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教学开题报告
课堂朗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朗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堂朗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和语感,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课堂朗读教学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传统朗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2. 探讨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3. 实施朗读教学策略,并评估其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了解朗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2. 观察多个课堂的朗读教学过程,记录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反应;3. 进行访谈,与教师和学生交流他们对朗读教学的认识和体验;4. 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朗读教学策略的看法和评价;5. 分析数据,总结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传统朗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分析传统朗读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系统性、重复性和互动性等。
2. 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级朗读和小组合作等。
3. 朗读教学策略的实施与评估:在实际课堂中,运用所研究的朗读教学策略,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评估教学策略的效果。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课堂朗读教学的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果:1. 揭示传统朗读教学的问题和局限性;2. 提出一些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3. 通过实施朗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4.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朗读教学策略。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出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改进朗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开题报告-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现状
〔一〕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在国内或国外研究的现状:
朗读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朗读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朗读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教学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从传统的语文教学到近年来的语文课改,朗读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通过大量的听课和调研,笔者发现现实中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偏重“讲〞和“问〞,目标不明确;朗读涉及面狭窄,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形式上“喧宾夺主〞和方式上“放任自流〞;教学中忽略学生情感,评价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等。
〔二〕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在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的状况:
从我校近几年每学期的期末朗读、口语考试评价的情况来看,我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朗读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正确,50%的学生达不到流利,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更是聊聊无几。朗读水平达到5星的学生只有30%——50%左右,达到4星的有30%——40%,达到3星的有10%——30%,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停留在2星和1星之间。在朗读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读学过的一篇课文,出现的多字、少字、错字和不看标点随意停顿等情况较多,更不用说要留意长句的停顿,读得有感情了。接受调查的老师中,几乎是70%的教师感叹学生不会读书,又公认朗读很重要,应该指导学生达到课标对于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一〕研究的目标:
1、教师层面的目标:
A、仔细观察平时学生朗读时存在的弊病,分析归纳这些朗读弊病的原因;
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和提高阅读水平。
一、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1.创设浸入式的语言环境,如在教室设置语言角落,增添与语文相关的图片、书籍和游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2.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有趣的录音、故事和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力和模仿能力。
3.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二、使用多种朗读形式1.整体朗读:教师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提前给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随后逐步加深理解。
2.小组朗读: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加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个别朗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发音、停顿等问题。
三、注重模仿和训练1.模仿:教师可以先模仿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要求学生跟读,训练学生的发音技巧和口腔肌肉的灵活性。
2.慢速训练:将文章分段,先进行慢速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和表达方式,然后慢慢加快速度。
3.逐句训练:让学生逐句进行朗读训练,重点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和停顿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掌握朗读技巧。
四、结合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肢体语言:通过观察和模仿,引导学生利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语文内容,增加语文表达的多样性和活跃性。
2.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文章中的情感,如欢喜、悲伤、愤怒等,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及表达能力。
五、设计丰富的朗读任务1.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和角色,更能体验到语文的乐趣。
2.朗读比赛:设置小组或个人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强他们语文朗读的自信心。
3.朗读作品展示: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并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
六、及时反馈和评价1.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
课堂朗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朗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课堂朗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朗读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并且有助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被忽视或者被简单地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朗读课堂活动,探索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并且评估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朗读策略的设计和选择本研究将设计和选择一些有效的朗读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合作朗读等,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朗读表现。
2. 朗读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在课堂朗读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非常重要。
本研究将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文本,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3. 朗读评估和反馈本研究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评估、书面评估和同伴评估等,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他们不断改进。
4.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
而在本研究中,教师将扮演更多的是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朗读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四、预期成果和影响通过本研究的实施,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果和影响:1.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3. 探索一种有效的课堂朗读模式,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4.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研究计划1. 研究时间安排本研究将在一学期的时间内进行,包括前期准备、课堂实施和后期总结等阶段。
2. 数据收集和分析本研究将收集学生的朗读作业、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等数据,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和达到研究目标。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读不连贯,特别是长句;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第三、容易读错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造成严重拖音;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第七、朗读时缺乏感情。
所以,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刻不容缓。
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许多名家有关朗读的论述。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三、研究的内容1、以语文课堂为实践基地,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朗读指导方法,使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学好语文。
《小学生朗读习惯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昌黎县“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小学生朗读习惯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都习惯说本地方言,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方言,但普通话表达却很差。
学生中普遍存在字音不准、朗诵无表情、语言水平低下,甚至出现唱读现象等状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课题组教师收集资料,找到已研究出来的朗读方法,如:扣题直读、扣词熟读、扣段精读、扣章朗读;授之以法导之以读、范读引路潜移默化、读中感悟悟中促读、比赛朗读激发兴趣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对学生每一次朗读活动的具体要求。
综合上述朗读教学方法,以及根据农村学生朗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以“培养小学生朗读习惯的研究”为课题,开展一系列活动。
二、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还能重现语境,帮助领悟文章内涵,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还能发展思维水平。
但在教学中由于对朗读的认识不够,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比例不大,平均不足七分钟。
其次是朗读的质量不高,只是要求声音洪亮、读得通顺流利即可。
再次是朗读都无目的,为什么而读,采用什么方法来读,读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明确的标准。
致使每一次珍贵的朗读都成为泛泛而读。
为落实《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我们提出了“小学生朗读习惯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文章的内涵。
做到每堂课上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会读、好读、乐读,进而产生独特的自我理解力进而美文美读,然后能把自己的理解与大家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方法,体验自我成功感。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开题报告1. 引言语文朗读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修养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生朗读语音不准确、表达欠缺感情、缺乏节奏感等。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技巧,从而提升学生朗读的效果和质量。
2. 目的与意义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技巧的培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具体而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提高语音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朗读带有感情;•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朗读更富有韵律感。
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朗读技巧,促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展开,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3. 研究内容本文将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正确的发音方法语音准确是朗读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朗读时,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掌握汉字的正确发音规则,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语音准确性;•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自主发现和纠正发音错误。
3.2 朗读中的表达能力培养朗读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传达出文字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在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表达能力:•理解文本的含义和情感,并将其融入朗读中;•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调、音量和速度,在朗读中抓住重点,体现感情;•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物性格与情感。
3.3 节奏感的培养朗读时的节奏感是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的重要因素。
在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节奏感:•熟悉并掌握各种基本的朗读节奏形式,如长句、短句、停顿等;•通过音乐和节奏感强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掌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重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韵律感。
4.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手段,来验证小学语文朗读技巧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我们将:•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朗读技巧的情况,并记录学生朗读的准确性、表达能力和节奏感等数据;•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朗读技巧的认知和评价;•进行实验比较,分析使用朗读技巧前后学生朗读的效果差异。
《提高一年级课文朗读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一年级课文朗读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研究内容:1.研究朗读问题。
(1)把握好速度及适当的停顿;(2)读好“轻声”、“儿话音”及变调等;(3)读好标点,建立句子概念。
(4)读好长句,学会换气和停顿,形成语感。
(5)读好词语,杜绝唱读。
2.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
3.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
1、先让学生读准拼音,奠定朗读基础。
(尤其是针对一些方言区域来的孩子,要练习好n、l、f、h及平翘舌、前后鼻音等)2、读好好段、篇,指导感情读文。
3、“情”、“趣”结合,提高朗读信心,激发兴趣4.形成朗读教学。
(三)、方法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指导打好基础。
3.教育调查法:了解学生各自特点,为分组做好准备,设计调查表,调查分析学生心中理想的分组方式,并提出自己的分组建议;4.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具体步骤,最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5.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6、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四)、课题组织、分工1、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制订研究方案,具体实施各阶段的活动,并负责收集、分析、整理活动材料。
2、课题组成员:负责调查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程度,记录材料,分析不喜欢学朗读的原因。
3、负责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上研讨课的工作,并收集材料,分析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朗读》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和内容3.朗读教学的实践方法和策略朗读教学的实践方法和策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课文,设计有趣的朗读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朗读活动。
2)注重朗读的语音语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语音语调,注意语调的起伏和停顿,使其朗读更加地生动自然。
3)强调朗读的感情表达。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课文的情感色彩,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4)注重朗读的语言表达。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结题报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的教学策略密切相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3)朗读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反思,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如教学经验、教育背景、专业知识等。
2.关注学生特征,如研究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
3.关注教学环境,如课堂氛围、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
4.关注教学策略,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本次研究的实际情况,重点探讨了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之处。
通过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如设定朗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训练朗读技巧等。
(完整版)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教学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教学》开题报告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张华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教学课题界定:朗读教学: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记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理解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因此,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其语文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达到有效性朗读。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5.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校级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学科分类小学语文一、问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
语文教学其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叫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涵丰富的情感”。
现在由于语言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使用普通话,环境和氛围的缺失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加之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朗读重视不够,朗读时间较少,缺乏系统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普遍只要求学生朗读,但缺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
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的朗读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对语文朗读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从学校组织的听课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中的“读”却存在着许多弊端。
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读书的场面不断出现,却停留在“高耗低效”的层面上,朗读的量提高了,但质并没有保障,从而使得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实效性,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机械的一遍一遍的读,学生的思维没有“由文到情”的体验过程,自然读书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我们将《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作为我们低年级语文组本学年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界定:朗读能力: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朗读能力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的能力。
通过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策略:“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
一般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策略有:1、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如:在读中注重语音、语气、语调和语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文本的朗读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诵教课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导读:本文《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诵教课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议论和分享。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诵教课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彭小英一、课题的提出朗诵,是把文字转变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建性活动。
是一种作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达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诵是最重要的。
朗诵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益于发展智力,获取思想熏陶,朗诵有助于感情的传递。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诵的基本要求是" 学惯用一般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各种原由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广泛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旧存在。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读不连接,特别是长句;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第三、容易读错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诗歌、儿歌简单读成快板;第五、齐读中随着人家节奏读,造成严重拖音;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爱朗诵;第七、朗诵时缺少感情。
所以,展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诵教课策略研究迫在眉睫。
经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畅这些朗诵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诵,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实的 " 情动于衷而发与言 ".其研究成就,对小学生的语感培育致使我们整此中华民族的语文修养的提升拥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行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照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足重视学生的朗诵,让学生在频频的朗诵中领会语言所包含丰富的感情,并与自己的感情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课的基本环节。
"2. 很多名家有关朗诵的阐述。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诵也曾说过:"身临其境,激动处还他激动,委宛处还他委宛务必尽兴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感情,美读得其法,不只认识当时作者说些什么,并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交流。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共五则范文)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报告通河县实验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所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
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以《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活动过程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7)五、课题研究成果(一)、检测学生朗读水平,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初,组织教师检测学生朗读水平,发现了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如下:1、部分学生养成拖腔拖调的习惯即“唱读”没有纠正,相当严重。
2、多数学生朗读声音细小,捏着腔读,声音没有放出来,有的同学朗读时听起来像“蚊子哼一样”。
3、一部分学生朗读的速度很快,没有停顿、快慢。
4、少数学生仍有多字、漏字、读错字现象。
5、还有部分学生朗读时不连贯,一字一顿,读破了句子。
(二)、反思教师的朗读教学,找出问题的根源。
1、没有保证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课堂上的朗读只是蜻蜓点水。
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先重视生字教学,再注重字词理解,接着就是通讲课文,如何分段,表达怎样的中心思想等等,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字词、主要内容,其余内容完全交给学生早读课去背诵。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开题报告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开题报告一、引言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而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较低,存在着吐字不清、语调单一、缺乏感情表达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指以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方式将文字表达出来的阅读形式。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表达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品的内涵。
因此,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三、朗读技巧的培养1. 吐字清晰吐字清晰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生在朗读时应注意发音准确,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发音错误的音节,如"zh"、"ch"、"sh"等,要特别重视。
此外,正确的咬字和舌位的调整也是保证吐字清晰的关键。
2. 语调抑扬语调抑扬是朗读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学生在朗读时应注意把握句子的语调,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情感变化,适当调整语调的高低起伏。
通过模仿老师或优秀的朗读者的语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调的运用,并且能够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感情表达朗读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朗读将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者。
学生在朗读时应尽量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并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量的调整等方式来表达出来。
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并将其真实地表达出来。
四、朗读技巧的训练方法1. 阅读训练阅读是朗读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感,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包括课内课外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模仿训练模仿是培养学生朗读技巧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朗读者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模仿,通过模仿来学习他们的语音语调、感情表达等技巧。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研究报告《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朗读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在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要的是书面成绩,朗读并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语文教学往往忽略了朗读教学,即使有心重视朗读,也是心有余而时间不足。
也有的老师对朗读的方法技巧及目的一知半解,一味追求声音洪亮、整齐,导致朗读训练的缺失,朗读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正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课题中选择了“指导朗读、真情感悟”的教学研究。
实践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朗读活动,进行有要求、有指导、有评价的训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尚且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重视朗读。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思维能力。
掌握住朗读时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品读文章,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重的落实。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开题报告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开题报告一、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而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许多小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发音不准确、语调单一、表情呆板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二、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同时,朗读也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表达习惯,为日后的演讲和表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正确的发音朗读的基础是正确的发音。
学生在朗读时,应注意每个字音的准确发声,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音节。
可以通过反复听范文、模仿老师的发音、与同学互相纠正等方式来提高发音准确性。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子词典等工具进行发音查找和纠正。
四、把握语调和节奏朗读不仅要注意发音,还需要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语调是指声调的高低变化,节奏是指语速的快慢变化。
学生在朗读时,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语调和节奏调整,以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观察优秀朗读者的表演等方式来提高语调和节奏的把握能力。
五、注重情感表达朗读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更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学生在朗读时,应尽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表情的丰富变化等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可以通过细致品味文章、模仿角色的情感表达等方式来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六、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朗读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以使朗读更加流畅和有吸引力。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朗读诗歌、儿歌等具有明显韵律感的文本,培养自己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听音乐、学习乐器等方式来提高对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感知能力。
七、朗读技巧的培养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标注重点词语、调整语速等方式来突出文章的重点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教学》开题报告
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张华
课题名称及其界定一、
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教学课题名称:课题界定:朗读教学: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记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理解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因此,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其语文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达到有效性朗读。
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让学
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
的理解;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
楚的、直接的反馈;5.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
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
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有效教学的策略》肖川)
本课题的实践价值:
希望通过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够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
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达到有效性朗读。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
.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
指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能,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的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教学水平。
3.形成“有效朗读指导”的操作策略,总结出基本规律,以改进朗读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本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8年3月)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8年4月—2018年5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
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8年6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主要措施:
为了切实有效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打算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
1.调查研究法: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有效朗读的教学研究打好基础。
2.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3.观察实践法:课题研究期间,对本校同年级各班朗读情况进行观察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跟踪分析,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5.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六、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1.课题组成员科研水平
本次参加课题研究的三名教师都是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
线教师。
陈晓燕老师被评为“教坛新秀”,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
表。
沙暐、刘付平老师是一级教师,有多年从教经验。
2、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分工
张华课题负责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陈晓燕、刘付平.
沙暐负责和课题相关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