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

合集下载

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要想学好一门科目一定要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高一化学有哪些知识点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呢?1.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篇一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检验类型、鉴别: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2.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篇二氨气及铵盐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

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

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NH4NO3+NaOHNaNO3+H2O+NH3↑2NH4Cl+Ca(OH)2CaCl2+2H2O+2NH3↑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3.化学高一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篇三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

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

一、当溶液酸碱性不同时,考虑使用石蕊: 例1 如何鉴别NH4Cl、 NaCl、 NaAc三 种无色溶液?
解析:由于NH4Cl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使石蕊 变红,NaAc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使石蕊变蓝。 而NaCl不水解则溶液显中性石蕊不变色。 因此可用石蕊试液进行鉴别。
二、当被鉴别物质中阴离子几乎相同而阳离子不 同时,考虑使用强碱溶液(NaOH)。 例2 如何鉴别NH4Cl、CuSO4、FeCl3、FeCl2 Na2SO4五种透明溶液? 解析:利用加入NaOH溶液时各反应现象不同加 以鉴别--NH4++OH-=NH3↑+H2O 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 气体;Fe3+ + 3OH- = Fe(OH)3↓ 产生红褐色沉淀; Cu2++ 2OH- = Cu(OH)2↓ 产生蓝色沉淀;Fe2+ + 2OH- = Fe(OH)2↓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 最后变为红褐色,因为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但Na2SO4溶液不反应而无现象。
解析: 当加入新制备的 Cu(OH)2 悬浊液时,常 温下甲酸、乙酸使Cu(OH)2悬浊液变为蓝色澄清 溶液;多羟基的甘油、葡萄糖使Cu(OH)2悬浊液 变为绛兰色澄清溶液;但乙醇因无反应而无现象。 两蓝色溶液加热时,甲酸中产生红色沉淀,而乙 酸中无此现象;两绛兰色溶液加热时葡萄糖中产 生红色沉淀,而甘油中无此现象。
鉴别中要注意的问题
取少量未知液 注意表达顺序: 操作—描述现象—得结论
鉴别物质题的类型
1)不加限制条件 2)只用一种试剂 3)不用试剂鉴别
物质的鉴别——思路原则
• 利用被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 • (包括焰色反应),如颜色(包括水溶液 中的离子)、气味、溶解性等。 • 利用被鉴别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酸碱性及 其它典型的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推断

化学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推断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①、观察法一些物质在颜色、气味等存在不同之处,可用观察的方法鉴别它们。

例如,铜和和铝的颜色不同,通过观察,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铝;酒精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酒精有特殊的气味,水无气味,通过鼻子闻就可以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来;再如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也可以通过观察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

②、溶解法溶解法常用于鉴别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

如碳酸钠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粉末,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能溶解的是碳酸钠,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钙。

③、燃烧法把需要鉴别的物质分别点燃,通过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不同进行鉴别。

如要鉴别H2、CO、CH4,分别点燃,初中化学一对一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滴生成的是H2或CH4,无水滴生成的是CO,再把烧杯倒过来,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CH4、不变浑的是H2。

再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鉴别它们时,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瓶气体中,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火焰基本不变的是空气。

我们还用燃烧法鉴别棉布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点燃这两种纤维,发出烧焦羽毛腥臭气味的是羊毛,发出烧焦棉布味的是棉布纤维。

④、灼烧蒸发法我们在鉴别食盐水(或海水)和水(或盐酸)时可用灼烧蒸发法,具体操作为:用分别玻璃棒蘸取待测的液体,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小颗粒留下的是食盐水(或海水),没有的则是水(或盐酸)。

⑤、滴加试剂法滴加化学试剂是实验室中常用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在初中化学中,滴加的试剂有酸碱指示剂、某些酸、碱、盐的溶液。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于鉴别酸和碱。

例如有三种无色液体,食盐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鉴别这三种无色溶液时,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食盐水。

高三实验复习物质的检验

高三实验复习物质的检验

D
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
CD 能鉴别的是( A.Na2SO4 H2SO4 B.HCl NaOH C.NaAlO2 KHCO3 D.NaOH FeCl3
) AlCl3 BaCl2 K2SO4 NaHCO3 NaCl NaHSO4 MgCl2 K2SO4
4、下列各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括号内物质) 及相互之间的反应不能鉴别的是( D ) A.HNO3、KOH溶液、KNO3溶液(石蕊试液) B.CaCO3、Mg(OH)2、AgCl(稀盐酸) C.Na2CO3溶液、NaCl溶液、稀HCl(酚酞试液) D.Na2CO3溶液、 NaCl溶液、Na2SO4溶液(氯 化钡溶液)
物质的检验
主 要 类 型
鉴定:指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定的方法将物质组成成分 一一检验出来。(未知名字) 鉴别:用一定的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质区分开来。(已知名字) 推断: 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 推理出被检物的组成。
一、常见物质的检验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H+、K+、Na+、Fe2+、Fe3+、Cu2+、 Al3+、NH4+ )
亮的红色,并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3)乙醛或葡萄糖:加入到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产
生 银镜 ;或加入到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有 红色沉淀 生成.
(4)乙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或与Na2CO3或NaHCO3 溶液反应有气泡生成;或使新制Cu(OH)2悬浊液溶解 得蓝色溶液. (5)乙酸乙酯: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 红色 变浅或 消失 . (6)淀粉:滴加碘水,呈 蓝色 .
1、特征现象法: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 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作为已知试剂去鉴 别其他的物质。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专题五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专题五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①过滤法:适用于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的分离及可溶性
固体和不溶性固体的分离,如粗盐的提纯。
②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明显差异的两种可溶
性固体的分离,如KNO3和NaCl的分离。
(2)化学方法。
①生成沉淀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沉
淀而分离出来。
②生成气体法:利用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
质分离、提纯的推断。
4.常见题型
(1)文字叙述题;(2)两两组合实验题;(3)迷宫(或几何图形)转
化题;(4)综合实验装置图形题;(5)实验推断结论评价题。
5.解题思路
注意突破口的选择:
①颜色特征。
紫红色固体:
黑色固体:、、 、
绿色固体: ()
石油燃烧相同的气味,燃烧处有熔珠。
②硬水、软水的鉴别:用肥皂水鉴别。
③化肥的鉴别:磷肥呈灰白色,铵态氮肥有氨味。
二、物质的推断
1.原理
根据已知实验现象或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推理。
2.突破口
物质推断的常见突破口为:沉淀、气体、特征颜色、特征反
应等。
3.主要类型
(1)涉及物质鉴定的推断;(2)涉及物质鉴别的推断;(3)涉及物
气体而分离出来。
③转化法:将杂质用化学试剂转化为待提纯物。
(3)分离和提纯的区分。
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开,要保留其中各种物质,且要恢
复到本来的状态。
提纯:需加入试剂除去杂质,被提纯物质必须恢复原状态且
不能引入新杂质。
4.注意:(1)分离提纯的方法中优先考虑物理方法,如过滤、
蒸发、结晶等。
(2)所选试剂或方法能将杂质除尽,不能带进新的杂质。
其他物质间的两两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去鉴别其他试剂。

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

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 Na2CO3溶液 石蕊溶液 Na2CO3溶液 Na2CO3溶液
水 水
注:有时可利用相互反应:如: NaOH HCl NaCl (酚酞试液)
不用外加试剂鉴别
分步鉴别:(CuSO4溶液、FeCl3溶液、紫色石蕊等)
例1:不用其它试剂,能够鉴别石蕊、盐酸、Ca(OH)2、 NaOH、Na2CO3五种溶液,第二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A、盐酸 B、Ca(OH)2 C、NaOH D、Na2CO3
例3:(13省适合)实验室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
溶液,所含溶质分别是HCl、H2SO4、NaOH、BaCl2、
CuSO4中的一种。首先判断出A为
溶液,理由是

实验小组同学又通过以下实验实行鉴别:
实验后观察到:A、B混合产生
蓝色沉淀,A、C混合产生白色沉
淀,C、D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其
余均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
现有三种溶液分别是稀H2SO4、NaCl溶液和石灰水,以 下试剂无法完成的是:
A.紫色石蕊 B.无色酚酞 C.稀盐酸 D.纯碱溶液
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固体)的是:
A、生石灰 氯化钠 B、碳酸钙 氢氧化钠
C、苏打 小苏打
D、硝酸钾 硝酸铵
用水鉴别生 石灰和氢氧 化钠?
以下溶液分别能跟CuSO4、盐酸、Na2CO3溶液反应, 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A、Ca(OH)2 B、H2SO4 C、NaOH D、AgNO3
HCl+NaOH=NaCl+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B为 溶液,C与D反应方程
式为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专题复习(物质的存、鉴别、检验、推断、变质、提纯)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专题复习(物质的存、鉴别、检验、推断、变质、提纯)
①变蓝 ②变红 ③pH>7 ④产生红褐色沉淀或 蓝色絮状沉淀
离子 所用方法(试剂)
Cl-
盐酸或 可溶性 盐酸盐
SO42-
硫酸或 可溶性 硫酸盐
AgNO3溶液和 稀硝酸
Ba(NO3)2或 BaCl2和稀硝酸
CO32-
碳酸盐
① 盐酸
② Ca(OH)2溶液 和盐酸
现象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 的白色沉淀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 的白色沉淀
波尔多液和中和酸性土壤。
NaOH: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Na2CO3: 除去油污,用于制石油、肥皂、造纸、
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CaCO3: 常见建筑材料,补钙剂。 NaCl: 常于的厨房的调味剂。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专题复 习(物 质的存 、鉴别 、检验 、推断 、变质 、提纯 )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SO42-与Ba2+
• 题干中隐含条件: ① 酸性溶液(或PH<7): 则溶液中有H+
② 碱性溶液(或PH>7): 则溶液中有OH-
③ 无色溶液: 则排除有颜色的离子:Cu2+ (蓝色)、Fe2+(浅绿色)、 Fe3+(黄色)、MnO4-(紫 红色)等。
【练 习】
1. 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共存的是( C )
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
有白色沉 淀并有能 使红色石 蕊试纸变 蓝的气体
(NH4)2SO4
只有白色沉淀
只有能使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 的气体
K2SO4 NH4Cl
没有明显现象 KCl
3、 不用试剂鉴别
a. 不用任何试剂,可根据待测物的物理 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情况)先 鉴别出其中的一种物质,再利用该物 质鉴别其他物质。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及鉴别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及鉴别方法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定及鉴别方法物质的鉴定和鉴别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所研究的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通常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进行物质的鉴定和鉴别。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颜色鉴别法: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其成分。

比如,我们知道氧化铁会呈现红色,氯化铜会呈现蓝色。

2.布洛萨斯试剂:布洛萨斯试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它可以检测还原性物质的存在。

比如,将布洛萨斯试剂滴加到一个物质上,如果物质变成蓝紫色,则说明该物质可能含有还原性物质。

3.密度鉴别法: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利用密度鉴别法,我们可以测定物质的密度,并将其与已知物质的密度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物质的成分。

4.溶解性鉴别法: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通过观察物质在水、酒精等溶剂中的溶解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性质。

5.燃烧鉴别法:不同物质在燃烧时的现象也是不同的。

比如,有机物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和烟雾,无机物燃烧时会发出特殊的光和热。

6.pH鉴别法:物质的酸碱性也是鉴别物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我们可以测试物质的酸碱性,并据此进行鉴别。

7.化学反应鉴别法:利用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鉴别物质的性质。

比如,将物质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话,可以初步推断物质可能为一种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仅是一些初步的鉴别手段,在正式的实验中还需要结合更复杂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来进行准确鉴别。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物质,比如金属离子,我们可以通过火焰颜色的鉴别来确定其种类。

每种金属离子在燃烧时都会有不同的颜色,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金属离子在搭配适当试剂(比如硝酸钠)后燃烧的颜色来鉴别物质的成分。

总结起来,物质的鉴定和鉴别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对物质进行准确的鉴定和鉴别。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还具有推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讲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讲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讲义一、引言在化学学习中,物质的鉴别与推断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还能加深我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讲义将系统地介绍物质鉴别与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物质鉴别的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初步判断物质的种类。

例如,铜是紫红色的固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物理性质法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进行鉴别。

例如,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可以利用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氯化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法(1)燃烧法根据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现象不同进行鉴别。

例如,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通过燃烧产物来判断。

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酸碱指示剂法利用酸碱指示剂(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鉴别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法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现象来鉴别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例如,将锌、铁分别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较快的是锌,较慢的是铁,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

4、特定试剂法(1)澄清石灰水常用于鉴别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化铜可用于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通过加热的氧化铜时,分别产生不同的现象,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物质推断的思路1、审清题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和信息,明确推断的目标。

2、寻找突破口从题目中找到明显的特征或特殊的现象作为突破口。

例如,有颜色的物质、产生气体或沉淀的反应、特殊的反应条件(如高温、通电等)。

3、逐步推理根据找到的突破口,结合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逐步推断出其他物质。

4、验证答案将推断出的物质代入原题,检查是否符合题目中的所有条件。

初三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复习教案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一、中考复习要求1、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以与盐酸、硫酸和碳酸盐。

2、会使用指示剂和PH试纸鉴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3、会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以与常见物质的其它特征判断物质的存在。

二、基础知识回顾1、常见气体的检验:气体检验方法实验现象O2将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木条。

H2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色,烧杯内壁有生成。

CO2将气体通入到中。

澄清石灰水变。

CO(1)点燃,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2)将该气体通入灼热的,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1)火焰呈色,澄清石灰水变。

(2)灼热的氧化铜变色,石灰水变。

CH4点燃,先再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将附有的烧杯罩上。

火焰呈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生成,另一烧杯内壁。

2、酸、碱、盐的检验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BaCl2(或Ba(NO3)2)溶液和稀硝酸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AgNO3溶液和稀硝酸溶液蕊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色。

②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pH 7。

碱性溶液①取少量于试管,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①无色酚酞试液变色②红色石蕊试纸变色③pH 7。

3、物质的鉴别和推断(1)物质的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一区别的过程。

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余下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2)物质的推断:根据实验内容、步骤、现象以与物质的其它特征,通过推理确定未知物的成分。

请归纳初中学到的常见物质的特征。

①、具有唯一性的物质、元素、相对分子质量最轻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非气态物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的自然资源有和。

空气中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其次是,空气中含量(按质量计算)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物质的鉴定、辨别和推断

物质的鉴定、辨别和推断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蓝色火焰:CO、CH4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蓝紫色火焰:S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氨气三、常见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方法实验现象H+(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7加入少量Zn粒有气泡产生OH-碱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用H试纸测量其pHPH>7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沉淀氯化铁溶液红褐色沉淀CO32-滴加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l-滴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SO42-滴入盐酸酸化再滴入氯化钡酸化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滴入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NH4+加入强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试纸变蓝Fe3+滴加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Ca2+插入铁丝表面有红褐色固体滴入强碱溶液产生蓝色沉淀1化学无处不在,右图是物质间发生反应时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2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共存且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是是()KCl Na2SO4HCl KCl KOH Na2CO3BaCl2HNO33有四种澄清透明的溶液:①MgCl2溶液②Cu(NO3)2溶液③K2SO4溶液④KOH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就可进行鉴别,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A.④①②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5.(多选)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NaOH、NaCl、MgCl2、FeCl3 B.Na2CO3、稀H2SO4、稀HCl、NaNO3C.Na2SO4、BaCl2、KNO3、NaCl D.K2SO4、Na2CO3、BaCl2、稀HNO36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NaOH HCl H2SO4KNO3Na2CO3Na2SO4HCl NaCl HNO3Na2SO4Na2CO3HCl7(多选)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

物质的检验方法与技巧

物质的检验方法与技巧

物质的检验方法与技巧
1、物质的检验的类型
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定、鉴别和推断等类型。

鉴定:鉴定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检验它是不是这种物质。

若是离子化合物,必须检验它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鉴别: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推断:推断是根据已知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运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推理,判断被检验的样品是什么物质。

或样品中含有什么物质,不含什么物质等。

2、物质检验的方法
物质的检验一般包括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四个部分:
①“先取样,后操作”。

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③要“先现象,后结论”,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气泡产生”或“有无色气体放出”,不能说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有无色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3、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最关键的是掌握有关阳离子、阴离子的检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物质检验归纳

物质检验归纳

物质检验归纳审核:九年级化学组编写:初中化学知识归纳:重要离子的检验在这里,我们要对初中重要离子的检验来做一次分析与总结,让大家在理解离子检验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熟悉离子检验的各种题型,提高相关的解题能力。

总体思路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物质检验(包括离子检验)的定义:物质的检验是指根据物质具有的不同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上的差异,选择适当的试剂、采用一定的方法,将物质区分或鉴定,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清晰可靠。

鉴定:指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其中的成分。

鉴别:指利用物质的特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若干种区分开来的操作。

推断:指根据已经进行的检验步骤,反应现象和物质的性质,分析推断被检验的是什么物质,并判断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一定不存在。

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KNO3 NaCl NaOH B. KOH Na2CO3HClC. KNO3 NaOH FeCl3D. AgNO3BaCl2HNO3体验思路:能否共存就是离子间能否反应,离子的鉴定也是利用其发生的复分解反应,B项CO32-和盐酸电离的H+反应放出气体,C项Fe3+和NaOH电离的OH-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D 项Ag+和Cl-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A。

思考2:推断可能存在的离子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CuSO4、CaCl2、Na2SO4、NaCl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再向其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HNO3沉淀部分消失,回答:(1)该固体一定含有、一定不含、可能含;(2)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物质的推断应该看成离子的推断,离子是由物质电离的,离子有物质必然有。

由第一步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推断无CuSO4因为它电离的Cu2+在溶液中为蓝色,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且加硝酸后部分溶解,则必有两种以上沉淀,不溶的部分必为BaSO4,溶的部分为BaCO3,所以Na2CO3、Na2SO4一定有,又因为Na2CO3和CaCl2不能共存,所以CaCl2一定没有,剩下NaCl可能有。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说课稿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说课稿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鉴别与推断》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综合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技能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化学计算和综合实验打下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反应,然后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和思路,最后逐步过渡到物质的推断。

这样的安排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对于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方法。

他们在思维上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不够严密和成熟。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对物质性质记忆不清、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以及在推理过程中出现逻辑错误等问题。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反应。

(2)学会运用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和推断。

(3)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对物质鉴别和推断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2)物质推断的思路和方法。

(1)综合运用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进行鉴别和推断。

(2)复杂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

202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

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 -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 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H +和-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SO 42-:BaCl 2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23CO :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34PO :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 4+Mg 2+Fe 3+Cu 2+OH -Cl -Ag +Ba 2+H +CO 32-SO 42-Ca 2+Cu 2+Mg 2+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2)(OH Ba 溶液或NaOH 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2. 物质的鉴定: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 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24SO )。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推断》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推断》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推断》复习教学设计作者:黄洁蓉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4年第06期一、教学设计思路复习课究竟怎样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多年。

因为复习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已经学过,极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因此,教师要对复习内容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让学生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重新构建知识框架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物质的检验、鉴别及推断题是中考的必考题型,这类题型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条件隐蔽、关系复杂、综合性强,是学生较容易失分的题型。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内容的复习和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做一些探究。

我校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EEPO学习方式的训练和近一年的化学知识储备,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在这一节复习课里我采用EEPO平台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复习。

这种学习方式具有知识性强、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并且通过小组的互动,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把这节课设计为两个平台,一是考点总结,二是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实录如下。

二、教学过程(一)考点总结师:同学们,在二战期间美军用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涂在小老鼠身上成功地炸掉了德国戒备森严的军工厂。

这是利用了上述物质的什么性质?生:利用了白磷着火点低、二硫化碳易挥发的性质。

师:掌握物质的性质是我们做好解答推断题的关键。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回忆有关的考点知识(列清单)。

课件展示:(平台一)让学生阅读要求,明确任务。

两人合作完成其中一组物质的总结,然后小组内交互,交换学习卡,把其他同学的知识总结补充到自己的学习卡上。

学生代表把学习卡投影出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纠错或补充。

教师点评学生列举的情况,并进行精讲:溶于酸的沉淀有不溶性的碱以及碳酸盐;含有铜离子的溶液都显蓝色,含有铁离子的溶液都显黄色,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都显浅绿色。

过渡:物质的检验能用物理方法的尽量用物理方法,如果不能用物理方法就用化学方法检验。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物质的鉴别和推断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物质的鉴别和推断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物质的鉴别和推断检验、鉴别、推断的含义检验及鉴别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是对物质的确认、鉴别及区别。

推断是根据已知现象,应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被检测物是什么或其中含有什么,不含什么,可能含有什么。

(一)化学物质的检验1、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1)酸液(H+):(1)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2)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3)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4)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5)碳酸盐(如:碳酸钠等)(2)碱液(OH-):(1)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2)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区别Cl-和SO42-:先用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6)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7)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8)Fe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9)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相关例题[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判断与应用学案(2)
【课前预习】写出下列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求出金属与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H-1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Zn-65 Fe-56) Mg + H 2SO 4 ====
Al + H 2SO 4 ====
Zn + H 2SO 4 ====
Fe + H 2SO 4 ==== 【总结】 Mg + HCl ====
Al + HCl ====
Zn + HCl ====
Fe + HCl ====
1. 锌、铁、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则消耗锌、铁、镁、铝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总结】生成等量氢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消耗的质量越 。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按照 算)
2.等质量的铝、铁、镁、锌,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总结】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质量越 。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按照 算)
3. 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锌、铁、镁、铝四种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 ★【总结】若金属足量,则 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

一、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越 ;反应时间越 ★用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跟相同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1)金属完全反应,画出下列图像:
(2)酸完全反应,画出下列图像:
【总结】
【练习】1.等质量的三种不同金属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相同价态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

回答: (1)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弱到强的是___ ___ (2)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___
2.等质量的A 、B 两种金属,分别与液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A 、B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 2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
B 比金属A 活泼 B .相对原子质量:A>B C.A 、B 均消耗完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均比反应前各自酸溶液的质量大 D.A 、B 均消耗完时,产生的H 2质量,A<B
3.用质量相等的锌和铁分别跟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曲线a 、b 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均有剩余
C.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D.反应完成后,两种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二、天平题
【例】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

现向天平左右托盘的两烧杯里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和镁。

0 反应时间 氢
气质量
0 盐酸质量 氢气质量
反应时间 氢
气质

0 金属质量 氢
气质量
(1)天平一开始向偏转;
(2) 若锌、镁全部溶解,则天平的指针__ ____偏转(填“不”“向左”或“向右”);一、选择题
1.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
A.Mg
B.Al
C.Cu
D.Zn
2.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
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4.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
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产生H2的速率N>M
5、将一定量的镁条放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下列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A. B。

. C。

D.
6.将铁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的是()
A.盐酸溶液 B.硫酸溶液 C.硫酸亚铁溶液 D.硫酸铜溶液
7、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
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①Zn、Cu、稀硫酸;②Zn、Cu、MgSO4溶液;③
Zn、CuSO4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仅有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 若锌、镁均有剩余,则天平的指针___ ___ 偏转(填“不”‘向左”或“向右”),
(4)若锌、镁只有一种剩余,则剩余的金属是,此时天平的指针。

【总结】等质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的酸反应:
1.天平始终偏向生成气体的一方。

开始时,偏向的一方,
反应结束后,天平或者,或者偏向的一方。

反应结束后,天平不可能偏向的一方。

2.若天平平衡,则一定完全反应,一定有剩余。

【练习】
1.将Fe、Mg、Al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放出的气体质量相同,原因可能是( )。

A.Fe、Mg、Al的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B.Fe、Mg、Al的质量比是28:12:9,盐酸足量
C. Fe、Mg、Al过量,盐酸的量相同
D.Fe、Mg、Al的质量比是56:24:27,盐酸足量
2.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金属X粉末,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与X等质量的金属Y粉末。

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右边,当两种金属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偏向左边。

则X、Y的组合是()
A.X是Mg,Y是Fe
B.X是Zn,Y是Mg
C.X是Zn,Y是Fe
D.X是Fe,Y是Zn
3.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铁质量相等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仍平
B、天平指针偏向铁一方
C、天平指针偏向铝一方
D、铁和铝均有剩余
4.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A.将游码向右移动4.2g B.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
C.在右盘上放4.8g镁D.在左盘上放7.2g碳酸钠固体
19、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
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

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 甲>乙>丙 D . 丙>甲>乙
1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
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
A.X>y>Z
B.X>Z>y,
C.Z>y >X
D.Z>X>y,
17、如图所示是X 、Y、Z三种金属在容器中的反应现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X 、Y、Z三种金属均发生了置换反应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Y>Z
C.若Z能从金属Y的盐溶液里置换出Y,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
序是X>Z>Y
D.若X为金属镁,则Z可能是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