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像一场场春雨,正焕发着它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它为正在参与课改的教师们提供了再次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当我们翻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时,相信老师们一定会被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教材所吸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教师们,面对这一册册崭新的教材,却感到无所适从,不适应,茫然,困惑……凭着自己的老经验怎么就找不到课的感觉呢?是不是不会教了呢?当我们用心去翻阅教材时,不难发现,很多教材的内容精而少,只见相应的主题图、同学间的几句对话或教材提出的问题。就这点儿内容能上一节数学课吗?这样的数学课该怎么上?一个个硕大的问号摆在了每一个教师的面前。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教学中,几乎每天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会产生新的困惑。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我们将如何把握它?熟悉它?领悟它?这无疑成为教师们首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了。在梳理、思考这些问题与困惑的同时,我想:“研读教材”的提出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年轻教师在课改中能否脱颖而出、迅速成长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本次业务学习就数学新课程“研读教材”谈一些自己的思考,敬请指正。

一、对“研读教材”的认识──明确“教材”是什么?

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在大力提倡广大教师研读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对数学教材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后,研读教材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效度。

关于数学教材,教师们都熟悉这样一种说法:数学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种在绝对意义上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对学生而言,教材是学习过程中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预期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结果。这样的教材反映了一种数学的教育理念,数学知识和方法相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同样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这些客观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然而,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已改变了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它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确切地说,教材应当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如果用一句简短的句子进行概括,即: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笔者认为:教材即“结果”。如:教材关于“数与计数”的内容,在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5页例1、例2、例3中,只有这样几句话。“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接着怎么数?”“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十一。”“读直尺上的数。”在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中,也只有“怎样数更大的数?”和“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两个问题。

当我们站在教与学的层面,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审视时,这些“三言两语”如果去“教”学生,要不了三、五分钟就可以教完。如果我们细细地去体会教材,绝非这么简单了事。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是只能呈现“结果”的材料,作为教师就是要将这一“结

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这样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去“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应把研读教材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研有所得。

二、对“研读教材”的思考──如何研读教材?

任何科学都有一个方法的问题,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方法的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研读教材”也是如此,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认为:研读教材需做到“四要”,即:要对研读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

如何研读教材呢?实践中,我悟出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即: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都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呢?根据教材内容准备设计哪些相关的数学活动呢?通过这些数学活动要解决哪些

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如要从编者的角度,从自我解读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等方面予以思考。

研读教材的全过程主要有“读、议、思、写”四个环节。

读:即包括初读和细读两个部分。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细读则是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知识点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议:即包括交流和讨论两个部分。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研读者可以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议,也可以和教研组长或教研员个议。在“议”中使得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思:即包括分析和反思两个部分。主要把从研读教材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

写:即包括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两个部分。“写”不仅能把读、议、思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认识条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和小论文。

另外,研读教材还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等。

现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谈谈如何研读教材?

《11~20 各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这两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很好地掌握数的概念,在学习教材的同时,我注意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