣江以东,一次次扑空,始终找不到红军主力。
主席亲笔撰写的对联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几天后,红军总部侦察得知,敌第一纵队司令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正大步向龙冈推进。
毛泽东一直等待的机会出现了。
群山环抱的龙冈,中间是狭长的盆地,当地群众又能帮助封锁消息,是红军设伏的好场所。
在这次反围剿战役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第二次反围剿: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1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
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打响了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
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毛泽东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 支。
林彪与五次反“围剿”
第一次“围剿”:林彪俘获了敌前敌总指挥张辉瓒1930年10月底,蒋介石命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调集7个师约10万人马,以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杀奔我江西革命根据地。
这就是所谓的蒋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围剿”。
红一方面军在罗坊召开总前委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大会决定以红一、三军团为主力,共约4万人迎击国民党军。
红军在江西宁都县的黄陂、小布地区集结兵力,待机歼敌。
12月29日,张辉瓒率领十八师师部及两个旅进至龙岗,陷入了红军的包围。
30日,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林彪率红四军等部队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很快,张部全线溃败,全军覆没。
张辉瓒见大势已去,便换上了一套下级军官制服,躲进了万功山东坡的茅草丛中。
林彪下令,兵分几路,围住万功山,一定要抓住张辉瓒。
红四军一战士先是发现了张辉瓒的狐皮大衣,然后在一个山洞前又发现有人影,战士鸣枪警告。
张辉瓒从洞中钻了出来,大叫:“不要开枪,我是前敌总指挥张辉瓒,我要找你们的黄公略军长……”张辉瓒不知道抓捕他的士兵是哪支部队的。
一位战士说:“我们是红四军的,军长是林彪……”张辉瓒大叫道:“我不见林彪,我要见毛泽东先生……”张辉瓒后来供认:“他不见林彪的原因是怕林彪太年轻容易冲动,把他枪毙了。
”几位红军战士将张辉瓒押到龙岗,毛泽东一见张辉瓒就叫人给他松绑。
张辉瓒见来了毛泽东,忙向前行了个鞠躬礼。
毛泽东幽默地说:“张师长打到我们家门口来了,受到这样的接待,我们也是没办法呀!”张辉瓒表情难堪地低声说:“毛先生用兵如神,张某实在佩服。
张某过去就对毛先生钦慕非常。
”接下来,毛泽东与张辉瓒作细致的交谈。
张辉瓒一再央求,只要免他一死,情愿捐款、捐药、捐枪、捐弹赎命。
毛泽东准备让张去红军军事大学当教员。
张辉瓒的妻子朱性芳得知丈夫被红军活捉后,急得如同热锅里的蚂蚁,四处活动,并派人去上海寻找中共中央所在地,想用巨款赎回丈夫。
湖南军阀程潜、唐生智、何键等也都派代表向中共传递信息,要求不杀张辉瓒。
古诗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翻译赏析
古诗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翻译赏析《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前言】《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是毛泽东在1931年夏反第二次大“围剿”胜利期间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对反第二次“围剿”的首次战斗东固之战的生动描绘和整个战役的艺术概括,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和人民战争的无敌威力。
【注释】白云山:江西吉安东县东固镇西南面。
第二次反围剿时的主战场。
枯木朽株齐努力:语出西汉邹阳《自狱中上梁王自明书》“有人行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这里是说红军包围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时候,连枯木朽株也发挥了帮助红军反对敌军的作用。
飞将军:指李广。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这里用来赞颂行动迅速、隐蔽的红军。
重霄:高空。
赣水:赣水是赣江的旧称,是中国江西省最大河流,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
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
闽山:在今侯官县右三坊之光禄坊。
唐天宝八载,敕赐乌石山为闽山,因名。
横扫千军:语出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为营步步嗟何及:蒋介石鉴于第一次大“围剿”的“冒进”战略失败,这次“围剿”改用“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办法,但是仍然失败了,嗟叹莫及。
嗟:嗟叹。
【翻译】白云山顶的浓云象是愤怒地站立起来,白云山下的冲杀声震天撼地,连那枯朽的树木也都齐心合力地迎战敌人。
红军从山上猛冲下来,枪枝如林,直逼敌阵,如同飞将军降临。
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红军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势无阻挡如同卷席。
有人在那低声地哭起来了,“步步为营”已失败,悲叹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全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白云山战斗,重点的描绘;上阙写整个第二次反“围剿”,重面的描写,歌颂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红军五次反围剿
投入围剿的兵力不但没有蒋氏嫡系,而且实力极 差。第二 次围剿时,正值四监委因胡汉民案发表《弹劾 蒋中正提案》,
对付国民党内的反蒋力量使蒋介石应付不暇,自然也不可
能倾全力剿共。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的反对派在广州召 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 议,成立了同南京对立的 广州国民政府,9月初,广州政府以50万元收买了 石友三 反蒋,两广军队北上出击,进攻湘赣,占领了衡阳、郴州, 蒋介石只得先放下共 产党而去平息两广。
第五次反“围剿”
背景: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
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 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 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
规模: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
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 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决策的严重错误:面对国民党军采取堡垒
过程: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兜圈子。黄陂战斗
后,国民党军中路军集中在黄陂、蛟湖地区搜寻
红军主力。由于苏区军民严密封锁消息,国民党
军仍不知红军去向。 3月中旬,陈诚将其分进合 击的作战方针改为中间突破,由黄陂、东陂地区 向广昌方向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一方面 军总部抓住这一极为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
红军五次反“围剿”
蒋介石对红军发起“围剿”的原因:
国民党各派军阀之间不断发生的分裂 和战争,让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得到充 足的时间来发展。红军队伍和革命根 据地的扩大,使得国民党统治集团甚
是震惊。在取得中原大战胜利后,蒋
介石便立即集结军队向红军和革命根 据地发起大规模地“围剿"行动。
第一次反“围剿”
国民党:一九三零年十一月,蒋介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是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具体描写了白云山战斗的经过,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
全词气势雄伟,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具体描绘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原文: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作品注释:1、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
2、白云山:位于江西省东固和富田之间的一座大山,第二次反围剿时的主战场,山上树木很多,常有白云笼罩。
3、云欲立: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
4、枯木朽株齐努力: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龃振作起来,好像也在为保卫红色根据地而努力助战。
枯木朽株,邹阳《自狱中上梁王自明书》:“有人行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枯木朽株,尽为害矣。
”5、逼:逼近。
6、飞将军:汉武帝时,将领李广很会带兵打仗,行军神速,常常山敌不意,被匈奴称作“飞将军”。
这里指英勇善战的红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7、重霄:天空,古人谓天有九重。
当时红军隐蔽集结在山上,敌人由富田向东固地区进犯,红军突然从山上打到山下,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
8、驱:驱逐,追击。
这里指长驱直入。
9、赣(gàn)水:赣江的旧称。
赣江是中国江西省最大河流,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
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
10、闽(mǐn)山碧:福建和江西交界处武夷山的一段为闽山。
碧,青翠湛绿。
11、横扫: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从东向西或从西向东进行扫荡叫“横扫”。
第二次反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2月,蒋介石在一次围剿失败后,以,“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发动了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4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编辑摘要第二次反围剿- 简介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背景作战图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三月下旬,敌人部署完毕。
第19路军由蔡廷锴代总指挥,辖第60师(蔡廷锴兼)、戴戟第61师及第12师马昆第34旅,由兴国向龙冈头、宁都进攻;第5路军由王金钰任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47师、公秉藩第28师、郭华宗第43师、郝梦龄第54师、罗霖第77师,由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向东固、藤田方面进攻;第26路军由孙连仲任总指挥,辖第25师(孙连仲兼)、高树勋第27师、关树人骑1师,由乐安、宜黄向东韶、小布进攻;第6路军由朱绍良任总指挥,辖胡祖玉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由南丰、八都向广昌、黄陂进攻。
此外,韩德勤第52师担任维护赣江交通和当地“清剿”,三个航空队执行侦察和轰炸任务,刘和鼎第56师(归第6路军指挥)出安远(属宁化县)、周志群新编第14旅出宁化、卢兴邦独立第32旅出连城和长汀、张贞第49师出上杭和武平、香翰屏第62师出蕉岭,防堵红军向东南转移。
三月下旬,敌人部署完毕。
第19路军由蔡廷锴代总指挥,辖第60师(蔡廷锴兼)、戴戟第61师及第12师马昆第34旅,由兴国向龙冈头、宁都进攻;第5路军由王金钰任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47师、公秉藩第28师、郭华宗第43师、郝梦龄第54师、罗霖第77师,由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向东固、藤田方面进攻;第26路军由孙连仲任总指挥,辖第25师(孙连仲兼)、高树勋第27师、关树人骑1师,由乐安、宜黄向东韶、小布进攻;第6路军由朱绍良任总指挥,辖胡祖玉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由南丰、八都向广昌、黄陂进攻。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1931年3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第二次反“围剿”。
国民党军对红军第1方面军和中央苏区第一次大规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于2月派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军队,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并确定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
3月下旬,国民党军18个师又3个旅共20余万人,分别在兴国、万安、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南丰、黎川、建宁等地集结完毕。
红1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依据“诱敌深入”的方针,以一部兵力配合地方武装在根据地北部边缘监视敌人,主力于3月下旬由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向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进行反“围剿”准备。
根据地各级政府,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和支援红军反“围剿”作战。
4月1日,同民党军分数路开始进攻,至4月23日,先后进到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之线。
在此期间,中共苏区中央局对反“围剿”的方针和红军作战方向问题多次进行讨论,决定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并口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打较弱之敌王金钰部,然后向东横扫,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
4月23日,红1方面军3万余人,转到退却终点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持重待机。
5月10日,月民党军继续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推进。
13日,王金钰部第28师和第47师1个旅分两路由富田向东固前进。
红1方面军首长决定按预定计划首先歼灭该敌。
16日,红军乘第28师、第47师1个旅在运动中突然发起猛攻,经一昼夜激战,将其大部歼灭于富田、东固之间地区,取得首战胜利。
接着向东横扫,19日歼国民党军第47师一个旅的残部和第43师一部于白沙,22日歼西援之第27师近1个旅于中村,27日攻克广昌城,歼守军第5师一部,31日攻克建宁城,歼守军第56师3个多团。
红军半月横扫七百里,连打5个胜仗,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缴枪2万余枝(挺),电台2部,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并乘胜转入进攻,占领赣东、闽西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反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2月,蒋介石在一次围剿失败后,以,“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发动了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4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编辑摘要
第二次反围剿- 简介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
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背景
作战图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
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三月下旬,敌人部署完毕。
第19路军由蔡廷锴代总指挥,辖第60师(蔡廷锴兼)、戴戟第61师及第12师马昆第34旅,由兴国向龙冈头、宁都进攻;第5路军由王金钰任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47师、公秉藩第28师、郭华宗第43师、郝梦龄第54师、罗霖第77师,由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向东固、藤田方面进攻;第26路军由孙连仲任总指挥,辖第25师(孙连仲兼)、高树勋第27师、关树人骑1师,由乐安、宜黄向东韶、小布进攻;第6路军由朱绍良任总指挥,辖胡祖玉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由南丰、八都向广昌、黄陂进攻。
此外,韩德勤第52师担任维护赣江交通和当地“清剿”,三个航空队执行侦察和轰炸任务,刘和鼎第56师(归第6路军指挥)出安远(属宁化县)、周志群新编第14旅出宁化、卢兴邦独立第32旅出连城和长汀、张贞第49师出上杭和武平、香翰屏第62师出蕉岭,防堵红军向东南转移。
三月下旬,敌人部署完毕。
第19路军由蔡廷锴代总指挥,辖第60师(蔡廷锴兼)、戴戟第61师及第12师马昆第34旅,由兴国向龙冈头、宁都进攻;第5路军由王金钰任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47师、公秉藩第28师、郭华宗第43师、郝梦龄第54师、罗霖第77师,由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向东固、藤田方面进攻;第26路军由孙连仲任总指挥,辖第25师(孙连仲兼)、高树勋第27师、关树人骑1师,由
乐安、宜黄向东韶、小布进攻;第6路军由朱绍良任总指挥,辖胡祖玉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由南丰、八都向广昌、黄陂进攻。
此外,韩德勤第52师担任维护赣江交通和当地“清剿”,三个航空队执行侦察和轰炸任务,刘和鼎第56师(归第6路军指挥)出安远(属宁化县)、周志群新编第14旅出宁化、卢兴邦独立第32旅出连城和长汀、张贞第49师出上杭和武平、香翰屏第62师出蕉岭,防堵红军向东南转移。
这时,红1方面军仍是第1、第3两个军团,人数略有减少,约三万余人,经过第一次反“围剿”的锻炼和胜利后的养精蓄锐,斗志旺盛。
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已为广大军民所认识和接受。
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根据地的党政军民,从各方面进行了反“围剿”的准备。
按照红1方面军总部三月二十三日的命令,主力部队由根据地北部边缘的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转移到广昌、石城、宁都、瑞金等地,进行整顿、训练、筹款和做群众工作。
在红军和人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召开了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的工作会议,对这些武装的任务、编制、训练、战术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游击区以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积极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配合主力红军歼灭敌人。
这些就为
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次反围剿- 过程
急行军
1931年3月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妄想消灭红一方面军,摧毁红色革命根据地。
这时,红1方面军仍是第1、第3两个军团,人数略有减少,约三万余人,经过第一次反“围剿”的锻炼和胜利后的养精蓄锐,斗志旺盛。
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已为广大军民所认识和接受。
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根据地的党政军民,从各方面进行了反“围剿”的准备。
按照红1方面军总部三月二十三日的命令,主力部队由根据地北部边缘的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转移到广昌、石城、宁都、瑞金等地,进行整顿、训练、筹款和做群众工作。
在红军和人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召开了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的工作会议,对这些武装的任务、编制、训练、战术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游击区以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积极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配合主力红军歼灭敌人。
这些就为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期间,六届三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派项英到中央根据地,
于一月十五日正式成立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项英任中央局书记和军委主席,朱德任军委副主席和红1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和红1方面军政治委员。
四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党中央派出代表团,到达中央苏区并参加中央局的领导工作。
这种情况,就在中央苏区领导层产生了分歧,使第一次反“围剿”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受到干扰。
对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问题,党中央曾指示:“当着敌人力量尚未集中的时候,我们必须利用优势兵力,去击溃敌人的主力”。
“红军总司令部在组织决战中,采取诱敌深入苏区的策略,在当时的阶段中(年底及年初)是正确的。
如果力量对比上利于我们时,我应该扩展向白区的坚决进攻,打碎敌人的生力军”。
同时还提出:“遇必要时,可以抛弃旧的与组织新的苏维埃区域”。
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在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有的又提出分兵退敌的方针,对反攻先打哪路敌人问题,有的主张先打强敌蔡廷锴部,也有的主张打朱绍良部。
经过反复讨论,才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仍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鉴于第19路军、第26路军和第6路军,均为最强或较强之敌,而第5路军的第43、第47、第54师从北方新到,第28、第77师在第一次“围剿”中被红军打过,对红军有畏惧心理,战斗力较弱,先打该敌容易取胜。
同时,我军如由东向西打,则受赣江限制,而从
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的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财,便于打破敌人的下一次“围剿”。
因此,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四月一日,敌人分四路开始向中央根据地大举进攻,至四月二十三日,先后进至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广昌等地。
与此同时,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退却终点龙冈、上固、东固地区,在东固地区,为待机歼敌,迫敌而居达二十五天。
五月十三日,敌王金钰所部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
开始向富田向东固前进。
五月十六日至十七日,我军在中洞、九寸岭地区,包围歼灭敌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的大部。
接着,向东横扫,于五月十九日在白沙歼敌第43师大部和第47师一个旅的残部,余敌逃向永丰。
五月二十二日,在中村歼灭前来西援的敌第27师近一个旅。
五月二十七日,攻克广昌,歼敌第5师一部,师长胡祖玉受重伤毙命。
五月三十一日,突袭建宁,歼敌第56师三个多团。
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1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1]
第二次反围剿- 结果
建宁战斗是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次大战,至此红军五
战五捷,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