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要实在-----讲座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教材要实在》

-----讲座心得体会

10月30日,市教研员李老师为我们全体数学教师作了《深入研习准确把握充分发挥教材功能》讲座。李老师从数学课标、研读数学教科书、发挥教师用书三方面讲解,明确定位为我们研读教材,期间主要以读懂教材旁白,读懂教材练习内容二方面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通过学习,我们在今后要认真研读教材,知道教材设计意图,正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研读教材不要“雾里看花”

二、“研读教材”在方法上做到“四要”,即:要对研读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很好地掌握数的概念,在钻研教材的同时,我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决定为学生提供他们非常熟悉的“小棒”“石子”“计数器”材料,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去思考和探索未知的数学问题,通过研读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

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研读教材”在过程中突出“四环节”。研读教材的全过程主要有“读、议、思、写”四个环节。

读,即包括初读和细读两个部分。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细读则是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知识点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议,即包括交流和讨论两个部分。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在教研沙龙中,老师们共议与各议相结合,在“议”中使得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思,即包括分析和反思两个部分。主要把从研读教材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

写,即包括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两个部分。“写”不仅能把读、议、思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认识条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和小论文。

如在研读《万以内数的认识》“怎样数更大的数?”和“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这部分教材时,为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能有全面的认识,教研组老师共同商议策略为:先设想为学生提供数数用的几盆“石子”,有零散一个一个装的;有10个装一小包的;

还有100个装一大包的。在小组活动时,教师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你们能数出这些石子的个数吗?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准备选择哪一盆来数呢?”我们预想:有的小组会选择一个一个这盆来数,有的会选择10个装一小包这盆来数,有的会选择100个装一大包这盆来数。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抛出挑战性的要求:“请各小组听清楚要求,数的时间为一分钟,看哪个小组数得又快又准确。”在数的过程中问题出来了,有的小组很快数完了,有的小组就没有数完,于是,同学们开始抱怨自己小组没有选择100个一大包的来数。此时,老师进一步点拨:“怎么样,那咱们再来数一次吧!请各小组再次选择数数用的材料,现在开始计时,时间是30秒,开始吧。”相信这一次的数数,同学们会全部数完。接着,教师再提出:“通过刚才的两次数数,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新的发现呢?”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材料,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的失败,却能使孩子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的成功,使孩子们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课后再把这些过程写成“教后记”或“教学反思”,作为我们教学生涯中宝贵资源和财富的积累。

四、“研读教材”注重学科间的融合。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如在教“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这三个成语说出百分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又如在教“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从字母中、汉字中、国旗中、交通标志中找轴对称图形。这样,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了很好的落实。认真细致地“研读教材”,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教与学方式的互动与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现在好多数学课没有上好,问题出在教师没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上,要么比较肤浅,只是“雾里看花”;要么有偏差,失去了重难点;甚至还有知识性错误。因此,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最为重要的基本要求。吴正宪老师强调“不要慢怠课堂每一分钟”,也充分说明“研读教材”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研读教材要实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