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反围剿
红军的5次反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国民党经过先前数月的准备后调集11个师又2个旅,共约10万余兵力由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
最终红军诱敌深入,歼灭国民党一万两千多人,活捉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也宣告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中央红军则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蒋介石在前二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6月21日,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调集二十三个师另三个旅,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毙伤俘敌三万余人,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转入“围剿”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中央红军的狂妄目的。
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进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沉着应战,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红军五次反围剿战斗
红军五次反围剿战斗1930年,中国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
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
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急于8月下旬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
1930年11月国民党纠集1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再此后几年内,国民党先后五次围剿中央苏区,下面就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国民党经过先前数月的准备后调集11个师又2个旅,共约10万余兵力由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
最终红军诱敌深入,歼灭国民党一万两千多人,活捉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也宣告胜利。
第一次反围剿发生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反围剿国民党纠集了多少军队?国民党任命谁为第一次反围剿总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吗?第一次反围剿红军是采取了谁的正确方针?第二次反围剿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中央红军则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时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是谁?国民党第二次反围剿是谁为总指挥?第二次反围剿国民党纠集了多少兵力?第二次反围剿红军取得了胜利吗?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发生在什么时候?第三次反围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蒋介石在前二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6月21日,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调集二十三个师另三个旅,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
五次反围剿
中共五次反“围剿”一、历史背景1930年冬,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后,皖西地区党组织积极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蒋、阎、冯军阀混战蒋介石获胜,使蒋介石有了“围剿”红军的力量和时机。
于是,蒋即着手部署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二、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0)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
2月退守六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县政府,取得胜利。
至此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三、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1)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鄂豫皖区红军。
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
4月13日国民党军占领独山,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
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
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霍山。
至5月下旬,共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1)1931年10月在六安麻埠成立了红二十五军,邝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
11月7日红二十五军和红四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于1931年11月10日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发起商潢战役,历时10多天,歼敌5000余人。
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历时48天,歼敌30000余人,生擒总指挥厉式鼎,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中共五次反“围剿”(1)
1.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红军的兵力方面得到不 断补充,有助于红军有足够的实力来对抗国军; 2.土地革命有助于红军巩固自己的政权,为根据地的巩 固得到了保证; 3.土地革命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有了经济来源 提高红色政权内人民生活水平 4.土地革命是当时中国时代进步的体现,有着反帝反封 建的性质 5.沉重地打击了国民的反动统治;
小结
1.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的成功导致了左倾错误的出现,使党内出现了争端, 使敌人有机可乘,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2.土地革命的广泛与深入的开展,发展了经济,把农村变成先进,巩固的根据 地成为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国 共产党的政权逐步走向成熟。
王明
简介
内容 步骤
意义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
1937),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 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 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 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 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是中共历史上制 定的第一个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 和路线。保证了土地革命胜利
1933 年,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臵民族危亡于不顾,仍 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33年9月调集约50 万兵力, 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仓促应战。由于王明等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 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 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影响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影响1930年12月,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以红色根据地为依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采取战略退却、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全新战法彻底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这场作战胜利的政治价值,不但验证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红色政权建设的思想理论的正确性,开创了中国革命战争是“人民战争”的先河;而且在作战实践中,针对国民党正规军的大兵团作战所采取的全新作战原则,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第一次反“围剿”的全胜,对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产生重大的后续影响。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成功实践,是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政治保证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统治集团。
1930年秋,蒋冯阎大战结束,军阀混战局面暂时告一段落,蒋介石甚至还来不及喘息一下就开始集中力量企图解决他的心头之患——消灭红军,踏平苏区根据地。
这种军事“围剿”和以往有着明显的不同:过去无论是湖南、江西的一省“进剿”还是几省联合起来的“会剿”均是地方局部性行动;这次大规模“围剿”已成为南京政府统一指挥下的全局性的行动。
“围剿”的兵锋所向直指毛泽东、朱德指挥的红一方面军。
“对于敌人一次有计划的‘围剿’,如果我们没有必要和充分的准备,必然陷于被动地位。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红军要打破强大敌人的军事“围剿”,最可靠的深层次战略准备是巩固革命根据地建设。
粉碎国民党第一次大“围剿”是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战检验。
这是由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总任务所决定的。
当年,毛泽东成功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思想,其理论核心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阵地,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思想。
围绕这一总体战略思想,毛泽东着手开辟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立即解决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农民利益问题。
吸引成千上万的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支持革命、推动革命,广大农民群众成了工农革命武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红军五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
背景: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 背景:
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 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 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
规模: 规模: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
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 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意义: 意义:它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
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 利,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支援下,以少胜多, 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 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不仅保卫了中央苏区,而且使中央苏区 得到巩固与扩大。
方针: 方针:这次“围剿”,敌军采取长驱直
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 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而红军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过程: 过程:7月1日起,左翼集团军主
力由南城地区出动,到6日,进占黎川、 樟村、康都等地,继续像素去推进。形 势对红军极为不利,西有赣江,南、北、 东三面有国民党军9个师逼近 。莲塘、
守 阵 地 坚
碉
堡
兴国、古龙冈、头陂、驿前、连城、筠门岭等地区, 继续同国民党军拼消耗。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中央红军完全丧失在苏区内粉碎国民党军围剿 的可能。这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决定,放 弃中央苏区。10月7日,中革军委下令地方部 队接替各线防御任务,主力红军撤到瑞金、雩 都、会昌地区集中。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 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1军团、红3军团、 红5军团、红8军团、红9军团和中央、军委直 属队共8.6万余人,迫退出中央苏区,向湘西 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三次反“围剿”
红军三次反“围剿”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之后,立即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
当时,红一方面军的4万人,在毛泽东“撒开两手,诱敌深入”,歼灭敌人于根据地内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红军主力转移到赣江以东的新淦、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崇仁等地,准备迎敌。
11月5日,国民党军首先向袁水流域推进,扑空后,又继续向赣江东岸逼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红一方面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外,主力于11月26日全部退到东固、龙冈地区。
12月1日,又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地区,隐蔽待机。
12月中旬,国民党军由吉安、建宁一线,分八个纵队,继续进攻。
30日,红军主力分路向龙网之敌突然发起猛攻,将其全部歼灭,俘国民党军前敌总指挥张辉瓒,全歼敌军9000人。
随即乘胜向东追击,又在东韶地区将敌第五十师歼灭一半,余敌纷纷撤退。
这次战役,红军共歼敌一个半师,缴枪1.3万余支,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于1931年4月,调集2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办法,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
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以少数兵力结合地方武装迟滞、消耗、疲惫敌人,主力从根据地边缘区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一带转移到根据地内的广昌、石城、瑞金、宁都等地,发动群众,筹措给养和整训部队,从各方面进行反“围剿”准备,然后按预定计划于4月下旬隐蔽集结于东固、龙冈地区,待机歼敌。
5月13日,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一个旅由富田向东固前进。
16日,红军首先向这两个师发起猛攻,歼敌大部,取得反攻首战的胜利。
关于五次反围剿的报告内容
关于五次反围剿的报告内容背景介绍五次反围剿是指中国的共产领导下,对于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对共产的五次武装围剿。
这五次围剿分别发生在1927年至1928年、1930年至1931年、1931年至1934年、1935年至1936年以及1945年至1949年。
这五次围剿是中共领导下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于理解中国共产的历史以及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围剿(1927年至1928年)第一次围剿始于国共合作的结束,即国共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发动了反共高潮。
这次围剿酝酿了一段时间,并于1927年正式开始。
国民军队主力由蒋介石统领,针对性地剿灭了共产在南方以及中原地区的势力。
第二次围剿(1930年至1931年)第二次围剿由蒋介石于1930年发动,旨在进一步削弱共产在南方的力量。
这次围剿的特点是国民军队规模庞大,但缺乏作战经验以及作战目标不明确。
因此,尽管它造成了共产部分基地的破裂,但未能彻底消灭共产。
第三次围剿(1931年至1934年)第三次围剿从1931年开始,到1934年结束。
这一次,国民军队在共产控制的区域投入了更多兵力与物资,绞杀共产的力量。
然而,共产的员们以及红军以游击战的方式进行斗争,使得国民军队无法以传统战争方式消灭共产。
第四次围剿(1935年至1936年)第四次围剿是指从1935年到1936年间,国民军队企图彻底消灭中国共产的力量。
这次围剿以国民企图断绝红军与共产的联系为目标,对红军进行了多次追剿和包围。
然而,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以及长征的奇迹,成功突围,最终在华北地区恢复了势力。
第五次围剿(1945年至1949年)第五次围剿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共内战重新爆发。
国民军队在盟军撤退后得到了大量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形成了对共产的重大军事威胁。
然而,共产在毛泽东的指挥下,采取游击战等灵活的战术,成功击败国民军队,并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论五次反围剿是中国共产在国共内战中的重要历史时期。
五次围剿
鲁涤平
游击战术
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战斗胜利后,毛主席在兴奋中写下了一首词: 战斗胜利后,毛主席在兴奋中写下了一首词: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 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工农千百 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50万
10万以 万以 上
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 朱德. 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2月-3月 ,朱德.周恩来 1933
总政委职务 毛泽东
第一指挥官 朱深入 边战边退
蒋中正
此次挫折, “此次挫折, 凄惨异常, 凄惨异常, 实有生以来 唯一之隐 痛!”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 1931年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 毛泽东 朱德 1930
张辉瓒
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大步进退 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到江西后,强占民房、乱抓民夫、 到江西后,强占民房、乱抓民夫、 强买勒赊、酗酒斗殴, 强买勒赊、酗酒斗殴,搞得鸡犬 不宁,怨声载道。 不宁,怨声载道。
被活捉
1930年12月21日 1930年12月21日
张氏宗祠
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围剿:失败
王明
博古
李德
左倾
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 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
保守主义、投降主义。 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
插曲: 插曲:
中国共产党则在同时陷入内部倾轧, 中国共产党则在同时陷入内部倾轧,前三 次反围剿的主要军事领导人毛泽东已于1932 毛泽东已于1932年 次反围剿的主要军事领导人毛泽东已于1932年10 的宁都会议上被解除军权 解除军权, 月的宁都会议上被解除军权,托病隐居于闽西长 汀福音医院。中央苏区的领导人是1933 1933年 汀福音医院。中央苏区的领导人是1933年1月7日 刚刚从上海迁来中央苏区的博古等人剥夺实权, 博古等人剥夺实权 刚刚从上海迁来中央苏区的博古等人剥夺实权, 前线实际指挥者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 总司令朱德和 前线实际指挥者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和政委 周恩来。为了应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 周恩来。为了应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中共中 央军委将红十二军和红二十一军划归红一方面军, 央军委将红十二军和红二十一军划归红一方面军, 使其下属兵力达到三个军团和四个军, 使其下属兵力达到三个军团和四个军,令其在敌 人部署尚未完成之际, 人部署尚未完成之际,先发制人消灭抚河流域敌 人主力,进而夺取整个江西。 人主力,进而夺取整个江西。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第一次反"围剿"第一次反"围剿"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战役。
随着军阀之间混战的结束,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
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一个半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经过三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了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与"会剿",至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约10万人,在十余个省先后开辟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的迅速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日益扩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行动,震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背景中共方面国民党方面随着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军阀之间混战的结束,蒋介石终于腾出手来,调集军队,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行动,妄图消灭红军,建立独裁统治。
中央根据地是敌人"围剿"的重点。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中原大战后,立即掉转枪口,纠集国民党杂牌军10万余兵力,由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军总司令鲁涤平担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并进长追"和"分进合击"的战略,发动了向中央苏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经过准备阶段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先后调集十一个师另三个旅,即张辉瓒第18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罗霖第77师、公秉藩新编第5师(后改第28师)、谭道源第50师、许克祥第24师、毛炳文第9师、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刘和鼎第56师、张贞第49师、第12师之马昆第34旅、刘夷独立第32旅、周志群新编第14旅,及三个航空队,共10万人的兵力,分布于樟树、抚州、南昌、靖安、高安、上高及闽赣边地区,由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准备向中央根据地的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红军五次反“围剿”图文新版
意义:它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
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 利,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支援下,以少胜多, 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 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不仅保卫了中央苏区,而且使中央苏区 得到巩固与扩大。
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 来沉着应战 ,部署第四次“反围剿”。
12
兵力与方针: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
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 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决定 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 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红一方面军辖红1 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和第11、第12、第 21、第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在总司令朱德、 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 区。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在 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时,实行进攻作 战,击溃国民党军 。
毛主席因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而写了一首词: 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
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4
第二次反“围剿”
国民党:一九三一年二月,蒋介
石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
我打,敌退我追“诱敌深入”的方针,各 个击破。
结果:国民党以第一次“围剿”失败而
告终,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毙,伤, 俘,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活捉国民党第十 八师师长张辉瓒,并缴获一无线电台,缴 获枪支各种武器一万三千支件,军用物资, 弹药无数。红军将缴获枪支扩大了队伍。
第一次反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民国十九年)11月至1931年1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历史背景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
10月,蒋介石在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结束后,即迅速抽调兵力,组织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令驻江西的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实施。
这时,红一方面军约4万人正在中央苏区西北部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两岸地区活动。
在查明敌情后,中共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提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并主张红军主力东渡赣江,在地形、群众条件较好,便于尔后发展的赣江以东地区作战。
战役概述10月30日,总前委在罗坊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的上述意见。
11月5日前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以红3军留在赣江西岸分宜、新余地区监视国民党军;率主力陆续东渡赣江,向靠近苏区北端的新淦(今新干)、永丰、崇仁、宜黄之间地区转移。
鲁涤平将先到的7个师又1个旅编为3个纵队,向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两岸进攻,均因红军已先期转移而扑空。
接着以主力转向赣江东岸推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红一方面军有计划地实行战略退却,除以少数兵力配合群众武装迟滞、消耗“围剿”军,主力于11月中旬逐次向苏区中部转移,于12月中旬退却到宁都县的平田、砍柴冈、安福圩地区。
“围剿”军进至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等地,再次扑空,遂转入就地“清剿”,为进攻苏区中心区做准备。
12月上旬,蒋介石到南昌亲自组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确定于中旬开始,各路“围剿”军以东固地区为会攻目标,分进合击。
“围剿”军总兵力11个师又2个旅,即张辉瓒第18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罗霖第77师、公秉藩新编第5师(后改第28师)、谭道源第50师、许克祥第24师、毛炳文第9师、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刘和鼎第56师、张贞第49师、第12师之马昆第34旅、刘夷独立第32旅、周志群新编第14旅,及三个航空队,共十万人的兵力,分布于樟树、抚州、南昌、靖安、高安、上高及闽赣边地区,由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准备向中央根据地的红1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红军五次反围剿
红军五次反围剿第一次反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1930年11月,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活捉了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毛主席挥笔写下了名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中,由南昌出发的国民党军分三路纵队,从袁水流域到赣江以东,一次次扑空,始终找不到红军主力。
几天后,红军总部侦察得知,敌第一纵队司令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正大步向龙冈推进。
群山环抱的龙冈,中间是狭长的盆地,是红军设伏的好场所。
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2月,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二十万人的兵力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打响了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毛泽东指挥下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支。
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12月,国民党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
红1方面军此时共有7万余人的兵力。
面对当面严重的敌情,总政委周恩来和总司令朱德于13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主动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以一部兵力将敌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准备歼灭抚河西岸援敌之一部。
2月27日至29日,红1方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第52、第59师,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
五次反围剿汇总
第一次反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了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心情愉悦的主席挥笔写下了名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中,由南昌出发的国民党军分三路纵队,从袁水流域到赣江以东,一次次扑空,始终找不到红军主力。
主席亲笔撰写的对联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几天后,红军总部侦察得知,敌第一纵队司令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正大步向龙冈推进。
毛泽东一直等待的机会出现了。
群山环抱的龙冈,中间是狭长的盆地,当地群众又能帮助封锁消息,是红军设伏的好场所。
在这次反围剿战役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第二次反围剿: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1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
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打响了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
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毛泽东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 支。
林彪与五次反“围剿”
第一次“围剿”:林彪俘获了敌前敌总指挥张辉瓒1930年10月底,蒋介石命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调集7个师约10万人马,以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杀奔我江西革命根据地。
这就是所谓的蒋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围剿”。
红一方面军在罗坊召开总前委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大会决定以红一、三军团为主力,共约4万人迎击国民党军。
红军在江西宁都县的黄陂、小布地区集结兵力,待机歼敌。
12月29日,张辉瓒率领十八师师部及两个旅进至龙岗,陷入了红军的包围。
30日,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林彪率红四军等部队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很快,张部全线溃败,全军覆没。
张辉瓒见大势已去,便换上了一套下级军官制服,躲进了万功山东坡的茅草丛中。
林彪下令,兵分几路,围住万功山,一定要抓住张辉瓒。
红四军一战士先是发现了张辉瓒的狐皮大衣,然后在一个山洞前又发现有人影,战士鸣枪警告。
张辉瓒从洞中钻了出来,大叫:“不要开枪,我是前敌总指挥张辉瓒,我要找你们的黄公略军长……”张辉瓒不知道抓捕他的士兵是哪支部队的。
一位战士说:“我们是红四军的,军长是林彪……”张辉瓒大叫道:“我不见林彪,我要见毛泽东先生……”张辉瓒后来供认:“他不见林彪的原因是怕林彪太年轻容易冲动,把他枪毙了。
”几位红军战士将张辉瓒押到龙岗,毛泽东一见张辉瓒就叫人给他松绑。
张辉瓒见来了毛泽东,忙向前行了个鞠躬礼。
毛泽东幽默地说:“张师长打到我们家门口来了,受到这样的接待,我们也是没办法呀!”张辉瓒表情难堪地低声说:“毛先生用兵如神,张某实在佩服。
张某过去就对毛先生钦慕非常。
”接下来,毛泽东与张辉瓒作细致的交谈。
张辉瓒一再央求,只要免他一死,情愿捐款、捐药、捐枪、捐弹赎命。
毛泽东准备让张去红军军事大学当教员。
张辉瓒的妻子朱性芳得知丈夫被红军活捉后,急得如同热锅里的蚂蚁,四处活动,并派人去上海寻找中共中央所在地,想用巨款赎回丈夫。
湖南军阀程潜、唐生智、何键等也都派代表向中共传递信息,要求不杀张辉瓒。
【倾其一生罗瑞卿】第一次反“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一会儿,叶剑英总参谋长骑着马来了,他绕场视察了一下,又飞马回去。
忽然,全场欢呼,掌声雷动,随着“立正”的号令,受阅的红军刷地一声站起来,大家都把目光一齐转向检阅台。
这时,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骑着马走来,他们笑容满面,策马徐行,绕场一周,频频挥手,向红军战士致意。
霎时间,会场上沸腾起来,掌声、欢呼声、鞭炮声响成一片。
看到这震天动地、激昂人心的场面,罗瑞卿热血沸腾起来了。
大会开幕了。
不一会儿,毛泽东洪亮的声音在会场里响起:“……红旗不倒就是我们的胜利,敌人的破产。
红军的发展,是保证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现在建立了红色政权。
将来还要巩固扩大,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到来。
……”会议期间,每晚都有数万军民来到叶坪村参加庆祝大会。
屋坪、晒坪、操场都成了大家欢庆的地方,到处都能听到清脆的歌声和悠扬的乐曲。
一天,不甘寂寞的罗瑞卿和警卫员吃完晚饭就来到街上。
他们来到木板搭成的检阅台前,台前围满了红军战士和群众。
台上,红军宣传员们正在演出根据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的事迹编写的《活捉张辉瓒》、《打倒蒋介石》等活报剧。
看到精彩处,罗瑞卿笑得前仰后合,他一边和警卫员评论着剧目的内容,一边说笑着走到台子对面,这边山歌手们正在合唱着新编的山歌《感谢毛委员》:哎!中华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今朝开。
一轮红日当空照,工农群众踊跃来。
感谢恩人毛委员,定出法令喜心怀。
……与此同时,那边正在开提灯会。
马灯、龙灯、茶灯、船灯、五星灯等等,挂在树上的光彩照人;提在手上的,随着人们的舞步,上下翻滚。
“咚咚”,“堂堂”,那边一群拿着枪杆的人伴着锣鼓声在舞花枪。
他们边跳边唱:打起锣鼓响咚咚,梭镖大刀好威风,斗得地主连扣头,权力归咱贫雇衣。
……另一边的晒坪上,唢呐吹得呜呜响,一伙踩高跷的青年在表演:土豪劣绅头戴高帽,赤卫队员们手持梭镖,……这时,不知又从哪里传来一阵歌声: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处处爱人民,免除工农受压迫,解放世间受苦人。
红军五次反围剿
投入围剿的兵力不但没有蒋氏嫡系,而且实力极 差。第二 次围剿时,正值四监委因胡汉民案发表《弹劾 蒋中正提案》,
对付国民党内的反蒋力量使蒋介石应付不暇,自然也不可
能倾全力剿共。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的反对派在广州召 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 议,成立了同南京对立的 广州国民政府,9月初,广州政府以50万元收买了 石友三 反蒋,两广军队北上出击,进攻湘赣,占领了衡阳、郴州, 蒋介石只得先放下共 产党而去平息两广。
第五次反“围剿”
背景: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
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 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 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
规模: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
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 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决策的严重错误:面对国民党军采取堡垒
过程: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兜圈子。黄陂战斗
后,国民党军中路军集中在黄陂、蛟湖地区搜寻
红军主力。由于苏区军民严密封锁消息,国民党
军仍不知红军去向。 3月中旬,陈诚将其分进合 击的作战方针改为中间突破,由黄陂、东陂地区 向广昌方向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一方面 军总部抓住这一极为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
红军五次反“围剿”
蒋介石对红军发起“围剿”的原因:
国民党各派军阀之间不断发生的分裂 和战争,让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得到充 足的时间来发展。红军队伍和革命根 据地的扩大,使得国民党统治集团甚
是震惊。在取得中原大战胜利后,蒋
介石便立即集结军队向红军和革命根 据地发起大规模地“围剿"行动。
第一次反“围剿”
国民党:一九三零年十一月,蒋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民国十九年)11月至1931年1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简介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
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
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急于8月下旬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
10月,蒋介石在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基本取得胜利后,即迅速抽调兵力,组织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红军,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陆续调集11个师又2个旅,共约10万余兵力,指令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10月20日前后,从湖南省和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方面抽调"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陆续进入江西省境内,在武汉的第19路军也准备进入江西参战。
11月2日,鲁涤平将其7个师又1个旅编为3个纵队,并限于5日前,第1纵队第18师集结于樟树,第24师集结于丰城西北之赣江北岸,新编第13师集结于临川;第2纵队第50师集结于西山万寿宫,独立第14旅集结于靖安;第3纵队第77师集结于上高,新编第5师集结于高安;总预备队第8师集结于南昌。
企图一举消灭红一方面军于袁水流域的清江(今临江)至分宜地区。
此外,湖南军阀何键令其第19师进驻袁州,配合鲁涤平所部行动。
企图消灭红一方面军于袁水两岸地区。
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约4万人正在中央苏区西北部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两岸地区活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
讨论中,有一种意见主张仍按中共中央和军委8月初的指示,进攻南昌、九江,以迫使国民党军转入防御,放弃其"围剿"。
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提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宜脱离苏区贸然攻打大城市。
面对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应主动退却,将敌诱进苏区内,发现和造成敌之弱点,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选择有利于红军作战之战场,集中兵力适时反攻,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以粉碎其"围剿"。
10月30日,总前委在罗坊会议上通过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并决定红军主力东渡赣江,在地形、群众条件较好,便于尔后发展的赣江以东地区作战。
据此,中央苏区党、政、军、民迅速行动,进行政治动员,实行坚壁清野,部署游击作战,建立支援红军作战的组织等反"围剿"准备。
11月5日前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以红3军(军长黄公略)留在赣江西岸监视国民党军;率主力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红1军团第4(军长林彪、政委彭清泉)、第12(军长伍中豪、政委谭震林)军等部,从袁水两岸东渡赣江,转到新淦(今新干)、崇仁、南城、宜黄、乐安、永奉之间地区,并向樟树镇、临川方向进逼,开展群众工作,为反围剿作准备。
5日,鲁涤平3个纵队开始进攻。
7日,分别进至清江、新淦、新喻(今新余)、分宜等地。
均因红军已先期转移而扑空。
国民党军扑空后,鲁涤平得悉红军主力已东渡赣江,深恐红军夺取樟树镇、临川,遂以第3纵队仍在赣江西岸进攻,以第1、第2纵队尾追过赣江,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红一方面军为保存实力、待机破敌,即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消耗、疲惫、迷惑国民党军,主力于中旬分别由赣江以东新淦、崇仁、南城、南丰、吉水之间地区和赣江以西路口、油田地区,逐次向苏区中部的东固、龙冈地区转移。
18~20日,"围剿"军各纵队分别进至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等地,再次扑空,遂转入就地"清剿",为进攻苏区中心区作准备。
12月初,红20军分散在富田、东固、龙冈地区活动,并与当地群众在东固附近山头构筑假工事迷惑敌人;主力则秘密移至宁都县黄陂、小布、洛口地区集中。
中旬,又移至平田、砍柴冈、安福圩地区隐蔽集中,抓紧整训和筹措给养。
使进到吉安、南城一线的围剿军各纵队再次扑空。
鲁涤平部两次扑空后,就地转入清剿,为进攻苏区中心区作准备。
12月上旬,蒋介石到南昌亲自组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确定于中旬开始,各路"围剿"军以东固地区为会攻目标,分进合击。
并急电催调第19路军由武汉入赣参战;另调驻福建的第56、第49师、暂编第2旅向闽赣边界推进,堵截红军。
至此,"围剿"军总兵力增至11个师又2个旅,共10万余人。
为了加强指挥,设立了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以鲁涤平兼行营主任;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并催调第19路军两个师入江西参战,在福建的两个师又1个旅也向闽赣边界推进,堵截红军。
其部署:第6路军第24师由蛟湖向东韶、洛口、宁都进攻,第8师由黄陂、南丰之线向广昌、宁都、雩都(今于都)进攻,第56师经建宁向石城推进;第49师和暂编第2旅向瑞金、会昌推进;第9路军第18师由永丰分经古县、白沙向东固进攻,第50师由乐安分经招携、藤田向龙冈、东固进攻,新编第5师由吉安经富田向东固进攻;第77师主力守吉安,一部向安福方向"清剿";第19路军第60、第61师经萍乡分向万安、泰和推进;第12师第34旅仍防守赣州。
红军适时反攻,打破"围剿"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鉴于国民党军宽大正面的"围剿"布势及战线拉长,间隙过大,兵力分散,且"围剿"军均非蒋介石嫡系部队,派系复杂,难于协调等情况,于12月中旬在宁都县黄陂召开总前委会议,再次缜密研究反"围剿"作战方案。
毛泽东等鉴于战场态势已利于红军反攻,决定选择接近红军集中地的"围剿"军主力为歼击目标,集中兵力实施中间突破,割裂"围剿"军整个部署,然后各个击破,粉碎"围剿"。
为不失时机地转入反攻,方面军派第12军第35师赴兴国东北约溪地区引敌西向并监视之,主力全部集中到黄陂、麻田地区隐蔽待机,抓紧进行政治鼓动和临战准备。
12月16日,各路国民党军开始向苏区中心区进攻。
19~21日,新编第5师(后改称第28师)、第18师先后进占东固,未见红军主力,该两师却在浓雾中发生误战。
第50、第60、第61、第24、第8师分别进到招携、万安、泰和、草台岗、新丰、三坑等地。
沿途屡遭红军小部队和地方武装袭扰、阻击,交通运输常被阻断,故进展迟缓。
红军集中到黄陂、麻田地区隐蔽待机;同时派出第12军第35师独立活动于兴国东北的约溪地区,严密监视并吸引西面之国民党军。
24日至28日,国民党军第28师进至因富,第18师先头1个旅进到南垄;第50师进到源头,准备续攻小布;第24师经东韶进至洛口;第8师进到广昌,先头进至头陂;第60师准备经赣州转向北进,配合泰和之第61师进攻兴国。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得悉第50师欲孤军进犯小布,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歼灭孤军进犯小布的第50师。
25日和27日,红军主力两次在小布附近设伏,都因第50师未脱离源头巩固阵地,不能求歼该师于运动中而未达预期目的,遂撤回原集结地待机。
28日,鲁涤平下令其深入苏区的5个师向宁都以北的黄陂、小布、麻田地区的红军实施总攻。
29日,其前线总指挥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以1个旅留守东固,率师部和两个旅进占龙冈。
红一方面军总部得悉第18师主力向龙冈推进,抓住该师孤军深入、立足未稳的有利时机,当即决定以1个团兵力在赤卫军、少先队配合下,牵制源头、洛口、头陂之第50、第24、第8师;集中主力分左、右两路秘密西进,求歼第18师主力于运动中或立足未稳之际。
29日下午,方面军在向龙冈前进途中,查明第18师主力已到龙冈,当晚确定围攻龙冈的部署:左路红3军为右翼,于30日晨占领木坑以北地区,继向龙冈攻击前进,红12军(欠第35师,指挥第64师)为左翼,于30日拂晓向表湖前进,以一部占领龙冈南端之盲公山,主力截断龙冈至南垄大道,从兰石、茅坪攻击第18师侧后;右路红3军团、红4军以主力向上固、下固前进,以一部到还铺附近,向龙冈西北端之张家车攻击前进,如上固无敌,主力向还铺、张家车攻击前进,以一部向下固、潭头警戒。
在约溪地区的红35师,于30日午前插至南垄、龙冈之间,配合红12军主力攻击龙冈,并向南垄警戒。
方面军总部30日进至小别附近的黄土岭指挥。
30日晨,第18师第52旅为先头,师部和第53旅随后,由龙冈向五门岭前进。
9时许,其先头在龙冈以东小别附近,突遭居高临下之红3军先头第7师迎头痛击。
张辉瓒误认为是红军小部队袭击,自恃兵力、武器占优势,遂组织部队向红军阵地反扑。
战至中午,红3军全部加入战斗,第18师亦展开两团兵力猛攻,战斗十分激烈。
15时许,张辉瓒率4个团拼力向红军实施多路进攻,又被击退。
此时,红4军和红3军团一部已插到张家车,截断了第18师与东固、因富的联系,并从侧后向龙冈猛攻;红3军团主力占领了上固及附近有利阵地,切断了敌从西北方向增援和龙冈之敌向西北方向突围的道路。
至16时许,完成了对第18师主力的合围,红军即发起总攻。
张部向西北突围未逞,全军溃散。
激战至18时许,红军全歼第18师师部和2个旅,活捉张辉瓒。
第18师主力被歼后,深入苏区的其他各路"围剿"军闻讯退缩。
其中,第50师于1931年1月2日晨分路溃逃,主力经南团撤往东韶。
红一方面军总部当日决定,分左、中、右三路尾击第50师主力。
中路红12军经南团、琳池由西向东攻击东韶;左路红3军团经头陂由北向南攻击东韶;右路红3军到达田营后,以主力牵制第24师,以一部迂回东韶以东攻击;红4军为总预备队,随红12军跟进;方面军总部进到龙坛指挥战斗。
3日,红军中、左路相继进抵东韶附近,旋即向立足未稳之第50师发起攻击,激战至15时许,分别突破其防御。
但这时,因右路红军尚未迂回到东韶东端,第50师余部乘隙向东和东北方向窜逃。
红军奋起追击,再歼其一部。
此战共歼第50师1个多旅。
东韶战斗后,各路国民党军争相撤离苏区,在兴国、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之线转入防御。
至此,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战斗胜利后,毛主席在兴奋中写下了一首词: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