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况及策略

合集下载

新加坡多项措施确保公交车优先

新加坡多项措施确保公交车优先

新加坡多项措施确保公交车优先前不久,新加坡交通部长林双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政府将转移公共交通政策的重点,打造一个有效率、综合治理的公共交通系统,让公众觉得地铁和公交车可以取代私家车,从而吸引“有车族”或有能力买车的人把地铁和公交车作为首选代步工具。

新加坡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至15年内,把上午繁忙时段公共交通的载客量,从目前占交通工具总载客量的63%增加到70%。

新加坡地铁又叫大众捷运系统,是迄今世界上最发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也是当地发挥骨干作用的公共交通工具。

按照新加坡的交通规划理念,要将地铁建成“一站式”或“户到户”的交通枢纽网络,争取使乘客足不出站就能中转到全岛各个角落。

为确保地铁有效运营,新加坡政府还采取了许多配套措施,如调整现有公交车线路,避免相互重叠而造成资源浪费,限制地铁车票涨价,举办抽奖活动鼓励民众搭乘地铁等。

在这种情况下,地铁日益成为民众喜欢选用的交通工具,迅速成为当地发展最快的公共交通网络。

与此同时,政府对公共汽车也给予了政策倾斜。

新加坡有两家公共汽车运营公司,开辟了260多条线路,营运车辆约33OO辆,早班车每天从5:30开始直到午夜,午夜过后还有延时服务。

新加坡是世界上设立公共汽车专用道最早的国家之一,公交车专用道、公交车专用街、公交车专用弯道等的设立,为公交车辆提供了交通优先权,政府还规定公交车是进入交通限制区优先使用的路面交通工具。

公交专用线的使用时间是上午7:30至9 :30,下午4:30至7时整,周末公交车行驶时间有所调整。

在一些繁忙的主要干道,则设有全天候的公共汽车专用道。

新加坡陆交局官员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共汽车专用车道的使用时间和覆盖范围。

同时,政府对公共汽车的站点设置、安全标椎、服务收费等也进行了严格的管制,规定在距离住户门口400未内必须设有公交车站。

另外,公交车辆普遍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方便调度,以便定点准时。

新加坡基本实现了各种交通工具的“无缝对接”:在人口稠密的商业中心或住宅区多设地铁站,附近则有高架轻轨,公共汽车站位于两者之间,相互之间距离不远,以搭有顶棚的行人天桥或专用道路连接,公众转换乘车站点时,无论从公共汽车到地铁或者从地铁到公共汽车站,都不需要走太长的路,避免了日晒雨淋。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新加坡依靠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其居民提供了便捷、经济、绿色的出行选择。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者,新加坡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建立监管机构和发展交通设施等措施,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972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局(PUB,Public Transport Corporation),实现了国有化的公共交通制度,确保私人运营商在竞争中公平竞争。

此外,政府积极投资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开发高速公路系统,并推行建设高级客运服务的政策。

政府还将城市公共交通纳入了整体城市规划体系中,协调了不同部门和领域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协同发展。

新加坡政府制定的另一个重要政策是价格治理,旨在鼓励公共交通使用,减少私人汽车使用。

政府通过限制私人车辆使用,并实行车辆配额制度,高昂的汽油税和道路拥堵税等手段,加大私人车辆的经济压力,鼓励人们增加对公共交通的依赖。

此外,政府还推行了优惠票价政策,激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新加坡政府逐步引入新的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

2007年,政府推出了“智能公交系统”,实现了预测公交车到站时间的功能,方便市民的出行。

2008年,政府成立了公路交通管理局(LTA),负责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管理和监管,引入了更为专业的管理体系。

2010年,政府推出了支付宝方式和触点卡方式的电子付款系统,并逐步普及。

除此之外,政府还推行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政策,鼓励开发低碳交通方式。

政府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并且投资建设了一个全长350公里的自行车道系统。

此外,政府积极推广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使用,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化倡导了先例。

总体来看,新加坡政府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得以快速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方式。

与此同时,政府也通过各种手段鼓励私人车辆的停用,保护城市环境,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其卓越的运营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而闻名,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长期规划和投入。

新加坡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政策,不断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保障居民的出行需求。

最为著名的是实施经济激励措施,如淘汰老旧车辆,减少私家车数量,推广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不仅注重快捷和便捷,更注重舒适和安全。

政府通过引入全自动化的地铁系统、舒适的巴士车厢以及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使得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政府还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力度,提高了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市民出行更为安心和舒适。

新加坡政府通过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

推出了智能交通系统、公共交通应用软件等,方便市民实时获取交通信息、规划出行路线;引入了无人驾驶巴士、电动车辆等新技术,提升了公共交通系统的绿色环保性能。

这些举措使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更加智能、便捷、环保。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和监管。

政府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共交通企业的监督,强化了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政府还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推动了公共交通产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高效、舒适、便捷,成为了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

在未来,新加坡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以应对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交通问题。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得到了全球认可,并被视为一个成功的范例。

以下是对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的综述。

第一个阶段是建立基础设施。

新加坡政府在1960年代开始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首先建设了地铁系统和巴士网络。

地铁系统已成为新加坡的交通主干道,通过连接城市和郊区,方便人们快速、高效地到达目的地。

巴士网络则覆盖了全岛,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选择,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

第二个阶段是引入电子支付和智能交通系统。

新加坡在1997年引入了电子票务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车票。

这使乘客可以使用一张卡片支付多种交通工具的费用,减少了排队购票的时间和麻烦。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加坡还引入了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交通灯和智能巴士站,以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第三个阶段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出行。

新加坡政府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为此,政府提供了鼓励措施,如减税和补贴,以推广电动车和自行车使用。

政府还推出了通勤共享计划,鼓励市民共乘,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第四个阶段是智能化和数据驱动的交通管理。

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管理交通,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政府引入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交通监控摄像头、车辆追踪设备和实时交通数据分析工具。

这些工具帮助政府了解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交通路线。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建立基础设施、引入电子支付和智能交通系统、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出行以及智能化和数据驱动的交通管理四个阶段。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一个高效、安全和环保的范例,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规划,未来将进一步发展创新的交通解决方案,以应对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挑战。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首先回顾了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历史发展,包括制定背景和重要措施;然后分析了当前政策的实施情况并探讨了改革措施;接着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指出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政策发展的方向,提出政策启示和对未来的建议。

通过对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启示,以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历史、现状、改革、措施、效果评估、展望、政策启示、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始终被视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新加坡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在过去几十年中,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不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

本文将对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历史发展、现状、改革措施、效果评估及展望进行综述,旨在总结新加坡在公共交通管理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发展过程进行综述,分析其现状和改革措施,评估政策的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新加坡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变迁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深化交通管理政策和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政策的效果评估,可以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历史发展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新加坡政府开始推出一系列针对公共交通管理的政策措施。

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2

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2

新加坡精细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2011年11月08日09:31作者:郑东平由于工作关系,在新加坡学习的五个月里,我比较注意寻找这方面值得借鉴的管理经验,尤其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发现该国的确有很多体现精细设计和管理的好做法。

公共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因在交通方面,新加坡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地铁、公交发达,公路布局合理,出行方便。

虽然新加坡地方小,公路不宽(新加坡几条主干公路与我国同样的高等级公路相比显得窄了许多),路上几乎见不到警车、警察,但却很少堵车。

分析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控制私家车。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岛国,如不控制汽车拥有量,交通将拥挤不堪。

为此,政府对进口车征收很高的关税,还推行购买拥车证(现在是5~7万新币)的制度,因此总体购车费用很高。

这样既可控制车辆,也达到了在政策上倡导人们低碳出行,多坐地铁、公共汽车的目的。

二是实施电子感应公路收费系统(ERP)与科学合理的地铁、公交一体化的网状交通线路设计制度。

在全球城市中,新加坡是第一个通过实施电子收费系统(ERP)来降低高峰时段交通拥挤的城市。

一旦用户在规定时段进入市中心商业区,ERP收费处会在用户通过时根据车辆种类自动从安装于车辆内的系统中扣除应付费用,借以调控车流量。

新加坡交通主干线上几乎没有停车缴费处,因而也没有因缴费引发的交通阻塞。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由地铁、轻轨、公汽、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组成,不同的交通工具定位有所不同。

地铁是新加坡公共交通的大动脉,目前主要有三条地铁线,分别为东西线、南北线和东北线,加上两条正在建设的新地铁线,构成了该国公共交通的网状骨架,连接了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业中心。

除中心商业区外,该国的其他商业中心是由中心商业区向四面发散排列的,几条地铁线正好把这些“珠子”串起来。

每一个地铁站都是重要的连接点,乘客进入一个地铁站,就可以乘地铁到达新加坡任何一个商业中心,十分方便。

在公共交通规划设计方面,该国力求实现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门对门衔接,也就是将城市各种活动场所用公共交通系统紧密连接起来,将用户在不同交通工具间转换时所需的步行距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真正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情况分析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情况分析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情况分析新加坡留学公共交通情况介绍。

新加坡是我国留学的热门,多以很多留学生都会选择新加坡留学,新加坡留学的留学生需要了解一下,新加坡的交通情况,下面86留学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情况:【新加坡留学公共交通情况介绍--基本情况】目前,新加坡公路干线长度超过3300公里,全岛已经构筑起一个犹如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立体陆路交通网络,以地铁和巴士为主线,以轻轨和的士为辅助。

地铁和巴士系统的日常运作交由SMRT和新捷运负责,这两家公司也同时经营轻轨和德士业务,以保证各种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结合。

公共交通系统实行划一票价,成人车资,每一趟由0.73到2.30新元不等,所有系统均接受EZlink卡或零钱付款,持卡乘车可享有车资优惠。

【新加坡留学公共交通情况介绍--巴士】巴士路线按照政府规定之固定路线、服务时间及班次频率提供服务,两家巴士公司营运路线超过310条,巴士设有空调,一人操作,班次约5至20分钟一趟。

【新加坡留学公共交通情况介绍--地铁】地铁系统自1987年开通,目前有90个车站,8个转车站,148.9公里的标准轨距线路。

服务从早上5点30起到凌晨1点结束,班次约3到8分钟一次。

新加坡地铁分4条路线,东西线(绿线)、南北线(红线)、东北线(紫线)、环线(橘黄线)互相联系各个角落,在市区内有许多的停靠站,并且通往数个观光胜地,公众只有要查看站名记住其颜色及号码即可使用。

【新加坡留学公共交通情况介绍--轻轨】轻轨是地铁的分支系统,路线长28.8公里,拥有43个车站。

现在开通3条路线(灰线)为武吉班让、盛港和榜鹅的居民在区内提供短程接驳服务。

轻轨系统与机场常见的旅客捷运系统更为相似。

【新加坡留学公共交通情况介绍--的士】新加坡共有7家的士公司,车费的起跳价介于3到4新元不等(不包括附加费),总车资视车型等级不同、路程远近和时间长短而定,除了扬手招呼外,还可以利用电话或网络预约车子。

新加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况及策略

新加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况及策略

新加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况及策略第一篇:新加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况及策略新加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况及策略一、公共交通基本情况:(一)新加坡国土面积714.3平方公里,人口52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600亿美元。

公路网3400公里,高速公路161公里。

全国机动车辆总数959699辆,其中私家车608958辆。

到2012年3月份,新加坡公共巴士共有有344条服务路线,营运车辆4112辆;地铁营运里程149公里,车站99座;轻轨营运里程29公里,车站43座;出租汽车27163辆。

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673万人次/日,其中公共巴士340万人次/日、地铁轻轨240万人次/日、出租汽车93万人次/日。

(二)公共交通财政框架:1、政府负担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私人公共交通公司负责运营,政府不承担运营补贴。

即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巴士站以及换乘站,地铁基础设施以及第一期运营资产。

日后营运由公交公司和地铁公司自负盈亏,企业向乘客提供转乘优惠所产生的费用由企业自行承担,政府不提供任何资金补贴。

2、监管车费和服务/安全标准。

除出租汽车外,公共巴士与地铁的票价都受到管制,其票价可根据当地的物价和经济发展情况,经企业申报、政府批准后适当调整。

公交、地铁企业向乘客提供的转乘优惠是企业根据政府要求经协商确定。

3、平衡乘客的利益和私人公共交通运营公司的长远发展能力。

(三)城市公交企业1、公共巴士:新加坡的公共巴士四通八达,覆盖全岛,公共巴士超过4100辆,超过344条服务路线。

其中,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 公司)拥有超过900辆。

票价与服务水平都受到管制。

票价可根据当地的物价和经济发展情况,经企业申报、政府批准后适当调整。

主要定位在支线。

由政府出资建设巴士站及转乘站,日后政府不提供任何资金补助,由营运企业自负盈亏。

目前主要由SMRT公司和新捷运(SBST)两大公司营运。

分别负责不同服务区域。

居民的公交支出一般占收入的5%。

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1 城市交通“推、拉”策略1967—1971年,新加坡城市规划部门对岛内的自然资源开发进行了一次概念规划,指出“必须在小汽车和公共交通的使用上保持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

为此,新加坡采取了两种极端的方法发展交通:“拉动(PULL)”策略——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和“推动(PUSH)”策略——限制小汽车使用(包括拥车证制度、道路拥挤收费制度等)。

1996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交通发展白皮书——建设世界一流的陆路交通系统》,提出4项基本策略: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一体化规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交通需求管理、路网建设与提高通行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推、拉”策略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战略指导地位。

同时指出,要实现远期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的目标,努力做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受制于有限的空间和资源。

2 公共交通发展历程1) 自由发展时期——政府管制失效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有轨电车于1905年开始运营。

1925年成立的新加坡动力公司(STC)接管了有轨电车运营业务,成为主要的公共交通运营公司,而政府很少关注公交事务。

在郊区,有一些个体户经营很多零散的公共汽车业务,后来逐渐发展为11家由华人运营的小型公交公司。

二战以后,新加坡公交线路不断增加。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既有的公交服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 优化调整时期——政府强力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新加坡有11家公交公司经营117条线路。

每家公司服务于不同区域,没有任何票价、路线或时间表的统一规定,公交服务质量非常落后。

由于认识到公交服务提高的重要性和私人小企业经营公交业务的困难,政府开始干预公交发展事务,选派政府官员介入以克服管理障碍,并努力改善公交财政状况。

1971年政府制定了“新加坡重组汽车运输服务”白皮书,强制性地将11家小型公交公司合并成为3家大公司。

1973年,政府进一步将这3家公司整合,成立了新加坡巴士公司(SBS),并于1978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策略新加坡是一个亚洲小国,人口密度较高,陆路交通需要高效地运作。

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先进且可持续的陆路交通系统。

在过去数十年中,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一个全球最发达和最先进的交通系统之一。

这篇文章将介绍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的发展策略。

1. 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交通方面。

政府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道路建设,建造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使得新加坡的交通系统变得更加高效。

此外,政府还投资于地铁和巴士交通系统,以保证所有人可以方便地到达城市中心和其他城市。

2. 公共交通的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加坡政府也开始探索智能交通系统。

政府通过引入智能电子支付系统,使得公共交通更加方便快捷,而不必依赖硬币和现金。

政府还在地铁和巴士站点安装了机器人让乘客可以更方便地获得信息。

3. 可持续交通发展新加坡政府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关键,因此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和自行车租赁系统,以鼓励更多的人使用环保的交通方式。

4. 整体规划与协调新加坡政府的陆路交通系统是完全统一规划和协调的。

政府把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性,政府还设立了一个交通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和监控整个交通系统。

此外,政府还将城市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在一起,以确保两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5. 政府和企业合作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得以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修建道路、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推广电动汽车和城市自行车租赁等等。

这种公私合作方式也有助于降低政府的花费,同时也提高了产业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6. 不断创新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不断创新,以改进陆路交通系统。

政府还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外国交通部门的合作,引入新的科技和方法,对陆路交通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

政府还采用了数字化技术,以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整个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新加坡是一个发达国家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发展,不断推动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本文将从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新加坡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一直秉持着“服务、安全、便捷、高效”的理念,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新加坡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从20世纪初开始,新加坡政府就认识到公共交通系统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

在1970年代,新加坡成立了国家公共交通委员会(PTC),该委员会负责监管公共交通系统,制定政策和规划,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

政府也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引导公共交通的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加坡实施的路权管理制度。

通过控制私人机动车保有量和实行拥车费,来保证公共交通系统运行的顺畅。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新加坡公共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改革。

政府不断与私营企业合作,推动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新加坡实施了电子支付系统,市民可以通过智能卡或者手机支付公共交通费用。

新加坡政府还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智能公交车辆和交通管理系统,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包括地铁、公交、轻轨、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地铁系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覆盖了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

新加坡的地铁系统高效、安全、便捷,在市民中享有很高的口碑。

新加坡公共汽车系统也是非常发达的。

公共汽车覆盖了新加坡的各个角落,不仅能够满足市民日常出行的需求,还能够连接城市与郊区。

新加坡还在推动电动公交车的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公共交通的可持续性。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摘要】新加坡作为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其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改进。

本文从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其目标和原则,探讨了主要内容和措施,评估了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加坡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成功经验可供其他国家借鉴,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新加坡的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新加坡的发展历程为全球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历史背景、目标、原则、主要内容、措施、效果、影响、未来发展、成功经验、借鉴、启示意义、不足之处、改进方向。

1. 引言1.1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加坡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其政策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当时新加坡面临城市发展的挑战,着手建立起了公共交通体系,并逐步完善管理政策。

目前,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提供多元化的交通选择、优化线路布局和车辆运营、推动智慧交通发展等方面。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不仅在本国取得显著成效,也对其他国家具有启示意义。

其创新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应用,为全球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不够、对弱势群体出行需求的疏忽等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 正文2.1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现状及历史背景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却是一个拥有高度发达公共交通系统的城市。

这一切得益于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对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重视和投入。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政府开始规划并建设公共交通系统,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始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新加坡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

政府决定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的城市交通管理机构 - 新加坡地铁局(SMRT),负责规划、建设和运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新加坡逐渐建立了全球领先的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元化的公共交通网络,为市民提供了高效、便利、环保的出行方式。

新加坡政府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为其成功铺平了道路。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控制私人车辆数量的政策。

在新加坡,购车和拥有私人车辆是需要取得政府许可的。

政府每年设定私人车辆的增长配额,并通过拍卖牌照的方式控制车辆数量。

这一政策有效遏制了私人车辆的快速增长,减少了道路拥堵和尾气排放。

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形成了“以巴士、地铁为主”的出行模式。

新加坡政府还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推动微电动车普及、采用最新的清洁能源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技术含量和环保程度。

新加坡地铁系统的智能票务系统、自动列车控制系统、智能公交车辆的引入,极大提高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新加坡政府还鼓励市民使用微电动车辆,为其提供充电设施,并且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为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持。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启示。

政府的积极主导是成功的关键。

新加坡政府将公共交通发展视为国家战略,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资源,引入国际先进技术,持续推进公共交通系统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政府通过严格控制私人车辆数量、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构建了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体系。

政府在公共交通管理中坚持科学、规范、民主的原则,不断优化政策,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取得了市民们的广泛认可。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新加坡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是一个独特的系统,其发展历程也相当有趣。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政策措施和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

一、历史背景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国家,面积只有不到780平方公里,而人口却超过500万。

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交通压力,新加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政策发展历程1. 公共巴士服务独家经营制度(1971年)在1971年,新加坡成立了全国性的公共交通控制局(Public Transport Control Unit),规定所有的公共巴士服务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独家经营。

这项措施有效的促进了公共巴士服务水平的提升,并促进了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2. 捷运网络建设(1987年)1987年底,新加坡捷运轨道公司(Mass Rapid Transit Corporation,简称MRTC)宣布新加坡地铁网络的建设计划,标志着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

这个系统的建设支持了骨干线的发展,也为新加坡城市交通的长期规划做出了贡献。

3. 桥接乘坐系统的建设(1995年)新加坡的“桥接乘坐”系统是为了改善市民通过公交和捷运转换的无序状况而建立的。

这个系统的成功建设与新加坡政府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方面的决心息息相关,同时也促进了市民对公共交通的使用习惯的改变。

4. 客运劳动力培训计划(2006年)为了提高客运司机的服务水平,并让他们深入了解新加坡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新加坡公共交通控制局推出了客运劳动力培训计划。

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整个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并让公共交通成为休闲、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系统集成和数字技术的应用(2017年至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加坡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也开始应用系统集成和数字技术的手段,包括实时公交信息、电子支付、景点预约等。

以新加坡模式为参考规划城市交通低碳发展

以新加坡模式为参考规划城市交通低碳发展

77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1 No. 11 2013以新加坡模式为参考规划城市交通低碳发展■文/樊建强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引发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新加坡政府长期推行低碳交通发展模式,使新加坡形成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有效地保护了城市环境,同时,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保障了居民出行需求。

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污染问题,我国各地的城市政府应借鉴新加坡经验,积极践行低碳交通模式。

新加坡发展低碳交通的基本模式科学规划城市交通体系,降低交通出行需求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新加坡政府特别注重将公共交通枢纽与建筑开发综合规划,并着力借此整合各类公共交通方式,建设起了大量堪称全球典范的综合性公共交通枢纽。

其具体做法是:在地铁站点周边大量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住宅和商业混合型开发;通过枢纽站对交通实施有效组织;交通设施体现多种功能的整合,为乘客提供多功能的服务。

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既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同时又降低了出行需求。

严格控制私人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为避免私人汽车的无序增长给环境和交通带来压力,新加坡实施了多项需求管理措施。

一是车辆配额和拥车证制度。

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以拍卖的方式向政府购买一张“拥车证”,才可以买车、登记注册等。

二是道路收费制度。

新加坡是世界上较早利用拥堵收费政策抑制交通需求的国家,并取得显著效果。

三是高额的汽车税费制度。

一辆汽车的各种税费是汽车进口前价格的2.5~3倍。

四是周末和非高峰使用车制度。

新加坡政府先后于1991年和1994年实施“周末使用车制度”和“非高峰用车制度”。

通过上述措施,新加坡政府达到控制私人汽车的拥有和使用目的。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保障公众的正常出行需求新加坡一方面严格限制私人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同时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新加坡政府很早就意识到,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目前,新加坡已建成以地铁和轻轨为主动脉,公交车和出租车为毛细血管的公共交通网络。

新加坡的交通政策及启示

新加坡的交通政策及启示

新加坡的经验表明,综合开发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将公交 枢纽、商业、住宅、办公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建筑物内,实现了土地的复合利用,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这种综合开发模式也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 活质量。
总之,新加坡的交通政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我们应该在城市交通发展 中注重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创新城市交通服务模式,以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为居民提供更 好的出行体验和生活环境。
一、新加坡的住房政策
新加坡的住房政策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组屋制度为国民提供可负担的住房。 组屋是由政府出资建设并管理的公共住房,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符合条件 的家庭。这一制度不仅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住房问题,还通过控制房价上涨,确 保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新加坡政府对组屋制度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创新是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 平的重要途径
新加坡在城市交通政策方面的创新值得我们借鉴。例如,“优先过境走廊” 和“优化交通信号系统”等政策的实施,为公交车提供了专用车道和优先信号灯, 提高了公交车的通行效率。这些创新措施不仅提升了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也进一 步减少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
3、综合开发是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的有效手段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着与新加坡类似的住房问题。借鉴新加坡 的住房政策,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政府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住房保障体系的建 设中来,通过制定土地使用规划、租金和售价标准等措施,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 定和健康发展。
2、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政府应该成为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 主体,通过主导公共住房的建设和管理,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负担的住房。同时, 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公共住房的建设。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政策发展综述

图1 全天巴士专用道1997年10月以来,新加坡公路管理局为每辆公交巴士配备了一个特殊的摄像头。

如果私家车司机闯入公交专用道,公图2 智能交通系统界面配置高速公路监控信息系统(EMAS)主要使用于高速公路交通状况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可变信息板显示实时交通信息,提前通知所有司机高速公路的交通状况,同时提供快速、优质的拖车和救援服务。

绿波协调系统(Glide)是一种全动态的交通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能随交通流量的变化自动调整绿信比率。

电子路口监控系统(J-Eyes)主要用来监测交通信号灯交叉口的交通状况,确定交通拥挤和事故的原因,从而实施最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公交信号优先年,新加坡实施公交信号优先,为信号交叉口的公交(公共汽车、客车、有轨电车等)提供便捷的优先服务,减少公交行程时间和绿灯排队时间,提高公交的准时性和快速性。

公交信号优先不仅提高了公共交通的运行速度,同时减少了对2.5 票价一体化系统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使用ez-link卡支付乘车费用。

使用常规公交车的乘客上下车时需要刷卡,并根据乘客起止点计算价格,以达到节约成本、快速运营和高效服务的目的。

这种无接触智慧卡不仅可在公共巴士、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中使用,许多便利店、百货公司、娱乐设施、停车场等都可使用。

同时,使用ez-link卡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轻轨之间的换乘优惠,为乘客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

2.6 实时公交信息服务2008年7月,陆交局与通联公司合作推出了一个结合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信息服务的一站式电子行程规划器,公共交通使用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APP掌握全岛巴士站的实时巴士抵站信息,附带有行程规划和费用预估功能。

此外,系统还能通图3 新加坡公路电子收费控制点分布图(ALS),到1998年建立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后,中央商业区道电子道路收费系统采用高峰时段收费,非高峰时段分阶段1975年,新加坡使用的是人工收费系统。

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摘要:在满足居民人口增长变化对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提出的需求同时,新加坡正面临着提高城市环境宜居性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从三方面阐述了今后10~15年内塑造新加坡道路交通系统的政策与发展策略:一是通过扩展轨道交通、提高公交网络的整合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二是利用公路收费等手段限制车辆拥有与使用;三是建设无障碍设施以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帮助。

最后,介绍了新加坡在提倡以人为本,鼓励公众参与,打造获得公众支持的道路交通系统等方面已经进行的工作。

Abstract :Singapore is now facing a challenge to meet the mobility needs of the residents and to improve its livability as its increasing population poses a new demand on urban 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To this end,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to develop the nation'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the next 10to 15years.Thos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shall be focused on three areas:first,giving priority to transit development through extension of the rail system and improvement of transit network integration;second,limit-ing vehicle ownership and usage by road pricing and the like;third,building barrier-free facilities as a means to accommo-date travel demands for the disadvantaged,and providing as-sistance to low-income groups.The author also presents some on-going activities in Singapore,such as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gagement,to promote human-friendly transportation systems.关键词:交通政策;新加坡陆路交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olicy;transportation syst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people-oriented;Singapore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0引言新加坡的人口不断增长,2009年已达500万人。

新加坡一体化公交发展模式的经验探讨(共五则)

新加坡一体化公交发展模式的经验探讨(共五则)

新加坡一体化公交发展模式的经验探讨(共五则)第一篇:新加坡一体化公交发展模式的经验探讨新加坡一体化公交发展模式的经验探讨新加坡公交一体化模式1.1 新加坡公交概况新加坡是一个拥有 400 多万人口和 600 多 km2的岛国,目前拥有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系统,其先进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对于我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大城市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公共交通实行的是多方式区域专营方式。

整个国家分为两个区域,由两家上市公司(SMRT 和SBS)分别经营各自专营区内的公交服务,专营区间服务则由双方共同提供。

两家公司混合经营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SBS 以常规公交为主,而SMRT 以轨道交通为主)。

SMRT侧重地铁业务,SBS 侧重巴士业务。

SMRT 是集团公司,下属的SMRT、SLRT 和 TIBS 三家专业子公司分别负责地铁、轻轨和巴士的营运业务;而 SBS 公司则混合经营巴士、地铁和轻轨业务。

1.1 公交体制模式1995 年,政府成立了土地交通署(Land TransportAuthority),将负责陆路交通的规划、发展、实施和管理功能集中在一个部门。

但是,公交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票价由专门的公共交通管理委员会(PTC)负责。

该委员会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但是其13 名成员(包括公交企业的代表)都由交通部任命。

因此,就公交管理而言,只有单一层次的政府部门,即土地交通署(LTA),负责政策和策略规划,并审批营运公司的服务发展建议。

尽管政府通过其附属机构拥有公交公司的股份,但不直接参与营运。

PTC 是政府指定的独立主体,负责正式批准及监管公交服务及票价。

两家营运公司通过联合创办的协会TRANSITLINK 制定与一体化政策框架相一致的详细的公交服务规划,报送 LTA 和 PTC 审批。

通过TRANSITLINK 有效地避免了公交与轨道间重复的竞争,促进公交与轨道间的一体化。

新加坡公交体制中各机构的一体化流程见图1。

通常情况下,新加坡政府通过LTA 筹措资金用以道路和轨道基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况及策略
一、公共交通基本情况:
(一)新加坡国土面积714.3平方公里,人口52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600亿美元。

公路网3400公里,高速公路161公里。

全国机动车辆总数959699辆,其中私家车608958辆。

到2012年3月份,新加坡公共巴士共有有344条服务路线,营运车辆4112辆;地铁营运里程149公里,车站99座;轻轨营运里程29公里,车站43座;出租汽车27163辆。

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673万人次/日,其中公共巴士340万人次/日、地铁轻轨240万人次/日、出租汽车93万人次/日。

(二)公共交通财政框架:
1、政府负担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私人公共交通公司负责运营,政府不承担运营补贴。

即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巴士站以及换乘站,地铁基础设施以及第一期运营资产。

日后营运由公交公司和地铁公司自负盈亏,企业向乘客提供转乘优惠所产生的费用由企业自行承担,政府不提供任何资金补贴。

2、监管车费和服务/安全标准。

除出租汽车外,公共巴士与地铁的票价都受到管制,
其票价可根据当地的物价和经济发展情况,经企业申报、政府批准后适当调整。

公交、地铁企业向乘客提供的转乘优惠是企业根据政府要求经协商确定。

3、平衡乘客的利益和私人公共交通运营公司的长远发展能力。

(三)城市公交企业
1、公共巴士:新加坡的公共巴士四通八达,覆盖全岛,公共巴士超过4100辆,超
过344条服务路线。

其中,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公司)拥有超过900辆。

票价与服务水平都受到管制。

票价可根据当地的物价和经济发展情况,经企业申报、政府批准后适当调整。

主要定位在支线。

由政府出资建设巴士站及转乘站,日后政府不提供任何资金补助,由营运企业自负盈亏。

目前主要由SMRT公司和新捷运(SBST)两大公司营运。

分别负责不同服务区域。

居民的公交支出一般占收入的5%。

企业向乘客提供的转乘优惠是企业根据政府要求经协商确定,产生的费用由企业自行承担。

低成本(新加坡油价与我国基本相同),高票价(票价为我国2-5倍)及较高的管理水平促使公交企业盈利。

2、地铁:地铁的主要定位为干线,承担主要繁忙交通的干线客运服务。

政府出资
地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铁站以及第一期运营资产,同样不给予运营补贴。

主要由SMRT公司和SBST公司运营。

营运里程达194公里,采取全自动系统,全地底运行。

而轻轨则作为辅助,与公共巴士定位相似。

为地铁提供支线服务,围绕地铁站建设,目前共有3条运作线,采用高科技无人驾驶模式。

地铁和轻轨线路总长178公里。

其票价和服务水平也受到管制。

3、出租汽车:出租汽车是介于大众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之间的交通工具,目前有7
家出租车公司和少量个体业主(少量个体业主为历史遗留原因)。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对其采取总量控制,公司经营,适度发展的模式。

每年的新增放数量由陆路交通局确定,由政府聘请独立人士的公共交通理事会对出租车企业每年进行评估,提出指标分配建议,最后由陆交局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放新的出租车指标。

1997年起票价对市场开放,不实行统一票价。

每个企业的票价均不一样,但需要报公共交通理事会批准执行。

其服务水平也受到管制。

二、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愿景及目标
目前,新加坡居民的每日出行趟次达1100万次/日,预计2020年增加到1430万人次/日。

而土地使用率当中道路的使用率仅占12%。

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只有公共交通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

一个愿景:建设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系统。

三大策略: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管理公路的使用,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出行需求。

2020的目标:将早高峰期乘搭公共交通的比率从现今的60%提升到70%;2015年,将可以在60分钟内到达目的地的公共交通使用者从现今的71%提升到80%,2020年提升到85%;公共交通的平均路程时间将由现在是私家车的1.7倍降到1.5倍。

三、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三大策略
(一)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
1、加强公共交通一体化
通过由陆交局集中规划巴士路线、利用智能卡实施按距离收费,一票到底、交通与土地使用综合规划(交通设施与建筑开发综合规划,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使交通规划与土地的使用相结合)、建设综合性公共交通枢纽,加强公共交通的一体化。

同时,实行交通设施与建筑开发综合规划;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使交通规划与土地的使用相结合;加强综合性公共交通枢纽建设。

2、扩展地铁网
目前已开通东西线、南北线、东北线,总里程178公里。

在建线路有市区线1、2、3,预计到2020年,总里程扩展到278公里,使铁路网络密度由31公里/百万人提升到51公里/百万人。

将超过香港和东京的地铁密度,与纽约、伦敦相媲美。

3、扩展巴士优先计划
实施公交优先,现有全天公交专用道23公里,高峰期专用道约220公里。

在道路上设立黄色“BUS”标志,使小轿车等在公交站强制给公交车让道。

在十字路口实行公交信号优先,公交信号灯“B”会比其他等提前3-5秒亮,使公交巴士提前启动先行。

4、扩展公路网
现有高速公路161公里,到2013年将新增滨海高速公路,到2020年新增南北高速公路。

(二)管理公路的使用
1、需求管理
控制车辆增长(控制拥车)和限制公路使用相结合。

控制拥车:主要有两方面,车辆配额系统VQS(即拥车证COE)和收取其他拥车费用,包括100%额外注册费ARF、20%进口关税以及路税(约每年1000新币)。

拥车证制度从1990年5月起实施。

除公共汽车和特殊用途车外,其他车辆实行拥车证制度。

采用互联网上公开招标,每月2次。

拥车证按排放量分为5个类别,买主需选择预购车辆类别,然后进行投标。

投标按价格从高往低排,假如可新增车辆数为9辆,前9名投标者可拥车,以排位在第10位的价格加1元新币作为前9名拥车者统一支付的拥车证价格。

竞价成功后可拥车10年,出租汽车为8年,一证对一车,不可转让或买卖。

目前小轿车与人口的比例为1:10,私家车年增长率从1990年前的7%下降到0.5%。

从2012年8月份以后将进一步控制在0.5%之内。

中心区的交通量调低了约10%,车速提高近30%。

此外,新加坡早已在1975年起实施区域通行证制度(ALS),减少进入限制区域(RZ)的车辆。

限制公路使用:主要通过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RP)和收取汽油税(约1.3新币/公升)。

2、公路电子收费系统
于1998年起实施,是世界首创根据公路使用次数及里程来收费的系统。

取代了人工的区域通行证制度(ALS)。

主要用于控制交通堵塞,属于拥堵费,有别于国内的养路费。

在通往中央商业区的各大高速公路设置电子收费闸门(ERP),车辆内装有读卡器,内插现金卡,“即用即付”,车辆在拥堵时段通过ERP即会被自动扣费,以此让驾车者为其造成道路拥堵的行为付费。

根据不同车辆类别有不同的收费标准。

收费率根据每三个月统计得来的平均车速状况进行相应调整。

如高速公路上三个月平均车速低于45公里/小时则提高公路电子收费率,平均车速高于65公里/小时则降低公路电子收费率。

同理,其他公路门槛为20公里/小时至30公里/小时。

每三个月统计调整一次。

实行该制度,繁忙时段快速公路时速可保持在45-65公里/小时,其他公里为20-30公里/小时,有效地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优化公路的使用。

3、利用高科技管理公路的使用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中心进行交通管理、状况处理以及信息传播。

其核心系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控制平台、优化交通信号系统(GLIDE)、高速公路监控及信息发布系统(EMAS)
和Traffic.smart(交通资讯网络)信息平台。

全岛2000多交通路口全部由GLIDE绿波协调系统管理和调控交通。

停车信息系统可显示停车场的可用车位,协助驾车人士靠近停车以减少寻找停车位造成的堵塞,目前已在市区实行。

高速公路监控信息系统(EMAS)、电子路口监视系统(J-Eyes)监控交通状况,及时提供信息,调度救援服务,减少堵塞。

One.motoring利用电台为驾驶人士提供实时交通信息,与公众进行交流,也是陆交局和公众交流渠道之一。

(三)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出行需求
为有需要的人士打造“无障碍”空间。

如在地铁增建垂直电梯,在公交车上设置无障碍上下车道,改造道路设施,方便出行。

提升行人设施,扩建行人天桥、行人横道、有盖走道。

通过三大策略以及和居民会谈、参观工地、积极参与社区,达到建设“以人为本”的交通系统的愿景,促使公共交通满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

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整理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