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
教师怎样研读教材
教师怎样研读教材什么是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依据,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要把握教材,必须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教材的一字一句,包括教材的每道习题和每幅插图,必须努力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
为此,教学前,教师应读懂教材。
一、通览教材,把握全局初读教材,我们要了解教材涵盖了哪些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知识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找准各知识点间的因果性、关联性,以及在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计划的安排教学进度,写好本学期数学科教学计划。
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一种是走马观花,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儿;一种是细嚼慢咽,结果时间精力有限。
这样做的结果,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
二、品读教材,注重细节在通览了教材,把握了整本教材的逻辑系统以后,就要进入品读教材环节,这一环节大体分两步:一是进行单元知识的解读,了解整个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找出内在规律。
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知道“是什么?”理解——知道“为什么?”运用——知道“做什么,怎样做?”然后,确定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俗称单元备课。
二是进行一节教材的解读,阅读教材时应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1)要读懂“主题图”。
主题图是新教材一个特点,目的是把整个单元的内容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图、动物图、自然景观图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通过主题图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我们应该如何读懂教材的“主题图”呢?首先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
学习课标研读教材心得体会
学习课标研读教材心得体会学习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而学校的课程和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来源。
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利用教材是每个学习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我自己的学习中,我发现课标研读教材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什么是课标研读教材。
课标是指教育部颁布的、对学校教学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而教材则是学校用来传授知识的书籍或资料。
课标研读教材,就是以课标作为指导,深入阅读教材,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我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了课标研读教材这种方法,收获了很多。
首先,通过对课标的了解,我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所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特别是,在理解一个知识点之后,我还可以运用这个知识点解决问题,甚至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课标研读教材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因为即使是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教材讲解可能有所不同,而通过多种教材的对比和比较,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增加对这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的掌握程度。
最后,课标研读教材还可以帮助我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需要尝试自己理解和思考知识点,而不仅仅是单纯地看懂教材上的文字。
这样,我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而不是仅仅学会应付考试。
同时,在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我要学会寻找相关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独立学习的同时,我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标研读教材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研读教材的三重境界
研读教材的三重境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提供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和发展自己。
而研读教材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
那么,研读教材的三重境界是什么呢?境界一: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是研读教材的第一步,只有了解教材的内容和基本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首先,需要通读整个教材,了解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其次,要重点阅读,理解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阅读并理解教材中的定义、原理和定理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和实践所必须掌握的。
同时,还需要通过练习习题、做实验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进行练习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从容应对考试,并注意巩固和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境界二:深入探究教材知识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后,就需要深入探究教材中的知识,掌握知识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深入探究教材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也可以密切关注学术前沿,了解知识的最新发展和研究动态,保持自己与知识发展的同步。
通过深入探究,可以提高深度学习能力,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精神,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境界三:融会贯通应用教材知识熟练掌握和深入探究教材知识后,还需要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具体的问题。
要做到融会贯通,需要将零散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联,学习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项目实践、学术研究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如各种工程学科的设计、制作、调试等,这样可以落实学习成果,提高对已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研读活动实施方案
教材研读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的。
教材研读活动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研读活动,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精髓,灵活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对象。
教材研读活动主要对象为全体教师,包括教科研人员、教研组长、学科组长等。
活动也可以邀请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参加,以便更好地推动教材研读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内容。
1. 教材选定。
在开展教材研读活动前,首先需要确定研读的教材版本和学科范围。
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选择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教材进行研读。
2. 研读方式。
教材研读活动可以采取集中研读和分组研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研读可以通过组织教师集体研读,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分组研读可以根据学科和年级进行分组,由各组负责研读特定内容,然后进行汇报和分享。
3. 研读内容。
研读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研读活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找准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4. 活动形式。
教材研读活动可以采取讲座、研讨、座谈、观摩课等形式进行。
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活动保障。
1. 时间安排。
学校应合理安排教材研读活动的时间,避免与教学和考试等重要活动冲突,确保教师能够全程参与和投入。
2. 资源支持。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为教师的研读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 领导指导。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教材研读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五、活动效果。
通过教材研读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六、总结。
教材研读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读教材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以“研读教材,提升教学实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读教材,探讨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教材研读分享会活动伊始,各学科组分别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研读分享。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分享,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 教学案例分析各学科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教师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对教材的运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3. 教学设计研讨针对教材中的某个章节或知识点,教师们分组进行教学设计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
最终,各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
4. 课堂教学观摩与评课为了将教研活动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学校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评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 教学方法得到创新,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五、活动反思1. 教材研读要注重深度和广度,既要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又要关注教材的细节内容。
2. 教学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研读教材的作用
研读教材的作用
研读教材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学习:教材是系统、全面地总结和整理了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内容,通过研读教材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深入理解:教材通常会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通过研读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习效率:教材是经过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精心编写和筛选的,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研读教材可以避免盲目学习和浪费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 培养综合能力:教材通常会涵盖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研读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
5. 拓宽视野:教材通常会介绍学科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通过研读教材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进展,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总之,研读教材是学习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拓宽学术视野。
研读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
研读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因此,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
一、理清脉络用好教材资源整体研读,抓住联系整体研读,主要是指钻研单元教材。
一个单元的内容通常包括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有层次地安排,以便学生逐步认识、积累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如果能了解一个单元的整体结构,把握知识发展的线索,从中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便可以依据单元内容的结构,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探索和认识新内容。
从整体上认真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能使我们理清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正确地确定单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课时分析,突出重点从数学发展史来看,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存在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如:由数字表示数发展到字母表示数,从研究数的计算发展到研究运算定律,也都是质变。
这些质变,在教材中就是重点。
所以,数学知识中的飞跃,学生认识上的转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
同时教材的重点,也是“双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在分析教材时,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必须突出重点,以保证学生正确理解。
对于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可设计多种策略,做到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部分一笔带过。
二、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
我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借助媒介,化静为动;二是设置障碍,化静为动;三是延时介入,化静为动。
效果非常不错。
三、联系实际活用教材资源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研读教材校本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引言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校本教研活动,我校开展了以研读教材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文将从活动的背景、目的、内容、过程和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材内容不断更新,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决定开展以研读教材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四、活动内容1.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材,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和内容特点。
2. 开展教材分析研讨会,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找出教学中的问题。
3. 结合教学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4.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组织教师撰写教材研读心得,分享教学经验。
五、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学校成立教材研读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和要求。
2. 实施阶段:(1)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研读,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撰写研读心得。
(2)开展教材分析研讨会,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帮助教师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3)制定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
(4)开展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教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总结阶段:(1)对教材研读活动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
(2)对教师的教学方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对教材研读活动成果进行整理和推广。
六、活动成果1. 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组织全体教师研读教材
组织全体教师研读教材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组织全体教师研读教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步骤和注意事项,供您参考:
1. 确定研读目标:在开始研读教材之前,需要明确研读的目标。
这可以包括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掌握教材内容、探索教学方法等。
2. 分组研读:将教师按照学科和学段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教材的研读。
这有助于教师们深入探讨教材,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 制定研读计划:为了确保研读的有效性,需要制定详细的研读计划。
计划应该包括研读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教材范围等。
4. 提供研读资源: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可以提供一些研读资源,如教学参考书、学科网站等。
5. 开展研读活动:在研读过程中,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学演示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思维,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6. 整理研读成果:在研读结束后,需要整理研读的成果。
这可以包括教学建议、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等。
这些成果可以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7. 评估研读效果:为了确保研读的有效性,需要对研读效果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学生反馈等方式进行。
在组织全体教师研读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强调团队协作:全体教师一起研读教材需要团队协作,要鼓励教师们积极交流和分享。
2. 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在研读教材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实践应用:教师在研读教材时,需要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我们该如何研读教材
案例3:《乘法的初步认识》
案例4:《圆的面积》
(三)紧扣“五点”
2、弄懂教材的“变化点”
教材往往在三个方面有变化: (1)一套教材,在多次出版中本身都 在不断变化; (2)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的倡 导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冲突; (3)一标多本,多套教材在同一教学 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差异。
看教材的“变化点”,就要读懂编者的 意图,看编者“弘扬(强调)什么,摈弃 (弱化)什么”,教学中要注重教学重点的 把握。
案例9:《有余数的除法》
4、前瞻教材的“链接点”
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起点、小步子、螺旋式循环式呈现。 一种说法:脆弱的知识结构 两大本领: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案例10:《角的初步认识》
案例11: 《认识无限小数》
5、发现教材的“拓展点”
新教材在编写时以对话框、图片、表格 等形式呈现,就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供老师们 在教学实践中拓展。而且新教材在编写上本 身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老师们 在教学实践中拓展、修补。 发现教材的“拓展点”,是识结构做铺垫。
案例1:小学数学中12种常见的数学思想
分类思想 对应思想
类比思想 转化思想
组合分解思想
恒等变换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
集合思想
极限思想
符号化思想
案例2:张庆林的“数学思维策略口诀”
整体观察细统筹,深入理解巧运用; 细审词句明题意,数量关系图中现; 有序思考有条理,谁能确定先定谁; 顺向推理需充分,逆向推理找目标; 发散思维头脑活,大胆假设细揣摩; 解完题后多反思,自我提问自引导。
一、新教材的特点
1、单元式结构 2、图文结合
3、对话框呈现 4、活动化与生活化
研读教材实施方案
研读教材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实施教材研读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教材研读实施方案。
一、教材研读的背景和意义。
教材研读是指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通过研读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材研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研读的目标。
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要点和难点。
2.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三、教材研读的内容和方法。
1. 确定研读内容。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研读内容,重点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研读。
2. 制定研读计划。
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研读计划,包括每次研读的内容、时间安排和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地进行研读。
3. 引导学生研读。
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研读,如阅读、讨论、思考、总结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组织研读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读、课堂展示、研读报告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材研读的评价和反馈。
1. 设计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材研读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研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及时反馈。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研读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取得进步,指导学生改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材研读的保障措施。
1.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教材研读。
2. 完善教学管理。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材研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教材研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研读教学用书,设计教学6篇
研读教学用书,设计教学6篇第1篇示例:研读教学用书,是教师们常做的教学准备工作。
而对于研读教学用书,设计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表现,更是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研读教学用书,设计教学进行讨论和探究。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教学用书是教学的依托和基础。
它包括教材、教辅和参考书等。
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对教材的研读。
针对教材的研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对教材的整体认识。
这里包括教材的结构,包括教材的版本,形式和具体内容。
同时也要了解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原则。
二、对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的把握。
学生教材的知识点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求对教材的知识点有透彻的理解。
同时还要能够理解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知识体系,相关性等。
三、对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了解。
对于不同的教材,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从教材中拿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我们对教材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这里,我将介绍教材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
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和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具体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授、示范等直接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
在教学用书的研读,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比如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等。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教学用书的研读和教学设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研读教材
如何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教师融合教学基本思路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研读教材”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因素进行详细的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以使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我研读教材的方法有:
1.要无遗漏地读出每页教材中呈现的所有信息,即教师要回答书上有什么?
2.揣摩编写者安排这些信息的意图,即教师要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
3.要弄清楚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思考教学设计,即:教师要回答怎样做?
总之教师既要基于教材,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到教材的束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多方面的手段合理的重组、优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资源。
研读教材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研读教材,提升教学实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研读教材,探讨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执行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三、活动内容1. 教材研读分享会活动开始,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分别带领组内教师进行教材研读分享。
各教研组选取了本学期的重点章节或难点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分享了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策略。
数学组分享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设计,强调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语文组以“文言文阅读”为主题,探讨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组则分享了“词汇教学”的策略,提出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词汇。
2. 教学案例分析各教研组选取了本学期的一节优秀课例进行案例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历史组分析了“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指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地理组分享了“世界地理”一课的教学案例,强调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 教学策略研讨在分组研讨环节,各教研组围绕以下主题进行深入探讨:(1)如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通过交流,大家认识到,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专家讲座活动最后,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教材研读与教学设计”。
研读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目的和意义
0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读,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 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 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02 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 解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从 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03 促进教材建设和改革
3
创新教学资源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教 学资源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比较不同版本教材
01
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教材版本
通过比较不同版本教材,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的教材版本。
02
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优缺点
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利用不同
拓展教师知识视野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师可以了解相 关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拓展知识视野。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符 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教师可以把握知识要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案例一
物理教材中力学部分的研读
案例二
化学教材中有机化学部分的研读
案例三
历史教材中古代史部分的研读
大学教材研读案例
案例一
经济学教材中宏观经济学部分的研读
案例二
法学教材中宪法学部分的研读
案例三
计算机科学教材中算法部分的研读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研读教材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读,教师可 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
如何研读教材
如何研读教材爱凡杰学校任明慧昨天下午有幸参加了王尚海主任的《活用教材,让135模式成为高效课堂的翅膀》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结合自己当下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1、精备教材。
要通读、研读、活读教材,要明白自己这节课教什么,怎么教。
王主任以一首朗朗上口的诗作,让我深深地铭记在心。
教材上的图、话、文、题是不可分割的四个部分,我们要仔细揣摩作者的意图,再以学生的角度来读教材,不仅要明白自己怎么导,还要预设学生怎么学。
2、多备学生。
要时刻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素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细备教法和学法。
在教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自学的坚决不讲,能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合作。
学生的学要成为主观意识上的“我要学”,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感受数学学科独有的探索魅力。
4、灵活运用135模式,让其优势最大化。
135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每一个环节里都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刻恰到好处的出现。
比如在第一个环节,我们要从主题图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后,找到切入点导进课堂教学,再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第二个环节,要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但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以便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
在第三个环节,教师还要善于“挑刺”“找茬”,在学生没有出现易错点的时候,老师就“出场”,“挑起战火”,让学生在讨论中把没涉及到的问题补充完整。
在第四环节,要对照教材上的练习题,分层训练,层层加深。
在第五环节,王主任建议我们,学生在总结概括、感悟提升时,我们的板书可以起到有顺序梳理知识的提示作用。
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业务能力上的提升。
任何一节好课,也均离不开深厚的内功和精湛的技能,这是我们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同时态度也很重要,我们要用心去做,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进步。
教材研读教研活动反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组织开展了教材研读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反馈情况。
二、活动内容1. 教材研读分享活动期间,各学科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享了教材研读的心得体会。
教师们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教材进行了全面解读。
2. 教学设计研讨教师们围绕教材内容,就教学设计进行了研讨。
大家就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教师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教学案例分享活动中,部分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涵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4. 专家讲座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本次活动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
专家们从教材编写背景、教材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为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三、活动成效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师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丰富教学设计思路活动中,教师们互相交流、借鉴,拓宽了教学设计思路。
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教师们在活动中不断学习、反思,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材研读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四、活动不足与改进措施1. 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本次教研活动时间较为紧张,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像一场场春雨,正焕发着它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它为正在参与课改的教师们提供了再次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
当我们翻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时,相信老师们一定会被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教材所吸引。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教师们,面对这一册册崭新的教材,却感到无所适从,不适应,茫然,困惑……凭着自己的老经验怎么就找不到课的感觉呢?是不是不会教了呢?当我们用心去翻阅教材时,不难发现,很多教材的内容精而少,只见相应的主题图、同学间的几句对话或教材提出的问题。
就这点儿内容能上一节数学课吗?这样的数学课该怎么上?一个个硕大的问号摆在了每一个教师的面前。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教学中,几乎每天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会产生新的困惑。
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我们将如何把握它?熟悉它?领悟它?这无疑成为教师们首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了。
在梳理、思考这些问题与困惑的同时,我想:“研读教材”的提出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年轻教师在课改中能否脱颖而出、迅速成长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本次业务学习就数学新课程“研读教材”谈一些自己的思考,敬请指正。
一、对“研读教材”的认识──明确“教材”是什么?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在大力提倡广大教师研读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对数学教材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后,研读教材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效度。
关于数学教材,教师们都熟悉这样一种说法:数学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
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种在绝对意义上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对学生而言,教材是学习过程中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预期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结果。
这样的教材反映了一种数学的教育理念,数学知识和方法相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同样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这些客观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然而,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已改变了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它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确切地说,教材应当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
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
如果用一句简短的句子进行概括,即: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
笔者认为:教材即“结果”。
如:教材关于“数与计数”的内容,在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5页例1、例2、例3中,只有这样几句话。
“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接着怎么数?”“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十一。
”“读直尺上的数。
”在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中,也只有“怎样数更大的数?”和“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两个问题。
当我们站在教与学的层面,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审视时,这些“三言两语”如果去“教”学生,要不了三、五分钟就可以教完。
如果我们细细地去体会教材,绝非这么简单了事。
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是只能呈现“结果”的材料,作为教师就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这样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为此,我们应把研读教材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研有所得。
二、对“研读教材”的思考──如何研读教材?任何科学都有一个方法的问题,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方法的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研读教材”也是如此,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认为:研读教材需做到“四要”,即:要对研读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
如何研读教材呢?实践中,我悟出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
”即: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都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呢?根据教材内容准备设计哪些相关的数学活动呢?通过这些数学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
如要从编者的角度,从自我解读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等方面予以思考。
研读教材的全过程主要有“读、议、思、写”四个环节。
读:即包括初读和细读两个部分。
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
细读则是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知识点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议:即包括交流和讨论两个部分。
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读者可以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议,也可以和教研组长或教研员个议。
在“议”中使得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思:即包括分析和反思两个部分。
主要把从研读教材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
写:即包括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两个部分。
“写”不仅能把读、议、思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认识条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和小论文。
另外,研读教材还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等。
现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谈谈如何研读教材?《11~20 各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这两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很好地掌握数的概念,在学习教材的同时,我注意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
决定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小棒”“花生米”“计数器”材料,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去思考和探索未知的数学问题,通过研读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如:《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
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
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研读《11~20各数的认识》“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接着怎么数?”这一问题时,我设想让学生从20根小棒里分别数出11根、12根、13根、14根……数着,数着,问题就出来了,“这些数,都有一个十,这个十反反复复地数,太麻烦了”。
“怎么办?你们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吗?”“可以把它们都有的这个十放在旁边(或捆起来)不数,只数出其中的1、2、3、4就行了。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突出了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最可贵的是这种以“十”为单位的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
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有时只能呈现“结果”。
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数学教材”。
研读数学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
如何研读数学教材呢?实践中,我悟出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
即: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根据教材内容准备设计哪些相关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些数学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
如要从编者的角度,从自我解读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等方面予以思考。
研读数学教材的全过程主要有“读、议、思、写”四个环节。
读。
包括初读和细读两个部分。
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
细读则是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议。
包括交流和讨论两个部分。
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读者可以和教研组的教师们共议,也可以和教研组长或教研员个议。
在“议”中使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思。
包括分析和反思两个部分。
主要把从研读教材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
写。
包括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两个部分。
“写”不仅能把读、议、思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认识条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和小论文。
另外,研读数学教材还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等。
计数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来的。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新教材给广大教师所呈现的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所吸引。
然而,当我们用心去翻阅教材时,不难发现,教材的很多内容精而少,只见相应的主题图、几句对话、几个问题等。
从而可以,全新的教材蕴涵了全新的理念。
过去那种教材是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力图把每一道题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的现象显然不合时宜了。
新的理念告诉我们,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
那么怎样使用好这个工具呢?这就需要每个教师认真去研读、去揣摸。
一、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1、明确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
课改实验教师,只有首先从客观上整体把握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才能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